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생식여피잉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57X
  • 国内刊号: 10-14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94
  • 曾用名: 生殖与避孕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乔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诱骗受体3(DcR3)在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章莉;黄贺;俞菁;李海川;侯雅萍;胡荷宇;龚波

    目的:初步探讨诱骗受体3(DcR3)在复发性流产(RSA)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ELISA方法检测55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研究组)及35例非意愿妊娠正常妊娠、自愿要求人工流产孕妇(对照组)血清中DcR3、白介素(IL)-2、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研究组及16例对照组患者流产蜕膜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研究组血清中DcR3、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蜕膜中DcR3免疫阳性产物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DcR3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R3在RSA患者中低表达,可能是打破母-胎免疫耐受平衡的原因之一.

  •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丽斐;赵翠;冯菲;张祥;张学红

    目的:探讨应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早期RS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rhG-CSF研究组(n=5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44),于围排卵期行宫腔灌注治疗3d,连续2个周期,前瞻性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继续妊娠率和流产率,子宫内膜厚度、基底回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继续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8.87% vs 60.60%,P<0.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11.11% vs 39.39%,P<0.05);围排卵期内膜厚度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宫腔灌注治疗后内膜基底区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下血流分支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rhG-CSF宫腔灌注改善RSA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流产率.

  • 三种干细胞向雌性生殖细胞诱导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周桦;何志旭;范安然;周从容;赵淑云;黄官友

    雌性生殖细胞缺乏所致的不孕症目前尚无根本的治疗方法,干细胞的研究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随着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建系技术的日趋成熟,体外诱导ESCs/iPSCs生成雌性生殖细胞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经有卵母细胞样细胞的形成,但所生成细胞的生殖生物学功能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近年来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发现及对其进一步的了解使获取更接近生理状态的卵子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几种干细胞及其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二噁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黄苗苗;魏兆莲

    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病因不明确,其普遍可接受的病理生理学理论是经血逆流.但经血逆流只发生于部分EMs患者中,这提示EMs的发生还有其他因素.二噁英是指那些能与芳香烃受体结合、结构和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二噁英能够增强雌激素作用,降低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的作用,促进T细胞表达、分泌CCL趋化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子宫基质细胞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MMP-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许多实验室和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暴露于环境毒物也许是子宫内膜异位的诱因之一.

  • 既往自然流产次数与患者第3日胚胎质量的关系研究

    作者:谈际范;何思锐;罗璐;丁晨晖;刘瑜亮;王琼;周灿权

    目的:探讨既往自然流产次数与患者第3日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或盆腔粘连原因行第1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资料,排除已知的影响流产和胚胎发育疾病的患者,将患者按流产次数分为4组,分别为既往自然流产次数0次组(n=1 252)、1次组(n=385)、2次组(n=77)和≥3次组(n=36).结果: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和受精率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自然流产0次、1次、2次组的优质胚胎率随流产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P=0.005);但既往自然流产≥3次组的优质胚胎率和受精率较2次自然流产组均有升高趋势,进一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既往自然流产≥3次的患者在IVF-ET前进行全面的自然流产原因筛查和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2次自然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既往2次自然流产患者的胚胎质量下降;经系统、全面的自然流产原因筛查,并接受相应治疗后再行IVF-ET,自然流产次数≥3次的患者其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可有所提高.

  • 子宫全切术后迟发异位妊娠临床特点及诊治——1例病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付燕燕;蒲建新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异位妊娠临床特点,为减少发病率和误诊率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报道1例子宫全切除术后异位妊娠并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文献报道,汇总分析子宫切除术手术方式、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和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共搜集到33篇相关文献,涉及34个病例,被纳入分析,其中33例是文献报道,1例为本文报道.发病时间从子宫全切术后22 d到12年不等,无特异临床表现,常见为腹痛、盆腔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有少量阴道流血、流液,术前确诊率低,大多为术中探查确诊,67.6%(23/34)就诊时已发生异位妊娠破裂,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率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结论:育龄期妇女即使子宫切除术后也有异位妊娠可能,易误诊和延误治疗,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出现腹痛、盆腔痛,阴道流血、流液,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排除是否有异位妊娠可能,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可能.

  • 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郭欢欢;林元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人类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已证实其病因主要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CHD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其中常见的是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少部分的CHD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为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缺失、重复.本文就CHD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作一综述.

  • 超声对胎儿颅内囊性改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清;陈萍;陆彧;洪向丽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颅内囊性改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超声检查中疑似为胎儿颅内囊性改变的92例患者的资料,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或引产后尸体解剖确诊,并与新生儿头颅超声结果对照.结果:92例胎儿颅内囊性改变的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单纯性脑室轻度扩张47例,脑积水7例,室管膜下囊肿6例,颅后窝池增宽7例,脉络膜囊肿6例,蛛网膜囊肿3例,胼胝体缺失8例,Dandy-Walker畸形2例,颅内出血1例,脑穿通畸形1例.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颅内囊性改变较直观、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 t(11;22)(q23;q11)复发性染色体平衡易位——4例病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陆勇刚;韩旭;沈颖华;高佳琪;赵欣荣;陶炯

    目的:初步探讨非罗伯逊型复发性t(11;22)(q23;q11)染色体平衡易位的发生机制.方法: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有不孕不育或不良生育史的4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4例t(11;22)(q23;q1 1)易位患者,染色体断裂位点一致,患者间无亲缘关系,均有不良生育史,其中2例女性表现为反复流产,2例男性患者表现为精子数目减少和活力下降的.结论:t(11;22)(q23;q11)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罗伯逊易位型复发性平衡易位,对t(11;22)(q23;q11)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染色体畸变的理论基础.

  • 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染色体芯片检测及脐血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水平研究

    作者:陆海茜;韩旭;陈磊;潘漪莲;赵欣荣;吴怡;刘春敏;王彦林

    目的:①探讨胎儿心脏发育异常与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②探讨孕中期脐血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预警心脏发育异常胎儿心肌损伤的可能性.方法:选择40例孕中期心脏超声提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胎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26例无心脏发育异常胎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妊娠均为单胎妊娠.分别采集胎儿的脐静脉血,一部分血样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拷贝数微阵列芯片(micro-array)分析;另一部分血样测定脐血血浆cTnT水平.结果:①脐血染色体分析:对照组26例胎儿样本核型均正常;研究组40例中有4例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2例,69,XXX 1例,46,XX,-4,+der(4)(?::p14-qter)1例;4例为染色体多态性改变,分别涉及1号、9号、13号染色体的可变区域.②研究组芯片检测共检出3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22号染色体微缺失导致的腭心面综合征1例:arr 22q11.21(18,919,942-21,440,514)X1;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大片段缺失1例:arr4p25.3-p16.3(71,552-16,833,303)X3;10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片段缺失1例:arr10q15.3(130,650,432-135,404,523)X1.③研究组中遗传学检测异常发生率为15%(6/40).研究组脐血cTn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488.572±73.528 ng/Lvs 315.841±85.66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心脏发育异常胎儿合并遗传学异常几率增加.②心脏结构异常胎儿脐血cTnT水平显著增加,提示心肌组织在异常发育的胎儿心脏结构重塑过程中可能发生损伤,脐血cTnT可作为潜在早期预警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 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Meckel-Gruber综合征家系突变分析研究

    作者:严恺;金帆

    目的:寻找一个两次临床拟诊为Meckel-Gruber妊娠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采用目标序列捕获芯片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寻找可疑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利用经典的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了全世界未见报道的CEP290基因的2种新发突变.结论:新一代测序技术适用于寻找遗传异质性较强的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从而对某些表型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ICSI子代与其他精子ICSI/IVF子代出生缺陷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菊芬;王鹏;卢永宁;赵磊文;施长根;陈小豹;李凤华;王之倩;张树成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借助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出生的子代与其他精子ICSI/体外受精(IVF)子代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将接受ICSI/IVF治疗的237对夫妇生育的300例子代按ICSI/IVF当日精液情况和受精方式分为附睾/睾丸精子ICSI组(A组,患者92例,子代118例)、严重少/弱精子ICSI组(B组,患者84例,子代106例)、非严重少/弱/畸形精子ICSI组(C组,患者35例,子代42例)、正常精子IVF组(D组,患者26例,子代34例).对召回现场随访的子代进行出生缺陷病史询问、超声检查和无精子症因子(AZF)基因检测.结果:受访子代平均年龄为33.1±20.3(4~84)个月,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7% (5/300),总出生缺陷率为4.7%(14/300),4组的出生缺陷率分别为5.1%(6/118)、3.8%(4/106)、2.4%(1/42)和8.8%(3/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12个家庭AZF基因检测显示B组有3对父子存在同样位点的AZF基因微缺失.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等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ICSI子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其他较好精子或正常精子IVF子代相比无明显增加,AZF基因检测没有新增缺失位点和新增缺失病例.

  • 高通量测序和常规孕中期产前筛查的效率分析

    作者:孙博;王雪方;徐向荣;梅瑾;金帆

    目的:评估高通量测序(HTS)和常规孕中期产前筛查检出异常染色体胎儿的效率.方法:分别应用孕妇血游离DNA行HTS和母血甲胎蛋白(AFP)、游离β-hCG结合超声、高龄孕妇常规的孕中期产前筛查方法进行胎儿非整倍体筛查,高风险者行羊水/脐血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分析2种方法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效率.结果:常规产前筛查高风险者4 614例,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131例(2.84%),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88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平衡结构异常18例,不平衡结构异常7例,三倍体1例.HTS筛查高风险者55例,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33例(60%),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平衡结构异常1例,不平衡结构异常2例.2种筛查方法检出高风险病例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2种方法检出染色体异常类型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产前筛查相比,HTS产前筛查的高风险病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可升高数十倍之多,可显著降低因假阳性导致的羊水穿刺病例数,明显提高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病例的筛查效率.

  • 磁共振检查在脑室扩张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刘春敏;蒋玲;方爱华;林育;张艳;王彦林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超声提示脑室扩张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因超声提示单纯性脑室扩张而行MRI检查者,对MRI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①MRI结果的准确性:入组病例MRI对超声的总补充诊断率为15.4%(38/247),其中脑积水11例,脑室扩张伴脑出血3例,脑室扩张伴胼胝体发育不全(ACC)9例,室管膜下囊肿(或蛛网膜囊肿)9例,Dandy-Walker等其他类型畸形6例.②胎儿脑室扩张的宫内转归及新生儿预后:63.2%(24/38)有结构畸形者选择引产,均未见染色体核型异常.正常分娩新生儿155例,新生儿随访无异常神经系统表现.结论:对于脑室扩张,尤其是重度脑室扩张,MRI对于超声有极高的补充诊断价值.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子代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颖帆;楼毅云;袁牧;金帆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中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子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化学物质.包括拟雌激素类、拟睾酮类、拟甲状腺素类、拟其他内分泌功能类.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主动或被动进入动物和人体内,而有些EEDs还可通过脐带血进入胎儿体内.大量实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EEDs可引起子代早产、低出生体质量、肥胖、代谢紊乱、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等方面异常.

中华生殖与避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