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보통외과학문헌(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93
  • 国内刊号: 11-914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ptwkxwx.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深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经脐部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研究

    作者:刁向锋;范杨轶;陈博飞

    目的 探讨完全经脐部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9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经脐部三孔法腹腔镜组(研究组)479例和传统非全部经脐部三孔法腹腔镜组(对照组)479例.比较两组手术的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并采用患者问卷方法评价美容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2.2)min和(30±1.6)min(t=144.8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2.9)ml及(15±2.2)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6±3.1)h及(26±2.1)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2.1)h及(29±1.6)h,住院时间分别为(3±0.5)d及(3±0.3)d,综合费用分别为(6 589±42)元及(6 591±41)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为1.7~4.8年,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止痛药使用频率分别为16.7%(80/479)和17.7%(85/4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美容满意度为优的比例分别占99.8%(478/479)和9.8%(47/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84,P<0.01).结论 经脐部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安全可行、腹部美容效果佳等优点,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胆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王峰杰;陈焕伟;甄作均;李杰原;谢守松

    目的 探讨介入疗法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1月621例因胆道梗阻行PTCD,共发生术后胆道大出血8例(1.29%),7例患者首选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引流管造影,证实责任血管后行介入治疗.1例先行手术探查,术后再发大出血,予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假性动脉瘤后行介入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医源性血管损伤,其中2例为动脉胆管瘘,3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门静脉胆管瘘.2例动脉胆管瘘及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予栓塞责任血管近端、远端后治愈,门静脉胆管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死亡.剩余2例为胆管癌栓松动后自发出血,经肝动脉栓塞后止血.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为胆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势.

  • 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裴进田;卢芸;阴炳侠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单纯予以新辅助化疗),各6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本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CD4、CD8、CD4/CD8、NK细胞的检测评价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血清学指标以及营养风险筛查(NRS评分)进行营养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免疫指标、营养状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NK、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DI、SPF、PI、CD8、NR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可较好地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改善其免疫水平及营养状况.

  • 快通道胃肠手术后咽部并发症处理方法的比较

    作者:李坤河;李毅;陈祯;黄贤君;肖亮灿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快通道胃肠道手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更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要求.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拟在全麻下行开腹胃肠道手术者280例,随机分为4组,各70例,A组(对照组),气管导管用医用石蜡油润滑;B组,气管导管用丁卡因胶浆润滑;C组,气管导管用丁卡因胶浆润滑+插管后静注地塞米松10 mg;D组,C组基础上加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并比较各组麻醉拔管后10 min、30 min、1 h、6 h、12 h、24 h时的术后咽喉痛(POST)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观察在PACU期间1 h内的吸痰例数.结果 拔管后10 min观察点同期比较,B、C、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30 min观察点同期比较,B、C、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D组分别低于B、C组(P<0.05);1 h观察点同期比较,B、C、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D组分别低于B、C组(P<0.05);6 h观察点同期比较,D组POST发生率低于A组(P<0.05);12 h、24 h观察点组间POS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ACU观察期间的吸痰人数,C、D组发生率低于A、B组(P<0.05);A、B组之间,C、D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导管润滑复合静脉用药的多模式处理可有效防止POST,复合静注激素可有效减少拔管后气道分泌物.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通过活化stat3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作者:周嘉嘉;陈汝福;邓小耿;高文超;郑上游;程帝;周泉波;张杰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对肝癌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将含HCVc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pEGFP-N3-HCVc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CVc、总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及EMT指标蛋白E-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表达,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 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HCVc可增强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处理可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HCVc后,HepG2细胞中p-stat3、Vimentin及Snail在表达升高, E-cadherin表达下降;AG490处理可下调p-stat3、Vimentin及Snail表达,增强E-cadherin表达.结论 HCVc可活化stat3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胃癌术后化疗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荣;林懿丹;谭志琴

    目的 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胃癌手术后进行化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和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化疗之后营养指标以及住院天数、排便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M、IgG、IgA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CD3、CD4、CD8明显优于对照组,TF、PA、ALB、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排便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通过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显著改善免疫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荆门地区CD14-159C/T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在胃癌中交联作用研究

    作者:李新;田蜜;王程;王梅;任辉明

    目的 探讨荆门地区人群CD14-159C/T多态性与胃癌关联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27例胃癌患者和127名健康者的CD14-159C/T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中易感性关系以及与幽门螺杆菌的交互作用.结果 携带C(CC/CT)基因个体患病风险较非C基因携带者(TT)风险明显增加(OR=1.35,95% CI=1.22~2.56,P=0.000;校正OR=1.61,95% CI =1.21~3.01,P=0.000).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携带CC/CT基因型幽门螺杆菌个体胃癌罹患风险是携带TT基因非幽门螺杆菌个体的3.39倍(OR=3.39,95% CI =2.66~5.36,P=0.000)(RERI=1.94,95% CI=1.41~2.77;API=0.59,95%CI=0.33~0.84;S=1.46,95%CI=1.37~2.66).结论 CD14-159C/T多态性增加荆门地区个体胃癌的罹患风险,且与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病中存在协同效应.

  •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作者:范明明;赵辉;傅斌生;安玉玲;易小猛;刘剑戎;易慧敏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本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全部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177例患者参与研究,其中60例在术后24 h内开展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试验组);117例早期予以全肠外营养,直至患者肛门排气后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的MELD评分进行分级,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不同MELD评分的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 177例患者中共有106例(59.9%)发生术后感染.性别、MELD评分与早期肠内营养3个变量为影响总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0.045、0.000).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11≤MELD评分≤20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P=0.014).随着MELD评分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逐渐缩小.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中度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沈韧斌;朱建华;袁政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急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拟行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1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试验组采用LA术,对照组采用OA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急性和慢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延长,而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排气及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也显著减少,住院费用明显增加(t=14.342、6.916、4.166、9.527、8.036,χ2=5.950, t=32.663,P<0.05).试验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34例,与25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及进食时间均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t=8.195、1.776、5.329、4.337、3.757,P<0.05).试验组术后24 h、48 h时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伤口感染、腹腔脓肿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827、4.140、10.602,P<0.05).结论 LA治疗急性及慢性阑尾炎均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 肠内营养剂中添加微生物应用于腹腔感染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闫肃;李茂琴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剂中添加微生物后应用于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130例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治疗,65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微生物制剂肠内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在CD3、CD4、CD4/CD8和NK细胞等指标上,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3±10)%、(40±10)%、1.81±0.2、(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9)%、(29±8)%、1.34±0.1、(14±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vs 40%,χ2=6.190,P=0.013).结论 肠内营养剂中添加微生物后应用于腹腔感染患者,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免疫紊乱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合并肝硬化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疗效研究

    作者:麦建全;陈耿臻;韩慧;杨景先;吕振发;陈隆武

    目的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对比观察生长抑素在术后的治疗反应,评价其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饶平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且合并肝硬化的患者50例,采用双盲、随机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结直肠肿瘤根治术,其中试验组术后3h内予注射用生长抑素,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及术后腹腔引流及胃肠减压情况,记录腹腔引流管和胃管拔除的时间,重点监测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试验组患者的腹腔总引流量、总胃肠减压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腹腔总引流量分别为(1 500± 75)ml和(800±65)ml(t=32.265,P=0.008),总胃肠减压量分别为(2 000±100)ml和(900±60)ml (t=47.162,P=0.006).试验组肛门排气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3.0±0.9)d vs(3.4±0.7)d,t=1.754, P<0.05],术后留置胃管的天数比对照组更短[(3.0±1.0)d vs(5.4±0.9)d,t=8.920,P<0.01].试验组术后肝功能恶化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12例,两组术后肝功能恶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vs 48%,χ2=9.921,P=0.00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20%,χ2=5.556,P=0.018).结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应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可以降低术后肝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高风险手术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结直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措施对根治术后近远期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范俊;李佽;邢莎莎;袁家天;吕波;冷书生;李淑强;王兵;曾云龙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CRC)术前肠内营养(EN)、快速肠道准备(RBP)以及传统肠道准备(TBP)对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行根治性切除术的CRC患者183例,随机分为EN组、RBP组及TBP组,系统评估三组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EN、RBP、TBP组患者耐受情况良好者比例分别为95.1%、83.6%及52.5%(P<0.01);术前BP不良事件(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6%、14.8%及23.6%(P<0.01);EN组肠壁水肿比例低,TBP组高,三组肠壁水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腹泻比例分别为6.6%、11.5%和24.6%(P=0.013);EN组麻醉前、术后第1、3、5天出现生化异常比例低,而TBP组比例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11.5%和14.8%(P=0.679);腹腔/肠腔脱落肿瘤细胞阳性者比例分别为3.3%、13.1%和18.0%(P=0.039);术后3年治疗失败比例分别为13.1%、18.0%和14.8%(P=0.744);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中位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37).结论 EN、RBP、TBP方案在CRC术前肠道准备中均安全有效.EN方案在患者耐受度、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可与RBP及TBP方案媲美,肠道水肿发生率、术后生化异常发生率更低.尽管EN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腹腔/肠腔肿瘤细胞脱落发生率,但未能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远期预后.

  • 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及其防治

    作者:张有成;马玉靖;耿婕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能明显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长期PN后往往伴随感染、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肝脏脂肪浸润、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以上现象通常被称为"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liver disease,PNALD)"或"肠衰竭相关性肝病(intestinal failure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 IFALD)".PNALD在长期肠外营养患者中并不少见,只是轻微的肝损害往往没有被重视而已.本文就PNALD的发生机制、临床检测、预防等予以梳理,旨在提醒临床营养领域进一步重视对PNALD的研究.

  • 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干预对策

    作者:伍映鑫;伍晓汀

    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Rosenberg于1989年提出,该术语源自希腊文sarx(肌肉)和penia(减少),起初用于描述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骨骼肌质量及力量降低,机体活动功能下降,导致跌倒、残疾等不良事件为特征的一种身体疾病状态[1].骨骼肌的虚弱无力会导致机体活动能力下降,引起肌肉功能丧失,从而增加骨折、跌倒的风险,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进食减少,终都将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和死亡风险增加[2].随着对其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发现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生发展并非仅与年龄相关,与肿瘤、营养不良、感染以及进展期的器官衰竭(心、肺、脑等)等密切相关.骨骼肌减少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3].对于个体而言,可能同时涉及多种机制,且随时间变化,不同机制间的主次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骨骼肌减少症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 免疫调节剂在维持肠黏膜屏障稳态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杨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调节剂以及益生菌等能够通过提供某些特殊营养素来调控应激状态下机体的代谢过程、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黏膜屏障稳态.其中,免疫调节剂包括氨基酸类(谷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瓜氨酸)、脂肪酸类(短链脂肪酸和ω-3脂肪酸及共轭亚油酸)以及益生菌类(双歧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阐释清楚这一系列物质对肠黏膜屏障稳态调控的靶点及机制,将为研究肠道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使临床营养理念得以拓展和提升.

  • 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支持

    作者:吴国豪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当高,部分患者常有恶病质(cachexia)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晚期还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或器官衰竭[1-2].营养不良及机体消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致死因素,直接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预后.因此,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对大部分营养不良肿瘤患者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已成为广大肿瘤专业医师的共识.

  •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对照分析

    作者:庞永奎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6.2±8.5)min、(19.3±9.4) h、(5.1±1.6)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1.6±9.7)min、(27.5±10.1)h、(7.9±2.3)h;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vs 26%,χ2=5.741,P=0.017).结论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世界卫生组织外科手术安全清单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BergsJ;HellingsJ;CleemputI;刘军麟;殷梅

    引言医院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安全[1].总体而言,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约为10%,而其中的3/4与外科手术有关.按照目前的护理水平,至少半数的不良事件是可以避免的[2-4].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是增长的[5].外科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随着手术量的增长而增加,这也导致了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6].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分会

    一、概述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1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03/10万和11.11/10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