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口服茵栀黄颗粒等治新生儿高胆红素比较单纯口服金双歧片疗效

时间:2016-09-21 14:30:15 来源:未知 浏览:377

  口服茵栀黄颗粒等治新生儿高胆红素比较单纯口服金双歧片疗效

  陈玫

  四川省宜宾县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茵栀黄颗粒与金双歧片联合应用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比较单纯口服金双歧片的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的7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为医院在2 01 4年1 2月-2 015年8月期间收治,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金双歧片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只采取金双歧片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的退黄时间和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退黄时间为( 62.4±3.5)h,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 193.1±22.9);mol/L;对照组患儿退黄时间为(69.9±4.8)h,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 205.8±32.7);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金双歧片进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患儿退黄较快,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于新生儿时期常见病症,严重时可引发胆红素脑病,甚至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患儿出现智力、运动功能异常,对新生儿日后成长发育有严重影响。而早期有效治疗是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的关键。本研究为探讨口服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对7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5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1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新生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其中,男41例,女30例,胎龄为3 7-42周,平均胎龄为(39.9土1.4)周;出生体质量为2135~4152g,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018.5+456.5)g排除严重畸形、重度窒息、胃肠功能障碍等新生儿以及因为溶血、感染、先天性胆管闭锁等引发高胆红素血症者,71例新生儿家长均对本组研究知情同意,将71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等资料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取金双歧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123,规格:0.5g*24片)治疗,一次4片,一日2-3次,采取温开水或者温牛奶冲服;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即口服茵栀黄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40516,规格:3g*10袋/盒),每次半袋,每日3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的退黄时间,同时检测并统计其治疗前(出生后第5d)和治疗后第3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对全部数据资料都采取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i±s表示,应用t检验其比较,而计数资料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其统计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74.5士3 7.4)ymol/L和(274.1土37.6)ymo UL,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d,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93.1士22.9)ymol/L,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05.8土32.7)ymol/L,两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儿退黄时间

  观察组患儿退黄时间为(62.4土3.5)h,对照组患儿退黄时间为(69.9土4.8)h,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较高,在新生儿疾病中位居首位,而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严重影响新生儿预后,严重时可引发胆红素脑病,进而导致新生儿省熏鬻赫蠢黪l2016。01死亡,是导致新生儿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金双歧片,通过温牛奶或者温开水进行冲服治疗,从而降低其血清中胆红素浓度,是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重要措施之一,但疗效一般。高胆红素血症在祖国医学中称为;胎黄”,是因湿热邪毒、脾阳不振和寒湿瘀阻导致肝胆红素排泄失调所导致,应以清热利湿、温脾化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副。茵栀黄颗粒中含有黄芩苷、茵陈和栀子等药物成分,能够诱导肝脏酶系统,促进肝脏对于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以及排泄,从而发挥退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患儿大便次数增多,且出现便稀、棕褐色大便,而大便则是胆红素排泄主要途径,因而口服茵栀黄颗粒可加快胆红素排泄,必要情况下可适当补液,避免脱水。

  根据本组研究发现,与采取金双歧片的对照组相比,采取曰服茵栀黄颗粒联合金双歧片的观察组患儿的退黄时间相对较短,且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低,证明了茵栀黄颗粒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庄严,李贵南,周勇,等.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 3,28 (1):28-31.

  [2]蓝建芳.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4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2,50(13): 76-77. 、

  [3]吴武林,张平,娄明武,等.DWI及常规M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 27 (8):1242-1244,1248.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