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玉沛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作者:王睿;陈鑫;徐明;汪黎明;蒋英硕;刘培生

    目的 探讨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及其在逆转左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111例伴有中重度缺皿性二尖瓣反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CABG.男性8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18)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反流中度7例,中重度65例,重度39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术后各时期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院内死亡3例.术毕经食管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无反流69例,轻度反流34例,轻中度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3例,该3例术中改行二尖瓣置换.术后3、12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93.5%和89.7%.射血分数从术前的(46±6)%升至术后的(53±6)%(P<0.01);左心房内径从术前(58±6)mm下降到术后(46±6)m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61±8)mm下降到(48±10)mm(P<0.01).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NYHA分级)有明显改善(P<0.01).24个月的随访期内,2例冉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CABG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满意,其对左心室重构有着明显逆转作用.

  • 成人先天性食管支气管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张宝石;周乃康;俞建琦;于长海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食管支气管瘘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至2010年8月确诊并手术的11例成人先天性食管支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8~66岁,平均48.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咳嗽、咳痰10例,进流食呛咳6例,咯血6例,长期反复肺部感染伴低热4例,胸痛3例.病史5~36年,平均16.8年.本组患者术前均经食管造影,或同时结合食管镜、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食管支气管瘘,术后病理进一步确诊.6例行右下肺叶切除术,1例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3例行左下肺叶切除术,1例行左全肺切除术,瘘管的食管残端均经结扎、缝扎等处理.结果 10例术后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0~18 d,平均12.3 d.1例术后第8天发生食管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术后11例患者均定期随访.3年生存率11/11,5年生存率9/11.结论 成人先天性食管支气管瘘临床少见,容易误诊,多体位食管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是惟一的治愈方法.

  • 经肛肠梗阻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

    作者:谭志军;谷川;张国梁;丁文涛;靳燕宇;姜伟

    目的 评价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37例急性完全性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至梗阻近端肠管,冲洗引流4~10 d后行腹腔镜探查并一期切除吻合.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置入导管,导管引流时间为4~10 d,平均(5.8±1.6)d.置入肠梗阻导管后(3.8±1.3)d(1~7 d)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消失.与入院时腹围(92 4±7)cm相比,手术时腹围(84±6)cm,明显缩小(P=0.013).其中31例患者减压后完成腹腔镜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将急诊手术转为限期手术,在适当的肠道准备后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并一期吻合是可行的.

  • 胰管开口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谭春路;刘保旺;向光明;杜冰清;郑振江;麦刚;刘续宝

    目的 探讨胰管开口部位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13例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伴有反复急性腹痛,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胰管全程扩张改变,外科探查明确诊断为胰管开口部位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对此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探查发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术后的状况包括疼痛复发、生活质量、胰腺的影像学变化和血清胰腺酶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3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但1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别于十二指肠乳突、壶腹或胰腺导管内肿瘤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图像特征,手术探查和影像学揭示多数患者的胆胰共同通道过短或存在胰腺分裂畸形,对12例患者实施十二指肠乳突、壶腹及胰管开口切开成形术或副乳突切开成形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均未再伴有胰腺酶学升高的急性腹痛发作.结论 以胰管扩张为主而不伴有胆管慢性梗阻是胰管开口炎性病变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十二指肠乳突炎症或副乳突炎症时容易在过短的胆胰共同通道或胰腺分裂畸形的患者中引发胰管开口的狭窄而发生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纠正胰管开口狭窄、改善胰管引流的局部成形术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双原发肺癌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放;邵康;赫捷

    目的 探讨双原发肺癌的外科治疗结局和长期生存率.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8例双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双原发肺癌患者共7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18例;发病中位年龄66岁.异时双原发肺癌患者2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第一原发癌发病中位年龄59.5岁,第二原发癌发病中位年龄66岁.同时双原发肺癌患者72例,144个肿瘤病灶,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9例,双肺叶切除14例,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并楔形切除33例,双楔形切除9例,双肺叶切除并楔形切除1例;异时双原发肺癌患者26例,52个肿瘤病灶,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31次,双肺叶切除1次,楔形切除10次,全肺切除8次.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为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全组患者从术后开始随访至2009年12月,随访率>90%.全组患者从发现第一原发癌开始计算,其5年生存率为66.4%.异时第一原发肺癌和同时双原发肺癌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比43.0%,P=0.000).异时第二原发肺癌和同时双原发肺癌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9%比43.0%,P=0.634).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双原发肺癌是合理的,能使患者获得较高的长期生存预期.

  • 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诊疗特点

    作者:幸兵;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杨义;马文斌;李永宁;连小兰;戴为信;顾峰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TSH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20~70岁,平均40.5岁;病程1~228个月,平均55个月.15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症状就诊,其中12例被误诊为原发性甲亢并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另3例入院后很快确诊.4例患者因头痛和视力视野障碍等肿瘤占位效应就诊.在12例误诊患者中,2例行131I放射性核素治疗,1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所有患者均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病理均为垂体腺瘤,免疫组化TSH阳性17例,阴性2例,生长激素阳性2例,泌乳素阳性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阳性1例.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5例,肿瘤残留4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6年.术后3个月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各项均正常13例,其中2例3个月后复查TSH再次升高,但MRI未见肿瘤复发,行垂体放疗后甲状腺各项激素均正常.手术治愈率11/19,手术加放疗治愈率13/19.结论 对合并TSH升高的甲亢患者的筛查是提高TSH型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的关键.治疗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垂体放疗和生长抑素为辅的治疗方法.

  • 改良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鹏飞;殷长军;孟小鑫;居小兵;吕强;李杰;秦超;张炜;顾民;华立新;徐正铨

    目的 评价改良的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5例患者资料.患者年龄51~73岁,术前血清特异前列腺抗原平均13.6μg/L,前列腺体积平均45 ml,术前均由病理检查确诊,Gleason评分6~8分,核素骨扫描示无骨转移.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对膀胱颈精囊腺分离以及膀胱颈后尿道吻合等技术进行了改良.结果 手术时间65~150 min,半均93 min.术中出血50~400 ml,平均115 ml,术中均未中转开放手术,无大血管及直肠损伤.术后切缘阳性24例,术后吻合口尿漏1例,无肠道并发症.术后平均7 d拔除尿管,拔管后正常尿控64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尿控33例,术后3~12个月内恢复尿控5例.术后随访5~33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有3例尿失禁,保留性神经患者中15例术后勃起功能良好,17例出现生化复发.结论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痛根治术手术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清晰,肿瘤治疗效果满意.对膀胱颈分离及后尿道吻合等技术的改进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胆管囊肿癌变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一例

    作者:周存才;饶荣生;周新文;解长佶;周红兵;温时来;张长河;姜家宝

    患者女,38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3年,皮肤黄染半个月"入院.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食纳差,近半个月体质量减轻4 kg,大便呈陶土色,小便颜色深黄.

  • 肝脏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作者:张剑;孟翔飞;曲强;李明

    患者男性,42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多发占位,于2007年5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转移癌,但未发现原发灶,未行病理活检,按不明来源转移癌化疗和口服药物治疗3年;2010年5月行CT复查发现肝占位略有增大且数量增多,头皮出现脓疱疮并瘙痒,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到解放军总医院就诊.

  • 微小RNA-221/222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伟杰;丁涟沭

    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是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短序列、非编码、具有调控功能的单链小分子RNA.miRNA能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促进靶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发挥负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1].miRNA221/222是miRNA家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肝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SDF-1/CXCR4轴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胡荣林;焦兴元;黄庆

    1956年,Faber在研究大鼠肝癌变机制时首次提出了肝卵圆细胞的概念(hepatic oval cell,HOC),1958年Wilson和Leduc在研究小鼠营养性肝损伤的修复机制中发现,增殖的毛细胆管(终末胆管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于是提出肝内可能存在具有双向或多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自此许多研究证实成年哺乳动物肝脏存在HOC.

  • 乳腺癌相关miRNA研究进展

    作者:申曦;孙强;王常珺;潘博;徐雅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亚洲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1].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CEA、CA15-3和CA27.29等,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佳,难以有效提示患者预后,亦不能作为筛查手段用于早期诊断.

  • 胰肠一层吻合加桥袢内置引流管在预防胰漏中的作用

    作者:陈曦;周存才;张长和;蔡鹏举;移华芳;杨兴业;周红兵;赵小军;殷朝新;姜家宝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12%~24%[1-2].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旨在降低胰漏发生率的胰肠吻合方法,但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杜绝胰漏的发生,有些方法还较为繁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31例患者采用胰肠一层吻合加桥袢内置引流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方法的技术要点及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下颈椎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在颈椎管扩大单开门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勇;徐荣明;顾勇杰;马维虎;赵红勇

    颈椎椎板成形术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得到发展,用于治疗颈椎脊髓病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失稳和后凸畸形[1].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型的颈后路内固定技术在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作者:林焱;武垚森;徐华梓;池永龙;毛方敏;王向阳;倪文飞;黄其杉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双侧钉棒固定,也有部分学者采取单侧钉棒固定[1].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取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髂股静脉压迫综合征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作者:张福先

    髂股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vndrome,IVCS)泛指盆腔内的髂静脉受邻近组织的压迫,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IVCS发病率很高,但是多年来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疗之再认识

    作者:陈跃鑫;刘昌伟;叶炜;宋小军;李拥军;邵江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VTE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一直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本文就此做一介绍.

  • 复杂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策略

    作者:竺挺;符伟国;王玉琦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和检测发现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 重视静脉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

    作者:吴庆华;张煜亚

    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和疾病复杂程度都要超过动脉疾病.统计资料表明,静脉血栓栓塞症在美国的发病率为77.6/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有275 000例之多.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何涛;曹力;杨德盛;阿德力;胥伯勇;李国庆;陈虎;曾赟

    目的 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止血带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Highwire、CNKI、VIP、万方数字期刊群,搜索国内外关于TKA中是否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19篇,外文15篇,中文4篇,共计1159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TKA术中使用止血带与不使用止血带两组在术中失血量(P=0.000)、深静脉血栓(P=0.020)、大腿疼痛例数(P=0.000)、膝关节血肿例数(P=0.030)、切口感染例数(P=0.040)、皮肤淤斑面积(P<0.000)、术后3 d膝关节周径增加率(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总失血量(P=0.100)、输血例数(P=0.150)、手术时间(P=0.120)、住院时间(P=0.350)、肺栓塞例数(P=0.310)、皮肤水泡例数(P=0.17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并不减少总失血量与输血例数,不提高手术效率,不缩短住院时间,不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膝关节血肿与淤斑发生率,引起膝关节肿胀与大腿疼痛;建议在TKA中尽量少用止血带.

  • 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后的影响

    作者:严赟琦;张皓;张柏根

    目的 探讨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及混合型)患者共111例(113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抗凝(41条肢体)、系统溶栓(27条肢体)或导管溶栓(45条肢体)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在随访期末收集下肢肿胀及静脉冉通情况,使用Villaha及VCSS评分表评判PT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单纯抗凝组、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41±19)、(52±11)和(26±10)个月.三组PTS的发生率分别为58.5%(24/41)、55.6%(15/27)和35.6%(16/45),其中重度PTS的比例分别为20.8%(5/24)、3/15和1/16;导管溶栓组的PTS发生率和重度PTS比例低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患者双下肢周径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导管溶栓组随访时的大腿周径差为(0.5 4±1.0)cm,小腿周径差为(0.7±1.0)cm,低于其余二组(P<0.05).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弹力袜的患者,PTS发生率较低.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在抗凝基础上采用导管溶栓治疗,可降低PTS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明显改善肢体肿胀.辅以规律抗凝及弹力袜支持,可进一步改善疗效.

  • 山东半岛成人肾下下腔静脉直径与长度测量及其意义

    作者:杨牟;孙林;张居文;李鲁滨;勇俊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肾下下腔静脉的直径及长度,定位肾静脉位置,更好地指导下腔静脉滤器类型选择与准确置放.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的83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6.4岁.滤器置放指征均参考ACCP-8标准.于放置滤器前行下腔静脉造影,通过DSA自带软件测量肾下下腔静脉直径及长度,同时确认肾静脉开口的位置及下腔静脉的形态,根据上述结果选择不同的滤器.结果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滤器,所有滤器释放位置良好,无覆盖肾静脉情况发生.肾下下腔静脉直径10~26 mm,平均(19±5)mm,无直径>28 mm的巨大下腔静脉.肾下段下腔静脉长度平均为(10.6±2.8)cm.肾静脉位于L1-2之间,髂静脉分叉位于L4-5腰椎之间.结论 肾下下腔静脉直径与长度的测量对于指导滤器类型的选择及国产滤器的研发有较大作用,下腔静脉造影对腔静脉滤器的精确置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原因分析及再处理方法

    作者:常光其;殷恒讳;李晓曦;陈磊;叶润仪;王深明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作者:王俊;彭小波;张卫达;王晓武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激光治疗和联合治疗后发生各类并发症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3例(共361条肢体).男性108例,女性175例;年龄17~83岁,平均52岁.左下肢112例,右下肢93例,双下肢78例.结果 随访2~60个月,发生皮下淤血血肿142条肢体,皮肤灼伤47条肢体,局部感染溃疡3条肢体;大隐静脉炎7条肢体,经治疗全部治愈;隐神经损伤91条肢体,经治疗87条肢体麻木消失,4条肢体明显改善;深静脉血栓2条肢体,经治疗1例明显好转,1例减轻.结论 激光治疗静脉曲张微创、安全、有效,但若使用不当,仍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应引起注意并适当告知患者.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置管溶栓与外周静脉溶栓的比较

    作者:王永;张健;王少也;段志泉;辛世杰

    目的 比较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局部及外周静脉抗凝溶栓治疗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收治的2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A、B两组.A组为经股深静脉置管抗凝溶栓治疗患者,共71例,左侧47例,右侧20例,双侧4例;B组为经外周静脉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共154例,左侧121例,右侧27例,双侧6例.通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测量下肢周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3 d后好转率优于B组患者(94.4%比69.5%,P<0.01).治疗7 d后,A组的治愈率虽然优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9%比75.3%,P>0.05).治疗后平均随访(43±18)个月,两组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优于经外周静脉给药,但两种方法的中远期治疗效果相似.

  •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志东;刘鹏;王非;林凡;杨煜光;钱松屹

    目的 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急性DVT患者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57.4岁.DVT位于左股、髂及下腔静脉内2例,双侧髂静脉1例,其余12例均在左髂股静脉.所有患者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有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平均为3.3 d.诱发DVT的原因包括外科手术6例,DVT复发2例,其余7例病因不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1例,胃溃疡1例,高血压3例,脑梗死1例.取栓之前均先经右股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包括1例双髂静脉血栓患者),取栓之后术中造影均发现髂静脉受压致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后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2例,取栓后残留狭窄3例.共植入18枚自膨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5/15,30 d病死率为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保守治疗后痊愈.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仅2例表现为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中华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