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화중의약학간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717
  • 国内刊号: 21-15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82
  • 曾用名: 中医药学刊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康廷国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NO EGF的影响

    作者:王灵;彭楚湘;周国平;邓常青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合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 《金匮要略》水液代谢疾病探讨

    作者:白玉宾;姜德友

    <金匮要略>湿病、痰饮病和水气病均为水液代谢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皆和肺、脾、肾、三焦、膀胱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然其病机却各有侧重,而治法上又互有联系,<金匮要略>对该类病证的阐述有一定的规律性,揭示这种规律,把握仲景辨治杂病的思路.

  • 中医院校留学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朱爱松;田国伟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必然加强并深入到各个领域,而在卫生保健领域独领风骚的中国传统医药的交流在21世纪会有很大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对外教育产业,和发达国家接轨,适应国际教育市场,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改革现有中医药对外教育刻不容缓.

  • 益肾泄浊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临床观察

    作者:易无庸;熊国良;杨琴;杨栋;张彩霞;钱晓岚;蔡芬芳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确诊为IgA肾病且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136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68例,给予益肾泄浊方、雷公藤多甙片、洛丁新等治疗,对照组68例,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洛丁新等治疗,总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64.6%,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蛋白尿、血尿水平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高血清白蛋白及降低血清肌酐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是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有效方剂,能明显减少患者蛋白尿、血尿,稳定患者肾功能.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证研究中的思考与应用

    作者:祁明浩;詹臻

    总结了近5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证候、证的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设想及成果,并提出了存在的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展望了前景.

  • 大黄附子配伍药理与临床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岚;彭成

    大黄与附子配伍是中药反佐配伍中增效减毒的重要方式.从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综述了这一配伍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 Nigel Wiseman与李照国学术思想对比研究

    作者:吉哲;施蕴中

    Nigel Wiseman与李照国是中医翻译界举足轻重的两位学者,将他们的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益于了解中医英译的现状与前景,把握中医译界的走向,为中医各类专著的翻译奠定基础.主要从他们对中医术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这一方面探讨他们所代表的"翻译主张"的差异.

  • 关于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限度标准的探讨

    作者:张振凌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毒性极大.食物和加工食品对其含量有严格的限度控制要求.部分研究报告证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制剂中也含有一定的黄曲霉毒素,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规定有关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方法和限度标准,本文对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含量限度标准的必要性,检测方法以及含量限度标准进行探讨.

  • 中医药与自杀基因疗法结合提高肝癌疗效的思路

    作者:王昌俊

    肝癌的发生和演进是典型的多因素(肝炎病毒慢性感染,黄曲霉素AFB1暴露,过量饮酒和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多基因和多阶段、多途径(Rb、p53和Wnt途径等)的复杂过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因遗传学、表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灭活,是癌变的中心生物学过程.肝细胞癌变到形成肝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由多个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较多的肝癌基因疗法主要有自杀基因疗法、免疫基因疗法、抑癌基因疗法、反义基因疗法等.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并不是单个发生的,因此纠正某一突变基因逆转恶性转化似乎是不可能的.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初探

    作者:顾江红;董陆;宁维翾;朱晓玲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的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AnnexinV-FITC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以蛋白印迹分析雷公藤内酯醇对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Caov-3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雷公藤内酯醇处理Caov-3细胞后,光镜与电镜下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Annexin V-FITC标记法的定量检测进一步证实了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蛋白印迹检测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可使Caspase 3表达变化.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人Caov-3细胞系具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节癌细胞Caspase-3蛋白活化有密切的关系.

  •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 CDK4 PCNA的影响

    作者:王新杰;郑玉玲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CNA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除随机分出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5mg/kg连续20周,末次注射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西药替加氟组(化疗组),1次/天,4周后停止.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cyclin D1、CDK4、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yclin 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cyclin D1、CDK4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管食通高剂量组和化疗组其阳性率降低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A阳性指数在食管癌模型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PCNA阳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化疗组及管食通高剂量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通过下调癌基因cyclin 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PCNA阳性指数下降,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 逍遥方制备工艺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杨志欣;范玉玲

    逍遥方临床疗效值得肯定,然而制剂水平不容乐观,通过整理逍遥复方及单味药材的工艺进展来促进其工艺及剂型的改革.

  • HPLC法测定舒肝和胃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张敏;宋慧平;薛松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舒肝和胃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HYPERSIL ODS2,流动相乙腈-水-磷酸(15:85:0.2),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结果:芍药苷在0.2~1.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3%(n=5),RSD=1.21%.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作为舒肝和胃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质控方法.

  •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也;富同羲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进行降血脂中药研究的探索途径以及药理研究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国内外降血脂中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

    作者:于双慧;陈晓辉;李伟;毕开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逐年增多.本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等方面阐述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使中药能真正达到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尽绵薄之力.

  • 番泻叶的药用研究进展

    作者:高晔;朱艳华;贺微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i 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具有泻热导滞、通便利水之功效,临床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的导泻剂.以往对番泻叶药理作用的报道比较多,本文仅就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提取方法研究、质量研究、制剂研究、临床应用的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 番泻叶 研究进展
  • 王左论急症之正邪观

    作者:魏江磊;吴星宇;王左

    急症之正邪交争演进,正邪双方地位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临床价值评估已引起业内高度关注.长期实践发现,受客观环境的干预,急症患者正邪状态已有了较强烈的时代特征.其表达有三:首先,发病学中正气亏虚病理色彩愈加浓厚;其次,病机学中元气不是趋势渐次上升为疾病演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后,由此而形成"急亦需要治本"救治新思维.更深层次观察发现急症中正虚的表达形式为气血阴阳量与质的变化.前者为量的绝对不足,即虚损;后者为质的偏差,即气血运行不畅,故"补虚培元"、"条畅气血"当为救治急症的正确思辨.

    关键词: 王左 急症 正邪观
  • 蒋文照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

    作者:徐珊;徐发莹

    总结整理蒋文照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从和脾胃,重在调补;理中州,不忘疏肝;疗杂病,必护胃气;善用药,轻灵见长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论述.

  • 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作者:周福生;许仕杰;陈楚玉;黄纯美;周颖瑜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气逆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分别从藏象学和经络学的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后,从"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肝-脾-肺"三脏分期用药这两方面来论述"气逆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 中风心脑血管病与微观证治学

    作者:郭振球

    高血压是各种类型卒中重要而且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应用微观证治学方法,从中风"风中五脏",按肝风证治降压熄风,调脂祛痰和活血化瘀"治风三法",为防治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首选方药.

  • 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清VEGF水平及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亓鲁光;龚光明;姚卓;张彦忠

    目的:观察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按设计方案处理,观测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病理切片.结果:分组处理3个月后,血糖模型组和西药组均显著高于中药高、低剂量组(P<0.05或0.01);血清胰岛素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药两个组均与模型、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切片内皮细胞平均脱落面积中药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高剂量脉通方明显降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血清VEGF水平降低,具有明显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 膏方治疗肝病验案3则

    作者:连建伟;李凯平

    膏方起源于宋代,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目前以上海、江浙一带较为流行.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善用膏方治疗肝病,疗效较佳,今举验案3则及其用方体会,与医林同道共享.

  • 人参西洋参对大鼠"气虚"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海青;宋钦兰;赵茂林;李俊

    目的:比较人参、西洋参对大鼠"气虚"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游泳耐疲劳试验法,比较人参、西洋参的抗疲劳作用.结果:人参、西洋参都能延长大鼠游泳时间并使其出现血液流变学和血细胞形态方面的改变.结论:人参与西洋参具有抗疲劳作用.

  • 养肝清热颗粒对实验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崇俊;吴宏丽;乌冬梅

    目的:观察养肝清热颗粒的抗实验性肝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胺(D-GalN)诱导小鼠发生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结果:养肝清热颗粒可对抗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所致血清中ALT、AST、ALP升高及GSH降低,并减轻D-半乳糖胺所致肝脏病变程度,其中以中剂量(相当于生药80g/kg)预防给药7天效果佳.结论:养肝清热颗粒对实验性肝炎有保护作用.

  • 王新陆教授治愈抑郁症案举隅

    作者:付强;周永红

    抑郁是以显著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的一种心境状态,内科疾病患者常可合并有抑郁症,且疾病越严重其抑郁症患病率越高[1].常见的情绪、行为躯体症状有:显著的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和愉快感;自信心下降或自卑;元价值感和内疚感;感到前途暗淡;有自伤或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性欲障碍;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2].导师王新陆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脑与抑郁症的密切关系,独辟蹊径,从脑论治抑郁症,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从师学习,颇获裨益,今举王师临床治愈抑郁症案一则,以期从中管窥一二.

  • 陈镜合教授论治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作者:李思宁;叶志中

    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糖尿病患者具备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存在心肌缺血发作的客观证据,但不伴有心绞痛或心绞痛等同症状的临床表现.Young等[1]总结文献资料报道:糖尿病合并SMI的患者有着较高的心肌梗死(11%~16%),卒死(8%~15%)及血管重建(41%)的发生率,因此防治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导师陈镜合教授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不外是正虚与邪实之争,正虚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邪实以气、血、痰、食、湿、火郁结为主.临床上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或行气活血,祛湿化痰,开郁降脂治疗对防治和延缓SMI发生可能有积极意义.

  • 潘智敏清肺八味汤解析

    作者:唐黎群;潘智敏

    潘智敏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病区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老年学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是首批全国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杨继荪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 祝光礼运用中医药制约西药不良反应的经验介绍

    作者:周凡;陈启兰

    祝光礼教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广兴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精研医典,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风心病、冠脉肌桥、慢性心功能不全、肺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方显明;黄红英

    就近10年来国内对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药效动力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 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黄晨昕;夏于芳

    目的:验证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将72例2型DM性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合用中药益肾通络法,疗程3个月,根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评分(IIEF-5)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9.6%,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DM性ED有效.

  • 冠心病血管新生与中医药

    作者:祝光礼;周凡

    目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经典治疗可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药物治疗,包括扩冠,减少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抗凝等;二是介入治疗,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肌激光打孔术等;三是外科治疗,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脉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传统药物治疗有限,而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旁路移植术均有30%~50%的再狭窄率.鉴于上述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促进缺血心肌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健全和动脉血管新生,即治疗性血管生成,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方向.

  • 如何组成一个有效的针灸处方

    作者:辜孔进

    如何组成一个有效的针灸处方,应该遵循以下5大步骤:辨证准确是前提,把握针灸治疗准则,灵活运用配穴方法原则,综合应用具体的配穴方法,选择佳的治疗方法和手段.5种步骤可交错应用,原则是方,运用宜圆.

    关键词: 针灸 处方
  •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跟随张学文教授临证心得

    作者:李联社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的经典方剂,张学文教授对<金匮要略>研究颇深,临床上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屡见神效,临证经验丰富.

  • 慢性心力衰竭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的探讨

    作者:杨祥坤;华新宇

    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喘、满、肿、胀并见,这与文献记载的三焦病理表现一致,文中从三焦生理病理的角度探讨这部分心衰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以方验证,得出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

  • 加强心理养生更促延年益寿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较集中地通过阐述从古至今不断强化中医养心、寡欲、知足等3项心理摄养,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人谋长寿必首重养心的摄生至理.

  • 苦参碱药理及制剂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晓丹;李显庆;刘琳

    苦参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近的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抗皮肤纤维化、抗心肌肥大等多种新的药理作用,同时也研制了苦参碱滴丸、苦参碱缓释片、苦参碱脂质体等苦参碱新制剂,这些对于苦参碱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有重要价值.

  • 清肺渗湿法治疗哮喘(热哮证)临床研究

    作者:周兆山;宋曦;张有花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热哮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通常对热哮证的治法,多针对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的病机,而立足于清肺涤痰,降气平喘,或清热宣肺,化痰平喘.根据以上治法,常使用定喘汤、麻杏石甘汤加味等方药治疗.数年来,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痰热壅肺虽然是热哮证的主要病机所在,但是,应究其痰之所由生--"湿"、"水"、"饮",在治疗时应以清肺渗湿为治法,先其痰而治之,才是溯源求本之道.

  • 参丹健胰丸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徐意;方朝晖;鲍道林;刘晓辉;韩明向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病标志蛋白的变化及参丹健胰丸对这些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剂量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参丹健胰丸低、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分别给予参丹健胰丸0.75g/kg、1.5g/kg、卡托普利1mg/kg治疗8周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尿转铁蛋白(UT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以及肾脏病理等的 改善情况.结果:参丹健胰丸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整体状态和一般情况(P<0.01),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P<0.01)以及尿中转铁蛋白(UTr)、尿α1-微球蛋白(Uα1-M)的含量(P<0.01);降低肾重与体重的比值(P<0.05)和有效地减少肾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厚度以及控制肾小球系膜区的扩张,减轻肾脏病理组织的损害程度.结论:参丹健胰丸能显著改善肾病标志蛋白的失调,从而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阴虚血瘀的病机及临床辨证运用探讨

    作者:汤朝晖;严石林;严俨;林辰青;贾淑红

    论述了阴虚可因血液黏滞、脉管失养、推动无力、虚火煎熬等原因形成血瘀的病机,并介绍在辨治中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冠心病、精液黏稠不液化等多种慢性疑难病中的运用.

  •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辨析

    作者:尹玲慧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临床特点为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终发展为肾萎缩,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的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临床治疗有效.在辨证施治中提出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也是慢性肾炎迁延不愈的关键所在,因此重视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对减轻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炎的进程,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 泻下法在流感病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温桂荣

    泻下法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是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其实者,散而泻之"的理论指导下,针对里热实证的一种治法.泻下法不但可治里热实证,而且也可用于流感病余邪未尽致病情缠绵难愈者,只是药物配伍不同而已.泻下法尤其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的腑实证和肺热等证.要想运用得恰当准确,必须要结合流感病的病机和症侯特点,熟练掌握其治法和方药配伍特点,才能邪祛正安.现结合临床浅谈泻下法在流感病中的运用,还望同道斧正.

    关键词: 泻下法 流感 应用
  • 我国古代医药学教育概述

    作者:田丽娟;黄泰康

    目的:对我国古代医药学教育的发展情况加以论述,为现代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文献研究法.结论:我国古代的医药学教育,经历过初的口耳相传教育方式,逐渐发展为家传师承与学校教育并存的形式,为医药学的发展与进步,维护人民身心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古代 医药 教育
  • 《内经》消渴病体质理论之探微

    作者:王芬;何华亮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即有"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之论.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转归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将"辨质论治"运用于指导临床各科及养生等.众所周知,<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学认识糖尿病的先河.其中对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转归、预后均有简要论述.综观<内经>有关消渴病的所有篇章,笔者认为,<内经>中有关消渴病的论述还充分容入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内涵,现将其展开如下.

  • 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

    作者:林晓峰;赵永山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从整体观念出发,从3个方面对中医认识及治疗恶性肿瘤进行了思考:①通过运用整体观念认识恶性肿瘤的自愈与发生,明确整体水平上的正邪关系,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核心问题.②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恶性肿瘤的两种主要方法:散寒回阳法和攻下法.③运用整体观念产生的假说:恶性肿瘤转移是正气驱邪的一种表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在正邪交争中出现的一种情形.

  •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途径和作用靶位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红;钟振国

    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中药成分复杂,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抑制蛋白质合成、对DNA、RNA的影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对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逆转多药耐药等方面对抗肿瘤中药的特点、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归纳、总结.

    关键词: 中药 肿瘤 综述
  • 从Toll样受体探讨中药抗感染免疫作用机制

    作者:彭广华;贺新怀;席孝贤;张丽君

    许多中药从整体水平发挥了显著的抗感染效应,然而,对于其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的进一步作用机制,目前知之甚少.在中药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理论,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中药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与TLR密切相关.这不仅对进一步深化中药抗感染药理认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和中药新药开发,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傅青主论治带下病特色

    作者:陈志霞;黄健玲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强调辨证应以色分带、论治须审带下之因,处方用药必精当实用等4个方面.傅氏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其精辟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 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现状

    作者:杨莹莹;钦丹萍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等屏障功能的障碍.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对上述屏障的保护而对溃结起到治疗作用.

  • 论诊察大便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碧群

    在认识大便的生理意义基础上,阐述诊察大便的方法,列出大便异常的辨病辨证意义,并以泄[腹]泻、便秘[闭]为例进行辨病思考.

  • 心悸辨证分型与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关系的探讨

    作者:曾明;姚廷周

    目的:探讨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互关系.方法:对53例患者首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阴虚火旺型11例、阳气虚弱型22例、心血不足型13例、心血瘀阻型7例,然后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道心房调搏)并记录其结果,与中医证型进行对照,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阴虚火旺型中有6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54.55%);阳气虚弱型中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占17例(77.2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31.82%);心血不足型中正常10例(76.92%);心血瘀阻型中诱发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共5例,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与心脏电生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指标.

  •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探讨

    作者:章敏

    1概述白血病是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因白细胞异常增生,浸润骨髓及其他正常组织、器官,使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特征.尤其是急性白血病(AL),在儿童及青年中占恶性肿瘤的首位,起病急,发展快,可在数月内急剧恶化而导致死亡.

  • 关于母婴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济生;李云端;崔剑平;李建广

    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证候表现形式均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理论,可将人类体质大体上分为平常质、虚寒质、燥热质、痰湿质和瘀郁质5类.从临床研究出发,揭示妇幼体质特点及其与发病的关系;并提出"血脉相承,脏腑相应"的观点,说明母婴体质的相关性,探索以中医中药进行养胎育婴的思路和方法.

  • 试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作者:刘永臣;叶长兴

    内经论述病机虽仅19条,但已足以指导临床察机.人体的内气宜即神机,外气宜即气立.若真能审察中外,见一证而求其证之所以然,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关键词: 内经 病机 气宜
  • 重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

    重型肝炎死亡率高,治疗棘手,以中医药配合西医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 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敏;梁超

    采用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并与传统的脉症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UC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镜像辨证提高了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具有临床意义.

  • 望闻问切在急症临诊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继庭

    自秦越人运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为断定虢太子是"尸厥";运用"望色"的方法断定齐桓候的病由皮肤-血脉-肠胃-骨髓由表及里的传变;运用"切脉"的方法断定赵成候为血脉病等之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充实、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中医四诊,即望、闻、问、切.它作为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望闻问切 急诊 应用
  •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因组研究

    作者:刘家强;江津河

    微观的基因组整体是宏观的证候的内在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可以在基因组中找到根据.复方为基因组上不同位点基因作用的组合,是基因组上靶点的协同作用和整体性调节.

  • 从急性胰腺炎研究史论中西医结合可行的研究模式

    作者:王占荣

    目前对中西医结合应以什么模式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得到公认疗效的研究成果不多,这样的"无政府状态"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也使广大中医分散了精力导致中医临床水平降低,所以寻求一种可行的研究模式比中西医结合研究本身更重要.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以下以AP代替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AP和对揭示AP发病机制的贡献的分析,总结出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可行模式--"一病中西医两治".

  • 祖国医药学与模糊学辨析

    作者:富同羲

    模糊学是专门研究模糊性事物和现象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实它是一种非常原始,但又是一种科学且前途无量的综合性学科.然而,作为一种科学的学科,用于自然科学中早的莫过于祖国医药学,它是祖国医药学的精髓.

    关键词: 祖国医药学 模糊学
  • 解毒活血汤新用

    作者:张春艳

    解毒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连翘、生地、葛根、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原书主治瘟毒烧炼、气血凝滞所致之吐泻转筋.近年来,笔者用本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紫癜性肾炎、慢性咽炎、顽固性膈肌痉挛等病,疗效确切,现举例如下.

  • 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后"胃痞"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伟

    息性胰腺炎经临床治疗痊愈后,患者易出现胃脘胀满、食欲差、恶心而不能恢复正常进食的状态,即中医之"胃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扶正祛邪,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胃气得复,痞证消除.

  •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作者:林丹娜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口服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局部麻黄素加可的松、苯海拉明针滴鼻.结果:表明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西药疗效更佳.

  • 加味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会丽;杨晓霞;姚自凤

    目的:观察加味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七味白术散(党参、炒白术、茯苓、木香、葛根、炒山药、炒薏苡仁、芡实、肉豆蔻、补骨脂、甘草)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常乐康胶囊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0.0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 泻肺定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作者:姜丕政;周炜炜;胡雅国;崔丽笙

    目的:探讨泻肺定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抗生素及止咳、平喘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中药煎剂泻肺定喘方(桑白皮、葶苈子、黄芩、桔梗、浙贝母、瓜蒌皮、前胡、百部、杏仁、炙枇杷叶、制半夏、鱼腥草、甘草)加减运用.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5例,显效22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临床控制8例,显效14例,好转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见(P<0.05).结论:泻肺定喘方有较好的平喘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

    作者:汲泓;卢虹;王维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更年期妇女因关节痛来就诊,笔者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大承气汤药理临床及药学研究概述

    作者:田友清;丁平

    通过对大承气汤近30年的药理研究、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统计和归纳,结果显示作为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大承气汤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已明确了其作用的部分药理作用机制,因此对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对于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尚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从《内经》正反逆从看《伤寒论》

    作者:景浩

    根据<内经>"正反逆从"理论,详细地论述了张仲景具体模范运用这一理论的原则,而且结合临床实际,灵活运用,使之更加系统,更臻完善,更切于临床实际,对后世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内经》睡梦观探要

    作者:韩丽萍;郭小青;刘实

    论述<内经>的睡梦观.<内经>认为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节律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阴阳营卫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紧密相关;梦是心神处于睡眠状态下的"魂魄飞扬",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梦境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机体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的盛衰、邪犯部位以及精神情志的状态,对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内经 睡眠
  • 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速度和血清中EGF的影响

    作者:樊留博;马利中;李瀛;邓春雷

    目的:观察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速度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针刺+雷尼替丁组和针刺组,共5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外观表现、黏膜损伤指数进行定量观察测定,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血清中EGF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针刺组的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P<0.05),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雷尼替丁组与针刺组比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P<0.05),EGF含量升高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升高血清EGF含量,这可能是促进胃溃疡愈合速度,提高血清中EGF的含量从而减少溃疡复发的物质基础.

  • 董氏奇穴结合耳三针治疗神经性耳鸣74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勇刚;杨金发;魏炯洲;张健

    神经性耳鸣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2003年6月-2006年2月,本科在耳鸣耳聋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神经性耳鸣诊断标准[2]的74例患者,运用董氏奇穴为主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项针对假性延髓麻痹病人BAEP的影响

    作者:楚佳梅;高维滨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且项针能有效缩短假性球麻痹病人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重现和提高各波波幅;结论:针刺可能使参与电生理活动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数量增多而使波幅改善,使皮质下行纤维损伤所致运动神经元的一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得到改善,从而调节延迟的各波PL和IPL.

  • 方剂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蕾;李明;张淑敏;齐放;徐大鹏

    方剂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多年的方剂学课程建设积累,在教学模式方面颇具特色,现将其介绍如下.

  • 谈中医院校《西医诊断学》教学

    作者:周红光;张宗明;潘涛

    中医院校的西医诊断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明确西医诊断学在中西医结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 《金匮要略》历版教材变迁利弊谈

    作者:张丽艳;朱辉;张红梅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所凭借的工具,教材的质量与导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材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知识更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好的教材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教材 利弊
  • 关于增加"鼾症"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授课内容的初步设想

    作者:王培源;许建胜;阮岩;王士贞;黄燕晓;伍佩玲

    鼾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疾患,它是西医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中医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始终未能把鼾症列入其中,这多少都会对中医教材的建设与中医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为了完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的内容,促进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的建设,为了提高对鼾症中医诊疗知识的认识,建议增加"鼾症"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授课内容.

  • 关于方剂学教学内容专业选择性的探讨

    作者:王欣

    通过对本校方剂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方剂学教学内容应充分重视专业选择性,即以学生专业特点为切入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研究和从业方向,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础,以专业化侧重为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择相适宜的教学重点,制定在教学各个环节上体现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 方剂学习记忆方法探析

    作者:周叔平

    总结、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方剂学习、记背方法,如加减记忆法、配伍记忆法、类方比较法、趣味记忆法等等,以尽快达到较完整、正确、全面地掌握中医方剂学,且适合不同年龄学习中医人群的需要.

中华中医药学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9 10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