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CT测量腭中缝骨厚度及骨密度的可行性

    作者:胡明华;米丛波;李刚

    背景:腭部种植体支抗可以作为一种支抗形式长期承受较大的应力,其置入部位的骨厚度及骨密度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常用的放射检查手段,如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均不能提供腭部骨厚度及骨密度的确切信息.目的:运用螺旋CT对腭中缝骨厚度、骨密度进行测量,期望能为腭部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提供参考.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试验,于2008-07/12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完成.对象:选取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行64排螺旋CT扫描患者194例,要求扫描图像中可见硬腭及上颌牙列,年龄18~50岁,按其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18~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方法:先在三维重建图像上以鼻根为准确定面中线平面为参考平面,在此线上选择1个位于中切牙牙颈部的点,在其矢状位图像上,选取位于口腔内侧骨皮质上距切牙孔后缘6 mm处为标测点,通过此点向硬腭做垂线确定腭骨厚度,测量范围自口腔内腭部骨皮质外侧边缘至鼻腔侧骨皮质外侧边缘.在此位点同时可进行骨密度的测量,取其皮质骨及松质骨密度的平均值.主要观察指标:口腔内侧骨皮质上距切牙孔后缘6 mm处腭中缝的骨厚度及骨密度.结果:男性在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方面均高于女性(P<0.05),维汉民族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3个年龄段间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螺旋CT可用于颌骨不同部位厚度及密度的测量分析:在辅助测量到位的情况下,腭中缝区可置入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

  • 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承灵;王军;任卫萍;周瑞;栗震亚

    目的:研究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拍摄31位错(牙合)畸形初诊患者的CBCT和头颅定位侧位片,腭骨厚度测量方法:前后向从双侧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接触点(P1P2)到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触点(M1M2),CBCT测量值取偏心距1.5~10 mm.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P1 P2和P2测量平面上,CBCT在1.5mm和5 mm偏心距时的腭骨厚度测量值小于头颅定位测量值(P<0.05);偏心距为10 mm时所有测量平面的CBCT测量值与头颅定位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个偏心距上CBCT测量值及头颅定位测量值均从P1P2点向M1M2点递减.结论:10 mm偏心距时CBCT测量值与头颅定位测量值为接近.P1P2测量平面上偏心距为5 mm和7.5 mm区域相对安全,可以考虑植入微种植体支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