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유선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78-168
  • 国内刊号: 1674-0807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姜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腋窝逆向淋巴结示踪术在乳腺癌患者选择性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作者:王璐;许雪宁;朱妍慧;钱易;陈华;陆琦;潘红;夏添松;周文斌;陈琳;凌立君;刘晓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行选择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通过施行腋窝逆向淋巴结示踪术(ARM)来保留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5年4—7月拟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用纳米炭混悬液行ARM,以胸背血管和腋静脉为界,将腋窝淋巴结分为3区:腋静脉上方区、胸背血管外侧区、胸背血管内侧区.通过病理分析淋巴结有无转移.结果 80例患者中,72例(90%)患者可显示黑染淋巴结,40例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在4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纳米炭混悬液注射距手术开始时间<6 h的N1和N2期患者共14例,腋静脉上方淋巴结转移率为0/8,胸背血管外侧淋巴结转移率为0/11,胸背血管内侧转移率为5/11;而注射时间≥6 h的N1、N2期患者共15例,腋静脉上方淋巴结转移率为0/6,胸背血管外侧淋巴结转移率为3/11,胸背血管内侧转移率为7/11.在胸背血管外侧和腋静脉上方,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结转移率很低.结论 N1、N2期乳腺癌患者术前6 h内用纳米炭混悬液行ARM,胸背血管外侧和腋静脉上方淋巴结予以保留的价值可能较大.

  • 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孙亚冬;李连方;刘山青;李永;张崇建;毛启新;申衍;崔树德

    目的 探讨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76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R、PR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即ER(-)/PR(+)组179例,ER(-)/PR(-)组300例,ER(+)/PR(+)组283例.分析3组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状态、HER-2状态及组织学类型等临床指标.其中,年龄、月经状态、脉管侵犯、HER-2状态和组织学类型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X2分割法;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并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ER(-)/PR(+)组、ER(-)/PR(-)组及ER(+)/PR(+)组中,发病年龄<50岁者分别占56.4%(101/179),62.7%(188/300)和35.0%(99/283),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97,P<0.001),其中,ER(-)/PR(+)组患者发病年龄比ER(+)/PR(+)组患者明显年轻(X2=20.535,P<0.017),而与ER(-)/P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5,P>0.017);并且,3组肿瘤组织学分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30.362,P<0.001),其中,ER(-)/PR(+)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比ER(+)/PR(+)组高(P=0.017),而与ER(-)/P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3组间HER-2阳性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6.518,P<0.001),其中,ER(-)/PR(+)组HER-2阳性比例明显高于ER(-)/PR(-)组和ER(+)/PR(+)组(X2=6.298、51.044,P均<0.017).中位随访62个月(17~94个月),ER(-)/PR(+)组、ER(-)/PR(-)组及ER(+)/PR(+)组患者5年DFS率分别为44%、40%和74%,5年OS率分别为87%、77%和95%,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年DFS率比较,X2=95.269,P<0.001;5年OS率比较,X2=45.768,P<0.001),其中,ER(-)/PR(+)组5年DFS率和OS率均低于ER(+)/PR(+)组(X2=56.276,P<0.001;X2=17.454,P<0.001),而与ER(-)/PR(-)组相比,5年DF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10,P=0.083),5年OS率高于ER(-)/PR(-)组(X2=5.549,P=0.018).结论 ER(-)/PR(+)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早、组织学分级高、HER-2阳性率高等特点,与ER(+)/PR(+)乳腺癌相比有更强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ER(-)/PR(-)乳腺癌更类似,值得深入探索.

  • 乳腺活组织检查冰冻切片诊断不典型增生的低估及影响因素

    作者:陈惠娴;连臻强;郜红艺;王颀

    目的 探讨乳腺病灶活组织检查冰冻切片诊断不典型增生的低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乳腺病中心术中冰冻切片乳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的27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标本行冰冻切片检查后,将剩余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比较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冰冻切片诊断为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影响.组间构成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病理医师对冰冻切片诊断结果的确定程度,全组279例患者中,冰冻切片确定为不典型增生者211例(确定组),其中石蜡确诊为良性者200例,恶性者11例;冰冻切片不确定为不典型增生者68例(不确定组),其中石蜡确诊为良性者33例,恶性者38例,不典型增生冰冻切片诊断方法符合率为71.7%(200/279),低估率为3.9%(11/279).不典型增生的诊断结果在不同年龄、病灶大小、乳腺MRI、乳腺超声、乳腺X线分级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319、47.241、16.955、12.528、13.605,P均<0.05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影响冰冻切片诊断不典型增生低估的主要因素(OR=0.052,95%CI=0.005~0.525,P=0.012).在确定组211例患者中,不同年龄、病灶大小及乳腺超声表现的患者,其石蜡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95、19.851、7.952,P<0.0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大小及乳腺超声表现均为影响因素(OR=41.348、3.098、0.148;95%CI=3.807~449.106、1.010~9.507、0.032~0.685;P=0.002、0.048、0.015).在不确定组68例患者中,不同病灶大小及乳腺MRI表现的患者,其石蜡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6、5.965,P均<0.050),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MRI表现与病灶大小均不是影响诊断的重要因素(OR=2.094、1.547;95%CI=0.898~4.885、0.325~7.353;P=0.087、0.583).不同级别病理医师冰冻切片诊断不典型增生的符合率和低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年比<10年:83.0%(191/230)比89.8%(44/49),X2=0.000,P=1.000;3.9%(9/230)比4.1%(2/49),X2=1.387,P=0.239].结论 乳腺活组织检查冰冻切片诊断不典型增生有低估的可能,需结合患者年龄、病灶大小及影像学结果综合考虑.

  •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柔比星药物敏感性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马哿;王佳;夏添松;王水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XCL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柔比星药物敏感性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进行表柔比星及XCL1干预,将MCF-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CF-7 NC),表柔比星单药组(MCF-7 E),XCL1单药组(MCF-7 XCL1),联合干预组(MCF-7 XCL1+E).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观察XCL1干预后MCF-7细胞对表柔比星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用Transwell法观察XCL1对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对照组和XCL1单药组埃兹蛋白(ezrin)及磷酸化埃兹蛋白(p-ezrin)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4组E钙黏蛋白(E-cadherin)、ezrin及p-ezrin的表达水平.细胞生长抑制率的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 经XCL1处理2周后,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降低(组间比较F=23.780,P<0.001;不同浓度比较,F=160.602,P<0.001;浓度因素和分组之间无交互作用,F=1.565,P=0.208).XCL1刺激MCF-7细胞后,各组(MCF-7 NC、MCF-7 XCL1、MCF-7 E和MCF-7 XCL1+E)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5.63±0.61)%、(19.47±1.94)%、(7.77±0.71)%和(12.37±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25,P<0.001).迁移实验中MCF-7 XCL1组的细胞穿膜数高于MCF-7 NC组(180.00±20.42比88.00±7.00,t=-7.382,P=0.002),侵袭实验中MCF-7 XCL1组的细胞穿膜数也高于MCF-7 NC组(176.33±8.02比90.33±12.90,t=-9.808,P=0.001).免疫荧光实验发现XCL1刺激后的MCF-7细胞中p-ez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CF-7 XCL1:1.08±0.12,MCF-7 NC:0.65±0.11,t=-4.528,P=0.01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4组比较E-cadherin和p-ezrin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17、48.517,P均<0.050),ez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8,P=0.497).与MCF-7 NC组比较(1.10±0.09),MCF-7 E组、MCF-7 XCL1组和MCF-7 XCL1+E组E-cadherin表达均降低(0.65±0.22、0.67±0.14、0.71±0.11,P均<0.050);与MCF-7 NC组比较(0.37±0.07),MCF-7 XCL1组和MCF-7 XCL1+E组p-ezrin表达升高(0.93±0.10、1.28±0.15、P均<0.050).结论 XCL1可能通过增强ezrin蛋白磷酸化来增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同时降低其对表柔比星的药物敏感性.

  • 南通市肿瘤医院2002—2014年启东、海门籍乳腺癌住院患者生存率分析

    作者:陈海珍;吴徐明;陈建国;朱健;杨艳蕾;黄培新;宗莉;张永辉;许容芳

    目的 对南通市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医院为基础的启东、海门籍乳腺癌登记病例作生存率分析,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动随访与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对癌症登记数据库中来自南通地区的335例启东、海门籍乳腺癌住院患者开展生存结局的随访,随访截止于2016年3月31日.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用Wilcoxon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分析.结果 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335例启东籍和海门籍乳腺癌患者中,随访获得癌症生存结局信息者308例,随访率为91.9%(308/335);失访27例,失访率为8.1%(27/335).308例患者中有4例为男性,故仅将304例女性纳入本研究.患者首次入院时中位年龄为54.0岁(年龄范围18.0~81.9岁),其中,40.0~59.9岁者共计197例,占64.8%(197/304).女性患者1、3、5、10年的观察生存率分别为86.8%、69.5%、61.0%及46.6%.启东籍与海门籍乳腺癌患者5年观察生存率分别为65.7%和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23,P>0.050),并且,2组患者间累积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Gehan值为1.695,P=0.193).结论 本研究中启东、海门籍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生存率相当,该结果可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萍;陆肖玮;宋卫;丁云;毛锦锋;马涛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患者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4例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组32例、luminal B型组55例、HER-2过表达型组37例和TNBC组50例.另外纳入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各入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定量、血小板计数(BPC)等指标.凝血指标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4组间凝血相关指标APTT、PT、PT-INR、Fib及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3、4.680、8.272、5.426、3.919,P均<0.050),而B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6,P=0.265).TNBC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PT-INR显著降低[(25.92±2.80)s比(27.76±3.84)s,P<0.050;(11.77±0.68)s比(12.27±0.87)s,P<0.050;(0.99±0.59)s比(1.05±0.75)s,P<0.050],而Fib和TT显著升高[(2.59±0.45)s比(2.12±0.42)s,P<0.050;(20.07±1.31)s比(19.20±1.39)s,P<0.050].TNBC组患者与luminal B型组比较,PT、PT-INR降低[(11.77±0.68)s比(12.21±0.69)s,P<0.050;(0.99±0.59)s比(1.04±0.06)s,P<0.050],Fib升高、TT延长[(2.59±0.45)s比(2.37±0.58)s,P<0.050;(20.07±1.31)s比(19.22±1.26)s,P<0.050];TNBC组与HER-2过表达组比较,TT延长[(20.07±1.31)s对(19.50±1.31)s,P<0.050].TNB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APTT缩短[(24.12±0.75)s比(26.43±2.70)s,t=-2.550,P=0.014];绝经后患者较绝经前患者PT缩短[(11.65±0.70)s比(12.08±0.55)s,t=-2.094,P=0.042],PT-INR降低[(0.98±0.61)s比(1.02±0.44)s,t=-2.272,P=0.028].肿瘤直径≤2 cm者与>2~5 cm者比较,各凝血指标APTT、PT、PT-INR、Fib及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0.225、-1.321、-1.098、-1.376、-1.820,P均>0.050).结论 乳腺癌患者机体呈高凝状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高凝状态更加显著,绝经后及有淋巴结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血栓形成风险.

  • 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术后满意度评估方法比较

    作者:司婧;吴炅

    乳腺癌位居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第一位.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式选择仍以改良根治术及全乳切除术为主.虽然手术能有显著的生存获益,但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却难以回避.近年来,医疗模式逐渐转变,乳房重建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乳房重建术后满意度等相关话题开始受到关注,因此,涌现出多种乳房重建术后满意度评估方法.笔者希望通过比较不同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术后满意度评估方法,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患者乳房重建术后满意度的重视程度,并可通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间接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指导肿瘤外科及整形外科医师的手术决策.

  •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疗进展

    作者:孙岩峰;王永;李玉胜;金功圣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又称特发性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乳腺良性疾病.近几年,IGM出现发病率上升伴有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对其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临床上由于缺乏相应认识,易将其与乳腺癌等相关疾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同时,鉴于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其进行标准化治疗的方法也尚未达成共识,且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导致IGM愈后复发率较高.笔者综述了IGM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相关的进展,为认识这一疾病开拓新的视野.

  • 微RNA 221/222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晓翠;左晓丽;李敏;宋波

    微RNA(miRNA)是细胞内源性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对多个靶基因表达起负调控作用,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等生物学过程.其中,微RNA 221/222(miR-221/222)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耐药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近年来miR-221/222在乳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微RNAs 乳腺肿瘤
  • 腋窝逆向淋巴示踪的临床实践及争议

    作者:刘媛;陆云飞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SLNB)是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标准的腋窝处理术式,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则应用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两者均可能破坏患侧上肢的淋巴回流,从而导致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后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腋窝逆向淋巴示踪(ARM)旨在通过在SLNB或ALND中显示并保留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结/淋巴管(ARM LN/LV),以预防BCRL发生.然而,将ARM应用于临床工作前,仍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如其预防BCRL的有效性,以及因引流上肢和乳腺的淋巴通道存在交通所致的肿瘤学安全性问题.近期的研究表明,对于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前哨淋巴结(SLN)阳性及SLN与ARM LN不重叠的患者而言,ARM在肿瘤学方面是安全的.淋巴回流通道的重建不仅避免了SLN与ARM LN重叠而必须将其切除时所面临的尴尬,而且能有效预防BCRL的发生.ARM作为乳腺癌手术家族中新兴的一员,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乳腺癌研究进展回顾:加减均是精准路上的一步

    作者:王殊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乳腺癌诊断与治疗领域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与第15届St.Gallen论坛类似,2017年年会聚焦乳腺癌治疗的加法与减法.通过增加或减少治疗是目前使治疗方案趋于精准的主要策略.笔者就本次年会乳腺癌领域的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的热点和亮点予以总结,以飨读者.

  • 乳腺颗粒细胞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作者:刘嘉琦

    颗粒细胞瘤( granular cell tumor,GCT) 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 Schwann cells)的软组织肿瘤[1] ,好发于头颈部、皮肤,乳腺GCT较为罕见[2]. 它是以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仅有少数表现为恶性,伴转移及浸润[3-5]. 笔者报道1例乳腺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乳腺癌结肠、胰尾、脾脏转移一例

    作者:蒋文杰;于博;赵春霖;石育弘;俞永江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167. 1万,每年约52. 2万死于乳腺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3]. 原发性乳腺癌常见转移部位是局部及远处淋巴结、骨、肺、肝和脑,以胃肠道、胰尾、脾脏转移作为首发转移部位罕见[4]. 原发性乳腺癌常因乳腺结节、包块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就诊时被发现,因消化道症状就诊被发现的少见.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结肠、胰尾、脾脏转移性乳腺癌. 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对乳腺癌消化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

  •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选题征稿

    作者:

    关键词: 乳腺病 电子版 选题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