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중화예방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150/R
  • 国内刊号: 吕相征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2012-2013年中国城市人群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秘子涵;任建松;张洪召;李静;王勇;方仪;石菊芳;张凯;赵景波;代敏

    目的:分析2012—2013年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乳腺癌筛查情况。方法于2012—2013年,对中国9个省份(东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和广东;中部:黑龙江和湖南;西部:重庆和甘肃)14个城市中40~69岁(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准)的当地户籍常住女性(在当地居住3年以上)进行高危风险评估,对17104名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癌筛查,对其中年龄数据完整的1244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终分析。40~44岁女性采用超声检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级以上结果用X线摄影检查;45岁以上女性采用超声检查结合X线摄影检查。判断标准:BI-RADS 3级为可疑阳性,BI-RADS 4级以上为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乳腺癌筛查结果。结果截至2013年10月,12440名调查对象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55.43%(6895名)、21.45%(2669名)和23.12%(2876名);40~44岁占5.5%(684名),≥45岁占94.50%(11756名)。BI-RADS 3级病例2018例,检出率为16.22%;BI-RADS 4级以上病例289例,检出率为2.32%。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BI-RADS 3级检出率分别为19.00%(1310例)、13.75%(367例)和11.86%(341例)(χ2=91.45,P<0.001),3个地区BI-RADS 4级以上检出率分别为2.41%(166例)、1.54%(41例)和2.85%(82例)(χ2=11.04,P=0.004)。50~54岁人群的BI-RADS 3级检出率较高,为18.74%(561/2994),40~44岁人群BI-RADS 4级以上检出率较高,为2.92%(20/684)。结论西部地区和40~44岁人群的BI-RADS 4级以上检出率较高,中部地区和60~64岁人群较低;东部地区和50~54岁人群BI-RADS 3级检出率较高,西部地区和60~64岁人群较低。

  • 环境化学物暴露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作者:蒋伟超;吴思英;柯跃斌

    目的:探讨环境化学物暴露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于血液肿瘤科的儿童病例,按年龄和性别进行1∶2匹配,招募就诊于骨科的调查对象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儿童及其家长的基本信息资料以及环境暴露特征,并采集儿童的血液、尿液标本。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甲醛的内暴露物(人-甲醛白蛋白结合物)的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液中苯、甲苯、二甲苯的内暴露物(反-反式黏糠酸、马尿酸、2-、3-、4-甲基马尿酸)的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及其父母暴露因素与cALL发病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新发cALL病例71例,年龄为(6.08±3.61)岁,对照142名,年龄为(5.91±3.57)岁。环境化学暴露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年内居所油漆(OR=4.39,95%CI:1.87~10.31)、母亲孕期暴露化学物(OR=11.78,95%CI:1.65~83.88)、父亲暴露柴油/汽油(OR=8.15,95%CI:2.68~24.83)、父亲暴露染发剂等染料(OR=7.77,95%CI:1.52~39.67)、垃圾焚烧(OR=6.08,95%CI:1.17~31.66)是cALL的危险因素;化学物内暴露方面,病例组中苯的内暴露物检出率(91%,40/44)高于对照组(73%,8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21)。病例组中甲醛、苯的内暴露浓度的P50(分别为32.120 pg/ml和2.505μg/g肌酐)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705 pg/ml和0.672μg/g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8和-3.95,P值分别为0.04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苯暴露(OR=1.09,95%CI:1.00~1.19)、10年内居所油漆暴露(OR=3.56,95%CI:1.20~10.53)、父亲汽油/柴油暴露(OR=3.75,95%CI:1.06~13.22)是cALL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苯等多种环境化学因素的暴露可能增加cALL的发病风险。

  • 热休克蛋白B1基因、肿瘤抑制蛋白p53基因多态性与焦炉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的关联及其交互作用分析

    作者:李晓亮;邓棋霏;张笑;王甜;陈卓旺;白岩森;王素菡;邬堂春;郭欢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B1基因(HSPB1)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2868371和肿瘤抑制蛋白P53基因(TP53)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2522与焦炉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的关联及其交互作用。方法于2010年9—10月,选取武汉市某焦化厂1333名男性焦化厂工人作为调查对象,以其中在辅助车间、炉底、炉侧和炉顶等场所工作的工人作为暴露组,共949名;在办公室场所工作的行政、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共384名。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并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分别运用ELISA和胞质分裂阻滞试验测定其血浆苯并[a]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白蛋白(BPDE-白蛋白)加合物的浓度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和ABI Prism 7900HT型荧光定量PCR仪进行SNP分型检测,并计算频率比(FR)及其95%CI值。结果暴露组中,携带rs2868371 GG基因型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3.52±2.67)‰,均低于携带GC、CC及GC+CC基因型者[分别为(3.88±2.88)‰、(4.00±2.66)‰和(3.91±2.83)‰](FR值分别为1.10、1.13、1.11,95%CI值分别为1.02~1.19、1.02~1.25、1.03~1.19),且rs2868371 C有明显的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P趋势=0.006);携带rs1042522 CC基因型者微核率为(3.95±3.06)‰,均高于携带CG以及CG+GG基因型者[分别为(3.63±2.61)‰、(3.66±2.61)‰](FR值分别为0.87、0.90,95%CI值分别为0.83~0.96、0.84~0.97)。HSPB1 rs2868371和TP53 rs1042522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水平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01)。年龄>40岁(FR=1.07,95%CI:1.01~1.12)、工龄>20年(FR=1.08,95%CI:1.02~1.14)、BMI≤24 kg/m2(FR=1.07,95%CI:1.01~1.13)、饮酒(FR=1.09,95%CI:1.02~1.16)以及高BPDE-白蛋白水平(FR=1.07,95%CI:1.01~1.13)者HSPB1 rs2868371 C等位基因与微核率的增加均具有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P趋势分别为0.023、0.013、0.029和0.020);年龄>40岁(FR=0.94,95%CI:0.89~0.99)、BMI≤24 kg/m2(FR=0.94,95%CI:0.88~0.99)以及饮酒(FR=0.94,95%CI:0.88~1.00)者TP53 rs1042522 G等位基因与微核率的降低均具有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P趋势分别为0.031、0.023和0.038)。HSPB1 rs2868371与年龄和工龄在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上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值分别为0.030和0.013)。结论 HSPB1 rs2868371 C等位基因与焦炉工染色体损伤水平增加有关联,TP53 rs1042522 G等位基因与焦炉工染色体损伤水平降低有关联,且上述两个SNP位点在影响焦炉工的染色体损伤水平上具有交互作用。

  • 中国94份玉米饲料原料中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韩小敏;张宏元;张靖;徐文静;刘丹;江涛;徐进;李凤琴

    目的:调查中国玉米饲料原料中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2014年2月份分别从安徽、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辽宁、内蒙古和山东8个省份采集玉米饲料原料样品,共计94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AF)、A类和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ZEN)共12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并对样品中的污染真菌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36.2%(34/94)的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AF污染,以AFB1含量高,含量范围为0.3~181.3μg/kg;其次为AFB2,含量范围为1.0~74.3μg/kg;7份样品(7.5%,7/94)AFB1含量超过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50μg/kg)。A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均较低,含量范围为0.1~10.5μg/kg。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污染为严重,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0.7~606.6μg/kg,中位数为66.3μg/kg,但所有样品中DON的含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1000μg/kg)。76.6%(72/94)的样品检出ZEN,中位数为36.9μg/kg;3份样品(3.2%,3/94)ZEN含量超过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500μg/kg)。真菌污染调查表明,所有样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真菌污染(5.0~1.4×105 CFU/g),分别有18份和3份样品的带菌量超过限用标准和禁用标准。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木霉属和毛霉属是主要的污染真菌,其检出率分别为71.3%(67份)、60.6%(57份)、71.3%(67份)、27.7%(26份)和24.5%(23份)。串珠镰刀菌的检出率[73.4%(69/94)]高于黄曲霉的检出率[41.5%(39/94)]。结论本实验发现玉米原料受AF和A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污染的水平较低,主要受到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DON及其衍生物和ZEN的污染;同时还受到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等多种真菌的污染。

  •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黄江峰;王靖雯;何保昌;陈法;刘芳萍;鄢灵君;伍俊锋;王硕慧;彭秀卿;黄舒雯;王修蘋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OSCC患者,调查患者入院时信息,共搜集492例,终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了456例OSCC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收集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别,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CC生存影响因素,并对治疗方式按照TNM分期、BMI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456例调查对象年龄为(57.89±11.61)岁,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的患者分别占14.0%(64例)、23.7%(108例)、16.1%(73例)和42.5%(194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T分期为T2~T3、T4期与T1期相比, HR(95%CI)分别为2.69(1.21~5.95)、3.40(1.54~7.53);N分期为N2~N3期与N0期相比,HR(95%CI)为2.65(1.17~6.00);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中分化的患者与高分化相比,HR(95%CI)分别为2.56(1.39~4.71)、2.00(1.15~3.50);BMI为<18.5 kg/m2与18.5~23.9 kg/m2的患者相比,HR(95%CI)为2.09(1.11~3.93);治疗前日均饮酒量≥20 g与未饮酒者相比,HR(95%CI)为1.68(1.03~2.73)。将不同TNM分期和不同BM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手术联合放疗可降低OSCC晚期患者的死亡风险,调整HR(95%CI)值为0.33(0.12~0.93);手术同时联合放、化疗可降低BMI正常(18.5~23.9 kg/m2) OSCC患者的死亡风险,调整HR(95%CI)值为0.39(0.17~0.87)。结论 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是影响OSCC生存的因素。

  • 中国31个城市2014与2015年空气质量对比分析

    作者:王未来;李明艳;过伟军;黄江;应锡钧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随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的增高,肺癌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发病风险及死亡率增加[1-4],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水平,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5-7]。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2013年将室外空气污染物归类为人类致癌物[8],空气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问题。目前,我国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来评价空气质量[9],并在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实时公布该指数。本研究通过比较我国31个城市近两年AQI的变化情况,为合理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 环境化合物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祥婷;蔡定芳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症的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D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化合物的影响近来备受关注。来自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的研究表明,许多环境化合物参与了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小胶质细胞活化、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聚集以及自噬受损等发病机制,从而增加了PD的发生风险。

  • 中国艾滋病防治策略

    作者:吕繁

    中国艾滋病防治与全球一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一些防治策略的成效未能尽如预期。国际社会提出了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同时提出2020年实现“3个90%”及扩大HIV检测和艾滋病治疗范围为核心的综合防治策略。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以性传播为主,流行因素更加复杂,要充分分析流行形势和防治形势,结合过去30年防治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社会提出的目标,确定全国及各地艾滋病防治的目标、指标及指标值。防治策略上,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有效的防治策略措施;另一方面,要创新策略,突破瓶颈。首先,针对社会因素,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其次,以社区为单位、问题为中心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三,深入分析流行规律,加强循证,有效遏制性接触传播;第四,进一步完善防治工作长效机制;第五,创新社会管理,加强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此外,要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夯实防治工作的基础。

  • 以社会-文化-生物视角构建综合的艾滋病干预策略

    作者:何慧婧

    在艾滋病防治实践中,考虑目标人群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其纳入到现行的干预策略中,然后与生物学干预策略相结合,才能保证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性。尽管目前针对整合不同策略进行干预的研究并不缺乏,然而,如何在已有的策略中,有所区别、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文化和生物学因素综合考虑却仍不清晰。为了探索如何在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构建更加有效的干预策略,Omar Martinez等在美国的拉丁裔MSM及卫生服务提供人群中进行了一项定性研究。该研究旨在由拉丁裔的MSM及卫生服务提供者共同探讨并完成对一项名为“Connect's Unite”的策略(该策略是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非裔MSM的干预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中采用了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个焦点讨论小组。其中两组为MSM,共有20对,将每对伴侣分配到不同的焦点讨论小组(每组20名)。还有一组为干预服务的提供者,共10名。焦点小组讨论的内容主要为如何将社会文化生物因素综合考虑到目前的行为干预策略当中去。

  • 以非政府组织为主导的HIV快速检测及社会营销模式

    作者:刘惠;蔡凌萍;薛珲;赵媛;吴迪;张大鹏;殷文渊;孙江平

    目前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HIV快速检测服务,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的人群通过网络等销售渠道购买艾滋病快速检测试剂,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多。本文以专家访谈及现场考察的形式了解以非政府组织为主导的HIV快速检测开展的情况及社会营销的方式、策略和效果,以期阐述现状,提出未来工作建议。

    关键词: HIV 社会学 营销
  • 急性感染期内恒河猴外周血中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包膜蛋白的N糖基化位点分析

    作者:石银;万延民;陈健;王婧;任艳琴;魏强;从喆;徐建青

    目的:分析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SF162P3)包膜蛋白N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和分布及病毒传播能力。方法两只雌性成年(4周岁)中国恒河猴,编号Rh1和Rh2,体重分别为4和5 kg。通过静脉攻毒的方式向Rh1和Rh2接种SHIVSF162P3,每只剂量为3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在攻毒后第3、7、10、14、17、21、24、28、35、42、49、56、63、70和77天采集血液样本。对样本进行病毒RNA抽提和cDNA合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RNA水平。对攻毒后第7、14、28和77天的血浆样本进行单基因组扩增,使用Bio-edit中的Clustal W软件进行包膜蛋白全长多序列比对,用MEGA6.06软件计算配对差异距离,采用HIV Databases中的软件计算包膜蛋白N糖基化位点和可变区氨基酸数目,比较序列多样性、N糖基化位点数量的差异。结果从接种的病毒中共扩增得到55条包膜蛋白全长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平均配对差异距离为(0.1666±0.0963)%。病毒载量在攻毒后第10天达到峰值,lg转换值分别为7.68和7.49拷贝/ml;在攻毒后第42天,病毒载量达到调定点,lg转换值分别为4.27和4.81拷贝/ml。攻毒后第7天,Rh1和Rh2血样中包含25个N糖基化位点的病毒包膜蛋白序列的比例分别达到83%(20/24)和94%(29/31),高于接种病毒中的比例[49%(27/5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Rh1和Rh2血浆中SHIVSF162P3病毒包膜序列的多样性逐渐增大,包含25个N糖基化位点的包膜蛋白序列比例逐渐降低,包含27个N糖基化位点病毒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在第28天Rh1体内包含27个N糖基化位点的序列比例达到29%(6/21),Rh2在第77天达到35%(13/37)。V1~V5区糖基化位点分析发现,N糖基化位点数目的变化主要来自于V4区。与包含27个糖基化位点的包膜蛋白序列相比,包含25个糖基化位点的病毒包膜蛋白序列在V4区缺失7个氨基酸(TWNNTIG),导致V4区在392位和396位缺少2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 V4区低糖基化的SHIVSF162P3在传播过程中占优势地位;而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V4区高糖基化的SHIVSF162P3逐渐在猴体内获得复制优势。

  • 从性别视角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自我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琚腊红;吕繁;徐鹏;陈琬莹;何慧婧;马丽萍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5—10月,根据艾滋病流行模式的不同,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云南、河南、湖北、江苏、陕西、吉林和内蒙古7个省份为研究场所。纳入年龄≥18岁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排除因不愿合作、精神障碍、聋哑等因素不能正常回答问题者,共2432例。参考《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自我歧视的表现形式等内容。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特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自我歧视情况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人群自我歧视的影响因素。结果2432例调查对象中,男性占78.9%(1918例),女性占21.1%(514例);自我歧视者占76.1%(1850例),其中男性和女性自我歧视者分别占74.9%(1436例)和80.5%(414例)(χ2=7.17,P=0.007);女性感到羞耻、自卑和责怪他人的比例分别为61.3%(315例)、59.5%(306例)和45.3%(233例),男性分别为49.8%(955例)、50.0%(959例)和28.4%(545例)(χ2值分别为21.46、14.76和53.31,P值均<0.001);男性认为自己应该受到惩罚和有轻生念头(自杀)的比例分别为31.6%(607例)和26.6%(510例),女性分别为26.7%(137例)和21.4%(110例)(χ2值分别为4.76和5.75,P值分别为0.031和0.017)。与确证时间<1年者相比,≥1年者更容易产生自我歧视[女性:OR(95%CI)值为35.67(17.28~73.64);男性:OR(95%CI)值为8.74(6.79~11.25)];与其他职业男性相比,男性农民产生自我歧视的OR(95%CI)值为1.62(1.03~2.54);与异性性行为感染的男性相比,输血/采供血、注射吸毒和男男性行为感染的男性产生自我歧视的OR(95%CI)值分别为2.38(1.31~4.30)、1.78(1.09~2.91)和1.48(1.08~2.03)。结论女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比男性更容易产生自我歧视。自我歧视表现形式主要为感到自责、羞耻和自卑。确证时间≥1年,农民,传播途径为输血/采供血、注射吸毒和男男性行为是男性自我歧视的影响因素;确证时间≥1年为女性自我歧视的影响因素。

  • 2010-2015年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程伟彬;徐慧芳;钟斐;蔡衍珊;陈晓滨;蒙钢;鲁永恒;韩志刚;樊莉蕊;赵宇腾;陈希;梁彩云;吴昊;高凯;麦惠霞;唐琛

    目的:介绍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策略构建过程,并分析其在2010—2015年的实施效果。方法由广州市CDC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活跃的网站及论坛上开辟男性同性恋健康专栏,通过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理论,结合“互联网+”理念,开发针对MSM HIV感染风险因素的干预软件(包括情境嵌入式干预和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和HIV检测在线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MSM“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以2010—2015年接受过“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的MSM为研究对象,分析6年来该服务运行情况;同时,对2010—2015年的4—7月接受服务的MSM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的问卷为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近1年接受干预的情况、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情况和近1年做过HIV检测的情况(本次服务HIV检测除外),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监测人群HIV感染、近1年接受HIV干预、近1年进行HIV检测、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情况差异。结果截至2015年12月31日,接受“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检测的MSM共34395人次,从2010年的2338人次上升至2015年的8054人次;2010—2015年,HIV确证新发阳性者分别为59、166、312、283、291和270例,占全市MSM确证新发阳性例数的比例分别为25.0%、32.8%、38.8%、35.1%、30.5%和23.2%。2010—2015年共监测对象3047名,每年分别为405、400、401、633、608和600名,近1年接受HIV干预者分别占74.3%(301名)、70.8%(283名)、83.3%(334名)、85.0%(538名)、69.1%(420名)和83.8%(503名)(趋势χ2=6.53,P=0.011),近1年进行HIV检测者分别占44.0%(178名)、44.3%(177名)、49.4%(198名)、53.4%(338名)、56.1%(341名)和60.2%(361名)(趋势χ2=40.83,P<0.001),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性行为者分别占59.3%(240名)、62.0%(248名)、56.6%(227名)、57.0%(361名)、48.4%(294名)和43.7%(262名)(趋势χ2=42.21,P<0.001)。结论“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作为传统艾滋病预防策略的延伸,对实施国家艾滋病防控策略,尤其在扩大高危人群干预、检测和病例发现上有促进作用。

  • 影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传播的社会文化因素定性研究

    作者:何慧婧;吕繁;栾荣生;廖清华;常战军;李一;欧阳琳;杨娟

    目的:调查社会文化因素对男性性行为人群(MSM)性观念、性行为及其对HIV传播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以四川省成都市、江西省南昌市和新余市、河南省郑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重庆市为研究场所,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MSM,并预约访谈时间。纳入标准:男性,年龄15岁以上,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口交/肛交),在MSM圈内的活跃度较高,即熟识的圈内人较多,对于访谈的话题有较多的理解,表达能力较强,愿意与访谈员进行交流。共纳入研究对象184名。选用定性访谈中的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每名研究对象约访谈1 h。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个人对同性恋身份的认同、对同性性行为的看法和实践、对同性性行为与艾滋病相关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对MSM圈内亚文化的理解等。结果184名研究对象中,河南省48名,江西省12名,黑龙江省50名,重庆市47名,四川省27名。30岁以下者占66.3%(122名),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1.3%(111名),未婚者占76.5%(140名),在校学生占18%(33名),非政府组织专职人员占6%(11名),HIV抗体阳性者占40.2%(74例)。访谈主要发现,社会规范与社会认同等使MSM隐蔽自己的性取向,并选择与异性结婚,有将HIV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风险;MSM之间性行为较随意,且同性性文化容易忽视健康需求,加之合成药品广泛使用等特点,共同促成了MSM的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为HIV传播带来不利影响。此外,MSM内部不同亚人群的性行为与HIV传播风险不同,青年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更大。结论社会文化大环境和MSM内部亚文化都对MSM的HIV相关行为和疾病传播产生不利影响;MSM内部不同亚人群的行为特点与HIV传播风险不同,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探索,为构建有人群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樊莉蕊;韩志刚;蔡衍珊;秦发举;梁彩云;程伟彬;徐慧芳

    广州市自2009年起,顺应艾滋病疫情变化,在全国率先调整工作策略,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关口前移,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模式。历时7年,现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本文对该模式制定和推进过程中的做法进行总结及效果评价,以期为该模式的不断完善及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就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交流如下。

  • 探索疾控-医院-社区“三位一体”艾滋病防控模式

    作者:吴国辉;唐文革;周超

    重庆市于1993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随后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后全市每年新报告感染者超过1000例[1]。感染者地域分布越来越广,地区间流动性也增强,男男性行为等高危人群HIV感染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2],使得CDC艾滋病防治任务越加繁重,既往仅依靠疾控机构“包打天下”的局面不可持续[3]。

  •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验方法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组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世界卫生组织将2015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食品安全”,旨在敦促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采取措施,提高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其中,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 国家生物安全监测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作者:刘翟;李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境沟通的日趋频繁,生物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新发、突发传染病、蚊虫等重要病媒生物、外来动植物入侵、生物恐怖、生物技术滥用等一系列生物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口、经济、国防、粮食和环境安全。建设完善生物安全监测体系是应对生物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非洲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口岸与相关行业部门面临着巨大的生物入侵压力。从2015年以来,首次流入我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毒、裂谷热病毒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公共安全。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在传染病防控、入侵动植物监测、环境安全评估、海关与口岸监测等重要相关行业已经建立了生物安全监测体系,同时还设立了生物安全科技项目,以提升我国生物安全监测的整体科技水平。目前,国民经济与生产对于生物安全事件预警、预测技术以及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日趋迫切。为此,本项目将研究建立我国生物安全监测数据标准化体系,同时开发生物安全监测中的一些重要共性关键技术,解决生物安全监测异构数据在获取、整合、转换与分析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并藉此完成生物安全监测数据的多维度整合,提升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终开发一系列相关生物安全监测技术产品,并进行示范应用模拟。

  • 华中区域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邬堂春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被忽视但可防治的早期健康损害,如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率变异性等异常改变,其发病、流行情况仍不完全清楚,且这些指标参考值的制订大多参考国外的人群证据,导致缺乏有效、精准、早期的防治对策;由于城镇化、老龄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导致我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状态等显著改变,如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污染,特别以与人类终生为伴的空气污染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更为突出,这些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十分清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群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遗传背景等与欧美人群显著不同,制订中国自己的防治对策不能照搬欧美的人群证据。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研究还要引领世界和对人类健康生活多做贡献,也需要前瞻性队列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只有阐明我国早期健康损害、慢性病的发病和作用机制,才能实现这些慢性病的防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精准健康(包括精准医疗和精准预防)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是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的建立和发展。

中华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