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室再同步化起搏的心电图表现及随访

    作者:陈建明;沈法荣;王志军;吴巧元

    目的 探讨不同心室起搏部位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及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CRT)随访中的应用.方法 22例资料完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1例经静脉置入左室导线,1例因冠状静脉窦畸形经胸左室外膜导线置入;右室导线均放置在心尖部.22例分别记录无起搏、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及双心室同步起搏四种不同状态下的十二导联心电图.结果 2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6例,完全性心室内传导阻滞6例,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时胸前导联(V1)均呈CLBBB型,肢体导联额面电轴左偏,Ⅰ导联呈r、R型占100%,左室起搏时胸前导联(V1)均呈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型,额面电轴右偏,Ⅰ导联呈q、Q、QS型20例,占91%;双心室同步起搏后胸前导联(V1)呈CLBBB型13例,呈CRBBB型9例,额面电轴均右偏,Ⅰ导联呈q、Q、QS型占86.5%.结论 不同部位心室起搏具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双心室同步起搏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形态,CRT随访时通过对心电图形态和时限的观察有助于判断是否实现真正有效的双心室再同步起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