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중화전과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152
  • 国内刊号: 11-57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200
  • 曾用名: 实用全科医学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全科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顾兰囡;蔡海英;任疆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且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创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2例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35例成功撤机拔管,撤机成功率56.45%;14例撤机拔管失败,失败率为22.58%,其中9例再次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5例行气管切开需长期机械通气;1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0.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HGB,治疗后WBC、NEU%、CRP、HGB、ALB、MODS以及通气时间对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HGB、治疗后NEU%、ALB含量、机械通气时间为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且可靠的手段,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积极处理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 急性缺血性肠炎临床诊治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邵书先;廖秀军;杨关根;沈忠;茅伟明;商善良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并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肠炎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07-2013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肠炎患者26例,查阅病历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结肠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情况、误诊原因等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均出现腹痛(100.0%),其中左侧腹痛16例(61.5%);20例患者出现便血(76.9%),其中鲜血便12例,黏液脓血便8例;11例出现恶心呕吐(42.3%)、9例出现发热(34.6%)、2例出现里急后重(3.8%).所有患者均经过积极的治疗,25例患者的症状全部缓解,1个月后复查结肠镜,其中21例病变肠段完全恢复正常,2例仍遗留充血、血管纹理紊乱,1例见假性息肉形成,1例留有肠腔狭窄.另有1例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肠管,已痊愈.其中初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5例,急性胃肠炎4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初诊误诊率达69.2% (18/26).结论 急性缺血性肠炎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肠镜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很容易误诊,临床医生要警惕此病.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控制

    作者:何牧卿;何牧群;郭文坚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7月收治住院的9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感染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4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44.57%;共发生感染62例次,例次感染率67.39%;在所有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占53.23%,胃肠道感染12例次,占19.35%,泌尿道感染发生9例次,占14.52%;分离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居首,24株,占52.17%,革兰氏阳性菌15株,占32.61%,7例真菌,占15.21%;贫血、营养不良、住院时间、WBC、粒缺时间及骨髓瘤细胞比例是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贫血、粒缺时间及骨髓瘤细胞比例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是导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成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永焕;丁健;封晓亮;杨景全;王安远;李士;陈星隆

    目的 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断肢再植术后吻合血管及其成活率的影响,探究其再植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实验选用成年SD大鼠共60只,雄性,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把左侧大腿中上1/3水平环形离断,然后再将断肢进行再植,对照组用吗啡注射液,治疗组用帕瑞昔布钠镇痛,术后连续给予3d,并术后3d、5d、7d、10 d观察肢体成活情况,并根据血管造影及显微镜下观察吻合血管的通畅及血栓等情况.结果 60例大鼠断肢再植术后出现断肢坏死,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安慰剂组5例,其余均成活.对照组及治疗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肢体血管吻合口处内膜生长良好,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治疗不影响对吻合血管通畅,不损伤内膜,未增加血栓形成,可提高断肢成活率.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王昌荣;吴先龙;丁如良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分析及其他因素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9年2月-2013年8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吻合口瘘)和对照组(无吻合口瘘)2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NRS 2002评分、病理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合并糖尿病、放化疗史、吸烟史等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2例,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121例.NRS 2002评分、病理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前放化疗史与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有着一定的相关性(P<0.05);吻合口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RS 2002评分≥3分、病理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为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RS 2002评分、病理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海西藏族与宁波沿海汉族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易斌;桑华超;希日布;李晓程

    目的 探讨青海海西高原藏族与宁波沿海中青年冠心病(CAD)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期间确诊的青海海西藏族中青年CAD患者54例、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71例,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 两地中青年CAD患者的病变累及血管范围以及病变血管数目无明显异常,但青海海西藏族中青年CA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宁波地区(P <0.05或P<0.01).青海海西藏族中青年CAD患者女性比例高于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女性,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P<0.05或P<0.01),而糖尿病、肥胖的比例远低于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P<0.05或P<0.01).结论 与宁波汉族比较海西高原藏族中青年CA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及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发生率较低,女性患者比例较高,血管病变程度较重.提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可能具有地域性差异.

  • 运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齐芳

    目的 考察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并与应用低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作比较.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行PVP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手术中给予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黏度骨水泥.结果 全部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症状改善、脊柱功能评分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分别是P=0.0283,P<0.001);治疗组患者止痛药的使用等级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并发症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治疗组有2例(12.5%)渗漏,对照组有4例(33.3%)渗漏,1例(8.3%)肺栓塞,2例(16.7%)毒性反应和1例(8.3%)邻椎骨折].结论 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较低粘度骨水泥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脊柱功能评分得到良好的改善,且手术并发症更少,推荐在临床合理应用.

  • 1064 nm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治疗面部色沉441例疗效观察

    作者:方木平;梁虹;王珊珊;吴一文

    目的 观察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综合临床疗效,为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患者寻找一种更加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441例面部色素沉着的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随机分为3组,A组148例,B组150例,C组143例;A组用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B组单用胶原蛋白敷贴治疗,C组单用1064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治疗前后要求患者严格防晒、避光.3组分别治疗12周,在治疗0、1、2、4、8、12周分别观察各组色素改变的情况,并记录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总有效例数105例,总有效率70.95%,B组总有效例数49例,总有效率32.66%,C组总有效例数57例,总有效率39.86%;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见复发病例及明显不良反应;B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5例复发;C组出现激光后色素沉着斑7例.结论 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胶原蛋白敷贴治疗和单用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单用激光带来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 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凯;杨向东;付晓君;姜磊;张大坤;陈芳芳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用腹腔镜手术治疗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男7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5岁,双侧疝22例,单侧疝68例,术中发现隐匿疝12例.30例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男24例,女6例,均为单侧腹股沟斜疝,年龄5个月~7岁,平均2.5岁.比较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230±3.350) min,传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8.560±5.23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平均为(0.856±0.753) ml,传统组术中出血(3.225±0.7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3.125±1.216)d,传统组住院时间为(5.512±0.8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复发与传统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80岁以上高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

    作者:罗永香;黄冰;姚明;过建国;张利;陆雅萍;周煦燕;侯健;任小妹

    目的 对比观察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分支射频热凝与传统的半月节射频热凝镇痛技术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41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22例于CT定位引导下经患侧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穿刺行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作为观察组,并与另19例接受传统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患者作对照.观察2组治疗的操作时间、疗效(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均于CT引导下穿刺进入相应眶上孔和/或圆孔及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均获得了即刻和持久镇痛效果,但非半月节组治疗操作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半月神经节射频组[(27.92±8.46) min vs.(46.87 ±23.13)min,P<0.01],并发症更少(角膜溃疡:(0/22 vs.1/19),非疼痛区感觉减退(0/22 vs.4/19),而面部血肿发生率和两年复发率相当(5/22 vs.6/19、2/22 vs.1/19).结论 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和传统的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技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分支选择性,且操作更加快捷,更适合用于80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高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有效治疗.

  • 不同浓度Netrin-1对人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艾玲;彭忠英;钟少平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Netrin-1对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探究其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EPCs进行培养,以递增浓度的Netrin-1(0、0.1、1、10、100 ng/ml)预处理细胞24 h后,应用噻唑兰(MTT)比色法、吖啶橙/溴化乙啶(AB/EO)染色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的Netrin-1预处理细胞24 h后EPCs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Netrin-1 mRNA及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在培养的EPCs中加入不同剂量的Netrin-1干预EPCs 24 h后,EPCs Netrin-1 mRNA表达量均升高,但其表达量与Netrin-1的干预剂量无明显量效关系(P>0.05).经不同浓度Netrin-1干预后,EPCs 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联合MTT及AB/EO检测表明Netrin-1对EPCs细胞增殖无影响,但EPCs细胞凋亡率随Netrin-1浓度增加而降低,当Netrin-1刺激浓度达100 ng/ml时,EPCs总凋亡率下降至8.26%,较空白组(0 ng/ml)86.12%凋亡率下降明显(P<0.01).结论 Netrin-1能降低EPCs细胞凋亡率,Netrin-1可能通过影响EPCs凋亡参与胎盘形成过程,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 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作者:姚征;陈玉堂;郝伟远;罗君;曾晖

    目的 探讨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 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PMCT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随访24个月,观察2组患者6、12、18和24个月存活率和累计复发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65.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区痛,出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FP和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F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8个月和24个月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累积复发率,但会增加肝区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应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的价值探讨

    作者:徐校成;王可敬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6例DTC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3)与对照组(n=73),观察组给予TSH抑制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3年及5年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其中11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其余34例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对于术中快速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给予颈部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结果 观察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7%、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15.1%和12.3% (P <0.05或P<0.01);术后5年观察组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1%、2.7%和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5%、19.2%和16.4%(P<0.05或P<0.01).结论 DTC患者术后的TSH抑制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的临床特征

    作者:马秀伟;侯豫;王三梅;辜蕊洁;刘京京;王永霞;封志纯

    目的 总结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影像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7例经基因突变或线粒体呼吸链酶学确诊的MELA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基因突变、酶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转归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卒中样发作、头痛、呕吐、惊厥.7例患儿均有乳酸升高.头颅MRI均显示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常多个脑叶同时受累,容易受累部位主要为顶叶、颞叶和枕叶,额叶、基底节区、小脑及丘脑亦可受累.陈旧病灶均呈脑萎缩.4例白细胞线粒体DNA有A3243G突变,突变率为29.7%~60%,其中l例母亲存在同样突变.3例行线粒体呼吸链酶学检测,2例显示复合物Ⅰ缺陷,1例显示复合物Ⅰ、Ⅳ缺陷.随访7例,均有不同程度智力损害,并仍需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结论 充分认识儿童MELAS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基因突变、呼吸链酶学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遗传咨询.

  • 心电学及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肺栓塞诊疗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吴晶晶;王炳银;陈润祥;何振山;刘峰

    目的 探讨心电学及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疗和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住院确诊的1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电学特点及动态变化,结合D二聚体(D-D)、肌钙蛋白I(cT-nI)、B型脑利钠肽前体(Pre-BNP)、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入院时心电图变化主要包括SI >0.1 mV者9例,SⅠQⅢTⅢ者4例,aVR终末呈R波者10例,胸前导联T波倒置6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2例.有效治疗后心率下降、心前区导联T波演变、TⅢ倒置变浅或转直立、QⅢ减小或消失,aVR终末R波振幅下降,QTcd降低.②3例死亡病例SⅠ、QⅢTⅢ、avR终末R波以及广泛心前区导联T波倒置发生比率明显增高.死亡患者较存活病例QTcd明显增大[(80.2 ±34.5)ms/(74.8 ±33.7)ms].③生物标志物DD(78.6%)、Pre-BNP(64.3%)、LDH (64.3%)、CK-MB(50.0%)升高为常见.④死亡组DD、Pre-BNP和肌钙蛋白I/T的异常升高发生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分析心电学及其动态变化,并结合血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疗效评估、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西洛他唑治疗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录平;刘绪明;张有超;张荷慧;潘鹤松;叶华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及其对脑内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100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复康800 mg,口服,3次/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 mg,口服,3次/d.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和认知事件相关电位检查测定认知功能,并进行颅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组3个月后MoCA评分(25.5±2.1)分、MMSE评分(25.3±2.1)分、BI评分(43.6±4.8)分、神经递质和P300潜伏期(6.4±2.3)μV及波幅(332.8±24.3) m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数42例,有效率91%,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1,P<0.05).结论 西洛他唑可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提高认知功能,而颅内递质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 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杜召辉;王振杰;邱兆磊

    目的 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提高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5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资料随访至2014年7月,分析总结提高80岁以上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方法.结果 135例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年龄80 ~101岁,平均(83.6±2.0)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62例;治愈99例;好转24例,经随访现生存2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经随访现生存2例,死亡2例,失访1例;院内死亡7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死于脑干出血,院内病死率为5.19%;共随访117例,随访率91.41%.随访至2014年7月患者生存率为91.85%.术后并发症46例次:手术切口感染20例,肺部感染10例,术后认知障碍9例,应激性溃疡出血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 积极地术前准备、防治感染和休克,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和麻醉方式,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处理并存病是提高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寇雪莲;陈琳迪;何松彬;唐维国;王小同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明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查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照组取182例正常体检者,测其Hcy水平.选择发病72 h内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例214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ACI组),按照入院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和高Hcy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24周检测Hcy,同时评价其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对Hcy水平及NIHSS、BI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高Hcy脑梗死组与正常Hcy组相比,其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率明显升高,NIHSS也升高明显,而BI降低,2组间差异显著.治疗后其NIHSS较治疗前均降低,BI均升高,治疗24周较治疗2周改变更显著.②与对照组比较,ACI组Hcy明显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24周较治疗2周降低更显著.③ACI组NIHSS评分在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无明显差异;治疗24周后,NIHSS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均降低,BI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相关性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87,P<0.05),BI评分与Hcy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定期检测Hcy对评估其预后很有价值.

  • 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伟女;洪文轲;管琼峰

    目的 探讨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效果,为帕金森痴呆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美金刚片治疗,在治疗时和治疗4、8、12周分别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治疗结束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期间统计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MMS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4、8、12周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的满意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对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LIF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作者:柯建明;李佳;谢甬淋;毕涌;张旭

    目的 构建LIF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此获得高表达LIF的人脂肪间充质于细胞,为LIF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效应机制研究中奠定基础.方法 以PCR扩增得到LIF基因序列,采用质粒重组技术获得载有LIF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用重组质粒包装慢病毒.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将慢病毒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慢病毒转染率,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IF的表达水平,后经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LIF基因序列,并且成功构建带有LIF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鉴定,得到大小为608 bp左右的条带,大小与LIF基因序列匹配,通过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慢病毒颗粒,滴度检测达1×108 TU/ml.成功分离得到纯度高的hASCs,慢病毒转染hASCs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率可达90%.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转染后LI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携带人LI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有效转染hASCs,并且表达LIF.

  • 不同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取卵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鸿源;蔺杰;白耀武;钱金洪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行阴道穿刺取卵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A组:依托咪酯0.1 mg/kg;B组依托咪酯0.15 mg/kg;C组组依托咪酯0.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或者皱眉时,追加依托咪酯诱导量的1/5~1/3来加深麻醉.当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或心率低于50次/min时分别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处理,当血氧低于90%时给予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人工辅助呼吸,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清醒时(T3)的MAP、HR和SpO2变化;同时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并对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在T0、T1、T2和T3各时间的MAP、HR和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B组和C组评定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肌阵挛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而宫缩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0.15 mg/kg复合瑞芬太尼1μ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 晚期肺癌患者γδT细胞CD27和CD28表达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丽;莫娟芬;阮玲娟;王安涛;钟征翔;王兆丰;鲍轶

    目的 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γδT细胞CD27和CD28的表达,并与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其分化表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17例积液标本.选取健康对照组22例,按照年龄分30岁以下青年组和50岁以上中老年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γδT细胞表面CD27和CD28分子的表达.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晚期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以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胸腔积液间的CD27及CD28在γδT细胞上的表达差异.结果 健康人组中,中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γδT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中老年组的CD27/CD28双阳性细胞占γδ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双阴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晚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与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相比,γδ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其中CD27/CD28双阳性细胞占γδT细胞比例与健康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晚期肺癌患者的双阴性细胞比例显著性升高(P<0.01).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的γδT细胞上4种CD27和CD28分化表型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γδT细胞及其上的CD27和CD28的分化表型可反映其免疫功能,可为肺癌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 EGCG在哮喘模型小鼠中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中的疗效探讨

    作者:周阿旺;徐静;赵力;夏斌;赵世品;张阳

    目的 探讨EGCG对哮喘小鼠肺部气道变应性反应炎症以及Th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6~ 10周、平均重量为202 g的C57BL/6小鼠(雄雌不拘),分为治疗组(EGCG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8只.比较3组小鼠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BALF及血浆炎性因子表达(ELISA法),CD4+T细胞中Foxp3+ CD25+T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小鼠24只,每组各8只.3组小鼠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BALF的IL-4、IL-5、IL-10及IFN-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血浆IL-4、IL-5、IL-10及IFN-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小鼠的血浆(F=16.75,P<0.01)、BALF(F=22.58,P<0.01)中的Foxp3+T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血浆、BALF的MMP-9、TIMP-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组小鼠的MMP-9、TIMP-1均低于对照组;3组小鼠的黏液分泌、胶原沉积面积以及杯状细胞在上皮细胞中的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GCG能通过诱导Foxp3和IL-10的表达,对Th2型免疫反应进行有效抑制,并降低MMPO、TIMP-1的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和降低气道重塑.

  • 64例风湿性多肌痛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作者:戴巧定;宋欣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浅谈诊治体会,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诊治情况.结果 女性多见,男∶女=1∶2.76,平均年龄(65.67±10.49)岁,平均病程(5.41±5.22)个月.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骨盆带肌痛,其中以肩、骨盆带肌痛两处同时受累者多;其次为晨僵,再次为关节肿痛、发热、乏力及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血沉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分别为(76.79±21.09) mm/h及(52.03±37.49)mg/L.50% (32/64)的患者合并贫血,绝大部分为轻度贫血;50%以上(37/64)患者出现铁蛋白升高(531.84±165.02) ng/ml,26.4%(14/53)的患者HLA-B27阳性.MR提示关节周围炎症改变.63例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l例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8.69±5.65)d;炎性指标改善,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6.42±8.53)d和(7.98±2.83)d.复发率为28.1%(18/64).结论 对于50岁以上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颈、肩、骨盆带肌的疼痛,应考虑PMR的可能.对于疑诊患者可应用超声或MR检查协助诊断.

  • 结肠癌患者PICC置管连接便携式化疗泵持续泵入化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韩萍;魏少美;彭可勤;韩越越

    目的 总结PICC连接全自动化疗泵持续泵入氟尿嘧啶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推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肿瘤化疗内科2009年1月-2014年4月71例结肠癌患者,选用爱朋便携式全自动输注泵,采用FOLFOX6方案,应用PICC置管连接便携式化疗泵持续泵入5-氟尿嘧啶化疗,71例患者均按个体计算抗癌药物用量,统一遵医嘱准确配置,持续静脉泵入48 h,21 ~28 d为一周期,观察并记录结肠癌患者的PICC置管、化疗泵、心理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71例结肠癌患者中发生静脉炎3例,占4.2%,表现为穿刺点区红斑;PICC管道堵塞1例,占1.4%,表现为输液减慢,抽回血及冲管阻力增大;胶布过敏3例,占4.2%,表现胶布区红肿、瘙痒;输液泵管道堵塞5例,占7%,表现为泵显示堵塞并报警;胃肠道反应5例,占7%,表现为恶心及呕吐,上述患者经对症护理后,均顺利完成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PICC置管连接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安全、方便,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达到了规范治疗的效果.

  • 改良造口袋法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慧;付红;徐凤玲

    目的 探讨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新方法,改进大便失禁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109例神经内科ICU大便失禁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传统护理组32例,造口袋组36例,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组41例.比较3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破损皮肤愈合情况、24 h平均护理时数、患者(或家属)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改良组 和造口袋组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和破损皮肤愈合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改良组的大便收集情况明显优于造口袋组(t=5.537,P<0.01),且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造口袋组(t=2.444,P=0.041).改良组和造口袋组的24 h护理时数明显短于传统组,而其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则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改良组的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 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方法能有效收集大便、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利于局部伤口愈合,缩短了护理时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王慧英;刘荣荣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影响,以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海军总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常规护理之外,增加运动、认知、言语功能的护理,持续6周,观察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康复护理组运动功能提高总体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认知功能的改善率高(P< 0.05);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对缩短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 ABC时间管理法在N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莫敏玲

    目的 时间管理的概念是现代护理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NICU护士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实施ABC时间管理法并探讨了在N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4年3-9月对NICU 8名护理人员实施ABC时间管理法进行管理,并由护理部采用现场记录方式进行调查,比较ABC时间管理法实施前后护士护理项目时间、护理质量的差异,对所获得的计量资料均采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ICU实施ABC时间管理法后,NICU护士每日实施治疗时间、基础护理时间和护理记录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97.5±19.8) min、(75.4±11.8) min、(97.4±16.2) min分别降低至(68.2±14.3) min、(56.7±13.1)min和(73.2±11.7)min,护士专科护理时间和健康教育时间分别由(64.2±9.6) min、(47.5±12.2)min提高至(82.5±17.4)min和(65.6±15.6)min;护士护理记录、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得分分别由实施前的3.50±0.33、3.75±0.41、3.88±0.55提高至4.38±0.27、4.63±0.63、4.63±0.36,经检验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时间管理法的实施降低了护理人员每日实施治疗时间、基础护理时间和护理记录时间,提高了护士专科护理时间和健康教育时间,并改善了护士护理记录、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水平,结果表明ABC时间管理法能有效改善NICU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医院社区分级诊疗的医患认知研究:基于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

    作者:陈旻洁;鲍勇

    目的 通过研究上海家庭医生制度背景下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患者双方对于分级诊疗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从而为上海分级诊疗体系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选取上海市的1家综合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研现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调研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患者,研究其对于分级诊疗相关问题的认知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发放医生和患者问卷共467份,其中有效问卷453份,有效率97%.运用SPSS 20.0软件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另外,还对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关键知情人进行了访谈研究,作为对定量资料的补充.结果 医院医生和社区医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明显,风险共担、利益分配机制尚待建立;患者的自主择医意识很强;现行医保支付体系对于分级诊疗的经济杠杆引导力度不够;分级诊疗的相关配套措施不齐,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优势互补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结论 建议创新机制破解转诊运行中的内忧;建议改革医保支付破解转诊运行中的外困;建议引导三级医院实现“顶天立地”的战略转型;建议发展医养一体化服务以延伸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 温州市三级综合医院近3年成年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作者:马继红;朱峰;陈浩然;李德泉;吴青松

    目的 本研究探讨近3年温州市三级综合医院成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点,为目前该市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3年温州市综合医院同期存活(231 752例)、死亡(954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ICD-10疾病和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标准(卫统8表-1)进行分类;通过卫生部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用Excel和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温州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近3年住院死亡率为4.12%.第一死因分别是损伤与中毒(~ 50岁),恶性肿瘤(50~ 60岁),心脏病(60 ~ 70岁),脑血管病(70 ~80岁),自然死亡(80岁~).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道疾病是近3年温州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心脏病死因顺位提前,女性死因顺位中损伤与中毒提前.脑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脑栓塞为前四位单种死因.结论 改善交通与环境,加强饮食卫生;减轻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女性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这些将是以后预防保健的重点.

  • 某企业女性职工妇科体检及两癌认知水平调查

    作者:王卫萍

    目的 统计分析某单位女性职工的妇科体检结果及健康状况,以及对其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查与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参加体检的女性职工460例进行妇科检查,包括体检的等基本信息,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等物理检查项目,彩超和宫颈刮片检查等,采用问卷调查,考察其宫颈癌、乳腺癌认知水平.结果 此次女性职工的妇科体检中,乳腺囊性增生和子宫颈炎的患病率较高,分别达65.00%和6.09%,总患病例数为441例,检出率达95.87%.在20~ 30岁和30~40岁之间的职工对CC、BC的认知水平较高,分别达96.7%和97.8%;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认知水平也随之降低,50 ~60岁的认知水平仅有59.1%和61.4%.本科以上的职工对CC、BC的认知水平较高,分别达98.3%和100.0%;而小学以下的职工的认知水平很低,只有80.0%和88.0%.同时,每组对疾病筛查的目的的认知水平均较低.结论 女性职工患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单位的高度重视;增加体检次数,加强健康教育,从而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妇科常见疾病宫颈癌和乳腺癌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水平.

  • 长沙市乡级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朱琳;侯达

    目的 乡级儿童保健队伍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是妇幼保健网络基础的一环,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整体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为了解长沙市乡级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长沙市乡级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对长沙市9个县(市)区在岗的300名乡级儿童保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icrosoftExcel对原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乡级儿童保健人员基本情况:69%年龄<35岁;89%为专科学历以下学历,仅11%为本科及以上学历;99.4%为初、中级职称;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年限<3年者占64%,而>10年者仅占8%.结论 乡级儿童保健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情况导致儿童保健工作难以高质量完成.政府要加大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乡级队伍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确保《两纲》规定的儿童保健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 前列腺素联合宫腔纱条填塞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研究

    作者:张春兰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类联合宫腔纱条填塞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产妇中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60例,其中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宫体注射,行按摩子宫或缝扎,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宫腔填塞纱条及直肠填塞米索前列醇填塞止血.比较2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术中、术后48 h内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止血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成功率为96.67%.2组产妇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量(102.4±5.8) g/ml高于对照组的血红蛋白量(95.7±4.3) g/ml,前者血红蛋白下降率为(6.3±1.2)%也高于后者(14.5±3.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前列腺素预防剖宫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既能迅速有效控制出血,适合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

  • 妊娠有关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孔辉;丁勇;芦亚楠

    目的 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对胎盘植入、疤痕子宫妊娠、引产、顺产、剖宫产、前置胎盘妊娠等相关妊娠预防和治疗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以来宿州市立医院收治103例妊娠有关出血,19例胎盘植入,6例疤痕子宫妊娠,6例引产后出血,17例顺产后出血,5例前置胎盘妊娠,50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小条在庆大盐水输送下,缓慢注入子宫动脉,以子宫动脉远段及分支血流消失作为栓塞目的.应用于清宫或产后出血.结果 79例出血患者,77例介入治疗后止血效果理想,止血率97.46%,2例止血失败,术后仍出血行子宫切除,24例预防性栓塞,1周内清宫,出血量40~ 100 ml不等,平均70 ml,除子宫切除者,其他患者没有出现较为严重合并症.患者出院后随访,除子宫切除病例,其他患者月经均在2月内复潮,周期月与经量与以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 介入栓塞术对患者起效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能保留女性子宫,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要求再次生育的年轻女性,对女性心理能起到极大安慰,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极好的治疗方法.

  • 妊娠对梅毒抗体滴度表达的影响及治疗时机研究

    作者:马银芬;陈卫红;夏伟仁

    目的 观察分析22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前、中、后梅毒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期驱梅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经驱梅规范治疗的妊娠并梅毒患者资料.根据孕期驱梅治疗时机分为4组:A组42例,孕期未给予驱梅治疗;B组51例,孕早期(12周内)给予驱梅治疗;C组58例,孕晚期(28周后)给予驱梅治疗;D组77例,全程给予驱梅治疗.对4组妊娠前、中、后TRUST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前,4组梅毒抗体滴度均控制在1∶4之内,且各组间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周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明显升高(P<0.05);且A组和C组高梅毒抗体滴度比分布明显大于B组和D组(P<0.05).分娩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有一定程度增大,A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分娩3个月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降低(P<0.05);且4组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治疗越早,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越低.结论 妊娠可显著提高梅毒患者梅毒抗体滴度,妊娠结束后抗体滴度会自行下降.妊娠后,尽早给予规范驱梅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疗效观察

    作者:肖苹妹;徐漾漾;施余环

    目的 对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瑞安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90例卵巢早衰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克龄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坤泰胶囊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的围绝经期症状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卵巢体积(OVD)、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K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K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FSH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E2均显著性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FSH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E2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性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停药3个月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性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2组卵巢体积(OV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不仅可以改善卵巢早衰妇女的临床症状,又有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家庭医生制下糖尿病双向转诊效果评估

    作者:赵文穗;季黎明;邱琼;李黎;潘向东;于爱华;王艳;蒋晓华;陈燕

    目的 评价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下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年的治疗,每组各50例.A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双向转诊组,B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不执行双向转诊组,C组为自行就诊的患者.观察治疗后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FBG、2h-PBG、HbA1c)及血脂.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就诊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明显优于B、C两组,A、B组的MAP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②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达标率高于B、C组患者(P<0.05,P<0.01);A、B组患者血压的达标率高于C组患者(P<0.01,P<0.05).③3年后肾脏、神经、眼部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分别上升8%(4/50)、2% (1/50)、2% (1/50),与B组上升14%(7/50)、2%(1/50)、6% (3/50),与C组上升24% (12/50)、6%(3/50)、12%(6/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患者在就诊便利性、住院便利性、医疗费用支出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B、C组(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在家庭医生制下实施双向转诊有助于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 康复治疗技术生在社区职场环境下的培养与探索

    作者:王静;钭慧敏;谢华南;来春燕;吴梅娟;徐俊

    目的 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高专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能适合社会岗位所需,做好社区康复事业.方法 遴选32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生,进行社区康复各项技能培训,教学和实践内容都紧密结合社区康复的特点,改变坐等患者上门求医的方式,让学生走出学校,跨进社区,走进家庭,参与社区医院-家庭康复综合模式的实践,对患者和家庭给予简易康复技术指导,把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理念渗透到社区康复的服务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0%的患者满意;93.75%的学生觉得学习收获很大或较大;78.13%的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技术;75%的学生掌握家庭资源的评估;100%的学生掌握康复档案的建立;81.25%的学生熟悉医患沟通的技巧;71.88%的学生熟悉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结论 在社区职场环境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康复各项基本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把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与社区康复紧密结合,既能在社区康复中强化全科医学理念,体现“以家庭为单位”和以“人”为本连续性服务的全科医疗专业特征;又能改变传统康复医学教学模式的单调性,有助于学生在基于行业的情境实践中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能力培养体系.

  • 联合用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军辉

    目的 考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8月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成年患者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9±18.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单药治疗组(A组)接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次,早中晚各1次;联合治疗组(B组)接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用法用量与A组相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1.25 mg/次,早中晚各1次.用药10 d后,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咳喘次数、肺部喘鸣音)和肺功能改善情况[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和FVC/FEV1比值)].结果 用药后,2组喘息缓解时间(Z=-2.0,P=0.04)、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Z=-2.65,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肺功能方面,2组FEV1、FVC无差异,但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2,P<0.001).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0,P<0.05).其中,A组临床控制有2例,显效4例,好转11例,无效7例;B组分别是6例,12例,6例,0例.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状态,较单药布地奈德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推荐作为临床常规联合用药方案之一.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与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作者:金小民;孙岩;何剑

    目的 通过替吉奥(Tegafur Gimeracil Oteracil)与奥沙利铂(Oxaliplatin)合用方案与FOLFOX4化疗方案的效用对比,探讨二者在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C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自2011年8月-2014年5月在义乌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CC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TGOO组)和对照组(FOLFOX4组).TGOO组30例在术后接受替吉奥与奥沙利铂合用方案治疗,替吉奥60mg/m2标准口服,第1 ~ 14天(分早晚两次);同时奥沙利铂130 mg/m2标准静脉滴注,第1天,持续2h;每3周为一个周期.而FOLFOX4组30例在术后接受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奥沙利铂85 mg/m2标准静脉滴注,第1天,持续2h;同时亚叶酸钙200 mg/m2标准静脉滴注,第1、2天,每次持续2h,同时氟尿嘧啶(5-FU) 400 mg/m2标准静脉注射,第1、2天,另5-FU 600 mg/m2标准微泵静脉滴注,持续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每4周为一个周期.2组均治疗4个周期.随访1年后,利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VCST)评价其疗效,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结果 TGOO组患者的有效率(responserate,RR)为43.33%(13/30);FOLFOX4组患者的RR为40.00% (12/3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OO组的SF-36量表总得分(QOL)也与FOLFOX4组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OO组的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以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FOLFOX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与奥沙利铂合用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对比FOLFOX4化疗方案疗效相当,但在毒副作用方面,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较FOLFOX4化疗方案小,从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更有利于ACC患者的治疗.

  •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合并长骨损害1例

    作者:周永海;夏芳琴;吴丽晓;留佩宁

    本文报道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合并长骨损害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女,生后45 h,因“少哭少动1天余”入院.系G2P1,孕38+6周,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 kg,无窒息抢救史,无胎膜早破,无胎盘异常,无脐带绕颈,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患儿生后在当地产科少哭、少动,无发热及体温不升,吃奶一般,无拒奶,无惊厥、抽搐,无呕吐、腹胀,无皮疹及出血点,曾收住当地医院,拟“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小样儿”,予“补充维生素K1、补液”等治疗,同时查头颅CT示脑实质密度减低,转来本院,查体:头颅未及肿块,前囟平软,皮肤无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双肺听诊无殊,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活动可.

  • 神经内科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余明

    目的 对神经内科住院病房肺部感染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共计6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55~ 88岁,平均年龄(64.0±6.9)岁.收集痰液进行痰菌分离和病原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进行药敏试验.对主要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菌种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中检出的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为100%;对于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的耐药性均超过50%;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喹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均为100%;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1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西丁、头孢他汀、亚胺培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利福平、青霉素的耐药性为100%.结论 神经内科需定期对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以便能及时采用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 74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分析

    作者:王耀;朱启云;李光布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将74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6.26岁,合并高血压32例,合并冠心病27例,合并糖尿病15例;将64例临床诊断为非脑梗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6.78岁,合并高血压29例,合并冠心病24例,合并糖尿病11例.2组患者入院前均已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入院后均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血脂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8.378%,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5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血脂水平存在差异;观察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部分血脂水平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异常共存者易发脑梗塞,血脂水平异常也是高危患者脑梗塞独立危险因素,故对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高危患者,只要有血脂异常,都要积极进行调脂干预.

  • 增强子结合蛋白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陈旭权;周宏众;张智勇;叶龙

    目的 探讨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防治结肠癌及其转移提供研发方向和临床思路.方法 比较AdC/EBPα感染后在正常的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中C/EBPα及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用CCK-8法检测SW620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分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以观察其体外存活率;构建实验性结肠癌和肝转移的小鼠模型,部分小鼠分别经瘤内或尾静脉注射导入AdC/EBPα接受治疗,以进一步明确C/EBPα在体内对实验性结肠癌和肝转移小鼠的作用机制.结果 AdC/EBPα以MOI400感染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 4 d后,Westernblot检测K-ras基因表达上调,C/EBPα mRNA和ANX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化法也显示结肠癌细胞中的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定位在细胞核内.CCK-8法检测SW620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的结果显示,AdC/EBPα感染7d后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AdC/EBPα感染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 5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株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体外分离细胞的实验结果表明,AdC/EBPα感染7d后,结肠癌SW620和LOVO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经C/EBPα治疗实验性结肠癌或肝转移小鼠,发现其能显著抑制瘤体重量和体积,且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发现经C/EBPα治疗的小鼠其K-ras基因和ANXA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未经治疗组,提示C/EBPα对结肠癌及其肝转移的作用与Raf/MEK/ERK/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系,从分子水平揭示了C/EBPα的作用机制.结论 本研究提示C/EBPα治疗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激活Ras/Raf/MEK/ERK/MAPK细胞信号通路,下调ANXA1表达和K-ras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和远端转移.

  • 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作者:许宏亮;刘玮;方军

    目的 脑肿瘤手术患者特别是输血后,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给临床治疗与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相互因果关系,揭示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2年3月-2014年3月360例患者(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168例)的术后感染情况,以患者是否并发术后感染为因变量,同时以选择术后感染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3.318,P=0.032)、手术时间(OR =3.281,P=0.028)、术中出血量(OR=5.133,P=0.001)、术中输血量(OR =4.518,P=0.003)、术前合并呼吸(OR=2.993,P=0.016)、肝(OR=2.905,P=0.046)、肾(OR=3.020,P =0.047)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OR=2.872,P=0.044)、术中出血量(OR=3.000,P=0.026)、输血量(OR=3.013,P=0.021)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OR=3.018,P=0.035)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等是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术前评估与围术期输血管理.

  • 广东省城乡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SWOT分析

    作者:张冬莹;郑婵娇;黄翔;赖秀娟;杨华杰;林之喆;余昌泽;周志衡;王家骥

    近年,全科团队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着力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这一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现代医学观念的新型服务模式,以全科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以契约关系为服务形式、提供连续、安全、有效和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这是不断摸索更能贴合居民健康需求服务模式的阶段性创举,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团队各角色服务职能的作用,强化个人责任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以社区作为基础、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体系,为有序、有效地落实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方案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建议:增强岗位胜任力,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参与度;增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岗位吸引力,订单定向补人力缺口;完善家庭医生首诊、转诊的实现机制等.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及规避外部风险,探讨该模式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进展

    作者:路敏敏;金世禄;刘宝珍;凌立平

    目前,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胃癌仍为世界上常见的第四位恶性肿瘤,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该病仍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1988年Correa提出的胃癌发生模式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因此,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和根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stis,CAG)是阻止CAG向胃癌发展、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手段.虽经长期的研究,CAG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末完全阐明.现将近几年来CAG的诊断现状综述如下.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作者:邓娇;王敏华;王敏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51%~78%[1]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同时吞咽障碍又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误吸和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Sharma JC等[2]研究脑卒中患者90 d内病死率与各种相关因素的相对危险度,其中吞咽障碍为2.6,糖尿病为2.4,大于75岁高龄为1.8,冠心病为2.1,故吞咽障碍是其中的一个较重要因素.同时患者心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恐惧进食、抑郁、焦虑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吞咽障碍的治疗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综述如下.

  • 三通回血降低血透深静脉导管感染因素的探讨

    作者:徐武敏;谷禾;吴瑶瑶;叶霞;叶白如;金领微

    目的 探讨利用“三通”连接管回血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3)采用三通连接管回血,对照组(n=43)采用改良式回血,分别观察2组患者回血结束时化验室结果、回血法残留血量、生理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观察18个月,每6个月检查C反应蛋白(CRP)、记录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化验室结果回血法残留血量、生理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mg/L)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5.527±4.649、5.552±4.560、6.444±4.241、6.327±5.146,对照组CRP(mg/L)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5.879 ±4.718、8.193±6.847、9.876±8.772、8.897±5.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0%、4.65%(2/43)、6.97% (3/43)、9.30%(4/43),对照组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0%、11.63% (5/43)、13.95% (6/43)、18.60% (8/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三通连接管回血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感染危险性,且无不良反应.

  •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钟小东;陈学清;王晨;娄林娟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临安市人民医院ICU内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52.41±6.18)s、(16.75±2.93)min,对照组的分别为(98.27±13.56)s、(98.27±13.56) min,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起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仅观察组心动过缓的药物干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首次脱机拔管率分别为(4.72±1.56)d、(6.27±2.14)d和78.26%,对照组的分别为(7.95±2.03)d、(10.03±3.65)d和58.70%,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机械通气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意义.

  • 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及颈廓清术后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作者:王朋会;林纪光;陈激

    目的 观察甲状腺改良根治术及颈廓清术后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以及分布规律,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且予以甲状腺改良根治术以及颈廓清术的128名患者,术后行超声检查,依照颈部分区对疑似转移淋巴结进行标记,观察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同期将颈部分区的疑似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后102例淋巴结有转移,病理证实95例,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3.14%(95/102);廓清术标本中转移性淋巴结Ⅰ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Ⅵ区的转移率分别为10.53%、33.78%、48.94%、55.17%、35.59%、67.39%,Ⅵ区淋巴结转移率(67.39%)高;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微钙化以及淋巴门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95%置信区间:1.261~2.106,1.532~ 2.503).结论 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关键位置为颈部Ⅵ区,应严格注意扫查颈部Ⅵ区;有无微钙化以及淋巴门在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研究

    作者:彭珍;厉志洪;刘茹;张佳青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结合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方法 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15)行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假手术组(n=10)仅开腹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4周、8周、12周时常规超声测量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运用QTVI技术测量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Ts,除以R-R间期作为校正,并计算出左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指标:校正后左室同一室壁内达峰时间差(Intra-△T')、校正后左室同一节段内达峰时间差(Inter-△T')、校正后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总差(Total-△T').结果 模型组大鼠术后8周及术后12周时心功能指标较术前及同期假手术组降低(P<0.05),左室心肌非同步化运动指标随手术时间延长逐渐延长,均高于术前及同期假手术组(P<0.05),其中模型组术后12周时较术后8周时前壁及侧壁的达峰时间差进一步延长(P<0.05).结论 运用QT-VI技术可检测到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运动不同步性存在于同一室壁内、同一节段内,且早于心功能衰竭出现.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T与MRI影像学临床诊断对照探究

    作者:江时忠;王士维;夏花;余竹萍

    目的 对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22例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分为极外侧组与常规组,2组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统计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有效性.结果 2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CT检出阳性人数18例,占比81.82%,阴性人数4例,占比18.18%,MRI检出阳性人数21例,占比95.45%,阴性人数1例,占比4.55%.两组患者在检出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外侧组CT检出髓核异位18例,占比81.82%,椎间盘巨大突出14例,占比63.64%,后缘锐角12例,占比54.55%,边界模糊20例,占比90.91%,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上各有优劣,结合两种影像手段综合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CT MRI FLLDH
  • 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丽莉

    目的 分析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1年2月-2014年6月行产前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4680例孕妇,均于早、中、晚孕期各进行一次系统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检出率.结果 经产后或手术随访证实畸形儿138例,畸形发生率为2.9%.早孕期检出染色体异常8例,胎儿畸形24例;中孕期检出畸形儿94例;晚孕期检出胎儿异常10例.此次研究超声检查漏诊2例,产前超声检查检出胎儿畸形率为98.5%.结论 早孕期超声筛查可有效检出染色体异常及排除胎儿早发的结构异常;晚孕期超声检查可检出胎儿迟发型畸形;中孕期产前超声检查是检出胎儿结构异常的重要时期和方法.

  • MSCT与MRI在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凯;叶如卿;王蓼;葛明亮;邓生德

    目的 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是致肩关节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常用X线检查,但图像重叠,细节显示差,为满足临床,本研究探讨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诊治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患者,共97肩行MSCT及MRI扫描.按年龄分A组(39岁以下)、B组(40~ 59岁)和C组(60岁以上);按部位分左、右肩组;按A-H间距分(a组>10 mm;b组5~10 mm;c组<5 mm)组;按各型肩峰肩袖有无损伤分3组.将MSCT数据1 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处理;MRI斜冠状位及横断位观察肩袖情况.结果 MSCT:Ⅰ型23肩,Ⅱ型30肩,Ⅲ型44肩;Ⅰ、Ⅱ型随年龄增加减少,Ⅲ型随年龄增加增加,A、B组Ⅱ、Ⅲ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Ⅱ、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以右肩居多,左右肩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及Ⅱ、Ⅲ型A-H间距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所占比例高.MRI:Ⅰ型肩袖损伤8肩,无15肩;Ⅱ型损伤17肩,无13肩;Ⅲ型损伤39肩,无5肩;Ⅲ型与Ⅰ、Ⅱ型肩袖损伤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肩峰形态,Ⅲ型右肩多见,随年龄增加增加,撞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MRI可弥补MSCT不足,清晰显示肩袖,Ⅲ型较Ⅰ、Ⅱ型易致肩袖损伤.MSCT、MRI可为诊治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

  • 64排螺旋CT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徐伟;李军;蒋会东;孟庆涛;刘文景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甲状腺病变的认识.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行增强扫描时,选择对比剂优维显80 ml,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团注,流速2ml/s,注射后50 s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口咽部至胸廓入口水平,必要时加扫至充分显示肿块.结果 回顾性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66例经手术病理、实验室检查证实甲状腺疾病患者的CT诊断结果.64排螺旋CT对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及甲状腺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90%、84.4%和100%,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达87.8%.结论 CT能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及密度.当甲状腺组织发生癌变或其它病变时,贮碘细胞被破坏,甲状腺组织中含碘量下降,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区,故CT是检查甲状腺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64排螺旋CT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更加客观地反映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诊断符合率也较高,特别是对甲状腺发育异常等疾病,正确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 64排螺旋CT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单连强;沈龙山;石祖强;徐榭;梁保辉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影像学帮助.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评价64排螺旋CT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多发于肾上、下极,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瘤体以囊实性居多,高低混杂不均匀密度为主,可出现囊变、坏死、假包膜、钙化、转移及肿瘤侵犯等情况.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研究中同时发现由于瘤体生长程度不同,肿瘤在肾皮质期可出现强化幅度不同的高、低强化区,高强化区呈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模式.33例病例均能准确行临床TNM分期.12例患者行肾动脉CTA检查,通过三维重建及后处理,能够准确显示肾血管解剖及变异分支,并判定瘤体供血动脉,检查中发现6例患肾动脉血管存在变异.根据33例患者CT扫描资料,统计学采用单因数方差分析检验,发现平扫瘤体实质与同侧相邻正常肾皮质、肾髓质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瘤体实质与同侧相邻正常肾皮质、肾髓质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能准确对肾透明细胞癌作出诊断,帮助临床判断肿瘤侵犯范围和术前临床分期,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和帮助.

  • 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兴美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性与恶性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对绍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78例(94枚)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总结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后,患者良性淋巴结31例,恶性淋巴结47例.良性组与恶性组在淋巴结强化分布中均匀强化与非均匀强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5,7.769;P <0.05),在不同曲线形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47,5.275,4.753,7.389;P<0.05).2组强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2.620,P>0.05).且在始增时间、达峰时间与峰值强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47,1.332,1.296;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中发挥重要的诊断及鉴别作用.

  • PBL教学法在基层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张小平

    目的 探索适合基层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PBL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起参与嵊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所有住院医师(包括全科医师及助理全科医师)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表了解在基层医院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在学校医学教育阶段实施PBL教学情况,并对实施的PBL教学法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与建议不断改进并确立适合基层医院的PBL教学方法.结果 在大学阶段未实施过PBL教学的占69.2%,在实习阶段未实施过PBL教学的占82.1%;PBL教学法在提高住院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记忆、培养自学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等方面均有较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提高临床思维、增强临床诊疗能力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确立了适合基层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PBL教学方法.结论 PBL教学法未在一般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中广泛推广应用;PBL教学能提升住院医师综合能力;PBL教学法能在基层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推广应用.

  • 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袁丞达;王小勇;寇霄;王敏磊;应航宇;陶承军;邬成霖

    目的 比较复方甘草酸苷、胱氨酸、哈西奈德与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白芍总苷对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147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胱氨酸,外用哈西奈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抽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样,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外周血中CD4+、CD8+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前后CD4+、CD8+细胞亚群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4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复发3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3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复发9例,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8+细胞亚群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水肿、血压升高,但均不影响治疗.结论 白芍总苷能调节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与复方甘草酸苷、胱氨酸、哈西奈德联合治疗斑秃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

  • 从脑出血的病理变化过程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

    作者:彭伟献;陈远园

    目的 脑出血属中医“出血性中风”范畴,近年来广泛采用活血化瘀法、分期辨证治疗脑出血,但在应用中未全面考虑脑出血各期病理损害特点,亦未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治则、治法,对出血性中风的分期较为笼统、混乱,未准确把握活血化瘀类方药的用药时机、用量、用法、种类、配伍及适应症、禁忌症等,这限制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为此,本文拟深入探讨活血化瘀法在脑出血各病理阶段的具体应用.方法 以脑出血的病理变化过程、分期为主线,从分期辨证视角探讨活血化瘀法,通过对各期病理变化和中医病机、证候特点的阐述,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参阅国内外新文献,揭示出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各期的具体运用.结果 脑出血可分为超急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等.超急期应以防治血肿扩大为主,治当凉血散瘀止血;急性期要以活血利水为基础,随证施以开窍、平肝、通腑泄热等法;亚急性期需祛邪扶正,益气养血活血;恢复期主要是益气化瘀、滋阴化瘀、通络化瘀及祛痰化瘀等;后遗症期常需通络化瘀、温阳化瘀,并需运用活血化瘀法预防中风复发.结论 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必须遵循分期辨证用药原则,根据不同病理阶段的不同证型选方遣药,与其它治法灵活配合运用,不可一味活血化瘀.

  • 某社区系统管理婴儿贫血监测结果分析与干预

    作者:张凤莲;谢凤珠

    目的 了解婴儿期婴儿贫血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系统保健的6个月婴儿631名,按喂养方式不同分组,其中母乳喂养组180名,混合喂养组236名,人工喂养组215名,对贫血患病率进行分析;对其中165名母乳喂养的婴儿,按及时添加辅食和未及时添加辅食分成2组,对贫血率进行分析.采集婴儿左手无名指末梢血20μl,应用迈瑞BC-2800三分类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22%)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22.03%)、人工喂养组(30.23%),母乳喂养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的婴儿及时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93%,未及时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和能否及时添加辅食,对婴儿贫血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保健过程中采取相应对策,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期贫血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喂养方式 贫血 婴儿
  • 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伟贤;张赛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位于中脑黑质,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化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约为1700/10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总体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
  • 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琳;王婷;刘晓峥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银屑灵冲剂,1包/次,3次/d,冲服;皮损部位采用氯氟舒松软膏涂抹治疗,2次/d;观察组(n=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言语交流、医患共同研究分析、宣传教育及心理安慰等各种措施予以心理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评分标准(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8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9.6%,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SI、DLQI、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3.32±2.21,7.41±2.17,35.85±4.82,40.34±5.12)降低较对照组(8.65±3.45,10.79±3.22,40.54±5.73,45.36±5.53)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华全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