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중화전과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152
  • 国内刊号: 11-57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200
  • 曾用名: 实用全科医学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全科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晓铸;夏燕飞;周嘉莉;杨溯威;金鑫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 1年10月-2013年10月89例合并2种以上危重疾病的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比较2组诱导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价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114.2±13.6) min vs(112.7±12.9) min]、麻醉时间[(123.5 ±6.3) min vs (124.3±5.9) min]和输血量[(485.3±56.8) ml vs (462.3 ±50.7)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除T1、T2和T3时刻的HR与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 T4各时刻的MAP和SpO2及T4时的H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除T3和T4时刻的SpO2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 ~ T4各时刻的HR和MAP及T1和T2时刻的SpO2与T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除T4时刻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有4例(8.70%)和13例(30.32%)发生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能明显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并发症大大降低,可能更适用于老年危重患者.

  •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治分析及预防体会

    作者:涂亚兰;应波

    目的 探究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治体会及预防策略,并为小儿咳嗽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8例慢性咳嗽患儿,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根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咳嗽病因构成情况.结果 138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1.9%,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23.2%,以≤1岁的儿童患病率高;鼻后滴漏综合征占26.1%,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胃食道返流占18.8%,以1~3岁儿童患病率高.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9.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多样化,医生不可凭经验诊断,应采取支气管镜确诊,并实施对症防治策略.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亚熙;阮洪军;胡智明;吴伟权;魏夫荣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腹内高压(IAH)的检测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1例SAP中合并有IAH的34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IAH 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7例.治疗方法包括:①清洁肠道,增强胃肠动力,肠内营养.②调控液体复苏.③腹腔有积液的患者均予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④继发胰周脓肿经穿刺引流无效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27例IAH Ⅰ、Ⅱ、Ⅲ级的患者中均无形成胰周脓肿,7例IAHⅣ级患者中6例继发胰周感染,其中1例经多次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5例微创引流效果差转外科手术治愈.结论 SAP患者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可早期发现IAH,对指导SAP的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微创引流可有效降低IAH,从而提高SAP的救治成功率.

  • 2种术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杜福江;郦兴;何水明

    目的 观察并比较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腺体浅叶切除术应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区域组患者行区域性切除术,浅叶组患者行腺体浅叶切除术.结果 区域组术中时间(77.16±18.91) min,浅叶组(148.81±51.62)min,区域组较短(P<0.05);区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85±10.14)ml,浅叶组为(71.82±20.76)ml,区域组较少(P<0.05);区域组平均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于浅叶组(P<0.05).区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发生在腮腺浅叶内体积相对较小的良性肿瘤,术中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外貌造成的影响小,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可考虑作为首选术式.

  • 灵芝提取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朱林波;傅庆国;刘卫怀;孙明非;李鹏飞;张建辉;张远炎;李吉;李晔

    目的 将灵芝提取物与肿瘤免疫制剂联合运用,探讨灵芝提取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纯化Hepa 1-6细胞的肿瘤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s),SDS-PAGE及Western-blot对产物进行鉴定.将Hepa 1-6细胞浓度调整为4×107/ml,按0.1 ml/只接种于C57BL/6j小鼠背部皮下建立实验模型.随机将模型分为PBS对照组、灵芝提取物组(L组)、HSP70-PCs组(H组)、CpG-ODN组(C组)、灵芝提取物联合HSP70-PCs组(L+H组)和灵芝提取物联合CpG-ODN组(L+C组),每组10只.L组、L+C组、L+H组于建模的第7天开始予灵芝提取物按4 g/kg体重灌胃,1次/d,直至实验组小鼠死亡或实验结束;C组和L+C组予瘤旁皮下注射CpG-ODN 100μ.g/只,每周2次,共8次;H组和L+H组予瘤体对侧背部皮下注射HSP70-PCs 10 μg/只,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予皮下注射灭菌PBS液0.1 ml/只,每周1次,共4次.定时测量瘤体大小,记录肿瘤生长情况、有无转移灶及生存时间.ELISA法检测实验鼠血清CXCL-9、CXCL-10、IFN-γ水平.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灵芝提取物联合CpG-ODN或HSP70-PCs可以诱导抑瘤作用,肿瘤体积、质量、肿瘤转移率及生存期限与单独使用HSP70-PCs或CpG-OD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灵芝提取物联合CpG-ODN或HSP70-PCs可以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CXCLO、CXCL-10和IFN-γ水平,与二者单独使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灵芝提取物可通过诱导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肿瘤免疫治疗有增强作用.

  • 误诊为肺部疾病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20例分析

    作者:黄奕娟;楼雅芳;丁旭春;石亚杰;付骞

    目的 通过分析20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例误诊为肺部疾病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结果 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12)岁,既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患糖尿病3例;慢性肾炎7例.咳嗽20例,咳痰12例,咯血5例,气促5例,胸痛3例,发热8例,皮疹和红斑3例,关节疼痛5例,两下肢浮肿3例.肺部湿啰音7例.5例患者低氧血症,11例患者肺功能异常.胸部CT表现肺内弥漫性磨玻璃影4例,弥漫粟粒影2例,间质性改变4例,多发斑片及片状影10例,伴充气支气管征5例、伴多发结节3例、形成空洞2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2例.误诊为间质性肺炎4例、细菌性肺炎10例、粟粒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各1例及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3例.2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ANCA)阳性率为100%.结论 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部疾病,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ANCA检查能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 右心室不同位置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先本;江建军;方崇峰;米亚非

    目的 探究右室高位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方法 将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的14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起搏A组)和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起搏B组),A组患者70例,B组患者78例.观察2组患者成功置入起搏器前后2个月的起搏参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监测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监测24h内血浆脑钠肽(BNP)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中,2组在除QRSd外的起搏参数上的变化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的QRSd波段比B组更窄.A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变化小于B组,24h内血浆脑钠肽(BNP)的监测中,相较于B组,A组增加程度更小.2组在LVEF与BNP变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更好的保障了心脏收缩功能,比其更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浆标本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作者:薛金娥;汪长银;罗文静;崔坤炜

    目的 探讨血浆标本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取18位患者的血液,分离血浆并分成25份,保存于由不同温度和时间组合的25种环境条件下,分析其血浆胰岛素浓度与血浆标本的保存温度、保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①血浆的保存温度(F=4.0,P=0.023)与保存时间(F=27.3,P=0.000)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对胰岛素浓度的交互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7.3,P=0.001).②4℃时,不同时间的胰岛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和37℃时,不同时间的胰岛素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时,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浆相对于即时冷冻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偏离度呈小范围水平波动趋势;20℃和37℃时,随着时间增加,各标本胰岛素浓度的偏离度大都呈迅速下降趋势.结论 血浆标本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均是影响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因素,低温是保持血浆胰岛素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晶晶;胡平;章平禄;邵初晓

    目的 比较前人路腹膜前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453例(489侧)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膜前组和网塞修补组.腹膜前修补组230例(243侧),使用超普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网塞修补组223例(246侧),采用网塞补片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2组性别、年龄、疝分型构成、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尿潴留、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异物感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腹膜前修补组随访18.1个月,网塞修补组平均随访17.9个月.结果 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手术区域深部感染、补片异物反应、睾丸并发症、性功能异常等.腹膜前修补组异物感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较网塞修补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较疝环充填修补术的异物感发生率、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小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艺;帅向华;余道军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构成,并分析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深部痰,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并对HAP患儿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6例HAP患儿以革兰氏阴性菌(90.4%)感染居多,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14/56)、肺炎克雷伯菌21.4%(12/56)、大肠埃希氏菌14.3%(8/56)、鲍曼不动杆菌10.7%(6/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P与住院时间大于7 d(P <0.01)、侵入性操作(P<0.01)、三代头孢菌素应用(P<0.05)相关.结论 小儿H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是小儿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作者:袁艳蓉;梁丽贞;严永兴;陈涛;沈咏慧;钟长扬

    目的 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情感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情感评估.结果 术前54.5%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3%、54.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HAMD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P<0.01).结论 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缺损及情感障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

  • QT离散度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宇理;李妙男;徐玮;王洪巨;高大胜

    目的 研究QT离散度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校正的QT离散度(QTcd)≥60 ms的观察组和QTcd< 60 ms的对照组,观察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A值、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QT离散度能够较好的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时对血糖、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张国强;汪卫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观察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 mg,术后常规给予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麻醉前(T0)、术毕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时患者血糖(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36.88 ±52.48) min,对照组为(130.13 ±67.41)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12 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较术后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抑制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研究

    作者:程勇军;王文龙;李云生;柯颖杰;吴光华;林华志;戴再友;郝世军;郑丹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NS)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取N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时比较2组的血清BGP、BALP、Ca、P及PTH水平,测定L2~4、股骨颈(Neck)和髋关节(Inter Tro)的BMD.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BGP降低,BALP、PTH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BGP高于对照组,BALP、PTH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L2~4、Inter Tro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L2~4、Neck、Inter Tro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NS可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治疗中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稳定,可能在于阿仑膦酸钠干扰了破骨细胞的信号转导并终导致细胞凋亡,维持了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稳态.

  • 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魏德胜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5月-2012年1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8例行胸、腹腔镜手术者为实验组,40例行开胸、腹手术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90.0±60.3)ml,手术时间为(300.5±36.0)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6±2.7),住院时间为(10.8±2.5)d,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住院费用为(4.6±0.4)万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30.0 ±58.6)ml,手术时间为(308.6±37.0)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5±2.8),住院时间为(11.9±2.6)d,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住院费用为(3.5±0.6)万元.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出血量少,能完全达到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TLR4/NF-κB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晓伟;黄瓅;陈伟

    目的 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调控铁调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制备NAFLD大鼠模型,以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腹腔注射干预组大鼠.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TLR4、NF-κB蛋白的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脂肪性变,其TLR4、NF-κ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改善,TLR4、NF-κ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上调铁调素表达,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 血清甲状腺抗体与甲状腺癌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明峰;胡宇;周国艳;张玫;李双庆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TN)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癌(TC)风险的关系.方法 甲状腺癌的确诊是依据术后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活检.测定8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使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独立变量与TC的关系,并以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95% CI)来进行描述.结果 纳入分析的898例TN患者中,术后病理组织活检发现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662例(76.4%),甲状腺癌236例(23.6%).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与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028和0.940,OR值分别为3.038和2.698,95% CI分别为2.121 ~4.351及1.899 ~3.834),且男性和年龄<35岁等因素也与TC的发生风险有较强的相关趋势.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与甲状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两者在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朱志芳;沈利娟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一2011年2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年龄≥6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3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 mg/d,根据INR目标值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随访1年,观察2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严格控制INR情况下,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马光丽;方炳木;曲志刚;江锦红;汪笑秋;刘永华;章俏雷;王晓丽

    目的 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x2=81.49,P=0.00)、感染(x2 =33.32,P=0.00)、肝脾肿大(x2=4.81,P=0.03)和恶性肿瘤(x2=105.7,P =0.00)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关;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OR =2.41,P=0.001)和恶性肿瘤(OR =2.86,P=0.00)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有输血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无效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相对较高.

  • 升级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啸洪;张佩红;李华浚;章杭湖

    目的 观察升级治疗与标准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以求找出治疗哮喘佳方法.方法 对2009年1-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98例支气管哮喘病情未控制的患儿,随机分成标准治疗组与升级治疗组.标准治疗组按GINA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的分级标准进行治疗,升级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升一个级别治疗4~8周,症状缓解、肺功能正常后给予降级治疗.治疗随访1年,每4周检测1次肺功能、症状评分(C-ACT),观察2组患儿的C-ACT、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周、8周升级治疗组C-ACT、肺功能明显好于标准治疗组;1年后2组患儿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升级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可选取的方法之一,但需及时降级,以减少不良反应.

  • 吉兰-巴雷综合征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

    作者:宋聪敏;王英;解旭东;齐良爽;王立娜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 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 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白介素-6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关系研究

    作者:吴艳君;王俊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PIC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l)的相关性,从而探讨IL-6在CHF患者心肌重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81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级,同时测定38例正常健康对照者.采用EHSA法测定81例CHF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6、PICP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并计算CHF患者的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血清IL-6及PI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与PICP正相关(r=0.646,P <0.05),与LVMI呈正相关(r=0.713,P<0.01),与LVEF负相关(r=-0.628,P<0.05).结论 CHF患者IL-6升高,IL-6参与了CHF发病过程,可能与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有关.

  • 不同定位方法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

    作者:汪三岳;陈新忠

    目的 对比利用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2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与解剖定位组,超声定位组通过超声定位,解剖定位组通过体表标志定位,2组使用相同的局麻药混合液,均为1.000%盐酸利多卡因和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记录麻醉完成时间及起效时间,用药剂量,采用VAS法判定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超声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3.11±1.32) min,VAS评分为(2.86±0.52)分;传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5.91±2.24) min,VAS评分为(4.11±0.82)分.2组患者在操作时间和麻醉效果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2、7.511,P均<0.01).超声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Honer综合征,而传统组中发生6例Honer综合征,3例局麻药毒性反应,5例血肿,1例气胸,2组在Honer综合征以及血肿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3、5.402,P均<0.05).结论 超声组与传统组相较,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全麻运用于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的可行性

    作者:朱志鹏;周红梅;张才军;于鹏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拟行切痂植皮术的体表烧伤患者3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25 ~ 55岁,体重45~ 80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氯胺酮-异丙酚组(KP组)和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KD组).2组分别以氯胺酮32μg/(kg·min)复合异丙酚120 μg/(kg·min)或右美托咪啶0.1μg/(kg· min)诱导,BIS值≤60时再以氯胺酮16 μg/(kg·min)分别复合异丙酚0~60.μg/(kg·min)和右美托咪啶0~0.03 μg/(kg·min)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分别于麻醉前、BIS值≤60时、切痂、取皮、植皮、手术结束等不同时间点观察血压、心率、PaO2 、PaCO2值.记录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KD组比较,KP组血压明显下降,PaCO2明显升高,PaO2明显降低;而KD组诱导后HR短暂升高,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对削痂植皮术患者能够提供良好的循环、呼吸支持,且复苏效果好.

  •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SBLs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作者:汤春波;齐勇

    目的 探讨ESBLs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氏菌的286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ESBLs的检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SBLs组和非ESBLs组的入住ICU、住院天数、尿管留置、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泌尿系统手术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尿管留置(OR=1.936)、免疫抑制剂(OR=1.824)、使用三代头孢菌素(OR=2.129)是ESBLs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有尿管留置、免疫抑制剂、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等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尽量减少尿管留置等侵入性操作,控制三代头孢菌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达到预防和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发生的目的.

  • 儿童斑秃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

    作者:杨苏;杨潇;李敏;谢骏逸

    目的 观察斑秃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V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皮肤科门诊120例斑秃患儿作为斑秃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62.19±22.23) nmol/L,斑秃组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46.98±13.86) nmol/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组中63例(占53.5%)血清25-(OH)V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 nmol/L,其25-(OH)VD平均水平为(36.60±10.05) nmol/L.进展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7.40±14.80) nmol/L,与稳定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6.24±12.20) n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秃患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菊;王宙政;叶俏;韩艳霞

    目的 通过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判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RA组5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骨关节炎组30例,分别测定3组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x2检验、各组之间进行LSD-t检验、直线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RA治疗前后相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明显,而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变化不明显,提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对RA病情活动度的判断上更为敏感,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与类风湿性因子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一起判断疾病活动度,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与其他类型关节炎相鉴别,同时为RA患者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文生;李岗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4例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肿瘤直径4~7 cm,均以肾上腺肿瘤收入院且缺乏肾上腺肿瘤的特异性临床表现.结果 4例肾上腺肿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位于肾脏血管和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之间,和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3例(HV);浆细胞型1例(PC).4例均认可为良性疾病,术后失访1例,余3例患者现均存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肾上腺区的Castleman病则更为罕见.因此,对于肾上腺区域的肿瘤而又缺乏肾上腺肿瘤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考虑到患Castleman病可能,手术切除肿瘤疗效可靠,但确诊需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

  • 行气通便贴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作者:焦文芹;霍蕊;王姗;刘静静;蔡艳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9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采用行气通便贴贴脐,观察肠鸣音恢复、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术后7d内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患者术后7d内腹胀发生情况,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1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气通便贴贴脐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 居家护理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黄伟珍;汤海燕;傅红飞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方法依据.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病房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2组各60例.A组为试验组,采用正规居家护理方法对其出院后生活进行干预;B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出院后门诊随访.采用Kamofsky预后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表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定表,并应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评分的差异性.应用x2检验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12个月时A组Kamofsky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t=7.040、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居家护理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

  • 循证护理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函幽

    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行循证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肝脏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心理状况、屏气配合效果、一次检查成功率、伪影、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屏气配合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44%(x2=4.709,P=0.016);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平均检查完成时间、所得影像的伪影出现几率均优于观察组(x2 =4.391,P=0.021,x2=5.003,P=0.012,t=6.023,P=0.008);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2,P=0.019).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屏气效果及检查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护理干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欣俊;洪杏花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寻求高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黄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自2010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护理干预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针对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再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再出血发生率采用x2检验.结果 干预后对2组患者进行Blatchford评分,治疗1周2组比较t=3.39,P<0.05;出院前2组比较t=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出院后随访半年,对2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x2=0.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再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 针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急性冠脉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作者:周丽平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和2010年6月-2012年10月两个时间段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恶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恶性心律失常(MA)常规抢救治疗,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期间的患者35例(对照组)严格执行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2010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患者43例(观察组)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2d内及治疗15 d时对2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 入院后2d内2组患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4,0.09,均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6.74±6.58)分,对照组为(52.47 ±7.36)分,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780,P<0.05);观察组SDS评分为(44.29 ±5.82)分,对照组为(51.63 ±7.51)分,2组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5).观察组并发症13例,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8.89%和4.44%,对照组并发症15例,死亡7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2.86%和20.00%,2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26,5.944,均P<0.05).结论 对ACS合并MA老年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即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还能够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尹晓丽;王丽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45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护理宣教、饮食及生活指导等.结果 45例患者中有15例感染腹膜炎与30例未感染腹膜炎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操作不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结论 要做好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预防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干预及个性化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改变错误的操作行为和不良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 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陈莲芳;史倩;段缓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另选取2011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半卧位;口腔护理每日2次;每日唤醒和每天评估拔管脱机的可能;预防应激性溃疡.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为每日6次;重视消毒隔离.结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组VAP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转变为肝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姚宏宇

    目的 了解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转变为肝癌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防治该病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比较单纯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癌变组各项指标的区别.结果 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其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癌几率显著高于非吸烟、饮酒患者(吸烟:x2=4.762,P<0.05;饮酒:x2=25.073,P<0.05).肝炎病毒感染显著提高了纤维化患者的癌变率(x2 =6.663,P<0.05).病原学指标中,感染机会的多少与癌变率有关,感染次数多的患者的癌变率为19.1%,显著高于感染次数少的患者(x2=20.545,P<0.05).长期接触疫水的患者其癌变率也显著高于非长期接触疫水的患者(x2=6.227,P<0.05).随着反应纤维化程度指标的升高,癌变率逐渐升高(TGF-β1:t=27.414,P<0.05;TIMP-1:t=20.463,P<0.05).其他一些因素如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免疫状况也影响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癌变几率.结论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癌变与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感染机会多少以及患者病变程度有关.在治疗中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指标监测,改善患者预后.

  • 134例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影响的调查

    作者:李环;魏洪;佘昌明

    目的 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远期盆底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6年7月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行随访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门诊常规妇科检查、盆底肌肉肌力(PFMS)分级测试、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结果 ①134例患者为子宫全切除术后6~7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89例(66.4%),尿频33例(24.6%),尿急28例(20.9%),便秘29例(21.6%),盆腔器官脱垂11例(8.2%);②PFMS测试结果:肌力Ⅰ级2例(1.5%),Ⅱ级48例(35.8%),Ⅲ级71例(53.0%),Ⅳ级13例(9.7%);③PFIQ-7评分的中位数为0分(0,49),PFDI-20评分的中位数为5分(0,37).结论 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远期盆底功能可能存在影响,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

  •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认知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叶兰英;倪家晶

    目的 对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认知调查并分析,制订合适的疼痛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骨科住院术后3d的136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术后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需求、对术后疼痛症状的认知、相关经历及镇痛理念.结果 82.4%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术前有必要讲解疼痛知识;61%的患者认为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与医生手术技术有关;75%的患者没意识到疼痛会对功能康复有影响;76.5%的患者在术前对术后切口疼痛存在焦虑;经历中度及以上切口疼痛的患者占61.8%.结论 改变患者疼痛认知,对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对策有改变认知,医院政策支持,建立疼痛管理沙龙小组,提高疼痛管理技能,创造疼痛管理病区环境.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自然流产史的关系探讨

    作者:马英英;夏舟岚;陈惠娟;陆月红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与自然流产史的相关性及治疗亚甲减对降低自然流产率的作用.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210例早孕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复发性流产史患者50例作为A组,有1次自然流产史患者80例为B组,无自然流产史患者80例为C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用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进行治疗.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8.5±4.7)岁、(27.9±3.9)岁和(29.2±4.1)岁,3组年龄均符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246,P>0.05).亚甲减患病率A组为26.00%,B组为18.75%,C组为5.00%.A组和B组亚甲减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亚甲减患病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11.740,P<0.05).经过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治疗后,A组流产率为23.08%,B组13.33%,而C组无1例流产.C组流产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提示亚甲减与妊娠不良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亚甲减与自然流产有明显相关性,但亚甲减经过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可降低再次流产的发生率.

  • 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128例分析

    作者:邹慧清

    目的 探讨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12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其行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2009年12月-2010年12月12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行传统的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缝合术.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伤口愈合不良率(0.78%),肛门排气时间(17.9 ±9.1)min,切口缝合时间(4.3±1.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8.67,11.09,P<0.01);术后42 d,观察组产妇皮下硬结发生率为0.78%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皮下硬结发生率35.94%(x2=11.06,P<0.01);观察组4例产妇切口瘢痕大于1 mm,对照组15例产妇切口瘢痕大于1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6,P <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不良率低,切口瘢痕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 凶险型前置胎盘诊疗的探讨

    作者:张爱兰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方法 回归性分析浙江萧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和85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结果 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孕次显著多于普通型(P<0.05);胎盘位置为中央型的比率显著多于普通型;合并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人数和输血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具有准确性高、无创伤、简单易行、对胎儿无影响等优点.根据诊断结果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进行准确评估,尽力减少术中或产后出血,以减少子宫切除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俞如葵;孙建萍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为其防控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3年5月于余姚市进行孕期保健和产时分娩的8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研究,并将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心脏病类型患者总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8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总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母体、围产儿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94.70%和42.11%,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心肌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则高于其他疾病种类患者的总发生率,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相对较差,且受心功能分级及疾病种类的影响相对较大.

  • 妊娠慢性高血压合并先兆子痫新生儿结局分析及探讨

    作者:骆秀琴;吴敏卿;胡建英

    目的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先兆子痫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9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先兆子痫患者新生儿为观察组,分析其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并与对照组500例健康孕产妇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新生儿结局特点.结果 观察组胎儿窒息、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早期死亡的发生率(39.8%、51.0%、31.3%、1.9%、13.5%)均大于对照组(7.2%、12.2%、6.8%、0.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子痫发生次数增多,新生儿发生窒息、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缓的数量逐步增多,围产期病死率逐步提高.结论 妊娠慢性高血压合并先兆子痫前期患者新生儿,孕婴围产期结局不佳,及早给予全面的产前检查,加强宫内胎盘功能监测,评估胎儿的成熟度,预防子痫,对新生儿需加强监护,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定期复查监测,早期干预,以改善新生儿结局,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导师跟踪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朱文华;方力争;戴红蕾;陈丽英;臧国尧;陈建华

    进一步建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完善全科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使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具体要求,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导师跟踪制,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及全科临床实践教学技能,全程实施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导师跟踪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以探索及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导师准入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对一导师制及管理目标,精心实施一对一导师临床跟踪培训,从综合素质、临床技能、教学管理、科研指导、考核评估等多方面全程进行系统教学指导及连续跟踪管理,以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 SDF-1/CXCR4生物学轴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琛;李胜泽

    趋化因子是一类一级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蛋白多肽,由70 ~ 100个氨基酸组成,可以激活和吸引白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在所有趋化因子分子中都包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根据蛋白质中结构的不同,将它们分为4个亚类:CXC类,亦称为α类趋化因子,如IL-8(Interleukin-8)、MIP-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SDF-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C类,又称为β类趋化因子,如MCP-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CX3C类,又称为γ类趋化因子,如Fractalkine;C类,又称为δ类趋化因子,如Lymphotactin.近几年来,就趋化因子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增殖、浸润转移等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所组成的生物学轴在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关键词: SDF-1 CXCR4 宫颈癌
  •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

    作者:李辉;孙俊杰

    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乳腺癌发病率迅速增高,尤其是大城市较明显,其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趋于年轻化.由于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若只是进行临床体格检查,不进行常规的影像学筛查,待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此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若在乳腺癌早期就能做出诊断,则2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1].现在的乳腺癌诊断越来越多地依赖影像学检查,如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进行早期发现并做出早期诊断,无疑能减轻患者痛苦及其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在乳腺癌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桂凯;许培权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呈现发病率逐渐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但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和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多数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并能获得长期生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便成为目前乳腺癌研究的重点.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所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腋窝淋巴结切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破坏了上肢回流至腋窝的淋巴通路,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上肢水肿.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观察

    作者:郭莉丽;邵森;方天富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选取45岁以下青年及60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90例,比较其性别、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中风家族史、临床症状、CT及MRI影像学改变、心理反应、转归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男性占65.56%、存在不良生活方式64.44%、中风家族史24.44%、病变基底节区80.00%、不良心理反应55.56%高于老年组的53.33%、10.00%、52.22%、35.56%(P<0.05);青年组静止发病22.22%、意识障碍11.11%、神经系统功能评分(18.12±7.98)、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4.44%、住院时间(15.19±4.50)d、死亡1.11%低于老年组的66.67%、41.11%、(24.40±6.24)、31.11%、(20.40±6.27)d、11.11%;2组基础疾病66.67% vs 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常见,具有相应临床特点,应予积极治疗,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及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三峰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杭州市拱墅区中医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A组,n=30),单纯痛风患者(B组,n=30)和单纯高血压患者(C组,n=3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D组).详细测量、记录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压、体质量、身高、腰围和臀围等资料,计算其腰臀围比和BMI等数据指标.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抽取清晨空腹4ml肘静脉血液,离心吸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APN和hs-CRP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血清APN和hs-CR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予以分析.结果 各组腰臀围比、BMI、血脂、血糖等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41±1.20) mg/L,(2.83±0.88)mg/L]比较,A、B、C3组血清APN[(3.45±0.86) mg/L,(4.57±0.95)mg/L,(4.42±1.23) mg/L]明显降低,hs-CRP明显升高[(8.47±3.15)mg/L,(7.19±2.40) mg/L,(6.61±2.57)mg/L] (P <0.05);A、C2组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CR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对照组血清APN与hs-CRP表达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而炎症标志物hs-CRP明显升高,提示血清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的发病有着密切相关性.

  • 肾康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江生;陈晓霞;楼季庄;袁红波;周英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2组均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组分别于第1、4月开始予肾康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肌酐清除率(GFR)作为残余肾功能(RRF)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无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肾脏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建生;方汉云;李碎朋;陈勇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探讨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 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其中血小板抑制率>50%共40例(对照组),<50%共36例(观察组),对比2组流行病学、脂代谢、糖代谢与超敏C反应蛋白等水平值.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发病史以及吸烟史等流行病学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多因素分析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均是影响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大,且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有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分析.

  • 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先存;汪明;欧广超;王峰;陈明书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6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常规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彩超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5%、83.3%、96.5%,常规彩超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0%、50.0%、68.6%,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1).结论 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彩超,它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实时、无需做过敏试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等优点,能发现常规彩超不能发现的小的裂伤、挫伤、活动性出血,腹部外伤后要尽可能做超声造影检查.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与MRA表现

    作者:沈军;陆敬民;杨光;赵连东;刘金有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临床表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特点,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经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磁共振确诊的128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与MRA的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5例;②脑干脑神经压迫损害症状27例;③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0例;④脑积水6例.MRA表现: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移位并压迫脑于.基底动脉直径>4.5 mm,基底动脉长度>29.5 mm,横向偏离超过基底动脉起始点到分叉之间垂直连线>10 mm.结论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表现多样,以脑卒中为主,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磁共振对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 3D-STI在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陶肖樱;陈静婉

    目的 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2例,另选52例作为对照.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舒张末期肺动脉内径.三维超声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峰值应变(LVGCS)和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LVGRS).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房间隔缺损(ASD)组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减小、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同时VSD组和PDA组的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SD组则比对照组偏低.此外,CHD各组LVGLS、LVGRS、LVGCS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3D-STI具有操作便捷和无创的优势,且较以往的超声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及心肌功能.对CHD患者心功能的变化能够客观的评价.

  • 三维纵向应变评价左室缺血心肌功能

    作者:杨性安;王刚;丁晓明

    目的 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缺血心肌的纵向应变,探讨三维纵向应变对缺血心肌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缺血患者4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左室17个节段的纵向应变,获取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供血区各节段的收缩末期纵向应变(LSe)值.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LAD供血区除前间隔基底段外其余各节段LSe减低(P<0.05),LCX供血区各节段LSe均减低(P<0.05),RCA供血区除下间隔基底段外其余各节段LSe减低(P<0.05),通过ROC曲线获得预测LAD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8.00%,敏感性73.7%,特异性73.3%,预测LCX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6.80%,敏感性81.8%,特异性76.7%,预测RCA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7.80%,敏感性85.0%,特异性76.7%.结论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心肌的纵向应变减低,三维纵向应变可以对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缺血心肌进行预测.

  • 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

    作者:钱蠡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处理及病理证实的6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对2组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多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瘤体多单发,多呈椭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瘤体多为混合性回声,周边常见晕环;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呈多发性,形态饱满,边界欠清,周边无晕环,可有钙化灶、囊性变等,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4.09、10.13、24.41、24.87,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内部及周边血流的速度和阻力指数比甲状腺腺瘤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7.050、10.86、2.960,P<0.05).结论 甲状腺腺瘤超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有晕环、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反之.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缺封堵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宏安;张恒;宋伟;潘如凤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6月一2012年12月使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 ~3.5 MHz.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出适合介入封堵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83例,术中指导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一般根据室间隔缺损的大径加2 ~~4 mm选择并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并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效果满意后释放封堵器.术后1~ 12个月随访.结果 81例封堵成功.植入封堵器后分流消失或为微量残余分流,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没有增加.主动脉瓣功能正常.2例封堵不成功.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精确的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和大伸展径的测量是膜部瘤型室缺封堵成功的关键.

  • 在胸部CT上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

    作者:周涛;宋迪;毛定飚

    目的 统计在胸部CT图像上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的发病率,并分析其CT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674例女性胸部CT图像,记录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并探讨其CT特征.结果 共有19例(0.28%)在CT上发现乳癌病变,这些病变的CT特征包括:病灶外缘呈分叶状或毛刺征12例、病灶内含微小钙化点3例、腋窝淋巴结稍大3例;12例行增强扫描者强化程度为20 ~60 HU,强化高于40 HU者有8例,其中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7例;另有3例在CT上漏诊.结论 在胸部CT扫描时可能会偶然发现乳癌,必须注意观察乳腺的情况.提高对乳癌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对乳癌的早期诊断及提高生存质量也有帮助.

  • 卵巢Brenner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毛新峰;赵育英;宋鹏涛;李志国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8例中3例位于右侧,5例位于左侧,病变边界清楚,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其中实性病变4例,以实性为主,内见多发散在钙化影,增强后病灶中度强化;囊实性病变3例,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相互掺杂、成分相当,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囊性病变1例,内见乳头状突起,增强后乳头状结节轻度强化.镜下肿瘤由上皮细胞巢和纤维间质组成,5例上皮巢中可见腺样囊腔,细胞无病理性核分裂相,8例病理诊断均为卵巢良性Brenner瘤.结论 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旭霞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收集临床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证实、除外其它心血管疾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96例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并根据所测肺动脉收缩压的高低,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与4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患者38例(40%),中度患者37例(39%),重度患者21例(22%),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41.51 ±5.01)mm Hg(1 mm Hg=0.133 kPa)、(54.21 ±3.00) mm Hg、(90.13±11.40) mm Hg.治疗2周后复查,轻度组38例(100.0%)、中度组23例(62.2%)、重度组5例(25.0%)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降至正常,其余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超声心动图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转归一致.结论 实时彩色超声心动图能够定性和定量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客观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病情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

  • 情景与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

    本研究旨在探讨“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社区护理学》部分章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能够提高《社区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力求能够培养高层次认知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护理人才.通过精心收集并选出合适的案例,设置仿真情景、角色扮演等手段,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并以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二者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利于提高实践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在临床技能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探索

    作者:古赛;陈鸿雁;喻志英;易雪;曹梦瑶;方叔琼

    目的 探索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在临床技能学中的运用.方法 本校2011级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学生均为45人.实验班应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2组学生OSCE考核成绩和批判性思维状况以及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班53.3%,OSCE考核总成绩优于对照班,批判性思维总评分及5个单项评分也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技能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提升医学生批判性创新能力,提高临床技能成绩,培养综合型实用型医学人才具有突出作用,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 嘉兴市2009-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作者:王建伟;陈文燕;吴益康;李雪琴;洪霞;王婷婷;亓云鹏

    目的 分析嘉兴市居民疾病死亡率和寿命损失情况,了解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死亡监测网络直报2009-2012年居民死亡数据,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损失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减寿率(PYLL‰)等指标分析.结果 嘉兴市居民全死因平均粗死亡率为692.77/10万;其中男性为761.51/10万;女性为625.42/10万,男性高于女性;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居民前5位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5.71%;其中肿瘤死亡占前5位死因31.09%,男性高于女性,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肿瘤造成潜在寿命损失大,达35 378.75年;平均减寿年数高的是损伤和中毒,达40.71年.结论 肿瘤等慢性病及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重点防控.

  • 消积汤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夏瑞丽

    目的 观察消积汤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全部采用消积汤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方案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3.3% (15/18),对照组为66.6%(12/18),2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消积汤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NSCLC在近期疗效方面较好,而且患者的耐受性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新疆某部107名军队干部健康资料分析及对策

    作者:马新凤;苏晓津;金玲

    目的 完善军队高级干部的疾病预防、医疗及健康保健工作,及时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107名住院体检的军队高级干部实施内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电图、B超检查、胃镜、检验的检查.结果 患病率较高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肝肾襄肿、胃十二指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不同年龄段主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不同,参与体检的107名干部,50%以上的人员患有高血压,50~ 90岁的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在30%以上,70~79岁的人群中冠心病患病率在72%以上,80岁以上人群中有33%患有各种恶性肿瘤.结论 军队干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部保健工作者应通过有效的措施将服务保障重点由患病个体向健康个体和人群转变;预防保健工作由预防自然致病因素到社会致病因素,由单纯预防发生扩大到保健康、促长寿.

  • 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应用推拿治疗价值

    作者:吴炯;王俊俊;李雅国

    目的 探讨推拿对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胃肠动力及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病程超过3个月的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标准的胃肠营养方案治疗,研究组加推拿治疗42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第21天、第42天血清血红白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及症状改善情况,以简易营养量表(MNA)调查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治疗第21天、第42天肘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内比较第42天时与治疗第21天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21天、第42天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MNA量表调查显示,2组治疗第42天时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好(P<0.05).结论 推拿按摩治疗对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肠动力,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急性肾损伤的诊治

    作者:陈卫东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以往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肾脏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尿素氮(BNU)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可伴有少尿(< 400 ml/d或17 ml/h)或无尿(< 100 ml/24 h),可发生于既往无肾脏病者,也可发生在原有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与ARF相比,AKI的提出更强调对这一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AKI诊断标准为:肾功能在48 h内突然减退,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mg/dl(26.4 μmol/L),或血清肌酐增至≥1.5倍基础值,或尿量<0.5 ml/(kg·h),持续时间>6h.临床根据血清肌酐和尿量变化幅度,将急性肾损伤分为3期(见表1).

    关键词:
中华全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