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보통외과학문헌(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93
  • 国内刊号: 11-914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ptwkxwx.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深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β-葡萄糖神经酰胺与HBsAg-DC瘤苗协同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戴强生;李鹤平;龙健婷;曾睿芳;张冰;周波;幸思忠;曾志荣;陈伟;杨建勇

    目的探讨β-葡萄糖神经酰胺(β-GC)联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瘤苗治疗肝癌的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构建HBsAg-DC瘤苗。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A-F,6只/组),其中A、B、C组接种PBS液2次,D、E、F组接种HBsAg-DC瘤苗2次。皮下注入HepG222.1.5肝癌细胞当天始, B、E组接受β-GC(1.5μg)腹腔注射,C、F组接受β-GC(15μg)灌胃给药,A、D组为安慰剂对照,比较不同组间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 B、C组移植瘤生长较之A组明显受抑(P<0.05),E、F组移植瘤生长较之D组明显受抑(P<0.05)。A-F组移植瘤大小(mm3)分别为364.2±3.06,236.5±8.96,251.0±5.76,75.0±5.9,35.3±4.46,38.5±5.47。经腹腔注射给药与灌胃给药相比在抗瘤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GC经腹腔或灌胃给药均具有提高HBsAg-DC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其协同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NKT细胞。

  • 严重腹腔感染时血、粪纳米细菌的检测及其与SIRS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美泰;伍颖君;郑永波;钟俊新;段雪飞;李晶晶;吴承堂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血、粪中纳米细菌(nanobacteria, NB)的检测情况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手术(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 d取血、粪标本进行NB培养,电镜下观察NB并加以鉴定。另取回肠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造模后的大鼠符合SIRS标准,病理观察肠黏膜层部分区域有黏膜上皮脱落,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出现异常,结构松弛。与CLP手术前比较,术后2 d体温(℃)显著升高(39.98±0.43 vs 38.37±0.34,t=18.538, P<0.01),血液白细胞计数(×109/L)亦明显增高(21.13±3.27 vs 10.43±2.23,t=15.909,P<0.01)。严重腹腔感染前、后血电镜下NB阳性率分别为17.5%和42.5%(χ2=5.952,P=0.015),粪NB阳性率分别为90.0%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2)。结论严重腹腔感染SD大鼠血中纳米细菌较感染前显著增加,可能与SIRS的发生发展有关。

  •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42例

    作者:章斐然;李威;王怀明;曾永明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4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ISR术治疗。按TME原则完全游离切除直肠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者改行Mile's术式,13例行回肠预防性造口,2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9~40个月,1例于术后15个月发生肝脏多发转移再次入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对于术前评估早中期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肿瘤没有侵犯肛门内括约肌,采用腹腔镜TME联合IRS术是安全可行的,提高了保肛成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局部复发率低。

  • 乌司他丁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小悦;黄顺伟;陈娟;江智毅;管向东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低剂量组(n=20)和高剂量组(n=20)。对照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低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1×104 U/kg)治疗,高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5×104 U/kg)治疗,观察3组7 d生存率、肝组织细胞因子和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制作成功。高剂量组第7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v s 30%,P=0.01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7天肝组织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7天小鼠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可以改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7d生存率,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免疫抑制的发生有关。

  • ERβ1基因及其剪切变异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陈迪;章乐虹;彭伟强

    目的应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雌激素受体β1(ERβ1)及其5-8外显子缺失变异体ERβ△5-8(文中简称ERβ△),为ERβ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法扩增基因ERβ1及ERβ△,限制性酶切并克隆于以带EGFP绿色荧光基因及Myc报告基因的非融合真核细胞表达质粒IRES2-EGFP,菌群转化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酶切后行DNA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法证实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成功。测序表明ERβ1长度为1593 bp,ERβ△长度为972 bp,与GeneBank上公布的蛋白编码区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ERβ1基因及其剪切变异体ERβ△真核表达载体。

  • 全反式维甲酸在小肠缺血再灌注中的炎症抑制效应及机制

    作者:陈图锋;华赟鹏;黄婵燕;王钟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的炎症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每组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和ATRA组。ATRA组术前以ATRA 15 mg?kg-1?d-1灌胃,阻断组以等体积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灌胃,共5d。术中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收集各组大鼠末端回肠和血清。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回肠病理学改变、行肠黏膜Chiu氏评分;比色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和回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测定回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胞核NF-κB p65蛋白和胞质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量。结果与阻断组相比,ATRA组回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Chiu氏评分下降[(2.54±0.69) vs.(3.86±0.83),P<0.05],血清DAO含量减少[(18.09±4.21)U/L vs.(24.56±4.92) U/L,P<0.05],组织TNF-α[(61.37±18.66)pg/g vs.(97.21±24.67) pg/g]、IL-1β水平[(115.24±30.82) pg/g vs.(219.83±54.31)pg/g]和MPO活性[(4.62±1.18) U/g vs.(7.16±1.50) U/g]降低,均P<0.05;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3.71±0.83) vs.(6.59±1.05),P<0.05],胞质IκBα蛋白含量增加[(0.56±0.12) vs.(0.26±0.05), P<0.05]。结论 ATRA预处理可以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组织的过度炎症反应,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孕激素受体a、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泽楠;冯智英;刘宇;陈健宁;胡攀;潘宇航;刘仁斌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a(PR-a)、孕激素受体b(PR-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PR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IDC组织中PR-a、PR-b的表达,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增殖抗原Ki-67、淋巴结转移、细胞学分级、TNM分期及脉管癌栓的相关性,研究PR-a/PR-b比值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PR-a阳性55例(55%),PR-b阳性58例(58%)。PR-a与HER-2、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5),与ER-β及脉管癌栓负相关(P<0.01),与ER-α、细胞学分级、TNM分期无相关;PR-b与淋巴结转移、细胞学分级、TNM分期负相关(P<0.05),与HER-2、Ki-67及脉管癌栓亦呈负相关(P<0.01),与ER-α、ER-β无相关。PR-a/PR-b>1者32例(48.5%),=1者18例(27.3%),<1者16例(24.2%)。PR-a/PR-b>1组的HER-2、Ki-67、高细胞学分级、高TNM分期、淋巴结阳性率高于PR-a/PR-b≤1组(P<0.05)。结论 PR-b的表达与HER-2、Ki-67、淋巴结转移、细胞学分级、TNM分期及脉管癌栓均呈负相关,而PR-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各不相同,PR-b阳性及PR-a/PR-b≤1可作为IDC预后良好的指标。

  • 藤黄酸逆转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奥沙利铂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杨平;曹杰;谭明华;张通;王成兴;孙政;张伟健;曾山崎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多药耐药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L-OHP的耐药逆转及其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步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建立奥沙利铂耐药结肠癌细胞株SW480/L-OHP。噻唑蓝(MTT)法测定SW480/L-OHP细胞株的耐药指数和藤黄酸在无细胞毒浓度下对结肠癌细胞耐受奥沙利铂的逆转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变化,RT-PCR检测各组细胞MDR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藤黄酸对结肠癌SW480及SW480/L-OHP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奥沙利铂与低毒剂量藤黄酸共同作用SW480/L-OHP细胞,其IC50显著降低(P<0.05),耐药逆转倍数为3.72。与奥沙利铂单药组相比,加入低毒剂量藤黄酸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藤黄酸作用后MDR1 mRNA转录水平降低,同时下调了P-gp蛋白表达。结论藤黄酸部分逆转SW480/L-OHP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其机制与增加细胞内奥沙利铂的蓄积,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及降低P-gp的表达有关。

  •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作者:杨红健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NAT),早开展的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已经达成不少的共识,但还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基本达成的共识有:NACT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NACT的疗效至少与辅助化疗相当;NACT可能增加保乳率;NACT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者有较高的生存率等等。主要的争议包括:乳腺癌NAT的定义和适应证;乳腺癌NACT能否提高生存率;乳腺癌NAT前的病理诊断方法;乳腺癌NAT不同的治疗模式;乳腺癌NAT后pCR的定义;pCR是否是乳腺癌NAT追求的目标;pCR能否作为药物临床研究的替代研究终点;乳腺癌NAT作为“体内药敏试验”的意义如何;如何客观地评价乳腺癌NAT的疗效;乳腺癌NAT的方案与时程,是否根据分子亚型选择方案;根据中期疗效评估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的意义;乳腺癌NAT前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还是NAT后SLNB;乳腺癌NAT达临床部分缓解(clinical partial remission, cPR)后的保乳切除范围;乳腺癌NAT达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mission, cCR)后的保乳切除范围等等。

  • 肿瘤整形外科在乳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尹健

    随着肿瘤的早期发现率的提高以及综合治疗技术的改进,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肿瘤整形外科(Oncoplastic Surgery)正是这样一个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它是肿瘤外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将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将切除与修复完美结合,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地恢复因手术遭到破坏的功能和外观。本文将就肿瘤整形外科在乳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 乳腺癌保乳治疗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林舜国;韩晖

    许多循证医学证据已充分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治疗和全乳切除治疗后具有相同的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在欧美国家,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在国内该术式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有逐年增多趋势。在具体实施保乳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外科技术和多种综合治疗措施的不断进步,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呈现和更新,持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保乳治疗某些重要环节和理念的认识。

  • 谈谈当前乳腺癌治疗的几种主要术式

    作者:韩晶

    乳腺癌的治疗是典型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从100多年前Halsted标准根治术发展到现在,手术范围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目前,常规手术主要包括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以及乳房的重建手术。不论是何种手术方式,都需要严格以根治肿瘤为主,尽量减少手术破坏,保留外形及功能。

  • 炎性乳腺癌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周静瑜;唐利立

    炎性乳腺癌(IBC)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IBC在组织学上并无特殊性,存在一定误诊率,乳腺组织空心针穿刺活检为确诊手段,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协助分期和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本文就IBC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治、预后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研究进展

    作者:丛斌斌;邱鹏飞;王永胜

    内乳区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也是乳腺癌淋巴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注射技术的出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显像率显著提高,经肋间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小的风险评估内乳区淋巴结状况,并进一步完善乳腺癌的淋巴结分期,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为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ASCO发布药物预防乳腺癌的更新指南

    作者:

    2013年7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发布了新临床实践指南--药物预防乳腺癌的更新指南,针对的人群是乳腺癌高风险的绝经前后妇女。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这次的更新强烈推荐讨论他莫昔芬(tamoxifen)在绝经前妇女、他莫昔芬和雷洛昔芬(raloxifene)在绝经后妇女中的使用,同时还推荐考虑依西美坦(Aromasin)的选择。该指南同时还强调了开展以下研究的需求:针对患浸润性乳腺癌更高风险的女性,增加他莫昔芬和雷洛昔芬的使用的方法。

  • 性激素水平和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作者:

    日前,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绝经前女性血性激素水平越高,她们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越大。
      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个前瞻性研究数据进行再分析,通过对760例乳腺癌患者和1700例健康女性血激素水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数据分析表明,性激素水平高者比低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1/5到1/3。这些性激素包括雌性激素雌二酮、雌酮,雄性激素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DHEAS)以及睾酮。雌激素和雄激素对绝经前妇女乳腺癌的风险正相关关系。

  • DNA折纸技术成功折叠蛋白质

    作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保罗?罗特蒙德曾开发出一种“DNA折纸术”,利用DNA分子建造两维的世界,将单个DNA链根据模具的样式随意摆放,为DNA计算机和纳米尺度设备的制作开拓了道路。
      除了操作DNA的能力,蛋白质组装也已被拿来进行研究。目前DNA折纸是通过生物工程手段将蛋白质从一条连续链折叠成三维结构,利用特定碱基来设计大量不同的结构,如笑脸、大学校徽和各种盒子等的DNA技术。

  • 英国发明智能手术刀iKnife

    作者:

    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智能刀”,可以即刻告诉外科医生他们正在切割的组织是否癌变,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13年7月17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iKnife基于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电外科手术开发,由电子刀和质谱分析仪两个部分组成。已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的电子刀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会被自带的排风系统吸走,佐尔坦?陶卡奇博士(Zoltan Takats)意识到,这些烟中包含了人体组织信息。他将一把手术电刀与一台质谱仪连接到一起,利用管道收集电子刀产生的烟,分析其化学物质成分,并和已知的肿瘤化学成分对比,从而精确鉴别组织是否发生病变。结果将在一台屏幕上显示,反馈给实施手术的外科医生红色表示“肿瘤细胞”,绿色表示“健康细胞”。有些分析过程耗时不足一秒。

  • 膳食结构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联--一个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刘军麟(编译)

    在英国,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与该病相关的多个危险因素,诸如家族史、肥胖、哺乳、身高、月经史以及生育史均已明确,且都难以改变[2-5,16]。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稿约

    作者: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立项的电子连续出版物之一,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系列杂志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由多媒体光盘(DVD-ROM)配纸质版杂志导读组成。该杂志保留传统杂志的全部内容和功能,在光盘上除以电子资料的形式编录纸版的全部内容外,同时运用数字化出版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发挥图文声像并茂、存储资源丰富的优势,传播视频讲座、手术演示、会诊录像、新技术介绍、会议录像等多媒体声像内容。本刊的办刊宗旨:集中反应国内外普通外科各方面的重大进展,推动国内外普外科学术交流,努力使之成为有历史价值文献性刊物。

  • 第六届胃肠肿瘤学术研讨会暨胃癌高级培训班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胃癌诊治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学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胃肠肿瘤学术研讨会暨胃癌高级培训班以及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定于2013年12月6-9日在广州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消化肿瘤领域著名专家作专题研讨,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加。参会者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10分。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年各期中心主题

    作者: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ISSN1674-0793/CN11-9148/R)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系列杂志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由多媒体光盘(DVD-ROM)配纸质版杂志导读组成。大16开,双月刊,逢双月1日出版,以电子版的光盘与纸质版的导读本配套发行。邮发代号:46-370。宗旨为及时反映和纵深报道国内外普通外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和学术信息,涵盖普外基础及临床研究,链接交叉学科前沿,突出权威性、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收藏性特点。目前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美国化学文摘(CA)、首席医学网等收录。

  • “征、证、症”的正确使用

    作者:

    “征、证、症”是医学文稿中常用的字或词,三个字虽然字形和字义不同,但由于这三个字读音相同,所以很容易被误用,必须加以区别。
      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证明;验证。②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③征求:征稿、征文。④征讨:出征、南征北战。在医学文稿中多用于综合征(而不是综合症)、征象、体征、指征。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手术指征、临床征象。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