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8
  • 曾用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沈中阳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早期生物伤的发病机制探讨

    作者:贾佳;李娜;李国福;臧彬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中生物伤的早期发病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常规机械通气组(L组)和大潮气量(VT)机械通气组(H组),每组8只.麻醉大鼠后均行气管切开术,S组大鼠不进行机械通气、自主呼吸空气;L组和H组大鼠其他呼吸机参数均一致,吸入氧浓度(FiO2)为0.21,L组VT 7 mL/kg,H组VT 28 mL/kg.4 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评估肺损伤程度,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中细胞膜半通道蛋白Pannexin-1的表达水平;提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异前列醇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并进行白细胞计数,用荧光染料Yo-pro-1/碘化丙啶(PI)双染后观察早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组与L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和L组相比,H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表现为肺泡破裂、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气道上皮脱落较明显,肺W/D比值明显增加(5.1±0.2比4.4±0.2、4.3±0.4,均P<0.01),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4.00(4.00,8.00)比1.00(0,4.00)、2.00(0,4.75),均P<0.01〕,BALF中白细胞数明显增加(×106/L:2.97±0.46比1.03±0.26、0.79±0.19,均P<0.01),LDH水平明显升高(U/L:148.6±38.2比34.4±13.5、78.6±13.9,均P<0.01),且肺组织中Pannex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annexin-1/GAPDH:0.89±0.21比0.48±0.25、0.61±0.17,均P<0.01),BALF中ATP水平明显升高(nmol/L:456.84±148.72比19.23±13.34、113.26±57.90,均P<0.01);而3组间肺组织凋亡细胞数及BALF中细胞凋亡率、异前列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细胞凋亡数(个/HP):4.00(3.00,5.00)比5.00(4.00,6.00)、4.00(3.25,6.00),BALF中细胞凋亡率:(0.57±0.20)%比(0.42±0.16)%、(0.58±0.19)%,BALF中异前列醇(μg/L):3.85±0.46比3.83±0.60、3.59±0.69,均P>0.05〕.结论 VILI中生物伤早期发病机制与膜通道感受压力应激开放并释放炎性介质有关,而凋亡、脂质过氧化反应不是首要致病因素.

  • 血管内降温治疗对复苏后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邹洋洋;陈立旻;华天凤;杨旻

    目的 探讨血管内降温治疗对心脏停搏(CA)家猪复苏后综合征(PRS)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家猪15只,诱颤后维持心室纤颤(VF)8 min,然后进行标准心肺复苏(CPR).将复苏成功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温组维持动物核心体温在(38.0±0.5)℃并持续12 h;亚低温组复苏成功后5 min启动亚低温治疗,应用体温控制系统快速血管内降温至(33.0±1.0)℃并维持到复苏后6 h,然后以0.7℃/h的速度缓慢复温至(38.0±0.5)℃.持续监测动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VF前和复苏后1、2、4、6、12、24 h取右侧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选择素、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家猪复苏后24 h存活情况,对存活家猪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然后处死家猪取脑、心、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15只家猪经8 min VF后成功复苏14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7只,复苏成功率为93.3%.两组动物体重、核心体温、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等基础生理学参数及CPR时间和除颤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温组动物核心体温均控制在(38.0±0.5)℃;亚低温组在复苏后1 h降至预定低温范围(33.0±1.0)℃,维持到6 h后缓慢升温达到基础体温(38.0±0.5)℃.与VF前比较,两组动物在复苏后HR明显增快,而MAP及CO降低,之后逐渐恢复正常;两组各时间点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VF前比较,两组动物复苏后1 h血清E-选择素、sTM水平即明显升高,6 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IL-1β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常温组与亚低温组VF前E-选择素(μg/L:1.34±0.52比1.60±0.61)、sTM(μg/L:19.13±0.34比19.24±0.73)和IL-1β(ng/L:25.73±0.87比25.32±0.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低温组E-选择素、sTM和IL-1β水平于复苏后2 h起即明显低于常温组〔E-选择素(μg/L):11.15±2.73比16.04±3.23,sTM(μg/L):49.67±3.32比62.22±1.85,IL-1β(ng/L):140.51±6.66比176.29±18.51,均P<0.05〕,复苏后12 h E-选择素降至基线水平(μg/L:1.17±0.65比1.60±0.61,P>0.05).两组家猪24 h存活率均为100%.亚低温组存活家猪NDS评分显著低于常温组(分:150.0±6.6比326.4±12.3,P<0.05).常温组复苏后24 h脑皮质可见神经元细胞坏死,胞核深染、固缩;心肌组织可见心肌细胞坏死,间质间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可见肺泡结构塌陷,易见炎性细胞及红细胞浸润.亚低温组脑、心、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常温组明显减轻.结论 血管内降温治疗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复苏后亚低温治疗,降温效果迅速可靠,复温速度可控稳定.亚低温治疗对PRS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 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内毒素致凝血功能障碍大鼠中的作用

    作者:修光辉;熊伟;尹云玉;陈献忠;刘萍;孙洁;凌斌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凝血功能障碍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4~5周龄雌性SD大鼠BMSC,取第4代细胞鉴定成功后用于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LPS组和BMSC组,每组15只.经大鼠大隐静脉注射LPS 1 mg/kg构建LPS致凝血功能障碍模型;NS对照组给予等量NS.BMSC组于制模后2 h经尾静脉注射BMSC 0.5 mL(含BMSC 1×106个);NS对照组和LPS组给予等量NS.分别于术后1、3、7 d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纤维蛋白原(FIB)〕;分别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中HMGB1、RAGE、TLR2/4及NF-κB的mRNA表达和含量.结果 ① 体外培养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型生长,第4代细胞表型经流式细胞仪鉴定为BMSC.② 凝血功能指标:与NS对照组比较,LPS组1 d PLT、PCT、FIB即明显下降,PDW、MPV、P-LCP、INR即明显升高,APTT、PT、TT即明显延长;随LPS诱导时间延长,各项凝血指标均有所好转.给予BMSC干预后能明显逆转LPS诱导的凝血功能异常,1 d时各指标与LPS组比较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LT(×109/L):398.8±17.9比239.1±15.8,PCT(%):0.35±0.04比0.23±0.06,FIB(g/L):1.7±0.6比0.8±0.1,PDW(%):12.4±1.6比16.2±1.5,MPV(fl):11.0±1.6比13.7±1.1,P-LCR(%):13.0±2.1比15.3±2.7,INR:1.52±0.17比1.82±0.19,APTT(s):66.3±4.1比89.5±4.5,PT(s):18.3±0.7比25.1±1.9,TT(s):87.5±7.8比115.0±9.7,均P<0.05〕,并持续至7 d.③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与NS对照组比较,LPS组1 d血中HMGB1、RAGE、TLR2/4及NF-κB的mRNA表达和含量即明显升高;随LPS诱导时间延长,各通路分子mRNA表达及含量逐渐下降.给予BMSC干预后,1 d时各通路分子的mRNA表达及含量即较LPS组明显降低〔HMGB1 mRNA(2-ΔΔCt):10.77±0.04比24.51±3.69,HMGB1含量(μg/L):0.48±0.01比0.95±0.06;RAGE mRNA(2-ΔΔCt):11.57±1.11比18.08±0.29,RAGE含量(μg/L):0.73±0.04比1.37±0.06;TLR2 mRNA(-ΔΔCt):2.60±0.22比12.61±0.27,TLR2含量(μg/L):0.81±0.03比1.59±0.09;TLR4 mRNA(2-ΔΔCt):2.95±0.52比4.06±0.11,TLR4含量(μg/L):0.80±0.09比1.18±0.11;NF-κB mRNA(2-ΔΔCt):1.29±0.06比7.79±0.25,NF-κB含量(μg/L):1.22±0.24比2.42±0.26;均P<0.05〕,并持续至7 d.结论 BMSC移植能够改善内毒素致凝血功能障碍大鼠的凝血功能,可能与抑制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袁佳辉;陈敏;陈上仲;胡才宝;蔡国龙;严静

    目的 系统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荷兰Elsevier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18年4月发布的所有提供了GLS和LVEF数据及其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关系的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收集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敏感性和异质性分析,并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采用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5篇,中文文献1篇;包括503例患者,存活组333例,死亡组170例;纳入文献质量较高,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8~9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短期病死率与更高的GLS相关〔标准化均数差(SMD)=-0.47,95%可信区间(95%CI)=-0.76~-0.18,Z=3.16,P=0.002〕,但存活组与死亡组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8,95%CI=-0.03~0.39,Z=1.64,P=0.10).对各效应指标采用逐一剔除每篇文献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剔除每篇文献前后合并效应量均无明显变化,提示结果稳定.漏斗图显示,各文献的效应点大致呈以合并效应量为中心、大体对称分布的"倒漏斗"形,但本研究纳入研究数量偏少,故不能完全排除文献发表偏倚.结论 与LVEF相比,GLS可能是检测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功能障碍更敏感的指标,可能对短期病死率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高渗盐溶液减轻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袁春雨;孙从松;孙业祥;王沁澄;王彪;王春华;唐益忠;胡德林;李兴照;宋均辉

    目的 探讨高渗盐溶液(HS)减轻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32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乳酸钠林格液(LR)组、HS200组(200 mmol/L HS组,1 L 200 mmol/L HS含LR 955 mL和10%NaCl 45 mL)和HS400组(400 mmol/L HS组,1 L 400 mmol/L HS含LR 846 mL和10%NaCl 154 mL),每组8只.将大鼠浸入98℃开水中12 s制备背部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假伤组大鼠背部置于37℃水浴中.3个药物干预组于制模后即刻分别经大鼠尾静脉泵入LR、200 mmol/L HS和400 mmol/L HS,按Parkland方案补液;假伤组不予液体复苏.各组大鼠于伤后8 h取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的含量;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假伤组相比,LR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水肿和肺间隔增厚;血清中IL-6、IL-10、IL-17含量以及肺组织MDA含量和p38MAPK、ERK1/2的磷酸化程度均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显著下降.与LR组相比,两个HS组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血清中IL-6、IL-17含量以及肺组织MDA含量和p38MAPK、ERK1/2的磷酸化程度均明显降低,血清IL-10含量进一步升高,肺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加,且均呈一定剂量依赖性,HS400组各指标与L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IL-6(ng/L):3.76±0.12比6.72±0.90,血IL-10(ng/L):33.76±3.71比16.77±3.19,血IL-17(ng/L):103.52±2.78比124.96±4.96,肺MDA(nmol/mg):5.59±0.24比7.09±0.39,肺SOD(U/mg):226.7±3.9比172.7±3.4,肺磷酸化p38MAPK(p-p38MAPK)/p38MAPK:0.15±0.09比0.35±0.19,肺磷酸化ERK1/2(p-ERK1/2)/ERK1/2:0.27±0.01比0.70±0.01,均P<0.01〕.结论 HS对严重烫伤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LR,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HS能抑制肺组织p38MAPK和ERK1/2通路活化,提高抑炎因子水平,同时减少促炎因子释放,从而抑制肺组织过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 肌酐全年龄阶段新公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黄思华;吴锡信

    目的 比较5种肌酐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探讨肌酐全年龄阶段(FAS)公式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的2219例CKD患者,根据美国肾脏患者生存质量提倡指南(K/DOQI)的诊断标准分为CKD 1~5期.所有患者于1个月内以99m锝-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m Tc-DTPA)清除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Tc-GFR),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分别采用基于SCr的Cockcroft-Gault(C-G)公式、中国改良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cMDRD)公式、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吴氏测算(MC)公式、FAS公式计算eGFR,并经体表面积校正.比较各种公式计算的eGFR与Tc-GFR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种公式eGFR与Tc-GFR的相关性.以Tc-GFR为参考标准,评价各种公式的偏倚、精确性和准确性;绘制各种公式eGF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CKD患者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患者后,共382例CKD患者纳入终分析,CKD 1~5期患者分别为31、69、92、75、115例.在全体患者中,各种公式的eGFR与Tc-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eGFR与Tc-GFR均呈显著正相关,以cMDRD公式eGFR与Tc-GFR的相关性好(r=0.883,P=0.000),MC公式的相关性差(r=0.848,P=0.000);FAS公式eGFR在CKD 2期患者中与Tc-GFR的相关性好(r=0.538,P=0.000),在CKD 5期患者中的相关性差(r=0.229,P=0.014).以Tc-GFR为参考标准,FAS公式偏倚小〔Tc-GFR与eGFR差值=8.64,95%可信区间(95%CI)=7.04~10.19〕,准确性佳〔eGFR落入Tc-GFR 30%范围内的百分比(P30)=42.67%,95%CI=37.69~47.65〕;CKD-EPI公式精确性好(Tc-GFR与eGFR差值的QR=17.43,95%CI=15.33~21.28).ROC曲线分析显示,cMDRD公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0.944),特异度高(87.23%);而CKD-EPI公式的敏感度高(94.00%),MC公式的AUC小(0.918).FAS公式的AUC为0.940(95%CI=0.917~0.964,P=0.000),大于MC公式,但与其他公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FAS公式eGFR的佳截断值为32.62 mL·min-1·1.73 m-2时,敏感度为93.00%,特异度为81.56%,阳性预测值为83.64%,阴性预测值为11.54%.结论 与C-G、cMDRD、CKD-EPI、MC 4个公式相比,FAS公式的偏倚更小、准确性更高;用FAS公式诊断CKD患者肾功能不全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应用于CKD患者早期GFR值的测定.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1800017727.

  • 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结构域多肽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增加及M1/M2表型极化的影响

    作者:洪侃;郁志明;孙雪倩;吴晨;翁平;魏明霞;左静;陈俊良;庞庆丰

    目的 探讨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结构域(CSD)多肽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s)血红素加氧酶-1(HO-1)活性增加和M1/M2表型极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全长野生型CSD多肽和101位氨基酸缺失的截短型突变CSD多肽(Δ101CSD)与HO-1的结合情况.分离纯化培养大鼠原代AMs,细胞融合达到80%时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同步化处理,并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LPS组加入100μg/L的LPS处理16 h;LPS+血晶素组加入100μg/L的LPS和20μmol/L血晶素处理16 h;野生型CSD多肽+LPS+血晶素组在LPS处理前6 h加入10μmol/L野生型CSD多肽预处理;Δ101CSD+LPS+血晶素组在LPS处理前6 h加入10μmol/LΔ101CSD预处理.各组处理16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Ms细胞膜小窝蛋白-1(Cav-1)与HO-1的结合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AMs的M1型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206(CD206)、IL-10的mRNA表达;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HO-1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型CSD和Δ101CSD多肽均能与HO-1结合,且二者结合能力无明显差异;但101位Arg缺失导致Δ101CSD多肽与HO-1的部分结合区域消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Cav-1和HO-1均低表达;LPS组和LPS+血晶素组Cav-1与HO-1大量结合;野生型CSD和Δ101CSD多肽均能明显减少LPS诱导的HO-1与Cav-1结合.HO-1活性分析结果显示:给予LPS刺激后,HO-1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晶素可促进LPS诱导HO-1活性升高;给予两种CSD多肽预处理后,HO-1活性均进一步升高,以野生型CSD多肽作用更加显著,与LPS+血晶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ol·mg-1·h-1:3683±266比2408±132,P<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LPS可诱导细胞炎性因子及M1型标志物水平升高,M2型标志物水平下降;而血晶素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及M1/M2表型极化.与LPS+血晶素组相比,给予野生型CSD多肽预处理后,AMs中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同时可降低M1型标志物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水平〔TNF-αmRNA(2-??Ct):6.82±0.05比8.70±0.24,iNOS mRNA(2-??Ct):331.50±32.05比506.70±0.10,均P<0.05〕,增加M1型标志物IL-10 mRNA的表达水平(2-??Ct:269.09±6.54比119.05±3.30,P<0.05);而101位缺失部分削弱了CSD多肽对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且只能降低iNOS mRNA的表达水平(2-??Ct:429.11±8.92比506.70±0.10,P<0.05),说明其促使AMs由M1表型向M2表型转化的能力较差.两种多肽对CD206的表达均无影响.结论 野生型CSD多肽可减少LPS诱导的Cav-1与HO-1结合、增加HO-1活性,促进AMs由M1表型向M2表型转化,抑制促炎因子表达.

  • 血必净治疗MODS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宋瑞霞;董晨明;王翠婷;张虹;杨朝辉

    目的 系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以血必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为关键词,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中,系统检索从建库至2018年3月4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血必净注射液与常规西医治疗MODS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营养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结局指标包括7 d和28 d病死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Marshall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发表偏倚情况.结果 终纳入35项RCT、共213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076例,对照组10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明显降低MODS患者病死率〔7 d病死率:优势比(OR)=0.42,99%可信区间(99%CI)=0.26~0.69,P<0.00001;28 d病死率:OR=0.31,99%CI=0.21~0.45,P<0.00001〕,并可明显降低APACHEⅡ、Marshall评分〔APACHEⅡ:均数差(MD)=3.24,99%CI=2.00~4.49,P<0.00001;Marshall评分:MD=1.95,99%CI=0.50~3.40,P=0.0005〕;同时试验组清除IL-6和TNF-α、提升血小板及改善PT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好(IL-6:MD=5.56,99%CI=1.44~9.68,P=0.0005;TNF-α:MD=4.97,99%CI=3.44~6.50,P<0.00001;血小板:MD=-50.79,99%CI=-74.84~-26.74,P<0.0001;PT:MD=4.55,99%CI=3.96~5.14,P<0.00001),但在改善APTT方面未显示出明显优势(MD=0.96,99%CI=-5.08~7.00,P=0.68).漏斗图分析显示,各项研究的效应点大致以合并效应量为中心,大体呈对称分布的"倒漏斗"型,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少,尚不能完全排除文献发表偏倚.结论 血必净可能通过其较强的清除细胞因子、提升血小板和改善凝血功能的能力来实现对MODS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 肺应变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奇;郭钰莹;单梦田;兰超;陈荣昌

    目的 探讨肺应变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比格犬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取24只成年健康雄性比格犬,采用静脉注射油酸0.18 mL/kg的方法制备中度ARDS模型.制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肺保护性通气(LPV)组(n=4)潮气量(VT)设定为6~8 mL/kg;肺应变1.0、1.5、2.0、2.5组(S1.0、S1.5、S2.0、S2.5组)根据肺应变、呼气末正压引起的肺复张容积(VPEEP)和功能残气量(FRC)计算VT.5组均进行机械通气24 h或达到实验终点〔当去甲肾上腺素用量>1.4μg·kg-1·min-1仍不能使血压>60 mmHg(1 mmHg=0.133 kPa)超过30 min视为实验终点〕.记录实验期间动物静态肺顺应性(Cst)、气道平台压(Pplat)和肺应力的变化.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拟合肺应变与Cst降变率、Pplat及肺应力的回归方程,探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LPV组VT为(7.1±0.5)mL/kg;随肺应变增加,VT逐渐升高.除S1.0组VT接近LPV组水平外〔为(7.3±1.8)mL/kg〕,S1.5、S2.0、S2.5组VT均较LPV组明显增加(mL/kg:13.3±5.5、18.7±5.4、20.1±7.4比7.1±0.5,均P<0.05);且相同肺应变时个体间VT差异较大.各组动物在实验终点时Cst均较制模前明显下降;随肺应变增加,Cst降变率呈升高趋势,S2.0、S2.5组Cst降变率明显大于S1.0、S1.5组〔(48.0±15.0)%、(54.4±9.5)%比(25.9±13.7)%、(38.6±8.1)%,均P<0.05〕.各组动物成模时Pplat和肺应力均较制模前明显升高,并随通气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S1.5组通气4 h Pplat和肺应力即明显高于LPV组〔Pplat(cmH2O,1 cmH2O=0.098 kPa):26.2±2.3比20.2±4.2,肺应力(cmH2O):20.5±2.0比16.6±2.5,均P<0.05〕,且均随肺应变的增加而升高,直至实验终点.相关分析显示,肺应变与Cst降变率、通气4 h Pplat及肺应力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6、0.660、0.539,均P<0.05),提示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拟合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应变每增加1,Cst降变率则增加19.0%〔95%可信区间(95%CI)=14.6~23.3,P=0.000〕,Pplat则升高10.8 cmH2O(95%CI=7.9~13.7,P=0.002),肺应力则升高7.4 cmH2O(95%CI=4.7~10.2,P=0.002).结论 在ARDS犬模型中,机械通气时肺应变越大,Pplat及肺应力越高,以肺应变2.0和2.5得到的VT可引起ARDS模型动物Cst进一步降低,肺应变大于1.5时Pplat及肺应力即显著增加,超过LPV的安全范围(分别为35 cmH2O和25 cmH2O),从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

  • 年龄对急诊患者等待时间的影响:连续2年219299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潘雯;吴妙略;叶志强;乔晓禹;张扣兴

    目的 探讨年龄≥70岁是否为导致急诊患者等待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了解该人群在急诊分级预检系统中能否得到优先处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接受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根据急诊分级结果给予相应处理.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入选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急诊分级、急诊科室、门诊开放情况和就诊时间.根据前期以65岁为界分析提示其与患者等待时间关联性不大的结论,按照年龄是否超过70岁将患者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进一步分析;以患者分诊后挂号登记时间与急诊医生录入初步诊断时间的差值作为等待时间,根据目标等待时间(TWT)达标情况将患者分别达标组和未达标组.TWT定义:Ⅰ级急危患者为即刻,Ⅱ级急重患者为10 min,Ⅲ级急症患者为30 min,Ⅳ级亚急症患者为60 min、非急症患者为2~4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年龄是否为导致急诊患者等待时间超过TW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选急诊成人患者272989例,排除妇产科急诊患者、分诊资料记录不全者、未予诊治即自行离院者、急诊分诊为Ⅰ级者、等待时间异常者(等待时间超过全部样本平均等待时间的99%),终共219299例急诊患者资料纳入分析.男性102218例,女性117081例;平均年龄(35.86±15.81)岁,其中<70岁208082例(占94.9%),≥70岁11217例(占5.1%).在219299例急诊患者中,有191588例(87.4%)在TWT内就诊,其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有86.5%(9701/11217)在TWT内就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与超过TWT就诊呈独立相关〔校正优势比(OR)=1.106,95%可信区间(95%CI)=1.041~1.176,P=0.001〕;同时,在高峰时段于急诊就诊和急诊分级偏低也是导致患者等待时间超过TWT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急诊科室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老年患者就诊多的急诊内科,去除其他原因影响后,年龄≥70岁患者等待时间未达标的可能性较小(校正OR=1.203,95%CI=1.121~1.291,P<0.001).结论 在急诊分级预检系统中,年龄≥70岁的老年人在TWT内就诊的可能性较<70岁者更大,容易得到优先诊治.

  • GLT25D2基因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毒性损伤中对自噬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晓慧;郭乐乐;刘贞利;张晶;任锋

    目的 探讨GLT25D2基因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肝毒性损伤中是否对自噬有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GLT25D2+/+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GLT25D2-/-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① 体内实验:将20只野生型小鼠和20只GLT25D2-/-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APAP干预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25 g/L的APAP溶液500 mg/kg建立小鼠肝毒性损伤模型;PBS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制模成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评估自噬水平.② 体外实验:另取野生型小鼠和GLT25D2-/-小鼠各1只,采用两步胶原灌注法提取原代肝细胞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5 mmol/L APAP溶液干预0、8、12 h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肝细胞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LC3、P62的表达;另一部分用绿色荧光蛋白-LC3质粒(GFP-LC3)转染24 h,分别给予PBS(PBS对照组)和5 mmol/L APAP(APAP干预组)温育12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LC3阳性表达以反映自噬体的形成情况.结果 ①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相应PBS对照组相比,经APAP干预后,野生型及GLT25D2-/-小鼠肝组织中自噬正性相关蛋白ATG5、ATG7、LC3-Ⅱ表达下调,而负性相关蛋白P62表达上调,说明APAP处理后自噬整体水平降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LT25D2-/-小鼠肝组织自噬正性相关蛋白ATG7、ATG5表达上调(ATG5/β-actin:1.21±0.29比0.84±0.19,ATG7/β-actin:1.29±0.14比1.54±0.40,均P>0.05),LC3-Ⅱ表达略下调(LC3-Ⅱ/β-actin:0.52±0.06比0.58±0.06,P>0.05),而负性相关蛋白P62表达下调(P62/β-actin:1.13±0.94比1.54±0.40,P>0.05),说明基因敲除后小鼠自噬表达水平高于野生型小鼠.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显示,与相应PBS对照组相比,经APAP干预后,野生型小鼠肝组织自噬体数量无明显变化,但GLT25D2-/-小鼠自噬体数量增多.②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APAP干预时间延长,野生型及GLT25D2-/-小鼠原代肝细胞自噬正性相关蛋白ATG5、ATG7表达逐渐上调,LC3略有波动,而负性相关蛋白P62表达逐渐下调,12 h分别达峰值或谷值,说明APAP刺激细胞自噬表达增强,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LT25D2-/-小鼠12 h原代肝细胞自噬正性相关蛋白ATG5、ATG7、LC3-Ⅱ及负性相关蛋白P62表达上调(ATG5/β-actin:0.93±0.09比0.74±0.06,ATG7/β-actin:0.80±0.09比0.65±0.10,LC3-Ⅱ/β-actin:1.35±0.30比1.15±0.20,P62/β-actin:0.36±0.02比0.31±0.03,均P>0.05),说明基因敲除后自噬水平增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经APAP干预后,野生型及GLT25D2-/-小鼠原代肝细胞GFP-LC3阳性细胞均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GLT25D2-/-小鼠GFP-LC3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0.64±0.08比0.36±0.05,P<0.05).结论 GLT25D2是自噬负性调控因子,敲除GLT25D2基因能够增强APAP诱导肝毒性损伤小鼠的自噬水平.

  • 脂多糖通过Galectin-9/Tim-3信号通路调控小鼠巨噬细胞M1/M2表型极化

    作者:张望;章云涛;方强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Galectin-9/Tim-3)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M1/M2表型极化中的意义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待细胞生长至80%~90%时用于实验.① 将细胞以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并分别以0(空白对照)、0.01、0.1、1、10、100 mg/L的LPS刺激24 h.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或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分化抗原206(CD206)以及细胞内Tim-3、Galectin-9的表达.② 另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24 h)、LPS处理组(用含0.1 mg/L的LPS无血清DMEM刺激24 h)和α-乳糖预处理组(在LPS刺激前1 h用含40μmol/L Galectin-9信号拮抗剂α-乳糖的无血清DMEM进行预处理),通过封闭Galectin-9信号以验证Galectin-9在巨噬细胞M1/M2表型极化中的作用.结果 ① 低浓度LPS(0.01 mg/L、0.1 mg/L)刺激24 h后,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的表达仅轻度上调(iNOS mRNA)或无明显变化(IL-6 mRNA);而M2型标志物Arg-1 mRNA和CD206 mRNA表达则明显升高,并分别于0.1 mg/L和0.01 mg/L的LPS浓度下达到峰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rg-1 mRNA(2-ΔΔCt)为1.85±0.07比1.00±0.02,CD206 mRNA(2-ΔΔCt)为2.03±0.11比1.00±0.05,均P<0.01〕;随LPS浓度升高,IL-6 mRNA和iNOS mRNA表达持续升高,而Arg-1 mRNA和CD206 mRNA表达则逐渐降低,巨噬细胞M1/M2表型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同时,经LPS刺激后,巨噬细胞内Tim-3蛋白表达在0.01 mg/L的LPS刺激后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Tim-3/GAPDH:0.84±0.04比0.69±0.02,P<0.01),并在0.1 mg/L浓度下达峰值,之后随LPS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细胞内Galectin-9及上清中分泌型Galectin-9(s-Galectin-9)蛋白表达在低浓度LPS(0.01 mg/L、0.1 mg/L)刺激后无明显变化,之后随LPS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②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M1型标志物iNOS和M2型标志物Arg-1、CD206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而IL-6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使用α-乳糖预处理后,IL-6 mRNA和iNOS mRNA表达较LPS处理组进一步升高〔IL-6 mRNA(2-ΔΔCt):1.44±0.02比1.14±0.11,iNOS mRNA(2-ΔΔCt):2.45±0.04比2.01±0.08,均P<0.01〕,而Arg-1 mRNA和CD206 mRNA表达明显下降〔Arg-1 mRNA(2-ΔΔCt):0.75±0.01比1.85±0.02,CD206 mRNA(2-ΔΔCt):0.58±0.02比2.03±0.14,均P<0.01〕.同时,Galectin-9信号封闭也可减少Galectin-9胞外分泌〔与LPS处理组比较:s-Galectin-9/GAPDH为0.10±0.01比0.23±0.02,P<0.01〕,下调胞内Tim-3和Galectin-9的蛋白表达(Tim-3/GAPDH:0.28±0.01比0.43±0.01,Galectin-9/GAPDH:0.21±0.01比0.43±0.01,均P<0.01).结论 LPS通过Galectin-9/Tim-3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M1/M2表型极化,低浓度LPS可通过调节Galectin-9表达及分泌使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从而限制炎症发展;高浓度LPS通过下调Galectin-9的表达和分泌使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从而促进炎症发展.

  • 不同晶体液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内环境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小明;袁周;陈齐红;於江泉;郑瑞强

    目的 比较0.9%NaCl溶液、林格液、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ASPMCG液)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2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0.9%NaCl溶液组(N组)、林格液组(L组)、ASPMCG液组(P组).所有患者入组3 h内均留置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导管,并输注相应晶体液30 mL/kg,6 h内根据患者液体复苏有无容量反应性来指导补液速度及液体量;研究期间其他治疗均参照2012年"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指南进行.记录研究期间患者6 h和24 h液体复苏量、7 d内外源性胰岛素用量,观察复苏0、3、6、24 h和3 d、7 d动脉血pH值、剩余碱(BE)、血糖(Glu)、血乳酸(Lac)以及血Na+、K+、Cl-、Ca2+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期间共1082例患者入住ICU,排除不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入ICU 24 h内死亡或自动出院等患者,终有2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分析,N组94例,L组94例,P组92例.3组患者6 h和24 h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以及7 d内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后,3组患者血Cl-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24 h达峰值,但N组血Cl-明显高于L组和P组(mmol/L:107.5±5.6比106.1±4.8、105.1±4.2,均P<0.05);血Ca2+随复苏时间延长也呈升高趋势,3 h和6 h N组血Ca2+明显低于L组和P组(mmol/L:3 h为1.10±0.08比1.15±0.09、1.12±0.10,6 h为1.12±0.10比1.16±0.08、1.15±0.09,均P<0.05);而L组与P组间血Cl-和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液体复苏期间各时间点动脉血pH值、BE、Glu、Lac、Na+、K+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与林格液及ASPMCG液相比,0.9%NaCl溶液可能导致高氯血症和低钙血症,但对酸碱平衡无明显影响.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IOR-16009176.

  • 低钙血症是神经系统损伤患者死亡的"加速器"

    作者:周南君;汤展宏;赖洁

    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重症颅脑损伤过程中低钙血症的发生较常见,但却易被忽视,往往延误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对严重颅脑损伤等神经系统损伤基础上继发低血钙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机制进行分析,为钙离子失衡的早期识别、神经功能转归的评估及危重症患者标准钙离子监控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 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杨小蕾;冉希;廖雪莲;韩莉;康焰

    自噬是通过对衰老蛋白、受损细胞器消化降解再利用来维持细胞正常稳态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学者对自噬研究的深入,发现自噬参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自噬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及其调控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加深对自噬的了解,引起研究者对动态调控自噬及减轻自噬流损伤的关注.

  • 细胞超活化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金杨;温宗梅

    炎症小体是一种炎症信号平台,可以识别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介导细胞焦亡的发生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近的研究表明,炎症小体的激活能够导致活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并将这种细胞状态定义为细胞超活化.细胞超活化可导致IL-1的持续释放,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在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和脓毒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究细胞超活化在不同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细胞超活化在细菌、病毒所致感染、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上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一种带可调节PEEP阀的高流量吸氧装置设计和应用

    作者:王书鹏;李维;李晨;李雯;宋德婧;孙晓丛

    呼气末正压(PEEP)是维持机械通气患者肺泡开放的常用手段,但气管切开的脱机患者常因卧床、误吸等因素造成肺泡塌陷,目前仍缺乏有效手段为这类患者提供PEEP支持.设计一种带有可调节PEEP阀的高流量吸氧装置为患者提供持续可调节的PEEP,将有助于改善患者氧合,维持肺脏的生理功能.

  • 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湖北省急诊医学分会;湖北省中毒与职业病联盟

    为提高胡蜂螫伤的诊治水平,总结诊治经验,"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湖北省急诊医学分会、湖北省中毒与职业病联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胡蜂螫伤诊治进展,形成了《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强调分阶段治疗的理念,不同阶段治疗重点不同,力求做到集束化和个体化,早期做到"4个两",即"两早"(早评估和早处理)、"两抗"(抗休克和抗过敏)、"两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和"两化"(水化和碱化),可避免或减轻后续发生的器官功能衰竭,明显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1 02
199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