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医学(英文版)杂志

中华医学(英文版)

中华医学(英文版)杂志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중화의학잡지(영문판)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0366-6999
  • 国内刊号: 11-215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920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期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创刊时间: 18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海绵体神经损伤所致ED大鼠模型建立

    作者:张新华;胡礼泉;尹静;莫曾南;陈坚

    目的寻找大鼠海绵体神经并建立神经损伤所致ED大鼠模型.方法对20只大鼠进行解剖,在外科显微镜下找到海绵体神经并经电刺激试验证实.随后将42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组及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组.术后3周用阿朴吗啡试验来评估所建动物模型.结果盆主要神经节位于背侧前列腺后外侧叶表面,其大的传出神经就是海绵体神经.诱发阴茎勃起的电刺激参数是:电压5V、刺激频率20Hz及刺激时间5ms.术后3周,阿朴吗啡均能诱发对照组大鼠阴茎勃起,30分钟内平均勃起次数为2.57±1.40,实验组大鼠,无论单侧损伤还是双侧损伤,均丧失勃起功能(0.00±0.00).结论大鼠较大的盆主要神经节及海绵体神经易于辨认,电刺激反应明显,而且大鼠价格便宜,易于饲养及购买,是建立海绵体神经损伤性ED模型的理想动物.此外还发现,无论是单侧海绵体神经损伤还是双侧损伤,损伤后早期,大鼠均丧失勃起功能.

  • Mcl-1 介导去因子饥饿诱导的人骨髓病细胞系XG-7凋亡

    作者:宋伦;黎燕;孙英勋;沈倍奋

    目的研究去lL-6饥饿引发的人骨髓瘤细胞系XG-7凋亡以及三种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Bcl-2,Bcl-xL,Mcl-1)在凋亡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碘化丙腚(PI)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术确定去IL-6饥饿引发的XG-7细胞凋亡效应;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Bcl-2家族分子在XG-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去IL-6饥饿处理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一定比例的凋亡XG-7细胞,同时三种抗凋亡蛋白之一的Mcl-1在XG-7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在经过去因子饥饿处理的XG-7细胞中重新补加IL-6,则细胞凋亡被明显抑制,同时Mcl-1表达上调.结论 Mcl-1在去IL-6饥饿所引发的XG-7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Bcl-2, Bcl-xL不参与此凋亡反应.

  • 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端粒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宋敏;米小轶;李柏林;朱继江;高英贤;崔爽;宋继谒

    目的观察端粒酶基因在乳腺癌前病变-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评价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50例乳腺增生组织(其中乳腺单纯性增生6例,轻度非典型增生9例,中度非典型增生12例,重度非典型增生23例)及2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呈弱表达(16.6%)或表达阴性.在乳腺导管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呈弱表达(22.2%,11.1%;33.3%,25.0%),在乳腺导管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表达增强(60.9%,52.1%),在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呈较强阳性表达(88.5%,80.8%).乳腺导管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基因表达与在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与导管内癌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可能在乳腺癌的组织发生中起作用.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核素淋巴显像和活检

    作者:徐敏;刘琳;孙耘田;陈盛祖

    目的评价核素淋巴显像和γ线探测仪(γ探针法)定位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价值,并评价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HC)联合应用对淋巴结中微转移灶检出的作用.方法我们对42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在肿瘤周围注射99Tcm-右旋糖酐之后,进行核素淋巴显像.在术中用手持γ探针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定位切除,同时完整地切除腋窝淋巴结(ALN).所有切除的淋巴结都先进行常规的HE染色.对经过前哨淋巴结HE染色没有发现有转移的患者,再同时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HC).结果在42名乳腺癌患者中,定位并切除了39名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检查判断腋窝淋巴结状况,其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9%(13/14)、 100%(25/25)和97.4%(38/39).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相结合发现了3个前哨淋巴结(2名患者)中有微转移灶,而在相应的非前哨淋巴结(NSLN)中则没有发现微转移灶.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法能准确地定位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相结合可以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检出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病理检查不仅能反应腋窝淋巴结的情况,而且对乳腺癌的分期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自然杀伤T细胞在Graves'病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雒文田;郭辉;青才文江;矢野明彦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T细胞(NK T)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表达有人TSH受体的细胞免疫NK T细胞缺如小鼠和野生型BLAB/c小鼠,每两周一次共6次.在后一次免疫结束后两周,处死小鼠,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SH受体抗体及甲状腺病理改变.结果免疫后的NK T细胞缺如小鼠,血清TT4和TRAb水平轻度升高,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经免疫的NK T细胞缺如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之间,血清平均TT4水平和TRAb水平相似,且TSAb与TSBAb水平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后的NK T细胞缺如小鼠与野生小鼠甲状腺病理改变相似,但是与未经免疫的小鼠比较,表现为甲状腺滤泡细胞轻度增生.结论 NK T细胞可能不参与Graves'病的发生.

  • 作者:

    Objectives To formulate an equation for fine mapping of disease loci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 and determine the marker-disease distance in a specific case using this equation. Methods Lewontin's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measure D' was used to formulate an equation for mapping disease genes in the presence of phenocopies, locus heterogeneity, gene-gene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complete penetrance, uncertain liability and threshold, incomplete initial LD, natural selection, recurrent mutation, high disease allele frequency and unknown mode of inheritance. This equation wa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distance between a marker (ε4 within the apolipoprotein E gene, APOE)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D) loci using published data.Results An equation was formulated for mapping disease genes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 If these conditions are present but ignored, then recombination fraction θ between marker and disease loci will be either overestimated or estimated with little bias. Therefore, an upper limit of θ can be obtained. AD has been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marker allele ε4 in Africans, Asians, and Caucasian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D-ε4 allelic LD predates the divergence of peoples occurring 100·!000 years ago. With the age of AD-ε4 allelic LD so estimated, the maximal distance was calculated to be 23.2 kb (mean 5.8 kb).Conclusions (1) A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LD mapping of susceptibility genes. (2) A mutation within the APOE gene itself, among other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usceptibility to AD, which is supported by recent evidence from studies using transgenic mice.

  • 结肠粘膜重建尿道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月敏;乔勇;撒应龙;张惠箴;张心如;张炯;陈嵘

    目的探索结肠粘膜重建尿道的可行性.方法 10条雌性狗在全麻下行游离结肠粘膜替代尿道粘膜的手术.在手术及处死前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术后8~16周将狗处死,其尿道作病理检查.结果 1条狗发生尿道狭窄,余9条狗的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手术前与处死前的大尿道压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0条狗的尿道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移植于尿道的结肠粘膜全部成活,术后8周处死的狗显示结肠粘膜表面皱襞存在,被覆单层低拄状的吸收上皮和杯状细胞;术后12周后处死的狗显示结肠粘膜表面皱襞,被覆的单层吸收上皮和杯状细胞消失,尿道粘膜大部分已被化生为假多层的移行上皮复盖.结论结肠粘膜能替代尿道粘膜,尿道纵行切开对雌性狗的括约功能影响不大.这种技术尤其适用于包皮或膀胱及颊粘膜应用不合适时的尿道重建.

  • 腺伴随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胞外区基因对裸鼠人膀胱癌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张志超;郭应禄;张智清;曾革非;张立国;徐春晓

    目的从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提取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得到VEGF受体KDR全长胞外区cDNA 片段,检验其体内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将获得的受体基因克隆到AAV基因治疗载体pSNAV中,得到重组质粒pSNAV/KDR.重组质粒转染BHK细胞,加入辅助病毒后,得到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AAV.重组AAV表达的KDR具有与VEGF结合的活性,重组AAV感染人膀胱癌EJ细胞,皮下注射Balb-c裸鼠.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微血管密度测定.结果重组AAV感染人膀胱癌EJ细胞形成的肿瘤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组AAV介导的KDR胞外区基因可有效的抑制裸鼠人膀胱癌组织的新生血管生成.

  • Nelson 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幸兵;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杨义;胡尧飞

    目的分析和探讨Nelson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手术治疗的2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21例经蝶窦手术,2例经额开颅,随访时间半年~9年.结果 本组23例Nelson综合征,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库欣病的7.7%.垂体腺瘤切除后皮肤色素沉着减轻,血ACTH水平下降,8例视力视野障碍术后均改善,治愈率56.5%,缓解率26.1%.结论 经蝶窦垂体ACTH腺瘤切除是预防和治疗Nelson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 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状况及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家斌;马亦林;王中新;余鑫之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状况及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来分析以前应用抗生素与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耐药性的相关性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状况.结果 1999年3月1日至2000年8月31日我院住院的36179例患者中有169例感染了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为0.47%),其中166例(株)至少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且154例(株)对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唑啉、头孢呋肟、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依米配能的耐药率分别是98%、77%、64%、60%、59%、57%、55%、51%、51%、50%、49%、49%、49%、47%、47%、46%、46%、44%、38%、22%和0.结论以前应用抗生素治疗与肺炎克雷伯菌对之产生耐药性明显相关,而且大多数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 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中国地区现状调查

    作者: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协作组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地区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此项研究为国际多中心关于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的一部分.采用填写加拿大心血管合作协会统一设计的病例记录表(CRF)的方法,自1999年4月开始,收集了各中心因急性心肌缺血入院病人的资料,记录了病人主要临床特征和院内事件.结果共注册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1509例,来自全国范围内34所医院.病人平均年龄62.3岁,其中男性62.2%,就诊时持续胸痛47.8%,心电图异常89.5%,入院诊断不稳定心绞痛91.3%,非Q波心肌梗死8.7%.住院期间溶栓3.3%,冠状动脉造影35.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6.8%,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1%,应用硝酸酯制剂96.8%,抗血小板治疗95.5%.院内发生重要并发症18.8%,其中死亡1.2%,主要原因为严重心律失常或猝死.结论中国地区急性心肌缺血病人以不稳定心绞痛就诊居多.我国病人住院期间PTCA治疗率相对较高,CABG治疗率较低.院内死亡主要的原因为严重心律失常或猝死.

  • 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成像与手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海龙;谭海斌;KIYA Kuszuo;廖晓灵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24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行常规脑血管造影、3D-CTA、 MRA 和 DSA检查.结果本组共发现28个动脉瘤.21例病人仅有一个,2例有两个,1例有三个动脉瘤.3D-CTA发现瘤体呈球形为20个、椭圆形5个、分叶形3个.手术暴露的24个动脉瘤,其瘤体形态与3D-CTA发现完全吻合.动脉瘤颈平均直径为5.9 mm,小为1.6 mm,大为13.7 mm.根据3D-CTA计算的动脉瘤颈结果与手术发现非常接近.3D-CTA对载瘤动脉和分枝动脉的形态描述明显优于常规脑血管造影、MRA 和 DSA.结论 3D-CTA在了解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辅助作用.

  • 喹啉酸致脑损伤大鼠中枢与外周胆碱能受体活性的变化

    作者:左萍萍;雒蓬轶;刘雁勇

    目的研究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引起的外周淋巴系统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采用大鼠脑室内微量反复注射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和自然衰老大鼠,测定其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变化.结果 QA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脑内胆碱能神经标志酶ChAT活性明显下降.脑海马、大脑皮层胆碱能毒蕈碱受体(MR)结合活性分别降低30%和26%;烟碱受体(NR)结合活性分别降低33%和27%,并较老年鼠明显.进一步发现,各组外周脾淋巴细胞膜胆碱能受体活性的改变与脑内变化一致.结论提示外周生物学指标可能间接反映中枢神经功能的变化而成为诊断某些脑疾患的重要参考.

  • 腺病毒介导自杀基因治疗胰腺癌实验研究

    作者:潘雪;李兆申;许国铭;龚燕芳;屠振兴;崔龙;张素贞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自杀基因联合前药5FC对人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含CD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CD,与骨架载体pAdEasy-1在细菌内同源重组为pAd-CD,经293细胞包装、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纯化高效的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CD腺病毒,体外转染人胰腺癌细胞Patu8988,并给予前药5-FC,观察其体外杀伤效果,Balb/c裸鼠皮下注射1.0×107个人胰腺癌细胞Patu8988制成体内胰腺癌模型,待成瘤后,CD腺病毒直接注射至肿瘤,并腹腔给予5FC.结果含CD基因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包装纯化后,检测病毒滴度为2×1011pfu/ml,将重组腺病毒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后,可见5FC对转染CD基因的Patu8988细胞及混育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胰腺癌细胞毒性较低,在CD基因的原位转导的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上亦可观察到抗肿瘤效应.结论腺病毒介导CD基因,不仅转染效果强,而且可有效治疗胰腺癌.证实了酶解药物前体在实验性胰腺癌的治疗作用.

  •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虹膜睫状体EP1和FP受体mRNA的表达

    作者:张振平;印湖莲

    目的检测人眼虹膜-睫状体组织内EP1和FP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地高辛标记EP1和FP受体探针,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人眼石蜡切片虹膜-睫状体相应受体mRNA的信号表达.结果虹膜的血管、肌肉和内皮层见大量EP1和FP受体mRNA表达.EP1受体mRNA信号见于睫状体所有的肌肉纤维;FP受体杂交信号主要见于睫状体环形肌肉和结缔组织,纵行肌和放射状肌肉的信号未能检测到.结论人眼组织EP1和FP受体mRNA广泛表达于相应有关受体激动剂作用的功能部位.EP1和FP受体mRNA选择性的表达于睫状体环形肌和结缔组织,提示二种受体在增加巩膜脉络膜房水引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4q上可能存在多个肿瘤抑制基因

    作者: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目的评价染色体14q的(杂合性)丢失是否与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确定14q上可能存在的共同杂合性丢失区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方法,采用14个荧光标记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检测了20例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染色体14q的杂合性丢失(LOH)状况.结果 50%(10/20例)GBM在染色体14q上至少有一个微卫星标记存在LOH,其中5个病例的所有被检测标记都表现为LOH或者不能提供信息.在位于14q32.1的D14S65位点、14q23-3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检测到的LOH率高,分别为57.1%、 46.7%~47.1%.在本研究中的所有位点,均未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结论染色体14q上的等位基因丢失可能在GBM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4q32.1上的D14S65位点、14q23-31上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多个肿瘤抑制基因.

  • 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

    作者:张麟;胡大一;李静;吴雅峰;刘秀兰;杨新春

    目的本研究拟对不同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CHF)患者,检测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这两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随机检测265例受试者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188例为不同心脏病CHF患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D)42例、扩张型心肌病(IDCM)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44例、风湿性心脏病50例;单纯高血压(HP)36例及正常人(NC)41例为对照组.结果 CHF组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5.7% (86/188),明显高于HP组和NC组的10.4% (8/77) (P<0.01);CHF组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9.5% (93/188),明显高于HP组和NC组的11.7% (9/77) (P<0.01);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Ⅳ级;CHF组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高达56.1%的患者同时具有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心脏β1 和M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多种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中,可能与心力衰竭时心肌结构变化和功能下降有关,与原发心脏病无明显因果关系;β1和M2受体的双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心力衰竭和/或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的程度在疾病的早、中期大于晚期.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癌的评估

    作者:徐世正;王秀丽;徐威;夏育民;张春荣

    目的近年来,许多国家日益广泛地将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用于治疗皮肤癌和其它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评估ALA-PDT在中国治疗皮肤癌的疗效.方法共有88例患者于1997-2000年间在我院首次接受ALA-PDT治疗,其中包括34例基底细胞癌(BCC),32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C),1例疣状癌,9例Bowen病,2例乳房Paget病和8例乳房外Paget病.随访时间为1-3年.结果经过1-4次ALA光动力治疗后,所有BCC病例,包括11例浅表型和29例实体型病变,都获得痊愈(CR).全部SCC病例(Ⅰ、Ⅱ级)经过3-6次ALA-PDT治疗后完全消退,只有1例腺样SCC(Ⅲ级)除外.接受1-4次治疗后,所有Bowen病的病例都获得完全缓解.对于Paget病,虽然单纯依靠ALA-PDT不能使之治愈,但可以控制其症状.随访1-3年,BCC的复发率为11%(4/34),SCC为22%(7/22),再次治疗有效.结论 ALA-PDT对于BCC、SCC、Bowen病和Paget病患者来说,是一种疗效好、无创伤性、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适用于对其它疗法不能耐受、年龄太大和体弱的患者,以及肿瘤发生部位特殊的患者.它是治疗皮肤癌的一种新的替代疗法.

  • 稳定表达反义hTR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生长

    作者:滕理送;陈石妹;Thomas J Fahey Ⅲ

    目的为探讨抑制人端粒酶的模板RNA成分(hTR)能否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能力.方法用分子克隆方法将593 bp 的hTR全长cDNA反向亚克隆到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上,以构建hTR反义表达质粒.酶切及序列分析证实此质粒为hTR反义表达质粒.此重组表达质粒与空质粒一起,通过脂质体法转导到人胰腺癌panc1细胞,并用G418筛选抗性克隆,所产生的稳定生长克隆用位于pcDNA3.1多克隆位点两侧的T7及GBH引物进行PCR扩增以证实外源hTR的存在.后,对这些细胞的生长曲线、内源性hTR的表达、端粒酶活性及锚着非依赖性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转导有反义hTR重组质粒的人胰腺癌细胞与转导空载体及未转导任何质粒的对照细胞相比,Northern Blot及RT-PCR方法证实其内源性hTR的表达明显下调,TRAP方法证实其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而且,其细胞增殖速度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亦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减慢.但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衰老或调亡现象.结论上述结果表明hTR 是人端粒酶复合物的关键组成部分,提示抑制端粒酶的hTR组分可能是抗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

  • 红色毛癣菌菌株的PCR鉴定

    作者:朱红梅;温海;廖万清

    目的用PCR方法扩增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的DNA,观察PCR指纹的差异以及基因型与传统表型的关系, 建立一种红色毛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寡核苷酸重复序列 (GACA)4, (GTG)5及M13中心序列(5'-GAGGGTGGCGGTTCT-3')等3种引物,扩增 20株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的DNA,观察产物电泳带型的差异.结果在3种引物的扩增中,均可见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呈现出具种特异性的DNA指纹,并检出其中2株原据表型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的红色毛癣菌.结论红色毛癣菌可以用PCR方法加以鉴定,以(GACA)4作引物区分这两种菌为合适.

  • 高压氧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作者:刘伟;赵伟;吕翔;郑小刚;罗蝉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CH)高压氧(HBO)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肝血流、肝功能、肝组织学、超微结构、肝组织中HBV变化.方法用纯氧单仓治疗(2.5MPa,2h/d,10d/cyc,6cyc) 30例CH,治疗前后用肝血流图仪和多普勒B超测定肝血流图收缩波和门静脉右支血流量;肝穿刺活检,光镜、透射电镜病理观察, 全自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静脉血A、r、lgA、lgG、lgM、C3、C4, 抽静脉血测肝功能,ABC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取算术均数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肝血流图收缩波和肝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升高;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患者静脉血r、lgG、lgM、明显降低,A 、C3明显升高; 27例患者肝组织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淤胆减轻;24例患者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Kupffer细胞增生减轻;21例患者肝组织毛细胆管淤胆减轻和溶酶体数量减少;18例患者肝内毛细血管增生明显;上述观察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9例患者肝细胞内质网增生减轻;6例患者肝细胞高尔基体扩张、贮脂细胞增生、间质纤维增生减轻、肝组织中HBsAg、HBcAg变化不明显;上述观察治疗前后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HBO治疗CH,可增加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改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组织学、超微结构的损伤,但对HBV抑制作用不明显.

  • 慢性enbrel治疗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的左心功能不全和重构

    作者:李为民;甘润韬;孙桂芳

    目的通过研究TNF-α拮抗剂enbrel(EB)对于一种确切的心衰动物模型的疗效验证这样一个假设:给予心衰大鼠慢性EB治疗能够减轻左心功能不全与左室重构并减低心肌IL-1β水平.方法我们对8只正常年龄对照的成年大鼠(对照组),8只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ISO组)以及8只经过EB治疗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损害大鼠(EB组)进行了心脏形态,收缩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结果 EB组较ISO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及收缩末期直径明显缩小而左室缩短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9.2±0.3 mm vs 9.5±0.2 mm, 5.8±0.5 mm vs 6.5±0.3 mm, 0.37±0.03 vs 0.31±0.02, P<0.05,P<0.01,P<0.01),但两组间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无明显差异;EB组左室收缩末压,dp/dtmax明显高于(分别为104.8±4.6 mm Hg vs 98.4±4.9 mm Hg, 8395±940 mm Hg/s vs 6898±612 mm Hg, P<0.05,P<0.01)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dp/dtmin,左室舒张期时间常数显著低于ISO组(分别为3.8±0.6 mm Hg vs 7.1±0.8 mm Hg,-5963±475 mm Hg/s vs -5030±316 mm Hg/s,15.4±0.8 ms vs 21.3±1.4 ms, P<0.01).虽然EB组心脏收缩功能已有明显改善 ,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明显差距.EB组的左室体重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82±0.07 mg/g vs 2.28±0.08 mg/g, P<0.01),但与ISO 组无明显差异;EB组与ISO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而在对照组则未能测出;EB组左室心肌组织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46.8 pg/g vs 367.5±22.7 pg/g, P<0.01),但与ISO组无明显差别;EB 组左室心肌组织中IL-1β水平显著低于ISO组(356.2±28.5 pg/g vs 518.4±32.5 pg/g, P<0.05),而对照组则未能测出.在所有的大鼠血清中均未测到IL-1β.结论 (1)在致心衰剂量ISO造成心肌弥漫性坏死后,早期给予EB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左室功能,这除了与其直接拮抗TNF-α的生物学作用外,可能部分地与心肌组织IL-1β表达水平下降有关.(2)EB具有减轻左室重构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左室腔内径的影响.

  • 肿瘤靶向且高效表达抗癌基因的基因-病毒载体系统

    作者:钱其军;岑信棠;车小燕;徐建国;薛惠斌;崔贞福;朱斌;吴孟超

    目的研究一种结合肿瘤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优势的新型肿瘤治疗载体系统,即基因-病毒载体系统.方法利用病毒重组技术将抗癌基因插入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增殖病毒基因组中,通过细胞病理作用、荧光显微镜、免疫酶链技术及电镜等技术分别观察病毒的杀伤效应、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抗癌基因小鼠白细胞介素12表达量及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构建了一种新型基因-病毒载体系统,该载体系统腺病毒E1b-55 kDa蛋白缺失, 保留了腺病毒E1a蛋白.该载体系统具有肿瘤增殖病毒ONYX-015相似功能, 即它可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及增殖,而在正常细胞内不能复制及增殖,从而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它还具有更大的优势, 即该载体系统可携带各种抗癌基因以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的疗效.应用该载体系统携带该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可使绿色荧光蛋白在肿瘤细胞内高效表达, 其表达量明显高于传统基因治疗的腺病毒载体系,而在正常细胞内低表达, 与传统腺病毒载体系统相似或更低.应用该载体系统携带抗癌基因小鼠白细胞介素12,也产生类似结果,并在电镜中证实该载体系统携带抗癌基因小鼠白细胞介素12可在肿瘤细胞株中复制及增殖.结论基因-病毒载体是将抗癌基因插入肿瘤增殖病毒基因组,通过肿瘤增殖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复制及增殖,从而数百倍乃至上万倍提高抗癌基因的表达量.它充分利用了肿瘤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优势,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的疗效,克服了传统基因治疗转染率低、表达量少及靶向性弱等缺点及病毒治疗的杀伤力低的缺点.它将成为肿瘤治疗有希望的治疗方案之一.

    关键词: 肿瘤 基因治疗 病毒
  • 五种识别大鼠胸腺上皮细胞表面抗原的新型单克隆抗体的构建

    作者:马洁;岩木宏之;菊地浩吉

    目的建立抗胸腺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单抗)以研究胸腺上皮细胞在T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胸腺上皮细胞株免疫Balb/c小鼠,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胸腺上皮细胞抗原的单抗.用免疫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图谱分析来确定这些单抗所识别抗原的分布.用免疫电泳法确定这些抗原的分子量.结果得到5种抗大鼠胸腺上皮细胞单抗,根据其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的胸腺内分布状况推断:RE-4D8单抗为CTES ⅡA型1;RE-12B2单抗为CTES V型,它只分布在髓质中;RE-5C6单抗为CTES Ⅳ型;RE-6D6单抗可能为CTES ⅡB型;RE-1D4单抗为CTES Ⅴ型.抗原RE-4D8,RE-6D6,和RE-12B2所对应抗原的分子量分别为120 kDa,220 kDa和35 kDa.RE-1D4抗原可能为一新发现的皮质上皮的标识物.根据与这些单抗结合的方式,确立了一些已建立的胸腺上皮细胞株的上皮分类及它们在胸腺内的原始位置.所用这些细胞株中,TuD32和FTE3的表型为皮质型,而TaD34的表型为髓质型.结论这些单抗明确证实胸腺上皮的异型性.它们所识别的抗原既可出现在细胞质中又可在胸腺上皮细胞表面出现.这些新建的单抗有望帮助认识T细胞成熟过程中胸腺细胞与上皮细胞的密切关联.

  • 豚鼠内淋巴积水Ca2+-ATP酶的变化

    作者:张素珍;杨伟炎;孙建和;赵承军;周娜

    目的了解Ca2+-ATP酶(即钙泵)在耳蜗活动位点及内淋巴积水后的变化,测复合动作电位(CAP)与Ca2+-ATP酶的活性关系. 方法健康豚鼠14只,左耳圆窗装电极后测CAP阈值正常者阻塞内淋巴囊,使诱发内淋巴积水.对照耳和积水耳进入细胞组化试验.对Ca2+-ATP酶活性用枸橼酸铅反应进行细胞化学研究,在电镜下以磷酸颗粒表示Ca2+-ATP酶活性.结果 Ca2+-ATP酶活跃在蜗管前庭膜内淋巴侧、内外毛细胞之皮板及静纤毛、血管纹边缘细胞内浆膜等处;内淋巴积水后,滤波短声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增高,前庭膜、内外毛细胞等处之Ca2+-ATP颗粒明显减少. 结论内淋巴积水后CAP阈值提高,前庭膜、内外毛细胞等处Ca2+-ATP酶活性明显下降,两者呈负相关.

  • 葡聚糖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作者:王杰;张国英;施海彬;冯耀良;王卫东;王永利;刘嘉茵

    目的分析葡聚糖微球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相关技术因素,评估该技术治疗38例病人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4月-2001年1月,对3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采用葡聚糖微球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年龄范围24-48岁,平均37.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尿频、不孕和下腹坠痛等症状.其中浆膜下肌瘤4例,粘膜下肌瘤或壁间肌瘤34例,肌瘤直径2-10.9 cm不等.32例为单发性肌瘤,6例多发性肌瘤.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股动脉径路,单根猎人头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栓塞用葡聚糖微球(直径225-450 μm)和3-5条明胶海绵条块.栓塞后每月进行临床和B超随访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超选择插管及栓塞成功率均为100%.栓塞后35例病人疼痛控制良好.随访3月,36 (95%) 例病人临床症状改善;2例无效,占5%.B超随访显示肌瘤体积随时间推移进行性缩小,术后6月,5例肌瘤消失,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8%.结论葡聚糖微球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手段,可使肌瘤实体进行性缩小、临床症状改善.该技术更适合于粘膜下子宫肌瘤伴月经量过多患者的临床治疗.

  • 高滴度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的报告基因经颈动脉对缺血损伤后鼠脑组织的表达

    作者:韩宗超;张苏明;李宏伟;阮旭中;肖萧;王涛;汪道文

    目的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将其携带的报告基因(rAAV-LacZ)注入了自体血血栓卒中大鼠颈内动脉,观察缺血脑组织是否表达外源基因.方法运用钙磷共转染的方法构建rAAV-LacZ. 41只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组1:PBS注射(n=6);组2:pdx11-lacz注射(n=6);组3:rAAV-LacZ注射(n=6).栓塞组:组1:脑栓塞+PBS注射(n=7);组2:脑栓塞+pdx11-lacz注射(n=8);组3:脑栓塞+rAAV-LacZ注射(n=8).在2,4,8周动物被处死,脑组织经冰冻切片,X-Gal染色,脑梗塞体积和基因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被计算.结果所有对照组和栓塞组1未发现有阳性X-Gal细胞表达,栓塞组2和组3阳性细胞表达主要位于梗塞周边区.Pdx11-lacz表达持续接近1月时间,rAAV-LacZ稳定高表达超过2月,梗塞周边区阳性细胞表达率与其对侧同样区域脑组织阳性细胞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当血脑屏障受破坏或脑动脉血流受阻时,rAAV-LacZ可以进入脑组织百年个表达外源基因.阳性基因表达主要位于梗塞周边区.rAAV为目前脑血管基因治疗的佳载体之一.

  • 二亚硝基哌嗪(DNP)对人细胞色素P450 2E1体外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建华;贺智敏;王水良;陈主初

    目的建立人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 cDNA体外异源表达模型,观察化学致癌物二亚硝基哌嗪(N,N'-dinitrosopiperazine, DNP)对CYPWE1表达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外源人CYP2E1 cDNA导入NIH3T3细胞,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外源基因的整合,RT-PCR检测其表达;用不同浓度乙醇和DNP处理转化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ing检测CYP2E1表达的改变.结果获得二个具外源基因CYP2E1 cDNA整合及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NIH3T3-2E1-A1和NIH3T3-2E1-A8;经乙醇和DNP处理的细胞克隆CYP2E1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增强.结论 DNP与乙醇对CYP2E1表达的诱导可能与其mRNA转录增强有关,DNP致癌可能与CYP2E1对其原位代谢活化相关.

  • CTLA-4 基因A/G多态性与西北地区汉族人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芸;汤旭磊;常薇;高林;李茂欣;严文伟

    目的探讨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A/G多态性与汉族人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2型糖尿病患者各31例及健康对照36例进行CTLA-4基因A/G多态性检测.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较健康对照等位基因G频率明显增加(66.1% vs 34.7%; P<0.0005; OR=3.670),表现为GG纯合子增多(48.4% vs 22.2%; P=0.025; OR=3.281),AA纯合子减少(16.1% vs 52.8%; P=0.002).2型糖尿病患者等位基因A/G的频率虽与健康人相似(50.0/50.0% vs 65.3/34.7%; P=n.s.), 但基因型频率却不同:AG杂合子增多(54.8% vs 25.0%; P=0.012; OR=3.643),AA纯合子减少(22.6% vs 52.8%; P=0.011).结论 CTLA-4 49位点AA纯合子对糖尿病具有一定保护性.而编码Ala的等位基因G(无论是GG纯合子还是AG杂合子)增加了糖尿病的易感性.

  • 血管通透性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继红;董震;孔红;关桂梅;杨占泉

    目的探讨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P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例鼻息肉标本及8例下鼻甲粘膜标本行VPF及其受体flk-1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查.结果 VPF在鼻息肉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P<0.01,P<0.05),flk-1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P<0.01).结论 VPF对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组织极度水肿的产生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城乡生殖道感染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研究

    作者:郭素芳;王临虹;严仁英

    目的研究影响患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Aday和Andersen的社会行为模式,于1998-1999年,在河北省迁安县和北京,对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已婚妇女共864例(其中,农村378例,城市486例)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PC 7.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市和农村已婚妇女自述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35.6%和46.8%,患生殖道感染妇女的就诊率分别为27.5%和26.7%.与城市妇女相比,农村妇女有关生殖道感染方面的知识明显少,认为该病是严重的疾病,认为社会对患此病的妇女有歧视,对医院的满意程度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城乡患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共同因素为本次患病情况.影响城市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因素还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提供的信息、职业、既往生殖道感染情况以及医疗付费方式.影响农村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因素还有自我治疗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既往生殖道感染情况、认为社会对患生殖道感染妇女的歧视、对生殖道感染严重性的认识和家庭收入.结论城乡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高,就诊率低.很有必要针对城乡妇女,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认识,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且应对妇女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服务态度也势在必行.此外需要不断完善医疗体制的改革,并且给妇女更多的支持.

  • 今日中国包虫病地区分布

    作者:蒋次鹏

    目的综述今日中国包虫病的地区分布,以便为新21世纪包虫病的控制提供科学资料.资料和方法本文采用的资料除1篇发表于"柳叶刀(Lancet)"之外,其余均来自中国杂志有关的中、英文参考文献,其中31篇按本文目的选自发表于1983-2001年的原著,内有7篇系作者撰写.本文主要分为二部分,即CE和AE,分别叙述这二型包虫病的地区分布.结果 CE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为高度流行区,我们必须注意的是CE有向非流行区扩散之趋势.AE地区分布虽不及CE之广泛,但亦主要流行在我国西北地区,而且AE对人体损害严重,俗有"AE癌症"之称.结论总之,我国包虫病地区分布如此广泛,故今日对CE和AE应加大防治力度.

中华医学(英文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