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중화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 主管单位: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668/R
  • 国内刊号: 黄少华
  • 发行周期:
  • 邮发: cjbme@cmaph.org
  • 曾用名: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广州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Toll样受体10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作者:李寅辉;肖珊;赛力克·马高维亚;樊勇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10(TLR10)基因rs11466653、rs11096956、rs1109695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6例作为病例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样本群体代表性,采用单链测序方法对TLR10基因rs11466653、rs11096956、rs1109695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TLR10基因rs11096956位点在两组对比中发现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分别为0.58和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81(1.18,2.78),P=0.007;rs11466653、rs11096955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G?C单体型频率与对照组对比分别为0.05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1(0.18,0.92),P=0.027;病例组T?T?C单体型频率与对照组对比分别为0.5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71(1.11,2.63),P=0.015。结论在甲状腺存在结节的患者中,TLR10基因rs11096956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易感因子,T?G?C单体型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保护标记,T?T?C单体型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易感标记。

  • 叉头框C2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李燕妹;张孝文;卢颖深;宋丽娟;赵小龙;黄佳

    目的:检测叉头框C2(FOXC2)在不同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FOXC2能否通过调控某些上皮标志物或间质标志物的表达诱导上皮间质转分化(EMT),进而参与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株(5?8F、CNE2)和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3种细胞FOXC2的表达情况。选择低侵袭潜能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应用瞬时转染FOXC2的表达质粒过表达FOXC2基因,镜下观察转染前后CNE2细胞形态学改变;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比较转染前后CNE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并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EMT相关标志物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OXC2 mRNA及蛋白在鼻咽癌细胞株5?8F、CNE2及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均有表达,且发现其表达量在NP69细胞中低,在CNE2细胞中较高,而在5?8F细胞中高(mRNA:0.07±0.05比0.55±0.05比0.81±0.06,蛋白:0.17±0.05比0.56±0.03比0.84±0.06,均P<0.05)。鼻咽癌细胞株中, FOXC2 mRNA和蛋白在5?8F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在CNE2细胞中的表达(mRNA:0.81±0.06比0.55±0.05,蛋白:0.84±0.06比0.56±0.05,均P<0.05)。FOXC2过表达可诱导CNE2细胞形态由鹅卵石形变为纺锤形样梭形。FOXC2过表达组CNE2细胞运动迁移和侵袭转移能力较空载组增强(迁移细胞数:310±10比80±9,侵袭细胞数:170±10比112±8,均P<0.05)。与空载组比较,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和N?钙黏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FOXC2可能通过调控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诱导鼻咽癌发生EMT,从而促进鼻咽癌侵袭转移。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与胃肠道间质瘤Fletcher分级的关系

    作者:刘盖;孙其鹏;余智涛;卢冠坤;罗金现;李鹏胜;高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胃肠道间质瘤Fletcher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2月到2012年12月间明确为GIST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比值与肿瘤大直径、核分裂相以及Fletcher分级的关系,对两个指标术前判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比值与肿瘤直径和核分裂相密切相关,高NLR、PLR比值(NLR>2.4,PLR>132)预示更大的肿瘤直径和更高的核分裂相;与Fletcher分级吻合(P<0.05),随着NLR或PLR的增大,Fletcher分级加重,GIST侵袭危险度上升。NLR、PLR在预测GIST侵袭危险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比值与GIST肿瘤恶性指标和Fletcher分级密切相关,是一种临床上可行、有效的预测GIST恶性度的新指标。

  • 代谢基因ARG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娟妮;林绪涛;范德军;梁丽英;陈广原;叶慧玲

    目的:探讨精氨酸酶1(ARG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小干扰RNA转染HT29细胞沉默ARG1表达,应用慢病毒载体转染HT29细胞高表达ARG1基因;与巨噬细胞M2细胞共培养;应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各组细胞ARG1基因表达水平;应用精氨酸酶活性实验检测各组细胞ARG1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4及IL?6浓度。CCK8及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HT29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添加L?精氨酸或高表达ARG1基因后,HT29细胞ARG1活性、IL?4与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而HT29细胞凋亡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而外源性添加精氨酸酶抑制剂或应用小干扰RNA沉默ARG1基因表达后,HT29细胞ARG1活性、IL?4与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水平则显著提高(P<0.05)。结论 ARG1可通过促进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精氨酸降解,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因子IL?4及IL?6的分泌,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ARG1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 黄芪皂苷甲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引起大鼠肾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刘欣艳;曹爱丽;王浩;王云满;池杨峰;韩文可;王利;彭文

    目的:观察黄芪皂苷甲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引起大鼠肾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正常肾成纤维细胞NRK?49F,实验分为6组,即对照组、TGF?β1刺激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AS?Ⅳ10μmol/L组,AS?Ⅳ20μmol/L组,AS?Ⅳ40μmol/L组。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加入TGF?β1(终浓度1 ng/ml)复制细胞纤维化模型;AS?Ⅳ10、20、40μmol/L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AS?Ⅳ进行干预,DMSO组为阴性对照。检测不同浓度AS?Ⅳ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及细胞存活率的影响,CM?H2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Ⅳ浓度在40μmol/L以下时,细胞增殖抑制率无明显改变(均P>0.05)。TGF?β1刺激组、AS?Ⅳ20μmol/L组、AS?Ⅳ40μmol/L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33±1.29)%、(73.43±1.74)%、(86.9±2.94)%,与TGF?β1刺激组比较,AS?Ⅳ20、4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组细胞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加入10、20、40μmol/L AS?Ⅳ干预后,各组细胞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以AS?Ⅳ40μmol/L组减弱程度强。结论 AS?Ⅳ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纤维化模型中细胞内ROS合成,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途径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表面活性蛋白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蛋白水平与成年女性尿路感染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大军;商惠萍;李德天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D基因外显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蛋白水平与成年女性尿路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治疗1年以上的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女性患者35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年龄、居住环境、教育水平相似的健康女性31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检测两组人群的SP?D?Thr11Met、SP?D?Thr160Ala外显子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SP?D蛋白水平。结果 SP?D?Thr11Met基因型分布显示,研究组(n=35)Met/Met、Thr/Met、Thr/Thr基因型分别为8例(22.86%)、20例(57.14%)、7例(20.0%),对照组(n=31)Met/Met、Thr/Met、Thr/Thr基因型分别为7例(22.58%)、18例(58.06%)、6例(19.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1Thr、11Me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57%(34/70)、51.43%(36/70),对照组11Thr、11Me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39%(30/62)、51.61%(32/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Thr160Ala基因型分布显示,研究组(n=35)Thr/Thr、Thr/Ala、Ala/Ala基因型分别为4例(11.43%)、14例(40.0%)、17例(48.57%),对照组(n=31) Thr/Thr、Thr/Ala、Ala/Ala基因型分别为4例(12.90%)、12例(38.71%)、15例(48.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60Thr、160Al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43%(22/70)、68.57%(48/70),对照组160Thr、160Al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26%(20/62)、67.74%(42/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SP?D蛋白水平为(141.36±86.94)nmol/L,对照组为(62.49±24.37)n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0,P<0.01)。结论 SP?D外显子区域Thr11Met、Thr160Ala基因变异与成年女性尿路感染易感性无关,但成年女性尿路感染易感患者血SP?D蛋白水平升高。

  • 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瑾;朱远航;谢迭来;赵坤;华学锋

    目的:使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人骨肉瘤MG?63细胞中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NAF1)的表达,观察对NAF1基因的沉默效果,并测定沉默后MG?63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建立小干扰RNA(NAF1?siRNA)组、阴性对照(NC?siRNA)组、未行处理空白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不同,采用Transwell法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F1?siRNA干预MG?63细胞后,NAF1?siRNA组NA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P<0.01),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NAF1?siRNA组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少于空白对照组,且NF?κB转录活性下降(P<0.01)。结论通过siRNA技术降低NAF1表达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影响MMP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老年脓胸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玮;韦鸣;廖勇;黄喜峰;袁凯涛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在治疗老年脓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术前判断为II期(纤维素期)脓胸的老年患者,其中81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39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量、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电视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与开胸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3例(77.78%)完成胸腔镜手术,14例(17.28%)辅助小切口手术,4例(4.93%)行中转开胸手术。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或辅助小切口治疗老年脓胸,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恢复肺功能的目的,对老年脓胸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老年脓胸的优选择。

  •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18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华;杜国平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于本科室接受STER治疗的18例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止血夹使用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病变残留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STER治疗,病变均被完整切除。1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9.8±15.2)min,术中使用止血夹(6.9±2.1)枚,住院时间为(6.3±1.4)d,医疗费用为(8950±2230)元。术后发生颈部皮下气肿2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后复诊,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胃镜检查见创面均愈合良好,超声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残留及肿瘤复发。结论 STER具有手术时间短、创面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无症状吸烟者末梢血管病变的价值

    作者:谢展鸿;邓方阁;吴璐璐;江梅;关伟杰;刘杰;林稚雅;汤彦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检测无症状吸烟患者末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3年4月至5月本院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80例烟龄15~40年的无症状吸烟者双下肢体血液循环状态。按吸烟量将受试者分为高(≥25包/年)和低(<25包/年)两组,分别为45例和35例,按统一姿势采图四张,分别记录双下肢第1至第5足趾(D1?5)、内外踝前部连线中点(AA)、足背中点(DP)、踝关节后部中点(AP)、内踝(MM)、及外踝(ML)共10个采样点的红外线测量值,并以左右两侧均值对比高、低吸烟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42.89±8.82比53.26±6.37岁)和烟龄(18.24±4.18比29.34±4.87包/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性别比例、体重、BMI和家族疾病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年龄因素后,比较各检测点(D3除外)两组红外线测量值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检测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6)。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检测吸烟患者末梢血管病变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待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分析。

  • 恶性肿瘤致气管和食管复合狭窄的序贯介入治疗(附7例报道和文献复习)

    作者:刘金;魏宁;徐浩;王文亮;张梦琪

    目的:探讨如何安全、有效的对恶性气管和食管复合狭窄的患者进行序贯介入治疗。方法2005年8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例食管癌或肺癌所致的气管和食管复合狭窄的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56~75岁,平均64.4岁,经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和食道造影检查明确气管和食管狭窄部位、程度,予以综合评估支架治疗可行性,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透视下先行置入气管支架,随后选择性置入食管支架、胃管或予以食管球囊扩张术。结果7例患者共计置入气管支架7枚,食管支架5枚,胃管1根,食管球囊扩张1例。治疗后,患者气促评级由术前的2~4级提升至0~1级;吞咽困难度由术前的II~IV级提升至I级(其中1名患者可经鼻饲胃管注入流食)。随访存期为66~108 d,平均81.2 d,生存期内患者未出现症状明显复发及支架相关严重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气管和食管支架移位及脱落。结论对恶性气管和食管复合狭窄的患者,先置入气管支架解决呼吸困难,后对食管狭窄进行介入治疗(支架置入、胃管置入或球囊扩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前列地尔联合舒洛地特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海红;谭晓军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舒洛地特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1月本科室住院的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45)与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进行严格糖尿病饮食控制,口服舒洛地特250 LSU,2次/d;14 d后治疗组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持续10 d后结束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均降低(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Tim-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余天浩;李瑜辉;陈武奇;谢佳佳;伍灏堃;张婷婷

    目的:研究Tim?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临床病例,分为对照组(48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133例)。检测研究外周血各细胞亚群上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Tim?3的表达与TG、LDL?C、CRP、IL?6及TNF?a的血清水平及相关关系。结果 Tim?3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组成性高表达Tim?3,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学炎症指标CRP和TNF?a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单核细胞Tim?3的表达与TG、IL?6、TNF?a、CRP都与单核细胞上Tim?3的表达水平正相关。结论单核细胞表达的Tim?3与ACS患者体内炎症密切相关。

  • 贝伐单抗胸腔内注射治疗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12例疗效观察并文献回顾

    作者:周承志;秦茵茵;欧阳铭;李时悦;陈荣昌;钟南山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治疗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12例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一侧胸腔积液经过胸膜黏连治疗后胸水控制,另一侧在全身治疗基础上,经过至少一种非黏连手段处理后胸腔积液不能控制。所有患者均采取胸腔内注入贝伐单抗的方法,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7例达到部分缓解(PR)、5例为疾病稳定(SD),有效率为58.3%(7/12),疾病控制率为100%(12/12)。主要不良反应为短暂低热(16.67%,2/12),所有患者均可以耐受,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对于难治性双侧恶性胸腔积液,一侧采用常规胸膜黏连术,另一侧采取胸腔内注入贝伐单抗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使胸腔积液得到控制,而且避免了由于双侧胸腔同时黏连所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 基于XVI系统探讨鼻咽癌PTV外放范围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作者:李明;吴志军;曹顾飞;曹飞;曹旻昱

    目的:应用医科达Synergy自带XVI系统直线加速器对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测量,计算鼻咽癌患者计划靶区(PTV)外放范围,并探讨不同外放范围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依据PTV外放公式计算外放范围,将算好的外放范围导入患者计划,比较与常规外放范围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鼻咽癌患者三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向(-0.3±1.5)mm、Y轴向(1.7±1.9)mm、Z轴向(-1.7±1.1)mm,计算得出PTV外放在X、Y、Z轴分别为3.6 mm、3.6 mm、3.1 mm。PTV外放3.6 mm时,脑干D1cc为(5080±108.3)cGy、D2%为(5164±93.5)cGy;脊髓D?max为(4382±212.4)cGy、D1cc为(4010±72.2)cGy;晶体D?max左侧为(532±32.2)cGy、右侧为(550.9±37.2)cGy;左腮腺V35左侧为(51.63±3.2)%、右侧为(53.15±2.7)%。PTV外放5 mm时,脑干D1cc为(5240±103.1)cGy、D2%为(5380±95.2)cGy;脊髓D?max为(4398±187.4)cGy、D1cc为(4070±68.9) cGy;晶体D?max左侧为(564.5±33.3)cGy、右侧为(554.6±28.8)cGy;左腮腺V35左侧为(51.04±3.8)%、右侧为(53.12±3.2)%。PTV外放3.6 mm与常规外放5 mm的放疗剂量比较,脑干D1CC、脑干?D2%、脊髓D?max、脊髓?D1CC、右眼晶体D?max及PTV1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晶体D?max、腮腺V35%、PGTVnd、PGTVnx、PTV2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的放疗中,计算出放疗患者的PTV外放范围,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有利于提高放疗增益比。

  • 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古兴元;魏学标;黄雨晴;马墩亮;余丹青

    目的:评价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在冠状动脉诊治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录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因胸闷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110例,根据术后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CIN组(n=31)和对照组(n=79)。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患者血清Klotho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CIN相关高危因素年龄、肌酐、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以及Klotho蛋白水平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N组患者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下降(0.48±0.18比0.33±0.21,P=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年龄(r=-0.34)、空腹血糖(r=-0.38)、糖化血红蛋白(r=-0.24)和血肌酐(r=-0.48)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年龄对CIN有影响(均P<0.05)。结论血清Klotho浓度检测可能有助于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CIN的诊断,是具有应用前景的一个标志物。

  • 超声造影引导复发性肝细胞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启炯;郑云;邹如海;邱际亮;王俊;元云飞;李安华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引导复发性肝细胞癌(HCC)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科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复发性HCC并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80个肿瘤灶)行超声造影引导复发性HCC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39例,58个肿瘤灶)同期行普通超声引导复发性HCC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检查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无瘤生存期。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增强CT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5.7%(66/69)、82.1%(32/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1.3±10.8)个月、(12.6±10.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常规超声显示不清的复发性HCC病灶,顺利实施引导消融的过程,提高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但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 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凯;努尔波力·哈里木;杨晶;刘大鹏

    骨折愈合的机制十分复杂,具体机制远未弄清。自1892年wollf定理提出以来,人们已认识到骨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力学作用是影响其形状、内部结构、分布和微结构的完整性变化等关键的因素。虽然其具体机制远未弄清,目前普遍认为骨的这种功能适应性机制可以扩展到骨折愈合过程中,进而认为骨折愈合过程中力学调控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坚硬金属接骨板内固定后的应力遮挡效应被逐步认识,骨科临床中常用的植人材料多由钛、钢及其与镍、铬等金属的合金制成,坚硬的生物惰性金属材料由于弹性模量远高于骨,可能不是制造接骨板的佳材料。内固定材料弹性模量太大,会产生应力遮挡。大量证据表明,坚强加压内固定时骨折发生愈合的同时,可诱发局部骨质疏松,因而在固定骨板取出之后,容易出现再骨折,同时使应力不能正常的沿骨干传递,会破坏骨折愈合及再塑性。虽然存在其他类型的金属内固定物,比如钽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及生物学性能,并且在骨科临床实验中取得了短期疗效,但缺乏大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资料,而且钽金属价格昂贵、造模困难,未能够成为目前内固定物的主流[1]。所以这些原因就促使人们寻找更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磁共振直接成像结合直接增强磁共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贞静;黄益;吴鹏;郭惠庄;郭真真;唐郁宽;陈汉威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深静脉,可引起下肢疼痛和肿胀,致残率高,约30%的DVT患者进展为肺栓塞,导致10%死亡。50%的DVT患者遗留长期后遗症,如血栓后综合征[1?3],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磁共振成像(MRI)作为有效的诊断手段已用于下肢DVT的治疗前诊断和临床及预后判断,现综述如下。

  •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分离技术的探讨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加斌;顾翔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 VSEL)是一种非造血干细胞,其形态学和细胞标志与胚胎干细胞有相似之处,具有胚胎干细胞多分化潜能特性,可以向包括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在内的三个胚层的细胞分化,且无免疫排异,并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和心脏重构[1?5]。

  • 交联羧甲基甲壳素三维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细胞实验

    作者:李天石;吴奕光;何君君;崔光辉

    目的:制备交联羧甲基甲壳素三维支架,并用于兔耳软骨细胞的共同体外培养,讨论此三维支架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交联法制备交联羧甲基甲壳素三维支架;分离、培养的兔耳软骨细胞,接种于三维支架浸泡的培养基上,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通过I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来鉴定Ⅱ型胶原含量;甲苯胺兰和阿利新蓝染色进行鉴定蛋白聚糖含量。结果组织染色显示兔耳软骨细胞在交联羧甲基甲壳素三维支架膜浸泡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增殖旺盛。结论成功制备交联羧甲基甲壳素三维支架;兔耳软骨细胞与交联羧甲基甲壳素三维支架有良好相容性,无毒性,可以用于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 糖皮质激素受体M565R、C638S、L753F、A573Q、GR2439insA定点诱变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崔颖鹏;陈培松;欧阳涓;黄彬;周青松;路强;姜傥

    目的:在PRShGRα质粒的基础上构建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M565R、C638S、L753F、A573Q、GR2439insA诱变表达受体,为研究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Stratagene公司生产的QuickChange定点诱变试剂盒对PRShGRα质粒进行诱变,并对诱变体的编码区全长进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M565R、C638S、L753F、A573Q、GR2439insA定点诱变体均诱变成功,且没有碱基的错配、插入、缺失情况。结论成功构建M565R、C638S、L753F、A573Q、GR2439insA定点诱变体,为进一步研究受体功能变化奠定实验基础。

  • 本期提示

    作者:张翔

    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发现了第一个特异的异常染色体Ph、从此陆续发现了许多癌肿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癌是“基因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是发现了原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具有活化成致癌的癌基因的能力。Varmus和Bishop因此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素形成的分阶段的过程。是基因、致癌物(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和机体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期我们刊发了数篇恶性肿瘤与基因之间关系的文章。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