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玉沛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分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尹刚辉;朱玲湘;陈瑞松;吕志德;陆明;闫慧博;张忠民;黎庆初;金大地

    目的 探讨以腰椎前凸角(LL)及胸腰椎转折椎间隙(IP)为基础对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7月至8月对223名志愿者进行脊柱全长正位X线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11名,女性56名,男性55名.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值,包括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指数(PI)、各椎体间终板夹角、脊柱骶骨角(SSA)、矢状面垂轴(SVA)、IP.根据LL、IP将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分为3型,Ⅰ型:LL>-40.,IP为L2~3以下;Ⅱ型:-60.≤LL≤-40.,IP为L1~2或T12 ~L1;Ⅲ型:LL<-60.,IP为T11~12以上.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Ⅰ~Ⅲ型组间各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 经测量LL为-49.±10.,TK为36.±7.,TLK为6.±7.,PT为11.±7.,SS为34.±8.,PI为45.±9°,SSA为127.±9.,SVA为(-2.7±22.8)mm.仅LL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与TK、PI、SS、SSA呈负相关(r=-0.387、-0.536、-0.858、-0.801,P<0.05),与TLK、SVA、PT呈正相关(r=0.319、0.296、0.262,P<0.05).入选志愿者均可纳入分型:Ⅰ型19例,Ⅱ型75例,Ⅲ型17例.各型间LL、TK、TLK、PT、SS、PI、SSA、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559、7.431、14.099、4.217、53.856、6.252、35.995、8.626,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示LL、SS、SSA、PI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是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核心参数,以腰椎前凸角及胸腰椎转折椎间隙为基础可将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分为3型.该分型系统可较好反映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形态差异及平衡.

  • 术中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防晔;陈晓雷;赛晓勇;张家墅;胡深;李晋江;郑刚;张挺;李晔

    目的 评价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7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4~79岁,平均49岁.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时计算胶质母细胞瘤全切除率和切除程度,采用x2检验比较全切除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扫描时,术者对24例肿瘤切除程度判断不准确,误判率31.6%.iMRI使得本组胶质母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从52.6%提高至78.9%(x2=11.692,P=0.001),20例(26.3%)肿瘤全切除得益于iMRI扫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28例首次iMRI扫描后继续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肿瘤平均切除程度由81.5%提高到98.1%.所有患者的平均切除程度从92.3%提高到98.4%.术后3个月随访时,3例(3.9%)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间3.0 ~45.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24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9.7%.6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95% CI:10.1 ~ 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个月(95%CI:13.7 ~ 18.3个月);16例未全切除(次全、部分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95% CI:7.9~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95%CI:9.7 ~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时间:x2=4.756,P=0.029;总生存时间:x2=7.885,P=0.005).结论 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能够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切除程度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 创伤递升式分阶段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孙备;宋增福;姜洪池;白雪巍;王刚;李军;谭宏涛;孔瑞;刘杰

    目的 探讨创伤递升式分阶段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直接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阶段处理的SA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开腹组58例,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0~72岁,平均47.6岁;分阶段组63例,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19 ~78岁,平均46.2岁.分阶段处理首先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根据病情进展进一步选择沿穿刺管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分阶段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器官功能不全、消化道漏及切口疝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开腹组(31.7%比62.1%,14.3%比37.5%,6.3%比19.0%,9.5%比29.3%;x2=4.43 ~ 11.17,P=0.001 ~0.035).其他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阶段组输血率更低(44.4%比70.7%,x2=8.488,P=0.004),输血费用及住院费用减少[(2525±4573)元比(4770±6867)元,t=2.131,P=0.035;(171 213±50917)元比(237 874±67 832)元,t=2.496,P=0.014].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递升式分阶段处理SAP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输血及降低住院费用,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 PUMA和BIM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袁航;屠世良;何徐军

    目的 研究BH3-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PUMA和BIM蛋白在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UMA、BIM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化疗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相关性.结果 PUM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4%,低于其在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6.7%)(x2=3.93、3.93,P<0.05).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低于其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和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表达率(90.0%和96.7%)(x2 =8.42、13.29,P<0.01).PUMA蛋白与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7,P=0.000).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x2 =11.87)、浸润深度(x2=11.59)、淋巴结转移(x2=12.82)、TNM分期(x2=33.47)以及P-gp表达(x2=18.3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BIM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x2=16.19)、淋巴结转移(x2=14.95)、TNM分期(x2=52.66)以及P-gp表达(x2 =10.6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PUMA、BIM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x2=6.10、27.60,P<0.05).淋巴结转移(RR=0.238)、TNM分期(RR=7.895)、PUMA(RR=1.691)和BIM蛋白的表达(RR =0.440)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 PUMA、BI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PUMA和BIM蛋白表达降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病期晚、预后差.

  • 黑川式和改良黑川式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疾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乐;刘少喻;李浩淼;龙厚清;梁春祥;韩国伟

    目的 观察和对比黑川式和改良黑川式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并获随访的172例患者资料,男性126例,女性46例,年龄35 ~ 80岁,平均(57±l9)岁.其中颈椎病106例,颈椎管狭窄症4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1例.其中行黑川式手术69例(传统术式组),行改良黑川式手术103例(改良术式组).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疗效根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52±33)个月;其中随访时间≥2年的患者123例,≥5年的患者71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3.420,P<0.01),两组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比例(3.9%)要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组(14.5%)(x2 =7.548,P<0.05).改良术式组术后3个月颈椎椎间活动度下降情况优于传统术式组(27%±6%比19%±4%,Z=6.34,P=0.036<0.05),中远期随访椎间活动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黑川式和改良黑川式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临床应用中远期疗效满意.改良黑川式手术因避免颈后部的伸肌组群损伤,可以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持续服用硫酸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氨甲环酸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石佳;王越夫;薛庆华;袁素;王古岩;李立环

    目的 评价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持续服用硫酸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氨甲环酸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10例接受择期心肺转流CABG且术前持续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直至术前7d以内的患者,随机分入氨甲环酸组和标准治疗组.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量10 mg/kg静脉滴注,继以维持量10mg· kg-1·h-1持续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标准治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主要终点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次要终点评价指标为术后出血量、大出血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率、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以及异体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和输注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4.0(7.5)单位和6.0(6.0)单位(W=1021,P<0.01).两组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30(750) ml和1210(910) ml(W=1042,P<0.01),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9%和76.4%(x2=7.70,P<0.01),二次开胸止血率分别为0和9.1%(x2=5.24,P=0.02);异体血浆输注量分别为400(600) ml和600 (650) ml(W=1072,P=0.01)、输注率分别为60.0%和85.5%(x2=8.98,P<0.01),异体血制品总输注率分别为85.5%和98.2%(x2 =5.93,P=0.01).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没有差异.结论 在心肺转流CABG前持续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 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中铁过载指标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林林;姜习凤;艾红珍;靳宗达;徐君翔;王兵;徐炜;谢宗刚;周海斌

    目的 研究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过载指标与骨代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两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76例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年龄55 ~ 93岁,平均(73±10)岁;绝经时间5~50年,平均(22±10)年.患者均检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C端肽B降解产物(β-CTX)和双能X线股骨颈腰椎骨密度指标.采用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观察铁代谢指标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患者血清铁蛋白值升至(230±146) μg/L,转铁蛋白降至(1.89±0.33)g/L.血清P1 NP升至(61±32) ng/L,ALP、β-CTX均在正常范围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2.0±1.1和-2.1±1.2(正常范围-1.0~1.0).将患者按照其血清铁蛋白情况分为铁蛋白正常组(血清铁蛋白≤150 μg/L,25例)和铁蛋白升高组(血清铁蛋白> 150μg/L,51例).铁蛋白升高组较铁蛋白正常组的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降低(t=3.13、2.89,P<0.01),P1 NP和β-CTX升高(t=-2.38、-3.59,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铁蛋白值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r=-0.335、-0.295,P<0.05),与P1NP和β-CTX值呈正相关(r=0.467、0.414,P<0.05),与ALP无显著相关性(r=0.188,P>0.05);转铁蛋白值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r =0.444、0.262,P<0.05),与ALP、P1NP、β-CTX值呈负相关(r=-0.326、-0.285、-0.278,P<0.05).结论 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存在铁过载现象,铁过载与骨转换活跃导致骨量丢失相关,体内铁过载可能是一个独立影响绝经后骨代谢异常的因素.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险因素和诊治分析

    作者:原春辉;修典荣;蒋斌;李智飞;李磊;陶明;宋世兵;张同琳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综合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3月366例连续术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2例,女性72例,年龄18 ~69岁,平均年龄44.5岁.记录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发胆漏患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行球囊成形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 ~ 129个月,平均58.5个月,3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42例(11.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第2次热缺血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胆道吻合口直径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相关(Wald=9.474~ 17.208,P<0.05).12例胆漏患者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2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球囊成形术治愈,其中6例放置了胆道支架;8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6例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1例接受二次肝移植后痊愈,1例恢复不良.结论 第2次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大小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 经口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人体标本手术实验研究

    作者:苏远航;汤治平;丁自海;汪华侨;吴涛;梁建深;岑宏;赵象文;丁纪伟

    目的 研究在人体标本上利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行经口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择区清扫术的解剖路径、手术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寻找一种既能满足美容和心理需求,又能减少手术创伤且便于临床应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方法 选取6具冻存新鲜尸体,分组进行不同径路的经口腔trocar安置实验:经口腔前庭,经舌下区,口腔前庭联合舌下区.根据实验选择佳径路,在另外6具尸体上行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实验.结果 trocar安置实验中,经口腔前庭组出现大范围黏膜、皮下组织撕裂,气密性遭破坏;经舌下区组因空间过小,无法安装其余操作用trocar;而经口腔前庭联合舌下区组未见明显腺体、血管、神经损伤.采用口腔前庭联合舌下入路方案,成功进行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并对颈Ⅲ、Ⅳ、Ⅵ、Ⅶ区淋巴结行清扫术,未造成明显副损伤.结论 经口腔前庭联合舌下区方案是经口内镜甲状腺切除术较合理的布局方案,经此入路行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及颈淋巴结择区清扫是可行的.

  • 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晔;李辉;胡滨;侯生才;李彤;苗劲柏;王洋;游宾;傅毅立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指征以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3至9月7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1例于胸腔引流量≤300 ml/24 h时拔除引流管(早期组),29例于胸腔引流量≤100 ml/24 h时拔除引流管(常规组).记录两组术后24、48 h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检测术后24 h及拔管即刻的胸腔积液常规、生化指标;记录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术后及早期拔管后胸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次置管率及胸腔穿刺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24 h胸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70例患者术后24、48 h胸腔引流量中位数为300 ml(200~ 400 ml,第一、三四分位数,下同)、250 ml(200 ~300 ml)(Z=-2.059,P=0.039).早期组术后24、48 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296±153) ml、(285±103) ml,与常规组(332±149) ml、(252±109)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0 d(4.5~6.0d),短于常规组的6.0 d(6.0~8.0 d)(Z=-3.882,P=0.000).早期组拔管时间中位数为术后44 h(44 ~68 h),短于常规组的67 h(65 ~90 h)(Z=-2.914,P=0.004).两组术后及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复发率、再次置管率及胸腔穿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指征设定为引流量≤300 ml/24 h是可行并且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 2004年和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级预测局限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价值的比较

    作者:钟明珠;郭胜杰;蒋丽娟;云径平;周芳坚

    目的 比较2004年和1973年WHO肿瘤分级预测局限浸润性(T分期≤pT2b)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概率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11年8月具有完善随访结果的173例局限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估无复发生存率(RFS);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膀胱癌各传统预后因素(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状况,淋巴血管肿瘤浸润情况,术前肾积水,是否纯尿路上皮癌)对RFS的影响.结果 患者5年RFS为84.7%.Cox分析显示,采用2004年WHO分级时,淋巴结阳性(RR =4.573,95% CI:1.469~14.237)、肿瘤分级(RR=9.993,95% CI:1.325 ~ 75.390)、术前肾积水(RR=3.207,95% CI:1.209 ~8.508)是RFS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1973年WHO分级时,淋巴结阳性(RR=9.484,95% CI:3.450 ~26.074)和淋巴血管肿瘤浸润(RR=3.009,95% CI:1.062 ~8.526)是R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2004年WHO分级作为RFS的独立预测因素,较1973年WHO分级更适用于T2b期以下局限浸润性膀胱癌,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以证实其预后预测作用.

  • 经颅多普勒超声预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

    作者:刘暴;来志超;倪冷;李拥军;郑月宏;吴巍巍;叶炜;曾嵘;陈宇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监测,探索预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发生的新方法.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进行CEA前瞻性临床试验.TCD共测量夹闭前、开放后、离室前血压稳定后3个时间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计算术中脑血流速度增加比例(VR1)和术后脑血流速度增加比例(VR2).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析VR1、VR2预警CHS的能力.结果 共76例病例入组.6例VR1> 100%,18例VR2> 100%.共10例患者被诊断为CHS,其中3例VR1>100%,7例VR2> 100%.VR1和VR2预警CHS发生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636和0.728.当VR1取切点100%时,其灵敏度为30%,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和90%;当VR2取切点100%时,其灵敏度为70%,特异度8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9%及95%,明显优于VR1.结论 血压稳定条件下增加监测离室前的脑血流变化对预警CEA术后CHS的发生十分有效,VR2> 100%能较好预测CHS的发生并排除阴性病例.

  • 腹膜后恶性间皮瘤侵及肝脏、右肾和结肠一例

    作者:王刚;李乐;武林枫;孙备;王大卫;张立志;刘杰;姜洪池

    患者 女性,57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余"于2012年3月7日入院.患者排便习惯无改变,体重无明显下降,纳差.入院查体:未触及包块,右上腹压痛阳性,肠鸣音正常.胃、肠镜未见异常.肝脏增强CT显示:肝肾间占位,考虑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侵及右肾及升结肠(图1).腹部彩色超声显示:肝实性占位、右肾中极异常回声,考虑肝癌侵及右肾.患者肝炎系列抗原、抗体均为阴性,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9-9、CA125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诊断:肝癌侵及右肾及升结肠.

    关键词:
  • 脑池型脑猪囊尾蚴病并颅内动脉瘤破裂一例

    作者:程建杰;张睿;陈灿中

    患者男性,58岁,因"突发意识障碍1d"于2011年7月20日急诊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格拉斯哥评分(GCS)7分,颈项强直.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纵裂池及右侧裂囊泡影像,脑室扩大(图1).急诊行右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术中见脑脊液从引流管中喷出呈血性,压力为270 cmH20(1 cmH20 =0.098 kPa).脑脊液检查总细胞数10 240×106/L,白细胞计数41×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60%,淋巴细胞40%,潘氏实验阴性;葡萄糖4.33 mmol/L,蛋白质1847 mg/L.

    关键词:
  • 三维CT血管造影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曲敏;罗俊生;张振兴;刘兴波;衣服新;黎铁伟;王冰;倪伟民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一直是公认的颅内复杂的病变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肿瘤切除术前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1].结合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共5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情况,介绍3D-CTA检查在该区脑膜瘤术前、术中所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

    关键词:
  • 男性前尿道憩室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宇雄;谢小平;廖土明;关刚强;王鹏

    前尿道憩室是与尿道相通的囊性病变,临床上较少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获得性前尿道憩室约占90%,通常发生于阴茎阴囊交界或球部尿道.获得性前尿道憩室多有尿道狭窄、尿道损伤或者尿道下裂等病因,我们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8例男性前尿道憩室患者,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8例患者年龄18 ~49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2~6年,均有尿道手术史.

    关键词:
  • 空芯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作者:孙龙;陈小松;沈坤炜

    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是乳腺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CNB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后,因其操作简便、诊断准确性高、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而受到关注与广泛应用.随着影像引导技术的进步、乳腺癌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真空辅助等穿刺设备的改进,CNB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乳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CNB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关键词:
  •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作者:沈迪建;王跃东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方式一直以内科治疗为主,但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维持,治疗费用高昂,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近年来,许多临床实践证实,减重手术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2012年,2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减重手术在减轻患者体重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2型糖尿病症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1-2].1篇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减重手术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3].现就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进展及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及手术选择

    作者:姜允琦;李熙雷;董健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TLDH)临床少见,由于胸腰段椎管内的神经解剖结构复杂,因此TLDH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TLDH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占同期胸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为0.2%~5.0%,平均发病年龄在43.5 ~55.7岁,比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年龄大,男性或伴有休门病的患者更易患此病[1-3],椎间盘突出类型以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居多[4-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TLDH认识的逐渐加深和MRI等影像检查日益广泛的应用,TLDH容易被检出[6].然而其症状复杂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且治疗方式有别于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正越来越引起重视.

    关键词:
  • 拖出式直肠适形切除在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左志贵;张卫;龚海峰;王颢;于志奇;刘启志;张畅;窦维龙;傅传刚

    随着手术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保留肛门,但采用经盆腔及经肛门直肠内离断直肠操作因手术视野狭窄,可能造成对远端直肠及周围组织切除不足或过多,导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及肛门控便功能明显减退.自2010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肛直肠拖出适形切除肿瘤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与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作者:贺良;耿小平;赵红川;周大臣;刘付宝;赵义军;王国斌;张志功;黄帆

    目的 利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与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2年7月对比分析EPBD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等相关结局指标.结果 共有12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包括1865例患者,其中EPBD组925例,EST组940例.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总清除率降低(OR=0.64,95% CI:0.42 ~0.96,P=0.03)、胰腺炎发生率升高(OR=2.67,95% CI:1.61 ~4.43,P=0.00)、出血发生率降低(OR=0.12,95%CI:0.04 ~0.34,P=0.00)、总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53,95% CI:0.36~0.77,P=0.00)、急性胆囊炎发生率降低(OR =0.39,95% CI:0.18 ~0.84,P=0.02)、超过1年随访时间的结石复发率降低(OR =0.48,95%CI:0.26~0.90,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结石一次清除率、总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性胆管炎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BD与EST相比术后出血发生率降低,更适合有凝血机制障碍的胆总管结石患者.EPBD随访1年以上的远期结石复发率低,但是术后总结石清除率较低,胰腺炎发生率更高.

  •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作者: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71岁.5个月前体检B超提示胰管扩张,不伴有腹痛、黄疸、发热等不适,未进一步检查就诊.1个月前,因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症状,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行MRI及CT检查提示:胰头占位.为了进一步治疗,到上一级医院就诊.患者自述患病以来睡眠、饮食尚可,大便正常,体重下降3 kg.病程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寒战,无皮肤、巩膜黄染及尿色加深,无呕血、黑便等.门诊以"胰头占位"收入院.

    关键词:
中华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