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중화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 主管单位: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668/R
  • 国内刊号: 黄少华
  • 发行周期:
  • 邮发: cjbme@cmaph.org
  • 曾用名: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广州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糖尿病和高糖饮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作者:陈佳;杨潇;徐利芬;曾晓;孟青;钟渝;黄淞崧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糖尿病肾病.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形态学变化的作用.方法 用胰岛素拮抗剂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作为糖尿病组(D组),另设高糖饮食组(H组)以及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C组用普通饲料喂养,H组和D组用高糖饲料喂养.16周后测定空腹血精(FBG)、尿蛋白及.肾脏质量系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肾脏的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1)C组、D组、H组24 h尿蛋向定量分别为(15.93±8.43)mg,(97.76±7.83)mg,(56.28±10.36)mg,FBG为(8.2401 ± 1.3307)mmol/L,(19.8726±1.8973)mmol/L,(16.2418±2.3464)mmol/L,D组和H组均高于C组,且D组高于H组(均P<0.05). D组大鼠肾脏质量系数较C组高(P<0.05),与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C组相比,H组胰岛体积缩小,D组胰腺小叶缩小,胰岛明显萎缩,甚至消失.H组、D组大鼠肾脏纤维化面积比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明显增大,且H组肾脏纤维化面积比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增大程度均较D组轻.(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仅有微弱表达,与C组相比,D组和H组大鼠TGF-β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D组大鼠TGF-β1的表达高于H组(P<0.05).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肾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的条带灰度强度D组和H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D组显著高于H组(P<0.05).结论 D组和H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增强,肾脏出现糖尿病相应的形态学变化,提示高血糖是启动糖尿病性肾病的始动因子.

  • 广州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16种常见变应原检测分析

    作者:孙宝清;郑佩燕;王艳萍;韦妮莉;陈德晖;钟南山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对16种常见变应原的过敏情况,同时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并比较致敏程度.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和儿科门诊初诊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感染等患儿3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婴幼儿组(≤3岁)214例,儿童组(>3岁)106例.采用德国FOOKE ALLERG-O-LIQ-SYSTEM变应原检测系统,通过免疫捕获法检测血清中常见的16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抗体.结果 在所有患儿中,其中261例(81.56%)SIgE呈阳性.59例(18.44%)呈阴性.16种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屋尘螨(36.88%)、粉尘螨(35.31%)、热带螨(24.06%)、狗毛(6.56%)、猫毛(8.75%)、德国小蠊(16.56%)、蜜蜂毒素(0.94%)、屋尘(45.63%)、全蛋(45.94%)、牛奶(46.25%)、小麦面粉(6.88%)、玉米粉(1.25%)、花生(9.06%)、大豆(5.94%)、螃蟹(2.81%)、虾(4.38%).婴幼儿组SIgE的阳性率为81.78%,以食物性变应原(牛奶、全蛋)为主;儿童组的阳性率为81.13%,以吸人性变应原(尘螨)为主(X2=0.02,P=0.89).儿童组尘螨的过敏阳性率均高于婴幼儿组(P<0.05),且儿童组屋尘螨和粉尘螨的过敏程度多在3级以上.婴幼儿组各级阳性率比较平均.两组对热带螨的过敏程度均较低,多在3级以下.婴幼儿组牛奶和全蛋过敏阳性率高于儿童组(P<0.05),两组的过敏程度均在3级以下.结论 儿童组与婴幼儿组对常见变应原的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是对不同变应原阳性率及过敏程度的差异.儿童组主要是对吸人性变应原产生过敏,婴幼儿组主要是对食物性变应原产生过敏,应以不同年龄段来分析儿童变应原检测结果.

  •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输注治疗小肝癌

    作者:李旺;黄子林;张亮;赵明;吴沛宏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后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治疗对小肝癌的疗效.评价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43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RFA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21例,均完成4次以上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每次回输CIK细胞的数量为(1.1~1.5)×1010m,检测研究组患者在CIK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变化;对照组患者22例,未行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两组患者均每1~2个月评价肿瘤情况.结果 (1)对照组治疗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为9.1%、22.3%和27.3%;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5%、81.8%和68.2%.研究组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9.5%、14.3%和19.0%;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85.7%和76.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2)研究组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5),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 TACE序贯联合RFA和CIK细胞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小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水平,可能对降低肿瘤复发,延长小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作用.

  • HIV-1 gp120蛋白对人血-视网膜屏障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林浩添;张振平;余秋蓉;晏丕松;汪琪璘;柏凌

    目的 探索HIV-1 gp120蛋白侵犯人血.视网膜屏障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血-视网膜屏障细胞(HBRBC),包括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人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HRCP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以培养基作为对照.用MTT法观察7种不同浓度(0.01~0.15 mg/L)的HIV-1 gp120蛋白作用24 h和0.08 mg/L HIV-1 gp120蛋白作用不同时间(4~72 h)对3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0.08、0.1、0.12、0.15 mg/L的HIV-1 gp120蛋白作用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3种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leaved cagpase-9蛋白的活化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经0.08 mg/L HIV-1 gp120蛋白处理24 h前后3种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HIV-1gp120蛋白作用24 h,低浓度(<0.08mg/L)对3种细胞的活性均没有明显影响,而当浓度超过0.08mg/L时,对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HRCEC:r=-0.763,P<0.01;HRCPC:r=-0.804,P<0.01;HRPE:r=-0.698,P<0.01).HIV-1 gp120蛋白(0.08mg/L)作用12 h即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24、48和72 h抑制效应更明显,相对增殖率分别为HRCEC:84%、70%、41%、22%,HRCPC:80%、69%、38%、18%,HRPE:86%、73%、45%、26%,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性(HRCEC:r=0.833.P<0.01;HRCPC:r=-0.784,P<0.01;HRPE:r=-0.701,P<0.01).HIV-1 gp120蛋白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3种细胞凋亡率增加、△ψm明显降低以及Cleaved cagpase-9蛋白表达增强,均呈浓度依赖性.透射电镜示0.08mg/LHIV-1 gp120蛋白处理24h后,3种细胞均出现了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等早期凋亡的微观改变.结论 HIV-1 gp120蛋白能够抑制人血-视网膜屏障细胞的增殖并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其可能的机制.

  • 垂体大腺瘤对后视路影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研究

    作者:张权;张云亭;张敬;李威;宋修峰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对垂体大腺瘤患者后视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垂体大腺瘤对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影响.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患者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和DTI检查.fMRI刺激内容为全视野黑白翻转棋盘格,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的白色"+",左右眼分别进行试验.采用SPM2进行fMRI数据后处理,通过组间分析方法分别获得左眼及右眼刺激下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的激活差异图.DTI扫描采用13个弥散敏感梯度,b值为1000 s/mm2.采用Volume-one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两侧视放射的FA值,分析两组间视放射FA值的差异.结果 在严格控制头动和机械噪声等影响因素后,终各入组12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初级视觉皮层激活范围及强度均明显缩小.且以对侧视觉皮层激活下降为主(P<0.05).患者组左侧及右侧视放射FA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左侧:0.52±0.06比0.58±0.04,t=3.45,P<0.01;右侧:0.50±0.05比0.60±0.04,t=5.77,P<0.01).结论 垂体大腺瘤患者可发生后视路的微观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而联合应用DTI和fMRI有助于早期了解这种脑结构与功能变化.

  • CMY型AmpC酶新基因亚型的序列分析与表达载体构建

    作者:徐韫健;廖伟娇;张晓坤;江洁华;张东梅;张丽梅

    目的 对两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所产CMY型AmpC酶进行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以产CMY型AmpC酶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0、31号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MY基因,将其克隆人pGEM-T载体后测定该核苷酸序列.30、31号菌与受体菌进行质粒接合实验,构建pBV220-CMY重组表达载体.对原菌株和重组菌株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 PCR扩增出大小为1146 bp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多种CMY亚型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质粒接合实验证实质粒上含CMY基因,为可转移质粒.三维实验结果显示30、31号菌和重组菌株所产的酶均能水解头孢西丁.结论 30、31号菌所产的CMY型AmpC酶为CMY新基因亚型.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V220-CMY,为下一步酶的表达和纯化提供了依据.

  • 胸腺肽α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祝香;蒋明彦;赵子文;马为;钟维农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膜染料PKH26染色和荧光标记特异抗体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肽α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分析显示胸腺肽α1作用5 d后,胸腺肽α1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2.15±1.09,高于阴性对照组1.67±0.55(P=0.04);胸腺肽α1组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的表达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但只有CD28的表达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28:(27.63±12.36)%比(22.62±10.12)%,P=0.04;CD152:(3.54±1.58)%比(0.91±0.41)%,P=0.46].结论 胸腺肽α1可明显促进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协同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有关.

  • 新型海藻酸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人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

    作者:朱家源;刘阳;王琴梅;朱斌;唐冰;谢春玲;李新强

    目的 利用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为催化剂-乙二胺作为交联剂制备新型海藻酸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简称材料)并测试其细胞相容性.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材料浸渍液对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光镜下观察材料浸渍液中细胞的生长状况.将人成纤维细胞悬液接种于材料表面,制备人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培养7 d的复合物表面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状态,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材料浸渍液作用1、2,4、7 d后人成纤维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98.00%、104.10%、110.80%、93.17%,毒性均为0级或1级.倒置显微镜观察人成纤维细胞在材料浸渍液中生长形态良好.扫描电镜下培养7 d的人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表面人成纤维细胞能很好的与材料黏附,材料表面细胞均生长旺盛形成许多伪足状突起,并分泌产生细胞基质.结论 新型海藻酸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人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良好,为其作为细胞生长支持物和进一步的医学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人工气管组分材料的毒理学评价

    作者:裴昶;史宏灿;邓卫军;徐洪

    目的 对人工气管的相关组分材料进行毒理学评价实验.方法 本实验按照国际国内既定标准,对纳米碳纤维、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等组分材料进行体外毒理学实验研究,包括细胞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本实验涉及的生物材料以及混合材料没有发现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作用.各组材料浸渍液与L-929细胞共培养7 d,细胞相对增殖率均>100%(纳米碳纤维:136.21%;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135.10%;混合材料:112.05%),毒性分级均为0级.动物实验亦未见明显的全身毒性作用,均符合毒理学评价实验的安全标准.结论 利用纳米碳纤维、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设计制作的人工气管符合生物相容性毒理学评价实验的安全标准.

  • 羊膜接触镜输送人表皮干细胞重建兔角膜上皮

    作者:万鹏霞;王智崇;马萍;高楠

    目的 利用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BMFD)与羊膜(AM)制成接触镜,输送人表皮干细胞至角膜缘干细胞缺损(LSCD)的兔眼表,并评价其重建角膜上皮的效果.方法 制作去角膜上皮及角膜缘干细胞的雌性LSCD兔模型,分为3组:羊膜加人表皮干细胞移植组(n=20),将男性人表皮干细胞悬液注射到BMFD-AM接触镜(简称羊膜接触镜)与眼表之间;羊膜遮盖组(n=20),戴羊膜接触镜;对照组(n=20),单纯药物治疗.裂隙灯显微镜结合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观察并评价角膜修复情况.随访至角膜完全上皮化后,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PCR检测人Y-STR基因鉴定细胞来源.结果 羊膜加人表皮干细胞移植组角膜上皮修复快,平均(5.60±0.46)d达到完全上皮化,另外两组角膜上皮修复迟缓.羊膜遮盖组(9.25±0.51)d、对照组(12.45±0.65)d才完成角膜上皮化(P均<0.05).组织病理学示羊膜加人表皮干细胞移植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正常,K3/K12(+)、Mucin 5AC(-)、K4(-).并可检测到人Y-STR基因.组织病理学示另外两组角膜上皮结膜化,K4(+)、Mucin 5AC(+)、K3/K12(-).结论 羊膜接触镜联合人表皮干细胞悬液注射能够重建LSCD兔角膜上皮.

  • 消融阻隔气囊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姜勇;张亮;赵明;李旺;吴沛宏

    目的 通过家猪实验,研究消融阻隔气囊在肝脏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5只猪全麻后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针对消融阻隔气囊的保护作用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每只猪均取两个治疗区,实验区加用消融阻隔气囊保护,对照区不用阻隔气囊.术后3~4 d处死猪.观察组织坏死病理变化并测量坏死组织面积.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5个治疗区,实验组消融时间为(18.2±2.6)min,肝坏死组织的大直径为(4.9±0.5)cm;对照组消融时间为(16.0±1.8)min,肝组织坏死大直径为(4.6±0.6)cm,两组治疗时间和肝组织坏死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膈肌损伤,对照组膈肌均有热损伤.膈肌损伤面积平均(5.2±2.0)cm2,两例出现穿孔.结论 消融阻隔气囊可在行射频消融时有效保护邻近器官,减少热损伤并发症.

  • BP神经网络在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唐静波;龙学颖;刘彤;任力锋;曹觉;谢江平;彭健;张阳德

    目的 探讨利用BP神经网络对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肝癌病例DSA影像资料,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计算机临床辅助诊断模型,然后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非病灶样本55个,病灶样本45个)输入模型验证诊断准确率.结果 肝癌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成功建立,100个随机抽样样本经模型分析,真阳性率为91%,真阴性率95%.结论 BP神经网络可应用于临床辅助肝癌DSA诊断.

  • 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的研制

    作者:高怡;郑劲平;安嘉颖

    目的 研制一种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方法 采用AutoCAD计算机辅助结构绘图软件,设计出由外部成形硬壳与内部纤维过滤膜组成的呼吸过滤器,并制备其样品,检测其性能.结果 成功设计、绘制并生产出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经检测,其细菌过滤效率(99.99%)、密闭性能(无漏气)、气流阻力[(0.82±0.08)cm H2O·L-1·S-1]、死腔容积[(63±1)ml]均符合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标准;并经临床试用表明其对肺通气功能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 国产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在肺功能检测中应用,可有效阻隔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细菌,预防交叉感染,使用简便,价格较低,适于国内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心脏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谢伟杰;王海林;吴梅

    20世纪90年代末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临床,它采用多排探测器、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大大提高了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管成像成为可能.近年来16、64排MSCT的应用,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水平进入了新阶段.目前256、320排MSCT的出现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逐渐趋于完善[1,2].本文对MSCT在冠状动脉评价、心肌灌注、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三维培养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崔杰峰;唐建华;刘银坤

    传统的单层平面培养技术在肿瘤体外细胞模型建立、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分析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但限于单层平面培养方法本身及肿瘤细胞传代次数的制约,细胞的形态、极性、基因表达乃至功能状态与体内肿瘤细胞的实际病理生理状况经常相距甚远,而基于两维培养的肿瘤细胞模型在肿瘤分子病理机制探讨中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近些年,三维培养技术的发展及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使得模拟体内组织细胞生长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立体培养,在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解析、药物疗效的评估中受到普遍的关注.

  • 骨桥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文辉;吕志芬;陶怡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破坏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流行病学显示.我国RA的发病率高达0.35%~0.4%,致残率达15%,每年新增病例约400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大疾病.

  • 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吴沛宏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原发性肝癌死亡率已上升为我国城乡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肝癌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肝癌外科治疗(肝切除和肝移植)、区域治疗(经肝动脉治疗)和局部微创治疗(消融治疗等)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

  •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发展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刘新艳;黄少华;孙勇;欧阳菁;郑颖;张翔;黄彩群;李亚芬

    由中华医学会和广州医学院主办,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发展论坛"于2009年2月7日在广州市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主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与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陈敏生教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荣昌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与会嘉宾共118人,主要是来自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卫生厅、广州医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及包括王威琪、陈亚珠院士在内的<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的编委专家.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