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经角膜视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戚艳;戴旭锋;张华;何颖;庞继景

    背景 小鼠是眼科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和眼底病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视网膜下腔注射是上述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该技术的操作流程对研究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目前对具体的视网膜下腔注射操作方法的介绍鲜见报道. 目的 观察小鼠经角膜视网膜下腔注射对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月龄SPF级C57 BL/6J小鼠充分扩瞳后,在眼科专用手术显微镜下用301/2G一次性注射针头在角巩膜缘内侧穿刺小鼠右眼角膜,用带有33G平针头的微量进样器沿穿刺口进入并绕过晶状体后到达玻璃体,然后逐渐进针至视网膜下腔隙,缓慢推注1μl质量分数0.1%荧光素钠生理盐水注射液.根据注射后注射液在视网膜下腔的分布范围不同将实验眼分为80%~100%范围组和50%~70%范围组,模拟操作组以相同的方向进针至视网膜下腔但不注射溶液,小鼠的对侧眼(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4只眼.分别于注射后1、2、3d及注射后5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变化;于注射后5周时记录各组小鼠的视网膜电图(ERG),然后制备小鼠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注射眼注射后视网膜绿色荧光范围>50%且无明显并发症者为注射成功,成功率>70%.OCT观察显示,注射后1d可见注射区域视网膜神经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脱离,局部视网膜隆起,注射后2d注射区域视网膜复位.注射后5周,模拟操作组、50%~ 70%范围组、80%~100%范围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ERG b波振幅分别为(386.25±37.88)、(357.50±41.03)、(324.25±53.45)和(410.50±14.88) μV,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P=0.047),正常对照组ERG b波振幅明显高于80% ~ 100%范围组(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拟操作组、50%~ 70%范围组和80%~100%范围组小鼠神经层与R PE层分离,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增生和移位,其中50% ~ 70%范围组和80%~100%范围组小鼠注射点周围区域视细胞外节排列紊乱.各组小鼠未注射区域视网膜各层结构均正常.结论 经角膜视网膜下腔注射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操作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