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trauma and occupational eye disease 중화안외상직업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1477
  • 国内刊号: 11-6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46
  • 曾用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张效房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视网膜脱离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贵华;陈伟奇;陈浩宇;林杜生;郑建龙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7例的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等检查,比较后囊完整组与后囊破裂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并比较后囊完整时全氟丙烷(C3F8)填充组与硅油填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超声乳化绝对时间、手术时间、后囊状态及眼内填充物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12.13±9.91)%.后囊破裂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6.68 ±11.04)%,高于后囊完整组的(11.16±9.43)%,P<0.05);后囊完整时C3F8填充组与硅油填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超声乳化绝对时间越长,手术时间越长,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越高.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引起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减少超声乳化绝对时间、手术时间及保持晶状体后囊完整性可以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后囊完整时,玻璃体腔填充物的性质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没有影响.

  • 高度近视伴白内障的“单眼视”法手术的研究

    作者:关仕嫦;梁伟亮;关卫文;胡小玲;黄泳瑜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单眼视”(monovision)法治疗高度近视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36例(72眼)高度近视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患者对视觉的不同要求分为两组:单眼视组18例(36眼),主导眼矫正至术后看远,非主导眼矫正至术后看近;对照组18例(36眼),双眼均矫正至术后看远.观察术后双眼屈光状态、裸眼远近视力、立体视及眼底情况并调查戴镜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在预计的范围内,两组术后3个月双眼同时视裸眼远视力0.5 ~0.8,均不戴镜,单眼视组双眼同时视裸眼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距离用眼时单眼视组基本不戴镜,对照组大部分戴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单视眼法”手术治疗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具有术后看远看近完全脱镜的优点.

  • 改良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杜薇薇;丛丽霞;林秀珍

    目的 探讨改良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观察.方法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行传统额肌瓣悬吊术50例(63眼)与改良扇形额肌瓣悬吊术50例(63眼),术后随访3个月~1年,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改良扇形额肌瓣悬吊术矫正良好者44眼占69.84%,矫正不足者19眼占30.16%.所有患者重睑形成良好,外观自然.传统额肌瓣悬吊术矫正良好者24眼占38.10%,矫正不足39眼占61.90%.23眼(36.51%)重睑形成良好,外观自然.19眼内侧上睑内翻,经再次矫正后睑内翻改善,效果良好.18眼上睑眉眶区血肿形成,经冷敷、止血治疗后,血肿吸收.结论 改良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效果显著.对上睑提肌肌力<4 mm,额肌肌力>7 mm者,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 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蔚旭升;刘飞

    目的 评价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8例(38眼),术前对裂孔大小、位置以及视网膜脱离范围进行详细检查后,于显微镜下实行预置环扎带、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硅胶块垫压及外放液,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视网膜一次复位率为94.7%(36/38);术后视力提高33眼(86.8%),不变3眼,下降2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一次复位率高、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及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 改良式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志勇;李云环

    目的 探讨改良式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17眼),行改良式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随访6~12个月,平均(8.85 ±1.87)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6例,占94.12%.术后视力:视力改善者14例,占82.35%.术后并发症:高眼压5例,占29.41%,用降眼压药物控制后均眼压正常.新裂孔形成1例,占5.88%.玻璃体浑浊8例,占47.06%.结论 改良式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不同年龄段探通术的疗效

    作者:胡汝平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行泪道探通术的疗效.方法 对153例(170眼)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按照年龄分为3~6个月,7~12个月,13 ~ 24个月三组.所有患儿均于表面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联合典必殊眼膏注入.结果 三组患儿中,3~6个月患儿共61眼,60眼治愈,治愈率为98.36%,7~12个月患儿共55眼,46眼治愈,治愈率为83.64%,13 ~ 24个月患儿共54眼,41眼治愈,治愈率为75.93%.组间比较3~6个月与7~ 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6,P<0.01),3~6个月与13 ~ 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84,P<0.01),7~ 12个月与13 ~ 24个月无统计学意义(x2=1.006,P>0.05).结论 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式,3~6个月是佳的探通时机,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功率逐渐降低.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徐蕾;王大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后行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7例(37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行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 0.5 mg,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8例行广泛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 A组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 2 ~3 d后,所有患眼的虹膜新生血管消失,1个月内分次行广泛视网膜光凝,1个月后19眼眼压均高于30 mmHg(1 mmHg=0.133 kPa),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1.35 ± 3.28) mm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2.37±5.13)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45±5.38)mmHg,术后6个月眼压为(16.27 ±4.28)mmHg.B组18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后行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3.35 ±3.27)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为(20.48±4.25) 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24.45±6.27) mmHg,术后6个月眼压为(26.27±7.28) mmHg.两组术后眼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A组有2例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有8例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后行广泛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可靠.

  • 玻璃体切除术不同时机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效果

    作者:陈建丽;韩英军;张满红;陆馥萍;魏宇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玻璃体切除术对复杂性眼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复杂性眼外伤129例(129眼).A组60例行一期清创缝合后均先、后行玻璃体切除术,伤后<7d进行手术;B组69例伤后7~14 d进行手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视力.结果 A、B组的功能痊愈率分别为70.O%和87.0%,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跟踪随访3~12个月.术前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P<0.05),并且B组视力状况均明显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机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直接影响到复杂眼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外伤后7~14 d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效果较好.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下泪小管断裂

    作者:王彦;刘德成;杨红伟;刘懿;许路加;杨倩倩

    目的 探讨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45例(45眼)做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显微镜下以泪道探通导引针从鼻侧断端插入,然后逆行置入带泪小管侧管的“Y”型泪道支撑管,再行断裂泪小管的吻合.结果 经6~22个月随访观察,45例均能在手术显微镜下顺利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吻合,无置管滑脱或肉芽组织形成,43例治愈,2例拔管后再次阻塞.结论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难点是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采用泪道逆行硅胶管置入治疗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成功率高,损伤小,痛苦小.

  • 翼状胬肉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雷公藤应用的效果

    作者:孙燕;周小明;彭文岚;郝颖娟

    目的 观察雷公藤治疗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50例(66眼)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雷公藤组术中加用雷公藤有效成分滴眼,术后给予雷公藤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角膜平复情况,复发率等,再行血常规及体液免疫等化验室检查,观察体液免疫情况,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复发率行对比分析.结果 雷公藤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雷公藤治疗翼状胬肉明显减轻术后反应及复发率.

  • 玻璃体切除联合半量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赵宪孟;郭玉强;韩二营;张清生;李月礼;赵春凤;景桂莲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半量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39眼)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半量曲安奈德(2 mg/0.05 ml)玻璃体内注射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病情进行剥膜、眼内激光、巩膜外冷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晶状体浑浊、有无玻璃体视网膜出血及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 随访3 ~18月,平均(7.81 ±4.52)月,36眼(92.31%)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39,P=3.03×10-8).术后3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4,P=0.84).术后2周内发生一过性高眼压8眼(20.51%),通过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前房有轻度炎症反应,白内障8眼(20.51%),视网膜脱离2眼(5.13%).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半量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控制眼内炎症,改善视力,严重并发症较少发生.

  • 联合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李秀娟;吕晓贝;王宇鹰

    目的 观察联合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只眼),年龄36 ~ 63岁,平均(51.97 ±7.60)岁.治疗前logMAR佳矫正视力平均为(2.62±0.43),眼压平均为(46.38 ±6.75) mmHg(1 mm Hg =0.133kPa),虹膜及前房角广泛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眼底不能清楚视及.26只眼均行雷珠单抗(Lucen-tis)0.5 mg(0.05 ml)玻璃体内注射,注射后5~7d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广泛视网膜光凝及小梁切除术.结果 随访6 ~ 12个月,平均(8.69±2.56)月.26只眼的logMAR佳矫正视力平均为(1.26±0.36),较治疗前高(t=6.13,P=0.00),其中,22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4.62%),4只眼视力无明显变化(15.38%),未见术后视力下降的情况.26只眼的平均眼压为(18.65±0.56) mmHg,较治疗前低(t=6.61,P=0.00).26只眼虹膜及前房角的新生血管于雷珠单杭玻璃体内注射后1周内完全或部分消退.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论 对于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广泛视网膜光凝及小梁切除术,能促使新生血管消退,有效控制眼压,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视力,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 共聚焦显微镜评价真菌性角膜炎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

    作者:赵巍;杨燕宁;袁静;万珊珊;成进魁

    目的 评价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真菌性角膜炎19例(19只眼),均有植物外伤史.先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再行角膜刮片查真菌菌丝,比较二者检出率.将1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9只眼)和对照组(10只眼),两组行角膜清创术及抗真菌药物,待共聚焦显微镜多次查病灶无真菌后,治疗组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加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滴眼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抗真菌药物滴眼治疗,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和BCVA,运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炎症细胞数量和角膜基质细胞变化.结果 19例中共聚焦显微镜检出真菌菌丝者17例,阳性率89.4%,角膜刮片检出者16例,阳性率8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0,P=0.631).治疗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12.1 ±2.4)d,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15.1±3.2)d,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0,P=0.035).发现在治疗后1周、3周、1个月、3个月时间内,两组BCVA对比,观察组均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 ~0.0020).两组行角膜溃疡清创术,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治疗组确定病灶未见真菌菌丝后,在抗真菌药物基础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另加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结果示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角膜基质细胞趋于正常.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清创术后,运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确定无真菌菌丝,适当调整或加用皮质类固醇有助于控制炎症,加速炎症吸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上皮愈合.它是一种快速有效无损伤的活体检查方法,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 多孔聚乙烯包埋的钛网植入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

    作者:蔡骐;吴莹;宋愈;喻建锋

    目的 观察多孔聚乙烯包埋的钛网植入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例(20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6例内侧壁骨折,6例下壁骨折,8例内、下壁联合骨折).复视6例,眼球内陷大于3 mm者6例,眼球明显下移2例,眼眶骨折面积大于20 mm×20 mm且较多眶内容疝出者6例.所有病例均行眼眶骨折整复术,内侧壁骨折者经内眦顺皮纹切口,下壁骨折及内、下壁联合骨折患者经下睑缘皮肤切口.骨折区植入多孔聚乙烯包埋的钛网.结果 随访3~6个月,复视完全消失5例,明显改善1例,6例眼球内陷者均矫正至内陷2 mm以内,2例眼球下移者均恢复正位,6例眼眶骨折大于20 mm×20 mm者未出现明显眼球凹陷,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无植入物移位、脱出或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结论 多孔聚乙烯包埋的钛网治疗眼眶骨折是安全、有效、稳定的.

  • 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眼生物测量参数变化

    作者:赵海亮;张健;张海霞;方薇;马冬梅;刘志成

    目的 分析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生物测量参数变化.方法 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IOL植入手术的超长眼轴白内障15例(20只眼).分别应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法(IOLMaster)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法(UBM)测出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生物测量参数,以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眼轴长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房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曲率无改变.手术年龄与术前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关系,年龄与术前角膜曲率、术前前房深度无相关关系.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角膜曲率、术前前房深度三者之间,彼此均无相互关系.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角膜曲率、术前前房深度无相互关系.结论 超长眼轴白内障术后眼轴变短,前房加深,术后前房深度预测仍需进一步研究.

  • 微创25 G高速玻切磁性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探讨

    作者:梁军;郑科;杨艳;杨承勋

    目的 探讨微创25 G高速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术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内施行的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磁性眼内异物摘出术25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24个月,一期硅油填充者,待硅油取出术后观察6个月以上.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医源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眼内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术中术后无医源性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均保持术前视力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微创25 G高速玻璃体切除磁性眼内异物摘出术,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恰当地选择异物摘出口及选择辅助器械,可顺利完成手术,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发生,收到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效果.

  • 普尔彻外伤性视网膜血管病变一例报告

    作者:张丽敏;林安岭;高世凯

    普尔彻外伤性视网膜血管病变(traumatic retinal angiopathy of Purtscher),1910年由Purtscher[1]首次描述而得名,又称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本病由于身体的四肢或者胸腹部突然受重力挤压或头部突然受震荡而眼部在没有直接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单眼或双眼出现以视力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视网膜渗出及出血为主的病变,多数患者视力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正确认识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及眼底改变,可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进展

    作者:郦晓霞;吴苗琴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盲性,主要与眼部组织缺血缺氧有关,表现为虹膜新生血管、前房角关闭、眼胀痛、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等,终导致视功能受损.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上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冷凝、引流阀植入及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等治疗,药物治疗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或抑制药物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预防及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 应用3 D打印机制作个体化眼眶模型的研究

    作者:张鹤;陈明;李鹤明;王梦;柴广睿;刘璐

    目的 探索根据骨折患者的C T数据应用3 D打印机制作个体化眼眶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患者眼眶CT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影像数据通过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 mimics)软件三维重建,生成3D模型文件格式(STL)文件,通过开源三维打印程序(Replicator G)软件将STL文件转化成X3g文件,后X3g文件通过3 D打印机(Maker Bot Replicator 2)等比例打印出三维立体眼眶模型.结果 根据每个眼眶骨折患者的CT影像DICOM数据成功打印出个体化等比例眼眶骨折的三维实体模型.结论 基于mimics软件、Replicator G软件及3 D打印机制作的等比例眼眶实体三维模型,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骨折的形态、面积及其与周围骨骼的三维结构关系.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