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8
  • 曾用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沈中阳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脑灰白质比评估呼吸和心搏骤停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预后的价值

    作者:刘恒均;徐鹏;何飞;刘瑶;王军

    目的 探讨脑灰白质比(GWR)对呼吸、心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收治的呼吸、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且昏迷的患者,所有患者复苏后均接受目标温度管理,并于ROSC后5 d内进行头颅CT扫描,按特定层面(基底节层面、卵圆中心层面)特定位点(尾状核、壳核、胼胝体、内囊后肢、内侧皮质、中央白质)的CT值计算GWR;以治疗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评分(CPC)将患者分为中枢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组(CPC 1~3分)和预后不良组(CPC 4~5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层面GWR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终纳入43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63±15)岁;神经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29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基底节层面脑灰白质比(GWRbg)、平均脑灰白质比(GWRav)均显著降低(1.064±0.103比1.163±0.818,1.068±0.087比1.128±0.071,均P<0.05),半卵圆及大脑皮质上部层面脑灰白质比(GWR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2±0.077比1.092±0.07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WRbg、GWRav可评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预后,而GWRce无此作用.GWRb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56,95%可信区间(95%CI)=0.607~0.905,P=0.007,佳临界值为1.13时,敏感度71.4%,特异度69.0%;GWRav的AUC=0.701,95%CI=0.532~0.869,P=0.035,佳临界值为1.13时,敏感度71.4%,特异度65.5%;GWRce的AUC=0.590,95%CI=0.405~0.775,P=0.344.结论 对于行目标温度管理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而言,GWR较高的患者有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预后,GWR可为患者预后和临床决策提供帮助,尤其是GWRbg.

  • 院前低温治疗对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庄燕;戴林峰;陈明祺;张海东;常宁

    目的 评价院前低温治疗对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ScienceDirect、Embase、Highwire、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发表的,评价院前低温治疗对OHCA患者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漏斗图分析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3555例患者,其中接受院前低温治疗者1804例,入院后接受常规低温治疗者1751例.Meta分析显示,与入院后低温治疗比较,院前低温治疗并不能提高OHCA患者的存活率〔优势比(OR)=1.00,95%可信区间(95%CI)=0.85~1.18,P=0.99〕,也不能改善神经功能预后(OR=0.97,95%CI=0.80~1.16,P=0.71),但可显著降低入院时体温〔加权均数差(SMD)=-0.88,95%CI=-1.03~-0.73,P<0.00001〕.漏斗图提示8项研究无发表偏倚,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少,并不能完全排除发表偏倚.结论 院前低温治疗可以降低OHCA患者入院时体温,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

  • 重症医学科发展建设模式:贵州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科发展建设22年变迁

    作者:王迪芬;刘颖;付江泉;刘媛怡;程玉梅;汪颖;李亮;刘明;唐艳;沈锋;刘旭;袁佳;陈先俊;毕红英;王洪霞;李伟;陈启敏;王翠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发展建设模式,为促进学科规范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析归纳1994年7月至2016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发展建设特征,包括学科发展各阶段时间内病区设置地点、占地面积、床位数,医师和护士的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各年收治患者量、使用呼吸机比例、病死率,学科管理模式,培养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数、承担教学课时数,获得成果、承担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参加全国多中心研究、团队建设和个人荣誉称号等内容.结果 1994至2016年近22年来,本院ICU经历了学科起步阶段(1994年7月至2005年3月)、学科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4月至2015年12月)、学科加速发展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3个时间段.学科规模从与心胸外科合用一个开放式ICU单元6张床,发展到独立管理的6个封闭式ICU单元90张床;学科占地面积从建科初期的<300 m2发展到>7000 m2,其中综合ICU 46张床,占地4210 m2.1994至2016年,ICU医师从1人增至19人,专职护士从4人增至69人,高学历人才占比显著增加;床位数从6张增至46张,年收治人数从138例增至1080例,使用呼吸机人数从24例增至1057例;随着收治人数的增加和患者危重程度的增高,年病死率从6.52%增至13.36%.2011至2016年,患者转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值均>24.0分,转出时APACHEⅡ评分均值均<12.6分.1997至2016年共培养麻醉学危重症专业方向和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79人,承担教学390学时.2011至2016年共培养临床医学专业重症医学本科生250人,承担教学540学时.1994至2016年获得成果8项,承担项目22项,出版专著4本、参编6本,发表论文104篇,参加全国多中心研究8项,获得团队及个人荣誉多项.结论 ICU硬件建设是学科发展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软件建设是学科发展建设的灵魂和推动力,临床医疗、教学、科研运行指标反映了学科及医院的整体运行状况.

  • 降钙素原对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王郝;崔娜;牛芳;徐红英;隆云;刘大为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CPB心脏外科术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手术类别和术中指标,ICU期间的治疗情况,术后28 d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入ICU即刻及术后1、3、5 d血浆PCT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进行指标差异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时间点血浆PCT水平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82例患者,25例(30.5%)诊断为肺部感染.所有患者血浆PCT水平于术后1 d达峰值,术后5 d明显下降.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入ICU即刻及术后1、3、5 d血浆PCT水平均显著升高〔μg/L:10.0(6.0,64.5)比5.0(1.0,10.0),31.0(10.0,116.2)比5.0(1.0,10.0),34.7(10.0,60.4)比2.9(0.7,9.3),15.8(7.7,29.4)比0.7(0.5,2.6),均P<0.01〕.入ICU即刻及术后1、3、5 d血浆PCT水平预测CPB心脏外科术后伴有SIRS表现重症患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82、0.86、0.91(均P<0.01),临界值分别为6.8、9.4、9.2和3.9μg/L时,敏感度分别为76.0%、84.0%、79.2%、88.0%,特异度分别为66.7%、68.4%、75.4%、78.9%.结论 CPB心脏外科术后伴有SIRS重症患者血浆PCT水平明显升高,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不同时间点血浆PCT水平超出临界值可提示出现感染,有助于术后早期预测感染的发生.

  • 主动免疫在预防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崔羽丰;陆伟;高伟;董冲;韩潮;刘懿禾

    目的 探讨主动免疫方式对接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供肝肝移植患儿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87例接受HBcAb阳性供肝肝移植患儿及其供者的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注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使乙肝表面抗体(HBsAb)滴度>1000 U/L;术中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U/kg,使患儿迅速获得被动免疫以预防HBV感染;术后对HBsAb滴度<200 U/L的患儿注射乙肝疫苗以加强免疫.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定期检测患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随访截至2017年4月.按患儿术后是否新发HBV感染分为两组,观察患儿移植术前及术后主动免疫方式对新发HBV感染的预防作用.结果 87例接受HBcAb阳性供肝肝移植的患儿中,9例(10.3%)新发HBV感染,术后发生感染的中位时间为16(10,25)个月.9例新发HBV感染患儿中7例术前HBsAb滴度<1000 U/L,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无新发HBV感染者〔77.8%(7/9)比37.2%(29/78),P<0.05〕.术后78例无新发HBV感染患儿中,62例成功接种乙肝疫苗,1例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b滴度仍然<200 U/L,15例未接种乙肝疫苗者仅注射HBIG预防.新发乙肝患儿术后HBsAb滴度均<200 U/L,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无新发HBV感染者〔100.0%(9/9)比20.5%(16/78),P<0.01〕.结论 采取预防性治疗方法,通过建立主动免疫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接受HbcAb阳性供肝的肝移植儿童受者新发HBV感染.

  • 大黄萃取液对兔CPR后肾脏NGAL及IL-18表达的影响

    作者:董勇;占景琼;徐雯;张希洲

    目的 探讨大黄萃取液对心搏骤停(CA)兔心肺复苏(CPR)后肾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复苏模型组和大黄预处理组,每组8只.大黄预处理组在制模前连续灌胃大黄萃取液5 mL·kg-1·d-17 d;假手术组、复苏模型组则连续灌胃生理盐水10 mL/d 7 d.连续干预7 d后针刺心底和心尖部,用50 V交流电刺激诱发心室纤颤(室颤)制备CA-CPR动物模型.于复苏成功后2 h处死复苏模型组和大黄预处理组动物,假手术组动物于麻醉后直接处死;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复苏模型组和大黄预处理组血清BUN、Cr水平均明显增加〔BUN(mmol/L):15.53±3.90、10.51±3.16比7.03±2.23,Cr(μmol/L):137.20±12.23、86.80±7.67比66.39±5.47,均P<0.05〕;而大黄预处理组血清BUN和Cr水平则较复苏模型组明显降低〔BUN(mmol/L):10.51±3.16比15.53±3.90,Cr(μmol/L):86.80±7.67比137.20±12.23,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肾组织NGAL、IL-18主要表达于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胞质中,复苏模型组和大黄预处理组阳性表达面积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NGAL(μm2):208.26±7.58、136.74±5.33比98.93±7.83,IL-18(μm2):256.48±4.64、113.22±6.98比77.06±6.47,均P<0.05〕;而大黄预处理组NGAL、IL-18表达均较复苏模型组明显减少 〔NGAL(μm2):136.74±5.33比208.26±7.58,IL-18(μm2):113.22±6.98比256.48±4.64,均P<0.05〕.结论 CA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大黄萃取液可减少CPR后兔肾组织中NGAL、IL-18表达,对CPR后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橘皮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敏;郭志松;邵换璋;秦秉玉

    目的 探讨橘皮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地塞米松组(5 mg/kg)、低剂量橘皮苷组(10 mg/kg)和高剂量橘皮苷组(20 mg/kg),每组12只.经胰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5 min经股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术后24 h观察动物存活情况,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腹水量和胰腺相对比重;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胰腺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SAP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橘皮苷治疗后24 h动物存活率提高(83.3%、100%比58.3%),腹水量减少(mL:7.36±0.91、6.10±1.02比13.82±2.06),血清淀粉酶水平降低(U/L:1081.48±78.23、1048.58±49.97比1990.37±127.27),胰腺相对比重降低〔(7.52±1.02)%、(5.59±0.96)%比(11.22±0.96)%〕,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高剂量橘皮苷组血清和胰腺组织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1β(ng/L):68.08±10.49比130.30±23.35,IL-6(ng/L):63.88±10.47比158.41±21.38,TNF-α(ng/L):10.42±1.49比18.16±2.01;胰腺IL-1β(pg/μg):13.87±1.84比20.08±1.66,IL-6(pg/μg):21.90±3.12比38.13±3.57,TNF-α(pg/μg):1.88±0.20比4.26±0.58〕;低、高剂量橘皮苷均可抑制TLR4表达及IRAK1、NF-κB磷酸化(以假手术组为100,TLR4/β-actin:91.9±15.6、83.7±11.2比168.5±9.0,p-IRAK1/IRAK1:117.4±7.6、104.7±11.5比173.5±15.8,p-NF-κB p65/NF-κB p65:119.9±9.3、105.8±12.6比174.1±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塞米松治疗SAP的作用与高剂量橘皮苷相当.结论 橘皮苷可降低SAP大鼠24 h死亡率,治疗SAP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胰腺TLR4/IRAK1/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有关,高剂量橘皮苷(20 mg/kg)作用更为显著.

  • 吸入氢气能减轻兔心搏骤停后心肌损伤

    作者:王金高;蔺际?;张民伟;何雨菁;潘晓文;杨成彬;蔡冬梅

    目的 探讨氢气(H2)干预对兔心搏骤停(CA)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吸入H2治疗组和空气对照组,每组30只.两组均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采用电刺激心外膜法建立兔CA模型,CA 6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CPR),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停机.H2治疗组置于含2%H2空气的笼中饲养,持续至ROSC 72 h;空气对照组则吸入100%空气72 h.观察72 h后动物存活情况;记录CA前及ROSC后的心率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发生数,测定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血乳酸(Lac)水平;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两组均有28只动物ROSC;ROSC 72 h时,H2治疗组存活动物数多于空气对照组(只:15比7,χ2=4.791,P=0.029).ROSC初期,两组动物心率减慢、室早发生数增多,之后逐渐恢复;ROSC 48 h,H2治疗组心率较空气对照组恢复更快(次/min:319±63比362±40,P<0.05);ROSC 72 h,H2治疗组室早发生数较空气对照组明显减少(次/min:9.1±4.3比15.0±8.0,P<0.05).ROSC后两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及心功能不全,随时间延长均有所恢复.与空气对照组比较,H2治疗组ROSC 24 h BNP水平明显降低(ng/L:385±98比488±174,P<0.05);ROSC 48 h cTnI和Lac明显降低〔cTnI(μg/L):1.83±0.68比2.83±0.98,Lac(mmol/L):5.5±1.6比7.9±2.6,均P<0.01〕,72 h LVEF略增加(0.690±0.040比0.650±0.041,P=0.051).电镜下观察显示,H2治疗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较空气对照组减轻.结论 吸入H2可减轻CA兔心肌损伤,缩短心肌顿抑及功能障碍的病程,改善组织灌注,提高动物存活率.

  • 线粒体分裂蛋白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杨艳丽;马骏;林多茂

    目的 探讨线粒体分裂蛋白1(Drp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IRI模型组、Drp1抑制剂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进行结扎.Drp1抑制剂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1.2 mg/kg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复灌3 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清心肌酶、线粒体膜电位、过氧化氢(H2O2)、活性氧簇(ROS)、ATP生成等.处死大鼠取心脏,测定梗死面积与缺血面积比值(AI/AAR),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Drp1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I模型组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I/AAR、H2O2、ROS、Drp1蛋白、胞质Cyt C水平明显增加,左室收缩期末压(LVESP)、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线粒体膜电位、ATP生成、线粒体Cyt C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与IRI模型组比较,Drp1抑制剂组LVEDP明显下降〔mmHg(1 mmHg=0.133 kPa):8.83±1.20比16.48±1.80〕,LVESP、EF、FS明显增加〔LVESP(mmHg):116.80±9.78比87.80±8.82,EF:0.78±0.11比0.58±0.07,FS:(48.6±4.1)%比(32.4±3.2)%〕;心肌酶、H2O2、ROS均明显降低〔cTnI(ng/L):31.9±8.8比49.2±13.7,CK-MB(U/L):4.83±1.30比7.48±2.20,LDH(U/L):1327.80±280.20比1858.80±324.80,H2O2:6.40±1.40比8.90±1.50,ROS:41916.3±6295.3比65182.6±3777.8〕,AI/AAR明显减小(0.38±0.01比0.62±0.01),线粒体膜电位和ATP生成量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0.78±0.13比0.38±0.07,ATP(μmol/g):150.8±12.3比103.7±8.4〕,Drp1表达明显降低(0.50±0.02比0.79±0.05),线粒体Cyt C表达明显增加(0.64±0.04比0.21±0.01),胞质Cyt C表达明显降低(0.48±0.03比0.78±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鼠心肌IRI时,线粒体分裂增加,线粒体功能明显下降;Drp1抑制剂能抑制线粒体分裂,改善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心脏功能.

  •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国新;李长顺;李恒涛;高丽娟;李庚;张献辉;郭洁;游斌权;刘峰

    目的 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急诊科救治的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病例资料.以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患者作为A组;以救治体系建立后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患者作为B组.记录患者发病-球囊扩张(S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以及90 d终点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全因死亡及其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与90 d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入选221例STEMI患者,A组83例,B组138例.与A组比较,B组S2B时间、FMC2B时间和D2B时间均明显缩短〔S2B时间(min):180(140,210)比201(154,225),FMC2B时间(min):89(78,100)比94(83,107),D2B时间(min):66(62,70)比85(72,99),均P<0.05〕,90 d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心力衰竭:20.3%比32.5%,全因死亡:1.4%比7.2%,其他相关不良事件:23.2%比36.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可以减少90 d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心力衰竭:优势比(OR)=1.904,95%可信区间(95%CI)=0.968~1.004,P=0.048;全因死亡:OR=11.724,95%CI=0.955~1.048,P=0.013;其他相关不良事件:OR=1.925,95%CI=1.049~3.530,P=0.034〕.结论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减少90 d心力衰竭、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心肺脑复苏后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价

    作者:董鑫;邵换璋;杨亚南;秦历杰;郭志松;张慧峰;张雪艳;秦秉玉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早期评价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脑功能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成人CPCR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CPCR后住院时间、复苏时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72 h内aEEG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主要临床结局为发病后3个月的脑功能预后〔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评分(CPC)〕.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EEG与GCS之间及其与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aEEG和GCS对脑功能预后的影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EEG和GCS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纳入31例CPCR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1.84±16.96)岁,复苏时长(19.42±10.79)min,住院时间(14.84±10.86)d,APACHEⅡ评分(19.29±6.42)分;aEEGⅠ级(正常振幅)7例,Ⅱ级(轻中度异常振幅)13例,Ⅲ级(重度异常振幅)11例;GCSⅠ级(9~14分)7例,Ⅱ级(4~8分)14例,Ⅲ级(3分)10例;存活19例,死亡12例;脑功能预后良好(CPC 1~2分)8例,脑功能预后不良(CPC 3~5分)23例.不同脑功能预后两组间年龄、性别、复苏时长、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EEG分级和GC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显示,aEEG和GCS分级越高,CPCR患者脑功能预后越差(均P-trend<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EEG与GCS存在中度相关(r=0.6206,P=0.0003);aEEG、GCS均与脑功能预后呈正相关(r1=0.7796、P1<0.0001,r2=0.7021、P2<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因素分析中,aEEG和GCS对早期脑功能预后均有显著影响〔aEEG的优势比(OR)=37.234,95%可信区间(95%CI)=3.168~437.652,P=0.004,GCS的OR=12.333,95%CI=1.992~76.352,P=0.007〕;多因素分析中,仅aEEG对早期脑功能预后有显著影响(OR=26.932,95%CI=1.729~419.471,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预测CPCR患者脑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13,佳截断值为1.5时,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75.0%;GCS的AUC=0.851,佳截断值为1.5时,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62.5%.结论 aEEG可作为ICU内CPCR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价指标,其预测能力优于GCS评分.

  • HMGB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作者:鄂璐莎;南景龙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基因沉默(HMGB1-siRNA)组和空载体(Scrambled-siRNA)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冠状)血流30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I/R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结扎.各组分别于术前24、12、0 h采用水压法经尾静脉相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HMGB1-siRNA或Scrambled-siRNA混合液各1 mL进行预处理;再灌注2 h后取血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损伤部位HMGB1蛋白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心肌组织HMGB1以及ERS相关因子,如糖调节蛋白78(GRP78)、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I/R可使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HMGB1阳性细胞以及心肌组织GRP78、CHOP、caspase-12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HMGB1-siRNA预处理后可致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I/R模型组明显降低〔TNF-α(ng/L):783.4±203.4比963.9±214.1,IL-6(ng/L):358.8±94.8比452.3±103.7,IL-8(ng/L):180.5±73.6比347.3±90.3,均P<0.05〕,HMGB1阳性细胞以及心肌组织GRP78、CHOP、caspase-12的蛋白和mRNA表达也明显低于I/R模型组(HMGB1蛋白:1.59±0.26比3.21±0.40,GRP78蛋白:2.59±0.28比4.21±0.42,CHOP蛋白:2.01±0.23比3.21±0.43,caspase-12蛋白:1.48±0.22比3.01±0.48;HMGB1 mRNA:2.35±0.26比4.67±0.45,GRP78 mRNA:6.59±0.26比11.21±0.40,CHOP mRNA:2.01±0.43比5.21±0.63,caspase-12 mRNA:4.48±0.32比8.41±0.52,均P<0.05).Scrambled-siRNA组各指标与I/R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MGB1可能参与了大鼠心肌I/R损伤中ERS的激活,从而加重心肌细胞损伤.

  • 2013至2016年上海市心室纤颤患者院前急救分析

    作者:李幸祥;腾飞跃;许萍;李明华;柳融皎;方萍;胡佳文

    目的 分析上海市心室纤颤(室颤)患者院前急救现状及复苏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接诊的院外室颤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院前急救时间、院前复苏及终复苏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复苏成功相关的因素.结果 2013至2016年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接收可疑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21096例,室性心动过速(13例)、心室停搏(20995例)患者均予排除,终纳入88例院前室颤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6例;年龄(63.22±16.15)岁;目击者行心肺复苏(CPR)者仅21例(占23.86%);白天(08:00至20:00)呼救57例,夜间呼救31例;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响应时间)为(6.47±4.13)min,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至离开现场的时间(现场时间)为(14.76±10.88)min,急救人员离开现场至到达医院急诊的时间(转运时间)为(5.95±4.00)min,4年间以及白天与夜间的院前急救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3至2016年院前复苏成功率逐年降低〔分别为95.65%(22/23)、87.50%(14/16)、83.33%(20/24)、80.00%(20/25),χ2=1.895,P=0.595〕,终复苏成功率逐年升高〔分别为21.74%(5/23)、31.25%(5/16)、37.50%(9/24)、40.00%(10/25),χ2=2.862,P=0.413〕.进行1次、2次、≥3次除颤的室颤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分别为35.23%(31/88)、23.08%(12/52)、89.19%(33/37;χ2=42.811,P=0.000),说明多次除颤可显著增加院前复苏成功率.终复苏成功组现场时间明显短于未成功组(min:10.85±8.83比16.79±11.36,t=2.367,P=0.020),心电监护仪记录室颤至恢复室上性心律的时间(复苏成功用时)明显短于未成功组(min:3.24±3.17比7.43±6.64,t=3.175,P=0.002),说明用时越短,终复苏成功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成功用时长是院外室颤患者终未成功复苏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0.771,P=0.024〕;而性别、年龄、有无目击者CPR、呼救时间段、响应时间、现场时间、转运时间对院前复苏成功和终复苏成功均无显著影响;此外,在院前复苏成功的患者中,进行1次、2次、≥3次除颤者的终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8.39%(15/31)、58.33%(7/12)、21.21%(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0,P=0.024).结论 2013至2016年上海市室颤急救响应时间、院前复苏成功率及终复苏成功率无明显变化.虽然多次除颤可显著增加院外室颤患者的院前复苏成功率,但在院前复苏成功的患者中,随除颤次数增多,终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此外,复苏成功用时长、现场急救时间长者终预后不良.

  • CPR中的心电节律识别

    作者:胡莹莹;徐军;于学忠

    由于胸外按压造成的干扰波会影响自动体外除颤仪对心搏骤停(CA)患者心电节律的判断,故判断心电节律时需要中断胸外按压.然而反复中断按压会影响心肺复苏(CPR)质量,进而影响CA患者的预后.为了提高CPR质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准确电除颤,研究者们通过基于干扰混杂心电图数据、以及基于CA患者CPR过程中记录CA数据的不同滤波方法进行了心电节律识别研究.本文对CPR过程中心电节律的识别研究,包括干扰波的来源、干扰波的特征、节律识别的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如何提高心电节律识别的准确率奠定基础.

  • 重症急性胰腺炎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光明;熊冠泽;卢松;徐珊玲;陈珂玲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程复杂,预后凶险.免疫应答失衡是导致胰腺炎患者转向重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免疫调节治疗可调控机体失衡的炎症反应,减轻SAP相关器官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早期免疫调节措施存在对象单一、方式简单等问题.近年来新出现的治疗方式,如调节免疫细胞成熟与凋亡、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多因素联合治疗等,为未来SA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本文就SAP免疫调节的发展及近年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ECMO用于救治类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面积肺栓塞1例

    作者:高文卿;李彤;胡晓旻;段大为;吴鹏;赵越;宁萌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均可表现为无脉性电活动.在病因未纠正之前,表现为无脉性电活动的心搏骤停(CA)患者病死率极高.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人工心肺支持器官,为CA患者提供了救治的桥梁.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收治1例类AMI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在ECMO辅助下进行了介入溶栓.通过介绍该病例的救治过程,旨在拓宽对无脉性电活动CA患者的诊治思路,提高对ECMO辅助并发症的认识.

  • 中国CPR共识与美国CPR指南

    作者:王立祥;孟庆义;余涛

    通过对《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与《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定义的"共识"与"指南"、定位的"被施救者"与"施救者"、定性的"生存环"与"生存链"、定量的"广义存活率"与"狭义存活率"、定式的"立体思维"与"平面思维"5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中西方视野准确把握心肺复苏(CPR)的精髓,为人们提供重要参考.《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是使美国CPR指南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和升华,该共识提出了心搏骤停(CA)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CA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CA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是中国学者为世界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立体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 基于Utstein模式下徒手CPR与萨勃心肺复苏器CPR在急诊科应用效果的比较

    作者:张重阳;王耀辉;刘洪伟;郝艾香;徐俊祥;孟庆义

    目的 基于心肺复苏(CPR)Utstein模式客观、规范比较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徒手CPR与萨勃心肺复苏器CPR的复苏效果.方法 从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表中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进行CPR的成人患者.将其中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进行CPR的70例患者纳入萨勃CPR组,进行人工徒手标准CPR的80例患者纳入徒手CPR组.收集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和自主呼吸恢复情况,以及复苏5、15 min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乳酸〕.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搏骤停(CA)原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徒手CPR组比较,萨勃CPR组ROSC率显著升高〔68.57%(48/70)比51.25%(41/80),χ2=4.642,P=0.031〕,而自主呼吸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57%(34/70)比47.50%(38/80),χ2=0.017,P=0.896〕.两组患者复苏5 min时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复苏15 min时,萨勃CPR组PaO2和SaO2明显高于徒手CPR组〔PaO2(mmHg,1 mmHg=0.133 kPa):88.13±5.06比84.26±5.53,SaO2:0.828±0.068比0.766±0.061,均P<0.05〕,PaCO2、血乳酸明显低于徒手PCR组〔PaCO2(mmHg):34.04±4.62比40.43±5.29,血乳酸(mmol/L):6.90±2.07比8.50±2.12,均P<0.05〕.结论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采用萨勃心肺复苏器进行CPR较徒手CPR具有更高的复苏成功率,较长时间复苏时更有利于节省人力,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代谢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在救护车上采用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固定架对心搏骤停患者CPR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郭晋平;冯顺易;王博;聂屾;李勇

    目的 探讨在救护车上采用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固定架对心搏骤停(CA)患者实施心肺复苏(CPR)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167例CA时间<10 min的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施救者应用平衡架组(n=86)和未应用平衡架组(n=81).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与施救者未应用平衡架组比较,施救者应用平衡架组OHCA患者的ROSC率(29.1%比9.9%,χ2=9.691,P=0.002)、24 h存活率(20.9%比6.2%,χ2=7.649,P=0.006)及出院存活率(12.8%比3.7%,χ2=4.485,P=0.035)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在救护车上采用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固定架的方法能够保证患者的CPR质量,从而提高OHCA转运患者的复苏效果.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IPR-1400533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1 02
199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