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医学(英文版)杂志

中华医学(英文版)

中华医学(英文版)杂志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중화의학잡지(영문판)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0366-6999
  • 国内刊号: 11-215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920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期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创刊时间: 18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96例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经验

    作者:周光文;蔡伟耀;李宏为;朱岳;John J.Fung

    目的研究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Pittsburgh移植中心96例肝移植病人.结果 94例(97次移植) 存活2天以上的病人,92例为端端+T管的胆道吻合.随访时间为5.8月(0. 3-10.2).分析发现92例病人中8例有胆道并发症(8.5%):T管拔除时胆漏2例,术后早期胆漏2例,胆漏和狭窄2例,狭窄2例.75%胆道并发症有诱因,诱因:肝动脉狭窄2例,其中1 例合并严重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3例;供-受体胆管直径不匹配1例.冷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5例有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行再移植,另3例无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经皮穿刺和内窥镜+支架或行气囊扩张.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5%α胆-胆端端吻合+T管),胆道狭窄晚于胆漏,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是重要的相关因素;无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则无需手术治疗,若有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应尽早作再次肝移植.

  • 日本血吸虫病无损伤性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唾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作者:王兆军;薛纯良;娄文娴;张湘燕;张恩英;吴维铎;沈光金

    目的研究唾液作为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与筛查标本的可行性.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兔感染模型,收集兔和慢性血吸虫病人成对的唾液与血清标本,以间接ELIS A检测唾液、血清标本中的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结果①兔唾液与血清样本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28/30)和96.67% (29/30),感染兔血清与唾液样本的抗体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0%(24/24)和87.5% (21/24).血清与唾液中的抗SEA (可溶性虫卵抗原) IgG水平具显著相关性(r=0.5307, P=0.0038<0.05), 与血清标本相同,唾液中抗SEA IgG水平可反映兔感染和治疗状况.②病人唾液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为90.62% (29/32),血清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为100% (32/32).正常人唾液140份,阳性8份(即假阳性率5.75%),正常人血清156份,阳性6份(假阳性率3.84%).病人唾液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含量具显著相关性(r=0.4227, P=0.008<0.05).结论唾液中的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作为非损伤性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和筛查方法.

  • 呼吸门控下肺功能成像的研究

    作者:许景红;韩萍;刘芳;冯敢生;田志梁

    目的了解定量CT测定肺通气功能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正常人行呼吸门控下螺旋CT扫描.CT扫描在50% VC水平,以8mm层厚进行.应用评估软件测定肺密度(平均CT值)及像素在各区间出现的频率(像素指数,PI).结果各像素区间PI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结合呼吸门控和自动化评估软件测定肺密度及PI是一项精确、重复性高、耐受性好的方法,有预示肺通气功能的可能性.

  •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不同疫区病原体小亚基核糖体DNA可变区序列差异

    作者:胡孝素;卜玲毅;马莹;王雅静;敬保迁;易桃林

    目的 试验证实我国黑热病不同疫区分离出的5个L.d分离株的小亚基核糖体DNA可变区序列存在点突变.方法将7个利什曼原虫种/株的n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SSU rDNA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于pGEMR-T Easy Vector上,采用通用引物M13进行PCR扩增,全自动测序仪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扩增的7种/株利什曼原虫SSU rDNA序列大小为392 bp,5个点突变均发生在两个独特序列区(UQ-I和UQ-II);无移码突变。经与基因库中利什曼原虫序列类似性比较,同源性在98%以上。结论首次报道我国黑热病不同疫区的5个L.d.分离株的SSU rDNA可变区存在5个点突变。

  •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EGFR及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差异

    作者:程飚;付小兵;孙同柱;孙晓庆;盛志勇

    目的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我们对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 )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观察,包括EGFR表达、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以及Stat3表达和磷酸化情况.方法所有的皮肤标本均来自烧伤后6-28个月患者的瘢痕组织以及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全层皮肤.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皮肤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磷酸酪氨酸蛋白、Stat3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情况.结果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磷酸酪氨酸蛋白的表达明显不同.瘢痕组织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瘢痕组织中Stat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但其磷酸化的情况无显著差别.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组织间显示出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造成的信号通路差异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早期不同的配体刺激造成EGFR表达差异,随后导致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不同,在正常的皮肤中Stat3磷酸化继续引起下游信号的表达,而瘢痕组织中Stat3磷酸化与正常情况无显著差别,造成信号不匹配.EGFR在瘢痕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放免法在三种甲状腺疾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吕枚;方佩华;张志友;何红鹏;高硕;侯秉璋;郑荣秀;肖茜;杨立平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放免法 (RIA)的报道,为此用本室研制的125Ⅰ-sICAM-1 RIA,检测正常人和三种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肿,Graves'病或Hashimoto'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方法用125Ⅰ-sICAM-1 RIA,检测400例正常人以及1020例患有单纯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或者Hashimoto'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正常组sICAM-1水平(±s)为:168.43±36.23 μg/L.正常组与单纯性甲肿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和Hashimoto' 病)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组或单纯性甲肿组(P<0.05).三种治疗均可降低Graves' 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P<0.05).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raves'病组 sICAM-1水平明显低于Graves'病停药复发组(P<0.05).结论 125Ⅰ-sICAM-1 RIA可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一个指标,及在评价Graves'病的疗效、停药或者复发等方面的一个指标.

  • 散发性结直肠癌20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作者:彭志海;周崇治;张放;凌云;唐华美;裘国强;柏邵春;刘万清;贺林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本研究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杂合缺失分析法对散发性结直肠癌20号染色体杂合缺失情况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8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肿瘤及正常组织的DNA,经PCR反应后,以ABI Pr 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can2.1和Genotyper3.1 软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整条染色体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2.8%,20号染色体短臂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6.7%,长臂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1.1%.20号染色体整个短臂及长臂20q11.1至20q1 3.1均表现出很高的杂合缺失率.结论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20号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基因组不稳定现象,提示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存在.

  • 视网膜脱离术前和术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比较

    作者:吴德正;高汝龙;张国明;吴乐正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前和术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改变及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23只眼)患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了mfERG检查.于脱离区,非脱离区,中心凹及整个测试区,对手术前和手术后mfERG的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脱离区的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明显小于非脱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3.68,t4.26,P<0.01),脱离区的N1波和P1波潜伏期时明显比非脱离区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7,t=3.89,P<0.01).手术后于脱离区,中心凹和整个测试区的N1波和P1波平均反应密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但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fERG是评价术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对视网膜功能测试反应密度较潜伏期为更敏感的指标.

  •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

    作者:俞云松;周伟琳;陈亚岗;丁永祥;马亦林

    目的 调查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各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462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 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并用浓度梯度法检测其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浙江省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4%和38.3%.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2%和38%,对头孢西丁、头 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不 产酶菌株,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都敏感.结论 目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对除亚胺培南外的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 的耐药率.

  • 蓝氏贾第鞭毛虫C57BL/6N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卢思奇;王凤云;罗晓冰;陈小宁

    目的建立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C57BL/6N小鼠动物感染模型.方法用分离自河北和江苏两地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的包囊(河北株,CD和江苏株,XZ)分别感染两组C57BL/6N小鼠,收集受染鼠粪便,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包囊,计算排囊数量 ,分析排囊规律;观察小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C57BL/6N小鼠对此2 株蓝氏贾第鞭毛虫具有很高的易感性,接受具有活力的1×104个包囊/只的36只小鼠,均获得感染,其中呈间歇性排囊者为32只(88.9%),连续性排囊者4只 (11.1%).排囊潜伏期为接种后第3d,高峰期为第7d.2小时所排粪便含包囊数高可达2. 3×107个/g粪. 小肠粘膜出现表面分泌物增加,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坏死脱落等病理变化.结论 C57BL/6N小鼠可用做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良好动物模型.

  • SAG1和IL-2基因佐剂混合免疫诱导鼠抗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作者:陈观今;陈海峰;郭虹;郑焕钦;汪琦

    目的了解编码SAG1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评价该疫苗对弓形虫的保护作用.方法编码SAG1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 μg的剂量免疫小鼠,3w后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3感染.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亚型、IFN-γ和I L-4的含量,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感染鼠中DNA的整合及降解.所有鼠均由强毒力RH株弓形虫感染.结果 SAG1表达质粒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增高,IL-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 水平升高和IFN-γ的产生.混合质闰注射的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由SAG1 DNA诱导的免疫应答因IL-2表达质粒的共同注射而增强,DNA疫苗和适当细胞因子的共同注射对抵抗弓形虫感染有较好的效果.

  • 解脲脲原体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突变体的分离及其突变位点的研究

    作者:张文波;吴移谋;尹卫国;余敏君

    目的研究Uu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从184个临床Uu株中筛选出13株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的菌株,PCR扩增其gyrA, gyrB, parC 和 parE基因的QRDR区.产物测序后和标准敏感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gyrA QRDR第87位核苷酸C到A的突变导致GyrA第95位天冬氨酸被谷氨酸替代,parC QRDR 的第50位核苷酸C到T的突变导致ParC第80位丝氨酸被亮氨酸所替代.结论这些结果表明gyrA QRDR第87位核苷酸C到A的突变与parC QRDR 的第50位核苷酸C到T的突变和Uu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

  • 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苏进;田浩明;刘瑞;梁荩忠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了解葡萄糖和FF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的协同效应.方法将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或FFA(棕榈酸和/或油酸)中24~48 h.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受抑制的情况,用台盼蓝法判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15或30 mmol/L 的葡萄糖、0.25或0.5 mmol/L的棕榈酸,以及0.5 mmol/L的油酸对内皮细胞产生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加速细胞死亡的作用.细胞暴露于高浓度的葡萄糖和/或FFA中,其G0/G1期比例增高,而S期降低,提示高浓度的葡萄糖和/或FFA 主要使内皮细胞停滞在G0/G1期.在同时具有葡萄糖和FFA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内皮细胞葡萄糖30 mmol/L+棕榈酸0.25 mmol/L, 葡萄糖30 mmol/L+油酸 0.5 mmol/L, 葡萄糖30 mmo l/L+棕榈酸0.25 mmol/L+油酸0.5 mmol/L),其增殖的抑制率和细胞的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在仅有高浓度葡萄糖或FAA(棕榈酸和/或油酸)培养基的内皮细胞. 结论高浓度的葡萄糖和FFA都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加速细胞的死亡,高浓度的葡萄糖和FFA同时存在时具有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加速细胞的死亡的正性协同作用.

  • 带蒂颊脂垫组织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樊立洁;陈关福;赵士芳;胡济安

    目的为了解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及无覆盖颊脂垫移植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颊脂垫移植后的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临床采用该组织瓣修复口腔内缺损30例进行观察.结果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现,口腔内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后,在4-8周创面完全上皮化,8~ 10周再生的粘膜变得光滑,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口腔粘膜.结论该组织瓣解剖恒定,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为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 颊脂垫 移植 口腔 修复
  • 无环鸟苷(Acyclovir)对HSV角膜炎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欣怡;陈璇

    目的观察无环鸟苷对HSV-1角膜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方法选用105例HSV角膜炎病人,将病人按临床表现分为4组,即上皮型、基质型、坏死型及HSV角膜炎行角膜移植及结膜瓣遮盖术,并对4组病人选用全身+局部无环鸟苷治疗.愈后将上皮质型和基质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复发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预防量无环鸟苷300 mg/d,持续一年.对照组未给予任何药物. 结果上皮型经口服及局部点眼后96%痊愈.基质型给予口服加局部无环鸟苷点眼,同时给予激素滴眼治愈率为100%.坏死型经1000 mg/d无环鸟苷静脉应用,治愈率达33%,余穿孔行结膜瓣遮盖及角膜移植术,术后静脉应用无环鸟苷2周尽快控制病情,角膜植片及结膜与伤口愈合 .上皮质型和基质型的角膜炎治愈后持续应用无环鸟苷口服300 mg/d,随访1年,治疗组有5 例复发,对照组有14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P<0.01).结论无环鸟苷局部+全身治疗对HSV角膜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低剂量长期口服对控制复发有良好的作用.随访期间未见全身及局部副作用.

    关键词: 无环鸟苷 HSV角膜炎
  • 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晚期mRNA在诊断宫内活动性感染的价值

    作者:姜宏;闻良珍;凌霞珍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晚期mRNA检测在宫内活动性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法对42例HCMV-IgM阳性孕妇外周血及部分胎儿附属物进行 HCMV晚期mRNA 检测.结果 42例IgM阳性孕妇检出晚期mRNA 23例,两者符合率为54.7%.对其中13例mRNA阳性孕妇胎儿附属物进行检测发现7例阳性,母婴传播率为53.8%;而12例mRNA阴性HCMV-DNA阳性孕妇胎儿附属物中仅1例阳性,母婴传播率为8.3%;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HCMV-IgM的阳性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受检时HCMV的活动状态.HCMV的活动状态与母婴传播率密切相关,mRNA的检测不仅能够正确反映HCMV活动性感染时的宫内传播率,而且可以了解受检时胚胎或胎儿组织内HCMV的活动状态,并估计其愈后.

  • 局麻药对蒙古鼠海马细胞内ryanodine敏感的钙离子释放的影响

    作者:陈俊峰;徐伟人;蒋豪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对细胞内织网内ryanodine 敏感的钙离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60-80 g 的蒙古鼠海马切片,用显微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将切片用含50 mmo l/L KCl的人工脑脊液灌注30秒,然后用人工脑脊液灌注,5分钟后用含20 mmol/L 咖啡因的脑脊液灌注2分钟, 然后换为人工脑脊液直到实验结束.将100 umol/L 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分别加入到高钾后的灌注液中观察它们对钙离子释放的影响.结果咖啡因可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明显增高, 而普鲁卡因可使这种增高减少12%,而利多卡因则无此抑制作用.结论普鲁卡因可抑制ryanodine 受体介导的细胞内钙离子释放,而利多卡因则可能通过其他机理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

  • 113个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表达序列标签的获取及分析

    作者:卞国武;余新炳;吴忠道

    目的运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技术快速、节约、有效地获得有关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表达基因的知识.方法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 文库单个重组克隆进行部分测序以获得EST,获得的EST通过BLAST程序同EMBL寄生虫数据库和Gene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 文库单个重组克隆314个,获得了132个有EST价值的序列,其中113个成功在GeneBank dbEST中登录.7 .6%有EST价值的序列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序列,4.5%为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曼氏血吸虫或其他生物的同源序列占有EST价值的序列的23.5%,未知序列占57.6% .通过同源性分析, 发现了几个令人感兴趣的基因,另外,大多数同源序列具有看家基因功能. 结论 EST方法具有快速、有效地获得有关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表达基因的知识的价值.

  • 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任爱国;冯福民;马俊荣;徐应军;刘崇柏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甲型炎灭活疫苗对我国成年人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适宜剂量.方法 104名甲肝抗体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的成年志愿者被随机分为三组:一组接种 1000u 的国产灭活疫苗,一组接种 500u 的国产灭活疫苗,另一组接种 1440 ELISA u 的贺福立适甲肝灭活疫苗.所有三组均在初免后6个月时加强免疫一次.对三组间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血清甲且抗体阳转率以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 T) 进行比较.结果虽然贺福立适组在初免后局部反应销多,在初免和加强免疫后,三个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发生频率基本相似.末观察到严重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初免后一个月时 ,1000u 组的甲且抗体阳转率为 87.5%, 高于贺福立适组 50.0% 的抗体阳转率 (P=0 .001); 6个月时,1000u 组的抗体阳转率为 96.9%,高于 500u 组的 65.0% (P=0. 0029) 和贺福立适组的 68.8% (P=0.007);7个月(加强免疫后一个月)时,所有接种对象全部阳转.三组在初免后一个月时,抗体GMT为 264mIU/ml, 高于贺福立适组的 135m IU/,l (P=0.0013);7个月时为 2747mIU/ml,既高于贺福立适组的 1316mIU/ml(P= 0.01),也高于500 u 组的 167mIU/ml (p=0.0224).结论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免疫原性良好并且是安全性的,成人每次接种 1000 u,按0,6月程序接种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

  • 移植方法对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再生作用的影响

    作者:钟竑;朱洪生;张臻

    目的研究不同移植方法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内移植后心肌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自犬臀部取骨骼肌提取、培养、扩增骨骼肌卫星细胞,4',6-diamidino-2-phenylindone (DAPI)荧光标记,经局部注射和结扎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自体急性心肌梗死区域.2、4和8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标本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DAPI标记卫星细胞效果良好.在梗死区、乳头肌及局部注射部位均观察到带荧光的卫星细胞 ,部分已分化成带横纹的肌纤维并以闰盘相连;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有别于心肌细胞的幼稚肌源性细胞.经冠状动脉灌注移植的卫星细胞排列有序,与心肌细胞排列方向一致,而局部注射移植的卫星细胞排列紊乱.结论骨骼肌卫星细胞经冠状动脉灌注移植所形成的肌纤维排列有序,分布于整个梗死区域,较之局部注射移植更有利于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

  • 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综合治疗预防复发的疗效

    作者:孙晓南;胡建斌;杨起初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化疗预防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23例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移性细胞癌保存膀胱术后在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基础上行放射治疗(研究组),照射平均剂量为5148±462 cGy.以29例同期同样病变行保存膀胱术后单纯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为对照(对照组).所有病例随访3年以上,平均随访41.6个月(36-60).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3年盆腔复发率为17.4%和44.8%(P=0.036);3年远地转移率分别为17 .4和24.1%(P=0.554);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和86.2%(P=0.670).研究组除2例因放射性膀胱炎分别中断3d和1周后继续治疗外,其余均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保存膀胱术后放射+化疗治疗能有效降低肌层肌层侵犯浸润性膀胱癌盆腔复发率,且是膀胱癌保膀胱术后理想的辅助治疗.

  • 应用Cox模型分析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

    作者:何平;石景森;陈武科;王作仁

    目的探讨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对1980至1995年86例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选择15个可能对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非重复性特征性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1年生存率为72.6%,3年生存率为32.4%,5年生存率为18.7%.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神经浸润﹑周围血管浸润﹑切缘癌残留和浸润深度对预后有影响(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论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胆管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建设;朱启镕;张秀珍

    目的比较了不同分娩方式对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产前筛查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记录生产方式、出生体重等,然后于1、2、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于生后1、4、7月及12月龄检查HBsAg和抗HBs,然后每年随访.Epi info6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有301名婴儿入选,其中阴道自然分娩儿童(顺产组)144名,产钳或吸引助产儿童(产钳组)40名,剖宫产儿童117名.不同分娩方式间母亲HBeAg阳性率、婴儿男女比例等情况相似 ,各月龄抗HBs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在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显著性.顺产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12月龄抗HBsAg阳性率分别为78.9%、84.6%和86.4%,HBsAg阳性率分别为8.1%、7.7%和9.7%,慢性HBV感染率分别为7.3%、7.7%、6.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分娩方式对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在使用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情况下,剖宫产不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比例.

  • 卵巢纯型未成熟畸胎瘤-67例治疗结果和预后因素探讨

    作者:李洪君;洪婉君;张蓉;吴令英;刘丽影;章文华

    目的报告67例卵巢纯型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结果,并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1998年我院收治的67例卵巢纯型未畸胎瘤的治疗情况.其中包括Ⅰ期31 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1例,复发27例,转移2例.Ⅰ期患者首次手术均采用单侧附件切除,80年代后采用4程联合化疗(VAC,PVB或3程BEP)作为术后辅助化疗.对晚期复发肿瘤则采用化疗和反复手术相结合治疗.结果全组67例,生存50例,总生存率75% .但不同年代治疗结果差异很大.由58-83年的40%(6/1 5), 83-94年 79%(26/33), 上升到 94-98 年的95%(18/19).影响未成熟畸胎瘤预后的因素是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结论卵巢未成熟畸瘤在目前已成为一个可治愈的肿瘤,早期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已达95%-100%,由于复发肿瘤可随化疗和时间推移恶性程度逆转,这一肿瘤特性为挽救复发病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因此未成熟畸胎瘤目前已成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疗效好的肿瘤,术前或化疗前肿瘤标记物检测(包括AFP、CA199、CA125)有利于预后的判断,也有利于患者的随诊.

  • CD44V6蛋白在眼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PCNA关系的研究

    作者:牛膺筠;周占宇;王红云;刘夫玲

    目的探讨眼部鳞状细胞癌中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 variant 6 ,CD44V6)表达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眼部鳞状细胞癌、20例乳头状瘤和11例正常眼睑皮肤组织标本CD44V6蛋白表达.结果 CD44V6蛋白在眼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阳性表达率为62 .9%(22/35),而在乳头状瘤的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在11例正常眼睑皮肤组织均无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恶性组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组 (χ2=11.57,P<0.01)和正常组(P=0.001),8例淋巴转移的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49);CD44V6蛋白阳性表达者其PCNA 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1).结论 CD44V6分子可能与眼部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表型、浸润及转移有关,CD44V6蛋白的表达与PCNA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二者的同时检测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临床参考价值.

  • 表达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的减毒鼠伤寒杆菌口服疫苗的制备

    作者:刘晓峰;张霞;胡家露;樊代明

    目的制备表达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活菌重组疫苗,并观测Balb/c小鼠口服该重组疫苗后的免疫效果. 方法构建表达UreB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的疫苗株,SL3261/pTC01-UreB ,并用Western-blot检测UreB的表达.将SL3261/pTC01-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检测肠液和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及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γ和IL-10含量.结果 Western-blot显示减毒鼠伤寒杆菌株SL3261/ pTC01-UreB能表达约 61KD的蛋白,与H. pylori UreB亚单位蛋白分子量相符,具有抗原性.口服免疫小鼠后,疫苗组小鼠的肠液和血清中可分别检测到针对UreB的特异性IgA和IgG抗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10的含量亦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显示疫苗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胃粘膜炎症指数无差异.结论表达H. pylori 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01-UreB可用作抗H. pylori感染的口服疫苗.

  • 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作者:曹建平;刘述先;宋光承;徐馀信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抽提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编码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的cDNA片段,该片段与全序列比较,缺氨基端14个氨基酸.该PCR产物克隆入T 载体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bV220,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酶切反应和PCR鉴定后,选择克隆用于温控表达.结果 RT-PCR产物克隆入T载体,序列测定表明,在核苷酸水平和推断和氨基酸水平,与曼氏血吸虫分别有96.5%和98.1的同源性.目的DNA片段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 DH5α中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非融合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2000(32 kDa),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天然原肌球蛋白免疫兔血清能特异识别该重组蛋白.结论编码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cDNA克隆及起其在细菌中的表达获得成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研究

    作者:傅琤琤;陈子兴

    目的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特点,并与正常骨髓、急性白血病进行比较.方法我们用PCR-ELISA法对20例正常骨髓、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2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0~0.30U,平均0.11±0.08U,其中仅有3例阳性.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0~0.96U,平均0.42±0.26U,阳性率78.1%,与正常骨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MDS端粒酶表达范围0~0.97U,平均为0.27± 0.19U,阳性率为66.7%.与正常相比,端粒酶表达均值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 5).其中高风险组端粒酶表达较高(P<0.05).IPPS评分等级为INT-1,2与HIGH组的MDS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与染色体异常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结果提示正常骨髓细胞具有临界水平的端粒酶活性,急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而MD S则介于正常与急性白血病之间.其中高风险组、IPPS评分预后差的MDS端粒酶活性较高.

  • 多系统萎缩胶质细胞包涵体对α-共核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作者:汪寅;吕传真;叶诸榕

    目的探计散发性多系统萎缩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对12例多系统萎缩的尸检病例和4例正常对照例的脑和脊髓进行苏木素-伊红、luxol坚劳蓝焦油紫、Holzer,s胶质纤维染色和改良型Gallyas-Braak's(GB)银浸润染色法,抗α-共核蛋白和抗泛素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免疫反应性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对病例1,含有丰富的胶质细胞包涵体的桥脑白质进行常规电镜,Gallyas-Braak's(GB)银浸润法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结果 12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均发现有胶质细胞包涵体存在.所有泛素化的胶质细胞包涵体对α-共核蛋白的免疫反应呈现阳性.然而,α-共核蛋白阳性的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密度在患者之间有差异,并且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多系统萎缩的亚型无关.超微结构特征显示具有直径约25nm的嗜银性颗粒纤维丝是胶质细胞涵体的主要成,并且这些特质被抗α-共核蛋白抗体选择性标记.在正常对照例的脑组织中没有发现胶质细胞包涵体和α-共核蛋白免疫应性.哌结论胶质细胞包涵体是散发性多系统萎缩患者特有的病理变化.在胶质细胞包涵体内的α-共核蛋白沉积可能发生在多系统萎缩的早期.胶质细胞包涵体内α-共核蛋白选择性标记阳性的异常微管可能多系统萎缩的重要病理机制.

  • IFN-γ的转基因表达对小鼠哮喘模型中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占成;康禹;徐钰;尚颖;改军;何权瀛

    目的研究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在小鼠肺内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转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介导小鼠γ-干扰素(mIFN-γ)的转基因表达对过敏原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的预防性治疗作用.方法带有LacZ表达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AdCMVLacZ),经鼻腔吸入法和气管内注射法两种途径分别感染小鼠肺组织.C57小鼠经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后气道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预防过敏反应组在激发前48小时, 麻醉下经鼻滴入5×109pfu含mIFN-γ c DNA 的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AdCMVmIFN-γ). 留取标本,监测被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疗效 .结果 AdCMVLacZ经鼻腔吸入法或气管内注射法均可感染小鼠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并高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经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IFN-γ可以在体内、外高水平表达(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IFN-(的含量在感染后4天达到1624.7±1321.5pg/ml), 经预防性给予Ad CMVmIFN-γ可以明显降低小鼠哮喘模型中炎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由阳性对照组的(216.6±71.1)×103/ml,降至(145±55 .6)×103/ml (P<0.05);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则由阳性对照组75.13%±6.85% ,降至9.00%±4.58% (P<0.001).结论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可携带外源性基因在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内进行高效的转基因表达.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IFN-γ在小鼠肺内的高水平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过敏源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聚集.证明了细胞因子转基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

  • 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细胞表型和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郑燕芳;张积仁;屈良鹄

    目的研究特异性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细胞表型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抗HPV16E6核酶,并以体外切割实验验证其效率.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 E6核酶、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CaSKi-P细胞.点杂交检测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Northern杂交检测细胞中E6基因的表达.测定三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检测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细胞的凋亡率,并测定c-myc、bcl-2、p53、fas蛋白的表达.检测三种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包括HLA-1、HL A-2、B7-1、B7-2.诱导NK、LAK、CD3AK细胞,测定它们对三种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体外切割实验证实抗HPV16E6核酶能特异性切割靶基因,点杂交证明核酶能在CaSKi-R细胞中稳定表达,Northern杂交显示CaSKi-R中表达E6较CaSKi-P、CaSKi明显降低.与CaSKi细胞相比,CaSKi-R细胞生长速度、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降低, 凋亡率明显增高.而CaSKi-P细胞无此改变.核酶的导入使CaSKi-R细胞表达HPV16E6、c- myc、bcl-2蛋白明显减少,而表达p53明显增高.CaSKi-R细胞中HLA-2、B7-1、B7-2抗原表达增高.NK、LAK、CD3AK细胞对CaSKi-R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对CaSKi细胞.结论抗HPV16E6核酶不但能部分逆转宫颈癌CaSKi细胞的恶性表型,而且能诱导CaSKi细胞凋亡, 提高其对免疫细胞的敏感性.

  • I-Ag7和I-Ad四聚体的交叉反应性

    作者:彭永;Liu Chih-pin

    目的研究糖尿病易感性NOD小鼠(I-Ag7)和非糖尿病性Balb/c(I-Ad)中谷氨酸去羰基酶 (GAD)-I-Ag7 and I-Ad 四聚体的交叉反应性.方法合成两种GAD多肽-I-Ag7 and I-Ad 四聚体,并比较这两种四聚体阳性细胞(tet +)的表现型及功能.结果交叉反应性不仅表现在四聚体阳性细胞率上,而且在四聚体染色强度上.NOD 和 Balb/c来源的tet+ T细胞均能被 GAD抗原肽-I-Ag7 和I-Ad 四聚体交叉染色,并在合成的和重组的GAD抗原肽刺激下均对辐射后的NOD和Balb/c脾细胞有交叉反应. 讨论虽然I-Ag7 and I-Ad 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近似,关键的区别在于β57上的氨基酸种类,这与I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 一种新的TCM提取化合物治疗泡型包虫病(泡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次鹏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TCM提取化合物治疗小鼠泡型包虫病的效果.方法准备二个先决条件,第一是从TCM中提取一种化合物,要通过一系列程序包括中药混合,置平底烧瓶内加热煮沸,用冷凝回流装置和微火蒸发,后形成为深棕色粉剂.第二是建立泡球蚴病动物模型,从感染泡球蚴病的小鼠获取小片泡球蚴组织,移植接种50只昆明小鼠腹腔内,接种后受染期分为1周感染和10周感染,二者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泡球蚴抑制率测定和电镜检查作为判定疗效的主要方法.治疗组感染鼠每天灌胃TCM提取化合物一次,剂量2 0 mg/kg,连用3个月.TCM治毕半月,处死剖检所有动物.结果 1周感染后治疗组9只鼠的泡球蚴总湿重37.76 g(±s, 4.196±2.090 g),明显低于10只对照鼠(121.294 g, ±s, 12.129±4.305 g).泡球蚴抑制率为65.7%(P< 0.01).同样地,10周感染后治疗组7只鼠的泡球蚴总湿重4.326 g( ±s, 0.619±1.207 g),明显低于6只对照鼠(17.857 g, ±s , 2.926±3.275 g).泡球蚴抑制率为80.6%(P<0.01).泡球蚴超微结构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显示明显的区别.结论 TCM提取粉治疗小鼠泡球蚴病,是一种有希望的抗包虫化合物,进一步研究有意义.

  • 1995-2001年我国54例人体蝇蛆病综合分析

    作者:蒋次鹏

    目的对1995-2001年我国54例人体蝇蛆病进行综合分析以便研究现在流行的情况.数据来源所有文献数据来源于有关中国杂志中文文献.资料选择根椐上述目的选用了1995-2001年24篇短篇报道的资料.其中一篇由笔者本人撰写.结果 1995-2001年我国共报道54例蝇蛆病,其中以皮下蝇蛆病(31例)和眼蛆病(12例)多见.共计4 3例(79.6%).54例中男女各占半数.以儿童和婴儿为多39例(79.5%),其分布地区较广, 遍及全国16省和自治区.结论防治蝇蛆病的发生刻不容缓.

    关键词: 蝇蛆病 综述
中华医学(英文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