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疫锥虫动基体DNA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条件与致病性的研究

    作者:夏育民;丁国华;徐世正;江珊;杨红霞;熊腊元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途径对马疫锥虫动基体DNA(kDNA)诱导正常小鼠产生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其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将马疫锥虫kDNA与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混合,通过皮下、腹腔、肌肉及静脉等途径注射入正常BALB/C小鼠.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亚型及滴度、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补体C3、24 h尿蛋白浓度、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强度、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等,并分析肾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上述各组小鼠产生IgG型抗dsDNA抗体量及肾损害程度依次为:皮下组>腹腔组>肌肉组>静脉组(P<0.05);IgG型抗dsDNA抗体与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不同免疫途径对马疫锥虫kDNA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有明显不同影响,其导致的狼疮样肾脏损害与该抗体亚型有关.

  • 一段检测锥虫特异性核酸靶序列的筛选及评价

    作者:洪清华;王韵丞;李鸿雁;张瑞祥;李健;陈木新;刘骁;殷明波;王敬文;胡薇

    目的 以60S核糖体蛋白L44 (60S RPL44)基因为靶基因,筛选出一段可特异性检测锥虫属(Trypanosoma)原虫的核酸靶序列,并对其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将布氏锥虫指名亚种(T.brucei brucei)的60S RPL44基因序列与公共数据库中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am)和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等24种非锥虫属常见的血源性原虫,以及8种锥虫属内其他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Primer Premier 6对布氏锥虫指名亚种的60S RPLA4基因序列设计多对引物,结合序列比对结果和各引物评价情况,从中筛选出一对评价情况良好且理论上仅能扩增锥虫属靶序列的引物.利用该对引物检测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布氏锥虫罗德西亚种(T.b.rhodesiense)、刚果锥虫(T.congolense)、伊氏锥虫(T.evansi)以及上述5种其他属原虫,评价其特异性.采用梯度稀释(10 ng/μl、1ng/μl、100 pg/μl、10 pg/μl、1 pg/μl)的伊氏锥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评价其敏感度. 结果 选出一段基于60S RPLA4的特异性序列,针对该序列的扩增引物为P1:5'-CCT-GATGAAAGGTGCAATG-3',P2:5’-CGTTTTCGCCTTCTTGTGGA-3'.该引物扩增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布氏锥虫罗德西亚种、刚果锥虫、伊氏锥虫的DNA均为阳性,扩增片段长156 bp;扩增田鼠巴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等非锥虫属原虫均为阴性;该引物检测伊氏锥虫DNA的敏感度为10 pg/μl.结论 筛选获得一段敏感度较高、特异性强的检测锥虫属原虫的核酸靶标序列.

  • CpG序列促进马疫锥虫kDNA诱生IgG型抗dsDNA抗体

    作者:夏育民;徐世正;丁国华;江珊;熊蜡元

    目的 探讨CpG寡核苷酸序列参与马疫锥虫动基体DNA(kDNA)诱生IgG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CpG寡核苷酸序列、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或两者混合物作为佐剂,将纯化的马疫锥虫kDNA通过皮下注射途径免疫正常的BALB/c小鼠.免疫结束后,检测其血清中抗dsDNA抗体等指标.结果 未添加免疫佐剂的马疫锥虫kDNA仅能诱生IgM型抗dsDNA抗体,而添加CpG序列或IFA后皆能诱生IgG型抗dsDNA抗体,但CpG序列诱生的IgG型抗体水平更高(P<0.05).结论 CpG序列能更有效地促进马疫锥虫kDNA诱生IgG型抗dsDNA抗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