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膝位分娩用于头位难产效果分析

    作者:吴俊芹;刘喜荣;张宏玉

    目的:比较手膝俯卧位分娩与平卧位分娩对有产科异常情况的产妇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资料前后临床对照研究.实验组29例采用手膝俯卧位接产,与实施前3个月平卧位接产的历史资料对照(对照组83例).入选的产妇均有产科异常情况,主要有骨盆异常、羊水问题、枕后(横)位、胎心异常等.两组待产过程均为自由体位.结果:实验组正常产25例(86.21%),无产钳助产,转剖宫产4例(13.79%);对照组正常产40例(48.19%),产钳助产3例(3.61%),转剖宫产40例(48.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7,P=0.00),实验组正常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在产科异常情况种类、产次、年龄、孕周、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多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0);新生儿窒息共1例,是在对照组,两组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产程中的自由体位,结合手膝位分娩,比平卧位分娩有更多的机会正常产,不增加窒息率,平卧位产后出血更多,因为有更多剖宫产病例.研究结果支持手膝位自由体位分娩.推荐在有骨盆异常、羊水问题、枕后(横)位、胎心异常时,更要注意分娩体位,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儿健康.

  • 侧卧位接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郭仁妃;吴燕;王爱宝;张宏玉

    目的 分析第二产程侧卧位接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4-8月采用阴道分娩的508例低危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253例)和对照组(255例).两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早期(被动期)均采用自由体位待产,待胎头拨露3 ~4 cm后,试验组采用侧卧位接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接产.比较两组会阴损伤情况、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窒息等指标.结果 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5 min Apgar评分、1 min窒息率、会阴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 Apgar评分、会阴1度裂伤及会阴2度裂伤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会阴2度裂伤+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接产比传统的平卧位接产有更低的会阴侧切率和更高的会阴1度裂伤率,减少了会阴损伤,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影响第二产程时间.产妇感觉产痛轻,更舒适和容易用力,助产人员也容易接受,应在临床应用.

  • 非平卧位分娩与平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

    作者:黄碧瑗;吴兰

    目的 研究对比观察非平卧位分娩与平卧位分娩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诊的120例孕妇,均无妊娠并发症.按照产妇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产妇采用俯卧位进行接产,而对照组中采用我国较为传统的平卧位进行接产.在产妇进行生产的手术过程中,记录产妇会阴的侧切、裂伤以及水肿情况,观察羊水粪染、胎心及新生儿窒息率情况,另外记录产妇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术后,利用问卷调查法对产妇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的时间得到了有效的缩短;观察组中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对照组也是少很多.从第二产程的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来看,两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孕妇的会阴情况来讲,观察组中发生宫颈水肿、会阴侧切、Ⅰ度裂伤以及Ⅱ度裂伤的孕妇分别为6.67%、50.00%、8.33%、0.00%,均低于对照组中的20.00%、90.00%、23.33%和8.33%.两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孕妇对于整个手术过程是满意的,其中非常满意率达41.67%高于对照组中的26.67%,观察组中产妇的整体满意率达96.67%,高于对照组中孕产妇的整体满意率(83.34%).两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平卧位分娩可以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对产妇会阴的损害情况,其整体效果优于平卧位分娩,取得了较好的满意程度.

  • 自然分娩助产技术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归庆华

    目的:探讨整体的实施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传统的助产技术的效果比较。方法自2012年起,实施自由体位接产(直立体位和侧卧,非平卧位接产)、产妇自主的用力,等待宫缩时自然娩肩、晚断脐及无创接产综合的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前5年的分娩指标相比较。比较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指标。结果自2012~2014年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31.2%,低于前5年平均水平34.94%,有统计学差异(=0.00)。会阴侧切率28.24%,低于前五年平均水平50.62%(=0.00)。新生儿窒息率1.48译低于前5年平均水平4.15译,有统计学差异(=0.00);产后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0.082)。结论以自由体位接产、等待宫缩自然娩肩、产妇自主用力、晚断脐和单手保护会阴法(无创接产)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分娩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减少新生儿窒息,不增加产后出血率,未显示不良的母儿结局,是安全有效的助产技术,优于传统的助产方式(平卧位接产,产妇大屏气用力,下压娩肩,早断脐和双手压迫会阴体接产法),应当在临床实施应用,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儿健康。

  • 自然分娩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减少新生儿窒息

    作者:郭仁妃;吉训玲;张宏玉

    目的 探讨整体的实施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传统的助产技术的效果比较.方法 自2012年起,实施以自由体位接产、产妇自主的用力,等待宫缩时自然娩肩、晚断脐及无创接产综合的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前五年的分娩指标相比较.比较割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指标.结果 自2012~2014年三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31.2%,低于前五年平均水平34.94%,有统计学差异(x2=29.614,P<0.01).会阴侧切率28.24%,低于前五年平均水平50.62% (x2=560.84,P<0.01).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前五年平均水平,有统计学差异(x2=11.599,P<0.01);产后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x2=3.024,P>0.05).结论 以自由体位接产、等待宫缩自然娩肩、产妇自主用力、晚断脐和单手保护会阴法(无创接产)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分娩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减少新生儿窒息,不增加产后出血率,未显示不良的母儿结局,是安全有效的助产技术,优于传统的助产方式(平卧位接产,产妇大屏气用力,下压娩肩,早断脐和双手压迫会阴体接产法),应当在临床实施应用,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儿健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