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韩靖;殷涛;博力杨;李同勋;田迎春;张勤奕;张波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CAS治疗的21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中,顺利完成支架置入199例,置入支架共207个,同期椎动脉置入支架6例、颈总动脉置入支架2例.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定位准确,平均残余狭窄<35%.颈内动脉成功率为93.9%(199/212);其中6例残余狭窄<20%,占3.0%(6/199);4例残余狭窄40%~50%,占2.0%(4/199).9例存在严重血管迂曲及易损斑块,选择CEA治疗;1例为造影时发现狭窄部位有附壁血栓,需准备近端保护装置,择期手术,当天夜间出现脑栓塞.术后9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头晕等症状,5例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2例严重迷走反射,2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脑出血死亡.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AS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严格控制指征、规范术中操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作者:黄晓松;罗银利;曾宇;李萍;李远红;胡卫武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 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丽华;管霞;孟磊;宋东喜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组(44例)及无症状组(44例),2组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症状组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斑块分布概率均较无症状组显著高(P<0.05);44例患者共检出87支动脉狭窄,DSA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6、15、3支,症状组经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共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5、16、3支,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75%、93.33%、100.00%,与DSA检出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

  • 症状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特征对比

    作者:黄元志;韦玮;刘赟

    目的 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 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 =4.831,95% CI=2.471~ 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 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 CI =1.117 ~2.930,P=O.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966,95% CI =1.218~3.626,P =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 vs 36.3%,P=0.024)、冠心病(47.1% vs 29.5%,P=0.000)、糖尿病(24.3% vs 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 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 vs 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潘高峰

    目的 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抽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管影像学对颈动脉进行评估,通过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成轻度或无狭窄组(120例)、中度狭窄组(45例)、重度狭窄组(45例),对急性脑梗死预后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评估. 结果 相对于轻度或者无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来说,重度狭窄组的神经功能恶化、癫痫样发作、卒中复发、不良转归、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发生率较高( <0.05);通过多元logistic分析得知,重度狭窄患者死亡概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患者;其不良转归、神经功能恶化相对严重,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住院时间( <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影响,所以,应该及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实行干预,以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预后.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李书剑;方佳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验组)和7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斑块类型以及狭窄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大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实验组患者各段血管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对照组患者硬斑数量明显高于软斑和混合斑;实验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77.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左颈内动脉狭窄多见,共35例,其次分别为右颈内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分别为31例、19例和14例。结论:64排螺旋CT不但能判定动脉内斑块数量和性质,而且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作者:古忠娥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情况并观察其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中选择2015年05月-2016年05月入院的2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计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另一组为研究组,共计1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组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经过研究可以得知,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整体护理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情况,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率发生的几率,增加了护患间的信任度.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红粮

    目的 研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狭窄程度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分别有患者52例、22例、18例,分析不同狭窄程度对患者预后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①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的神经功能恶化比例依次为:1.92%、9.09%、33.33%,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的生活严重受限比例依次为26.92%、40.91%、66.67%,重度组高于其他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会致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恶化,对预后影响较大,需尽早接受治疗,改善预后.

2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