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유선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78-168
  • 国内刊号: 1674-0807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姜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10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汤红平;谢闺娥;黄犁;姜辉;高慧军;张雁瑞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为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整理并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106例青年(≤35岁)女性乳腺癌(青年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免疫组化指标,并与同期诊断的435例年龄>35岁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中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青年组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19.6%(106/541),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6.8% (92/106).与中老年组比较,其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HER-2表达水平更高[93.4% (99/106)比85.3%(371/435),37.7%(40/106)比26.2%(114/435),52.8%(56/106)比40.7% (177/435),P值均<0.050,而ER和PR表达水平则更低[57.5%(61/106)比68.5% (298/435),60.4% (64/106)比70.3% (306/435),P值均<0.050].并且,两组间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及P53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其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率和HER-2表达水平高,而ER、PR表达低,其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处理需注意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 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闵三旭;郎荣刚;傅西林;付丽

    目的 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随访资料.所有病例标本经过抗酸染色及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2 ~ 57岁,平均年龄为(33.9±6.8)岁,其中85例有哺乳史,均以乳腺肿块就诊.组织病理特点为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病变,呈结节状多灶性分布,小叶内可见以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的切缘未见炎症细胞;所有病例抗酸染色和PAS染色未见分枝杆菌及霉菌.89例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手术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术式.术后随访1~ 10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4个月,仅1例复发.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不易与乳腺癌鉴别,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唯一确诊手段.

  • 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乳汁淤积的效果

    作者:高海凤;马祥君;汪洁;高雅军;何湘萍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探查术对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诊断为乳汁淤积且乳腺物理治疗失败的患者280例,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106例,改用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174例,继续采用乳腺物理综合治疗.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两种方法治疗乳汁淤积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次治愈率分别为51.9%(55/106)和16.7% (29/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910,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6% (95/106)和68.4% (119/174),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6.483,P=0.000).研究组中15例复发,对照组25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3,P=0.960).结论 乳腺导管探查治疗乳汁淤积,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

    作者:于海静;王颀;杨剑敏;连臻强;张安秦;郜红艺;李文萍;陈中扬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类固醇激素联合手术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G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本组GM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肿块,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均表现为以乳腺小叶为中心伴微小脓肿及多种炎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炎症.21例(46.7%,21/45)伴脓肿形成者中,19例(90.5%,19/21)脓液细菌培养为阴性.本组患者均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平均治疗1周(0.5 ~2周)后病变开始缩小,平均用药6.2周(2~18周)后肿块缩小至2 cm以内,遂行病灶切除术.术后中位随访5.2个月(5 ~12个月),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7%(3/45),治愈率为93.3% (42/45).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需经空芯针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方法得到确诊,其诊治涉及多种学科.类固醇激素联合手术治疗GM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避免乳房全切术,降低复发率.

  • 5-氮杂-2'-脱氧胞苷序贯顺铂对MDA-MB-231细胞的影响

    作者:沈三弟;陈卓荣;肖高芳;刘彦明;黄湛;罗智辉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DAC)、顺铂(PDD)序贯应用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DAC组(5μmol/L DAC处理)、PDD组(15 μmol/L PDD处理)、DAC序贯PDD组(2.5μmol/L DAC处理24h,再用8μmol/L PDD处理48 h).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周期及凋亡,并用金氏公式来评价两药联合效应.结果 DAC序贯PDD组较DAC组、PDD组增殖抑制率高(P<0.01).DAC序贯PDD组48 h、72 h的q值分别为1.12、1.17,两药联合有增效作用.DAC序贯PDD组G1、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DAC序贯PDD组较DAC组、PDD组细胞凋亡率高(P<0.01).结论 低剂量的DAC与PDD序贯应用可以抑制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

  • 应用分类树模型研究乳腺癌危险因素

    作者:关红军;鲁俊华;李丽娟;郭毓鹏;荣胜忠;牛莹莹;李晓霞

    目的 应用分类树模型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预测其发病风险,为乳腺癌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式采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二人民医院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的1023名女性的相关数据,利用分类树模型分析乳腺癌的影响因素,采取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家族史、长期精神压抑、流产次数(≥3次)、初潮年龄(≤12岁)、平均行经时间(>7 d)、足月妊娠、乳腺良性疾病史、腰臀比(≥0.8)、职业和体质指数(≥25),食用豆类食品(1周不少于2次)、体育锻炼和哺乳情况(母乳喂养)为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0).结论 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可以快速、有效的从众多数据中挖掘出影响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黄汉源;孙强;王学晶;黄鹂;孙磊;宋庆珍;史鲁云;高国伟

    目的 探讨并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天宜乳腺医院和北京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其中12例行瘘管切除术,40例行病灶区段切除术,47例行病灶切除+“随意皮瓣”转移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全组病例随访1个月至1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复发2例(2%,2/100),经2次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后皆愈合良好.结论 手术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手段.手术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术中应用“随意皮瓣”转移技术能够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可以试用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技术.

    关键词: 乳腺炎 外科手术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丹丹;张建国

    乳腺癌是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全身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即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肿瘤细胞经淋巴系统转移所必经的第一批淋巴结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因此,明确SLN的状态对确定乳腺癌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由于筛查技术的改进以及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增强,多数患者被确诊时都属早期较低级别的肿瘤原发灶或微小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灶.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预后因素,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sentinel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SLNMM)患者腋窝的处理,以及下一步的辅助治疗方案,仍然是有争议的问题.

  •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细菌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飞;余之刚

    乳腺炎性疾病约占同期乳房疾病的1/4,按照乳腺功能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多数由乳汁淤积和细菌逆行感染引起,造成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还有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D组链球菌和厌氧菌等[1].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等.它们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乳腺肿块而无明显感染征象,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且处理不当易形成窦道而经久不愈,反复发作[2].

    关键词: 乳腺炎 细菌 病因
  • 再谈乳腺交界性病变与DIN分级系统

    作者:阚秀;陈定宝

    自1950年Willis提出"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s)概念以后,2000年,WHO肿瘤工作小组正式确立"交界性病变及交界性肿瘤"作为实体的存在,并给予肿瘤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ICD-O)编码.笔者曾发表文章对交界性病变和交界性肿瘤进行评述,并提出正确认识这类病变对于肿瘤的临床处理及肿瘤预防的重要性[1].目前对这一问题仍存在不同理解,本文对乳腺交界性病变与导管上皮内瘤变(du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IN)分级系统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 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

    作者:王颀

    近年来在医院临床实践中,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甚至比哺乳期乳腺炎更为常见.非哺乳期乳腺炎通常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症,结合此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常见的有两种,即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两者临床表现相似,极易混淆,有时与乳腺癌也难鉴别,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病变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不少患者还因此切除了乳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医师诊治造成很大的困惑.所以,乳腺科医师亟需加强对这两种疾病的研究.

  • 乳腺癌的生物治疗进展

    作者:程琳;彭媛;王殊

    近些年,随着对乳腺癌分子分型、乳腺癌相关基因组学以及乳腺癌信号转导通路了解的不断加深,使乳腺癌的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了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并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里程碑和研究热点.1 与HER相关的靶向治疗HER是一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家族,包括EGFR/HER-1、HER-2、HER-3和HER-4,其配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构域结合(HER-2没有特定的配体,随时可以形成二聚体),形成二聚体.随后,HER的激酶结构域被磷酸化(HER-3没有激酶结构域),通过PI3K/Akt/mTOR和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1].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生物疗法
  • 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池华茂;彭金娟;杨卉;陶凯;邹晓艳

    乳头溢液为乳腺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之一,约有10%的乳腺病患者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而就诊[1-2].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乳腺导管扩张及慢性乳管炎是较常见的原因.我科应用纤维乳管镜对286例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中109例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及慢性乳管炎的患者进行病变乳管的冲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亚甲蓝染色法在经乳晕皮下隧道乳腺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檀谊洪;邱万寿;杜国能;王昆;陈庞州;严国标;谭东兴;肖玉根

    经乳晕皮下隧道乳腺病灶切除术具有切口美观的优点[1],但对于不易触及、较小或是移动性大的乳腺病灶,术中寻找颇为困难.笔者采用亚甲蓝染色定位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3 ~ 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甲乳外科为82例女性患者施行经乳晕皮下隧道乳腺病灶切除术.患者中位年龄为32岁(16 ~67岁),术前超声或钼靶X线显示病灶均为BI-RADS 3级及以下,病灶大直径平均为1.1 cm(0.6 ~2.2 cm),病灶距离乳晕边缘平均3.4 cm(1 ~6 cm).单发病灶71例,多发病灶11例(双侧乳腺病灶6例).其中13处病灶为触诊阴性,术前予以超声定位并用有色笔标记.

  • 乳腺癌合并淋巴瘤同时性重复癌一例

    作者:葛现才;殷德光;沈璟;张勤

    乳腺重复癌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为异时性重复癌,同时性重复癌较少见,重复癌中为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则更为罕见.乳腺癌和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不同,其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如何选择佳方案,给患者带来大利益值得进一步探讨.1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因"间断性腹痛半年,发现腹腔内包块1个月"于2012年1月20日在解放军第401医院入院治疗.患者半年前开始感到下腹部隐痛不适,为持续性隐痛,偶有发热,体温高达37.8℃,伴有盗汗、食欲下降、纳差.入院前1个月在右下腹扪及一鸡蛋样大小包块,质韧,活动度尚可,边界清.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 奥美定隆胸术后哺乳期乳房肿大一例

    作者:于梦溪;金洪娟;袁久莉;邵英;刘海鹏;张舵

    奥美定又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原本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细菌培养基,进入人体后,可以分解成剧毒的单体分子,毒害神经系统,并对肾脏和循环系统都有伤害[6].PAHG注射隆胸术后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PAHG隆胸术后并发单侧乳汁淤积导致乳房水肿的病例.

  • 乳腺颗粒细胞瘤一例

    作者:吴迪;柴新;郑超;郭亮;王振宇;范志民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常发生在头颈部,发生在乳腺者罕见[1].该病在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上缺乏特异性,易于与乳腺恶性肿瘤相混淆,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常不能确诊本病.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对我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了总结.

  • 浆细胞性乳腺炎外科治疗进展:整形外科技术的应用

    作者:黄汉源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目前对发生于非哺乳期中青年妇女的一类乳腺炎性病变的统称.实际上浆细胞性乳腺炎包括3种不同的病症.第1种是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其临床终表现是以乳腺导管瘘的形式存在,乳晕及其周围组织多有炎症反复发作,乳头中心下陷,乳腺无明显包块,乳头可挤出脂质状溢液,乳头旁或乳晕旁有炎性窦道口,病程可迁延数年乃至10余年.

    关键词: 乳腺炎 整形外科
  •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对肿瘤化疗药物耐药的影响

    作者:钱学珂;廖宁

    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内源性或获得性的耐药是目前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耐药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药物代谢或摄取发生变化,药物靶标分子的突变、增殖或凋亡关键基因(如p53)的改变造成细胞逃避凋亡,药物解毒酶如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ine S-transferase,GST)的过表达等[1-3].本文就GST对肿瘤化疗耐药性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