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중화중의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1727
  • 国内刊号: 11-5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zhzyyzz.com
  • 曾用名: 中国医药学报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糖皮质激素对成骨细胞活性与分化的影响及β蜕皮甾酮的干预作用

    作者:戴薇薇;邢秋娟;金国琴;张丽娜;康湘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分化的影响以及牛膝活性成分β蜕皮甾酮(β-Ecd)的干预作用,以探讨GC引起骨质疏松的部分机制.方法:由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培养成骨细胞,用地塞米松(Dex)以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处理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后,将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1×10-5mol/L GC模型组、GC+10-5mol/L RU486组、GC+ 10-5mol/L阿仑膦酸钠(ALN)组、GC+10-5mol/L β-Ecd组、GC+ 10-6mol/L β-Ecd组、GC+ 10-7mol/L β-Ecd组.Real time 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小剂量浓度Dex(≤10-8mol/L)有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趋势,而超生理剂量的Dex则抑制细胞的分化与活性.GC模型组GR、RunX2、OP-1、ALP mRNA表达下降(P<0.05),10-5、10-6、10-7 mol/L β-Ecd能不同程度干预细胞降低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GC模型组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10-5mol/Lβ-Ecd能抑制GC对细胞的影响.结论:超生理剂量GC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分化与活性,可能与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一定剂量β蜕皮甾酮则能不同程度地干预糖皮质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 背光模组在中医望诊标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宫爱民;王忆勤;钱鹏;燕海霞;许朝霞

    文章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背光模组技术应用于中医望检测标准光源环境设计中,基于中医望诊标准环境设计要求,为对背光模组组件及结构进行优化,终目的是构建用于模拟人眼功能的、符合中医望诊要求的标准光源环境,本研究可为中医其他望诊仪器如,痤疮、色斑、肤质及掌纹等标准环境设计提供研究思路及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背光模组技术在医学中的更广泛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背光模组 中医 望诊
  • 一个以“火”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

    作者:刘惠金;贾春华

    古代中医学家通过自然界来认识人体,“天人相应”这种隐性认知手段,恰好可用现代隐喻认知学使其凸显出来.以“火”为例,从人类所体察的火的特性出发,探讨古代中医学家从“自然之火”到“人体之火”的隐喻认知过程,揭示在中医理论中存在一个以“火”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广而言之,中医学研究人体内部世界,其理论形成过程正是一种具身的隐喻认知行为.

  • 出血性中风病机证素辨证诊断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李婷婷;过伟峰;孙蓉蓉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尤其是中风等重大疾病.文章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先辨别并规范有限、清晰的病机证素,再组合为复杂多样的证名,是病机证素辨证的核心内容,研制诊断量表是病机证素规范化诊断的前提.文章介绍了出血性中风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基本方法.

  • 214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孙静;杨科鹏;赵天喜;张新华;李荣群;温成平;谢志军

    目的:分析原发性痛风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及河南6家医院收集的214例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的得分;判定每个患者的体质类型.结果:原发性痛风人群中,8种偏颇体质占100%;8种偏颇体质中常见的体质类型是痰湿质,占21.03%,气虚和阳虚体质共占28.04%.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环境与痛风的发病有关.结论:原发性痛风以痰湿质、气(阳)虚体质居多;痛风发病是体质、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慢性愤怒应激对脑老化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刘胜利;詹向红;李伟;王淑玲;赵君玫;王友杰;刘高建;王慧霞

    目的:探讨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脑老化进程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在D-半孚糖(D-gal)衰老及脑老化模型基础上引入愤怒刺激,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测定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愤怒应激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血浆NE、DA升高,5-HT降低.结论:慢性愤怒应激加重D-gal大鼠脑老化程度,加速衰老进程;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可能是其发生的机制之一.

  • 何谓经方——略述经方定义己见

    作者:冯世纶

    经方,近代一般多指经典名方,又多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是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相对之谓.但确切来说,经方,是指一个医学体系.是指以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的医学体系.其体系的形成,源于上古神农时代至汉代的用药治病经验总结,先以单味药治病,后以复方治病,渐渐形成以方证理论治病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是八纲、六经.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是有别于医经的医学体系,其代表著作是《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

  • 补肾活血化痰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文强;黄小波;王宁群;陈玉静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1例,对照组106例.治疗组予西药基础治疗+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观察用药12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颈动脉斑块及血流检测,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斑块Crous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小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中医证候、颈动脉斑块和血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 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用药规律浅探

    作者:杨文喆

    活血化瘀治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其肇始于《黄帝内经》,奠基于张仲景,发展于后代,研究和广泛应用于当代,而张仲景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张仲景在具体活血化瘀选方用药的把握上呈现的规律与特色,值得临床借鉴与研究.文章较为全面地归纳了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的22首方剂、62味药物,并分析了它们的应用与组合规律,以及后世医家的进一步拓展,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 白藜芦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谢秀春;徐建亚;汪受传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白藜芦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将RSV接种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上,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和MTT法,以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白藜芦醇在治疗、预防、直接抑制3种作用模式下细胞存活率.结果:3种作用模式对RSV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较明显,在预防作用模式下,白藜芦醇组CPE与利巴韦林组相比明显减少;治疗作用模式下,与RSV组相比,白藜芦醇组对病毒的抑制率较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RSV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

  • 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与肥胖关系比较研究

    作者:陈淑娇;李灿东

    目的:探讨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及二者的体质类型与肥胖关系特点,为中医辨体质防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体检时发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264例、痛风患者163例、正常人6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与腹围的关系.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与正常者体质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偏颇体质分别占79.92%、89.75%、78.87%.前3位的体质依次分别为:气虚质(22.35%)、痰湿质(21.21%)、湿热质(17.80%);湿热质(25.15%)、痰湿质(19.02%)、血瘀质(17.79%);气虚质(19.84%)、痰湿质(19.35%)、阳虚质(14.19%);各组腰围>85em分别占49.24%、60.74%、11.29%,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患者合并腹型肥胖的比例显著增高,前3位的体质依次分别为:痰湿质(24.62%)、湿热质(20.00%)、气虚质(15.38%);湿热质(30.30%)、痰湿质(23.23%)、血瘀质(18.18%);阳虚质(22.86%)、气虚质(22.86%)、痰湿质(17.14%).对应分析法分析发现,湿热质对腰围大于85cm的影响大;湿热、阳虚体质对于高尿酸血症影响大,血瘀和痰湿体质对痛风影响大.结论: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在辨体调护上应考虑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差异性,尤其是合并腹型肥胖者.

  • 浅论《金匮要略》定量辨证的方法和依据

    作者:刘玉良

    通过对《金匮要略》条文及方证系统进行分析与总结,说明《金匮要略》中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文章重点从《金匮要略》中定量辨证的方法进行阐释,说明张仲景主要根据望诊、闻诊、症状、脉象、病程及病证传变趋势6个方面对病证进行定量.

  • 逆灸命门穴对力竭大鼠糖原、ghrelin水平的影响

    作者:孙志芳;李晓泓;王婧;莫捷;何龙;丁娜;朱世鹏;张露芬

    目的:观察逆灸命门穴对力竭游泳大鼠肝糖原、肌糖原及血清ghrelin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d,第21天进行1次力竭游泳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ghrelin的含量,采用生化法检测肝脏、比目鱼肌糖原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命门组大鼠肌糖原、肝糖原和血清ghrelin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力竭对照组大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ghrelin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力竭对照组比较,逆灸命门穴+力竭组大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有所升高(P<0.05),血清中ghrelin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逆灸命门穴提高机体运动耐力的机制可能与调用机体不同部位的糖原有关,脑肠肽ghrelin参与糖原调用,推测ghrelin可能是机体力竭状态下能量调控的关键因子.

  • 《灵枢》“心胀”探析

    作者:陆曙;戴飞

    “心胀病”为五脏六腑胀病之一,见于《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篇,历代医家多有转述,且多将“心胀”释之为病症名,但对“心胀”之阐释却欠清析.复习历代中医古典医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病的特征,无论是从心胀病的字面含义,还是从其临床症状、病因病机上看,心胀病与现代医学的扩张型心肌病相似.文章从病因病机证治几个方面对心胀病进行探讨,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心胀病相关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扩张型心肌病中医治则治法的制定.

  • 肺与大肠“相合”与“相表里”之浅析

    作者:张敏;纪立金;高思华

    文章在整理古今相关文献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思维与方法,通过分析肺与大肠“相合”与“相表里”各自的含义,提出“相合”是“相表里”的内在依据,“相表里”是“相合”的生命体现.临证应当调动、激发人体的内在力量,调和阴阳、五行的关系,恢复脏腑之间的相合关系,是疾病向愈、机体恢复的内在机制.因此,肺与大肠疾病的治疗,应当以顺应、维护、调动二者之间的“相合”关系为治疗根本.

    关键词: 大肠 相合 相表里
  • 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证据研究

    作者:钱海良;熊俊;陈日新;付勇

    目的:分析灸法临床实践高度相关的高质量证据,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灸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为治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证据.方法:以灸法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为出发点,全面检索当前可得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循证医学五级分类标准,对于能够回答对应临床问题的证据,从高到低进行分类,采用RevMan5.0.20统计结局指标.结果:有13篇符合本研究需要.缺少高质量A级证据;B级证据表明灸法可能优于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片、咪唑斯汀片或与之相当,但不良反应少;C级证据表明灸法可能优于盐酸西替利嗪片或与盐酸西替利嗪片相当,但不良反应少.结论:灸法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性是肯定的;灸法和西药相比很可能等效,今后可设计严格的等效性或非劣性试验来验证;灸法与西药并用的效果也有一定优势,尚需要高质量试验的证实.

  • 新疆地区静脉吸毒与性传播感染HIV/AIDS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研究

    作者:马秀兰;李静茹;马建萍;张颖;艾合买提;曾琳

    目的:对新疆地区静脉吸毒及其他感染途径感染的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素进行研究,探讨静脉吸毒对HIV/AIDS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收集HIV/AIDS患者376例,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判定中医证素.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进行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差异的研究.结果:静脉吸毒与性传播感染的患者主要证素在风、寒、血虚、心等方面积分存在差异(P<0.05),在湿、火、痰、热、气滞、血瘀、血热、气虚、阴虚、阳虚、肺、脾、肝、肾等证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吸毒患者与性传播途径感染患者在证素角度来分析,部分因素存在差异.

  • 中医治疗甲亢的证候和方药分析研究

    作者:司富春;宋雪杰

    目的:探讨甲亢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理法方药诊疗体系.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979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甲亢的文献中的症状、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总结出甲亢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甲亢证候、治法和方药.结果:160篇文献共得证型44个,其中气阴两虚、痰气郁结、肝郁气滞、肝火炽盛、痰瘀互结、阴虚火旺证为主要证型;共得5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型,肝郁气滞火旺、气阴两虚型,气血亏虚、痰瘀互结伴湿热型,肝肾阴虚、痰气郁结伴痰湿阻络型,阴虚火旺、痰湿互结型,聚类证型与频数分布分析证型基本一致.证候病机以实性居多,占59.10%,主要为火热、气滞、痰凝、血瘀,虚性病机占40.90%,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肝、肾、心、脾、胃.共用方剂311首,成方归为14类,以补益剂、清热剂、和解剂、祛痰剂、理气剂、安神剂为主,自拟方多按清热泻火、化痰散结、疏肝解郁、滋阴养血治法进行组方.共涉及中药282味,按功能归为19大类,清热、补虚、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类药物为常用,占75.60%,清热药为第一位,使用频次多的是夏枯草;药物主要归经为肝、肺、心、肾、脾、胃;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聚类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心肝肾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瘀热互结、气滞痰凝等证型的甲亢病.结论:中医对甲亢的病因病机的分析、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 不同穴位组合刺激对健康志愿者肠运动即时效应的比较

    作者:钟峰;陈敏;任驰;覃海知;杜勇军;李瑛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组合刺激对健康志愿者肠运动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正常生理状态下腧穴配伍的协同与拮抗效应对机体的影响.方法:40名健康志愿者前后进行3种不同穴位组合的针刺,大肠俞募配伍组(A组:天枢、大肠俞穴)、合穴下合穴配伍组(B组:双侧曲池、上巨虚穴)、合募俞配伍组(C组: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穴),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肠电平均幅值、频率、节律及差值的变化,纵向比较不同穴位组合针刺前后对肠运动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横向比较各组针刺前后差值.结果:B组降结肠的肠电平均幅值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幅值的针刺前后差值比较中,C组在降结肠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段与合穴下合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针刺前后,肠电平均频率和胃肠节律紊乱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配伍的协同与拮抗效应可能是基于机体的病理状态,并不是生理状态.

  • 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减压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韩丽;黄娟;杨秀梅;伍振峰;杨明

    目的:研究丹参动态减压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含量和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丹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丹参不同温度减压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丹参的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减压回流提取3次、每次2h.丹酚酸B含量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70℃含量高,为3.14%,100℃含量低,为2.46%.干膏收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50℃低,为38.95%,100℃高,为48.50%.结论:提取温度对丹酚酸B有较大影响,70℃减压较适宜于丹酚酸B的提取.

  • 同神经节段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效应机制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文莲;李滢;杨帅;陈磊;张玲;申松希;张露芬;朱江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关元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探讨腧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大肠俞组,观察电针后各组大鼠内脏痛敏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脑肠轴不同靶点神经肽Y (NPY)变化.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大肠俞组、电针关元组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电针关元组大鼠背部拱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 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关元组大鼠丘脑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大肠俞组大鼠脊髓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关元与大肠俞穴处于相同的脊髓节段,关元穴作用优于大肠俞穴,其可能机制是关元穴不仅具有局部调节作用,还对脑肠轴紊乱有调整作用.

  • 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抑制EGFR/MAPK通路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舒琦瑾;谢长生;屠小龙

    目的:进一步研究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其对EGFR/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相关性,IC50值为2.20mg/mL.2.0、2.5、3.0mg/mL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处理24h后凋亡率分别为20.9%,38.0%和61.7%.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抑制磷酸化EGFR和ERK1/2的水平,促进p38 MAPK磷酸化.但对EGFR、ERK1/2和p38 MAPK的表达却无影响.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通过多靶点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EGFR/MAPK信号通路诱导其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 瑶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对瑶医药应用的影响

    作者: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梁楚晗

    瑶医学是我国民族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瑶医学的哲学基础是指导瑶医药应用的理论内容之一,“天、地、人三才”整体观、“气化万一”生命观、“盈亏平衡”疾病观在瑶医的治疗学、药物分类及应用等方面均有体现,瑶医的整体观和疾病观引导“心肾中心”论的建立,同时,为瑶药分为“风”、“打”两类药物以及“七十二风打药”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气化万一”生命观说明了“气化”的重要性,是瑶医重要的基础理论.瑶医学的哲学基础显示了瑶医的民族特色.探讨瑶医学哲学基础对瑶医瑶药理论的指导和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瑶医学的理解,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医学的相互交流和发展.

    关键词: 瑶族 医学 哲学
  • 服丹养生之流变——“丹”“药”融一

    作者:程志立;柳惠武;宋歌;周琦;柳长华

    服丹是服食养生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方法之一,早期主要是指以服食金石药物为主的养生方法,后期则演变为以金石药物烧炼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各类药物的服食养生方法.由于早期服丹的目的是追求长生成仙,后来则演变为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以及延年益寿,所以服丹养生经历了由热烈风行到冷落归隐的过程,从肯定追随到质疑存疑的过程,以及服丹与服药融合为一的过程.面对至今犹存的服丹养生现象,我们应当纠正对于丹药的迷信与偏见,使人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一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

  • 指纹图谱用于左金胃漂浮缓释片多组分体外释放的研究

    作者:刘文;杨颂;王群;陈大业;施晓伟

    目的:对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多组分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建立各个时间点及全溶样品的图谱,计算体外累积释放度,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指标成分之间及指标成分与制剂之间的释放行为.结果:小檗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的相似因子分别为35、37,与制剂的相似因子为57,吴茱萸内酯与吴茱萸次碱的相似因子为58,与制剂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3、46.结论:小檗碱的释放行为与制剂相似,而与吴茱萸内酯及吴茱萸次碱不一致.吴茱萸内酯与吴茱萸次碱的释放行为相似,但与小檗碱及制剂的释放行为不一致.

  • 307例艾滋病患者维医异常体液分型的量化诊断研究

    作者:再努热木·艾则孜;帕尔哈提·塔衣尔;阿衣努尔·买提斯迪克;培尔顿·米吉提

    目的:建立艾滋病维医异常体液分型量化诊断标准.方法:以非疾病临床相关信息为依据,对诊断明确的30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量化诊断研究.入选的证候要素进行主成分改进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立各证候要素对证候的贡献度,根据OR值确定艾滋病各异常体液主症、次症.结果:艾滋病异常黑胆质型主症:目光无神,唇色暗紫,舌质青紫,舌苔晦暗,小便色青;次症:心神不宁,皮肤较凉,舌体瘦薄,大便干结,盗汗,多梦、噩梦.艾滋病异常血液质型主症:面色发红,目光乏神,舌质暗红,皮肤较热,皮肤湿;次症:脉象粗、有力,睡眠尚少.艾滋病异常粘液质型主症:少气懒言,面色咣白,口黏,皮肤较凉、湿,尿色清长,睡眠较多;次症:口淡无味,尿量较多.艾滋病异常胆液质型主症:易怒,结膜发黄,口唇苍白,口干,皮肤较热,脉象细、短;次症:口味甘苦,舌体瘦薄,大便于,脉数.结论:艾滋病异常体液分型诊断标准的建立为开展维医艾滋病异常体液病证诊断规范的研究及艾滋病维医临床疗效标准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从少阴病阴阳消长理论探讨艾滋病病机

    作者:谢世平;刘飒;许前磊;王娟;吕顺武;马素娜;张海燕

    通过对《伤寒论》少阴病的病机、转归及治疗的研究分析,发现阴阳消长理论能清晰体现少阴病阳衰阴亏的病理本质,更能把握少阴病的变化全局.进一步分析艾滋病与少阴病及其阴阳消长理论的关系,发现艾滋病毒邪伤元,病及少阴,终导致阴阳消长失衡,气血阴阳俱亏.应用少阴病阴阳消长理论论治艾滋病,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亦有助于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理论体系的构建.

  • 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作者:林兴建;尹俊雄;刘卫国

    目的:系统评价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取资料,全面收集国内已发表和未发表关于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试验(589例),均为非安慰剂对照试验.7个试验均为开放对照试验,6个试验(499例)的试验组均为天舒胶囊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对照组为西比灵.1个试验(90例)的试验组为天舒胶囊加上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照组为单纯SGB治疗.6个试验(527例)采用头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少程度评估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舒胶囊组偏头痛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9,95%CI [1.18,1.41]),1个试验(62例)采用治疗前后头痛程度评分评估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舒胶囊组偏头痛疗效优于对照组(MD=1.53,95%CI[0.85,2.21]).共5个试验报道了药品不良事件,主要是头晕、腹部不适、乏力、困倦等,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天舒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头痛效果优于单用西比灵,能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且不良反应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挖掘新安医学消渴文献,丰富糖尿病文献研究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范青云;吴倩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清时期中医学的“硅谷”.新安医学中对消渴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中药治疗等论述颇详.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研究建设单位,在病种糖尿病文献研究方面,积极挖掘新安医学中有关消渴病的论述,既继承,又创新,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这极大的丰富了基地文献研究的内涵,同时使新安医学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床子素微乳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作者:王永辉;房树标;高丽;柴智;周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蛇床子素微乳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方法,为蛇床子素微乳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C1s(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322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蛇床子素在0.096-0.48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4%,RSD为1.65%.结论:HPLC测定蛇床子素微乳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蛇床子素微乳的质量控制.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鸡骨草中铅、镉、汞、砷、铜的含量

    作者:龙海荣;谷筱玉;谢景千;陈乾平;韦筱媚;缪剑华

    目的:测定鸡骨草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同时测定铅、镉、汞、砷、铜.结果:方法检出限0.0027-0.0782μg/L,样品中的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2.0%-104.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51%-2.33%之间.不同产地的鸡骨草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本符合:铜>铅>砷>镉>汞.结论: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测定范围宽,是对鸡骨草药材实施质量控制的理想方法.

  • 肿瘤患者舌苔变化与TGF-α和EGF-R相关性研究

    作者:佟书娟;吴娟;张军峰;杨亚平;王景叶;张春兵;赵旺胜;邱红;董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舌苔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胃腺癌患者不同舌苔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G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舌鳞癌患者不同舌苔舌背黏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血清TG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从苔色方面分析,胃腺癌白苔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从苔质方面分析,胃腺癌厚苔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腺癌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腺癌患者血清TGF-α的含量黄厚苔组明显高于剥苔组(P<0.05).EGF-R在不同舌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为:舌鳞癌白薄苔组>舌鳞癌白厚苔组>舌鳞癌黄薄苔>舌鳞癌黄厚苔>舌鳞癌剥苔和正常对照组.结论:TGF-α和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患者舌苔形成有密切的关系,TGF-α可以通过EGF-R机制影响舌苔形成.

  •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教授治疗呃逆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吴嘉瑞;张冰;杨冰;陈丹;郭位先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呃逆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呃逆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呃逆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36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呃逆经验丰富,多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

  • 论六味地黄丸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刘巍;熊兴江;王阶

    肾虚是现今高血压病病机关键,临床采用补肾治则治法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疗效.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亦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经典方剂.研究发现,该方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可逆转高血压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其方证特征为:头晕头痛,腰及下肢酸软无力,或下肢轻度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或溏或秘,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用于“赢弱”体质的患者.临床上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高血压病效如桴鼓.

  • 华北平原5省市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调查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赵志强;李彬;王帅;郝丽梅

    目的:把握华北平原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及组合规律.方法:通过对华北平原5省市的1 007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临床横断面实地调查,以期能够把握该地区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规律.结果:证候要素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血虚、热蕴、水饮、寒凝;证候要素之间的组合以气虚+血瘀为常见,其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虚+血瘀+痰浊、血瘀+痰浊、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血瘀.结论:华北平原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型,证候要素组合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并可兼见阴虚、阳虚、痰浊、气滞等证.

  • 基于九种生理体质的药膳食材分类方法之初探

    作者:王达;陈宝贵

    文章通过将《中医药膳学》和《中医食疗学》两部书籍中的药膳食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加以整合筛选,对应各种体质状态的常见表现,制定出药膳食材的分类方法,分析每种体质分类方法制定的依据,整理并筛选药膳食材进行分类.对九种生理体质状态的药膳食材的分类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希望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将能够符合调整九种生理体质的药膳食材进行体质分类,从而对以“治未病”为目的的药膳配方的制定、研究以及药膳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便利和依据.

  • 从薛己医案辩证分析疗效与更方的关系

    作者:姚文轩;刘桂荣;李成文

    临床实践中经常需要复诊,首诊易,复诊难,这是医务工作者的切身感受.复诊之难在于要不要更方,当更而不更,不当更而更,或当更而更之不当,这些都是临证的失误.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周次清教授曾撰写《从“效不更方”谈起》一文,读之获益匪浅,但是周教授的论文未有医案作证未免有些空洞.明代医家薛己精通临床各科,他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也许会给当代中医临床一些启示.通过对薛氏的一些医案进行解析,辩证分析疗效与更方的关系.

  • 基于抗体芯片技术的黄芪多糖及板蓝根多糖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作者:景晓平;裴明;何丽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和板蓝根多糖对内毒素(LPS)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中多种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THP-1,100ng/mL LPS作为刺激因子,使用人炎症因子抗体芯片检测黄芪多糖和板蓝根多糖处理后人THP-1中多种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黄芪多糖可显著抑制LPS诱导THP-1分泌白介素-1β(IL-1 β)和白介素-6(IL-6)的活性(P<0.01),同时促进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蛋白表达(P<0.01);板蓝根多糖可显著抑制LPS诱导THP-1分泌IL-1 β的活性(P<0.01),对LPS诱导THP-1分泌IL-6的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对TIMP-2蛋白表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黄芪多糖和板蓝根多糖对内毒素诱导的人THP-1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有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免疫调节作用.

  • 2型糖尿病肾虚证量表调查及因子分析

    作者:秦玉花;孙玉文;陈方超;王米渠

    目的:探索肾虚在2型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肾虚证量表调查,采并用统计软件SPSS 13.0管理和分析.对肾虚辨证因子及等级量化总积分等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这64个肾虚辨证因子中,共有62个因子均在调查中有所体现,出现频率各有不同;其中统计次数多的是7号因子“小便黄赤”及47号因子“口渴饮水”,在调查中出现频率高达85.19%;②对提取因子载荷,根据得分矩阵聚类分析后发现,19个症状因子终指向3大类,进一步根据定性定位辨证结果可知其共性特征是肾虚证.结论:通过应用因子分析说明了肾虚证在糖尿病调查中是普遍存在的基础证候.

  • 祛瘀生肌法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中MMP-8和MMP-1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一飞;王守梅;曹筱筱;李福伦;李欣;徐蓉;李斌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金金属蛋白酶-13 (MMP-13)表达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配伍比例的生肌化瘀方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MMP-8、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生肌化瘀1、2、3号方组和正常创面组的MMP-8蛋白表达均低于糖尿病溃疡创面组(P<0.05);生肌化瘀2号方组的MMP-13蛋白表达高于糖尿病溃疡创面组和正常创面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生肌化瘀2、3号方组溃疡创面的MMP-8蛋白表达低于糖尿病溃疡创面组、正常创面组和生肌化瘀1号方组(P<0.01,P<0.05);生肌化瘀2号方组MMP-13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创面组(P<0.05).结论:在创面修复的早期运用生肌化瘀3号方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在创面修复的后期运用生肌化瘀2号方有利于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

  • 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PCR芯片动态研究

    作者:裴卉;任丽薇;张宇忠;张银柱;陈明

    目的:研究91个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在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动态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动物选用体质量180-200g的6-8周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1、2、3、6h组与模型1、2、3、6h组,每组6只.建立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首次采用PCR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1、2、3、6h不同时间段的基因表达情况,统计方法采用△△Ct.结果:①芯片实验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得到差异表达基因67个,占总基因的73.6%.差异表达基因在1、2、3、6h不同时间有动态变化.按生物学功能分类:信号转导34个,炎症应答36个,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20个,细胞凋亡11个,细胞增殖15个,趋化性33个,调控转录2个,钙离子稳态7个.②ELISA法测定IL-1α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h组明显下降(P<0.01),2h组、3h组无显著性差异,6h组明显升高(P<0.01),并且在6h时模型组IL-1α含量为4个时间段的高值,与芯片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结论:通过对大鼠脑组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构建,筛查出与内毒素休克脑损伤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有趋化因子配体7(Cc17)、趋化因子配体11 (Ccl11)、趋化因子配体9(Ccl9),并且发现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有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

  • 制冷型和非制冷型红外热成像系统扫描正常人热值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作者:郑霞;邓延莉;陆华;李启佳;林冰;杨涛;周从全

    目的:比较应用制冷型红外热断层扫描系统和非制冷型红外热成像系统扫描正常人所得热值数据的稳定性的差异.方法:募集21-71岁健康志愿受试者,男性31人,女性44人,分为制冷组(36人)、非制冷组(30人)和双扫组(9人),制冷组统一采用制冷红外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扫描,非制冷组采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扫描,双扫组则进行上述两系统的扫描.对每位受试者均采集全身10-11幅热像图,对31个区位的93个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双扫组在手、足等22个区位下制冷系统代谢热值变异系数(CV1)均较非制冷系统体表热值变异系数(CV2)大;②全身31个区位下制冷组代谢热值变异系数(CV3)均较非制冷组体表热值变异系数(CV4)大,0≤CV3-CV4≤1%的区位共有5个(集中在胸腹、腰背区位),1%<CV3-CV4≤3%的区位共有20个(集中在头面、胸腹、四肢区位),3%<CV3-CV4≤9%的区位共有6个(集中在手、足、头后下区位).结论: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扫描人体所得数据更稳定,在手、足、头后下区位尤其明显.

  • 大黄灵仙胶囊防治兔胆石病的代谢组学及超微病理研究

    作者:俞渊;唐乾利;黄欣;王兵;黄许森;付军;赫军

    目的:用代谢组学及超微病理技术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兔胆石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分别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大黄灵仙胶囊、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大黄灵仙胶囊饲养8周.利用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特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和甘油水平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实验兔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和甘油水平偏低,胆碱、牛磺酸水平则较高.结论:大黄灵仙胶囊使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和甘油的含量降低,并提高胆碱、牛磺酸含量,对影响胆结石发生的血浆代谢产物产生调控作用,并且保护肝细胞功能及结构,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

  • 扶正祛邪含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VCR细胞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秀军;严鲁萍;姚宇红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长春新碱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 L60/VCR0细胞耐药基因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选择HL60/VCR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扶正祛邪含药血清对其耐药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扶正祛邪含药血清对HL60/VCR细胞内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荧光强度依次为401.67±0.86、453.69±0.40、516.66±0.40.结论:扶正祛邪复方中药抗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作用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 乌芩健脑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胰岛素降解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代渊;张荫杰;杨晗;李斌;王飞

    目的:探讨乌芩健脑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胰岛素降解酶(IDE)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聚集状态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25-35)大鼠双侧海马注射建立AD模型,药物干预后,Morris水迷宫观察乌芩健脑方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IDE的表达.结果:乌芩健脑方能显著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P<0.05,P<0.01).能显著延长第一象限时间和平台停留时间,增加经过平台次数(P<0.05,P<0.01).能显著增高低表达的IDE阳性免疫反应产物.能显著增高海马区异常低表达I DE的平均光密度值(P<0.05,P<0.01).结论:乌芩健脑方具有改善Aβ海马注射痴呆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和增强IDE活性的作用,提示其具有良好的益智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IDE活性,促进Aβ的降解,阻止Aβ聚集形成寡聚体以及改善脑能量代谢有关.

  • 糖肾颗粒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中期因子的影响

    作者:柴可夫;刘越

    目的:观察糖肾颗粒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表达中期因子(MK)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剂量糖肾颗粒含药血清和贝那普利,加入到高糖诱导的体外培养的GMCs中.采用ELISA(24、48、72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K含量,分别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48h细胞MK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K分泌增加、MK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01).与高糖组比较,贝那普利和糖肾颗粒两种含药血清均能逆转上述变化,后者的抑制作用强于前者(P<0.05),且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高糖可致GMCs分泌MK增加、MK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糖肾颗粒可减少MK分泌,下调MK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从而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 羚羊角及其混伪品脂类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聚类分析

    作者:胡晓炜;徐爱仁

    目的:阐明及鉴别羚羊角及其混伪品中脂类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法提取脂类成分,经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归一化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种牛科动物角中共鉴定出13种脂类成分,其中从羚羊角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类成分;5种牛科动物角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分为3类.结论:羚羊角主要脂肪酸类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可利用此三指标之比鉴别羚羊角.

  • ARV药物毒副反应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研究

    作者:刘志斌

    目的:探讨服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后出现副反应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年龄≥50岁老年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病例92例.主要的不良反应病症有血液毒性反应、消化道毒副反应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方面受到艾滋病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女性在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低于男性,其他领域得分高于男性,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婚况、吸烟、饮酒、文化水平、CD扭分段、不同病症、治疗方案对生活质量得分影响较小(F=l.15,P>0.05).结论:年龄≥50岁的艾滋病合并药物毒副反应患者的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未发现年龄、性别、文化水平、CD+4分段、不同病症、治疗方案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 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代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定位

    作者:姜枫

    目的:分析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代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定位,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归纳后HAART时代的特征,明确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背景,厘清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在后HAART时代的定位.结果:后HAART时代西医治疗艾滋病取得了巨大进步,也面临许多问题,中医药审时度势,需要明确临床定位,即中医药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研究、中医药改善艾滋病相关症状体征、治疗机会性感染、肿瘤的研究和以提高免疫功能、延缓发病进程、对抗病毒治疗的增效(提高抗HIV药物疗效)和/或减毒(减少抗HIV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辅助用药研究.结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需要知晓背景、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 四角蛤蜊软体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程建明;嵇晶;刘睿;王令充;吴皓

    目的:分析四角蛤蜊软体中脂肪酸类成分.方法:以Bligh-Dyer法萃取四角蛤蜊软体中脂肪酸,经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2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2.51%.其中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24.35%,主要为十八酸、十六烷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58.16%,主要为9-十六烯酸、11-二十烯酸、十四烯酸及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结论:四角蛤蜊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 从肺脾论治过敏性疾病

    作者:史琦;宋芊;阎玥;王辛秋;李文成;李友林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易反复、难痊愈;临床上从肺脾论治该类疾病获得较好疗效.文章通过论述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因病机,指出肺脾两脏与过敏性疾病的密切关系,通过3个实际验案,展示了肺脾论治敏感性疾病的显著临床效果.表明敏感性疾病的发生,肺脾脏腑功能虚损是病理基础;与肺脏功能直接相关,并关乎脾;以肺为标,以脾为本.

  • 魏绍斌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作者:冯婷婷;魏绍斌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西医治疗方法及效果局限,副作用大且易复发,而中医药虽具有治疗优势,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诊治方案.文章从“肾虚肝郁、血瘀湿阻”的病机、体质阴阳虚衰分型辨证用药和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妇女生理与时间医学的结合,多途径给药方式等几个方面介绍魏绍斌教授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值得借鉴.

  • 汪受传教授从伏风论治小儿鼻鼽经验

    作者:李萌;徐珊;汪受传

    汪受传教授提出小儿鼻鼽从伏风论治的观点,认为鼻鼽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与禀赋体质有异、外风易于留着不去而成伏风.提出鼻鼽的辨证论治:发作期风寒犯肺证治以辛散祛风,宣肺通窍;风热袭肺证治以疏风散热,宣肺通窍;风痰留着证治以消风豁痰,宣肺利窍.缓解期以肺脾气虚伏风留着证居多,治以补肺益气,固表防风;肺阴亏虚伏风留着证则治以润养肺阴,敛肺御风.

  • 丁樱教授肾病尿浊“风激水浊”病机说

    作者:闫永彬;丁樱;任献青;陈文霞

    文章阐述了丁樱教授“风激水浊”为小儿肾病尿浊重要病机的学术观点,且资现代医学研究为佐证,并进一步提出和详述了佐治本病的清源洁流临证三法.中西医在“清源洁流”和“清除感染灶”方面作了贯通.此观点为清源洁流三法佐治本病提供了中医基础理论支持,充实了肾病尿浊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

  • 王晖主任中医师素膏四调法理论的证治经验

    作者:陈靓;陈霞波;王建康;周开;龚文波;夏锦杰;唐亚军;张业;唐可伟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堪称中医药之瑰宝,集君臣佐使、理法方药之大成.膏有荤素,人有百态,王老以其四十六载行医经验,结合气化理论、气血理论、命门学说、治虚三本论,总结、归纳了素膏“四调法”,即“清调”、“平调”、“和调”、“养调”四法,辨体是基础,辨证是关键,辨病是关节,以宗《黄帝内经》“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旨,助其生化,复其平衡.

  • 连建伟教授运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证经验

    作者:魏春;齐方洲;武亿红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在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的今天,失眠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中医药对失眠有个性化治疗与辨证用药的独特优势,疗效卓著.半夏秫米汤源自《黄帝内经》,是治疗失眠证的良方,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皆以此为祖方,此方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连建伟教授每遇顽固性失眠患者,则用它灵活变通化裁,其效甚验.文章从《黄帝内经》睡眠机制及连师验案举例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连建伟教授顽固性失眠的经验.

  • 熊继柏教授辨治痿证验案5则

    作者:李点

    熊继柏教授诊治痿证,遵《黄帝内经》之旨,综百家之长,强调辨证论治.湿热浸淫、筋脉弛缓证,治当清热利湿、疏通筋脉,主方加味二妙散;脾虚气弱、肌肉失养证,治当补气健脾、活血通筋,主方五痿汤合黄芪虫藤饮;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证,治当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主方虎潜丸;肾阳不足、风寒阻络证,治当温肾助阳、祛风活络,主方加味金刚丸;气虚血痹、气血不荣证,治当益气活血、养血通痹,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虫藤饮.

  • 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治疗肺系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作者:李晓娟;申立国;骆仙芳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尤擅长于中西医结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并不断探索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临床辨证时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强调“气”在人体的重要意义,益气贯彻始终;治疗用药时推崇截治,采用果断的措施,运用强有力的方药,直捣病巢,以尽快拦截病邪,阻止疾病的恶化.同时,强调中西医优化选择.今整理其所治病案,以飨同道.

  • 针刺神经节、神经孔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和岚;刘天琪;李晨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SPG)及三叉神经各分支神经的神经孔,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PTN患者33例,由体表下关、攒竹、四白、夹承浆穴进针,深刺至SPG、眶上孔、眶下孔、颏孔,远端配穴双侧合谷、太冲穴.电针治疗2个疗程共20次.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0次后,患者在每日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为93.7%.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深刺SPG及相应神经孔治疗PTN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40例疗效观察

    作者:龚明发;张洁;沈春芳;封慧萍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干预组应用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针刺组应用单纯针刺穴位治疗,药物组应用单纯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眩晕改善程度.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且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7.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7.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症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然;段邦;徐朝晖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典型的Collles骨折患者42例,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4-5周.去除夹板固定后,继续指导和帮助患者做前臂及手腕部的功能康复2-3周.结果:本研究42例病人中,39例治疗效果为优,2例良,1例可.优良率97.62%.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les骨折,临床上广泛应用,效果肯定,方法简便廉验,具有其相应的科学基础和实用价值.

  • 乙哌立松联合天舒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45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薇;张临洪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联合天舒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紧张型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均予乙哌立松口服,治疗组加服天舒胶囊,疗程为8周,观察头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23%,对照组总有效率7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乙哌立松联合天舒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用乙哌立松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研究

    作者:李鹏宇;郭会军;刘延泽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的体质分类,为中医药临床救治提供相应的研究依据.方法: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根据患者回答情况,如实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结果:326例中单一型体质237例占72.70%,2种复合型体质65例占19.94%,3种及以上复合型体质24例占7.36%.结论: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无症状期患者的临床救治,应当辨证论治和辨体论治相结合,以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措施.

  • 代谢综合征对急性期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近期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牛博真;张向宇;赵建国;田恺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对急性期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集32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MetS分为两组,MetS组和非MetS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近期疗效差异.结果:MetS组和非MetS组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均取得了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7.10%和87.37%;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MetS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近期疗效优于MetS组,MetS可能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近期疗效有负面作用.

  • 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彤;梁吉;张梅奎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痉挛型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前者采用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后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在改善肌张力及智力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风池穴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伴智力低下患儿疗效肯定.

  •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唐慎思;张丽丽;王舒;杜宇征

    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血压昼夜节律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众多临床研究证实,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是导致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预测及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决定性指标.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并减小血压的波动性,是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

  • 代谢组学在中医虚证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洁;陈海彬;周红光;韩淳淳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的延伸,是以整体性分析技术研究生命体所有代谢产物及中间体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代谢循环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 000的小分子代谢物.文章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所具优势,并重点对代谢组学在中医气血阴阳虚证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前景做一综述.

  •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雪;何伟;荣培晶;朱兵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能够控制机体炎症的发生发展.与传统的体液抗炎通路相比,这条抗炎途径以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为基础,在调控炎症方面具有迅速、直接、高效的特点.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刺激迷走神经、应用特定的受体激动剂、摄取某些膳食以及采用针刺疗法能够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其中,针刺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治疗费用低廉,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文章结合以往相关文献,重点对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和应用进行综述.

  • 基于失眠症病机多样性的针灸临床选穴思路探析

    作者:杨明晓;杨洁;赵凌;李享;陈姣;梁繁荣

    失眠症病因病机多样,探析不同病机失眠症针灸治疗的选穴方法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中医“同病异治”的论治观点,分析失眠症多种病因病机,结合文献报道,发现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多样性决定了针灸治疗中经穴选取的多样性,但是循经性是经穴选取的重要原则,同时各种病因病机指导下的选穴方法要根据病情有机结合.

  • 现代医学体系里中医思维方法的体现

    作者:刘玥;齐新;陆小左;周胜元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笔者通过对疾病诊治过程的总结,从疾病发病的病因病理、疾病的诊治、疾病的预后评估等方面探讨中西医两种诊疗体系相通之处,将两种诊治方法有力的结合,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使患者大受益,也会推动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 冠心病“风病说”的理论探讨

    作者:张文宗;王振涛

    文章阐述“风病说”的渊源、风邪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及风邪阻络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并进一步说明“风药”在冠心病中的治疗作用,探讨“风邪”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关系,提出冠心病“风病说”;丰富了中医学关于冠心病发病学的病因说,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病机,并把风药运用到冠心病的治疗领域,开辟了中药治疗冠心病新的方法和思路,为研究中药治疗冠心病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 中医流行证候学探讨

    作者:姜德友;周雪明;太鑫

    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重要思维方式.辨证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医认识疾病状态的特色内容,更为论治提供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学在其独特的诊疗方式的基础上,更需要通过现代的统计学的方法阐述其内在的价值规律.文章主要通过流行病学的相关理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中医流行证候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诠释.系统探讨了流行证候学的原理和应用、研究方法、特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并对流行证候学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为中医药学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研究方法论和证据.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医药现代研究

    作者:李清林;王玲;尹华

    代谢组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后基因时代的全新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疾病和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原则,给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在评价中药的疗效、安全性,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作用模型的鉴别和确证,新药的筛选和开发、以及疾病的诊断等领域展示了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随着代谢组学的应用,必将大大加速中医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 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作者:王景霞;任小巧

    民族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医学科学体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担负着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青睐,人们开始回归自然、崇尚绿色,民族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国家层面的民族医药的基础标准尚属空白,使民族医药的发展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客观的总结了目前我国在民族医药标准建设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我国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 新安医家处方用药风格

    作者:王键;黄辉;王又闻;叶敏

    笔者在“新安医学十大学说”和创新治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安医家处方用药风格作了梳理和提炼,认为主要有“平正轻简”、“轻清灵巧”、“稳准狠猛”三大风格.与固本培元派相对应,“平正轻简”是指处方平和、用药精简、用量轻巧,平淡之中出奇效;与养阴清润派相对应,“轻清灵巧”是指处方用药质轻、灵动,药味少,剂量轻,时方轻灵拨千斤.无论是“平正轻简”还是“时方轻灵”,均以轻巧灵验取胜,是临床诊疗水平高的具体体现.“稳准狠猛”用药风格与“准《伤寒》法”密切相关,是针对徽州山区急重伤寒热病,取重兵直入巢穴,早攻、频攻以刈病根,以认证准、用药猛、剂量重、下手辣为特点.温补与养阴、伤寒与温病、“四两拨千斤”与“重剂刈病根”,如此对立矛盾的中医核心学术命题,和谐统一于新安医学之中,为深入研究中医学重大的实质性学术问题,推进中医学术的进步和临床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中华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