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8
  • 曾用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沈中阳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黏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姜霞;田凤石;张秀泉;赵明;雒容;杨军;张宏;王金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发病早期至1周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D-二聚体(D-D)、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测定40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和1周时的血清sICAM-1、s VCAM-1、D-D、PF4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AMI患者于发病24小时及1周时sICAM-1、sVCAM-1、DD、PF4[发病24小时分别(420.97±128.83)μg/L,(51.44±14.83) μg/L,(357.93±147.09)μg/L和(6.10±1.54)mg/L;发病1周时分别为(404.96±115.22)μg/L,(48.01±17.24)μg/L,(381.12±16 3.00)μg/L和(6.33±2.19)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0.70±3 2.07)μg/L,(13.31±12.81)μg/L,(84.00±26.99)μg/L和(3 .07±1.34)mg/L,P均<0.01].AMI组于发病24小时及1周时sICAM1与sVCAM-1均具有正相关性(P均<0.01),PF4与sICAM1、sVCAM-1、D-D间亦具有正相关性(P均<0.01), 而D-D与sICAM-1、sVCAM-1间均无相关性(P均>0 .05).结论:AMI从发病早期至1周内sICAM-1、sVCAM-1 持续升高,表明炎症参与心肌细胞损伤过程,早期应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和药物可防止AMI病情进展.

  • 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肌浆网和核被膜ryanodine受体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培勇;杨军;董林旺;庞永政;苏静怡;唐朝枢;刘乃奎

    目的: 观察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和核被膜(nuclear e nvelope,NE)的ryanodine受体(RyR)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心肌肥厚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作心肌肥厚模型.用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心肌 SR和NE,用同位素标记配体研究RyR的动力学特征.结果:心肌细胞NE上也存在RyR,其大结合(Bmax)为SR的1/68,而离解常数(Kd)为SR的61%.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厚,左室重量指数增加44%,左心功能代偿性增加,心肌SR的RyR大结合增加20%,而NE的该受体Bmax则增加1倍,SR与NE的Bmax比值显著降低(P<0.01);Kd与对照组接近.结论:大鼠心肌细胞NE上存在低密度、高亲和RyR,心肌肥厚时心肌SR和NE的RyR均上调,而NE的受体增加幅度更大,这些改变可能参与心肌肥厚时心功能代偿和核反应异常的发生.

  • 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室功能关系的探讨

    作者:牛建立;张新;贾清仁;姚建民;肖志斌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分支狭窄程度大于50%的患者和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浆神经肽Y浓度,并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记分和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研究血浆神经肽Y浓度与冠状动脉记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348.4±46.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24.2±42.5)ng/L(P<0.01);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记分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 -0.5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均有一定关系,血浆神经肽Y水平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随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而减退.神经肽Y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冠心病患者肝叶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

    作者:李玉峰;王士雯;沈洪;周荣斌;陈永亮;陈明易;李宾;马艳梅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肝叶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蛋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52例冠心病患者肝叶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蛋白CD62P、CD61(Ⅲa)及血小板聚集率,并与术前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肝叶切除术后6、12、24、48及72小时CD62P、CD61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肝叶切除术后血小板呈相对激活状态,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及血栓前状态的形成.

  • 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

    作者:孟庆义;李玉范;张志强;苏绍萍;刘;刚;沈洪

    目的:探讨心脏停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心肺复苏患者高淀粉酶血症情况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心肺复苏患者中有62.5%(20/32)的患者存在高淀粉酶血症现象[ 血清淀粉酶活力150~2 890 U/L,其中血清淀粉酶>400 U/L 24小时存活组13例中3例(23. 1%)明显低于死亡组19例中有10例(52.6%),差异接近显著(P=0.076)].且血清淀粉酶活力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呈显著正相关(r=0.563 77, P<0.01),与氧分压(PO2)呈显著负相关(r=-0.425 49,P<0 .05).结论:心脏停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可能与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原发疾病有关,并在估计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 山莨菪碱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燕华;陈朋;胡大仁;邓根英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 CD2 2)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654-2组(13例)和对照组 (11例),654-2组患者术中心肌灌注液中加入654-2(15 mg/50 0 ml),对照组则常规用冷晶体停搏液.通过右心房插管分别于手术开始前、转流后3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停机、手术结束、术后1日及术后3日抽血测定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 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2组患者术中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组术中血SOD均明显下降,以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术后1日654-2组血SOD含量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于术后3日才恢复术前水平.2 组术中血MDA含量则较术前上升,仍以对照组为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开始下降 ,术后3日降至术前水平.术中主动脉开放后654-2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较对照组高,术后对照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等)的使用量较654-2组增多. 结论:654-2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SOD活性, 减少心肌细胞MDA产生,有效地保护心肌功能.

  • 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傅强;崔华雷;崔乃杰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的复苏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技术对脏器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静注高钾冷停跳液法造成猪心脏停搏模型,在复苏过程中分别观测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和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2组动物冠状动脉灌注压、血气分析、血乳酸、氧自由基、细胞因子检测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相比,气动胸腹反向加压心肺复苏装置可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平均增加35.8%,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增加,血乳酸水平降低,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水平下降,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白介素-1(IL-1)的水平明显降低,心、肺、脑等重要脏器损伤减轻.结论: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提供更稳定、有效的心脏血流灌注,提高组织供氧及氧利用,减轻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组织细胞膜氧化损伤及组织间缺血性炎症反应,从而综合地起到更为有效的重要脏器(心、肺、脑)保护作用,复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胸外按压.

  • KATP通道参与介导吸入麻醉药诱导的兔在体心肌预适应

    作者:徐军美;常业恬;胡冬煦;肖卫民

    目的:探讨KATP通道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所诱导的心肌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6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8组:缺血-再灌注组(IR ),异氟醚预处理组(IP),七氟醚预处理组(SP),地氟醚预处理组(DP),异氟醚预处理+优降糖组(IP+G),七氟醚预处理+优降糖组(SP+G),地氟醚预处理+优降糖组(DP+G ),优降糖组(G).每组均接受左冠脉前降支3小时阻断和3小时再灌注.吸入药预处理组在缺血前分别吸入1.1%异氟醚、2%七氟醚、6%地氟醚30分钟后,洗脱15分钟,加用优降糖组在吸入麻醉药前或相当时间静脉注入优降糖0.33 mg/kg.结果:心肌梗死面积占缺血面积的比:IR组为0.61±0.11,IP、SP、DP组分别减少至0.39± 0.06、0.31±0.07和0.32±0.08,与IR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 0.05);IP+G、SP+G、DP+G组分别是0.64±0.12,0.57±0.12和0.62±0 .11,与IR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G组并不增加梗死面积(1.17±0 .32)g,梗死面积占缺血面积比为0.63±0.13,与I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预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激活KAT P通道有关.

  •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胆固醇含量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菱;朱;曹钅监梅;王虹;王金良

    目的:了解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中胆固醇(TC)含量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测定冠心病(CHD)、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CI)、糖尿病(DM)患者及健康人(30例)血清 CIC-C含量,并将其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患者组CIC-C含量、血脂TC、甘油三脂(TG)及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或P<0.01). CHD、AMI、CI患者CI C-C含量与TC呈正相关(P均<0.05),且其异常率高于TC、TG.结论:CIC-C含量升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预适应诱导第二心肌保护窗口中的作用

    作者:郑斌;党瑜华;陈魁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预适应诱导第二心肌保护窗口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心肌梗死模型.斑点印迹法测定心肌热休克蛋白72含量.结果:缺血预适应前静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左旋硝基精氨酸)可使缺血预适应组的心肌梗死范围由(22.6±5.9)%扩大至(40.1±8.3 )%,与对照组(44.2±8.1)%水平相似.亦可使缺血预适应诱导的心肌热休克蛋白72表达由3.3±0.8降至2.3±0.8,与对照组水平1.8±0.6相似.结论: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预适应诱导第二心肌保护窗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参与诱导心肌热休克蛋白72表达有关.

  •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1/LD2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程文伟;孟庆义;杭荣华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1/LD2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用琼脂凝胶电泳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LD1/LD2比值,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AMI组44例LD1/LD2比值为1.046 4±0.294 7(正常参考值为<0.1),非心肌梗死组35例为0.769 0±0.133 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1).首次血清LD1/LD2比值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47.7%(21/44),特异性为97.1%(34/35).结论:血清LDH同工酶LD1/LD2测定有助于AMI早期诊断,系列测定还可提高AMI诊断的检出率.

  • p53和Bcl-2基因mRNA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中富;叶任高;罗斌;何建桂;马虹;高劲松

    目的:探讨p53和Bcl- 2基因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T UNEL法检测15例老年AMI猝死者和10例心脏正常车祸死亡者的心肌细胞凋亡,用以cDNA为内参标准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内p 53和Bcl-2基因mRNA 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TUNEL法发现,猝死者梗死区的每千个心肌细胞凋亡数老年AMI猝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中p53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其中p53 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成明显正相关性(r=0.883,P<0.001);Bcl-2基因mRNA表达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其内Bcl2 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成明显负相关性(r=-0.907,P<0.0 01);猝死者p53和Bcl-2基因的mRNA表达量对数值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r=-0.849,P<0.001).不同支数冠脉病变猝死者之间的比较 :1支、2支和3支病变者在心肌细胞凋亡数、p53和Bcl-2 mRNA表达量方面,相互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例数少).结论:老年AMI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现象,且受p53与Bcl -2两者相反调节其凋亡(p53基因上调、Bcl-2基因下调).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5-羟色胺变化的观察

    作者:汪昌树;顾统元;罗林佳

    5-羟色胺(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 同属单胺类神经递质,但前者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远不如后者清楚.动物实验发现,5-HT具有兴奋心肌,调节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1].本研究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 5-HT及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NE的变化,并用5-HT拮抗剂赛庚啶治疗,进一步研究5-HT在CHF发病中的作用.

  • 心肺脑复苏成功16例的体会

    作者:杨泽民;叶庆荣

    心脏骤停是危重急症,脑复苏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难点[1],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现将1990-1999 年抢救的16例心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成功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气囊-面罩给氧与气管内插管给氧在心肺复苏中氧疗效果的观察

    作者:龚青云

    随机比较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时气管内插管给氧及气囊-面罩给氧各35例的氧疗效果 ,报告如下。

  • 重组链激酶加速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4例

    作者:计达;沈洪;孟庆义;陈威;王艳辉

    我们从1999年11月-2000年11月采用重组链激酶(商品名思凯通,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34例,报告如下.

  • 院前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38例

    作者:盘德辉

    1998年1月-2000年10月我们对38例AMI患者进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报告如下.

  • 大剂量肾上腺素和附加腹部按压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王清范;赵崇梅;隋树兰

    采用大剂量肾上腺素(HDE)和附加腹部按压术(IAC)抢救44例心脏骤停(CA)患者.报告如下.

  • 心脏恶液质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作者:邱志兵;李朝先;李良彬;向小勇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l cachexia,SOCC)是瓣膜病患者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全身表现,以心功能不全为特征,同时伴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等系列障碍.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出现SOCC后,1年和5年的病死率高达30%和80%[1];因此,必须重视SOCC患者在支持心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前后的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改善全身状况.1997年2 月-2000年8月我们对22例心脏恶液质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在其它生命支持治疗的同时施行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珍黄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4例

    作者:周菊芬

    采用珍黄丸治疗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取得满意效果,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药效对比,报告如下.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与其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马学坤;张洁;张红英;刘金伟

    测定1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照分析患者预后与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变化的关系 ,探讨一种预测CHF患者预后的方法.

  • 培哚普利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内分泌影响的观察

    作者:黄彦生;李静宇;李玉成;韩跃刚;张培荣;魏经汉;魏太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具有诸多益处,已作为CHF常规治疗,但其对CHF早期无症状性心力衰竭(SHF)心功能及心血管内分泌的研究尚较少报道.我们观察了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SHF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内分泌的影响,报告如下.

  • 自然组织谐波显像和声学定量及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蓉;柴云生;贾国英;刘桂荣

    使用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测量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由于 操作方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受M型、二维所取切面图像的影响,为其 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新近发展起来的自然组织谐波显像技术 (NTHI)可提高图像的分辨力,增强左室心内膜的识别,为声学定量(AQ)技术准确计算左室功 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NTHI技术也为彩色室壁运动分析(CK)技术提供了可靠保证。CK技 术能提供心内膜运动的位移和时相,有助于评估局限性室壁运动。我们采用NTHI、AQ、CK技 术研究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Losartan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刘迎午;范友兰

    国内外已有许多实验[1,2]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有保护作用,这与它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有关.而血管紧张素受体(AT)1拮抗剂可抑制AngⅡ与受体的结合,阻断其生物学效应,因而推断AT1拮抗剂对MIRI亦可能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中采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Losartan作为干预药物,研究AT1受体拮抗剂对MIR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血流影像动态计量分析预警首次PTCA术后施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胡森

    以往的研究表明,梗死心肌的功能恢复与再灌注后流向梗死区域的冠脉血流增加有关.近日本研究人员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流影像动态计量(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 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CTFC)评价了冠状血管血流增加与成功施行经皮腔内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者测定了104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成功施行PTCA患者(TIMI 3级)的CTFC指标.在施行PTCA 前或施行PTC A 1月后,对患者的CTFC 血管壁运动积分指数(CTFC 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及心包渗出情况,通过二维超声心动描记进行分析.根据平均CTFC的差别,将患者分为2组,T IMI3级慢血流组(45例,40>CTFC >或=23)和TIMI 3级快血流组(59例,CTFC<23). 再灌注前,2组患者的基础条件和WMSI无显著差别,但TIMI 3级快血流组心脏功能的改善比 TIMI 3级慢血流组显著.TIMI 3级慢血流组患者心包渗出及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比 TIMI 3 级快血流组高.通过连续变量分析排除年龄、性别、TIMI等级、PTCA前血管流量、病态血管数量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等影响因素后,发现CTFC与WMSI两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 =0.60,P<0.001).研究者认为,低CTFC与梗死动脉实施PTCA后功能恢复良好有关.因此,CTFC能预警成功施行PTCA患者的功能恢复和临床预后.

  • 常规开腹手术是否仍作为腹部枪伤伤员的标准治疗方法

    作者:胡森缮

    刺伤和腹部钝器伤采用选择性非手术治疗(selective nonoperative management,SNOM) 已经相当普遍,但常规开腹手术依然是腹部枪伤标准的治疗方法.近,美国研究人员的一份研究报告评价了腹部枪伤伤员施行选择性非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8年间一所初级创伤中心对1 856例腹部枪伤(其中1 405例前腹枪伤,451例后腹枪伤)伤员采用 SNOM治疗的资料,发现采用SNOM治疗的伤员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临床检查稳定,未发生腹膜炎 .入院后792例伤员(42%)被选为非手术治疗,其中712例未施行SNOM(38%)救治成功.观察期间80例(4%)出现腹部症状,需要延迟开腹;其中57例伴有器官损伤,需要手术修复; 5例(0.3%)发生了与延迟开腹有关的并发症,终得到了成功处理.施行开腹手术但术后证明无须手术治疗的伤员占14%.如伤员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其中有47%的伤员无须手术即可治愈(39%前腹部枪伤,74%后腹部枪伤).与手术治疗伤员相比,未经外科手术的伤员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如在研究期间采用非手术治疗替代常规手术治疗,能节省总住院时间3 560日,住院费用9 555 752美元.研究人员作出结论: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腹部枪伤伤员对于在一级创伤中心及家庭创伤处理小组是可供采用的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住院费用和不必要的手术率.

  • 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并下壁及右室心肌梗死致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1例

    作者:许楚宏;左强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5岁,有头晕、头痛,伴胸闷、心悸、活动后气促反复发作3年病史.曾住院诊断为:高血压Ⅲ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001年1月10日20:00突发心前区闷痛,呈紧束样,伴全身冷汗而紧急入院. 心电图示:快速型心房颤动;STavR上抬0.20 mV,STⅠ,Ⅱ,Ⅲ,aVF,Ⅴ1[ CD2 6下斜形下移0.10~0.80 mV.心肌酶:肌酸激酶(CK)1 11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1 U/L.诊断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即给予扩冠、维持静滴消心痛40 μg/min、抗凝(肠溶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钙)、营养心肌等治疗,症状明显好转,胸闷、胸痛减轻.次日复查心电图示:部分导联ST段明显恢复,STⅠ,Ⅱ,Ⅴ 5由下移0.30 mV恢复至下移0.25 mV,STV3-4由下移0 .50 mV 恢复至下移0.30 mV,STⅤ1-2由下移回到等电位线.1月19 日7:30 ,患者无任何诱因突发气促、心前区疼痛,当时测血压为16.0/9.3 kPa(1 kPa =7.5 mmHg),即给予消心痛、吗啡、速尿等药物,患者症状无好转.于8:25 出现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为0,急查心电图示:QRS波群Ⅱ、Ⅲ、aVF呈qR形,ST段上抬0. 25 mV,V3R~6R呈qR形,STV3R上抬0.15 mV,STV 4R~6R上抬0.40 mV,上述上抬ST均与T波融合.临床诊断合并急性右室、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立即给予快速扩容补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升压(多巴胺、阿拉明等)等抗休克治疗,效果欠佳.至9:15患者出现呼吸停止,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 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治疗.于10:20恢复心跳,血压为14.7/ 9.3 kPa,但自主呼吸微弱,继续给予呼吸机控制呼吸,当晚20:15患者恢复意识,血压波动在14.7~18.7/9.3~12.0 kPa.次日9:00停用升压药,给予维持静滴消心痛,同时给予抗凝、营养心肌等措施,血压仍能维持较好水平,24小时入量为2 500 ~3 0 00 ml,尿量为3 000 ml左右,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1月20日10:30行气管切开术、留置气管套管替代气管插管,给予持续吸氧,并撤除呼吸机.复查X线胸片:两肺感染 ,两肺淤血.给予抗感染治疗,10日后肺炎吸收,痰培养阴性,并于2月7日拔除气管套管. 2月26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见右冠状动脉(RCA)近段闭塞,远段由左冠状动脉(LAD )侧支供血,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开口闭塞,LAD近段狭窄 99%,动脉瘤形成,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30%~40%,中间支近段狭窄60%,开口狭窄80%,左心室造影示左心室下壁活动差,射血分数(EF)0.33.

  • 持续心肺复苏120分钟抢救心脏搏停1例

    作者:杨坚毅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患者男,61岁,因胸闷痛、头痛2小时,突然晕厥、四肢抽搐2分钟于2000年8月26日上午11:09收入我院心内科CCU监护室.既往有 "高血压病II期、左室肥厚、冠心病”病史.查体:深昏迷、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双侧瞳孔散大,直径为8 mm,血压消失[0/0 kPa(1 kPa=7.5 mmHg)],心电图呈直线.诊断:心搏骤停.

  • 第36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处理(Internet网上病例讨论)

    作者:冯丽洁;沈洪汉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是心脏常见的急危症,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近些年, 冠脉介入性治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给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患者带来福音.但是,随着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增多,约出现20%~30%的再狭窄使患者再度发作心血管急性事件 ,这无疑又带给医生和患者在进行高成本、高期待值治疗上的困惑.如何很好地选择适应证、解决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提供1例病例,并针对有关介入治疗后再狭窄问题开展讨论.

  •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

    作者:沈洪;黄先勇

    6 ST段压低:非Q波心肌梗死( 心梗)和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心梗和ST段压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稳定型心绞痛和Q波心梗间的过渡类型,它们属高危亚组.随着人口老龄化,非Q波心梗人数增多,更严重的病情变化也增多.溶栓剂、阿斯匹林和β- 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也可能是其发生的原因.尽管ST段压低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但溶栓对其并无好处.无研究证据支持对ST段压低或心脏标记物升高的心梗变化患者常规使用溶栓疗法.

  • 循证医学在急诊医疗中的局限性

    作者:

    循证医学(EBM)也称实证医学或循证医疗(evidence based practice,EBP),是一种较以往依赖"专家决断”更适合于临床医疗实践的科学决策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将科学的证据(如公开发表的文献)应用到每一个具体临床医疗问题之中.然而,某些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急诊医疗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应用EBP便显示了其局限性.探讨EBP的背景和局限性,并提出几个将EBM原则应用于急诊医疗实践的途径,仅供参考.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1 02
199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