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玉沛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重复胃一例

    作者:王斌生;吴文广;魏彤心;张乃珍;鲍民生

    患者女性,32岁。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进食后上腹部憋胀不适,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及呃逆1年余。在当地医院就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胃体部大弯侧有一约5 cm×4 cm大小、边缘完整光滑的局限性充盈缺损,局部粘膜无明显破坏,胃窦部粘膜粗大但尚规则。患者于2001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胃底充血水肿,散在点状出血,胃体光滑,充血水肿,胃角光滑规整,未见肿物。患者于2001年1月13日在全麻下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胃大弯侧后壁有一约8 cm×5 cm×4 cm大小肿物,囊性,其表面胃浆膜层完整延续,颜色未见特殊改变,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沿囊肿基底部切开胃浆膜层,可见囊肿位于浆膜与肌层间,完整切除之,系一完整独立、密闭囊肿,残余浆肌层间断缝合后再加强浆肌层包埋缝合一层。切开离体囊肿可见腔内为蛋黄色粘稠样液体,送常规镜检提示外观血样、不透明、有凝块,李凡他试验(+),细胞因凝固无法计数,可见大量脂肪滴类物质,未见特殊改变。其囊壁未见明显水肿等炎性改变,内衬一层粘膜。术后病理检查可见囊肿壁结构与胃壁一样,有完整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病理诊断重复胃。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诊治体会

    作者:燕东亮;许纯孝;曹庆伟;张怀强;孙晓文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临床少见,易漏诊、误诊。我们报告4例,并对其型别、诊治特点进行分析。 1.病例资料:例1,女,31岁,阵发性头痛、心慌5年。血压110~260/80~140 mm Hg。甲状腺右侧叶直径2 cm质硬肿物,按压右肾区血压升至210/120 mmHg并典型症状发作。组织胺激发及苄胺唑啉抑制试验均阳性。腹膜后充气造影见右肾上腺区肿物。行右肾上腺肿瘤切除,病理示嗜铬细胞瘤,术后血压正常。1年后行甲状腺肿瘤切除,病理示:甲状腺髓样癌(MTC)。又3个月后行右侧甲状腺全切及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无复发,7年后因食管癌死亡。

  • 影响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因素

    作者:王志明;韩树生;谭振美;刘洪泉;冯斌;王洪生;徐建伟;周晓平;岳志健

    1992年5月~2000年7月,我院收治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TCS)23例,现结合有关文献,总结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常见因素。 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0~42.0岁,平均12.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周~5年。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大部分有下肢及腰骶疼痛、感觉障碍;足畸形12例次;大小便功能障碍20例次。患者均行腰骶MRI检查,显示:低位脊髓圆锥、终丝增粗,并发腰骶段脊椎裂11例次、脊髓脊膜膨出6例次、椎管内脂肪瘤8例次、表皮样囊肿1例次。有囊性脊椎裂修补手术史者5例次。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

    作者:吴春华;许建业;阎廷雄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患。我院1982年6月~2000年2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男9例,女3例。儿童1例,年龄10岁。成人11例,年龄18~68岁。病程1周~3年。高襻型2例,低襻型10例。临床表现:右侧腰部胀痛不适者8例,尿路感染伴发热并肉眼血尿者2例,体检发现2例。 尿常规检查:血尿者7例,脓尿2例。B超检查: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右肾不显影者2例,9例成人患者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显示右肾积水及输尿管向中线移位形成“S”状畸形。CT检查,其中2例肾皮质消失呈巨大的囊袋状。 右肾切除者2例。肾盂离断、输尿管复位、肾盂成形术6例。输尿管切断、复位并端端吻合术者4例。

  • 超声内镜对胰胆管扩张病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晓燕;吕明德;崔毅;李初俊;杉山政则;跗见裕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胰胆管扩张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体外超声(US)检查发现有肝外胆管胰管扩张,但病因诊断有困难的患者施行超声内镜(EUS)、CT、MRI检查,并比较各种检查法的诊断效能。病种包括壶腹周围肿瘤19例,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3例和其他病变3例。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对比,US、EUS、CT、MRI的病变检出率依次为17.4%(4/23)、82.6%(19/23)、21.7%(5/23)和26.7%(4/15),对19例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0.5%(2/19)、84.2%(16/19)、15.7%(3/19)、23.1%(3/13),EUS对肿瘤定位的符合率为87.5%(14/16)。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肿瘤越小EUS的优势越大。对3例结石US均未能确诊,EUS 3例全部检出并确诊,CT检出2例,MRI在2例中检出1例。结论 EUS是诊断胰胆管扩张病因、鉴别病变性质、确定肿瘤起源的敏感检查方法,但对小于1 cm的乳头癌和胆管癌的诊断可有一定的困难。

  •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作者:何忠良;Cremer J

    目的评价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左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在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41例。其中前降支单支病变83例,多支病变58例。合并高危因素者5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术后4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0例。结果全组均完成手术,其中左乳内动脉搭至前降支139例,第一对角支2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行2次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PTCA 2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桥通畅率98.5%。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前降支的再血管化。该手术安全可靠,疗效优良,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搭桥手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 硬变肝组织VEGF的表达与原癌基因c-fos,c-myc 以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施宝民;杨镇;张黎;李大鹏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原癌基因(c-fos,c-myc)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对54例硬变肝组织中的VEGF、c-fos、c-myc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观察VEGF的蛋白水平表达与肝脏功能Child 分级的相关性,同时分析VEGF阳性病例组与阴性病例组c-fos、c-myc的不同表达,来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Child A级与Child B级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Child C级和对照组(P<0.05),而Child A级与Child B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fos 及c-myc的表达在VEGF阳性组和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VEGF的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代偿状态,可能在肝硬化的进程中起着保肝作用;原癌基因c-fos、c-myc与VEGF作用在不同环节。

  •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方炯;来永强;杨禁非;吴强;许春雷

    目的介绍全动脉移植物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早期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全动脉移植物为87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14例,2支病变19例,3支病变54例。62例患者术前有心肌梗死,7例合并室壁瘤,1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1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7例,行主动脉瓣替换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2例。应用左乳内动脉84例次,右乳内动脉46例次,胃网膜右动脉37例次,左桡动脉51例次。单个远端吻合14例,2个19例,3个50例,4个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3%),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1例为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术后发生胸骨裂开切口感染,再次清创处理后痊愈。本组患者随访1.0~30.0个月(平均13.2个月),1例患者因突发脑血管意外在术后40 d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症状再发。B超检查乳内动脉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尤其适合于年轻的冠心病患者。

  • 双侧肾上腺肿瘤的诊治

    作者:刘定益;祝宇;孙福康

    目的探讨双侧肾上腺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分别对17例嗜铬细胞和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定性和定位检查及手术径路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特征、生化、内分泌检查和术前准备方面与单侧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类似,术前应注意合并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可能。经腹切口有利于一期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结论对双侧肾上腺肿瘤应注意定性分析,I131-MIBG和NP59有益于肾上腺髓质和皮质肿瘤的鉴别诊断,双侧肋缘下弧形切口有利于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对小的、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应予以随访。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夏鹤春;任祖渊;苏长保

    目的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因素。方法 85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术中观察及瘤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6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2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的影像学表现、术前术后血催乳素(PRL)、生长素(GH)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症状进展快,较多的出现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影像学检查多显示为大腺瘤,颅底骨质受损率高,肿瘤呈多方向、不规则生长;MRI显示肿瘤侵袭到海绵窦的特异性指标为颈内动脉包绕。术前、术后的内分泌功能测定可以反应出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肿瘤残余和复发。结论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动态内分泌功能测定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 电视辅助胸腔镜钳闭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谢斌;张镜芳;庄健;Devi Shetty

    目的总结电视辅助胸腔镜钳闭未闭动脉导管的经验。方法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对13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了手术。在全麻和单侧肺通气的情况下,在左侧第3肋间脊柱肩胛骨旁做2 cm的切口,用以导入器械。在左侧第4肋间腋中线做相似的切口以导入镜头。在左侧第3肋间胸骨旁2 cm和左侧第4肋间胸骨旁1 cm各做1孔,用以放入长而钝的神经钩暴露术野。通过器械窗导入持Ethicon 1 cm钛夹的持夹器钳闭未闭的动脉导管。整个手术过程在电视荧屏上观看,食管B超和床边B超监测术中和术后的效果。结果本组患儿,平均年龄(2.8±1.2)岁,平均体重(7.9±4.5) kg,平均肺动脉压(35±7) mm Hg。合并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3例。平均动脉导管直径(6.8±3.1)mm。手术平均时间(30±19)min。术后残余分流4例,开胸结扎残余分流导管3例,喉返神经麻痹3例,5例转为开胸结扎。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手术输血、乳糜胸患儿。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钳闭未闭的动脉导管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安全、快速、费用少、效果好、易学的特点。

  • 脾动脉瘤27例诊治分析

    作者:张艳;陈福真

    目的探讨脾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57年9月~2000年6月诊治的27例脾动脉瘤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脾动脉瘤中伴动脉粥样硬化12例,门静脉高压症9例,胰腺炎2例,外伤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各1例。发生自发性破裂大出血4例(14.8%)。术前20例经彩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初步确诊16例;5例经螺旋CT血管造影(SCTA)、5例经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 MRA)而确诊;术前依靠临床表现获诊断仅1例;11例经手术探查确诊。本组行包括胰尾脾的脾动脉瘤切除术11例,脾动脉瘤切除加脾动脉重建术6例,脾动脉瘤切除未重建脾动脉3例,动脉瘤近远端脾动脉结扎术3例,介入栓塞术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视和警惕脾动脉瘤的可能并通过CDFI、SCTA、3D MRA及DSA等影象技术对脾动脉瘤作出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根据病情选择微创、安全、有效的腔内介入栓塞治疗或尽早手术。

    关键词: 动脉瘤 脾动脉
  • 血管生成素-2基因及其受体Tie2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陈立波;王国斌;郑启昌;杨镇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基因及受体Tie2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giopoietin-2基因、CD34、Tie2受体在22例人肝细胞性肝癌(HCC)、8例门静脉性肝硬化(CL)和8例正常肝(L)的表达,并分析Angiopoietin-2、Tie2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1)CD34在正常肝脏无表达,在CL偶见表达,而在HCC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2)Tie2受体在CL偶见表达(11.3±8.7)/HP,而在HCC微血管内皮大量表达(52.4±16.7)/HP(P<0.01);Tie2表达水平和肝癌直径、血管生成、门静脉侵犯等相关。(3)Angiopoietin-2基因在对照肝无表达,在CL少量表达(11.2±9.7)/HP,在HCC强阳性表达(36.4±17.5)/HP,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生成、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人肝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增加,Angiopoietin-2/Tie2和肝癌血管生成相关,可能参与肝癌血管生成的调控。

  • 呼吸对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循环血流的影响

    作者:楚军民;吴清玉

    目的探讨呼吸对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循环血流的影响。方法对15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在静息及深呼吸条件下肺循环血流的变化特征。结果应用外管道的患儿,静息状态下,肺动脉为持续性前向血流,血流速为(38.0±2.3)?cm/s;深吸气时前向流速增大为(67.0±3.5)?cm/s;深呼气时前向流速减小为(26.0±2.3)?cm/s,与静息状态时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应用内隧道的患儿,其肺动脉血流同时要受心动周期的影响,静息状态下,上腔静脉为持续性血流,血流速为(42.0±2.1)?cm/s;深吸气时流速增大为(71.0±4.3)?cm/s;深呼气时流速减小为(21.0±1.0)?cm/s,与静息状态时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无反向血流。应用人工血管外管道的患儿,吸气时,下腔静脉为峰值(37.0±2.3)?cm/s的前向血流,呼气时为峰值(33.0±1.7)?cm/s 的反向血流;应用带瓣的同种血管外管道的患儿,吸气时下腔静脉为峰值(47.0±1.9)?cm/s的前向血流,呼气时无前向流,且无明显反向血流。结论呼吸是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循环的另一能量来源;带瓣外管道可以减少或完全防止下腔静脉呼气时的反向血流。

    关键词: 肺循环 Fontan手术
  • 甲基泼尼松龙对周围神经修复的影响

    作者:姜保国;党育;张殿英;张宏波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剂量选择。方法 28只成年SD雌性大鼠,取股外侧切口,钳夹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创伤后1 h起分别肌注不同剂量的甲基泼尼松龙或对照溶液,并间隔3 h维持肌注,持续24 h。按肌注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大剂量组(首剂150 mg/kg)、中剂量组(首剂30 mg/kg)、小剂量组(首剂15 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与0.9%苯甲醛1:1混合液)。肌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记录术前及术后4周大鼠足印,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4周显露双侧坐骨神经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行神经横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中、小剂量组SFI均值优于大剂量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小剂量组神经诱发电位引出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1%)(P<0.01);小剂量组NCV值优于其他三组,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剂量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神经精神症状,有1只因感染死亡,3只4侧出现局部感染,其他三组未见明显异常。中、小剂量组神经横切片轴索再生情况优于大剂量组及对照组。结论甲基泼尼松龙的全身应用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但剂量选择不应过大,以减少感染及精神症状等副作用。

  • 腹腔镜与开放性肾上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仲宜;杨燮樵;龙慧民;杨远清;殷民;李如兵;张胜利;黄长顺

    为探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我们自1996年2月至2000年1月采用经腹腔和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6例获得成功;现与同期6例开放性手术进行比较。 1.资料和方法:将12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为腹腔镜组,共6例(经腹腔和后腹腔手术各3例)男2例,女4例,年龄39~66岁,平均54.6岁,右侧4例,左侧2例,肿瘤大小为(1.1 cm× 1 cm)~(5 cm×4.7 cm),重为56 g;B组为开放性手术组,共6例(经腹部和经腰11肋间切口各3例),男女各3例,年龄27~61岁,平均49.8岁,肿瘤大小为(2 cm×2 cm)~(6 cm×4.8 cm),重为58 g。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术前检查均无明显心、肺、脑功能异常。切除的肿瘤均经病理证实。

  • 微血管计数和上皮钙粘附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海涛;谭宝斌;林桂亭;高佃军;周晓燕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微血管计数(MVC)和上皮钙粘附素(E-CD)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旨在探讨MVC和E-CD表达与膀胱癌恶性程度、浸润及复发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81例,男65例,女16例,年龄30~84岁,平均年龄60岁,随访3~4年。病理分级:Ⅰ级16例,Ⅱ级36例,Ⅲ级29例。临床分期:Tis-T1 37例,T2-T4 44例。复发组33例,未复发组48例。 E-CD单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抗体及SABC试剂盒由美国Zymed公司及武汉博士得公司提供。MVC参照Maeda等方法,低倍镜下选取肿瘤微血管密集区,高倍镜下计数MVC,求其平均值。E-CD染色结果分为:(1)正常表达(++):切片内阳性细胞率≥90%;(2)异常表达(-或+):切片内无染色阳性细胞为(-);染色阳性细胞与染色阴性细胞分散存在,阳性细胞率<90%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 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诱导与观察

    作者:李中实;李子荣;张念非

    目前,有关中枢神经异常及神经体液的缺陷在脊柱侧凸的病因上的作用有较多研究,我们通过摘除鸡的松果体进行了诱导脊柱侧凸的模型的观察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及分组:京白幼鸡100只,雌雄不限。其中出壳后3 d(A组,n=20)、4 d(B组,n=20)、5 d(C组,n=20)和6 d(D组,n=20)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20只,与实验组同日出壳,随机选取,与实验组一同饲养。 2.实验方法:实验组(A、B、C、D组)幼鸡在乙醚麻醉下,显微镜下摘除松果体,并经病理检验予以证实。对照组不摘除松果体。两组鸡均采用蛋鸡饲料喂养,并随时作预防接种,照明时间相同(每日早6时~晚6时)。分别于术后第2、4、6、12、16周观察其变化,包括大体模型、体重,并摄脊柱X线片。对已诱导出脊柱侧凸者,在术后第16周行CT扫描,以观察其椎体旋转特点。术后17周将所有实验动物处死,作脊柱的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学检查。

  • 细胞角蛋白20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郭和清;王晶;李贤初

    新近研究发现,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是一种极有可能成为诊断膀胱癌及其随访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1,2]。为此,我们对CK20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62例肉眼血尿患者,其中膀胱肿瘤术后随访发现血尿42例作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及尿脱落细胞学和CK20检测。分析参数包括肿瘤数目、大小及WHO分级,术前或活检前留取尿液行脱落细胞学和CK20标志物免疫荧光检测。 收集晨起第1次新鲜尿100 ml。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按常规方式进行。将收集的尿液用Hanks液洗涤2次,1?500 r/min,5 min,收集沉淀细胞,以完全RPMI 1640培养基将沉淀细胞制成细胞悬液(2×105/ml),37 ℃温箱中贴壁孵育6 h。原位冷丙酮固定10~15 min,用PBS洗涤3×3 min后,滴加抗CK20单抗,置湿盒内4 ℃过夜;PBS洗涤3×3 min后滴加荧光标记抗体羊抗鼠IgG-FITC 1∶10,37 ℃,40 min;PBS洗涤3×3 min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摄片。细胞浆和细胞膜发黄绿色的荧光为阳性反应。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杨登科;陈书奎;胡伟;林国安;冯志刚;黄本卿;张斌;李俊卿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生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自由基。业已证实NO是活化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产生的毒性效应分子之一,近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NO还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作用[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催化合成NO的主要酶。在头颈部鳞癌和结肠腺癌等实体肿瘤中已发现iNOS的表达或活性与肿瘤血管形成呈正相关[2,3],但在膀胱癌中iNOS是否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iNOS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Ag)的表达,探讨iNOS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形成的关系。

  • 前列腺低回声结节的病理基础

    作者:孔祥田;李淑清;山刚志;曾荔;那彦群;郭应禄

    前列腺的低回声区常常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依据[1-3]。为明确前列腺低回声结节的本质,我们对121例有低回声结节的前列腺做了B超引导下的定位穿刺及病理检查,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997年8月~2000年4月在我院泌尿科因前列腺疾患就医的病例中,选取B超检查前列腺有低回声结节的病例121例,在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膝胸位,用18 G穿刺针。采用经直肠或经会阴系统穿刺方法[4],即从前列腺左、右侧叶的前、中、后3个位置各取1针共6针,但在低回声结节区穿1~4针不等,穿出的条形组织放在小纸片上连同纸片一起立即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以保证组织的完整性。低回声结节区与结节以外区域所取标本分别标号做常规病理检查,4 μm切片,HE染色,在Olympus光镜下观察。做组织病理学与前列腺低回声结节的对照研究。

  • 免疫球蛋白基因SNC66和SNC73在正常肠粘膜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吴翰桂;郑树;彭佳萍;董琦

    SNC66基因和SNC73基因是采用减式杂交技术,从正常人大肠粘膜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的两个大肠癌负相关基因[1]。为进一步明确免疫球蛋白基因SNC66和SNC73在正常大肠粘膜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它们的生物特性[2,3],我们采用cRNA/mRNA原位杂交技术,对这2个基因在大肠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情况作了配对研究,观察它们在正常粘膜与肿瘤之间,以及粘膜上皮与间质或淋巴组织之间的表达情况,以明确此两基因与大肠癌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及同一患者相应的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共收集37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7岁。其中29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探针的制备及原位杂交:用SNC66基因和SNC73基因的在IgA1同源区的部分序列,构建出重组质粒pGEM7SNC66和pGEM7SNC73,各合成出地高辛标记的一对cRNA探针,其中之一为与目标mRNA互补的有效的反义探针,作为实验探针;另一为与目标mRNA同序的正义探针,作对照探针。配对材料进行原位杂交[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蓝色为阳性信号。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5524例报告

    作者:吴孟超;陈汉;沈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60年1月~1998年12月共施行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5?524例。比较1960年~1977年(181例)、1978年~1989年(921例)、1990年~1998年(4?422例)3个阶段肝癌治疗的效果。结果 3个阶段术后1个月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8.48%、0.43%和0.31%,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30.6%和48.6%。结果表明,以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指捏加钳夹法切肝,大血管损伤的妥善处理和局部根治性肝切除为标志的肝脏外科技术,在肝癌外科技术中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结论早期肿瘤切除、部分具有适应证患者的术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无瘤技术、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肿瘤复发再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降低肝癌复发的危害性。二期切除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重获手术切除机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大肝癌,对肝癌的可切除性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院士

    作者:

    张金哲教授是我国小儿外科学资深专家。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先后任北京医科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金哲教授于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籍贯地)。几乎在兵乱中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习,使他从小立下了刻苦学习以身报国的志愿,特别是从医之后,遇到我国著名现代儿科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及胸心外科奠基人吴英皑教授,学到正直做人与严谨治学之道,并以他的勤奋和创造开始了和国家的发展有相同命运的医生道路。 1938年他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 1941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后辗转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上海医学院,1946年毕业。1947年任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1949年解放后留用,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1955年受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之邀,调入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1986以后至今,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1997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0年张金哲教授首先在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我国小儿外科三个创始人中早、声望高的一个。50年代他首先诊断了当时死亡率很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他精心研究早期切开引流,使本病得到立竿见影的控制。与此同时,他和麻醉专家谢荣教授合作首创肌肉注射硫喷妥钠基础麻醉方法,从而为我国小儿外科的推广打下了基础。1955年起他就任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和完善了全国大的小儿外科中心,培养了一批高级小儿外科医疗、麻醉、科研、护理专家。50~60年代他致力于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很多适合我国当时国情的创造,提高疗效,使平均病死率低于当时国际报道。80年代以后他对小儿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手术设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例如被一些国际同道称为“张氏钳”的巨结肠根治手术;使无肛门手术避免开腹的“张氏膜”;胆道再造手术防反流的“张氏辩”等。他从医50多年,为万名以上患儿操刀手术。改革开放前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他亲自动手制造和改良许多适合于小儿诊断和手术的器械,各种发明50余项。“张金哲教授的小作坊”在国内儿外科界早已闻名遐迩。他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及参与著书3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0多项。张金哲教授热心教育、园丁育人,桃李满天下,早在1958年受卫生部委托创办全国小儿外科医师培训进修班。40年来他为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近千名本科生讲授小儿外科学,近10余年来亲自指导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17人。 张金哲教授十分重视学会和专业杂志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及秘书,中华外科杂志常务编委。1980年成立小儿外科学组他首任组长,1986年成立小儿外科学会后为首任主任委员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名誉主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顾问。从50年代开始他即热心医学科普,为北京市及全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并多次任两会理事及委员。1964~1986年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委,出版书刊、小品约百十种。1991年全国科协授予张金哲教授“突出贡献科普工作者”称号。建国以来他多次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为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海外顾问、太平洋地区小儿外科学会及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罗马尼亚医学会荣誉会员,1986~1998年连任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理事。他因此成为全国及国际小儿外科界联系的中心人物。2000年他获英国皇家学会“Denis Brown金奖”,该奖被国际小儿外科界视为“诺贝尔奖”,全世界迄今共33人获此殊荣,均为著名国际小儿外科大师,在我国他是唯一获奖者。正是由于他和老一辈儿外科开括者的努力及国内同道的艰苦奋斗,才使得我国小儿外科的工作成绩被中国科学界和国际小儿外科界的认可与褒奖。 1951、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卫生部技术革命先锋金奖,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模,1991年被评为卫生部劳模。1993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1999因讲医德获北京市“灵山”一等金奖。为第7、8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金哲教授向来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团结同道,提携后辈,成为小儿外科界的楷模。他业余爱好广泛,参与多种文娱体育活动。多年来他把自已的稿费和科研奖金无私地贡献给了医院外科。 目前张金哲教授虽已年逾80,仍在一线工作,照常看门诊、作手术、查病房、科研、教学、带研究生。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总是谦虚地说:“个人的努力与成绩贡献微不足道,何况任何成绩也都是过去的历史。生命在于运动。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这也是永葆健康之道”。让我们用他的事迹和话共勉,做一名深受患者和社会欢迎和爱戴的医务工作者。

  •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作者:徐工学;李志霞;陈佛来;张树荣;张盛忠;安大力;龚家镇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例大肠癌患者,借助于血管造影技术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发现肿瘤营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应用大肠镜分别于化疗前后及手术后取材。利用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p53、Bcl-2、Bax、Fas基因。结果大肠癌细胞凋亡数(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48 h、5~7 d分别为1.27±0.12、0.76±0.07,均高于化疗前的0.37±0.06。癌细胞增殖活性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48 h为0.40±0.05,低于化疗前的1.11±0.11;化疗后5~7 d为1.23±0.08。大肠癌细胞p53、Bcl-2基因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为0.44±0.02、0.60±0.08,均低于化疗前的1.09±0.28、1.09±0.07,而Bax、Fas 基因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化疗后0.76±0.07、1.69±0.10均高于化疗前的0.30±0.03、0.39±0.06。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并可影响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黄继胜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征,为大肠癌的靶向筛检、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家族调查、系谱分析、手术病理和定期随访等手段追踪调查4个HNPCC家系,共计15岁以上成员84人。结果确诊患者23例(A组),与确切无家族史者(B组)30例相比:(1)平均发病年龄:A组43.0岁,B组61.4岁,平均年轻18.4岁;低于50.0岁者:A组78.3%(18/23),B组26.7%(8/30,P<0.01);第1、2、3代平均年龄分别为67.8、45.3、32.5岁,逐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2)病变部位:右半结肠A组73.9%(17/23),B组36.7%(11/30,P<0.01),(3)合并腺瘤:A组0,B组23.3%(7/30,P<0.05)。(4)低分化腺癌:A组76.2%(16/21),B组36.7%(11/30,P<0.01)。结论 HNPCC患者临床并非少见,且具有典型的遗传特征。

  • 大肠癌患者腹腔微量游离癌细胞的研究

    作者:骆成玉;李世拥;曾胜;赵丹宁;张红军;曲军;祝学光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微量癌细胞的敏感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用CEA mRNA 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72例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进行了癌细胞检测。结果 72例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CEA mRNA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8.1%(P<0.05)。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CEA mRNA RT-PCR阳性检出与肉眼腹膜播散、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癌侵犯肠管周径显著相关(P<0.05),而免疫组化的阳性检出仅与肉眼腹膜播散和肝转移2项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结论 CEA mRNA 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腹腔渗液中微量癌细胞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优于免疫组化法,大大提高了大肠癌隐匿性腹膜播散的检出率,帮助建立癌转移的早期诊断。

  • 低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分析

    作者:汪建平;詹文华;王磊;黄奕华;覃建章;董文广

    目的探讨低前切除术(L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0年12月收治293例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结果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中,LAR组与APR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LAR组肿瘤下缘到齿状线平均距离为(5.29±2.61)cm,APR组为(2.67±1.81)cm(P<0.01)。结论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LAR组生存率并不比APR组低。低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满意。

  • 462例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淋巴清扫范围的分析

    作者:万远廉;潘义生;刘玉村;王振军;张隽;黄珊君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和淋巴清扫范围。方法对1990~1999年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的373例和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加盆腔侧方淋巴清扫术(简称侧方清扫术)的8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转移率为41.8%,患者年龄、癌灶浸润深度、大体分型、癌灶大小是影响淋巴转移率的重要因素(P<0.05)。89例侧方清扫术的盆腔侧方淋巴转移率为15.7%,其中85.7%位于癌灶同侧。有盆腔侧方淋巴转移者均为浸润深度T3、T4者;癌灶>3 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盆腔侧方淋巴转移率较高。侧方清扫术组的盆腔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17.7%(P<0.05);侧方清扫术组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7.9%(P>0.05)。结论应提高对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认识,对怀疑或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灶侵犯浆膜或穿透肠壁、癌灶>3 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建议行侧方清扫术。

  • 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世拥;骆成玉;安萍;李炬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探讨门静脉血微转移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间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5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结果 55例患者门静脉血中检出基因突变阳性22例(4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肝转移显著相关。随访发现门静脉血基因突变阳性者,术后发生肝转移机会增加。结论门静脉血内微转移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对早期诊断或预测大肠癌肝脏微小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第32届美国烧伤学会年会简介

    作者:夏照帆;程大胜

    第32届美国烧伤学会年会于2000年3月14~1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本届学会主席、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John L. Hunt教授作了题为“从过去到未来——美国烧伤学会和烧伤预防”的报告,重点回顾了美国烧伤学会成立以来在烧伤预防方面所作的工作,并代表学会向Richard F. Edlich博士、Barbara Ann Quayle小姐颁发了杰出服务奖,向Anne W.Phillips医生颁发了杰出预防奖。大会对国际烧伤界著名学者John A. Boswick教授表示了沉痛哀悼(Boswick教授于1999年10月6日病逝,享年73岁)。本届年会伊文斯奖获得者为法国里昂的Jacques Latarjet博士,他的获奖演说题为“烧伤预防——一条漫长的道路”。

  •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朱锦宇;黄耀添;朱庆生

    周围神经损伤平时、战时均常见。尽管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显微外科技术、外膜或束膜无张力缝合、采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束的定位等,但是即使是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能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而感觉或运动的缺失持续时间过长将继发肌肉萎缩,造成许多神经伤患者的残疾。因此,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一直是困扰外科学家的难题。

  • 培氟沙星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曾锦旗;孙正军;陈万成

    培氟沙星(peflocacin)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新药,由法国Rogar Bellon公司研究开发,于1985年在法国首先上市,我国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一、药理作用 1.药效学:对革兰阳性(G+)及革兰阴性(G-)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肠杆菌属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氏菌属、伤寒沙门菌属等以及流感杆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抗菌活性,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作用较轻[1]。有学者测定了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ATcc44113、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63、1.25 mg/L,对绿脓杆菌为20.00 mg/L,对脑膜炎双球菌29019、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分别为0.63、2.50、2.50 mg/L。体内试验可见,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44.95±0.39) mg/kg,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为(29.58±2.19) mg/kg。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关键词: 医学会
  • 麻醉学科的新进展

    作者:吴新民

    现代麻醉学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特别是过去的十多年里无论是在麻醉学的理论方面,还是在麻醉药品、监测设备和麻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外科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外科学的进步,也促成了麻醉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麻醉学科的发展保证了日间手术及微创手术的普及和实现心脏外科的快转运 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设备的进一步更新,特别是面对紧缩医疗费用的压力,在发达国家大量的择期手术成为日间手术,即手术当日入院,手术后当日出院回家。现在美国日间手术已占择期手术的近70%[1]。90年代初已经明确心脏手术后如果体温正常、无明显渗血、无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就应该施行快转运,即术后2 h拔除气管导管,24 h离开外科重症监护病房,6 d内出院。微创外科(胸腔镜、腹腔镜、纵隔镜、宫腔镜、小切口搭桥和脱泵搭桥等)的迅猛发展,减少了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同样要求术后尽快苏醒,早日出院。现代麻醉学在麻醉药物、监测设备、麻醉学理论和麻醉技术方面的进步,适应了外科学的这一变革[2]。

  • 进一步提高大肠癌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世拥;郁宝铭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为25~35人/10万人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由10年前占恶性肿瘤的第6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虽然大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术后总体的5年生存率仍在50%~65%,原因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率很低,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其死亡数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8%左右。近年来从基础、临床多方面对大肠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新的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并已逐步得到外科学术界的公认。保肛术的开展逐渐取代了Miles手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直肠切除术,并已证实可明显降低复发率。目前大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中华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