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医学(英文版)杂志

中华医学(英文版)

中华医学(英文版)杂志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중화의학잡지(영문판)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0366-6999
  • 国内刊号: 11-215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920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期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创刊时间: 18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HCV核心基因转染胆管癌细胞中NF-κB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小方;邹声泉;裘法祖

    目的探讨丙肝病毒感染在胆管癌中的致癌机理。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CV-C基因重组质粒(PBK-HCVc),经酶切鉴定后,将其转染到胆管癌细胞(QBC939)中,经G418选择培,免疫细胞学、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细胞学检测NF-Κb的表达。 结果 PCR、限制性内切酶反应证明HCV-C基因质粒构建成功,构建的PBK-HCVc 质粒经免疫细胞学、Western blotting鉴定在QBC939细胞中有稳定表达。透射电镜见胞质空泡内球型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直径约50-80 nm,有外膜结构。HCV核心蛋白可激活NF-Κb表达。 结论 本实验为进一步探讨丙肝病毒感染在胆管癌中的致癌机理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株模型,NF-Κb可能与丙肝病毒感染的胆管癌细胞免疫逃逸及致癌有关。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诊染色体末端区域的隐蔽插入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作者:谭跃球;卢光琇

    目的确定一个染色体隐蔽结构异常的核型,探讨染色体表面看来为末端缺失的形成机理。方法 显微切割制备7号和7q亚端粒(7q36→qter)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一例具有反复流产史且常规G带发现有7q末端缺失的病例。结果 发现该病例为母源的染色体1p32和7q32→q35区域之间的隐蔽插入易位,7q36→qter区域没有插入到1号染色体中,异常的7号染色体不是一个末端缺失而是一个中间缺失。结论 本研究为染色体末端区域的插入易位仍然保留其端粒区域提供了实验证据,符合三断裂重排的概念。中间缺失可能是解释细胞遗传学上见到的末端缺失的又一个机制。FISH与显微切割技术相结合,是检出染色体微小结构异常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 内皮素受体阻断剂合用钙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糖尿病高血压大鼠的肾脏损害

    作者:陈靖;顾勇;林凡;杨海春;朱蔚钰;马骥;林善锬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osentan合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Amlodipine对糖尿病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Cilazapril进行比较。方法 将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7周龄)建成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高血压模型(SHR-DM),分Bosentan+Amlodipine组、Amlodipine组、Cilazapril组和非治疗组。WKY和SHR大鼠分别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4周后观察平均动脉血压、肾功能、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以及肾脏细胞外基质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改变。结果 与WKY对照组相比,SHR-DM大鼠和SHR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三种治疗方法都能使其降至正常水平。然而在SHR-DM大鼠中,24小时尿蛋白排出增加、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血浆和肾组织中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增加仅Bosentan+Amlodipine和Cilazapril治疗能显著缓解。同样,这两种治疗可有效抑制肾内TGFβ1蛋白的过度表达(Western blot),并减少Ⅳ型胶原、Laminin和Fibronectin的积聚(免疫组化)。Amlodipine单独治疗对上述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 Bosentan合用Amlodipine的肾脏保护作用类似于Cilazapril,故有可能作为一种有力的治疗手段,通过减少肾脏TGFβ1的表达而缓解糖尿病高血压时的肾脏损害。

  • 应用MAGE-1抗原肽从肝癌病人外周血中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作者:吕建锋;冷希圣;彭吉润;牟东成;庞学雯;尚小英;陈慰峰

    目的探讨应用MAGE-1抗原肽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MAGE-1在8种HCC细胞株中的表达,筛选杀伤实验的靶细胞;将MAGE-1抗原肽NYKCRFPEI孵育的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经照射后作为抗原呈递细胞,每隔7天刺激HCC病人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一次,共4次后作为效应T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应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结果 HCC细胞株BEL7405 MAGE-1和HLA-A24均阳性表达,可用作杀伤实验的阳性靶细胞,HLE等其它7种细胞不能双表达,可用作杀伤实验的阴性对照细胞;培养28天,淋巴细胞增加31倍;培养28天,CD3+ T和CD8+ T分别增加26%和20%;在效∶靶为10∶1时,效应T细胞对MAGE-1抗原九肽NYKCRFPEI孵育的自体淋巴母细胞、BEL7405的杀伤效应分别为62.5%和40.25%,均明显高于对自体淋巴母细胞(17.88%)、HLE(19.55%)及QGY7701的杀伤效应(1.6%);在效∶靶为3.3∶1时,效应T细胞对肽孵育的自体淋巴母细胞的杀伤效应为53.6%,明显高于对自体淋巴母细胞(15.6%)、HLE(13%)和QGY7701的杀伤效应(1%)。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应用MAGE-1抗原肽NYKCRFPEI,在体外从HCC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中成功地诱导出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的效应T细胞, 为应用MAGE-1抗原肽对HCC病人进行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从中国14个城市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检测到的戊型肝炎病毒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作者:李奎;庄辉;朱万孚

    目的调查从中国病人血清中分离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直接测序法对从中国14个城市检测到的45株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的部分基因序列(nt6461-6860及nt5994-6294)进行分析。结果 45株HEV中,41株(91%)与缅甸株属同一个基因型,与中国代表株HEV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 仅4株与3个HEV原型株差异较大,与缅甸株/中国株同源性为77%-80%,与墨西哥株的同源性为74%-76%,与新发现的美国株/猪(US/Swine)HEV的同源性为74%-77%;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4株HEV可能为一新基因型的2个不同亚型,它们与原型墨西哥株、缅甸株和美国株/猪HEV明显不同。结论 中国戊型肝炎患者中,多数感染中国原型株HEV,仅少数感染新基因型HEV。

  • 舒林酸代谢产物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素英;丰有吉

    目的探讨舒林酸硫化物及砜化物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舒林酸硫化物及砜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和电镜分别检测其细胞周期、凋亡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MTT显示,舒林酸硫化物可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效应,IC50为200 μ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舒林酸硫化物可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周期分布,G0-G1期(对照组77.74%±1.58%,舒林酸砜化物组75.63%±2.12%,舒林酸硫化物组46.12%±1.60%),S期(对照组13.64%±1.22%,舒林酸砜化物组16.40%±2.30%,舒林酸硫化物组27.26%±2.08%),G2-M期(对照组8.61%±0.67%,舒林酸砜化物组7.98%±0.49%,舒林酸硫化物组26.62%±3.54%)。与对照组比较,舒林酸硫化物使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P<0.01),S期增加(P<0.01),G2-M增加(P<0.01)。舒林酸硫化物使细胞凋亡率增加(对照组6.08%±3.39%,舒林酸砜化物组4.81%±2.14%,舒林酸硫化物组51.90%±5.67%),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电镜下舒林酸硫化物组可见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细胞膜发泡,并出现凋亡小体。而舒林酸砜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无影响。结论 舒林酸的硫化代谢产物能够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改变细胞的周期分布,使细胞阻滞于G2期,并可能在此期诱导其凋亡。舒林酸砜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无影响。

  • 大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崇本;滕路;时艳;金军华;薛友仿;尚克刚;顾军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以及探讨大黄素可能的减肥作用的药理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速度,油红O染色法测定细胞的分化速度,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酸合成酶活性。结果 大黄素在较低浓度下对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浓度升高时,转化为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大黄素对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以及对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结论 本研究在国际上第一次报道大黄素对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及脂肪代谢有影响;大黄素可能具有潜在的减肥、降脂作用。

  • 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5INK4B基因高甲基化

    作者:陈华;武淑兰

    目的探讨p15INK4B基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AL)的发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白血病转化中的模式及意义。 方法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SP)检测49例AL和22例MDS患者p15INK4B基因CpG岛甲基化模式。结果 90%(26/29)初发AL中检出p15INK4B基因的高甲基化,其中46%为完全甲基化,54%为部分甲基化;3例MDS转化的AL和9例复发AL全部检出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且完全甲基化的比例分别占67%和56%;11例缓解期AL患者中仅5例(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检出部分甲基化45%)。初/复发组p15INK4B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02)。13例低危MDS(RA/RAS)患者中5例(38%)检出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且80%为部分甲基化;而高危组(RAEB/RAEB-T)9例全部检出p15INK4B甲基化,且完全甲基化占56%,与低危MD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 p15INK4B基因高甲基化频发于白血病和高危MDS,可能与白血病及MDS的发病和发展有关,并可能作为检测微小残留病、预测AL复发及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分子标志。

  • Fas配体表达对同种胰岛移植的影响

    作者:詹文华;蔡世荣;汪建平;何裕隆;郑章清;彭俊生

    目的探究睾丸细胞FasL表达能否对共移植的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以及胰岛细胞FasL基因转染对同种胰岛移植的影响。方法 将同种大鼠胰岛及睾丸细胞同时移植于糖尿病受体,重组腺病毒AdV-FasL感染胰岛细胞后移植,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胰岛功能,并检测移植物内浸润淋巴细胞以及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单纯移植胰岛组平均存活期为(6.3±0.6)d。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的睾丸细胞数增加至1×107时,存活期大于50d(P<0.05)。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在移植物内诱导浸润淋巴细胞凋亡。FasL基因转染组出现排斥加速,存活期缩短至(3.4±0.2)d。FasL转染的胰岛细胞在移植后24h见FasL表达,48h表达增强,移植后FasL转染胰岛细胞凋亡。结论 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与胰岛同时移植可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使胰岛移植物获得免疫豁免、存活期延长,但通过FasL基因转染使胰岛细胞直接表达FasL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和粒细胞浸润,导致排斥加速。

  • 低温和血液稀释对挥发麻醉药血液溶解度的综合影响

    作者:周建新;刘永勤;刘进

    目的研究低温和血液稀释对挥发麻醉药的综合影响。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每人抽取230 ml静脉血,并将其红细胞压积调整至40%。然后用生理盐水依次稀释到红细胞压积36%、32%、28%、24%和20%。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定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在37℃、33℃、29℃、25℃、21℃和17℃条件下的血/气分配系数。结果 随温度下降,血/气分配系数的自然对数增大,称负直线相关(P<0.05)。随红细胞压积下降,血/气分配系数的自然对数减小,称直线相关(P<0.05)。低温和血液稀释对血/气分配系数的综合影响可用下列多元直线回归方程表示: 地氟醚: logeλB/G=-0.0302×T+0.0094×HCT+0.119 R2=0.973  七氟醚: logeλB/G=-0.0295×T+0.0092×HCT+0.306 R2=0.961  异氟醚: logeλB/G=-0.0382×T+0.0154×HCT+1.120 R2=0.997  安氟醚: logeλB/G=-0.0408×T+0.0198×HCT+1.408 R2=0.982  氟烷: logeλB/G=-0.0417×T+0.0218×HCT+1.649 R2=0.994 方程中:(B/G 为血/气分配系数;T为温度(℃);HCT为红细胞压积(%)。结论 低温使挥发麻醉药的血液溶解度增大,而晶体液稀释使其减小。应用上述多元回归方程,可预测温度自37℃到17℃,红细胞压积自40%到20%任一交叉点的麻醉药血液溶解度。

  • 常规结肠镜检查不完全时CT仿真结肠镜检查的作用

    作者:罗明月;单鸿;周康荣

    目的研究常规结肠镜检查(conventional colonoscopy, CC)不完全时CT仿真结肠镜检查(CT virtual colonoscopy, CTVC)的作用,二种方法检查结直肠肠段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 应用螺旋CT技术对60例CC检查不完全的病例行容积扫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获取CTVC图像。病变均经手术和/或活检病理证实。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结果 CTVC能够成功检查55/60例(91.7%)CC检查不完全的病例,其中15/55例(27.3%)近端肠段有病变,包括1例原发癌、13例共16枚息肉和1例溃疡性结肠炎。CC检查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为阻塞性肿块,基他原因有肠袢冗长、扭曲,广泛性肠痉孪等。二种方法检查结直肠肠段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CTVC是CC检查不完全时可行、有效的补充检查整个结直肠肠段的方法,将为结直肠病变的检查开创新的途径。

  • 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

    作者:刘元方;王学锋;储海燕;李志广;璩斌;王鸿利;王振义

    目的血友病A(HA)是FⅧ基因缺陷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研究尝试简单、快速并易于推广的基因诊断方法学,完善HA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体系。方法 应用长距离PCR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并对FⅧ基因内的BclⅠRFLP位点和两个STR位点,以及FⅧ基因外的St14 VNTR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共对21个家系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发现存在倒位的家系占47.6%。利用此分子缺陷进行3例产前诊断。进一步联合4个基因内和基因外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总诊断率达94.7%。结论 存在倒位的家系可依此进行直接诊断,长距离PCR使其更为快速简便。对于无倒位的家系,利用基因多态性进行遗传连锁分析较为有效可行。

  • 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呼吸膜AQP1及AQP5表达的研究

    作者:焦光宇;李尔然;于润江

    目的水通道蛋白是一组水选择通道的分子家族,它们都有增加浆膜面水通透力的功能,因而可以提供快速液体转运的通路.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AQP1及AQP5是否在大鼠肺泡毛细血管膜(呼吸膜)表达,进而研究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AQP1和AQP5的表达调节及激素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和的抗人AQP1和AQP5抗体,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的方法研究AQP1及AQP5在呼吸膜的分布.选用肺泡内灌注脂多糖(LPS)制作大鼠ALI动物模型,研究ALI时呼吸膜AQP1及AQP5的变化.结果免疫染色显示AQP1主要表达于正常肺组织的微血管内皮,而AQP5主要表达于肺泡I型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表明LPS灌注后4 h-48 h AQP1及AQP5在呼吸膜的表达均下降;AQP1蛋白于LPS灌注后24 h及激素干预后有部分恢复(P<0.05), 而AQP5无这种恢复现象.结论本研究显示ALI时AQP1及AQP5在呼吸膜的表达减少,提示ALI时AQP1和AQP5的下降表达可能与其液体转运的异常有关.

  • 鱼胆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跃林;肖桂林;金益强;罗学宏;孟新科;李洁;敖翔;肖奇明;周利平

    目的研究鱼胆中毒后肝、肾、心肌及胃肠道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并总结治疗鱼胆中毒的成功经验。方法 1997年9月至1999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了11例鱼胆中毒患者。我们对其治疗前后及出院时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进行了观察; 1例患者在B超下行肾活检,观察其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11例患者全部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肝功能损害10例,中毒性心肌炎10例及胃肠道功能障碍8例,中毒后多脏器受损程度依次为肾、肝、心肌及胃肠道。治疗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尿N-AG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肾穿刺检查显示肾小管中毒性损害(主要为近曲小管)。11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 鱼胆中毒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按照受损程度依次为肾、肝、心肌及胃肠道。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是近曲肾小管的严重损害,这是首次经肾活检证实的。我们认为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骨骼畸形程度与治疗动机和治疗结果

    作者:周彦恒;Urban H(a)gg;A.Bakr M Rabie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及治疗要求和结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的方法为分级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140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其中67%的患者(40名男性,54名女性)完成并寄回问卷表。32%患者下颌前突,14%患者上颌后缩,54%的患者上颌后缩合并下颌前突。15%患者行上颌骨前移术,8%单纯下颌后退手术,77%患者进行上颌前移和下颌后退手术。 结果 ANB角与患者对面部畸形有关的外号的感觉负相关,与手术原因负相关。手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手术前ANB角的大小显著相关。 结论 骨性Ⅲ类错治疗前后的社会心理改变与骨骼畸形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启武;鲍伟民;庞力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1例这类肿瘤患者的MRI表现,及其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结果。结果 这类肿瘤在MRI上可分为三型:(A)空洞型,肿瘤大小不等,且继发延、脊髓空洞;(B)囊肿型,为囊内小的附壁结节;(C)实体型,为巨大的实体性肿瘤。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全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状态好转者20例,加重1例。 结论 颈髓MRI能对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诊断时,还需与胸廓出口综合征和颈椎病相鉴别。认为颈髓髓内、即使累及延髓的血管母细胞瘤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各异,为重要是:需沿正确的界面分离,并应在离断供血动脉后切除肿瘤。

  • 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理研究

    作者:崔玉芳;杨红;吴曙霞;高临路;高亚兵;彭瑞云;崔雪梅;熊呈琦;胡文华;王德文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为阐明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特点和机理以及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2、4、6和8 Gy不同剂量γ-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 Gy照后4 h和1天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3.6和9.3倍;凋亡率还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2)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在照射后急剧减少与淋巴细胞凋亡成相反趋势,提示凋亡可能是急性照射后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途径之一。(3)透射电镜观察表明,6Gy γ-线照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出现早、中、晚期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4)DNA凝胶电泳显示2~6Gy照后4和8 h,胸腺淋巴细胞出现特征的DNA梯形谱。(5)照射后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二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结论 细胞凋亡在不鼠胸腺淋巴细胞辐射损伤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Bax和Bcl-2蛋白参与了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

  • 单链抗体-包膜蛋白嵌合型单嗜性逆转录病毒构建及靶向感染肿瘤细胞的研究

    作者:汤宇澄;李煜;钱关祥

    目的将单链抗体基因插入单嗜性逆转录病毒胞膜蛋白,以构建能靶向感染肿瘤细胞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 构建单链抗体融合表达质粒PET20b-scFv,通过酶联免疫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基因工程单链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在野生型MoMulv胞膜蛋白上的SU亚单位氨基末端产生合适的酶切位点,插入体外构建,证实具有抗原亲合活性的抗人脑胶质瘤细胞膜抗原的单链抗体基因,并构建利用CMV启动子高效表达胞膜蛋白-单链抗体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转染Ψ2包装细胞后,以lac-z为报告基因,包装出重组逆转录病毒,进行病毒结合实验,感染实验。结果 酶联免疫分析,Western blot 结果证实基因工程单链抗体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病毒结合实验,感染实验,结果证明所构建嵌合型逆转录病毒能改变其嗜性,由仅感染鼠细胞到特异性感染人脑胶质瘤细胞,且这种作用能为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阻断。结论 利用单链抗体修饰单嗜性逆转录病毒胞膜蛋白的SU亚单位能达到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的目的。

  • 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一个中国人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丁伟;刘礼斌;胡仁明;许曼音;陈家伦

    目的 报告一个中国人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家系,探讨其诊治方法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家系中的患病者进行了醛固酮、皮质醇和肾素活性动态检测,并对3名患者实施了地塞米松诊断性治疗。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方法检测该家系中11β-羟化酶基因和醛固酮合酶基因是否发生不等位交换。 结果 家系中共有4人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低血钾,血浆醛固酮正常高限,血浆肾素活性降低且不被激发(0.017±0.015 ng*ml-1*h-1 vs 0.130±0.080 ng*ml-1*h-1)。3名患者经2 mg地塞米松治疗5天后,血浆醛固酮由(192±9)ng/L降至(87±7)ng/L(P<0.05),2周及2个月后分别为(66±12)ng/L 和(89±13)ng/L。一名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血钾治疗前为2.5 mEq*L-1,用药35天后升至4.15 mEq/L;血压也有所下降,从第一周的(146.3±10.7/94.6±5.3)mm Hg,第3周降至(138.3±3.1/87.3 ±6.1)mm Hg (P<0.05)。先证者及其胞姐尽管血浆醛固酮显著下降,临床症状仅有轻微改善,加用安体舒通和氯化钾片后才达正常。在该家系的所有4名受累者中,均可以扩增出长度为3.9 kb的异常条带。不等位交换的基因断裂点均位于11β-羟化酶基因和醛固酮合酶基因的第2号内含子中。 结论 GRA中过高的盐皮质激素可被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所抑制。11β-羟化酶基因和醛固酮合酶基因不等位交换是本家系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 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研究

    作者:席晓勍;褚仁远;周行涛;卢奕;刘兴党

    目的研究鸡眼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的分布及其在实验性近视眼形成中的变化及可能作用。方法 孵化第2天的雏鸡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组小鸡单眼分别戴-10D、-20D透镜及半透明眼罩,IV组为正常对照组。3周后测量双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一侧大腿肌注125Ⅰ-β-CIT, 二小时后处死小鸡, 摘出眼球, 解剖出全层视网膜组织(Ⅰ及Ⅳ组)或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分别取下(Ⅱ及Ⅲ组),以β-计数器分别测定各组织标本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放射性计数。结果 (1)RPE组织标本检测到的DAT放射性计数明显高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2)实验眼视网膜组织标本DAT放射性计数大于对照眼。 结论 (1)视网膜DAT主要分布在RPE。(2)视网膜DAT可能参与形觉剥夺性近视及透镜诱导性近视的形成。这种研究方法为今后深入研究多巴胺系统与实验性近视眼的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微卫星不稳定的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对5-氟尿嘧啶敏感性增高

    作者:陈修煦;来茂德;黄琼

    目的我们研究了3个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中一组微卫星位点状况和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相关性,该组位点来自或邻近于肿瘤化疗敏感性可能相关的多个因子。方法 LoVo、SW480和SW116细胞系对5-FU的敏感性经MTT方法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细胞系hMSH2、hMLH1表达水平。用PCR-SSLP-银染法分别分析了三个细胞系基因组中10个微卫星位点状况。 结果 比较三个细胞系MTT分析获得的IC50结果发现,对5-FU LoVo细胞系较SW480和SW116更加敏感(分别为:0.8 μmol/L,2.2 μmol/L和1.9 μmol/L,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hMSH2在SW480和SW1116阳性,百在LoVo阴性;hMLH1在3个细胞系均阳性。PCR-SSLP-银染法结果显示LoVo细胞系在8/10个位点和其余两个细胞系不同,电泳条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位移,而另外的2/10个位点则具有相同的电泳带型。结论 该组微卫星位点和错配修复状况可以一同作为离体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对5-FU敏感性的指标,为了深入阐明它们能否作为临床结直肠癌化疗病人药物筛选和预后评价的有效指标,进一步的在体研究和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很有意义。

  • 原核表达的重组人B7.2 IgV区分子在体外实验中具有刺激活性

    作者:闫晓彩;马军;郑瑾;来宝长;耿宜萍;王一理;司履生

    目的研究人B7.2分子中IgV和IgC 结构域何者含有与受体结合的位点;对由原核系统表达的B7.2蛋白体外共刺激活性作出评价。 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人B7.2分子胞外区的三个片段,即IgV、IgC和包括IgV和IgC在内的Ig(V+C)区段,将三片段克隆入pGEM-Teasy。继而将三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得到pGEX-4T-3-hB7.2 IgV、pGEX-4T-3-hB7.2 IgC和pGEX-4T-3-hB7.2 Ig(V+C)三个重组体,将三重组体转化宿主菌DH5α。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与GST融合存在的相应靶蛋白的表达。用抗CD3单抗模拟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用[3H]-TdR掺入法观察加入目的蛋白作为第二信号可否对T细胞活化起协同效应。结果 工程菌可表达出人B7.2分子的三种融合蛋白:GST-hB7.2 IgV、GST-hB7.2 IgC和GST-hB7.2 Ig(V+C), 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第一信号存在条件下,GST-hB7.2 Ig(V+C)和GST-hB7.2 IgV均能协同第一信号活化T淋巴细胞,但GST-hB7.2 IgC无此功能。 结论 细菌可表达出具有功能活性的人B7.2融合蛋白,单一的人B7.2 IgV结构域足以与受体结合,共刺激T细胞活化。

  • 10例MELAS综合征中线粒体DNA A3243G点突变的检测

    作者:王朝霞;刘淑萍;杨艳玲;袁云;吴丽娟;戚豫;陈清棠

    目的对10例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进行线粒体DNA A3243G点突变的检测。方法 用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restriction analysis),检测10例MELAS患者及其8名母系亲属的肌肉和/或外周血细胞中有无mtDNA的A3243G点突变,并进行突变型mtDNA的定量。结果 在10例患者的肌肉和/血细胞中,均检测到A3243点突变。突变型mtDNA的比例在血细胞(7例)中为10.8%-47.8%,在肌肉(5例)中为39.4%-67.7%。有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肌肉和血细胞标本的检测,突变型mtDNA的比例肌肉组织均高于血细胞。在血细胞中,年轻患者的突变型比例通常较高。在1个家系中可证实为母系遗传。但在3例先证者的母亲及2例先证者的同胞均未检测到此突变。 结论 10例MELAS综合征患者均携有mtDNA A3243G点突变。在6个家庭中,只有1个家庭可证实为母系遗传,另外5个家庭中此突变可能为散发性,提示在中国人MELAS的发病机制中,mtDNA A3243G点突变为新生突变的居多。

  • 15-氟尿嘧啶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作者:姜军梅;刘吉勇;朱菊人;杨崇美;张安忠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Bel7402中内源性NO在5-氟尿嘧啶(5-FU)诱导其凋亡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5-氟尿嘧啶的作用机理,同时寻找提高5-氟尿嘧啶的临床疗效的辅剂。方法 人肝癌细胞Bel 7402按常规条件培养于无L-精氨酸(L-Arg)的DMEM培养液中。在5-氟尿嘧啶作用下,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诱导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并在其底物L-精氨酸存在的前提下,采用酶法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反映NO的生成,并证明其的作用。用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细胞的定量。用L-精氨酸的竞争性拮抗剂L-NAME(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应用高清晰度病理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光密度定量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氟尿嘧啶的作用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强(5-氟尿嘧啶组0.1687±0.01968,对照组0.1049±0.01266, P<0.05),在其底物L-精氨酸存在的前提下,内源性NO的浓度为73.0±10.2 μmol/L(P<0.05),有显著性提高;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高(17.85±0.78%),细胞坏死率显著减少(32.99±0.83%),L-NAME能够拮抗内源性NO的作用。 结论 5-FU和L-Arg能够协同诱导肝癌细胞7402的凋亡。内源性NO是此过程的重要介质,L-精氨酸可能是5-氟尿嘧啶治疗肝癌的有效辅剂,为肝癌治疗开辟新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含量研究

    作者:顾静;陆璐;徐瑞容;陈秀芳

    目的为了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病理变化,我们用敏感的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3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的血浆TPO的浓度,结果发现AA患者血浆TPO浓度(774±393 pg/ml)明显高于正常人(55±34 pg/ml,P<0.001),并且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ITP患者血浆TPO水平正常或仅轻度增高(73±36 pg/ml),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血浆TPO浓度与血小板计数间也无相关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AA和ITP患者血浆TPO含量不仅受到外周血血小板同时也受到骨髓巨核细胞的调节。血浆TPO含量的检测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病理研究。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滑膜肉瘤石蜡包埋组织中SYT-SSX融合基因

    作者:魏永昆;王坚;朱雄增;施达仁;久(冈)正典;桥本洋

    目的探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滑膜肉瘤石蜡包埋组织中SYT-SSX融合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我们采用RT-PCR方法对3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滑膜肉瘤组织中SYT-SSX融合基因转录本进行了检测。为探讨SYT-SSX融合基因对滑膜肉瘤的特异性,一系列非滑膜肉瘤的肿瘤标本作为阴性对照。融合基因检测结果用测序的方法进行了证实。结果 37例滑膜肉瘤中33例(89.2%)可检测出SYT-SSX融合基因。34例非滑膜肉瘤的肿瘤标本中均未显示SYT-SSX融合基因产物扩增信号。此34例标本中均可检测到PBGD mRNA表达。33例SYT-SSX阳性滑膜肉瘤中,SYT-SSX1阳性22例,SYT-SSX2阳性6例,其余5例无法区分融合基因类型。融合基因类型与组织学亚型间存在相关性。所有10例双相型滑膜肉瘤均为SYT-SSX1型,而所有SYT-SSX2阳性滑膜肉瘤均为单相型(P<0.05)。 结论 我们的结果提示,RT-PCR技术可以用于存档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作为滑膜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敏感而且可靠的技术。SYT-SSX融合基因类型与组织学亚型间存在相关性。SYT-SSX2型仅见于单相型滑膜肉瘤。

  • 153 Sm-EDTMP骨摄取率测定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李林;梁正路;邓候富;匡安仁;谭天秩;罗顺忠

    目的在国内首次采用全身显像法测定153Sm-EDTMP(乙二胺四甲撑膦酸)骨摄取率并探讨骨摄取率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骨转移癌伴疼痛患者66例,男32,女34,年龄34~71岁,平均54岁.在接受153Sm-EDTMP治疗期间未进行化疗或放疗.使用Elscint双探头γ相机,于注射153Sm-EDTMP后10分和5小时,进行全身显像并测定骨摄取率.结果 66例患者全身显像法测定的骨摄取率范围在31.9%~86.6%之间,平均56.0%.其中显效组(17例,25.7%)的骨摄取率为52.4%~86.6%,68.7±9.7;有效组(24例,36.4%)的骨摄取率为43.7%~70.4%,58.3±7.7;稳定或无效组(25例,37.9%)的骨摄取率为31.9%~51.5%,41.0±6.2.统计学分析表明,显效组与有效组(t=4.258,P=0.001)、有效组与稳定或无效组之间的骨摄取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t=8.48,P=0.001).结论在国内首次采用全身显像法测定153Sm-EDTMP骨摄取率并前瞻性地计算153Sm-EDTMP安全而有效的个体化给药剂量;初步观察到骨摄取率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即153Sm-EDTMP骨摄取率高的患者,其总体疗效好于骨摄取率低的患者.

  • 作者:陈志伟;邓伟祺;黄加庆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skin positivity to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Hong Kong.Methods Consecutive clients of an HIV clinic were administered the PPD test and 2 units of PPD-RT23 were used. The area of induration was then measured in 48 to 72 h. Results were related to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IV-related parameters.Results Eight (17.0%) out of 47 clients tested positive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2 units of PPD-RT23. If the cutoff were raised to 10 mm according to current practice, only two (4.3%) would test positive.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PPD positivity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Hong Kong is 17%, when a cutoff of 5 mm is used. This figure may form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utility of 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 TT病毒在恒河猴实验感染的组织嗜性

    作者:肖红;骆抗先;杨守昌;王燕军;梁蔚芳

    目的了解TT病毒的嗜肝性.方法 5只实验感染病毒的恒河猴血症期间,采集各种组织,抽提各组织DNA, 分别用病毒双链探针或单链负义探针, 与吸附在纤维膜上的组织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双链探针与肝、骨髓、脾、胃、小肠和大肠杂交阳性, 表明各该组织中都有无包膜DNA病毒的存在.单链负义探针与各该组织DNA杂交, 仅肝、骨髓和小肠为阳性, 表示存在可能作为病毒复制中间体的正义单链DNA.结论肝、骨髓和小肠可能是病毒的复制场所, 故TT病毒可能具嗜肝性.

  • 芯片检测乙醇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及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

    作者:虞朝辉;厉有名;陈卫星;乐敏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乙醇代谢相关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阐明乙醇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参照"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依据及治愈、好转标准", 并排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不典型者做肝穿刺活检,选择165例嗜酒者,其中无肝脏损害的有43例,酒精性肝病122例;正常对照组65例为研究对象.抽取3ml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按常规提取DNA,行4重不对称PCR, PCR 产物与寡核苷酸探针微阵列芯片杂交,并扫描分析结果.结果健康对照组、嗜酒者组、无肝脏损害的嗜酒者组和酒精性肝病组的ADH2*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69%, 55.76%, 46.51%,59.02%; ADH2*2 等位基因频率相应为62.31%, 44.24%, 53.49%, 40.98%; 未发现ADH2*3型等位基因.嗜酒者和酒精性肝病患者的ADH2*1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酒精性肝病患者高于无肝脏损害的嗜酒者;无肝脏损害的嗜酒者的ADH3*2频率高于健康对照;嗜酒者和酒精性肝病患者的ALDH2*2等位基因低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肝病患者ALDH2*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无肝脏损害的嗜酒者.嗜酒者组未发现ALDH2*2 等位基因的纯合子.结论 ADH2, ADH3,和ALDH2基因多态性将影响国人的饮酒倾向;ADH2*2, ADH3*1, 和 ALDH2*2可能是过量引酒的保护因素,而ADH2*2和ALDH2*2等位基因是酒精性肝病的易患基因.

  • 社会心理因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瑜元;聂玉强;沙卫红;苏华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两者在国内人群中的发病率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01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评定;同法对72例FD、84例器质性消化不良及197例其他器质性疾病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016例健康体检者中,FD的检出率为23.5%、焦虑抑郁障碍为9.1%;FD合并焦虑抑郁(15.5%)较非FD(7.1%)明显高,(P<0.01);住院患者,FD合并焦虑抑郁(54.2%)较器质性消化不良(19.0%)和其他器质性疾病(28.9%)的异常明显高,(P<0.05),较健康人群FD患者并焦虑抑郁率(15.5%)亦明显高,(P<0.01);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社会心理异常是FD的高危因素.结论 FD和焦虑抑郁障碍在中国常见,两者间关系密切.

  •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尿动力学分析

    作者:张鹏;高居忠;武治津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者20例(40%);逼尿肌收缩无力者12例(24%);膀胱出口梗阻18(36%)例.结论 BPH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收缩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是常见原因.尿动力学技术对确定前列腺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 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作者:肖自安;谢鼎华

    目的综述已克隆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相关基因,总结这些基因的功能和在耳蜗的表达特点;并介绍我国非综合征性耳聋分子遗传研究现状.资料来源非综合征性耳聋分子遗传学研究相关文献,和国内近年来在本研究领域的成果及作者的研究经历.结果已鉴定和克隆非综合征性耳聋相关基因23个,其中有些基因与非综合征性和综合征性耳聋都相关,或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性耳聋都相关.耳聋基因在耳蜗具有较特异性的表达方式,根据其特点可进行某些功能分类;在个体的遗传背景中存在影响听力受损程度的与耳聋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GJB3是由我国实验室克隆,我国学者还在一些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发现GJB2和线粒体基因等突变,目前主要致力于非综合征性耳聋新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及耳聋基因的功能研究.结论继续鉴定和克隆耳聋相关基因是非常值得挑战的一个课题.通过对单基因遗传的耳聋基因进行鉴别,可能有助于更多了解听觉分子过程和耳聋的病理机制.

中华医学(英文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