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电子版)杂志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电子版)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and Medical Imageology(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2015
  • 国内刊号: 11-931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85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宝成 孙钢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免疫细胞的变化

    作者:李改芹;徐永涛;王世淑;李晓沛;王晓虹;李福康;袁海鹏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黏膜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上皮间淋巴细胞( IELs)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5-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FD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胃镜钳取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黏膜组织,HE染色并计数黏膜嗜酸粒细胞及上皮间淋巴细胞,主要碱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评判嗜酸粒细胞脱颗粒程度,甲苯胺蓝染色计数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结果 FD及其两种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 PDS)及上腹痛综合征(EPS)患者中十二指肠降段黏膜嗜酸粒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3.23±5.18 vs.19.48±5.06,22.65±5.81 vs.19.48±5.06,23.76±4.58 vs.19.48±5.06,P均<0.05);十二指肠降段黏膜嗜酸粒细胞脱颗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6/48 vs.3/21,12/23 vs.3/21,14/25 vs.3/21,P均<0.05);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20.94±13.31 vs.104.29±20.81,121.00±13.75 vs.104.29±20.81,120.88±13.13 vs.104.29±20.81,P均<0.05);十二指肠降段黏膜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23.28±13.40 vs.108.62±7.64,124.32±16.53 vs.104.29±20.81,122.24±9.54 vs.104.29±20.81,P均<0.05);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脱颗粒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0.23±5.10 vs.25.38±2.32,59.84±4.50 vs 25.38±2.32,60.58±5.66 vs.25.38±2.32,P均<0.05);十二指肠降段黏膜脱颗粒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6.97±5.30 vs.30.66±2.89,66.63±5.37 vs.30.66±2.89,67.28±5.32 vs.30.66±2.89,P均<0.05)。结论十二指肠降段黏膜嗜酸粒细胞、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黏膜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FD的发病。

  • 经皮胆管置管乳头扩张与内镜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

    作者:孙运福;王理华

    目的:比较经皮顺行性球囊扩张乳头括约肌并将胆总管结石推入十二指肠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7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顺行乳头扩张组(APBD)35例及内镜乳头切开组( EST)36例。 APBD组采用经皮穿肝胆管造影并置管球囊扩张乳头并推出结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既往胃空肠吻合术后出现率、结石数量及大小、血清直接胆红素、胆总管直径、胆囊储存排空功能指标;术中结石彻底清除率;术后血液检查指标、近期并发症(胰腺炎、胆管炎、胆管出血)发生率及术后2年随访胆囊储存排出功能、胆管结石复发、胆管炎症、胆囊结石、胆管积气发生率。结果术前既往胃空肠吻合术后出现率、术前胆总管直径及血清直接胆红素APBD组高于EST组[37.1% vs.5.6%,(14.9±7.4)mm vs.(11.1±6.5)mm,(31.4±9.5)μmol/L vs.(26.4±7.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PBD组与EST组术中彻底清除胆总管结石成功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91.4%vs.91.7%,8.6%vs.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APBD 组与EST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12.5% vs.33.3%)、胆管积气发生率(25% vs.71.9%)、空腹胆囊容积[(21.3±3.3)ml vs(12.1±2.3)ml]、餐后胆囊排出量[(9.9±2.3)mm vs.(6.5±1.9)mm]、急性胆管炎症发生率(15.6%vs.36.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BD组胆囊结石发生率(15.6%)低于EST组(1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经胆管扩张乳头括约肌清除胆总管结石与内镜乳头切除取石近期疗效类似,前者在保存Oddi括约肌及胆囊功能、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方面具有优势。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原菌学分析

    作者:王静;李美晔;尹朝晖;姜兆顺

    目的:研究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和病原菌学分析。方法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共1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纳入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的非糖尿病组,比较两者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以及病原菌种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62.5±11.0)岁]大于非糖尿病组[(54.4±14.8)岁],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比例(61.8%)高于非糖尿病组(36.7%)(P<0.05),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非糖尿病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疾病及隐匿性感染在两组患者发病原因中所占比例相当( P>0.05);2组患者血液和脓液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患者血液(47.4%)和脓液(64.0%)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9.2%、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年龄大于非糖尿病者,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胆源性疾病及隐匿性感染是主要发病原因,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菌。

  •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 CT 诊断

    作者:李焕敬;耿斌;刘振旺;张青;张大光;孙杰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第401医院崂山分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诊断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99例,16例甲状腺瘤,4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7例甲状腺癌;其中单发结节48例,多发结节51例。 CT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80.6%(50/62),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89.2%(33/37)。结论 CT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淋巴瘤误诊为甲状腺肿大一例

    作者:张伟;崔云亮;田昭涛

    患者女,6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40余天,呼吸困难12 d”于2013年1月1日入济南军区总医院。患者于40余天前发现颈右侧有一大小约4 cm ×2 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与皮肤不相连,无压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TSH、FT3、FT4检查均正常;甲状腺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家口服甲状腺片40 mg/d,效果欠佳,患者颈部肿块逐渐增大。12 d前,患者感呼吸困难、胸闷憋喘,无心前区疼痛及心慌,无胸痛咯血,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1)考虑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并包绕气管;(2)双肺炎症;(3)双肺纤维增殖灶;(4)纵隔淋巴结肿大;(5)冠状动脉钙化。查甲状腺功能:TSH 0.015 uIU/ml、FT32.08 pmol/L、FT429.47 pmol/L、T30.53 ng/ml、T48.85μg/dl。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给予甲巯咪唑、地塞米松片口服,2012年12月31日,患者因呼吸困难较前加重入住我院。查体:憋喘貌,甲状腺Ⅲ度肿大,质韧,表面光滑,与皮肤不相连,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4 cm ×2 cm 包块,触之韧,与皮肤不相连,活动度差,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两个大小分别为1.2 cm ×0.8 cm及0.8 cm ×0.8 cm的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可,与周围组织不相连,无压痛。入院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入院后诊疗经过:给予平喘、减轻局部水肿治疗,患者呼吸困难减轻。1月2日行颈部MRI检查示:胸内甲状腺并甲状腺肿大,侵及气管后壁。1月5日行甲状腺静态显像示:甲状腺体积、形态尚可,轻度移位,颈部软组织肿块未见明显核素聚集,多提示甲状腺外的肿块,建议PET-CT进一步检查。1月7日PET-CT检查示(图1,2):(1)双侧颈部及上纵隔气管周围FDG代谢增高软组织肿块并纵隔内、腹膜后、盆腔右侧、右侧腹股沟区及右侧大腿上段股血管周围多发FDG代谢增高肿大淋巴结,考虑为淋巴瘤,建议右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穿刺活检证实。(2)甲状腺密度不均匀。遂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示:(颈前)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图3):CD20(+++)、CD79 a (+)、CD3( T 细胞+)、CD43( T 细胞+)、Ki-67(阳性约60%),余阴性。更正诊断: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请血液科会诊转入血液科于1月12日行第一疗程,给予R-CHOP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600 mg d0,环磷酰胺1 g d1,表柔比星60 mg d1,长春新碱2 mg d1,地塞米松10 mg d1~5。2月2日给予第二疗程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1.2 g d1,表柔比星60 mg d1,长春瑞滨40 mg d1,地塞米松10 mg d1~5。3月29日给予第三疗程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1.2 g d1,表柔比星60 mg d1,长春瑞滨40 mg d1,地塞米松10 mg d1~5,化疗效果可,之后患者未再化疗,随访至2015年6月,患者死亡。

  • 特殊类型食管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鲍盈;王德广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嗳气10余年,加重4个月入院。胃镜提示:贲门占位、慢性萎缩性胃炎。活检病理示:贲门黏膜水肿,符合慢性炎症;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行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胃贲门部壁明显增厚呈软组织肿块影,动脉期及静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较均匀强化(图1)。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提示:食管下段(腹段)可见一向腔外突起的类蘑菇状囊袋状影,排空较差。诊断:食管下段憩室(图2)。完善术前准备后,行经左胸食管腹段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于食管腹段见肿物,向食管后方突出,大小约4 cm ×5 cm,质地中等,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基底部约1 cm ×2 cm。沿肿物周边游离,将肿物完整切除,肿物内为腔隙,与食管相通(术中大体标本图3)。标本送快速病理检查,病理提示:食管平滑肌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强(+),DOG1(-),CD117(-),CD34少量(+)。

  • 纳米金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健;李江;朱建忠

    纳米医学的出现将传统生物医学带入到崭新的微观领域。伴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兴起,纳米医学对医学领域带来了里程碑式的革命并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取更多的细胞或者分子的功能及病理改变的信息日益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纳米金藉其自身的优点在生物医学的发展中展示出日益广阔的前景。本文就纳米金的特性、制备技术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治进展

    作者:赵连晖;张春清

    门静脉海绵样变( CTPV)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血管内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机体为缓解门静脉高压而形成大量的门静脉周围侧支血管而引起的疾病。因此,CTPV是一种代偿性病变,其代偿能力不够,无法阻止门静脉压力的上升,是导致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的原因之一,约占门静脉高压症各病因的3.5%。因其在大体标本上表现为海绵样外观而被命名为CTPV。

  • 电话随访对结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晓霞

    结肠镜检查目前已成为检测肠道疾病的首选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患者的依从性差、服药方式不正确、不耐受等副作用,门诊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并不令人满意,从而影响肠镜的完成率、疾病的检出率等。济南军区总医院内镜中心对门诊行肠道准备的患者行口头及书面的准备指导,但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本研究采用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再指导及教育,以观察能否提高清洁度。

  • 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栓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坤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原因不明的结直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部分内科治疗无效、效果欠佳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需及时或适时行手术治疗。该病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多见,但近年来我国UC的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患者依据蒙特利尔分型分为直肠炎( E1)、左半结肠炎(E2)和广泛结肠炎(E3),目前国内报道溃疡性直肠炎为14.8%~35.5%[1-2]。溃疡性直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常见类型,目前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柳氮磺胺吡啶( salazosulfapyridine, SASP)制剂、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因病变范围局限于直肠,全身用药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药费昂贵。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或美沙拉嗪栓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已有报道[3]。本研究对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患有溃疡性直肠炎住院患者应用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 MRI表现

    作者:王德广;孙振环;张波绪;孙仁华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指由于不同病因导致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完全或部分闭塞后,其周围形成海绵样扭曲的代偿静脉。 CTPV构成的侧支静脉或旁路是机体保证肝脏血流量及肝脏营养的一种代偿改变,它是门静脉阻塞后病理改变的终结果,在缓解门静脉高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TPV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方法。近年随着MRI、CT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MRI能清晰显示肝内病变及CTPV的病变,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404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15例CTPV患者的资料,并结合CTPV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探讨CTPV的MRI表现特征,评价MRI对CTPV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1996-2015年国内外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变化特点的 Meta 分析

    作者:乔静;刘立新

    目的:评价近20年来我国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变化特点,并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Medline、Ovid、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对入选的42篇有关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研究进行汇总、归纳和分析。其中入选的部分发达国家涵盖欧洲(德国、英国、瑞典等)、美洲(美国)、亚洲(日本),基本可以代表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结果近20年来我国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呈下降趋势(1996-2005年77%,2006-2015年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部分发达国家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未见明显变化(1996-2005年77%,2006-2015年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6-2005年,我国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部分发达国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2015年,我国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部分发达国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20年来我国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可能呈降低趋势,而部分发达国家可能无明显改变;1996-2005年,我国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部分发达国家发病率相似,2006-2015年可能低于部分发达国家。

  •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稿约

    作者:

    关键词: 消化病 影像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