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중화예방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150/R
  • 国内刊号: 吕相征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五氯酚的甲状腺干扰效应

    作者:刘莉;陈涵一;姚国英;张皓;郑唯韡;韦霄;陈鑫;蒋颂辉;屈卫东

    目的 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荐的检测指南407(TG407)法评价五氯酚(PCP)的甲状腺干扰效应.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SD大鼠3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33 mg·kg~(-1)·d~(-1) PCP-Na)和高剂量组(30 mg·kg~(-1)·d~(-1) PCP-Na),每组雌雄各5只,每日经口灌胃,连续28 d.染毒结束后,观察PCP-Na对大鼠甲状腺组织学的影响和血清甲状腺激素(THs)水平,包括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_4)、游离T_3(FT_3)、游离T_4 (FT-4);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脏2种甲状腺受体(TRs)和3种脱碘酶(Dio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30 mg·kg~(-1)·d~(-1)剂量的PCP-Na可导致SD大鼠肝重和肝脏系数增加,雄鼠和雌鼠肝脏系数分别为(4.82±0.42)%和(4.99±0.17)%,较对照组[分别为(3.54±0.14)%、(3.52±0.19)%]增加了36.2%(t=7.338,P<0.01)和41.8%(t=8.955,P<0.01),而肾和甲状腺未见明显影响;高剂量组雄鼠血清TT_4和FT_4浓度分别为(64.95±7.16)nmol/L和(8.16±2.29)p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88.48±6.99)nmol/L、(14.13±1.68)pmol/L]相比降低了26.6%(t=-3.999,P<0.01)和42.3%(t=-4.112,P<0.01),雌鼠血清FT_4浓度为(4.94±0.89)pmol/L,与对照组[(11.10±3.40)pmol/L]相比降低55.5%(t=-3.380,P=0.012),TT_3和FT_3浓度分别为(1.92±0.24)nmol/L和(3.05±0.79)p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1.10±0.23)nmol/L、(1.96±0.32)pmol/L]相比分别增加74.5%(t=5.263,P<0.01)和55.6%(t=3.495,P<0.01);高剂量PCP-Na不影响大鼠肝TRα、TRβ、DioⅢ基因表达水平,但Dio Ⅰ和DioⅡ显示了不同性别的敏感性,雄鼠高剂量组Dio Ⅱ表达(0.209±0.017)较对照组(1.006±0.137)下调79.2%(t=-5.426,P<0.01),雌鼠高剂量组Dio Ⅰ表达(1.844±0.189)较对照组(1.005±0.083)上调66.6%(t=4.359,P<0.01);高剂量PCP-Na可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滤泡壁明显增厚,胶质减少.0.33 mg·kg~(-1)·d~(-1)剂量的PCP-Na未引起血清THs显著性变化,也未影响大鼠肝脏中TRα、TRβ、DioⅠ~Ⅲ基因表达水平,但存在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可见部分滤泡扩大和轻度滤泡壁增厚.结论 PCP具有甲状腺干扰效应.

  • 2004-2005年中国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构成

    作者:李晓燕;胡楠;黄正京;姜勇;吴凡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构成.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人口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地区资料,即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0个监测点,调查人年数为142 660 482.根据死亡个案及人口资料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标化死亡率时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共有144 106例,粗死亡率为101.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87.56/10万.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6.49/10万(77 709例)、104.52/10万,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5.27/10万(66 397例)、72.96/10万.城市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00/10万(41 193例)、68.60/10万,农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8.60/10万(102 913例)、97.74/10万.东部地区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5.69/10万(50 293例)、69.33/10万,中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8.61/10万(44 113例)、87.38/10万,西部地区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3.26/10万(49 700例)、116.37/10万.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40/10万(17 688例)、10.91/10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2.32/10万(117 440例)、71.18/10万;哮喘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45/10万(3500例)、2.14/10万;支气管扩张症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25/10万(362例)、0.22/10万;尘肺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62/10万(878例)、0.56/10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中,COPD、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哮喘分别占81.49%、12.27%、2.43%.结论 2004-2005年我国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男性高于女性.COPD死亡率及占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的比例较高.

  • 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姜勇;李晓燕;胡楠;黄正京;吴凡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凋查了142 660 482人年.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标化死亡率的计算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结果 2004-2005年调查地区脑血管病死亡个案共计有194 932例,其中男性108 414例,女性86 518例;城市63 397例,农村131 535例.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10万.男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8.6/10万,女性为12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4.2/10万和98.2/10万.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2.4/10万,农村为138.8/10万;标化率分别为107.3/10万和127.6/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5~岁人群为10.6/10万(1352/12 712 639),55~岁人群为177.6/10万(10 599/5 967 274),85岁以上组高,为4051.4/10万(25 430/627 688).其中脑内出血死亡占比重大,为98 324例,占脑血管病死亡的50.4%;脑梗死其次,为48 305例,占24.8%.脑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未分型卒中死亡个案分别为167 147、105 766、48 305、13 076例,粗死亡率为分别为117.2/10万、74.7/10万、33.9/10万和11.3/10万.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YPLL为535.5人年/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脑内出血是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应用基因重组细胞模型研究苯并[a]芘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损伤效应

    作者:段化伟;宾萍;刘清君;王亚东;牛勇;刘庆;戴宇飞;陈雯;郑玉新

    目的 利用经基因重组构建的具有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代谢活性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为体外模型,研究苯并[a]芘[B(a)P]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效应改变.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的CYP1A1和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的mRNA水平.细胞分0、1、5、10、20 μmol/L B(a)P处理组,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技术综合评价B(a)P的有害生物效应,其中核分裂指数、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等指标评价B(a)P的细胞毒性,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发生率检测B(a)P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 CYP1A1和mEH在16HBE-CYP1A1细胞中有较高表达,mRNA相对含量分别是7.8×10~(-4)和0.030.B(a)P作用后,16HBE-CYP1A1细胞1、5、10、20μmol/L处理组核分裂指数分别为1.92±0.04,1.71±0.01,1.61±0.04,1.41±0.01,低于对照组(2.08±0.03);双核细胞率分别为(76.33±3.51)%、(66.33±0.58)%、(51.67±1.53)%、(39.00±1.00)%,低于对照组的(82.67±6.66)%;细胞坏死率分别为(1.93±0.42)%、(2.20±0.53)%、(8.07±0.90)%、(15.27±2.80)%,高于对照组的(0.4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99.94、303.33、240.87,P值均<0.01).而凋亡细胞随着B(a)P作用剂量的增加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1.20±0.53)%、(2.00±0.20)%、(1.47±0.12)%、(1.20±0.00)%、(1.20±0.00)%.遗传损伤效应分析中发现,随B(a)P作用浓度的增加,核质桥发生率随之增加,分别为(4.67±2.89)‰、(7.33±1.53)‰、(10.67±2.08)‰、(11.00±1.00)‰;核芽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分别为(2.33±0.58)‰、(4.00±1.00)‰、(5.00±1.00)‰、(7.67±1.16)‰,均有剂量-效应关系(F值分别为50.23、121.09,P值均<0.01).在B(a)P低于10 μmol/L组中,微核率也随B(a)P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8.33±3.21)‰、(14.67±1.15)‰,但在20 μmol/L组,微核率为(16.67±2.88)‰,低于10 μmol/L处理组[(17.67±2.08)‰].在空载质粒细胞16HBEV中,细胞毒性出现较晚,在5、10、20 μmol/L组中,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发生率[分别为(6.37±2.08)‰、(9.33±1.52)‰、(9.33±3.21)‰;(4.33±1.53)‰、(6.00±2.65)‰、(5.33±1.53)‰;(2.33±0.58)‰、(3.33±1.16)‰、(3.67±1.16)‰]没有明显的组间改变.结论 B(a)P代谢活化后可导致遗传损伤效应增加,这可能与细胞的核分裂指数降低、细胞坏死率增加或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 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与变化趋势

    作者:王黎君;胡楠;万霞;周脉耕;王骏

    目的 分析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5年数据来自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142 660482人年.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WYPLL)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伤害死亡状况,计算标化死亡率时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1991-2000年数据来自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145个监测点组成,覆盖1000多万人口,计算不同年代伤害死因构成比,分析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05年调查地区共计有伤害死亡个案87 753例,其中男性59 664例,女性28 089例;城市23 308例,农村64 445例.伤害粗死亡率为61.51/10万,占全死亡的10.10%,标化死亡率为58.45/10万,是中国人群的第4位死因;伤害的YPLL为1579.61人年/10万,伤害的WYPLL为1721.41人年/10万,占总死亡WYPLL的32.34%.男性和女性伤害粗死亡率分别为81.76/10万和40.3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9.96/10万和36.25/10万,男性死亡率约为女性的2倍.城市和农村伤害粗死亡率分别为48.66/10万和68.0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4.08/10万和66.25/10万,农村伤害死亡率约为城市的1.4倍.15~4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为48.94/10万(35 497/72 531 671),约占总死亡的40%,是该年龄段人群第1位的死因.2004-2005年调查地区的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跌倒、溺水、中毒,死亡个案分别为29 669、18 678、10 901、7752、4857例,粗死亡率分别是20.80/10万、13.09/10万、7.64/10万、5.43/10万、3.40/10万;交通事故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15.00%(1551/10 338)上升到2005年的33.79%(14 792/43 774),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自杀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26.66%(2756/10 338)下降到2005年的20.46%(8955/43 774),跌倒死亡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5.15%(532/10 338)上升到2005年的12.87%(5630/43 774).结论 伤害死亡是导致中国人群早死的首要疾病,交通事故是第1位的伤害死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中国人群伤害死因谱已经发生了转变.

  • 小盾纤恙螨自然双重感染汉坦病毒和恙虫病东方体及叮刺传播的研究

    作者:于娟;邓小昭;杨占秋;姚苹苹;朱涵坪;熊海蓉;李春雷;张云

    目的 了解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可否在小盾纤恙螨体内双重自然感染及通过叮刺传播的状况.方法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恙虫病混合流行区,将采集的3459只鼠体恙螨和用小黑板诱集的3265只游离恙螨,按1、5、10只螨数分组,每组叮刺6只小白鼠.15 d后取小白鼠肺和脾脏制成悬液,经脑内途径接种小白鼠传6代,每代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Giemsa法检测HV和OT病原体;取不同恙螨数的螨制成无菌悬液接种Vero-E6细胞传代,分离检测HV和OT病原体.采用PCR法检测HV-RNA和OT-DNA.结果 经传代后HV和OT双重感染鼠的检测情况为,HV单纯阳性鼠体螨5、10只组在第6代各检测到1只,OT单纯阳性鼠体螨10只组在第6代检测到1只,HV、OT双重阳性鼠体螨1只组在第5、6代均检测到1只,HV、OT双重阳性鼠体螨5、10只组在第6代各检测到1只.1、5、10只游离螨组叮刺小白鼠后,在第6代各检测到1只.Veto-E6细胞在第4代时,HV、OT双重阳性的鼠体螨5、10只螨组.各有1份检测到HV和OT双重阳性的感染细胞.传至第6代时,HV、OT双重阳性的鼠体螨1只螨组和游离螨1、5、10只螨组均检测到HV和OT双重阳性的感染细胞.经PCR检测到HV-RNA、OT-DNA.结论 小盾纤恙螨体内可自然双重感染HV和OT病原体,并可经叮刺传播.

  • 江苏省居民镉的膳食暴露评估

    作者:宋晓昀;王锋;袁宝君;马永健;王霞;王灿楠

    目的 评估江苏省居民镉的膳食暴露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食物中镉含量资料来源于2001-2006年江苏省12大类共229种食物中镉含量的监测;江苏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江苏省居民3 d 24 h膳食回顾资料,共有调查对象3938名,分为<7、7~、13~、18~岁4个年龄组,共获得778种食物消费资料.分别采用点评估和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计算镉的膳食暴露量,对不同年龄组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比较,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点评估结果显示,江苏省居民每天镉的膳食平均暴露量为5.7~8.6 μg/kg,为暂定每日允许摄入量(PTDI,1.0μg/kg)的567.1%~857.1%.简单分布评估结果显示,江苏省居民每天镉的膳食平均暴露量为0.2~0.4μg/kg,为PTDI的20%~40%;每周镉的膳食平均暴露量为1.4~2.5μg/kg,为暂定每周允许摄人量(PTWI,7.0μg/kg)的20%~35.7%.<7、7~、13~、18~岁年龄组居民每天镉的膳食暴露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0.3、0.2、0.2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P<0.05);各年龄组每周镉的膳食暴露量平均值分别为2.5、2.0、1.4、1.4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P<0.05).<7、7~岁年龄组居民每天镉的膳食暴露餐的第97.5百分位数(P97.5)分别为1.4、1.2μg/kg,高于PTDI.13~、18~岁年龄组居民每天镉的膳食暴露量第99.0百分位数(P99.0)分别为1.3、1.1μg/kg.不同年龄组膳食中谷类来源的镉暴露量为每天21.5~253.4μg/kg,构成比为42.2%~47.8%.蔬菜来源的镉暴露量为每天8.0~119.4μg/kg,构成比为14.6%~20.1%.结论 简单分布评估得到的江苏居民镉的膳食暴露平均水平位于安全限值以下,且远低于点估计得到的暴露值.各年龄组均有每天或每周镉的膳食暴露量的P97.5、P99.0暴露量超过PTDI或PTWI安全限值.镉膳食暴露主要来源为谷类和蔬菜类.

    关键词: 膳食 危险性评估
  •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探讨

    作者:唐晓燕;张彦平;许汴利;李幸乐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和防控策略.方法 对1980-2008年河南省64 401例乙脑患者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罗山、新安、西华、邓县、滑县为监测点,5-10月每旬1次,用人工小时法和蚊帐法采集蚊虫标本,计算蚊虫密度.同时每旬采集30~40头仔猪血液标本,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HSA)方法检测猪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1980-2008年河南省乙脑累计发病64 401例,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315/93 599 969)~6.72/10万(5246/78 076 567),其中1980-1994年平均发病率为4.39/10万(3530/80 381 469),1995-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811/94 217 549),2008年达低,为0.34/10万(315/93 599 969);发病集中于7-9月,占89.40%(57 572/64 401);患者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洛阳五市,占81.02%(52 175/64 401);河南省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79.01%,50 884/64 401),洛阳市≥15岁明显上升(57.83%,2120/3666),二者发病年龄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32,P<0.05);监测点蚊虫密度高低的不同、猪乙脑抗体50%阳转日早晚的差异,反映了乙脑发病的强度.结论 河南省乙脑发病呈下降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龄分布差异的特点,监测宿主动物猪乙脑抗体水平和媒介蚊虫密度可以预测乙脑流行趋势.控制全省小年龄组、洛阳市大年龄组和高发区人群的发病,加强监测和预测,是河南省乙脑防控的重点.

  • 专题制图仪影像分析湖区水位变化对钉螺孳生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利娟;朱蓉;姜唯声;褚秀娟;郭家钢

    目的 探索水位变化对湖区钉螺孳生分布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利用遥感影像反映水位信息预测螺情变化趋势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1997-2007年星子水文站的水位资料,以及鄱阳湖区1998-2006年间的12景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图像,采用校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阈值法提取水体面积,分析其与水文站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2007年选取星子县渚溪村马家湾及门前滩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2991框,并收集其1998-2006年螺情资料,分析其与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根据1998-2006年间的12景遥感影像提取的鄱阳湖区水域面积在1658.73~5873.48 km~2间,相应的星子水文站当日水位在9.96~21.72 m之间,经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6(P<0.01),两者之间建立模型为S=5189.96×ln(h)-10 284.97;1998-2007年渚溪村活螺框出现率在28.33%~77.46%之间,1997-2006年星子站8月份月平均水位在13.19~21.96 m之间,年高水位在15.97~21.96 m之间,经相关分析,渚溪村活螺框出现率与相应的星子站上一年度8月份月平均水位及年高水位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P<0.05)及-0.77(P<0.01).结论 遥感影像提取的水域面积可以很好地反映实际水位变化情况,而查螺前一年的年高水位变化影响着钉螺的分布,从而推断可根据遥感影像判断湖区钉螺孳生分布的变化状况.

  • 1973-2005年中国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趋势

    作者:黄正京;王丽敏;李晓燕;胡楠;王志会;姜勇

    目的 分析1973-2005年我国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率、死亡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使用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是:1973-197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调查人年数为2 513 949 310;1990-1992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调查人年数为335 213 493;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调查人年数为142 660 482,分为0~、15~、60~岁3个年龄段.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使用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结果 1973-1975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调查中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数分别为4 913 521、284 811和47 16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95.45/10万、84.96/10万和33.06/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8.71/10万、70.76/10万和27.98/10万.2004-2005年调查中城市、农村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数分别为11 752、35 409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4.69/10万、37.3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62/10万和32.12/10万;男、女性死亡数分别为26 176、20 98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35.87/10万、30.1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23/10万和26.65/10万;东、中、西部地区的死亡数分别为13 286、13 922和19 953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5.28/10万、27.97/10万和49.48/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1.33/10万、28.10/10万和45.98/10万;死亡排位前3位的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为肺炎、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其死亡数分别为14 265、8537和577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0.00/10万、5.98/10万和4.0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88/10万,5.46/10万和3.74/10万.2004-2005年调查中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868 484例)的5.43%.较1973-1975年的27.87%(4 913 521/17 629 350)下降了80.52%.结论 我国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率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地区.

  • 2004-2005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

    作者:周脉耕;王晓风;胡建平;李光琳;陈万青;张思维;万霞;王黎君;项春;胡以松;杨功焕

    目的 了解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 1973-1975年全国全死因回顾调查人年数为2 513 949 310,2004-2005年共调查人年数为142 660 482.将两次调查数据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观察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并分析2004-2005年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 1973-1975年恶性肿瘤总体死亡1 865 445例,标化死亡率为99.61/10万;2004-2005年死亡193 839例,标化死亡率为123.72/10万,上升了24.20%.2004-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各省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差别较大,黑龙江省高,为183.34/10万(7443例),云南省低,为61.03/10万(2454例).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鼻咽癌、白血病、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高的地区分别为河南(3535例,32.95/10万)、甘肃(1333例,59.35/10万)、黑龙江(1640例,38.63/10万)、上海(390例,11.58/10万)、黑龙江(2382例,60.15/10万)、海南(36例,7.04/10万)、天津(161例,5.45/10万)、黑龙江(179例,8.09/10万)、新疆(131例,10.69/10万);上述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低的地区分别为云南(63例,1.59/10万)、北京(235例,5.95/10万)、天津(454例,10.86/10万)、西藏(3例,0.82/10万)、西藏(12例,3.29/10万)、青海(0例,0.00/10万)、西藏(1例,0.28/10万)、西藏(6例,2.88/10万)、重庆(27例,1.02/10万).结论 两次调查相比,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有所上升.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具有较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 广西新登记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接受率分析

    作者:崔哲哲;王喜文;蓝如束;黄敏莹;刘飞鹰

    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病(TB)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疫情均较为严重,按照国际经验需要开展TB与HIV双重感染的防治.本调查旨在了解广西开展的结核患者HIV抗体检测接受率情况,为制定TB与HIV感染防控对策服务.

  • 杭州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情况分析

    作者:黄利明;许二萍;朱冰;杨洛贤;王骏;张小平;刘艳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非常重要,笔者单位对此工作十分重视,现将2007-2008年杭州市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 上海市未婚青少年非意愿首次性行为的调查研究

    作者:冯永亮;楼超华;程艳;牛红峰;高尔生

    2005年,季成叶~([1])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青少年健康相关及危险行为调查,进一步证实了对青少年非意愿性行为研究的必要性.我们拟采用现况研究方法探讨上海市未婚青少年非意愿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尤其是继发的性与生殖健康危险,从而为进一步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荚恒敏;马筱玲;常文娇;杨凯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医学上重要的致病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分布、致病力强,可引起皮肤黏膜及软组织的脓肿、中耳炎、关节炎、肺炎等临床常见的感染~([1-3]),也可以引起骨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严重感染~([4]).

  • 死因推断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霞;王黎君;陈爱平;杨功焕

    死因统计资料是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是制订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干预重点的主要和基本的信息来源~([1]).但是,一个国家的死因登记或死因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发展.

  • 植物硒的含量、形态特征及预防肿瘤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塔;杨文婕

    自然界中硒可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指单质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其中某些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常被作为营养补充剂使用~([1]);有机硒可分为小分子有机硇化合物、硒蛋白、硒多糖等,其中,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包括硒代氨基酸和非氨基酸硒化合物.硒蛋氨酸和硒半胱氨酸能够结合进入体蛋白,故称为蛋白硒氨基酸;所有与硒结合的蛋白称为含硒蛋白,其中由UGA密码子编码的硒半胱氨酸参入的蛋白称为硒蛋白;其他不能结合进人体蛋白的硒代氨基酸则被称为非蛋白硒氨基酸,如甜菜碱、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及其谷氨酰胺衍生物等,非蛋白硒氨基酸和非氨基酸硒化合物合称非蛋白硒化合物.

  • 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云霞;李士雪;薛付忠;庞春坤

    目前,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具威胁性和挑战性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各国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已有研究表明,TB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特定的分布模式,且其分布特征随自然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探讨其局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对于研究TB的发生与扩散的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为"防控")策略意义重大.

  • 多重PCR快速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

    作者:朱敏;冉陆;沈圣;邱晋;张立实;裴晓方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是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但其中一些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腹泻,被称为致泻E.coli.

  • 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作者:陈育德;赵文华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居民死亡谱发生了明显转变.30多年来,我国居民的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营养缺乏及母婴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由1973-1975年的195.45/10万下降到2004-2005年的33.06/10万,死亡构成比由27.87%下降到4.01%.

  • 我国环境卫生学科研与教育的一位先行者

    作者:那晓琳

    朱振岗教授,我国著名环境卫生学专家,1925年8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1948年11月参加革命,1949年12月沈阳中国医大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1年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随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一起迁往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1月离休.

中华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