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생식여피잉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57X
  • 国内刊号: 10-14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94
  • 曾用名: 生殖与避孕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乔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测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沈丽燕;王家雄;王改改;宋丹;程洪波;杨慎敏;郑爱燕;丁洁;孟庆霞;王玮;李红;史轶超

    目的 研究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49个IVF治疗周期,其中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162个周期,精氨酸酰胺酶低值组187个周期.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 精子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的受精率(78.74%)高于低值组(76.07%,P<0.05),而卵裂率高值组(98.24%)低于低值组(99.58%,P<0.05).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值组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8.75%)及活产率(52.50%)均明显高于低值组(44.00%,P<0.05;33.00%,P<0.01).两组间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精子精氨酸酰胺酶活性与IVF-ET精卵结合有一定关系,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三核苷酸重复引物PCR和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脆性X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何文智;李少英;王晓蔓;王燕超;马晓燕;冼嘉嘉;刘海波;王鼎;黎青

    目的 探讨脆性X综合征(FXS)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采用三核苷酸重复引物PCR法(TP-PCR)及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检测2个FXS家系及30例正常对照胎儿样本FMR1基因CGG重复数、AGG排布及FMR1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正常对照FMR1基因(CGG)n重复数介于23~40之间,频数大的重复数为29,AGG排布式以9A9A9为常见.2个FXS家系中前突变等位基因向子代遗传过程中均发生了CGG扩展.正常对照及前突变携带者FMR1基因CpG岛均为低甲基化状态,全突变患者CpG岛为高甲基化状态.结论 TP-PCR和MS-PCR联合应用能够检出胎儿FMR1基因CGG重复数和CpG岛甲基化状态,从而判断胎儿是否为脆性X综合征患儿,为优生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卵泡液代谢物组初筛及其与卵母细胞质量的关系

    作者:宋景艳;孙振高;张兴兴;王爱娟

    目的 探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性不孕患者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相关的代谢物组.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对接受体外受精OVF)的EMS相关性不孕患者即EMS组(n=27)和同期因男方因素行体外受精的健康妇女即对照组(n=28)进行卵泡液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共观察到与EMS相关性不孕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物28种,主要有脂类、核苷酸类、蛋白降解片段及其它等四大类,其中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有Valyl-Arginine、Methyl-15-cyanopentadecanoate、4-Oxo-13-cis-retinoate等15种;下调的代谢物主要有Menadiol dibutyrate、3-hydroxynonanoyl camitine、Phytosphingosine等1 3种.结论 本研究发现并描绘出两组卵泡液差异性代谢物谱,这28种代谢物组可能成为预测EMS妇女卵母细胞早期发育潜能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然而,并未见其与随后的胚胎质量、累积妊娠率以及活产率间明显的相关性.

  • 米非司酮顿服后不同时间对早孕蜕膜形态及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华;李艳丽;赵红伟;王杰;闫萍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中缩短米非司酮用药时间的可行性.方法 将80例因非意愿妊娠自愿要求终止早孕的女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直接负压吸宫术)、用药后12 h组、24 h组、48 h组,3个用药组顿服米非司酮150 mg,于不同时间行负压吸引术,留取各组蜕膜组织.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4组蜕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四组蜕膜组织中类固醇受体的表达.结果 3个用药组蜕膜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对照组蜕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染色位于大部分蜕膜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用药后12h组、24 h组、48 h组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用药后12h蜕膜组织变性坏死,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为临床缩短药物流产用药时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数.

  • 剖宫产手术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雅琴;高玥;徐望明;谢青贞;杨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IVF-ET且有割宫产手术史的144例患者的助孕情况、妊娠及分娩结局,对照组为同期行IVF-ET且既往仅有阴道分娩史的166例患者.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史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b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刺激时间,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移植数、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手术史组胚胎移植困难比例(6.25%)高于阴道分娩史组(0.00%),胚胎种植率(24.01%)及临床妊娠率(40.28%)明显低于阴道分娩史组(分别为34.98%和5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史组双胎妊娠者较对照组双胎妊娠发生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比例增加(P<0.05);无论是剖宫产手术史组还是阴道分娩史组,双胎分娩较单胎分娩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剖宫产手术史可能降低IVF-ET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增加胚胎移植难度.对疤痕子宫妇女应严格控制移植胚胎数目,妊娠后加强孕期监管.

  • 记忆滤泡性辅助T细胞细胞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联研究

    作者:栾晓蕊;董倩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的发生与记忆滤泡性辅助T(memory Tfh)细胞表达异常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收集15例染色体正常的URSA为流产组,并以15例正常人工流产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分离所有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蜕膜组织免疫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上述细胞中CD4+CXCR5+memory Tfh以及CD4+CXCR5+PD-1 +memory Tfh细胞水平.结果 流产组蜕膜局部CD4+CXCR5+memory Tfh以及CD4+CXCR5+PD-1 +memory Tfh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流产组外周血CD4+CXCR5+memory Tfh以及CD4+CXCR5+PD-1 +memory Tfh细胞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孕妇女蜕膜局部memory Tfh细胞数量增多可能与URSA发生有关,母-胎界面的免疫异常可能导致URSA的发生.

  • 宫腔灌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作者:刘洋虹;张婧;刘恋;施晓波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36名RIF患者于冻融胚胎移植(FET)前24 h行自体PBMCs宫腔灌注,随访妊娠结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宫腔灌注前、后外周血及宫颈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RIF患者经宫腔灌注自体PBMCs治疗后得到了较高的临床妊娠率(47.22%);宫颈分泌物中IL-6、IL-6/TNF-α均显著升高(P<0.05),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5),外周血中IL-6、TNF-α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灌注自体PBMCs治疗能提高RIF患者宫腔局部IL-6水平及IL-6/TNF-α比值,有效改善RIF患者临床妊娠率.

  • 脱氢表雄酮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高龄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叶雅萍;欧奇志;覃爱平

    目的 探讨口服脱氢表雄酮(DHEA)辅助治疗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高龄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DOR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行2次及以上助孕周期,前一周期为未加用药周期(治疗前组),本次为用药周期(治疗后组),进行自身用药前后对照分析.比较口服DHEA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是否加用DEHA患者IVF/ICSI-ET的临床治疗参数、实验室参数及临床结局.结果 ①口服DHEA后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睾酮(T)及窦卵泡计数(AFC)较用药前升高,卵泡刺激素(FSH)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组hCG注射日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高于治疗前组,Gn总用量、Gn使用时间、周期取消率低于治疗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R的高龄患者在进入IVF/ICSI周期前口服DHEA可改善其卵巢储备功能及助孕结局.

  • 条件基因敲除技术在卵泡发育调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方雪;钱卫平;张春晖

    卵泡发育是受内分泌、旁分泌及基因调节的复杂生理过程.条件基因敲除能选择去除调控特定发育阶段特定细胞或器官的基因,是在体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卵泡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条件基因敲除技术在始基卵泡激活、卵母细胞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早期胚胎发育等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高龄影响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线粒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经瑛;王倩;崔趁趁;张翠莲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为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及胚胎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在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年龄的增长会引起线粒体功能降低,进而影响卵母细胞及胚胎的质量,不利于高龄女性的成功妊娠.本文将从高龄如何影响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线粒体功能,以及怎样减少高龄对线粒体功能的损伤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龄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理论指导.

  • 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在胚胎着床期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雪倩;叶英辉

    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是存在于女性子宫中的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表型主要为CD5 6brightCD16-,在正常妊娠早期表现为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及相对较弱的细胞毒性,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滋养层细胞入侵蜕膜以及蜕膜和胎盘的血管生成等.uNK细胞功能及数量的异常被认为与多种妊娠相关疾病有关,如复发性流产、子痫前期等.本综述目的在于汇总对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新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终指导临床的预防与治疗.

  •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研究

    作者:文隽;胡兵;赵云

    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中,优质的胚胎、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以及胚胎和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是影响胚胎成功植入的三个关键因素,多项研究表明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ER的欠缺,而胚胎因素仅占三分之一,因此如何提高胚胎着床率已成为辅助生殖领域讨论的焦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在ER评估和改善这两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决策有所帮助.

  • 枸杞多糖对生精障碍模型小鼠生精能力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贤伟;暴国;王尚明;王宁;张树成;谷翊群

    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LBP)对生精功能和生精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122只雄性昆明小鼠中随机选取92只,通过35 mg/kg白消安造模,获得生精障碍动物模型,另外30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40 d后对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n=23)和LBP低剂量组(n=16,75 mg/kg)、中剂量组(n=19,150 mg/kg)、高剂量组(n=16,3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0 d(小鼠2个生精周期)后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生理状态和生殖功能变化.结果 LBP在造模动物的外观体征、机能和行为的表现、动物正常发育状态(体质量)、生殖器官组织重量(睾丸、附睾和储精囊、前列腺-会阴复合体)、附睾精子质量、睾丸组织精子生成量、睾丸组织形态学和c-kit表达量、精曲小管直径和空泡化程度、生精上皮厚度和细胞层数、c-kit阳性细胞数、H-score评分、平均吸光度(IA)等系列指标均显示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P<0.01),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但仍未达到正常对照动物的水平.结论 LBP具有明显促进白消安生精障碍模型小鼠的生精能力的作用,可以显著增加生精干细胞、附睾精子质量和睾丸精子生成量.

  •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其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楹;王有萍;黄志兰;尹娜;唐海婷

    目的 研究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的关系,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以妇产科门诊患者5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HPV、CT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疑似宫颈病变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活检.根据HPV检测结果,将HPV检测阳性的患者140例设为观察组,HPV检测阴性的患者40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生殖道HPV感染与CT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其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宫颈病变发生率(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3%,P<0.000 1).按照HPV感染分型,进一步将观察组分为高危组(78例)、低危组(32例)和混合感染组(30例).高危组(25.6%)和混合感染组(26.7%)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6.3%,P=0.009;P=0.019).同时,观察组CT感染率(27.1%)显著高于对照组(3.3%,P<0.000 1).HPV感染患者中,高危组(33.3%)和混合感染组(36.7%)的CT感染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3.1%,P=0.021;P=0.019).依据是否存在CT感染将观察组患者分为HPV单纯感染组和CT混合感染组.结果显示后者宫颈病变率(57.8%)显著高于前者(25.5%,P=0.046).且CT混合感染组,高危HPV和混合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9.3%和50.0%,均明显高于HPV单纯感染组中高危HPV和混合HPV感染患者,其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和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OR=2.180,P=0.018)、HPV和CT混合感染(OR=6.690,P=0.012)是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因素.结论 女性生殖道CT感染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和CT混合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早期筛查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和CT感染,及时有效地治疗微生物混合感染,对进一步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显微外环下治疗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谢胜;李韬;谢子平;王万荣;欧阳海;康照鹏;王金国;谭艳

    目的 探讨显微外环下手术处理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既往已行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后复发患者采用显微外环下切口处理,精索静脉曲张Ⅲ度患者切口偏向阴囊,以便提出睾丸,同时处理精索外静脉.结果 术后3~6个月随访,得到随访23例,随访复查未见复发.结论 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适合采用显微技术治疗.

  • 辅助生殖技术单卵双胎相关因素分析及含单绒毛膜双胎三胎妊娠减除单绒毛膜双胎之一的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王兴玲;吉梦露;于晓娜;刘曼曼;张文娟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行多胎妊娠减胎术中单卵双胎(MZT)的发生和三胎妊娠行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胎术保留双胎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ART治疗后行经阴道多胎妊娠减胎术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MZT在不同分组中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其中伴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减单绒毛膜双胎之一者(A组)与不伴单绒毛膜双胎的三胎妊娠减胎后保留双胎者(B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①196例患者中MZT所占比率为44.39%(87/196).MZT占比率在体外受精(IVF)组(0.85%)、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0.66%)、冻融胚胎移植(FET)组(0.78%)和人工授精(AIH/AID)组(0.16%)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辅助孵化(AH)组(1.48%)和无AH组(0.44%)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MZT占比率在高龄(≥35岁)和非高龄患者中(P=0.330)及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期胚胎移植组组间(P=0.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新生儿的平均胎龄、平均胎儿出生体质量、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活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妊娠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患者中MZT所占几率很高,为减少MZT的发生,尽量选择单菸胎移植;A组和B组患者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单绒毛膜双胎中一胎减胎术可能是安全而可行的.

  • 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和文献回顾

    作者:邓林贝;熊诗诣;周佳;邢娅;孙路明

    目的 探讨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产前诊断特点.方法 联合运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基因芯片技术对家系成员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 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der(18),父母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胎儿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为arr [hg19] 18p1 1.3 1p1 1.21(3,521,718-15,099,116)×3,即胎儿基因组1 8号染色体短臂p11.31p11.21区域存在11.58 Mb的片段重复,父母双方基因芯片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胎儿的18号染色体结构重排为新发生的.结论 在一个有不良生育史家系的胎儿中检出一个罕见新发的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变异,这是世界少见的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产前病例报道.联合运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基因芯片技术在预防不良产史家系中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生殖与避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