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중화예방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150/R
  • 国内刊号: 吕相征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导致原发性肝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聂笠;王晓春;牛俊奇;尚佳;韩英;辛桂杰;贾桂;李俊利;丁国伟;刘中夫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导致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6年7—10月间,按照横断面研究原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陕西、河南、吉林各1家省级三甲医院,并以院内所有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66例.分别依照临床诊断将其分为慢性肝炎组(即未发展为PHC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组)和PHC组.采用统一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逐项面对面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饮酒、绿茶摄入、咖啡摄入、鱼摄入、吸烟、HBV/HCV诊治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是否患有肝癌)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调查对象由慢性肝炎发展为PH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66例调查对象中,男性287例(78.4%),女性79例(21.6%),年龄为(52.7±9.3)岁;慢性肝炎组202例,PHC组16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OR=2.11,95%CI:1.18~3.75)、肝癌家族史(OR=5.12,95%CI:2.60~10.08)与调查对象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PHC呈正相关,绿茶摄入(OR=0.45,95%CI:0.23~0.88)、抗病毒治疗(OR=0.19,95%CI:0.11~0.32)与其呈负相关;饮酒(OR=3.98,95%CI:1.14~13.85)与调查对象由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PHC呈正相关,抗病毒治疗(OR=0.14,95%CI:0.04~0.50)与其呈负相关.结论 饮酒、肝癌家族史、绿茶摄入、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PHC的相关因素;饮酒、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发展为PHC的相关因素.

  • 柴油机尾气暴露人群乙烯基DNA加合物与DNA甲基化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沈美丽;何志妮;张笑;段化伟;牛勇;宾萍;叶萌;孟涛;戴宇飞;余善法;陈雯;郑玉新

    目的 探讨柴油机尾气(DEE)暴露人群乙烯基DNA加合物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基因(P16)、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选取河南省某柴油机厂124名车间试车工人为DEE暴露组,选取同地区自来水厂112名非DEE暴露工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并采集静脉血和班后尿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尿液中乙烯基DNA加合物的生成情况,包括N6-亚乙烯基-2'-脱氧腺苷(εdA)和3,N4-亚乙烯基-2'-脱氧胞苷(εdC).运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分析P16、RASSF1A和MGMT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以5-甲基胞嘧啶(5mC)占胞嘧啶的百分比表示(%5m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乙烯基DNA加合物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关系.结果 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尿液中 εdA浓度的P50(P25~P75)分别为230.00(98.04~470.91)、102.10(49.95~194.48)pmol/g肌酐,暴露组高于对照组(P<0.001).暴露组工人P16、RASSF1A和MGMT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2.04±0.41、2.19(1.94~2.51)和2.22(1.94~2.46)%5mC,对照组工人分别为2.19±0.40、2.41(2.11~2.67)和2.44(2.15~2.91)%5mC,暴露组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5,0.002和<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16、RASSF1A和MGMT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尿液中εdA浓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55、-0.137和-0.198,P值均<0.05),与εdC浓度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非吸烟人群中,εdA与P16、RASSF1A和MGMT启动子区DNA甲基化负相关[β(95%CI)值分别为-0.068(-0.132~-0.003)、-0.082(-0.159~-0.004)和-0.048(-0.090~-0.007),P值分别为0.039,0.039和0.024],εdC与MGMT启动子区DNA甲基化负相关[β(95%CI)值为-0.094(-0.179~-0.008),P=0.032].结论 DEE暴露可引起εdA升高,P16、RASSF1A和MGMT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 持续肥胖、人类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袁雪莲;徐珠屏;刘春容;严兰平;陶苹;熊萍;李芹;周敏;李卉;赵敏;李佳圆

    目的 探讨持续肥胖、人类瘦素基因(LEP)及瘦素受体基因(LEPR)多态性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和华西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排除转移性乳腺癌与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共纳入703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女性和成都双流妇幼保健院参加乡镇乳腺癌筛查的健康体检女性人群,排除有恶性肿瘤、乳腺相关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共805名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并对其10年间的肥胖状况进行判定.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技术检测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基因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风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持续肥胖、LEP/LEPR基因多态性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交互作用.结果 805名对照组的年龄为(48.98±8.83)岁,病例组三阴性(TNBC)、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HER-2+型)乳腺癌患者分别有77、79、412、135例,年龄分别为(51.43±11.33)、(49.94±10.10)、(49.73±9.38)、(50.50±9.04)岁.对照组中LEP rs7799039 A、LEPR rs1137100 G和LEPR rs1137101 G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4.8%(1157/1546)、83.6%(1339/1602)和88.4%(1416/1602),病例组分别为77.6%(1074/1384)、82.4%(1155/1402)和87.9%(1232/1402).与非持续肥胖者比较,持续肥胖者TNBC型、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均升高,OR(95%CI)值分别为3.58(1.90~6.72)、2.65(1.35~5.21)和1.90(1.26~2.89);携带LEP rs7799039-AA基因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升高相关(OR=1.30,95%CI:1.00~1.69),持续肥胖且携带LEPR rs1137101-GG基因型与患Luminal B型乳腺癌的风险相关(β=3.34,95%CI:1.00~11.12).结论 持续肥胖可增加TNBC型、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持续肥胖且携带LEPR rs1137101-GG基因型的女性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 重庆地区黄曲霉毒素暴露与原发性肝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郑传芬;曾惠;王佳;林辉;冯晓彬;陈济安;邱志群;罗教华;徐安伟;王灵巧;谭瑶;陈姝;江鹏;舒为群

    目的 分析黄曲霉毒素(AFB1)暴露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 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集来自重庆市3所医院的214例新确诊PHC患者.病例组纳入符合PHC的诊断标准,排除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脂肪肝、胆结石等病因明确引起的肝癌病例;对照组来自同医院内同时期非肿瘤、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性别、年龄(±3岁)与病例组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外周血和尿,通过生化仪检测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采用ELISA检测血清AFB1-ALB加合物和尿AFB1-N7-GUA加合物.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疾病史.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AFB1-ALB加合物和尿AFB1-N7-GUA加合物含量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C危险因素,并利用Andersson方法计算AFB1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强度指数(S).结果 病例组年龄为(50.74±9.67)岁,对照组为(51.15±9.9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BV在PHC发生过程中OR值为46.3(95%CI:23.3~88.0).病例组血清AFB1-ALB加合物的中位数(146.23 ng/g白蛋白)高于对照组(74.42 ng/g白蛋白)(P<0.001),但病例组与对照组尿AFB1-N7-GUA加合物的中位数(0.17比0.14 ng/mg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种加合物高暴露组PHC发生的调整OR值分别为1.9(95%CI:1.1~3.4)、2.1(95%CI:1.0~4.2).AFB1和HBV、饮酒、糖尿病存在正交互作用,AFB1-ALB加合物与这3个因素的S值分别为4.7(95%CI:2.8~7.9)、3.5(95%CI:1.0~12.0)、12.4(95%CI:1.8~84.2),AFB1-N7-GUA加合物与这3个因素的S值分别为1.9(95%CI:1.1~3.1)、2.0(95%CI:1.1~3.6)、2.0(95%CI:1.1~3.6).结论 HBV依然是重庆地区PHC主要的危险因素,而AFB1暴露也是该地区P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HBV、饮酒、糖尿病存在正交互作用.

  • 大气NO2对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呼出气NO的短期影响

    作者:单娇;倪洋;董伟;许珺辉;潘璐;李宏宇;杨玄;吴少伟;陈亚红;邓芙蓉;郭新彪

    目的 探讨大气NO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呼出气NO水平的短期影响.方法 采用定组研究的设计,在北京招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为在北京居住时间超过1年,年龄在60~85岁之间的患者,排除患有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除慢阻肺以外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有职业暴露和胸部创伤手术史的患者,共招募研究对象33例.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对患者肺功能和呼出气NO进行重复测量,由于研究对象到医院就诊的频次不同,本研究共采集患者肺功能数据170人次,采集呼出气NO数据215人次.同时收集测量前累积滞后(lag)1 d至7 d研究对象住所附近的北京市环境监测站点大气NO2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价大气NO2对研究对象肺功能和呼出气NO的短期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肺容量(FEV1)、大呼气峰流速(PEF)及呼出气NO值分别为(3.26±0.83)L、(1.66±0.61)L、(4.13±1.77)L/s和(48.99±14.30)μg/m3.大气NO2暴露浓度为(70.3±34.2)μg/m3,四分位数间距(IQR)为39.0μg/m3.大气NO2短期暴露可引起患者FVC水平的下降,其效应在lag 2 d时大,大气NO2浓度每增加一个IQR(39μg/m3),可引起研究对象FVC水平下降1.84%(95%CI:-3.20%~-0.48%);分层分析发现,较高浓度大气NO2(≥58.0μg/m3)暴露对FVC影响的效应估计值为-2.32%(95%CI:-4.15%~-0.48%);本研究未发现大气NO2对患者呼出气NO水平有影响.结论 大气NO2短期暴露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降低.

  • 深圳1355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月云;郑小璇;李慧;王红;张燕茹;龚林;袁世新;周琳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27日期间,在深圳市 10 个区的妇幼保健院及区级综合医院进行产后康复检查的产妇,采取方便抽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智力健全,有良好的认知和沟通能力;自愿进行问卷调查;产后60天内回到医院进行产后康复检查的产妇.排除未能完整完成问卷调查的产妇,共纳入 1355 名调查对象.本研究通过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批号:(2013)021],所有调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 有机磷阻燃剂的环境暴露研究进展

    作者:丁锦建;杨方星

    随着溴系阻燃剂(BFR)在全球范围内的限制使用,有机磷阻燃剂(OPFRs)作为其优秀替代品,需求量和使用量正快速增长.然而,OPFRs也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向周围环境释放,且具有一定的环境持留性.部分OPFRs被证实具有神经、生殖、致癌等毒性.目前,OPFRs已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并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文综述了OPFRs在空气、灰尘、饮用水、膳食等与人体暴露途径相关的环境介质中的残留水平和组成特征,及其人体暴露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内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中国30年来不断改进接种策略以预防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孙校金

    中国曾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流行国家,政府采取了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干预策略以控制HBV.1992 和 2006 年开展了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评价了中国控制策略的效果.2014年在全国开展了新的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评价乙型肝炎疫苗使用近30年的控制效果.研究者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选取具有全国代表性的 160 个县级疾病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按照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3个村委会;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村委会随机抽取相应数目的 1~4、5~14 和15~29 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共调查31713人,应答率为83.3%.与实施预防接种策略前的 1992 年相比,HBV 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在 2006 年和 2014 年分别下降了 46%和52%,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下降了97%.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实施的旨在阻断 HBV 母婴传播的预防接种策略,是非常成功且高效的.

    关键词:
  • 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导致婴儿死亡事件后中国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下降

    作者:张英洁

    中国通过接种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HepB),5 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下降了90%.2013年12 月,媒体陆续报道了全国多地出现的接种 HepB 后 17 名儿童死亡和1名儿童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案例.这种报道对中国的预防接种工作造成了一定冲击.本研究在该事件的4个时间点,在11个省份开展了儿童父母对HepB信任度的调查;对 4 个省份该事件发生前后不同母亲 HBsAg 状态新生儿HepB接种情况进行了回顾;对10个省份的HepB及其他疫苗接种率进行了监测.在该事件调查期间,相关企业的 HepB 被暂停使用,调查结果表明,死亡与 HepB 接种无关.研究结果显示,在事件发生前,85%的调查对象认为国产疫苗是安全的;而在事件发生期间,该比例下降到26.7%.在该危机高潮时,30%的家长承认有疫苗犹豫,而18.4%的家长表示会拒绝接种HepB.在调查省份,HepB接种从事件发生 1 周前的 53653 剂次下降到 HepB 被暂停使用后的 43688 剂次,降幅达 18.6%.在调查地区,母亲HBsAg 阴性新生儿出生后 24 h 内接种 HepB 的比例下降了10%;而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接种HepB的比例下降了6%.疫苗拒绝水平和首针HepB接种率在2个月内恢复到基线水平;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基线水平.本研究中,疫苗事件导致了一种安全的HepB被暂停使用,这一结果与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下降和疫苗拒绝有关;而疫苗被暂停使用可以导致家长信任度的下降,而这种下降是难以恢复的.发生疫苗事件后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查处置,与家长和媒体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将有助于减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 中国台湾在启动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项目30年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持续下降

    作者:张丽

    中国台湾于1984年7月开始实施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项目,HBsAg 阳性率从普种前的 9.8%下降到 25 年后的1%以下.本研究继续对该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于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间收集了4605名表面上看起来健康的人的血清标本,其中<3岁287名,3~6 岁 405 名,7~12 岁 675 名,13~18 岁 686 名,18~22 岁468 名,22~50 岁 2084 名.所有受试者均检测了 HBsAg、抗-HBs以及抗-HBc,抗-HBc阳性者进一步分析了基因型以及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出生人群(<30 岁,共 3299 名)HBsAg 阳性率为 0.5%,抗-HBs 阳性率为 47.4%,抗-HBc 阳性率为 4.5%.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前出生人群(30~50 岁,共 1306 名)HBsAg 阳性率为6.7%,抗-HBs 阳性率为 69.4%,抗-HBc 阳性率为 44.1%;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出生人群(P<0.001).每一个年龄组各检出1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 岁以下 HBsAg 阳性者中,77%母亲 HBsAg 阳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普种乙型肝炎疫苗项目可以有效地提供人群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长期保护;母婴传播仍然是导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实现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个潜在威胁.

    关键词:
  • 中国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2005—2006年第三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作者:吴文龙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中国是戊型肝炎流行区,已引起一些临床病例,但其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使用正式批准上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对中国第三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的15862份血清标本进行了戊型肝炎总抗体的检测,计算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阳性率并探讨其潜在的流行因素.调查结果显示,2005—2006年期间,中国普通人群戊型肝炎血清阳性率为23.46%(95%CI:18.41%~28.50%).农民、15~60岁人群,以及居住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中东部地区以及新疆自治区的人群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是戊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这种分布特征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引起的(通过污染的水或者动物宿主);在同一地区,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对我国戊型肝炎流行强度和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距今已有10余年,需要开展新的研究以了解近年来我国戊型肝炎流行情况的变化.

    关键词:
  • 美国附属太平洋岛屿开展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种的效果

    作者:孙校金

    美国附属太平洋岛屿(USAPI)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流行地区.为降低 HBV 的负担,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 USAPI 开始对儿童普种乙肝疫苗.本研究分析了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和 2000 年代 USAPI 出生儿童的HBV 感染流行率,从而评估儿童普种乙肝疫苗的效果.研究者收集了 1985—2015 年期间开展的一系列血清学调查的人口学及血清学数据.获得的4827名(2~11岁)儿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HBV 流行率显著下降:20 世纪 80 年代为 8.4%,20 世纪 90 年代为 2.5%,2000 年代为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乙肝疫苗接种率上升,20世纪80年代为 76.4%,20 世纪 90 年代为 87.3%,2000 年代为 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流行地区开展儿童普种乙肝疫苗对降低 HBV 负担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儿童乙肝疫苗普种,在 USAPI 消除 HBV是可行的.

    关键词:
  • 捷克共和国成年人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作者:孙校金

    慢性丙型肝炎是可以被治愈的疾病,但低发现率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通过有效的筛查策略识别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率和人群中的HCV阳性病例至关重要,捷克共和国缺少基于人群的HCV流行率调查.本研究调查了捷克共和国成年人群 HCV、HCV 脓毒血症及 HCV 基因型流行率.于2015年入组了3000名18~90岁成年人,检测了所有血清标本以估计抗-HCV、HCV-RNA 及基因型流行率.3000 份标本中,50份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67%(男性2.39%,女性 0.98%);HCV RNA 阳性率 0.93%(男性 1.5%,女性0.39%);HCV基因型(GT)1a占25%,GT 1b占25%,GT 3a占46%.2001 年以来 HCV 阳性率上升了 8 倍,30~44 岁男性HCV 阳性率高.估计有超过 14 万人为抗-HCV 阳性,超过8万人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5万人为30~44岁.

    关键词:
  • 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回顾与意义

    作者:徐爱强;张丽

    血清流行病学是应用血清学技术,调查分析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抗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问题[1].它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有机结合,多年来在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根据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多个型别.由于感染肝炎病毒后的临床转归比较复杂,可为隐性感染,亦可发展成急性或慢性疾病,且其临床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其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难以依靠单纯的病例监测系统得到全面和系统地反映.目前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美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多次开展过大样本的病毒性肝炎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本国(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并为制订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发布

    作者:

    2017年5月11日,《中国儿童肥胖报告》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报告》描述和预测了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分析了儿童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健康危害及干预的经济效益,回顾了现有的儿童肥胖干预政策和行动,提出了儿童肥胖防控的建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1985—2005年,中国主要大城市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由 0.9%增长至 3.2%;估测该群体目前肥胖儿童人约476 万人,肥胖率约为4.3%.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也由 2.1%增至 12.2%,肥胖率则由 0.5%增至 7.3%.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 2030 年,0~7 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 6.0%,肥胖儿童数将增至 664 万人;7 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 28.0%,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

    关键词: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DNA、前S1抗原检测用于评价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况的对比分析

    作者:夏芳;徐元宏;郑美娟;汪学龙

    目的 对比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前S1抗原(Pre S1-Ag)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况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在合肥某医院就诊的482例CHB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V-LP、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Pre S1-A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较HBV-DNA、HBV-LP、Pre S1-Ag阳性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和HBV-LP的吸光度值相关性.结果 482例CHB患者HBV-DNA、HBV-LP和Pre S1-Ag阳性率分别为67.22%(324/482)、73.86%(356/482)和37.34%(180/482)(P<0.01);339例HBeAg阴性CHB患者的3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54.57%(185/339)、64.90%(220/339)和27.73%(94/339)(P<0.01).在HBeAg阴性患者中,185例为HBV-DNA阳性,HBV-LP阳性率为90.81%(168/185),高于Pre S1-Ag[39.46%(73/185)](P<0.01);154例患者HBV-DNA阴性,其HBV-LP阳性率为33.77%(52/154),也高于Pre S1-Ag的13.64%(21/154)(P<0.01).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DNA、HBV-LP、Pre S1-Ag阳性率分别为97.04%(131/135)、94.81%(128/135)和60.00%(81/135)(P<0.01);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3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53.74%(122/227)、63.88%(145/227)和27.31%(62/227)(P<0.01);HBsAg、HBcAb阳性患者3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55.79%(53/95)、67.37%(64/95)和28.42%(27/95)(P<0.01).HBV-LP的吸光度值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增加而呈上升趋势(Spearman秩相关系数=0.908,P<0.01).结论 HBV-LP与HBV-DNA载量对数值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可作为HBV-DNA和HBV-M检测的有效补充,较Pre S1-Ag更能反映CHB患者的病毒复制状态.

  • 中国1994—2001年出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补种前后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富珍;郑徽;缪宁;孙校金;张国民;梁晓峰;崔富强

    目的 分析2006和2014年两次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1994—2011年出生人群的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数据来自于2006和2014年两次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数据库中记录的1994—2001年出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两次调查均覆盖了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并均采用入户或集中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地区等.问卷调查后,采集静脉血5 ml待检.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c及抗-HBs,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进行复核.通过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及其95%CI值比较不同性别、民族、城乡、地区间分布差异.结果 2006年共有效调查1994—2001年出生者19821名,2014年共有效调查4712名.2006和2014年该年龄段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2%(95%CI:1.82%~2.21%)和1.95%(95%CI:1.56%~2.35%).2014年该年龄人群抗-HBc阳性率(7.94%,95%CI:7.17%~8.71%)高于2006年(6.49%,95%CI:6.15%~6.83%),2014年女性(8.31%,95%CI:7.20%~9.43%)、城市(7.45%,95%CI:6.38%~8.52%)、西部(11.25%,95%CI:9.79%~12.71%)、少数民族(16.02%,95%CI:13.47%~18.57%)抗-HBc阳性率高于2006年女性(6.29%,95%CI:5.81%~6.78%)、城市(4.82%,95%CI:4.40%~5.24%)、西部(7.97%,95%CI:7.31~8.63%)、少数民族(11.88%,95%CI:10.66%~13.00%).2006和2014年调查的该年龄段人群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7.80%(95%CI:57.11%~58.48%)和59.13%(95%CI:57.72%~60.53%),2014年农村(58.80%,95%CI:56.83%~60.78%)、西部(58.50%,95%CI:56.23%~60.78%)、少数民族(57.20%,95%CI:53.76%~60.63%)人群抗-HBs阳性率均高于2006年农村(52.62%,95%CI:51.64%~53.61%)、西部(51.73%,95%CI:50.54%~52.96%)、少数民族(41.14%,95%CI:39.28%~43.00%)人群.结论 1994—2001年出生人群2014年调查抗-HBc阳性率较2006年有升高趋势,HBV感染风险存在,儿童期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是必要的.

  • 2014年山东省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张丽;刘甲野;吕静静;颜丙玉;冯艺;吴文龙;宋立志;徐爱强

    目的 分析山东省育龄期妇女(20~49岁)乙型肝炎流行现状.方法 2014年10月,按照横断面研究原则,在山东省12个县(市、区)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在每个调查县(市、区)抽取2个村,然后对调查村常住人口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确定1~4、5~14、15~29和30~59岁调查对象,将其中育龄期妇女纳入本研究分析,共1151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HBsAg阳性者再检测HBeAg、抗-HBe和HBV DNA载量.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居住地等基本信息.采用抽样权重进行复杂抽样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点值估计;采用泰勒级数线性法估计HBV感染指标阳性率的方差,然后构建估计值的95%CI.结果 1151名调查对象中,HBsAg阳性者为27例,阳性率为2.10%(95%CI:0.97%~3.23%);HBsAg、HBeAg双阳性者为5例,阳性率为0.36%(95%CI:0~0.84%);抗-HBs阳性者为567例,阳性率为47.72%(95%CI:41.68%~53.75%);抗-HBc阳性者为291例,阳性率为24.40%(95%CI:18.50%~30.30%).HBV易感人群为527名,易感率为47.55%(95%CI:41.63%~53.47%).结论 山东省育龄期妇女HBV感染处于较低水平,但约50%人群处于HBV易感状态,应加强易感者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

  • 2015年山东省社区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孔青;颜丙玉;吕静静;冯艺;刘甲野;宋立志;许青;张丽;徐爱强

    目的 分析山东省社区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水平.方法 于2015年10月,根据山东省地理位置,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17个设区的市分层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样.首先,选择2个东部市(青岛、日照),2个西部市(聊城、枣庄)和3个中部市(济南、淄博、莱芜);其次,每市抽取1个县,每县抽取2个乡镇;后,以所有乡镇中≤7岁(甲型肝炎疫苗免费接种儿童)、8~11岁(甲型肝炎疫苗自费接种儿童)、12~24岁(甲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人群)、25~34岁(甲型肝炎疫苗使用前出生人群)和≥35岁(甲型肝炎疫苗使用前出生人群)人群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1654名.调查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后,采集其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HAV IgG.采用201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以及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后,计算抗-HAV IgG阳性标化率(标化率)与95%CI值.结果 165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856名(51.75%),女性798名(48.25%),年龄为(13.44±13.06)岁.抗-HAV IgG阳性率为91.41%(1512例),标化率为90.93%(95%CI:90.92%~90.94%);≤7岁组标化率高(95.90%,95%CI:95.88%~95.91%),25~34岁组低(83.23%,95%CI:83.21%~83.25%);东部地区标化率(96.79%,95%CI:96.78%~96.80%)高于中部(86.66%,95%CI:86.65%~86.67%)和西部(91.96%,95%CI:91.95%~91.97%).结论 山东省人群抗-HAV IgG阳性率水平较高,但青壮年偏低.建议在做好儿童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同时,加强青壮年特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青壮年人群甲型肝炎防制工作.

  • 1992和2014年中国不同流行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王富珍;张国民;沈立萍;郑徽;王锋;缪宁;袁千里;孙校金;毕胜利;梁晓峰;王华庆

    目的 分析比较中国1992和2014年不同流行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率,评价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数据来自于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1992年调查覆盖内地30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数据)145个疾病监测点;2014年调查覆盖内地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数据)160个疾病监测点.两次调查均采用入户或集中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地区等.问卷调查后,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HBsAg、抗-HBs、抗-HBc.1992年调查数据计算相关指标阳性率及其95%CI值为样本数据;2014年调查按设计权重加权估计相关指标阳性率及其95%CI值.结果 1992年共调查1~29岁人群34291名,2014年为31713名.2014年HBsAg阳性率为2.64%(95%CI:2.28%~3.06%),较1992年(10.13%,95%CI:9.81%~10.45%)下降73.92%;2014年抗-HBc阳性率为13.01%(95%CI:12.09%~14.00%),较1992年(45.84%,95%CI:45.31%~46.37%)下降71.61%;2014年抗-HBs阳性率为57.79%(95%CI:56.33%~59.25%),较1992年(25.41%,95%CI:24.95%~25.87%)上升127.41%.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人群(即1992—2001年出生),2014年高、中、低流行区该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74%(95%CI:3.79%~5.69%)、1.59%(95%CI:1.09%~2.10%)、2.53%(95%CI:1.66%~3.39%),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25%(95%CI:62.11%~66.39%)、56.34%(95%CI:54.50%~58.57%)、54.49%(95%CI:51.75%~57.23%),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5.16%(95%CI:13.56%~16.76%)、11.07%(95%CI:9.80%~12.33%)、7.61%(95%CI:6.15%~9.07%).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即2002—2013年出生),2014年高、中、低流行区HBsAg阳性率分别为0.88%(95%CI:0.66%~1.11%)、0.37%(95%CI:0.24%~0.49%)、0.71%(95%CI:0.48%~0.94%),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0.74%(95%CI:59.57%~61.90%)、59.46%(95%CI:58.44%~60.49%)、52.56%(95%CI:51.20%~53.92%),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30%(95%CI:2.87%~3.72%)、1.91%(95%CI:1.63%~2.20%)、2.25%(95%CI:1.85%~2.66%).结论 中国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显著,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1992年下降,在不同流行地区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均已降至1%以下.

  • 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早期体格发育与疾病发生状况评估

    作者:张晓辉;王前;郑伟;李晓红;姜茜茜;周朝芬;邱丽倩

    目的 评估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早期体格发育与疾病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择浙江省杭州西湖区、金华兰溪市和嘉兴海盐县3个研究现场.2014年本地户籍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为暴露组,采用1:1配对选择非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儿童为对照组,共342对.比较两组儿童出生、6、9、12与18月龄体格发育与疾病发生差异.结果 暴露组与对照组低出生体重检出率分别为1.8%(6/342)、2.6%(9/342)(P=0.433);早产检出率分别为2.3%(8/342)、2.0%(7/342)(P=0.794).对照组出生体重为(3.4±0.4)kg,高于暴露组[(3.3±0.4)kg](P=0.019);对照组18月龄头围为(47.3±1.3)cm,高于暴露组[(47.0±2.0)cm](P=0.038).两组儿童出生孕周,6、9、12和18月龄身长、体重,月均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年龄别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身长迟缓、低体重与疾病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全部接受三剂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同时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者占98.8%(338/342);满18月龄儿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为1.0%(1/97).结论 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早期体格发育与疾病发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 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作者:吕静静;颜丙玉;刘甲野;冯艺;吴文龙;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徐爱强;张丽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时抗体持久性.方法 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威海4个市为研究现场,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75个乡镇,以抽取的乡镇中所有按照"0-1-6"程序初次接种5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的4147名婴儿为入组对象.第3剂次后1~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 ml,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为10~<100 mU/ml者共717名,即低应答者.按照"0-1-6"程序为低应答者再次接种3剂次HepB(共494名),并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4年时(分别简称为T0和T1时)采血,采用CMIA法检测抗-HBs、抗-HBc和HBsAg,同时收集其基本情况及基础免疫等信息,共随访了315名.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 315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52.4%(165名),女性占47.6%(150名).T0时抗-HBs阳性率(抗-HBs≥100 mU/ml者所占的比例)为83.8%(264/315),T1时降为16.5%(149/529),抗-HBs阳性率年递减率为33.38%;T0时抗-HBs的GMC为473.15 mU/ml,T1时降为17.37 mU/ml,年递减率为56.23%.多因素分析显示,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T0时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000、≥1000 mU/ml者T1时抗体阳性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4.29(1.03~17.84)、4.53(1.25~16.47)、4.19(1.10~15.97)和9.13(2.91~28.63).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000、≥1000 mU/ml者T1时抗-HBs的GMC较高,b(95%CI)值分别为0.84(0.06~1.62)、1.13(0.46~1.79)、1.33(0.65~2.01)和1.88(1.33~2.44);足月婴儿较早产婴儿T1时抗-HBs的GMC更高,b(95%CI)值为0.86(0.04~1.68).结论 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T1时抗-HBs的GMC仍保持在保护水平以上;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次免疫的抗体水平相关.

  • 新疆疏附县维吾尔族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作者:张周斌;薛振香;杨琼英;王童敏;利耀辉;马春英;宋雪莲;王岗;罗冬梅;苏莱曼·麦海提;热汗姑·阿布都热合曼;赵彩虹;王玉忠;王鸣

    目的 调查新疆疏附县维吾尔族人群中小学生及≥18岁者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方法 于2015年2—5月,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疏附县10个乡镇中抽取4个乡镇的中小学在校维吾尔族学生作为中小学生研究对象;并于2016年5—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在疏附县10个乡(镇)各抽取1个村,调查其间居住在村内18岁及以上维吾尔族居民全部纳入本次调查.共调查中小学维吾尔族学生4507名,18岁及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4833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其人口学特征,采用Elisa检测抗-HAV IgG、HBsAg、HBsAb和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CV IgG).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3种肝炎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9340名调查对象抗-HAV IgG阳性率为99.45%(9289例),其中男、女分别为99.70%(4006/4018),99.27%(5283/5322)(χ2=7.95,P=0.005);10~14岁组抗-HAV IgG阳性率较高,为99.91%(2233/2235),≥70岁组较低,为98.32%(234/238),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1,P<0.001).HBsAg阳性率为4.11%(384例),其中男、女分别为4.55%(183例)、3.78%(201例);19~24岁组HBsAg阳性率较高,为9.46%(21/222),5~9岁组较低,为0.87%(11/1270),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2,P<0.001).HBsAb阳性率为35.03%(3272例),男性为35.59%(1430例),女性为34.61%(1842例);15~18岁组HBsAb阳性率较高,为69.12%(696/1007),5~9岁组较低,为21.18%(269/1270),各年龄组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0,P<0.001).抗-HCV IgG阳性率为0.65%(61例),其中男、女分别为0.37%(15例)、0.86%(46例)(χ2=8.51,P=0.004);≥70岁组抗-HCV IgG阳性率高,为3.78%(9/238),5~9岁组较低,为0.16%(2/1270),各年龄组的抗-HCV 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0,P<0.001).接种甲型肝炎疫苗者抗-HAV IgG的阳性率为100%(876/876),高于未接种者(99.40%,8413/8464)(χ2=4.26,P=0.039);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HBsAb的阳性率为39.32%(1816/4619),高于未接种疫苗者为(30.84%,1456/4721)(χ2=73.68,P<0.001).结论 新疆疏附县维吾尔族人群甲型肝炎感染率高,男性及10~14岁人群感染甲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率较低,但人群乙型肝炎疫苗保护效果差.

  • 2010—2012年中国6~17岁学龄儿童早餐状况调查

    作者:李荔;杨媞媞;徐培培;曹薇;甘倩;胡小琪;张倩

    目的 调查2010—2012年中国6~17岁学龄儿童早餐就餐状况.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150个县/区的6~17岁学龄儿童,共29393名.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过去1周中吃早餐次数,以及在外就餐(餐馆或学校)的次数.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过去1周早餐就餐情况.结果 6~17岁学龄儿童过去1周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91.1%(26776/29393),其中6~11岁儿童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94.6%(13457/14221),高于12~17岁儿童(87.8%,13319/15172)(P<0.001);贫困农村6~17岁学龄儿童过去1周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为3.6%(189/5261),高于其他地区(P值<0.001),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分别为1.1%(77/7104)、0.6%(51/8361)、0.6%(54/8667);男生和女生过去1周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91.3%(13481/14761)和90.9%(13295/14632)(P>0.05).有42.2%(12398/29393)的儿童过去1周早餐曾在外就餐,包括在餐馆或学校,其中12~17岁儿童、贫困农村儿童在外就餐比例较高,分别为50.9%(7722/15172)和52.4%(2756/5261);男生和女生过去1周在外就餐率分别为42.1%(6208/14761)和42.3%(6190/14632)(P>0.05).学龄儿童早餐过去1周在外就餐的地点主要是学校,在学校就餐率为32.2%(9477/29393).结论 目前仍有部分学龄儿童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贫困农村、高年龄段儿童早餐就餐状况较差;学龄儿童在外就餐率较高,主要是选择在学校就餐.

  • 2010—2012年中国10~17岁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

    作者:何宇纳;赵文华;赵丽云;于冬梅;张坚;于文涛;杨晓光;丁钢强

    目的 分析中国10~17岁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的10~17岁儿童青少年16872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中国标准)和美国学者Cook提出的诊断标准(Cook标准)对中国内地儿童青少年MS流行情况进行分析.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患病率及95%CI值.结果 按中国标准,中国10~17岁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为2.4%(95%CI:2.1%~2.6%);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2.8%(95%CI:2.4%~3.2%)和1.9%(95%CI:1.6%~2.3%),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7%(95%CI:2.3%~3.0%)和2.0%(95%CI:1.7%~2.4%).按照Cook标准,中国10~17岁儿童患病率为4.3%(95%CI:4.0%~4.7%).按照中国标准,MS各组分中低HDL-C率高(26.8%,95%CI:26.0%~27.5%),其次是高血糖率(11.5%,95%CI:11.0%~12.0%),腹型肥胖率(11.1%,95%CI:10.6%~11.7%),高TG率(8.8%,95%CI:8.4%~9.3%)和高血压率(6.4%,95%CI:6.0%~6.8%).结论 我国10~17岁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虽然不高,但腹型肥胖和低HDL-C率较高.

  •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

    作者:郭齐雅;赵丽云;何宇纳;房玥晖;房红芸;许晓丽;贾凤梅;于冬梅

    目的 调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 资料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居民,共62857名,其中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4017、16539、19910、12391名.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分析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宏量营养素、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量.结果 中国内地居民平均能量摄入量为9047.1 kJ,贫困农村高(9719.3 kJ),中小城市低(8490.4 kJ);平均蛋白质摄入量为64.2 g,大城市高(73.9 g),贫困农村低(60.7 g);平均脂肪摄入量为79.7 g,大城市高(89.4 g),贫困农村低(70.6 g).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铁等微量营养素平均摄入量分别为441.9μg、0.8 mg、80.1 mg、364.3 mg、21.4 mg,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钙平均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的人群比例达到77.0%、90.2%、67.7%、96.6%.结论 中国内地居民3种宏量营养素供给充足,但膳食脂肪摄入过多,维生素、钙、铁、锌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及贫困农村居民营养素摄入存在差异.

  • 2010—2012年中国成年人腰围水平与中心型肥胖流行特征

    作者:翟屹;房红芸;于文涛;王京钟;于冬梅;赵丽云;梁晓峰;赵文华

    目的 分析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腰围水平及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特征.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150个县/区的18岁及以上居民,共120265名.对所有调查对象测定腰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判断中心型肥胖.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腰围水平,中心型肥胖率及95%CI值.结果 中国18岁及以上男性腰围均值为82.8 cm,城市(84.1 cm)高于农村(81.4 cm)(P<0.001);女性腰围均值为78.5 cm,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7和78.4 cm(P=0.965).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男性腰围均值逐渐升高,由81.2 cm增至84.3 cm(P<0.001),女性腰围均值逐渐下降,由80.3 cm降至74.3.cm(P<0.001);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升高,男性腰围均值逐渐升高,由81.9 cm增至84.7 cm(P<0.001),女性腰围均值逐渐下降,由78.8 cm降至77.6 cm(P<0.001).18岁及以上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25.7%(95%CI:23.7%~27.7%);城市男性中心型肥胖率[29.8%(95%CI:26.5%~33.1%)]高于农村男性[22.3%(95%CI:19.3%~25.2%)](P=0.001).城市和农村女性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25.6%(95%CI:22.8%~28.4%)和25.1%(95%CI:22.2%~27.9%)(P=0.772).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男性中心型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由20.1%(95%CI:18.0%~22.1%)升至32.6%(95%CI:28.6%~36.6%)(P<0.001);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逐渐下降,由31.3%(95%CI:28.7%~33.9%)降至13.5%(95%CI:10.9%~16.1%)(P<0.001);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升高,男性中心型肥胖率逐渐升高,由23.3%(95%CI:20.7%~25.9%)增至31.8%(95%CI:27.6%~36.1%)(P<0.001);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逐渐下降,由26.5%(95%CI:24.2%~28.7%)降至20.0%(95%CI:17.2%~22.8%)(P<0.001).结论 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心型肥胖率较高,不同年龄、地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的男性及女性腰围及中心型肥胖流行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Meta分析

    作者:周航宇;陈晨;李鑫娜;马学军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效能.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0月,语种限为中文和英文.英文检索词包括: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HBV、hepatitis B virus;中文检索词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检索,同时对检索文献中提到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终纳入文献12篇.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测;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DOR)、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结果 本研究终纳入文献共12篇,共有1494份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显示,LAMP诊断HBV感染的合并灵敏度为0.922(95%CI:0.905~0.937),合并特异度为0.860(95%CI:0.818~0.896),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93(95%CI:0.048~0.182),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5.400(95%CI:2.003~118.380),DOR为311.090(95%CI:95.841~1009.800);S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95%CI:0.974~0.998),Q指数为0.949(95%CI:0.922~0.976).Deek's漏斗图检验结果提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P=0.140).结论 LAMP对诊断HBV感染的综合诊断能力较高.

  • 《国际环境与健康研究经典案例》

    作者:王琼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的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度持续加大,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进一步威胁人群健康.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大范围环境污染带来过各种各样的健康损害事件,诸如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等均给以经济发展为重的人们敲响警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

    关键词:
中华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