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浓度接触苯的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曾宇明;邓文彬;杨爱初;王晓杰;黄雅卿

    目的 研究低浓度接触苯的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东莞市某电子企业低浓度接触工人62人为接苯组,另选择某食品加工企业工人45人为对照组.采用采样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分相似接触组(SEG).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以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作为指标.结果 接苯组彗星细胞率(15.7%)高于对照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代表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彗星细胞尾长不同分级的比例(Ⅰ和Ⅱ级分别为42.0%和12.9%)均高于对照组(Ⅰ和Ⅱ级分别为32.9%和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彗星细胞率随接触浓度升高(<0.1、0.1~3.0、>3.0)而升高(14.5%、15.6%、17.8%),彗星细胞尾长不同分级的比例随接触浓度升高(<0.1、0.1~3.0、>3.0)而升高(Ⅰ和Ⅱ级分别为42.3%、44.6%和13.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彗星细胞率随累积接触浓度增大(<0.7、0.7~22.2、>22.2)而升高(14.5%、15.6%、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彗星细胞尾长不同分级的比例随累积接触浓度增大(<0.7、0.7~22.2、>22.2)而升高(Ⅰ和Ⅱ级分别为39.6%、41.3%、45.7%和9.9%、13.0%、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接触亦可引起明显的DNA损伤,说明目前的职业卫生限值不够安全,尤其在预防血液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方面.

  • 低浓度苯相似接触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作者:邓文彬;叶延铭;赵光虎;杨爱初;黄雅卿;曾宇明;柏志强

    目的 探讨长期低浓度苯相似接触(SEG)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某电子企业接苯工人57人为观察组,另一食品加工企业半年内无苯暴露的工人41人为对照组,采用观察法和采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分SEG,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进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彗星细胞率随接苯浓度升高及累积接苯浓度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彗星细胞尾长随接苯浓度升高及累积接苯浓度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01).结论 细胞DNA损伤与低浓度苯暴露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累积接苯浓度比单纯TWA浓度更能反映苯暴露水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