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8
  • 曾用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沈中阳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忠民;李南;于贺;陈颖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3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1)和高、低剂量参麦组(n=21).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建立家兔心搏骤停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气管夹闭窒息,仅给予麻醉和气管切开.分别于窒息前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6、12、24、48 h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肌钙蛋白Ⅰ(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比较各组家兔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高、低剂量参麦组及模型组家兔ROSC后各指标均逐渐升高,IL-6于6h达峰值,IL-1β于12h达峰值,CK-MB、cTnI、TNF-α、NF-κB于24h达峰值,而ALT、Cr于48 h达峰值.高剂量参麦组于ROSC后6h起血CK-MB、ALT、cTnI水平即明显低于模型组[CK-MB(U/L):571.69±24.39比587.98±22.38,ALT(U/L):74.88±8.71比81.49±5.79,cTnI(μg/L):7.82±1.52比8.97±1.87],12h起血TNF-α、NF-κB明显低于模型组[TNF-α (ng/L):120.36±12.38比135.23±20.13,NF-κB(ng/L):2.18±0.17比2.29±0.15],24 h起血IL-1β、IL-6明显低于模型组[IL-1β(ng/L):1.49±0.13比1.62±0.17,IL-6(ng/L):72.01±5.02比79.35±11.28],而Cr仅于24 h时较模型组明显降低(μmol/L:158.73±4.40比162.97±5.02,P<0.05或P<0.01).低剂量参麦组ROSC后24 h起血CK-MB、Cr、cTnI水平才明显低于模型组[CK-MB(U/L):1 769.00±19.73比2 120.96±24.15,Cr(μmol/L):159.32±3.02比162.97±5.02,cTnI(μg/L):12.17±3.04比14.89±3.09,P<0.05或P<0.01],而ROSC后各时间点ALT、TNF-α、IL-1β、IL-6、NF-κB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参麦组ROSC后6h、12h血CK-MB、cTnI及24h血TNF-α、IL-6明显低于低剂量参麦组(均P<0.05).结论 心搏骤停复苏后家兔各器官损伤严重程度与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NF-κB水平动态变化相关;心肺复苏后早期应用参麦注射液可抑制或减轻PCAS的发生发展,尤其对复苏后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作者:吕志敢;郭政

    目的 观察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1~3日龄新生S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实验模型,培养4~5d呈亚融合状态后用于实验.取16孔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10-6、1×10-7、1×10-8 mmol/LNE组(NE1、NE2、NE3组)4组,每组4孔;另取12孔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E3组(1×10-8 mmol/L NE)、T+NE组(1×10-8 mmol/L NE诱导前30 min加入1×10-5 mmol/L盐酸曲马多)3组,每组4孔.加入NE后24 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测定NF-κB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胞质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E3组细胞核周围和核内NF-κB阳性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多,NF-κB的平均吸光度(A)值和表达量[阳性单位(PU)]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A值:0.30±0.03比0.12±0.04,t=7.200,P=0.008;PU:39±14比22±6,t=4.610,P=0.02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NE1组、NE2组、NE3组细胞质中NF-κB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5.8±1.9)%、(38.3±1.8)%、(20.9±1.6)%比(54.6±0.6)%,均P< 0.05],且NE3组明显低于NE1组、NE2组(均P<0.05).T+NE组细胞质中NF-κB水平明显高于NE3组[(57.8±0.4)%比(20.9±1.6)%,t=57.524,P=0.001].结论 盐酸曲马多预处理可抑制NE诱导大鼠心肌细胞NF-κB的活化,在细胞水平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

  • 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马明远;徐杰;于娜;黄国敏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ICU 105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P<0.05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1050例ICU患者中有113例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76%;其中96例为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84.96%.鲍曼不动杆菌在痰液中的检出率为79.65%,尿液中为10.62%,伤口分泌物中为4.42%,血液中为3.54%,其他引流液中为1.77%.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住ICU时间≥7 d、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相对比值比(OF)=2.957,95%可信区间(95% CI) 1.106~6.253,P=0.023]、住ICU时间≥7 d(OR=2.991, 95%CI 1.135 ~ 6.544,P=0.022)、昏迷(GCS<8分,OR=2.894,95% CI 1.803~ 7.462,P=0.010)、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3.054,95%CI 1.009~ 6.550,P=0.0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低,为6.19%;其次为妥布霉素和替加环素,分别为11.50%和28.3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内检出率很高的条件致病菌,检出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与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昏迷状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它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极高.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隔离及严格床单位消毒,加强手卫生宣教和执行监督,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加强痰液、分泌物等体液的引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以减少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宝华;李海峰;雷宇;赵士兴;孙明莉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指导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组(RAT组,40例)及PCT监测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组(PCT组,42例).RAT组按脓毒症的抗菌药物治疗原则选择及停用抗菌药物;PCT组在此基础上每天监测PCT,以无活动感染症状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下降,PCT下降超过90%或PCT<0.25 μg/L作为停药指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预后情况;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通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两组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1~7d的动态观察.结果 Mann-Whitney U检验或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APACHEⅡ评分,血培养和痰培养阳性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呼吸机使用及血液滤过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PCT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RAT组明显缩短[d:8.1±0.3,95%可信区间(95%CI 8.3~9.7)比9.3±0.3(95%CI8.7~ 10.1),P=0.013].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曲线分析发现,PCT组比RAT组的生存曲线下降速度较快,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缩短.两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28 d死亡例数、28 d复发例数及临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死亡患者PCT水平比生存患者要明显升高,在治疗前期和治疗后期均超过10 μg/L.结论 动态监测PCT可以有效缩短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且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 尿激酶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脑灌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晓东;王贵生;高建华;张巍;马立芝;孙鲲;张礼;甄高鹤;王立祥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时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对心搏骤停(CA)兔脑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溶栓组和常规CPR组,每组10只.采用注射氯化钾结合窒息法制备兔CA后,常规CPR组只进行CPR的基础生命支持,药物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0 kU/kg进行干预.于动物自主呼吸恢复30 min,通过双源螺旋CT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两组基底节区相对全脑血流量(rCBF)、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rTTP),以此来证明尿激酶对兔脑微循环灌注的影响.结果药物溶栓组rCBF、rCBV均明显大于常规CPR组(rCBF:1.248±0.139比0.900±0.070,t=6.870,P=0.000;rCBV:1.206±0.117比0.969±0.067,t=6.156,P=0.000),rTTP明显小于常规CPR组(0.950±0.037比1.015±0.026,t=3.777,P=0.004),提示药物溶栓组脑微循环灌注明显优于常规CPR组.常规CPR组与药物溶栓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差异[自主循环恢复时间(s):307.9±96.4比242.0±71.0,t=-1.741,P=0.09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20.6±12.5比19.3±10.1,t=-0.256,P=0.801;平均动脉压(mm Hg,1 mm Hg=0.133 kPa):65.5±6.2比69.0±6.7,t=1.217,P=0.239].结论在对CA兔进行CPR时应用尿激酶可改善脑微循环灌注.

  • 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作用:附438例病例分析

    作者:郭治国;马青变;郑亚安;张玉梅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诊科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终确诊为AMI、APE或AAD的4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急诊科后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D-二聚体值判别A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结果 终共纳入438例患者,其中AMI 327例[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53例,NSTEMI 74例],APE 76例,AAD 35例.AMI组D-二聚体水平[0.21(0.15,0.33) mg/L]明显低于APE组[1.06(0.86,3.01) mg/L,Z=-11.416,P<0.001]、AAD组[1.79(0.83,3.37) mg/L,Z=-8.715,P<0.001]、APE/AAD组[1.15 (0.85,3.13) mg/L,Z=-13.509,P<0.001].STEMI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mg/L:0.20(0.15,0.30)比0.24(0.17,0.54),Z=-3.248,P=0.001].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A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0.015,佳截断值为0.535 mg/L;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86.2%,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69.8%,阳性似然比13.68,阴性似然比0.15;当D-二聚体< 0.5 mg/L时,敏感度84.4%,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67.1%,阳性似然比13.40,阴性似然比0.17.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NSTE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0.028;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75.7%,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5.2%;当D-二聚体<0.5 mg/L时,敏感度70.3%,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1%,阴性预测值82.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诊科区分AMI和APE/AAD的较好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提高诊断治疗效率.

  • 心房钠尿肽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作用

    作者:刘玥;李青;李津津;耿斌

    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AN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特异性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采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人住天津市人民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及干部保健病房的114例患者,按照国际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37例)、脓毒症组(41例)、重症脓毒症组(包括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取静脉血,检测血浆ANP(放射免疫荧光法)、降钙素原(PCT,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血乳酸(电极法)及C-反应蛋白(CRP,免疫散射比浊法),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APACHEⅡ评分及生物标志物的差异;采用逐步回归确定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早期诊断脓毒症的价值.结果 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ANP逐渐升高,重症脓毒症组ANP水平较SIRS组、脓毒症组升高更明显[μg/L:0.26(0.22)比0.19(0.05)、0.21(0.08),P<0.01和P< 0.05].以分组为因变量,以APACHEⅡ评分、ANP、PCT、CRP、乳酸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0.69+ 0.66APACHEⅡ评分+1.285ANP,说明APACHEⅡ评分及ANP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脓毒症患者ROC曲线分析发现,ANP的曲线下面积(AUC)与APACHEⅡ评分相似,分别为0.805[P=0.000,95%可信区间(95%CI)为0.726~0.883,敏感度75.8%,特异度78.4%]与0.820(P=0.000,95%CI为0.742 ~ 0.897,敏感度68.4%,特异度78.4%),PCT、CRP及乳酸的AUC分别为0.716(P=0.000,95%CI为0.622~0.810,敏感度67.1%,特异度62.2%)、0.569(P=0.236,95%CI为0.463 ~ 0.675,敏感度76.3%,特异度41.5%)及0.566(P=0.254,95%CI为0.453~0.679,敏感度75.0%,特异度48.6%).结论 血浆ANP浓度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很好的临床价值,且具有比PCT和CRP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骨保护素及其配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助荣;郑卫星;黄明方;陈浩;王志清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与ACS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ACS患者2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OPG及其配体(sRANKL)水平,比较分析二者及其比值(OPG/sRANKL)在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以1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OPG、OPG/sRANKL明显高于对照组,sRANK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且ACS组OPG、OPG/sRANKL较SAP组升高更为显著(均P<0.01).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ACS患者血清OPG、OPG/s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RANKL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且ACS患者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OPG、OPG/sRANKL逐渐升高,而sRANKL水平则逐渐降低(P<0.05或P<0.01).不同中医证型的ACS患者血清OPG及OPG/sRANKL均为阳气虚衰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其中阳气虚衰证、气滞血瘀证均较气阴两虚证显著升高[OPG (ng/L):621.38±32.86、617.63±39.60比593.86±36.19,OPG/sRANKL(g/mol):1 018.98±106.03、1 011.27± 121.61比942.16±115.82,P<0.05或P<0.01];而各中医证型ACS患者血清sRANK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但各证型间sRANK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OPG、sRANKL、OPG/sRANKL水平与ACS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血清OPG、OPG/sRANKL比值与ACS阳气虚衰证、气滞血瘀证存在一定相关性.

  • 天津地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肖健勇;张赫男;曹路;丛洪良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1 629例患者,依据CAG结果的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分(0~22分,962例)、中分(23~32分,446例)及高分(≥33分,221例)3组.对冠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脉病变程度越重,SYNTAX评分越高,存在单个危险因素如高龄、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越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体质量指数(BMI)越高(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TC为冠脉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史[优势比(OR)=3.947,95%可信区间(95%CI)为1.455~ 10.704,P<0.001]和2型糖尿病史(OR=5.760,95%CI为2.549~13.018,P<0.001)为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则为冠脉病变的保护因素(OR=0.541,95%CI为0.295~ 0.992,P=0.004).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应加强对其血压、血糖、血脂的综合控制.

  • 脑损伤程度与激活素A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荣青;史晓奕;杨宏富;郝芊萌;朱丽超;刘启龙;牛京京

    目的 通过检测脑损伤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发病24 h内的成年脑损伤患者5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13~ 15分,17例)、中度脑损伤组(9~12分,18例)、重度脑损伤组(3~8分,22例);记录患者入ICU后生命体征变化及肝、肾、呼吸、凝血等器官功能指标,并于患者入ICU 1、2、3、5、7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CT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血清CRP水平;并对ACTA与CRP进行直线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CTA、CRP预测脑损伤的能力.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轻、中、重度脑损伤患者血清ACT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CTA(μg/L):23.96±3.55、42.06±5.67、52.32±4.46比13.66±2.45,均P<0.01; CRP (mg/L):14.12±2.45、23.05±2.85、30.93±2.35比3.42±2.25,均P<0.01];且随病情加重,ACTA、CRP水平明显增高(两两比较均P<0.01).轻、中、重度组脑损伤患者入ICU后ACTA、CRP水平均逐渐升高,3d时达高峰[ACTA(μg/L):30.62±2.54、51.35±2.55、60.52±2.55,CRP(mg/L):18.62±2.64、30.35±2.25、37.52±2.55],后逐渐下降;轻、中度组7d时ACTA、CRP均降至较低水平[ACTA(μg/L):13.68±2.54、37.74±2.55,CRP(mg/L):6.68±2.44、19.74±2.55],重度组7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ACTA:(42.32±2.54) μg/L,CRP:(33.32±2.56) mg/L];不同程度损伤组患者间ACTA、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患者血清ACTA与CRP呈显著正相关(r=0.958,P=0.007).ROC曲线分析显示:ACTA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5.0%,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CRP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8.2%,AUC为0.723.结论 脑损伤患者血清ACTA和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ACTA水平更能反映脑损伤程度,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 GRACE、APACHEⅡ及REMS 3种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的比较研究

    作者:吉春玲;周厚荣;彭春红;杨秀林;张谦

    目的 研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及急诊内科评分(REMS)3种评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3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24 h内GRACE、APACHEⅡ及REMS评分的差值,以及发病后30 d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数,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AMI发病后30 d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病30 d内因心血管疾病共死亡54例患者,实际病死率为13.8%.死亡患者GRACE、APACHEⅡ及REM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GRACE(分):206.09±24.67比150.17±25.72,t=-4.349,P=0.000;APACHEⅡ(分):15.81±7.60比7.50±2.83,t=-4.182,P=0.000;REMS(分):7.11±2.70比5.38±2.59,t=-2.345,P=0.020].GRACE、APACHEⅡ及REMS评分预测AMI患者发病30 d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95%可信区间(95%CI)0.76~ 0.95,P=0.000]、0.825(95%CI 0.71~0.93,P=0.002)和0.615(95%CI 0.46~0.77,P=0.192),敏感度分别为92.32%、76.91%、69.26%,特异度分别为66.23%、77.84%、54.02%.结论 GRACE、APACHEⅡ评分对AMI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有预测价值,GRACE评分预测更准确;REMS对AMI的近期死亡风险无预测价值.

  • 腹部提压对合并胸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效应观察

    作者:王立祥;郑静晨;梁立武;孙鲲;刘亚华;马立芝;窦微微

    现今沿用的传统胸外按压作为抢救心搏骤停的常用方法,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1-2].究其原因:一是胸外按压的局限性(比如胸外按压禁忌的病例),二是胸外按压的缺陷性(比如胸外按压并发胸肋骨骨折),三是胸外按压的片面性(比如胸外按压不能兼顾呼吸);诸如种种,均影响了心肺复苏(CPR)的生存率.鉴于此,我们创立了腹部提压CPR法[3],利用自行研制的腹部提压CPR装置[4],以腹部提压CPR对18例胸部外伤合并有肋骨骨折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观察其对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复苏的效果,旨在探讨腹部提压CPR在抢救胸外伤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中的作用.

    关键词:
  • 心肺复苏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作者:叶新民;吴泉青

    现代心肺复苏术(CPR)于1960年由美国医学会颁布以来至今已有50年,在长达50年的漫长岁月中,正是因为这种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成功地使千百万心搏骤停患者起死回生[1].CPR时连续不间断地胸外按压以建立人工循环,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促进心脏复跳,恢复搏血功能.这也直接表明,现代CPR虽然是由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电除颤3个部分组成,但胸外按压是关键的步骤.正因为如此,近几次国际CPR指南一直围绕这3个问题进行争论,其结果总是更加特别强调胸外按压是重要的,而弱化了人工呼吸和除颤次数的重要性[2].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检查医务人员掌握CPR技术的程度来看,真正能正确掌握的操作者并不多,有的也不很标准,势必给急救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就临床实际操作中常常发生的错误举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12年更新版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炜

    2012年5月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欧洲心脏协会2012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是极具权威的国际指南之一.指南由英国的McMurray JJV等来自14个心血管专业协会的26位欧洲学者参与编写.按照欧洲心脏协会(ESC)实用指南委员会的方针,工作组的专家们通过全面复习已发表的指定情况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证据来完成诊断和治疗程序的评估,其中包括危险/获益比的评估等.新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修订,对危重症抢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心力衰竭(心衰)诊治指南.与2008年指南相比,新指南的变化有以下6点:①扩大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适应证;②第一次公布了窦房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的新适应证;③扩展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指征;④提出了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对心衰治疗的作用;⑤心室辅助装置的使用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的介入治疗;⑥第一次将心房中部(或A型)利钠肽(MR-proBNP)作为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评价指标,与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同样有意义.

    关键词:
  • 危重病医学与麻醉学的“姻缘”

    作者:陈德昌

    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CCM)之间曾经有过一段亲密的"姻缘".1968年美国实验生物学会学术会议期间,有3位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率先讨论了有关CCM成立学科及学会等问题,他们是:心内科教授、洛杉矶休克研究中心主任Max Henry Weil,Presbyterian大学医院麻醉科教授Peter Safar和芝加哥库克县医院创伤外科教授William Shoemaker.翌年,Weil等3位教授在休克研讨会期间邀请了28位不同学科的志同道合者扩大讨论,终达成共识,于1971年成立"危重病医学会"(SCCM),Weil任学会首届主席,第二届和第三届主席分别由Safar和Shoemaker继任.CCM的历史起源呈多极性,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显示着多元色彩.在之后40年中,SCCM从28名会员发展到15 000名,包括麻醉科、内科、外科等专科医师,来自80个国家.学会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吸收力,其根本在于CCM具有独特的创新学术理念,当然,3位教授的激情和开拓精神功不可没.

    关键词:
  • 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之窘境

    作者:王立祥;于学忠

    自从1958年Peter Safar等[1]创造了人工呼吸、1960年Kouwenhoven等[2]报道徒手胸外按压术以来,现代心肺复苏(CPR)中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经历了从5:1和15:2,直至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将按压通气比例调整为30:2[3]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增大胸外按压的比例,为重要器官提供有效的血流灌注;然而不论比例如何变更,CPR成功率仅有5% ~ 10%,并没有显著提高[4].追其原因不得不从CPR的源头上考量,尤其是现行的按压与通气不能同步进行,即胸外按压时只有循环而无通气,而后予以人工通气时又无人工循环维系,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换气不能有效地进行,必将影响CPR的质量.故以往按压与通气比例的变更仅仅是一种"量"的调整,并未从按压与通气有机同步进行的"质"上变化,如何走出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之窘境,创建持续人工循环状态下给予人工通气的新模式,是当今吾辈CPR工作者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 高质量心肺复苏:探索与挑战

    作者:吴黎明

    心源性猝死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极高.当院外心搏骤停(OHCA)发生时,即刻与熟练的反应及救治,可在生与死、痊愈与衰竭之间产生明显的区别.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OHCA患者更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对于提升患者存活至出院的重要影响.《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了应实施高质量的CPR,内容包括: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 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为4 cm,儿童约为5 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1].

    关键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1 02
199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