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보통외과학문헌(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93
  • 国内刊号: 11-914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ptwkxwx.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深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人胃癌原位移植转移动物模型的构建

    作者:赵广银;苏乔;李雯雯;李武国

    目的 构建人胃癌原位移植转移动物模型,并利用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转移进行可视化的实时监测评价.方法 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序列和萤火虫荧光素酶序列的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慢病毒包装感染人BGC-823胃癌细胞株,筛选得到BGC-823-eGFP-luc2稳转株;细胞接种高度免疫缺陷小鼠腋下,建立人胃癌皮下种植动物模型,继而建立人胃癌肿瘤皮下传代动物模型;将皮下传代模型肿瘤组织原位移植高度免疫缺陷小鼠胃部,构建人胃癌原位移植转移动物模型;利用活体成像系统对以上模型进行监测评价.结果 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萤火虫荧光素酶的BGC-823-eGFP-luc2细胞株;成功构建皮下种植和传代动物模型;成功构建人胃癌原位移植转移动物模型.结论 慢病毒感染方法适用于人胃癌BGC-823-eGFP- luc2稳转株的建立;利用BGC-823-eGFP-luc2细胞株可以快速构建人胃癌皮下种植动物模型和原位移植转移动物模型,利用活体成像系统可以直观、非侵入的有效监测胃癌远端转移灶的发生、发展情况.

  •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凌伟明;李鸿飞;黄庆录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肝功能、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PHT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保守治疗.检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肝动脉与门静脉的流量、内径、均速、谷速和峰速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质量浓度分别为(54.28±23.04)mmol/L、(88.05±33.72)U/L,治疗后显著降低至(41.63±20.11)mmol/L、(67.92±35.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2.839,P=0.043、0.036),观察组治疗前PT、TBIL、ALB及ALT质量浓度分别为(19.83±2.80)s、(52.64±20.51)mmol/L、(25.06±4.15)g/L、(86.40±35.16)U/L,治疗后显著下降至(15.96±2.74)s、(28.78±11.30)mmol/L、(30.03±2.53)g/L、(41.37±24.3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4、7.059、7.084、7.291,P=0.013、0.024、0.008、0.005).(2)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门静脉流量及内径均显著降低(t=9.289、10.883,P=0.005、0.026),肝动脉流量、内径、均速、峰速和谷速显著上升(t=9.180、22.045、10.281、21.044、9.277,P=0.014、0.028、0.028、0.019、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患者开腹后自由门静脉压为(29.09±1.37)mmHg,结扎脾动脉、脾脏切除后压力显著降低至(22.68±1.18)、(20.29±1.09)mmHg(t=24.561、10.308,P=0.035、0.042);断流后压力则显著升高至(23.39±1.2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48,P=0.036).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改善PHT患者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血流量,增加肝动脉的血流量.

  • 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1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丁美琳;蔡奕锋;李晨;陈巧超;李杰;苏磊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治病例资料完整的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远处转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同步转移13例,其中2例老年患者死亡,中位数年龄为35岁.肿瘤的平均直径为(2.9±1.89)cm,转移部位多为肺转移,11例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占总数的68.75%.转移淋巴结的数量中位数达到9.75枚.转移淋巴结的平均大直径为(2.5±1.50) cm.10例患者超声显示病灶为血供丰富.8例甲状腺球蛋白(TG)定量明显升高.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可能是致命的.对于原发肿瘤直径较大并且较多肿大淋巴结、血供丰富、TG升高的患者要注意远处转移特别是肺转移的发生.

  •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卢颖;黄光亮;郑艳玲;刘保娴;陈勉妮;谢晓燕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4D-CEUS)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15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4D-CEUS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 4D-CEUS检查时慢推造影剂组得到的纯动脉相长,平均时间为(5.17±1.03)s,成像质量优于常规团助法(统计值88.868,P=0.000).(2) 151例FLLs的4D-CEUS动脉期成像质量评价1级82例(54.3%),2级17例(11.3%),3级25例(16.6%),4级27例(17.9%).151例病变呈高、等、低或无增强者分别有119例(78.8%)、6例(4.0%)和26例(17.2%).病变直径、位置、扫查路径、有无干扰因素、有无伪影、动脉期增强程度对4D-CEUS的成像质量有显著影响(统计值为-2.455、-2.198、-2.428、-5.575、-6.469、43.060,均P<0.05).结论 4D-CEUS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注药方式,病变直径、位置及增强方式,扫查路径、扫查过程中有无伪影,有无膈肌、肋骨、心脏、大血管等成像干扰因素.

  • 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自噬的影响

    作者:薛峰;徐玉彬;毛旭南;张杰;陶立德;胥广才;张培建

    目的 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以及落新妇苷组(40 mg·kg-1·d-1,连续7 d),每组18只.建立大鼠HIRI模型,于再灌注4、8、16 h后取下腔静脉血及肝左外叶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肝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内自噬小体数量情况.结果 同检测时间点比较,Sham组和落新妇苷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低于HIRI组(P<0.05),且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结构损伤明显较轻.落新妇苷组LC3-Ⅱ/ LC3-Ⅰ灰度值比值及Beclin-1蛋白灰度值在术后4、8、16 h明显低于HIRI 组(P<0.05).落新妇苷组肝组织的自噬小体数量较HIRI组有所减少(3.68±0.42 vs 7.12±0.60,t=36.382,P<0.01).结论 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自噬有关.

  • 沉默NANOG基因表达对侧群表型肝癌干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

    作者:周嘉嘉;程帝;陈汝福;邓小耿;邓君阁;叶会霖;韦禄胜;张斌

    目的 观察沉默NANOG基因对侧群表型肝癌干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初步探讨提高肝癌化疗效果的新方法.方法 基于侧群(SP)细胞分选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从肝癌细胞Hep3B中分选SP细胞和非侧群(NSP)细胞,通过特异性靶向NANOG基因的siRNA沉默SP细胞中NANOG基因表达,MTT法检测SP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NANOG和耐药相关基因ABCB1的表达.结果 (1)肝癌细胞Hep3B中分选的SP细胞比例为(13.3±1.8)%.(2)MTT法结果显示DOX处理后SP细胞存活率为(65.3±5.4)%,NSP细胞存活率为(41.2±4.7)%;SP细胞对DOX的耐药性高于NSP细胞(P<0.05).(3)NANOG和ABCB1 mRNA在S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NSP细胞的4.5、4.0倍;NANOG和ABCB1蛋白在SP细胞中表达水平分别是NSP细胞的4.2、3.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RNAi沉默NANOG表达后,siNANOG组SP细胞NANOG、ABC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Mock组和siNC组明显下降(P<0.05),SP细胞对阿霉素DOX的耐药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NANOG基因在维持SP表型肝癌干细胞耐药性起重要作用,沉默NANOG表达后SP细胞耐药性受到抑制,可能与ABCB1表达下调有关.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岑江;唐楹;曾凡剑;黎坚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3例术后接受TACE治疗作为研究组,170例术后未接受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12~36个月,复发率为33.82%(116/343);对照组随访12~32个月,复发率为43.53%(74/1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96,P=0.032);研究组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76% vs 47.65%,X2=17.371,P<0.01),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 [(20.27±5.49)个月 vs(13.34±5.06)个月,t=13.806,P<0.001].同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AL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ALB降低(均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研究组AST、TBIL和ALB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1;t=2.252,P=0.025;t=13.345,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未见类似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但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 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庞尔君;陈风;张国滨

    目的 对影响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术后CBDS复发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CBDS未复发114例作为对照组,结合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胆总管直径、有胆道手术史、胆道狭窄、有乳头旁憩室、结石大小(≥10 mm)、结石数量(≥2枚)的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直径、结石大小(直径≥10 mm)为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年龄、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合并乳头旁憩室、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直径≥10 mm是CBDS胰胆管造影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microRNA-21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胆管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研究

    作者:曹良启;李越;何南;魏章均;张大伟;杨学伟

    目的 探讨microRNA-21(miR-21)对胆管癌RBE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miR-21及其抑制基因片段(miR-21i)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胆管癌RBE细胞, RT-PCR用于检测RBE细胞中miR-21表达;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试验用于检测RBE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用于检测PTEN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特征性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 miR-21过表达促进RBE细胞侵袭和转移, miR-21低表达抑制RBE细胞的侵袭和转移.miR-21过表达能够降低PTEN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增强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转染miR-21i抑制基因组(miR-21i)组则有相反的效果,而转染空白基因组(对照组)相应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miR-21起到癌基因的作用,可增强胆管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是通过调节抑癌基因PTEN及改变EMT相关蛋白的变化.这些发现为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细胞角蛋白20在Ⅰ、Ⅱ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仕海;彭文君;陈宏;储兵;雒洪志;邓庆炎;孟凤娇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组织学标本945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淋巴结标本中CK20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10例(7.3%)结直肠癌的15枚(1.6%)淋巴结出现微转移,CK20表达阳性.(2)淋巴结CK20的表达情况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手术方式、原发灶CEA表达情况、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神经浸润无相关性.(3)5年内复发转移的患者淋巴结CK20的阳性率为16.7%(4/24),远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5.3%(6/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82,P=0.131).生存分析发现,CK20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表达阳性组(84.3% vs 60.0%, P=0.025).(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359)、年龄(P=0.917)、肿瘤大小(P=0.547)、组织学类型(P=0.106)、原发灶CEA表达情况(P=0.069)、肿瘤位置(P=0.760)、分期(P=0.069)、手术方式(P=0.350)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CK20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33),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是无转移的3.224倍(95% CI=1.100~9.451).结论 CK20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治疗方案,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 手术治疗合并肝脏多发腺瘤的a型糖原累积症一例

    作者:夏晓刚;王凡;陈嘉佳;李文岗

    患者女,27岁,身高147 cm,体质量38 kg.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15年"于2017年5月4日入院.患者15年前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门诊不定期随访,入院时无明显不适主述.2年前外院外周血基因诊断为 a 型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Ia, GSD- a),具体治疗过程不详,自幼容易发生低血糖,身边常备甜食.月经初潮18岁,经期不规律,35~60 d不等,经量偏少,颜色正常,无痛经.入院查CT提示:肝大、膨隆,肝内见多发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密度不一,部分病灶见大者位于左肝外叶,向包膜下方膨胀性生长,约82.0 mm×92.0 mm×89.0 mm大小,边界清楚,临近脏器推挤受压,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2),胸片、心电图、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隐血+++,红细胞1 733/μl;尿酸595.4 μmol/L;三酰甘油7.88 mmol/L,脂蛋白(a)60.9 μ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3 U/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178 U/L;血糖3.3 mmol/L.术前诊断为:1. 肝脏多发腺瘤;2. GSD- a型; 3. 肝肿大; 4. 高尿酸血症; 5. 肝功能异常;6. 高脂血症; 7. 低血糖.

    关键词:
  •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综合治疗长期生存一例

    作者:吴剑龙;李强;刘志龙;曹明溶

    患者男,68岁.因"腹胀、腹痛伴排便不畅20 d",于2011年11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年余.查体:心肺无特殊,腹平坦,腹肌无强直,全腹未触及肿块;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消失.入院胸、腹部平片示: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见急腹症X线征象,结肠较多内容物.腹部超声示: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左外叶胆管局部扩张,腹膜后实性占位,性质待定.上腹部CT示:肝脏Ⅱ段病灶,性质待定;腹腔干右侧及腹主动脉旁多发肿大淋巴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示:腹膜后(腹腔干右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瘤.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检查皆未见明显异常.糖类抗原CA19-9 1 047.49 U/ml.术前初步诊断为腹腔转移瘤:胆管癌并腹腔转移?15 d后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可见肝左外叶约1.5 cm直径大小结节,质地韧,边界清,胆囊稍肿胀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下方肿物,约3 cm×4 cm,质硬,不规则,下方与胰体部边界不清,粘连明显,胰头未见肿块.术中冰冻提示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见低分化癌转移,遂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波消融+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活检+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1.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见低分化癌转移,伴显著的纤维组织增生;2. 左肝肿物见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小胆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3. 慢性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术后1个月开始先后进行4次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50 mg+氟尿嘧啶3.25 g+亚叶酸钙0.6 g+吉西他滨1.2 g.

    关键词:
  • 儿童脾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赵方;陈鹏;胡明道;刘锋

    患者男,1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呈隐痛,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头晕、乏力,无腹胀、腹泻、呕血、黑便.2个月前曾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脾囊性占位性病变.专科体检左侧肋缘可触及脾脏,肋缘下3横指.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等其他肿瘤相关抗原均为阴性.超声示胆囊内探及一强回声团,长径约0.7 cm,后伴回声影,可随体位改变移动;于脾内探及一无回声结构,大小约11.0 cm×8.2 cm,其内透声差,可见点状回声漂浮;左肾轻度积水,考虑受压所致.CT诊断为:1.脾内囊性占位,多考虑良性,淋巴管瘤可能;2.胆囊结石(图1A-B).MRI所见脾脏增大,其内见巨大囊性短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10.08 cm×7.72 cm×10.20 cm,其内见细分隔,增强后可见分隔强化,考虑为脾脏囊性占位,性质多考虑良性,淋巴管瘤可能(图1C-D).初步诊断为:1.脾囊性淋巴管瘤;2. 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脾囊性淋巴管瘤切除术.切开脾囊性占位病变时,吸引管流出大量淡黄色囊液,囊腔较多出血,被迫中转开腹行脾切除术.解剖脾囊腔长径约10 cm,囊壁较薄,内见分隔组织.术后病理诊断:脾囊性淋巴管瘤(图2).

    关键词:
  • "无缺血"器官移植时代的来临与展望

    作者:何晓顺;鞠卫强;朱泽斌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伟大的成就之一,被誉为"医学皇冠上耀眼的明珠"[1].然而,传统的器官移植技术在器官获取、保存和植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移植物遭受缺血-冷保存-再灌注这三个阶段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缺血后恢复血流,原本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更容易进一步加重损伤[2].IRI是引起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或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的主要因素[3].据报道,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在20%~42%,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的发生率也有8%左右[4-6].这些不良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物存活和患者生存.为解决传统器官移植随之而来的移植物IRI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历经艰辛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无缺血"器官移植(ischemia-free organ transplantation,IFOT)这项新概念,并在大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术.IFOT是理论与技术完全有别于传统的移植.

    关键词:
  • 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的治疗进展

    作者:罗长江;曹宏泰;李龙;焦作义

    胆道梗阻是肝移植术后较为棘手的胆道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对于患者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磁共振胆管造影成像(MRCP)作为一个可靠的无创性检测胆道并发症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的首选方式,内镜治疗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治疗无效或梗阻症状较重者直接行手术治疗或再次肝移植.

  • 肝外胆管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进展

    作者:杜奉舟;张宁;何小东;左宇志;徐源;曲强

    肝外胆管癌(E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即使在病变早期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总体生存率低.近几年来,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逐渐开展,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等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或联合放、化疗可使ECC患者术后获益,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然而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案各异,缺少ECC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本文结合新发表的研究结果,讨论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和主要措施.

  • 长链非编码RNA低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龙勃;王科深;任彦先;马志坚;俞泽元;焦作义

    目的 对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价值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4期)、Web of Science,查找建库至2017年4月发表的有关胃癌组织中LncRNA低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研究.经2名研究人员独立地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行Meta分析,Begg's和Egger's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6篇594例胃癌患者LncRNA低表达的研究,组织样本均来自于国内.胃癌患者的LncRNA表达水平与TNM分期(RR=2.06,95% CI =1.73~2.46,P=0.001)、肿瘤浸润深度(RR=2.73,95% CI =2.17~2.43, P=0.001)和区域淋巴结转移(RR=1.63,95% CI =1.37~1.94,P=0.001)相关,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LncRNA表达水平无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篇报道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68.9%,P=0.012),分析显示与LncRNA高表达组相比,LncRNA低表达组患者的OS较短,总体生存情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6,95% CI =0.31~0.99,P=0.046).3篇报道无疾病进展生存期(DFS)的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71.0%,P=0.032),分析显示Lnc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7, 95% CI=0.32~1.03,P=0.061).各项研究对合并OS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HR的结果稳定性好,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Egger's,P=0.651;Begg's,P=0.806).结论 低表达的LncRNA是胃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ncRNA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