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玉沛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外科治疗小肠肌病一例

    作者:尹燕平;王宇

    患者女,18岁,因呕吐、腹胀、腹泻(10~20次/d)4年,收入我院内科。查体:身高140cm,体重25kg,神志清楚,消瘦,发育不良。血压100/70 mmHg,心肺正常。腹稍胀、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消化道造影显示:自十二指肠降部开始管腔扩张,粘膜粗大,空肠扩张及多处狭窄。B超显示:双侧肾盂肾盏扩张,双肾积水。家族长辈中无类似患者,但其2个妹妹均有腹胀,大便不成形,在当地诊为慢性肠梗阻。本患者在内科诊断为Crohn病并发慢性不全性肠梗阻转外科手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50cm以下260 cm长的空肠扩张,肠管直径7cm,壁厚、无蠕动,无张力,此段以下肠管正常。全部小肠未见粘连狭窄梗阻。切除此段肠管行小肠端端吻合术。剩余小肠约250cm。术后1周患者腹胀减轻,但仍有腹泻,每日稀便7~8次。术后病理见小肠直径7cm,有3处肠腔稍窄直径6 cm,粘膜完整,肠壁厚度大致均匀。镜下见肠壁平滑肌弥漫性水肿、变性,肌浆空泡变性溶解,纤维细胞、小血管增生,内环肌病变明显(图1),粘膜少量浆细胞浸润,粘膜肌层完整,粘膜下层水肿,淋巴管扩张(图2)。病理诊断为小肠壁肌病。给以吗叮啉、米雅胰酶、灭滴灵等药物治疗。术后3周患者腹泻缓解,体重增加1kg出院。术后15个月因衰竭死亡。

  • 冠状动脉左室瘘合并巨大右冠状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例

    作者:吴清玉;潘世伟;李巅远;漆志涛;戴汝平

    冠状动脉左室瘘合并巨大右冠状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极为罕见。我院1999年成功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9岁。因急性心力衰竭急诊收入我院。查体:血压:130/40 mmHg,心率70次/min,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G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胸片:心胸比率0.68,右心缘异常团块影。心脏超声:右冠状动脉呈巨瘤样扩张,内径130mm。起始部内径约28mm,压迫右房、右室,致右室流人道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破入左室后壁,瘘口约7 mm。主动脉瓣关闭不全。UFCT:右冠状动脉高度瘤样扩张,开口处约30mm,瘤体大径达121mm×138 mm,于左室下后壁汇入左室。右心房、室明显受压,变形。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未见狭窄。右冠状动脉开口部增宽,中段呈巨瘤样扩张,几乎占据整个右房区域,远端引流至左室腔。

  • 骨组织工程中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择

    作者:郑磊;王前;裴国献

    成骨细胞种植的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择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限制骨组织工程研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材料的要求有[1,2]:(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满足生物医用材料的一般要求,如无毒、不致畸等之外,还要利于种子细胞粘附、增殖,降解产物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不引起炎症反应,甚至利于细胞生长和分化。(2)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基质材料在完成支架作用后应能降解,降解率应与组织细胞生长率相适应,降解时间应能根据组织生长特性作人为调控。(3)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基质材料可加工成三维立体结构,孔隙率好达90%以上,具有高的面积体积比。这种结构可提供宽大的表面积和空间,利于细胞粘附生长,细胞外基质沉积,营养和氧气进入,代谢产物排出,也有利于血管和神经长入。(4)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预先制作成一定形状。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为新生组织提供支撑,并保持一定时间直至新生组织具有自身生物力学特性。(5)良好的材料-细胞界面:材料应能提供良好的细胞界面,利于细胞粘附、增殖,更重要的是能激活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维持细胞正常表型表达。目前,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应用的细胞外基质材料主要有生物类材料、生物陶瓷类材料、聚合物类材料以及复合类材料。以上述要求衡量,这些材料各具优势和不足,现综述如下。

  • 胃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分析(附326例报告)

    作者:万远廉;潘义生;刘玉村;王振军;叶京明;黄珊君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转移规律和胃癌根治术的淋巴清扫范围。方法1990年~1999年行D2、D3、D3淋巴结廓清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D3加PAL)的胃癌患者3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总的淋巴结转移率69.9%,早期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4%和77.4%。肿瘤浸润深度达T1的患者,淋巴结转移主要局限于N1;达T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至N3、M1的8.1%;达T3、T4的患者转移至N3、M1的28.7%。行D3加PAL廓清术的患者107例,16a2,b1组淋巴结转移率15.0%,其均为进展期胃癌患者,均有N1~N2淋巴结转移,癌灶≥5 cm,肿瘤浸润深度达T3、T4。弥漫型胃癌患者16a2,b1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38.5%。行D3加PAL廓清术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50.0%;其中有16a2,b1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0.0%、50.0%。结论对早期胃癌建议选择D2廓清术,对相对较早的进展期胃癌应行D3廓清术,对高度怀疑或证实有N1~N2淋巴结转移、癌灶≥5 cm、肿瘤已浸润浆膜等情况的进展期胃癌,应尽可能行D3加PAL。

  • 嗜铬细胞瘤手术径路分析

    作者:孙福康;张祖豹;吴瑜璇;祝宇

    目的探讨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嗜铬细胞瘤89例的手术方法所取径路。结果 39例行第11肋间切口,15例行第10肋间切口,14例行腹部正中切口,9例行胸腹联合切口,5例行腹部肋下斜切口,3例行下腹正中切口,3例行后外侧切口。1例行腹腔镜手术。结论 (1)大部分定位明确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拟用11肋间切口或10肋间切口。(2)巨大嗜铬细胞瘤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的嗜铬细胞瘤,拟用腹部正中切口,必要时胸腹联合切口。(3)多发性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行腹部正中切口。

  • 原发性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汉忠;王惠君;宋宗禄;徐峰极;崔全才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的认识。方法报告3例原发性输尿管炎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作一简要介绍,提出了本病与继发性非特异性输尿管炎、输尿管结核、输尿管阴性结石和输尿管癌的鉴别要点。并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术前无一能明确诊断,误诊率较高。手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术后随诊效果较好。结论原发性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学,治疗有赖于手术,预后较好。

    关键词: 输尿管疾病 炎症
  • 亚甲蓝胆囊造影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

    作者:徐建军;熊显华;于洪岭;郗俊生;卜亚斌;金嗣松

    目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正确判断总胆管、胆囊管的解剖部位,减少手术误伤。方法将同期、同样体重的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显影组(589例)。术中采用亚甲蓝注射液,行胆囊穿刺造影,使胆囊、胆囊管、总胆管颜色显蓝。对照组(553例):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行胆囊造影术。结果显影组手术时间[(36±9)min]、并发症发生率(0)及中转手术率(1.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LC术中行亚甲蓝胆囊造影术是一种较直观的显影技术,可帮助术者在LC术中正确判断Galot三角解剖结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八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治体会

    作者:魏常胜;王宇;李建设;张忠涛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2月~2000年3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结果 Brunner腺瘤3例,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2例,脂肪瘤1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均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不同程度的贫血,这对进一步检查有提示意义。上消化道造影及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是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效果良好。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上消化道造影及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是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踝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

    作者:吕厚山;袁燕林;寇伯龙;周殿阁;关振鹏

    目的探讨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踝关节均在非功能位骨性强直患者的关节功能重建。方法 1996年1月~1997年5月采用一次麻醉下同侧髋、膝、踝关节同时置换术,对2例晚期强直性脊柱炎3侧髋、膝、踝关节骨性融合在非功能位的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重建;分别随访22个月和36个月,观察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进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例患者膝关节术后平均活动度为76.7。,HSS评分平均提高45分;髋关节术后平均总活动度为145.7°,Harris评分提高37.7分。随访期间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生活自理。结论对于晚期强直性脊柱炎下肢多关节骨性强直在非功能位的患者,同侧下肢髋、膝、踝三关节同时置换是一种有效的关节功能重建方法。

  • 胰腺癌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

    作者:奉典旭;韩天权;蒋渝;袁祖荣;王学志;姜志宏;张圣道

    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浆DNA中K-ras基因突变,并探讨将之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包括胰腺癌患者22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以外周静脉血为标本,分离血浆DNA,采用突变富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K-ras基因密码子12突变。部分扩增产物行DNA顺序分析。分析血浆K-ras突变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77.3%(17/22)的胰腺癌患者血浆DNA中含有K-ras基因密码子12突变,突变与肿瘤部位、大小及TNM分期无关。2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均未检测到K-ras突变。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浆中存在频繁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血浆K-ras突变可能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

  • 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曲彦;潘胜奇;张长禄;毕俏杰;刘成玉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YJ-Ⅲ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36例创伤后MO F患者、31例创伤患者和35例健康人外周血液白细胞变形能力(LD)、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结果 MOF患者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sVCAM-1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和创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68.45~116.20,q=12.161~21.374,P<0.001),MOF组死亡者各指标变化较存活者更明显(t=6.920~11.665,P<0.001)。MOF患者LFI和LAR与sICAM-1,sVCAM-1和白细胞CD18表达呈正相关(r=0.691~0.844,P<0.001),LFI与LA R呈正相关(r=0.771,P<0.001)。结论白细胞流变性和CAMs水平异常参与了MOF的发生,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 2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邹声泉;秦仁义;王剑明;杨传永;易继林;钱家勤;刘飞龙;覃修福;戴植本;裘法祖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90年1月~1997年l2月2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17种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73例(80.1%)手术后1个月存活,发生并发症81例,发生率37.5%。根治术者胆管炎、胆瘘、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均高于姑息术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月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ASA分级、黄疸持续的时间等有明显关系(P<0.01);1月生存率与手术类型、黄疸原因无明显关系(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明显关系(P<0.01)。结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机会应尽量行根治性手术,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Ⅳ型胶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封国生;谭毓铨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Ⅳ型胶原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7例胃癌患者采用临床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MP2及Ⅳ型胶原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2在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的癌细胞和癌间质中表达率分别为85.7%、77.7%,同时有Ⅳ型胶原的破坏;在血管淋巴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癌病例中表达率分别为83.3%、86.7%。结论 MMP2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主要是破坏细胞外间质,尤其是Ⅳ型胶原。MMP2监测可做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表达与结肠直肠癌复发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世拥;于波;安萍;梁振家;苑树俊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复发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粘膜、局部复发灶、腹腔盆腔内播散和肝转移灶中TS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蛋白表达。结果 68例结肠直肠癌原发灶、局部复发灶、腹腔及盆腔内播散和肝转移灶中T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1%(15/68)、88.5%(23/26)、85.0%(17/20)、40.9%(9/22);T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1%(15/68,)、84.6%(22/26)、80.0%(16/20)、36.4%(8/22),2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肠直肠癌复发灶、肝转移灶中TS基因及TS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原发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局部复发和腹腔盆腔内播散灶中TS基因和TS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肝转移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癌旁正常肠粘膜中未检出TS基因表达。结论 TS基因增强表达在结肠直肠癌局部复发和腹腔盆腔内播散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哨兵淋巴结活检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苏逢锡;贾渭娟;陈积圣;李海刚;曾韵洁

    目的评估哨兵淋巴结(SN)活检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LN)转移的价值。方法本组52例原发乳腺癌患者,临床及B超检测腋窝LN阴性。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进行腋窝淋巴结定位和哨兵淋巴结切除(SLND),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中对部分SN、术后对全部LN(SN和非SN)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检测到SN,成功率为88.5%;其中44例(95.7%)的SN可以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假阴性率为4.3%。SLND总的敏感性是90.9%,特异性是100%,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和92.3%。SN是唯一被证实的肿瘤转移LN占75.0%(15/20)。结论应用亚甲蓝淋巴定位方法进行的SLND,可以准确预测临床及B超检查腋窝LN阴性的原发乳腺癌患者的腋窝LN转移状态。

  • 去细胞异体真皮、去细胞猪真皮和自体刃厚皮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柴家科;杨红明;李利根;郭振荣;盛志勇;许明火;陈宝驹;贾晓明;京萨;陆江阳;李国红

    目的观察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在深度烧伤和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去细胞异体真皮或我们研制的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的方法,修复各种创面119例次,比较不同创面的植皮成活率,观察应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覆盖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与植皮成活的关系,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随访。结果削痂、切痂和切瘢创面植皮成活率分别为(93.4%±3.1)%、(92.1±4.6)%和(94.5±3.8)%,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去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与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二者植皮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躯干、四肢自体刃厚皮覆盖的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植皮成活率分别为(93.1±4.8)%、(89.0±6.2)%,而应用刃厚头皮或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覆盖的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植皮成活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组织学观察,术后19个月时表皮、真皮形态正常,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未见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和瘢痕化,无皮肤附件。成活的复合移植皮肤,与邻近正常肤色近似,色素沉着轻,无明显皱缩,触之软,活动度好。结论去细胞异体真皮或去细胞猪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或切瘢后创面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材料。

  • 脾切除对大鼠血浆及肝肺组织中内毒素廓清的影响

    作者:杨英祥;陆家齐;姚咏明;焦华波;于燕;付佳

    目的观察脾切除对血浆中内毒素清除的影响及内毒素在主要脏器的分布特征,探索脾切除后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有脾组(n=56,行大网膜切除术,保留脾脏)、脾切除组(n=56,行脾切除术)。术后1周静脉注射内毒素0.1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0 min、0.5、1.5、4、12、24h活杀动物,测定血浆和肝、肺组织内毒素水平,同时检测肝、肺脏器功能指标。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后10 min及0.5 h,脾切除动物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有脾组,显示脾切除大鼠循环内毒素廓清明显延迟。同时,脾切除大鼠肝、肺组织内毒素峰值均显著高于有脾组(P<0.05或P<0.01),24 h其内毒素水平较基础值仍明显增高(P<0.05)。无脾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峰值水平明显高于有脾组(P<0.01)。结论脾切除后血浆内毒素廓清能力下降,组织中内毒素过量滞留,这对于诱发机体炎症反应并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具有一定作用。

  • bFGF基因转染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郑启新;郭晓东;杜靖远;刘勇;杨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首选生长因子之一,而且还是一种强大的毛细血管增殖刺激剂。但外源性生长因子半衰期短,需反复给药,且价格昂贵[1,2]。我们将bFGF基因由体外转入兔骨膜源成骨细胞,观察了其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含有bFGF cDNA的克隆载体puc13-rbFGF由日本Inawashiro博士惠赠,用EcoR I酶切puc13-rbFGF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用T4DNA连接酶连接后构建pcDNA3-bFGF重组表达质粒并鉴定。无菌条件下取2个月龄新西兰兔之双侧股骨和胫骨骨膜,37℃下用0.25%胰蛋白酶和0.1%I型胶原酶各消化30min及2 h,将分离细胞接种于50ml培养瓶,加入含15%胎牛血清、10-7 M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100I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培养箱培养,用钙钴法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

  • 前列腺增生症与输精管结扎的关系

    作者:莫乃新;吕忠;戎亚雄;吴斌;丁儒林;吴莲芬;周赛萍;杨静芳

    我们随机调查了60岁以上男性作过输精管结扎的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病情况,探讨BPH与输精管结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996年1月~1997年10月,调查了60岁以上男性430人。同时又调查了在1964~1966年作过输精管结扎的男性140人(64~78岁)。所得的样本数中不包括患有前列腺癌、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其他重大疾病史者。调查的内容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L)、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V)及剩余尿(R)。其中V值为:经腹测前列腺的左右、上下及前后3径之乘积×0.52。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2.结果:430名未作输精管结扎和

  • 大鼠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雄激素依赖性

    作者:沈周俊;陈昭典;陈峰;陈智;郑敏;蔡卫民

    一氧化氮(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产生,介导阴茎勃起的主要神经递质。我们建立雄激素变化SD大鼠模型,测定睾酮(T)、游离睾酮(FT)和二氢睾酮(DHT)变化后阴茎组织神经型NOS(nNOS)、内皮型NOS(eNOS)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以明确nNOSmRNA、eNOS mRNA的雄激素依赖性。1.材料与方法:模型建立:SD雄性大鼠160只:A组,5周龄56只;B组,10周龄50只;C组,58周龄54只。A、B和C各组均分成:(1)正常对照组;(2)去势组;(3)去势,每月肌注25mg/kg的十一酸睾酮;(4)去势,每月肌注50mg/kg的十一酸睾酮;(5)抑制DHT组:每天喂饲保列治4.5 mg/kg。模型建立后4、10周,各组大鼠半数抽取静脉血处死,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T、FT和DHT浓度;阴茎海绵体组织-196℃液氮处理、-80℃冰箱保存。

  •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疗效

    作者:李强;王殿昌;陈华;李瑞英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4年6月对14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疗后再手术,效果满意。1.一般资料:行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放疗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5.0~75.0岁,平均50.7岁;放疗前均经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病变部位:直肠上部1例,中部4例,下部9例。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等无显著性差异的患者15例(对照组),术前不进行放疗。2.术前放疗方法:术前放疗组患者采用10 MV直线加速器每日照射剂量2.5Gy,总量为35~40Gy。照射野初期采用矩形射野,后改用凸形射野。上至第二腰椎,下至肛缘,两侧至小骨盆缘,包括原发病灶及1、2、3站引流淋巴结。

  • 组织工程骺软骨用于骨骺早闭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勇刚;卢世璧;王继芳;张永刚;黄靖香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骺软骨(EGP)在治疗骨骺早闭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利用聚乳酸(PLA)作载体培养出EGP,将其植入兔骨骺缺损模型中,通过X线测量观察下肢短缩和成角畸形的改变,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再生骺板中Ⅱ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EGP组在术后8周无明显成角和短缩畸形,在16周时产生轻度畸形,但比对照组低(P=O.0001);在8周时,经过bFGF和TGF-β刺激的EGP组的轻度成角畸形要比未经过细胞因子刺激的EGP组轻(P<0.05);再生的骺板在组织学上呈现柱状排列,原位杂交显示细胞呈Ⅱ型前胶原阳性反应。结论 EGP可以预防骨骺损伤后的畸形产生;经过细胞因子刺激的EGP在抑制畸形产生方面要优于未经过细胞因子刺激的EGP;EGP植入体内后可以产生柱状排列的结构,并且细胞可表达Ⅱ型胶原表型。

  •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1例随访分析)

    作者:黄强;蒋协远;耿向苏;王满宜

    目的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8岁,平均随访时间40.5个月;手术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钢板固定12例,单纯螺钉固定15例,克氏针加石膏固定4例;采用Neer分类及评分方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两部分外科颈骨折优良率为69%,无坏死及骨折不愈合;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满意率较低;三部分骨折的肱骨头坏死率为44%,四部分骨折坏死率达75%。结论两部分骨折和三部分骨折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尽量避免使用钢板;对“经典”四部分骨折,内固定的满意率较低且坏死率较高。

  • 单纯肘关节后脱位需要严格制动吗?

    作者:蒋协远;张力丹;公茂琪;洪雷;王满宜;翟桂华

    目的探讨单纯肘关节后脱位复位后的治疗方法。方法 36例单纯肘关节后脱位患者,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22岁;左侧14例,右侧22例;主力侧上肢21例,非主力侧15例。闭合复位成功后,通过内外翻应力试验及推拉前臂证实患肘关节在屈曲30°~130°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对30例小于35岁的患者用长臂石膏后托制动于屈肘90°,前臂旋前位1周;对6例35岁以上患者仅用颈腕吊带制动3~5 d,肿胀和疼痛减轻后立即开始主动功能锻炼,但刚开始的1~2周限制其后的30°伸肘。告知所有患者切忌强力被动活动及牵拉肘关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在伤后3~4个月恢复了运动范围和肌力。32例与健侧相比完全恢复,4例35岁以下者伸肘受限在5。~10°之间。未出现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亦未发生复发性肘关节脱位;X线片检查也未发现创伤性骨化及骨关节病征象。结论肱尺关节具有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其骨性稳定足以保证肘关节在进行功能活动的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愈合良好。对单纯肘关节后脱位采取短期制动(不超过1周),早期功能锻炼是可取的,不需要长时间的严格制动。

    关键词: 脱位 肘关节 制动
  • 缓慢牵伸肢体延长时周围神经生物学适应性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建中;李起鸿;范少地

    目的研究缓慢牵伸肢体延长对周围神经的影响及其修复机理。方法以80只体重为2.0~2.5kg的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分别于其胫骨延长10%、20%、30%、40%及延长40%停止后2、4、8周,观察延长各时相胫后神经组织学、电生理学的改变及相应脊髓、神经节生长相关蛋白-43mRN0A的表达变化。结果肢体延长主要造成以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为主的病理损害,随着延长幅度的增加,损害亦渐明显,但同时又存在神经的再生修复。结论缓慢牵伸在造成周围神经亚临床损害的同时,亦存在着神经的再生修复,以每日1mm的速度延长肢体,神经损害可在短期内逐渐修复。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经皮注射红骨髓治疗肱骨骨不连

    作者:李亚非;时述山;刘智;郭永智;常红星;李柱林;王瑞

    目的探讨采用Russell-Taylor扩髓型带锁髓内钉顺行内固定与植骨、术后注射红骨髓治疗肱骨骨不连。方法肱骨骨不连患者25例,以往平均手术次数2次,骨折后时间10个月~4年,平均1年10个月。用带锁髓内钉顺行静力型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修复骨缺损。术后10 d于骨折区注射自体红骨髓。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经皮注射红骨髓治疗肱骨骨不连,可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不连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经皮注射红骨髓可补充成骨前质细胞,改善骨折区处于抑制状态的成骨能力。

  • T1、T2肺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玉;刘宏旭;李厚文;HU Yongxiao;YIN Hongnian;WANG Zhenyuan

    目的研究T1、T2肺鳞及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范围及特点,为广泛清扫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254例T1、T2肺鳞癌及腺癌施行了手术切除及广泛肺内、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除淋巴结1 685组。N1淋巴结转移率20.0%,N2淋巴结转移率为10.2%。T1、T2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T1鳞癌无N2转移,N2转移在鳞癌、腺癌分别为22.0%和40.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4.3%的鳞癌为某1组N2转移,腺癌≥3组转移占46.2%,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57.5%。N2阳性上叶肺癌下纵隔转移占13.6%,N2阳性的下叶肺癌上纵隔转移占51.6%。结论随着瘤体增大,淋巴结转移频度增加,腺癌比鳞癌淋巴结转移更加活跃,任何部位的肺癌都可跨区域纵隔转移。除T1鳞癌外,只有广泛清扫同侧肺内及纵隔淋巴结才能达到根治。

  • 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顾方六教授

    作者:

    顾方六教授,上海宝山人,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先修班,后入理学院、医学院,1954年毕业留校任外科助教兼住院医师。1955年选送泌尿研究生,导师为吴阶平教授,1958年毕业。1984年在瑞典卡洛林学院访问教授8个月。 1960~1962年曾任包头医学院医学系副主任、外科主任。1963年调回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曾任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1971~1980年任外科主任兼泌尿外科主任。1980~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为教授兼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9~1996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现为名誉主任委员。1980年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副总编,现为总编辑。曾任中华外科杂志编委、副总编,现为顾问。1995年起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副总编。1979年起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现为国家代表、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会员、日本泌尿外科学会荣誉会员、亚洲泌尿外科学会理事、五届亚洲泌尿外科组织委员会主席,当选五届理事会主席。1991年起良性前列腺增生国际咨询委员会1~5届委员、前列腺癌国际咨询委员。现为泌尿外科疾病国际咨询委员会亚洲代表。欧洲肿瘤学院高级顾问。1986~1992年任《Urological Research》编委,1989年起任《International Urology and Nephrology》编委。

中华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