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중화예방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150/R
  • 国内刊号: 吕相征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广东省一例白喉疑似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美真;张伟铮;疏俊;陈经雕;管大伟;傅传喜;杨波;柯碧霞;柯昌文

    目的 对广东省发现的1例疑似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方法 2010年7月6日,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某医院在1例鼻咽癌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中检出白喉棒状杆菌。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3份)和患者鼻腔分泌物标本(1份),采用血平板和吕氏斜面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细菌涂片染色鉴定;应用梅里埃API Coryne棒状杆菌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鉴定;应用PCR方法测定白喉棒状杆菌β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分析;采用白喉棒状杆菌(重型,编号:CMCC 3800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患者近1个多月无外出史及来访史,否认疫苗接种史。对患者的家人及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未发现有类似症状的病例。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分离到1株白喉棒状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形态多样化,经吕氏斜面培养后进行革兰染色和奈瑟染色,菌体一端或两端见特征性的异染颗粒,API Coryne生化鉴定提示99.4%是缓和白喉棒状杆菌。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为白喉棒状杆菌。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均未分离到白喉棒状杆菌。PCR检测白喉棒状杆菌β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结果为阴性。结论 此次分离到的白喉棒状杆菌菌株不带有毒素生物结构基因,为非毒源菌株,该病例为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健康带菌者。

  • 沙门菌毒力岛1缺失山夫登堡沙门菌的特性

    作者:李迎慧;许学斌;扈庆华;石晓路;林一曼;邱亚群

    目的 研究沙门菌毒力岛1( SPI-1)缺失山夫登堡沙门菌的特性。方法 于2006年从上海10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1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PCR、毒力基因测序及细胞侵袭试验对其进行分子分型、侵袭基因及细胞侵袭能力检测,并与2002年深圳分离株( C02013)进行比较。结果 10株山夫登堡沙 门菌分离株编号依次为S09007~S09012、S09014~S09017,分为3种PFGE条带型,与深圳株存在明显差异,为不同来源。PCR扩增结果显示,10株菌株SPI-1上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效应蛋白基因(sipA)及基因段filA-hilA、hilA -spaP、spaP-invH扩增阴性。测序结果显示,10株分离株均为SPI-1基因大部分缺失菌株,orgA至invH基因缺失,orgA基因部分缺失。与2002年深圳菌株相比,sprB-orgC基因存在。2002年深圳菌株和2006年上海菌株在基因缺失位置均多出1段约1000 bp的基因片段,为1个简单的插入序列。10株菌(S09007~S09012、S09014~S09017)对Hela细胞的侵袭率分别为(0.0053±0.0014)%、(0.0046±0.0006)%、(0.0047±0.0003)%、(0.0064±0.0012)%、(0.0065 ±0.0011)%、(0.0070±0.0020)%、(0.0115±0.0030)%、(0.0099±0.0039)%、(0.0180 ±0.0035)%和(0.0031 ±0.0012)%,低于invA阳性对照株STM1344的(5.0800±0.6333)%;低于或接近invA基因缺失人工突变株STMinvA -的(0.0193±0.0045)%。结论 SPI-1基因不是山夫登堡沙门菌引起人体腹泻所必需的基因。

  • 1995-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情况

    作者:杨惠娟;沈汝;李禾;王慧霞;于莹;刘凤洁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等因素对孕产妇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北京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原始个案调查资料)。每季度组织北京市级专家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亡原因。将北京市1995-2010年全部37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录入,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结果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2000年平均死亡率27.9/10万,下降到2006-2010年的14.8/10万(120/812 457),降幅46.9%。1995-2010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24h内孕产妇死亡106例,占133例产后24h内死亡总数的79.7%。随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因构成比由1995-2000年的47.8%(64/134)下降到2006-2010年的37.5%(45/120),产后24h内死亡比例也由40.2%(54/134)下降到28.3% (34/120),死亡时间的变化与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下降趋势一致(x2=59.109,P<0.05)。2006-2010年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死亡构成呈上升态势,其53.2% (33/62)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120 h以后。市级医院分娩产妇24h内死亡占其死亡总数的29.0%(29/100),而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52例,其中43例(82.6%)为产后24h内死亡,分娩地点选择与产后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500,P<0.05)。结论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已由产后24h逐渐转变为产前或产后更长时间,孕产妇死因构成以及服务提供如住院分娩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时间的重要因素。

  • 1997-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致病性的基因特征

    作者:郝琼;刘翔;郭邦成;闫立群;谢明英;金东;王鑫;崔志刚;景怀琦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和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于1997-2010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分离得到28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PCR法分析其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耐热肠毒素A基因(ystA)、ystB、黏附素基因(yadA)、毒力活化因子基因(virF);应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酶切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9株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ail、ystA、yadA、virF毒力基因阳性,ystB为阴性的占97.6%( 204/209);O∶8血清型和未开展血清分型的菌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11株O∶5血清型有9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将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型,根据染色体DNA的Not Ⅰ酶切图谱,将29株O∶3血清型分成12个PFGE带型,包含5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2种。180株O∶9血清型菌株分成13个PFGE带型,包含10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4种,各自是从同一地区猪与家鼠、猪与犬、猪与野兔分离。结论 宁夏地区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致病性,O∶3逐步成为如今的优势血清型;O∶5、O∶8与血清未分型的菌株无致病性。

  • 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作者:周远洋;朱军;王艳萍;代礼;李小洪;李明蓉;李琪;梁娟

    目的 了解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地区的差异变化。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的数据,1996-2005年覆盖了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6个监测区(县),2006年后扩大至336个区(县),统计1996-2010年全国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下降幅度和年平均下降速率。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及Poisson检验,对199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及地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64.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下降53.2%;201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高于城市(29.7/10万),西部(46.1/10万)高于中部(29.1/10万)及东部地区(17.8/10万)。东、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7.76%、57.02%和66.27%。地区间差异在逐渐减少,2006-2010年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城市的1.82倍,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3.0倍。产科出血死亡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47.9%下降到2010年的27.8%,但仍是导致全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结论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孕产妇死亡率仍存在差异,但差异逐年减小,农村和西部地区仍是孕产妇死亡干预的重点;产科出血仍是各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阻断母婴HIV传播及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何艳;罗艳;丁依玲;郑煜煌;李靖;黄健;李介民

    目的 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阻断母婴HIV传播及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某医院感染科和妇产科选择HIV感染的确诊育龄妇女及孕妇16例,观察其分娩的17名新生儿为实验组。孕前或妊娠14~28周开展HAART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齐多夫定(AZT)0.3∥次(每日2次)+拉米夫定(3TC)0.3 g/次(每日1次)+奈韦拉平( NVP)0.2 g/次(每日2次)或依非韦伦(EFV)0.6 g/次,每日1次,并进行分娩干预和新生儿人工喂养。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婴儿16名为对照组。观察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至18个月,同时检测新生儿期和12个月龄时的血红蛋白(Hb)、肝肾功能及血清铁和钙。结果 孕妇一般状况良好,对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实验组新生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分别为(3.5 ±0.9) kg、(54.2±3.8)cm、7~10分,对照组分别为(3.6±0.8)kg、(55.6±3.6)cm、8~10分(t体重=1.01,t身长=6.98,P值均>0.05);12个月龄时实验组体重、身高分别为(9.4±1.8) kg、(76.3±2.7) cm,对照组分别为(9.9±2.5)kg、(76.8±2.9) cm(t体重=0.83,t身长=1.00,P值均>0.05)。新生儿期实验组Hb含量为(126.2±16.7)g/L,对照组为(148.6±20.5)g/L(t=-5.89,P=0.11)。12个月龄时,实验组Hb含量为( 125.9±19.8)g/L,对照组为(130.1±18.7)g/L;实验组总胆红素(TB)为(11.7±3.5) μmol/L,对照组为(13.2±3.7) μmol/L(tHb=- 3.82,tTB=-2.14,P值均>0.05)。新生儿期和12个月龄时实验组血清铁和钙分别为(25.4±5.7)、(26.4±7.2)μmol/L和(2.3±0.6)、(2.8±0.6) mol/L,对照组分别为(26.2±4.9)、(28.1±6.9) μmol/L和(2.6±0.5)、(3.1±0.5) mol/L(新生儿期:t铁 =0.80,t钙= -3.00,P值均>0.05;12个月龄时:t铁=- 1.50,t钙=-1.00,P值均>0.05)。监测18个月时显示所有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均无HIV感染。结论 接受HAART治疗的孕妇不仅可阻断HIV母婴传播,而且在观察期内未发现对婴儿生长发育有影响。

  • 茶多酚对高蛋氨酸饮食诱导大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损伤的影响

    作者:裴晶晶;郭帅;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谢克勤;赵秀兰

    目的 研究茶多酚( tea polyphenols,TP)对蛋氨酸诱导大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TP低、中和高剂量组。对照组喂饲正常基础饲料,模型组及TP组均喂饲3%高蛋氨酸饲料,同时TP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50、100和200 mg/kg的TP,灌胃体积均为0.5ml/100 9,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8周后断头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测定大鼠主动脉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type-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蛋白表达结果;ELISA法测定血浆中t-PA和PAI-1含量;RT-PCR法测定胸主动脉t-PA和PAI-1 mRNA水平。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照组、模型组及TP低、中、高剂量组主动脉弓中t-P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33.03±10.14、95.46±11.08、111.97±11.91、130.23±10.80、139.39±9.41 (F= 14.15,P<0.01),PAI-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90.91±8.67、166.76±12.18、139.63±12.71、134.66±13.19、109.49±10.82(F=31.44,P<0.01);血浆中tPA含量分别为(10.69±1.26)、(6.13±0.92)、(8.56±1.19)、(9.69±0.92)、(11.97±1.08) ng/ml(F=41.98,P<0.01),PAI-1含量分别为(6.31±0.81)、(16.98±1.27)、(11.39±0.82)、(8.46±0.67)、(8.08±0.91) ng/ml(F= 207.74,P<0.01);t-PA mRNA水平分别为1.12±0.02、0.75±0.14、1.01±0.09、0.95±0.08、1.05±0.13(F=5.77,P<0.05);PAI-1 mRNA水平分别为1.25±0.11、1.74±0.06、1.23±0.05、1.09±0.14、1.23±0.04(F=23.56,P<0.01)。结论 TP能够调节t-PA和PAI-1的转录及蛋白水平,维持t-PA和PAI-1的平衡状态,修复高蛋氨酸饮食诱导的大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损伤。

  • 2009年杭州市01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

    作者:郑伟;俞骅;汪皓秋;张蔚;潘劲草

    目的 研究2009年杭州市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菌株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分离自杭州市7个区县的30株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用PCR检测其肠毒素A基因(ctxA)和毒素共调菌毛A基因(tcpA),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作相似度分析,用改良K-B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谱。结果 30株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中,ctxA -并tcpA+基因型菌株有24株,占80.00%;ctxA -并tcpA -基因型菌株有4株,占13.33%;ctxA+并tcpA+基因型菌株有2株,占6.67%。27株菌(3株因降解未分型)分为11种PFGE型别(P1~P11);23株ctxA -并tcpA+基因型菌株(1株因降解未分型)分为P1~P7等7种型别,相似度≥91.4%,其中P1型占56.52% (13/23)。7株从同一起暴发事件中分离的ctxA -并tcpA+菌株的PFGE型别分别为P1(6株)和P2(1株),相似度为97.6%。24株ctxA -并tcpA+菌株对氨苄西林、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0.83%( 5/24)、4.17% (1/24)和4.17% (1/24)。结论2009年杭州市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的基因型是ctxA -并tcpA+型;ctxA -并tcpA+型O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尚不严重。

  • 江苏居民膳食铅暴露概率评估及年龄别百分位数曲线

    作者:孙金芳;王灿楠;袁宝君;田子华;付强;刘沛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膳食铅暴露状况,建立年龄别膳食铅暴露量百分位数曲线。方法 收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江苏省8个县(市/区)1451个家庭共计3938名居民连续3d的膳食消费量数据和2001-2006年江苏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中的铅监测数据,包括232种食品的2791条记录。采用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通过Monte Carlo模拟获得人群膳食铅暴露量分布;采用偏度系数-中位数-变异系数(LMS)方法绘制暴露量年龄别百分位数。结果 江苏省居民膳食铅暴露量中位数、第99百分位数(99)估计值分别为1.02、9.29μg·kg-1 ·d-1。全省6.38%的人群暴露量超出耐受摄人量,城市与农村人群超标率估计值分别为4.31%和7.06%,其中2~10岁城乡儿童超标率估计值分别为13.17%和17.70%。结论 江苏省居民膳食铅暴露量人群变异性大;农村居民暴露量普遍高于城市;儿童及高端暴露人群铅摄人量较高。

  • 我国九省(市、区)82株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菌株的序列分型

    作者:朱兵清;任红宇;周海健;秦天;邵祝军

    目的 了解我国环境水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菌株的序列分型特征,并初步建立我国军团菌序列分型数据库。方法 采用序列分型(SBT)方法,对我国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08年间环境水中分离的82株Lp1菌株进行分型,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型,并采用BioNumerics 5.1软件对2种方法的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 82株Lp1菌株分为22种序列(ST)型,其中17种ST型是新序列型,新发现1个等位基因;ST-1型为主要的序列型,在8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现,该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46.3% (38/82);ST-1、ST-150、ST-154、ST-159、ST-160和ST-630出现于2个以上的分离地点,5个分离位点(B4、B5、B6、S3和S8)发现2种以上ST型;通过聚类分析,15种ST型被分为3个序列群(ST-1序列群、ST-154序列群和ST-149序列群),其余7种ST型没有序列群归类。采用PFGE分型方法,这些菌株可被分为46种带型。SBT和PFGE两种方法结合可将82株菌株分为54种分子型别。两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我国环境水中Lp1菌株具有独特的SBT分布;通过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军团菌序列分型数据库。

  • HIV抗体不确定患者的随访转归及相关生物学因素

    作者:李燕;梁彩云;高凯;韩志刚;罗碧莲;徐慧芳

    目的 探讨HIV抗体不确定患者随访转归、辅助诊断方法及导致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有关生物学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对笔者所在实验室2005-2009年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的269例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同时以核酸和p24抗原检测为辅助诊断,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Ⅰ型和Ⅱ型的感染状况及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在血液中的含量,并与筛查阳性但Western blotting确认阴性患者的样本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73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成功随访,其中25例在随访中抗体转阳,确认感染HIV;48例抗体转阴,排除HIV感染。对于随访期间抗体转阳的患者,当回访检测时间超过1周后,任意时间段回访检测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00%。HIV抗体不确定患者Western blotting带型主要集中在p24和gp160,抗体转阳组和抗体转阴组带型分布不同。核酸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的一致率及灵敏度均高于90.00%,且均高于p24抗原的69.09%( 38/55)和27.27%( 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一致率=6.875,x2灵敏度=18.893,P值均<0.05)。抗体转阴的HIV抗体不确定患者ANA、AFP阳性率分别为20.83%(1 0/28)、6.25% (3/48),高于筛查阳性Western blotting确认阴性的患者(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ANA= 19.430,x2AFP =5.520,P值均<0.05);但两组HBV、HCV、HTLV和TP感染情况类似。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随访有利于患者的及时诊断。作为辅助诊断,核酸检测比p24抗原检测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患者体内ANA、AFP水平升高可能是致HIV抗体不确定的非特异性反应的因素。

  • 气候变化对长沙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影响与预警模型

    作者:肖洪;田怀玉;张锡兴;赵暕;朱佩娟;刘如春;陈田木;代翔宇;林晓玲

    目的 了解气象因素变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影响,探索应用气象因素对HFRS发病进行预警。方法 收集长沙市2000-2009年HFRS病例(共2171例),同时收集同期气象数据,构建基于气象因素的长沙市HFRS传播预测模型,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HFRS年发病率的变化趋势,采用交叉相关分析法计算气象因素[包括月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MEI)]与每月HFRS发病人数之间的时滞周期,后采用时间序列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HFRS传播的影响。结果 2000-2009年长沙市HFRS年发病率分别为13.09/10万(755例)、9.92/10万(578例)、5.02/10万(294例)、2.55/10万(150例)、1.13/10万(67例)、1.16/10万(70例)、0.95/10万(58例)、1.40/10万(87例)、0.75/10万(47例)、1.02/10万(65例),整体呈下降趋势(Z= -5.78,P<0.01)。模型分析显示,月平均气温[18.00℃,r=0.26,P <0.01,1个月时滞周期;发病率比(IRR)=1.02,95%CI:1.00~1.03,P<0.01]、相对湿度(75.50%,r=0.62,P<0.01,3个月时滞周期;IRR= 1.03,95%CI:1.02~ 1.04,P< 0.01)、降水量(112.40mm,r=0.25,P<0.01,6个月时滞周期;IRR= 1.01,95%CI:1.01~1.02,P=0.02)和MEI(r=0.31,P<0.01,3个月时滞周期;IRR =0.77,95% CI:0.67~0.88,P<0.01)与HFRS月发病人数(18.10例)紧密相关。结论 气象因素对HFRS发病存在明显影响,在控制变量自相关、季节性及长期趋势的影响后,长沙市时间序列泊松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实现对长沙市HFRS的提前预警。

  • 湖南省手足口病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巧华;高立冬;黄威;胡世雄;张帆;邓志红;刘富强;周帅锋;曾舸;杨浩

    目的 分析湖南省致手足口病(HFMD)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控HFMD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年1-10月105例湖南省籍HFMD死亡病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湖南省籍未死亡的HFMD重症病例作为对照组,按性别、居住地与病例组进行1:2匹配,共纳入210例对照。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发病后就诊经过、既往疾病健康史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居住地构成分别为农村占79.05% (83/105)、城乡结合占9.52%(10/105),对照组分别为87.62% (184/210)、11.43% (24/210);病例组初诊在村(个体)诊所、乡镇(社区)医院的分别有59.05% (62/105)、20.00%( 21/105),对照组分别有43.81% (92/210)、13.33%(28/210);病例组初诊诊断为HFMD的有22.86%( 24/105),对照组有39.05% (82/210);病例组使用吡唑酮类退热药的有27.62%( 29/105),对照组有7.14% (15/210);病例组在村(个体)诊所、乡镇(社区)医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分别有80.95%( 85/105)、5.71% (6/105),对照组分别有41.43%(87/210)、0.48% (1/210);病例组在村(个体)诊所、乡镇(社区)医院使用抗生素的分别有35.24%(37/105)、23.81% (25/105),对照组分别有15.71% (33/210) 、7.14% (15/210);病例组在发病前1个月内接种疫苗的有3.81%(4/105),对照组有11.90% (25/210)。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农村(OR=0.075,95%CI:0.016~0.343)、居住地为城乡结合(OR=0.069,95%CI:0.013~0.368)、初诊诊断为HFMD(OR=0.463,95% CI:0.271 ~0.788)、发病前1个月接种疫苗(OR=0.293,95% CI:0.099~0.866)为保护因素;初诊为村(个体)诊所(OR= 4.717,95% CI:1.891~11.767)、初诊在乡镇(社区)医院(OR= 5.250,95% CI:1.883~14.641)、使用吡唑酮类退热药(OR=4.961,95% CI:2.520 ~9.766)、村(个体)诊所使用糖皮质激素(OR=6.009,95%CI:3.435~10.510)、村(个体)诊所使用抗生素( OR=2.918,95% CI:1.690~5.040)、乡镇(社区)医院使用糖皮质激素(OR= 12.667,95% CI:1.505~106.638)、乡镇(社区)医院使用抗生素(OR=4.062,95% CI:2.036~8.108)为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吡唑酮类退热药(OR=2.311,95%CI:1.062 ~5.030)、村(个体)诊所使用糖皮质激素(OR =5.480,95% CI:3.039~9.880)、村(个体)诊所使用抗生素( OR=2.430,95% CI:1.301~4.538)、乡镇(社区)医院使用抗生素(OR=3.344,95% CI:1.477 ~7.569)为HFMD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吡唑酮类退热药、村(个体)诊所使用糖皮质激素、村级及乡镇级医疗机构使用抗生素为湖南省HFMD死亡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关部门应修订相关技术指南,规范上述药物的使用。

  • 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况与进展

    作者:孔元原;张玉敏;丁辉

    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有效的公共卫生举措之一,至今开展已近50年。从1962年单一的筛查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开始,随着筛查技术的提高,其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血红蛋白病、传染性疾病(弓形虫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囊性纤维化、先天性代谢病在内的50余种病种的筛查。其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和PKU是常见的新生儿筛查疾病[1]。作为降低出生缺陷的第3级预防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和降低儿童智能低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已成为20世纪公共卫生的一项创举。

  •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作者:朱军;梁娟

    孕产妇死亡指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 d之内的妇女,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意外原因(如车祸、中毒等)导致的死亡。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直接产科原因和间接产科原因。

  • 传染病防控研究:机遇与挑战

    作者:杨瑞馥

    进入21世纪,我们仍然面临着“老传染病持续存在、曾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已知病原的耐药性急剧增加”等严峻挑战。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的“炭疽芽孢邮件”事件促进了以精确溯源为目标的新学科——微生物法医学的诞生[2]。由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的“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于2010年在舟山召开了第1届研讨会,2011年在厦门召开了第2届研讨会[3],旨在围绕传染病的监测与预警、检测与鉴定、分型与溯源、预防与控制等不同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国内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高。本期推出的传染病重点号稿件是从第2届会议投稿中遴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涵盖了监测、分子分型、病原毒力基因鉴定、疫苗相关研究等内容,希望这些论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 耐药细菌产生与传播的原因

    作者:崔生辉;林兰;丁宏;张庆生

    抗生素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作用的物质,也可用人工修饰和合成的方法制造,该类物质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主要医药资源之一。据统计,自20世纪青霉素问世后的20年间(1935-1955年),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近8岁。在过去的70多年间,人类已经发现和研制了200多种临床用抗生素,几乎将真菌和其他生物为抵御细菌经过千万年进化而产生的生物资源挖掘殆尽。20世纪50-70年代抗生素研制的黄金时期过后,批准上市的新抗生素在逐渐减少。虽然人类还在努力开发新的抗生素,但无论是天然抗生素,还是合成抗生素,其研发均日益耗时、费力,现阶段一个新抗生素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10年,投资达数十亿美元之多。鉴于这些原因,制药工业巨头纷纷撤离抗生素研发领域。

  • 临床和公共卫生两种视角下的健康素养

    作者:张培培;常春;王东旭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1],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美国《健康国民2010》(Healthy People 2010)确定,健康素养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一个优先领域[2]。目前健康素养的研究中,主要分为区别鲜明的两大视角,即临床视角与公共卫生视角。它们以不同的观点、研究目的和手段,利用健康素养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了各自的贡献。笔者即对这两种视角进行了介绍与评价。

  • 中国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阳赣萍;王一任;左双燕;曾小敏

    目的 综合分析中国小学生肥胖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th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数据库,收集1979-20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小学生肥胖干预研究的文献,初筛获得相关文献215篇,其中中文文献211篇、英文文献4篇。选择肥胖率率差(RD)作为效应指标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根据统一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纳入1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肥胖率在干预后RD为3%(95% CI:1% ~ 5%),而对照组的肥胖率RD为-2%(95% CI:- 4% ~-1%),分层分析结果为,当干预组采取全面的综合干预方式(健康教育+体育锻炼+营养干预)、适中的干预时间(1~2年),干预前后的RD(95% CI)值分别是5%(2%~8%)、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线肥胖率一致的,在干预后干预组的肥胖率比对照组的低(RD= -4%,95% CI:-7%~- 1%)。结论 在我国对小学生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肥胖综合干预措施,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全面的综合干预方式和适中的干预时间(1~2年)是提高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的两个有利因素。

  •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作者:游苏宁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杰出的总编辑钱贻简教授,因病于201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7月12日清晨,全国各界的代表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们前往北京医院送别钱老,在告别室中摆放着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及众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送来的花圈。7月21日,北京医院隆重召开了缅怀钱贻简教授座谈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北京医院院长林嘉滨、笔者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 工作簿方法及其在艾滋病疫情估计中的应用

    作者:彭志行;王璐;郭巍;喻荣彬;汪宁;陈峰

    AIDS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2]。截至2009年底,中国估计存活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共约74万人[3]。但由于AIDS高危人群的特殊性、社会歧视及健康意识普遍淡薄等,AIDS的病例报告数不能真实地反映疫情状况[4]。AIDS疫情估计是综合利用病例报告、哨点监测、专项调查等资料来估计AIDS流行的实际情况,从群体水平测算实际例数,是了解和掌握AIDS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方法,能为政策制定、项目设计、干预措施评价及资源配置提供依据[5]。我国不同地区AIDS的感染途径、源头人群、传播方式、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等各不相同,对HIV感染者的治疗和服务、管理的方式也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流行特点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复杂得多[6-8],深入研究并发现适合我国的疫情估计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 2011年北京市城区居民家庭限盐勺的使用现况

    作者:董文兰;吕维维;康敏;杜玉忠;马会来;张丽杰;曾光

    膳食高钠盐是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降低人群食盐摄入量来降低人群中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陆续推行减盐策略与行动。2006年WHO减盐专家会议建议,每个国家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减盐策略[2]。中国根据国情制定了中国减盐行动策略:初阶段是优先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高盐膳食危害健康的认识,自觉培养健康膳食习惯。2007年北京市政府在国内率先通过社区和食盐销售体系免费向居民发放限盐勺;按照《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 2009-2018)》[3]要求,2010年北京市政府进一步在市场所售小包装食盐中配送限盐勺。为了解北京市居民家庭限盐勺的使用情况,为政府今后制定和选择限盐行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本次调查。

  • 衡阳市吸毒女性性工作者的HIV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军;陈曦;于坤平;郑军;顾菁;汪宁

    目前我国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的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1]。对女性吸毒者的研究发现,超过半数者(52% ~98%)吸毒同时提供性服务[2],由于这些吸毒的女性性工作者需要获得足够金钱购买毒品以满足需要,她们与非吸毒女性性工作者相比,更易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衡阳市是湖南省AIDS疫情为严重的地区,笔者以此为研究现场,对这些双重高危的吸毒者进行研究,了解她们的吸毒行为、性行为、对HIV感染风险的认知、心理等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