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중화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 主管单位: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668/R
  • 国内刊号: 黄少华
  • 发行周期:
  • 邮发: cjbme@cmaph.org
  • 曾用名: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广州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EB病毒病毒壳抗原、核心抗原重组蛋白的制备及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蓉;王纯直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病毒壳抗原(VcA)-BFRF3和核心抗原(NA)1-BKRF1重组蛋白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以EBV DNA为模版,用PCR扩增目的基因BFRF3和BKRF1,捅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51b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鉴定,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分别制备用BFRF3、BKRF1及BFRF3,BKRF1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试剂,检测NPC患者和正常人群EBV-IgA抗体.结果 大肠杆菌高效表达BFRF3和BKRF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000和29000,均有良好免疫反应性;BKRF1的NPc诊断灵敏度(71.20%,178,250)明显高于BFRF3(64.80%,162,250)(P<0.01),但两者NPc诊断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单独应用一种抗原,联合两种重组抗原的方法诊断NPC具有高灵敏度(84.80%,212,250)和相对低的特异性(82.00%,328,400)(P<0.01).结论 NA1-BKRF1诊断NPC的灵敏度高于VCA-BFRF3,两种抗原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但特异性明显降低.

  • 不同鼠龄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弹力纤维退行性变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梅;王林;周丽华;彭英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弹力膜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为临床防治老年性脑血管(多发)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4只Wistar大鼠,按月龄分为青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每组8只,快速分离各年龄组Wistar大鼠的颈总动脉分叉,热碱消化提纯内弹力膜,运用扫描电镜结合图像分析仪测量内弹力膜的窗孔数目和窗孔面积.结果 内弹力膜窗孔总数成年组(964.00±4.13)大于青年(710.00±1.22)和老年组(624.00±2.54),P<0.01,老年和青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窗孔数老年组(105.20±8.78)大于青年(13.00±1.10)和成年组(52.40±2.79),P<0.01,成年组大于青年组(P<0.01);窗孔面积百分比老年组(39.86±3.51)大于青年(15.52±1.70)和成年组(23.58±2.12),P<0.01,成年与青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增龄颈总动脉分叉处弹性减少、窗孔变大,内膜对大分子物质的屏障性降低,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重要原因.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赖氨酰氧化酶的表达

    作者:洪昊;苏伟;董念国;史嘉玮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及其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方法 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MSC,取第3代种植于去细胞瓣叶支架上.分别将瓣叶置于含10 μg/L bFGF的培养液(A组)、普通培养液(B组)中构建TEHV,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构建的TEHV为C组,培养14 d后,采用Amplex red荧光法检测各组中的LOX蛋白含量,RT-PCR检测LOX mRNA表达.结果 B组的LOX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0.137±0.003)mg/L,2.08±0.03]高于A组[(0.124±0.002)mg/L,0.87±0.01]和C组[(0.127±0.002)mg/L,0.90±0.01](P<0.05),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可能通过降低MSC的LOX表达,使MSC构建的TEHV达到与肌成纤维细胞构建的类似.

  • 不同给药途径的腺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

    作者:陈光献;吴钟凯;唐白云;刘海

    目的 研究静脉与左心室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腺苷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6组(n=8),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腺苷左心室组、生理盐水静脉组、生理盐水左心室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及腺苷左心室组SOD值[(208.63±23.88)、(178.27±11.56)、(191.31±28.14)U/ml]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45.05±23.18) U/ml,P<0.05],cTnT、MDA值、NF-kB的表达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功能均好于缺血再灌注组;腺苷左心室组SOD值高于腺苷静脉组(P<0.05),cTnT、MDA值、NF-kB的表达低于腺苷静脉组(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左心室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静脉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 管道骨骼线三维重建在肝脏可视化的应用

    作者:周五一;王博亮;陈铁军;杨剑;周泽民;方驰华

    目的 研究三维重建数字化虚拟肝脏的方法.方法 将肝脏管道灌注后的肝脏标本进行螺旋CT扫描,获取CT扫描连续图像数据集.然后使用面绘制移动立方体(MC)算法重建肝脏及其内部管道结构表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平滑和简化.确定出管道树上的关键节点,并使用改进的种子生长法生成管道树.将生成管道的表面模型和管道树相结合实现交互式分析.结果 肝脏管道灌注和铸型良好,螺旋CT扫描获取连续肝脏断面图像数据集242张.基于骨骼线提取的肝脏管道结构三维重建肝脏模型形态逼真,交互性强,通过设定各结构的透明度和颜色能单独或组合显示肝脏、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门静脉、胆囊,并可通过旋转、放大、缩小模型观察各结构.结论 基于肝脏管道骨骼线的方法进行肝脏及其管道系统三维重建可视化肝脏,生成肝脏和内部管道系统,立体空间感强,交互性好.

  • 核因子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宇;陈科全;王皓;唐志凌;魏国丽;叶文桃;叶石才;刘荣火;冯晓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反义寡核苷酸(ASOND)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Ⅳ型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SC;脂质体介导的不同浓度的NF-κB p65 ASOND(0.001、0.01、0.1和1μmol/L)进入HSC;台盼蓝染色排斥法检测NF-κBp65 ASOND对HSC的毒性实验并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MTT法测定NF-κB p65 ASOND对1mg/LTNF-α刺激后HSC增殖影响;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NF-κB p65 ASOND对1mg/LTNF-α刺激后HSC 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NF-κB p65 ASODN后,HSC细胞NF-κB蛋白的表达下降,不同浓度(0.001、0.01、0.1和1 μmol/L)的NF-κB p65 ASOND对于体外培养HSC的存活率和LDH无明显影响(P>0.05),0.01~μmol/L的NF-κB p65 ASOND抑制HSC的增殖,lmg/L TNF-α刺激HSC的I型胶原蛋白和mRNA的表达,且随浓度的增加作用增强(P<0.05).结论 NF-κB p65 ASOND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减少HSC活化增殖及Ⅰ型胶原生成,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产生.

  •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赵灿国;董伟华;孔天翰

    目的 探讨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观测蝎毒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Ca2+]I变化时Ca2+的可能来源.结果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显示,蝎毒重组蛋白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强,提示[Ca2+]I升高;流式细胞仪显示蝎毒重组蛋白在不同情况下可显著增加肿瘤[Ca2+]I(P<0.05).结论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肿瘤[Ca2+]I继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其升高肿瘤[Ca2+]I是通过开放肿瘤细胞膜钙通道和肿瘤细胞内钙库释放两条途径实现.

  • 解剖钢板结合连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符林雄;张寿;周业渊

    目的 评价解剖钢板结合连续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本院34例胫骨平台骨折行解剖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并在术后进行CPM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对患者行X线检查示骨折实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23例患者经5~30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植骨坏死发生.CPM功能锻炼后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6%(19/23).结论 采用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解剖钢板及牢固固定后配合术后CPM功能锻炼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有很好的疗效.

  • 血液灌流对硫线磷和硫酸阿托品的吸附作用

    作者:陈雁君;金永久;武文华;张建萍;张雪梅;闫慧芳

    目的 定量研究血液灌流对有机磷农药硫线磷和其解毒药阿托品的吸附作用.方法 模拟临床血液灌流装置,对含硫线磷和硫酸阿托品的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分别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线磷和硫酸阿托品的残留量.结果 吸附剂用量为0.5、1.0和1.5 g,包膜活性炭在灌流2.0 h后硫线磷的清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硫酸阿托品的清除率依次为61.9%、84.9%和88.9%;HA230树脂在灌流1.5 h后硫线磷清除率都达到90%以上,硫酸阿托品的清除率也依次高达88.0%、97.2%和98.4%;包膜活性炭灌流3.0h后,硫酸阿托品与硫线磷的比值高为灌流前的10.1倍,而HA230树脂灌流后,此比值高为灌流前的6.7倍.结论 包膜活性炭和HA230吸附树脂血液灌流1.5~2.0 h均能清除血中大部分硫线磷,而且均能增加血中硫酸阿托品和硫线磷浓度的比值.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李淑德;谭宗群;陈海东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的大肠腺癌组织(n=60)、癌旁组织(n=6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n=20)中HIF-1α和BFGF表达.结果 HIF-1α和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1.7%(37/60),65.0%(39/60)]较癌旁组织[10.0%(6/60),13.3%(8/60)]明显升高(P<0.05),正常肠黏膜组织中未检出HIF-1α和BFGF表达;HIF-1α和BFGF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P<0.05):HIF-1α和BFGF在Dukes A、B期(n=3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2%和52.7%,在Dukes C、D期(n=24)分别为83.3%和83.3%(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和BFGF表达具有相关性(r=0.4276,P<0.001).结论 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和BFGF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大肠腺癌的预后有关;HIF-1α和BFGF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大肠腺癌的发生.

  • 体外不同比例再生肝细胞与结肠癌细胞的共培养

    作者:徐波;蔡文松;翁杰锋;朱光辉;李书华;苏伟贤

    目的 观察体外与不同比例再生肝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潜能及肝再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70%肝切除大鼠模型术后24 h采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获得有活性的再生肝细胞,分别以10:1(A组)、1:1(B组)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共培养,对照组为单独培养的结肠癌细胞(C组).培养后第24和72 h,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人法比较各组培养后的增殖能力,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结果 培养后24 h 3组间3H-TdR掺人率和EGF、IGF-1、HGF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 A、B两组的3H-TdR掺入率(15.9±1.4,13.2±1.5)和EGF[(722.9±55.4)ng/L,(498.2±41.5)ng/L]、IGF-1[(755.2±35.7)ng/L,(538.1±37.5)ng/L]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HGF的浓度在培养后第24、72小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再生肝细胞共培养的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机制可能与来自于肝细胞内的生长信号增加结肠癌细胞EGF和IGF-1的表达有关.

  •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崔京男;姜今华;许敢峰;裴海成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佳方法.方法 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n=1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A组,n=2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N治疗组(NA组,n=20,门冬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N),比较3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血糖波动、所需胰岛素剂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及感染发生例数、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后CSII组、GA组和NA组空腹血糖[(6.32±1.18)、(6.25±0.88)、(7.44±1.36)mmol/L]和餐后2 h血糖[(7.72±1.53)、(7.32±1.17)、(8.52±0.76)mmol/L]、所需胰岛素剂量[(35.40±1.60)、(36.20±0.80)、(40.50±2.40)IU]、血糖波动状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及感染发生率、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相比较,CSII、GA组明显低于NA组(P<0.05),而CSII组与GA组间无显著差异,但GA组更经济、实用.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是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 抗原诱发的γ干扰素测定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石瑞如;张国龙;苑雪芹;刘新;王国斌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ESAT-6)体外诱发的γ干扰素反应在结核感染和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外周全血中加入ESAT-6抗原,诱导产生γ干扰素,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γ干扰素浓度,以增加的百分率为ESAT-6抗原诱发的γ干扰素反应值.进行下列研究:对比结核密切接触者(60例)、痰培养证实的结核患者(46例)以及健康人(55例);追踪调查儿童(68例)、青少年(52例)、老年(45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20例结核患者;比较HIV(+)TB(+)者(78例)和HIV(+)TB(-)者(60例).结果 结核密切接触者与痰培养证实的结核患者ESAT-6反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儿童与青少年ESAT-6反应与临床诊断和预后具有很高的一致性;65%的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ESAT-6反应呈下降趋势;ESAT-6反应在HIV(+)TB(+)的诊断中敏感度为87.2%.结论 体外ESAT-6诱发的γ干扰素测定对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也可用于鉴别HIV阳性者合并结核.

  • 端粒酶抑制剂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浩;夏阳;吴中耀;路晓明;洪海峰;麦庆怡;郑建樑

    目的 研究两种端粒酶抑制剂干扰素α 2b(IFN-α 2b)和顺铂(CDDP)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为临床化疗人葡萄膜黑色素瘤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IFN-α2b和CDD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倒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干扰剂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随着IFN-α 2b和CDDP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的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显示细胞出现凋亡;作用72 h,IFN-α 2b和CDDP浓度分别大于500IU/ml及1.00mg/L时细胞出现抑制状态,并在浓度分别达到5000IU/ml及10.00 mg/L时其细胞抑制率(66.1±4.7)%及(74.0±3.3)%开始与对照组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 2b(5000 IU/ml)和CDDP(10.00 mg/L)浓度同定,作用时间达到48 h后细胞出现抑制状态,72 h后抑制率(67.9±8.1)%及(76.5±1.6)%开始与对照组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随着两者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增长,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结论 端粒酶抑制剂IFN-α2b和CDDP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且随着两者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可造成细胞凋亡.

  • 芯片实验室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斌;周小棉

    微流控芯片或称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芯片实验室一般是指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位集成或基本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细胞培养),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1].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MR示踪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张瑞平;刘强;李健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良好的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的载体细胞.因此,通过移植MSC于活体内,对于创伤性疾病和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1,2].

  • 表面磁性膜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胡涛;周景昱;易甫;李寰;周廉;介万奇;程何祥;王海昌;陶凌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Toll样受体2在人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袁文常;刘慧姝;郝荣增;熊正方

    目的 检测正常胎盘和胎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方法 收集5例足月剖宫分娩胎盘和胎膜样本,运用RT-PCR法检测胎盘和胎膜组织中TLR2 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n blot印迹方法检测TLR2蛋白质在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在mRNA水平,胎盘和胎膜组织中均有TLR2表达;Westen blot印迹显示TLR2抗体在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左右的位置有一条明显的条带;免疫组化研究显示TLR2在胎盘的合体滋养细胞、胎膜的羊膜上皮细胞及平滑绒毛膜滋养细胞中有表达.结论 TLR2在人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提示其在妊娠期先天性免疫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作者:李瑜元

    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为慢性感染者,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儿童的感染率近年已显著下降,但成年患者还很常见.急性乙肝一般为自限性,不需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炎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等,近年大量研究显示抗病毒是的治疗核心.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