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骨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的体会

时间:2016-09-22 09:39:22 来源:未知 浏览:463

  骨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的体会

  刘树东

  河北省黄骅市骨科医院河北省黄骅市061 1 00

  【摘要】在遇到胫腓骨出现严重性骨折时,采用骨外固定器的技术,可以减小对病人的创伤,不容易引起对骨折部位的干扰,有助于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本文结合我院接收胫腓骨骨折患者2 5 8例,进行了外固定器治疗,并对其进行跟踪反馈,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骨外固定器;治疗体会

  在对四肢骨折进行治疗时采用骨外固定器的技术,可以减小对病人的创伤,不容易引起对骨折部位的干扰,有助于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特别是在遇到胫腓骨出现严重性骨折的情况时,采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治疗。胫腓骨严重性骨折不容易治疗是由于其血供放任特殊性,加之胫前软组织比较薄,因此常会导致伤口感染,更有甚者引起骨髓炎。2010~2014年我院共接收胫腓骨骨折患者301例,我院对其进行了外固定器治疗,并对其进行跟踪反馈,以便评估该技术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1) -般资料,301例中,男156例,女105例,5-88岁,平均38岁,均为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II度242例,III度59例。致伤原因:车祸120例,压砸伤91例,坠落伤70例,火器伤5例,其他原因损伤15例。

  (2)对伤者的治疗采用的是单边型外

  固定器,整个操作在硬膜外麻醉无菌条件先进行。首先,对骨折部位的创伤进行清洗,通过牵引复位后根据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血管分布情况,进行位置挑选,选择适当的位置后,在骨折部位的两端使用至少两枚外固定针进行复位固定,当受伤处的骨头完全复位满意后将外固定器调紧即可。

  (3)手术结束后观察病患需要注意的

  是其脚背部的动脉跳动、脚趾的血循环以及运动时的感觉,要注意的是在术后,将受伤肢体高抬,可以避免受伤的肢体出现静脉回流的现象,也有助于消除肿胀。在术后对固定针针孔的处理应该时刻关注。一些患者在术后回家休养,因此会带带固定器出院,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很容易出现活动过大,使得固定器伤及骨折部位的皮肤,容易出现针道渗出,这样很容易引起术后感染。

  因此,在这种手术结束后,重要的是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在家中休养时应该每天用碘伏对针道周围进行消毒,在消毒时要注意轻柔,不要用力清洗,以免造成新的创伤。若发现针道部位有红肿发热的迹象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2康复治疗方案

  2.1术后的康复治疗很重要

  在术后3周内,要加强对针口和针孑L的清洗和护理,为不影响以后生活的正常活动,从手术后第2天就可以开始对受伤的肢体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在活动中要以患者不劳累为原则,不能运动量过大或不运动。随着骨折部位的慢慢恢复,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鼓励患者下地进行训练。

  2 2术后3周为骨折愈合期

  在这期间,患者的伤口逐渐好转,痛感减退,可以对外固定器进行拆除。在这一期间,患者可以尝试下地行走,借助双拐患者可以逐渐练习负重行走,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关节的弯曲等动作,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肌肉的萎缩,使骨折出的肌肉恢复力量。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也要注意适度,随后可以慢慢增加。

  2.3在外固定器拆除后

  骨折患者进入了各功能恢复期,这一期间可以开始对肌肉进行全面的练习。比起愈合期来,这一期间需要加大运动力度,以免恢复后出现畸形。由于在应用外固定技术治疗骨折时,会部分限制膝关节的活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在膝关节部位稍有力度时,即可进行平衡和协调等相关联系。在两个月后,可以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3并发症问题

  3.1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多的是针道的感染

  其表现为针孔处分泌物较多,并伴随着皮肤发热肿痛,这时病人会感到针孔处肿痛。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针孔部位的卫生。

  3.2术后出现的另一并发症是由于皮肤压迫性坏死

  这种情况是由于伤肢水肿引起的,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恢复时要告知患者抬高腿,并配合脱水药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在恢复期,要保证皮肤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适当,护理人员还应该随时观察伤者的皮肤颜色,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4讨论

  目前,对于胫腓骨中下1/3的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四种:螺丝钉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外固定器固定。第一种治疗方式用于斜型或螺旋型骨折,但这种方法需要配合石膏进行外固定。第二种治疗方法优点在于固定牢固,对于伤者来说不容易发生错位,但其缺点在于操作时需要剥离骨膜。第三种治疗方法在固定时多采用的是如lotter三棱钉、ender钉、;v”型钉、交锁髓内钉等。较之前两种治疗方法髓内钉固定可以防止胫骨发生成角畸形,但还是很容易发生骨折横移位及旋转畸形。相比之下;v”钉仅仅限于中段骨折,且用时打入比较困难,而交锁髓内钉能够很好地控制旋转,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要求,但是其操作难度大,费用高,有一定的危险性。

  较之前三种治疗方式,骨外固定器不仅能够做到固定骨折部位,还能够使创口内无存留异物,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率。而且,外固定器对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影响较小,能够帮助组织的修复,使患者能够进行早期的活动,并且有利于骨折处软组织的修复,加快骨折患者的恢复速度。待骨折中后期有骨痂形成时松开加长旋钮,予骨折端的动力性加压,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理要求。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骨外固定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骨折后运用器材治疗是必要的治疗过程,但是也要使患者及家属拥有康复意识,这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前提;骨折手术对患者的骨折治疗很有效果,但是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也是康复的关键;患者在院外的后期锻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三者的有效结合,对骨折患者的痊愈缺一不可,构成了骨折患者康复的三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的预防由于骨折造成的关节僵硬、畸形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