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중화위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08
  • 国内刊号: 11-39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cy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慧霞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双胎妊娠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

    作者:贺玲;张运平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8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01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胎妊娠晚期早产孕妇138例(晚期早产组),双胎妊娠足月产孕妇163例(足月产组),比较2组母儿的一般情况、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双胎妊娠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晚期早产组双男胎儿、双卵双胎、治疗性早产的比例分别为41.3%(57/138)、76.1%(105/138)、65.2%(90/138),足月产组分别为23.9%(39/163)、89.6%(146/163)、96.9%(158/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0、9.81、53.59,P值均<0.05)。晚期早产组2个胎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2450±349)g,低于足月产组[(2640±304)g,t=7.12, P<0.05]。2组孕妇年龄、孕次、初产妇比例、流产史、受孕方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贫血和脐带异常是双胎妊娠晚期早产的主要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0.190(0.094~0.387)、1.980(1.009~3.883)、0.030(0.007~0.131)、0.062(0.006~0.642)、0.470(0.243~0.908)、2.779(1.093~20.736),P值均<0.01或0.05]。(3)新生儿并发症比较:晚期早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系统疾病、低血糖、贫血、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7.9%(77/276)、4.4%(12/276)、4.7%(13/276)、4.4%(12/276)、3.6%(10/276)],均高于足月产组[分别为9.5%(31/326)、0.6%(2/326)、1.2%(4/326)、0.6%(2/326)、0.3%(1/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33、9.18、6.61、9.18、9.16,P值均<0.05)。晚期早产组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低于足月产组[3.6%(10/276)与12.3%(40/326),χ2=3.86,P<0.05]。2组新生儿颅内出血、酸中毒、溶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双胎妊娠发生晚期早产与多种母体和胎儿的危险因素相关,需加强认识,以积极改善妊娠结局。

  • 新生儿Joubert综合征一例

    作者:顾松;杨学芳;高军;王亚娟

    患儿男,12 d,因“呼吸急促12 d”于2013年10月2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收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胎龄39周,经阴道自然分娩,出生后面色青紫,Apgar评分1 min 9分,5和10 min均为10分,未经复苏抢救。患儿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曾分娩一男婴,因“食管气管瘘、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于生后28 d死亡。本例患儿生后5 h出现呼吸急促、呻吟、口吐沫,生后2 d发热,体温38.1℃,于当地医院住院,行胸部CT、颅脑彩超、血气分析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头颅CT示双侧额叶脑白质密度减低,余未见异常。予头孢曲松、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果糖及呋塞米(速尿)静脉点滴,地塞米松雾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d后改为鼻导管吸氧治疗。体温当天降至正常,呻吟及口吐沫好转,但活动或吃奶时仍有阵发性呼吸急促,呼吸达120~140次/min,安静后自行缓解。患儿生后9 d再次发热,热峰1次/d,高体温38.6℃,偶有口吐沫及呼吸急促,易惊、易哭闹,不易安抚,无抽搐,转入本院。

  • 体外胎盘小叶灌流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维奇;龚云辉;周容

    胎盘是母体循环和胎儿循环的分隔,为胎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而不易受母体内环境影响的状态;同时运输营养物质,为胎儿提供养分。胎盘这种有选择的过滤作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保护胎儿的屏障。但20世纪50年代,沙立度胺(反应停)大灾难宣告胎盘这一保护屏障并非牢不可破,提示胎盘也有转运有害物质进入胎儿循环的潜在风险。因此对胎盘转运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

  • 85%高氧暴露对新生大鼠肺组织胎盘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凯;王利;谢利娟;朱建幸

    目的:探讨85%高氧暴露对新生大鼠肺组织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表达的影响,以及PlGF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将48只新生足月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各24只。空气组大鼠生后置于通有空气的饲养箱内,高氧组大鼠生后12 h内置于持续通有85%氧气的饲养箱内。分别于空气或高氧环境干预3、5和7 d后处死各组大鼠(每次8只),取大鼠肺组织观察病理表现,并计数肺组织终末空腔数目及肺泡次级间隔数目;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肺组织Pl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简单化、肺泡数目减少、肺泡腔增大、肺泡间隔增厚。高氧组干预3 d后肺组织终末空腔数目和肺泡次级间隔数目与空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氧组干预5、7 d后肺组织终末空腔数目分别为(23.6±8.2)、(28.5±9.2)个,均低于空气组[(33.1±6.2)、(38.4±10.1)个](t值分别为1.91、2.53,P值均<0.05);肺泡次级间隔数目分别为(56.0±12.2)、(75.4±12.2)个,均低于空气组[(78.3±8.2)、(126.1±10.2)个](t值分别为2.14、2.72,P值均<0.05)。高氧组干预3、5、7 d后肺组织PlGF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6±0.17、1.34±0.15、1.65±0.19,均高于空气组(0.65±0.21、0.47±0.11、0.46±0.17)(t值分别为1.93、2.55、2.79,P值均<0.05)。高氧组干预3 d后肺组织Pl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24±0.17,高于空气组(0.09±0.01)(t=2.44,P<0.05),干预5、7 d后肺组织Pl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85%氧暴露可以引起新生大鼠肺组织PlGF表达上调,可能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肺组织血管发育障碍有关。PlGF的高表达可能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机制及代偿。

  • 无创产前检测临床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马京梅;杨慧霞;边旭明

    染色体疾病中常见的21、18和13-三体患儿常能存活至足月分娩,21-三体患者甚至能存活至生后数年[1],故产前诊断对上述疾病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染色体三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卵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期染色体不分裂,其发生率与孕妇年龄呈高度正相关[2],因此,孕妇高龄曾经是产前诊断的指征之一。产前筛查出染色体异常低危人群,可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性操作例数,并能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在严格临床质量控制的产前诊断中心,当假阳性率控制在5%或以下时,母体血清学筛查的检出率可达90%[3]。但截至2011年底,我国的母体血清学筛查覆盖率仅为22.7%[4]。

  • 遗传性耳聋的产前诊断

    作者:毕青玲;戴朴

    耳聋是常见致残性疾病,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2012年的残疾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因聋致残者多达2054万人。新生儿耳聋发生率为0.1%~0.3%,即每年新生2~3万例耳聋患儿[1],这一数字提示,我国的防聋治聋工作任务艰巨。
      一、与耳聋相关的基因突变
      全国性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耳聋群体中60%为遗传性耳聋[2]。GJB2基因突变是常见的致聋因素,我国耳聋患者中21.6%携带GJB2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突变可导致先天性重、极重度聋。SLC26A4基因突变是第2大致聋因素,占19.4%,可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性耳聋。此外,由mtDNA12S rRNA A1555G和C1494T突变、GJB3基因突变和Waardenburg综合征所导致的耳聋分别占1.87%、0.53%和0.98%[3]。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年重点号安排

    作者:

    关键词: 围产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作者: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个新学科。本刊1998年创刊,是我国围产医学领域唯一的一本学术期刊。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的方针及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围产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围产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旨在为我国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本刊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笔谈、论著、实验研究、综述、讲座、临床科研、病例报告、国外医学动态、标准?方案?指南等。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17卷(2014年)论文主题词索引16

    作者:

    关键词: 围产 医学杂志 论文
  • 叶鸿瑁教授获中国儿科医师高奖项-终身成就奖

    作者:韩彤妍

    2014年9月12日,在中华医学会第19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二、三届副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叶鸿瑁教授荣获中国儿科医师高奖项--终身成就奖。该奖项由中华医学会设立,是儿科医师高奖项,以表彰长期为中国儿科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弘扬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精神风貌。

  • 本刊编委“北京市美妇幼人”榜上有名

    作者:

    2014年10月24日,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20周年之际,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20周年暨北京市美妇幼人典型事迹报告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白衣天使基金、中国妇产科网作为本次报告会的支持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司副司长王巧梅及机关党委副书记鹿文媛、北京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周静、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耿玉田、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吕一平、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白衣天使基金主任霍海云等出席活动并讲话。

  • “第七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会议预告

    作者:

    尊敬的医师:
      您好!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会及编辑部定于2015年4月举办“第七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具体日期和地点待定。大会主席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担任。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妊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病例绒毛组织体外培养失败后的应用

    作者:贾颐舫;彭文;石东红;谢鲁文;刘茜;徐金金;于晓明;吕军英;刘天璞;王谢桐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妊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病例绒毛组织体外培养失败后遗传学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7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检查的妊娠早期RSA患者中,35例体外培养失败,进一步行CMA检测,其中采用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检测18例,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检测17例。结果35例妊娠早期RSA患者年龄23~38岁,流产次数2~6次,终止妊娠孕周8~11周,B超均提示“胚胎停育”。CMA技术检测成功率为100%(35/35),共检出异常染色体18例(51%,18/3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结构异常4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10例常染色体三体(13-三体4例,16-三体3例,6-三体、10-三体和15-三体各1例)、1例双重三体(48, XXY,+22)、2例单体(45, X和45, XX,-21)和1例三倍体(69, XXX)。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分别为46, XY, del(5)(p14.3p15.33)、46, XY, dup(15)(q12q13.1)、46, XY, del(10)(p15.3), dup(12)(q22q24.33)和46, XY, dup(9)(q33.2q34.3), del(20)(q13.33)。结论 CMA技术对妊娠早期RSA绒毛体外培养失败病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显著优越性。

  • 妊娠中期胎儿超声软指标的意义及处理

    作者:李奎

    2014年5月,美国Obstetrics & Gynecology刊登了“胎儿影像协作组”的执行摘要,该协作组由Eunice Kennedy Shiver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母胎医学会、美国超声医学协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美国放射学院、儿科放射学会和超声放射学会于2012年12月共同成立。文中阐述了妊娠中期胎儿超声软指标的意义及处理。超声软指标是指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常见的是21-三体)相关的微小超声异常发现。结合超声软指标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部分高危孕妇可避免行羊膜腔穿刺。对于孤立性超声软指标,文章提出如下建议。

  • 妊娠中期母血清学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效率-50086例分析

    作者:赵欣荣;陶炯;张海鸥;沈歈忱;程蔚蔚

    目的:探讨数据回顾及校正分析对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系统筛查效率的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妊娠14~21周单胎妊娠孕妇共50086例接受了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结合孕妇年龄、孕周、采集血样时体重、是否合并糖尿病及人种等因素,综合估算孕妇可能孕有唐氏综合征胎儿的风险值。风险值≥1/380的高危孕妇进一步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利用筛查软件对数据按每月中位数的倍数进行总体回归分析(第1次数据校正),总体回归分析后按月校正到1.0再次进行第2次数据校正。分析数据校正前后筛查阳性病例风险值及检出率的变化。结果数据校正前筛查高风险发生率为6.05%(3032/50086)。3032例筛查高风险孕妇中,1496例进行了产前诊断,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15例,均引产终止妊娠;余1536例未行产前诊断,新生儿中检出唐氏综合征3例。47054例筛查低风险孕妇中,1例产前筛查风险值为1/1760,妊娠30周发现胎儿侧脑室增宽,产前诊断证实胎儿为唐氏综合征;其余孕妇分娩后新生儿中检出唐氏综合征8例。唐氏综合征产前检出率为67%(18/27)。第1次数据校正后,以1/380为风险切割值,筛查高风险发生率为4.80%(2403/50086),检出率为70%(19/27);第2次校正后,筛查高风险发生率为5.86%(2933/50086),检出率为78%(21/27)。第1次数据校正后,9例假阴性标本中1例变为高风险(风险值由1/610上升至1/153);第2次校正后,9例假阴性标本中又有2例变为高风险(风险值分别由1/482上升至1/363,1/497上升至1/372);其余6例仍为低风险,但风险值降低。18例真阳性病例经数据校正后风险值仍为高风险,其中12例风险值更高,6例风险值基本不变。结论对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系统进行数据监测及校正,有助于提高筛查效率。

  • 江苏省13041例无创产前检测的指征及结果分析

    作者:段红蕾;李洁;薛源;胡娅莉

    目的:探讨江苏省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的指征构成及检出结果。方法汇总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江苏省9所医疗机构的13041例NIP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为单胎妊娠、自然受孕。NIPT检测范围包括13、18和21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对NIPT高风险孕妇,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评估孕妇行NIPT的指征构成比和NIPT阳性预测值。结果13041例行NIPT的孕妇中,报告21、18、13-三体和X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分别为88例(0.67%)、19例(0.15%)、9例(0.07%)和64例(0.49%),进一步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例数分别为74、13、8和44例,确诊为21、18、13-三体和X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例数分别为67、12、1和18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67/74)、12/13、1/8和40.9%(18/44)。1例孕妇血清学筛查提示18-三体高风险,但NIPT报告21-三体高风险,核型分析确诊为18-三体,引产胎盘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21和18-三体嵌合体。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为常见NIPT指征,构成比为46.4%(6056/13041),其次为血清学筛查低风险但孕妇要求检测(28.9%,3773/13041)和高龄(20.5%,2673/13041)。结论江苏省孕妇行NIPT的主要指征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低风险但孕妇要求检测和高龄。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对13-三体和X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 MRI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叶锦棠

    超声检查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经济、无放射性损害、实时成像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产前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但超声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孕妇体型肥胖、羊水过少、成像区域气体较多等情况下成像效果不佳;妊娠晚期胎头入盆后,孕妇骨盆及胎儿颅骨骨骼均可影响声波的穿透性,从而影响成像质量;一些胎儿先天畸形的超声表现无特异性;超声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等。因此,许多病例仅凭超声检查所获得的信息不充分,甚至难以确诊。

  • BACs-on-Beads:一种快速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

    作者:梁德杨;陈瑛;王辉林;朱芹;孙筱放;郭家贤;蔡光伟

    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主要为体外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准确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及染色体倒位、易位、大于5 Mb的重复和缺失等结构异常[1],但完成该过程需7~10 d,时间较长。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技术可进行快速非整倍体筛查(rapid aneuploidy testing,RAT)[1-3]。但目前这些RAT技术只针对13、18和21号染色体以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检测,若要检测其他染色体异常,需要进行额外操作,增加了检测成本和时间[2-5]。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分为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两大类,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可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6-9],但成本相对昂贵,且检测结果可能出现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6,8]。

  • 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对胎儿结构畸形诊治的价值

    作者:沈淳;庄于修;顾蔚蓉;任芸芸;郑珊;董岿然;肖现民

    目的:总结产前多学科会诊胎儿结构畸形的经验,探讨适于我国的多学科会诊模式。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建立了多学科会诊中心,由产科、儿科、儿外科、超声科等科室共同参与。2003年7月31日至2013年8月1日,共对3378例孕妇进行会诊。按会诊后的处理结果分为终止妊娠、继续妊娠和围产期治疗3类。以回执单表格及电话形式进行跟踪随访,回顾性分析会诊原因、胎儿结构畸形的系统分类、发生顺位、诊断孕周、母体相关因素、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1)会诊原因:3378例产前多学科会诊病例中,因胎儿因素会诊者3243例,占96.00%(3243/3378);因母体因素会诊者135例,占4.00%(135/3378)。(2)胎儿结构畸形的分类:3243例因胎儿因素会诊者中,胎儿结构畸形占80.85%(2622/3243),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神经系统畸形(23.19%,608/2622)、泌尿系统畸形(20.25%,531/2622)和心血管系统畸形(15.48%,406/2622),其次为消化系统畸形、骨骼四肢畸形及不同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共有156例多发畸形。(3)胎儿结构畸形的诊断孕周:2622例胎儿结构畸形的平均诊断孕周为(26.7±2.1)周(21.1~30.4周)。泌尿系统畸形诊断较早,为(24.0±0.7)周;消化系统畸形诊断较晚,为(28.3±2.6)周。(4)引产病例:引产935例(因胎死宫内引产92例,主动选择引产843例),占35.66%(935/2622)。多发畸形的引产率高(75.64%,118/156),其次为腹裂和脐膨出(62.22%,28/45)、膈疝(61.54%,24/39)、唇腭裂(55.32%,26/47)和心血管系统畸形(49.51%,201/406)。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畸形引产率分别为27.80%(169/608)、25.80%(137/531)和26.94%(66/245),均低于30%。腹腔占位和骶尾部畸胎瘤引产率分别为14.04%(25/178)和13.64%(3/22),均低于15%。(5)继续妊娠:共1687例,其中剖宫产1046例(61.94%),新生儿死亡117例(6.94%)。(6)围产期治疗病例:21例在妊娠期接受治疗,其中胎儿胸、腹水引流13例,采用宫内输血治疗胎儿贫血5例,采用地高辛治疗胎儿心动过速3例。10例分娩时子宫外产时处理。297例出生后立即转新生儿外科,其中259例在新生儿期行根治性手术;11例行姑息性手术;16例随访后择期手术。结论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可对胎儿预后作出多学科的综合评估并提出处理建议,提高可治疗结构畸形的诊治率和改善预后。

  • 不良孕产史孕妇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核型特点

    作者:付杰;马京梅;于丽;潘虹;杨慧霞

    目的:探讨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月4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1193例孕妇因不良孕产史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根据既往不良孕产史病因,将其分为4组,分别是:生育过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孕妇273例(A组),孕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81例(B组),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8例(C组),不良孕产史病因不详的孕妇833例(D组)。回顾分析这些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分布特点。结果共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48例[4.0%(48/1193)],其中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6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22例,包括4例21-三体、4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18-三体、3例额外小染色体、3例相互易位、1例罗伯逊易位、1例6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3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14-三体嵌合型、1例14号染色体结构异常。A组检出4例(1.5%)有临床意义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及4例多态性变异;A组同时检出61例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胎儿及2例基因突变携带者,但均未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B组检出2例(2.5%)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C组检出2例(2/8)胎儿染色体相互易位,核型均与亲代相同。D组共检出3例21-三体、3例18-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2例额外小染色体,均为高龄孕妇;还检出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及22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夫妇均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证实胎儿异常核型来自双亲之一。结论应根据不良孕产史的病因,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方法。

  • 遗传咨询夫妇与产前诊断胎儿的染色体罗伯逊易位

    作者:欧阳鲁平;陈少科;刘天盛;费冬梅

    目的:对遗传咨询者及产前诊断者的染色体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罗伯逊易位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产医院要求遗传咨询的夫妇共3908对(7816例),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共17083例。遗传咨询的夫妇取外周血,产前诊断者取胚胎绒毛、羊水细胞或脐血,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遗传咨询:7816例遗传咨询者中,共检出罗伯逊易位67例(8.6‰),临床表现为不孕不育、习惯性流产、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或本次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67例罗伯逊易位者中,以45, XN, rob(13;14)(q10; q10)者多见,为44例(65.7%)。(2)产前诊断:17083例产前诊断者中,共检出罗伯逊易位胎儿30例(1.8‰),以45, XN, rob(13;14)(q10; q10)者多见,为13例(43.3%)。30例罗伯逊易位胎儿的父母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15例胎儿的母亲、5例胎儿的父亲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其余10例胎儿的父母染色体正常。4例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胎儿,其中2例的母亲为涉及21号染色体的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结论有不孕不育、习惯性流产、不良孕产史的育龄夫妇,应尽早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如果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应进行遗传咨询,妊娠后采用适当的产前诊断技术。

  • 妊娠中期产前诊断羊水20-三体假性嵌合体一例

    作者:戚庆炜;郝娜;周京;刘俊涛;边旭明

    目的:总结妊娠中期羊水20-三体假性嵌合体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的特点。方法对1例妊娠中期羊水20-三体假性嵌合体病例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孕妇31岁,妊1产0,妊娠16周时,母体血清学筛查提示胎儿21-三体风险值为1/200,于2012年9月妊娠18周行羊膜腔穿刺术。采用GLP13/GLP21/CSP18/CSPX/CSPY探针的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未见异常信号,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Y,+20[7]/46,XY[9],三体细胞系占7/16。进一步行脐静脉穿刺,脐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对羊水间期细胞行D20Z1(20p11.1-q11.1)和D20S1157/20QTEL14(20per/qter)探针的 FISH 分析,各个探针在所有细胞中均只出现2个信号。妊娠24周行系统胎儿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综合分析上述情况,考虑该20-三体嵌合体为假性嵌合体。孕妇及其家属决定继续妊娠,至妊娠39周经阴道分娩一男性活婴,儿科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该婴儿随访至生后7个月,外观及发育未见异常。取该婴儿外周血查染色体核型为46,XY,同时取其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行D20Z1、D20S1157/20QTEL14探针的间期FISH分析,在所有细胞中均只出现2个信号,进一步证实产前诊断的结果。结论对羊水20-三体嵌合体需进行充分评估,对孕妇及配偶进行充分的产前咨询。间期FISH对评估嵌合体具有重要价值。产后应对多种组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间期FISH的复核。

  • 妊娠中期胎儿超声软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倩;刘培昊

    染色体异常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0.1%~0.2%[1],其中常见的是21-三体,发生率约为1/800例活产儿,其他包括13-三体、18-三体、X染色体单体、三倍体等。目前有多种手段可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包括生物化学指标[2]、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3]以及超声检查。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但介入性操作可能导致0.5%~1.0%的胎儿死亡风险。

  • 产前超声和MRI评估先天性膈疝的价值

    作者:夏波;俞钢;陈福雄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是由于膈肌先天性发育缺陷或发育不全,导致腹腔内脏器经过膈肌缺损处或薄弱点进入胸腔,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肺泡、肺间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肺顺应性下降等,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4000~1/3000[1-2]。由于胚胎左侧胸壁皱褶关闭较右侧晚,所以膈疝发生在左侧多于右侧,左侧约占85%,右侧约占13%,左右双侧约占2%,右侧CDH的预后较差。根据膈疝发生的部位分为胸腹裂孔疝、胸骨后疝和食管裂孔疝,其中以胸腹裂孔疝常见,占70%,食管裂孔疝占27%,胸骨后疝占2%~3%[3]。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廖灿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高通量检测人类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的分子核型分析技术。CNV是指长度≥1 kb的DNA片段[1],约15%的人类遗传病由基因组CNV引起[2]。近年来,CMA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研究证明了该技术具有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无法比拟的优势。CMA技术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染色体重组的检出率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相同,且分辨率和敏感度更高。更为重要的是,CMA技术能检出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不到的基因组微缺失或微重复变异。

中华围产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