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보통외과학문헌(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93
  • 国内刊号: 11-914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ptwkxwx.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深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苏清华;张澍;李宗芳;黄辰;任松;张伟;蒋安;杨安宁

    目的 检测门静脉高压症(PH)脾亢脾和正常脾巨噬细胞(Mφ)中Toll样受体2、4(TLR2、4) mRNA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深入探讨Toll样受体在PH脾亢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手术切除脾脏(12例)为实验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切除脾脏(4例)为正常对照组.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脾脏组织Mφ,荧光定量PCR法对Mφ表面Toll样受体2、4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与正常脾脏相比,PH脾亢脾Mφ TLR2、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TLR2:2.29±0.55 vs 1.06±0.53,P <0.05;TLR4:2.32±0.41 vs 1.01±0.14,P <0.01).结论 PH脾亢脾Mφ TLR2、4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蛋白水平免疫组化的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内毒素血症→脾脏Mφ Toll样受体活化→Mφ吞噬破坏血细胞增多"是PH脾亢发生可能机制的观点.

  • 兔脾脏包膜下血肿演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从桥;郝博;何杰;程庆君;杨永康

    目的 通过对兔脾脏包膜下血肿形成的模型,观察脾脏包膜下血肿的演变及发展过程.方法 建立兔脾脏包膜下血肿模型的制作,于模型制作前、后以及术后不同时期测量脾脏三径(长、宽、厚).切除的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HE染色观察血肿的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脾脏的厚度增加为明显,于第4周增至大,而长度在第4周已不再增大,第6周脾脏接近于正常大小,组织病理学提示于第3周时脾血肿内出现纤维组织,第6周血肿完全被纤维组织代替.结论 外伤性脾脏包膜下血肿因血肿内第3周才出现纤维组织,早期活动可能会引起脾脏包膜下血肿的破裂.

  • 乳腺癌组织中HER2、ERα、ERβ、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佳妮;刘仁斌;梁惠珍;周兴华;王深明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在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51例与无表达(-)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α、ERβ、P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04例乳腺癌患者,TNM分期为I期的占14.42%,II期占62.50%,III期占19.23%,IV期占3.85%;HER2阳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18%,HER2阴性的转移率为47.5%;ERα、ERβ、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8%、63.46%、73.08%.ERβ与ERα、PR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1),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 <0.01);ERα与PR的表达正相关(P <0.01),与HER2负相关(P <0.01),PR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 <0.05);ERα、ERβ、PR、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ER2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与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ERα、ERβ、P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TNM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未显示明显相关性.

  •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朝旭;吴荣耀;余俊峰;陈流华;陈国泰;吴志棉;谭敏

    目的 探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 MPH)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的止血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且有脾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医用生物蛋白胶组(FG组,25例)和MPH组(25例),由同一主刀医生进行LS,两组术中分别常规用5 ml FG或1 g MPH喷洒于脾蒂断面钉合线及脾窝创面.记录术中出血量、喷洒FG或MPH后渗血停止的时间,测定术后24、48 h引流液量.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和Student t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FG组和MPH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0.8±85.8)ml和(82.2±101.0)ml(t =0.325,P =0.747),喷洒FG或MPH后创面渗血停止时间分别为(2.1±1.8)min和(1.2±0.8)min(t =2.470,P =0.017),术后24 h引流量分别为(85.9±45.7)ml和(52.3±37.9)ml(t =2.833,P =0.007),术后48 h引流量分别为(37.6±18.8)ml和(22.4±17.7)ml(t =2.948,P =0.005).FG组术后1例疑胰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具有快速、可靠的止血作用,其效果优于医用生物蛋白胶.

  •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黄冬梅;任杰;张波;郑荣琴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超声造影(CEUS)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规行CDU检查,对CDU疑肝血管血流异常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对其中2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病例的CDU及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29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肝动脉血栓闭塞3例(肝动脉血栓闭塞合并肝梗死2例),门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另1例为肝门部血肿并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狭窄.CDU显示25例狭窄均有血流参数异常,但不能判断狭窄部位及程度,3例血栓闭塞者,动脉血流均未显示,但不能肯定诊断;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肝动脉血栓闭塞,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与DSA或CTA/MR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3/3)、90.9%(20/22) 、100%(2/2)及100%(1/1).结论 CDU与超声造影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 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黄亮;刘继红;元云飞;李斌奎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肝转移瘤情况、有无其它他部位转移、治疗方案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6%、30.2%和9.0%.其中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而非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3例,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个月(P <0.05);单纯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而肝脏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腹腔、肺部、淋巴结、骨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0个月(P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治疗方案、肝内转移灶数目和部位、有无合并它处转移、肝转移后的全身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合并它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单纯肝转移后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PLGA-m-THPC纳米型光敏剂的制备及其光动力治疗肝癌细胞的研究

    作者:熊小强;陈汝福;汪峰;江志鹏;陈积圣;周泉波

    目的 制备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包裹meta-四-(间羟基苯基)二氢卟吩[meta(tetrahydroxyphenyl)chlorin, m-THPC]的纳米型光敏剂,在体外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用.方法 采用o/w的方法制备PLGA-m-THPC纳米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其粒径大小.荧光光谱仪检测其在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的吸收光谱.在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的培养液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LGA-m-THPC,加红光照射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细胞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PLGA-m-THPC纳米颗粒平均直径为180 nm.PLGA-m-THPC在含血清培养液中的吸收光谱图显示其在652 nm处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光度增强.PLGA-m-THPC进入细胞主要聚集在胞浆,其对Hep G2细胞的光敏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PLGA-m-THPC具有缓释、生物相容性好及光毒性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光敏剂.

  • 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是否真的已经消失?

    作者:江艺

    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是一种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又极具危险的无脾综合征.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外均有一个过程.1911年Kocher提出"切脾无害论"以后,这一观点长期占据脾脏外科医生的思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OPSI才开始引起重视,此后,国内外有关报道不断增多,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

  • 如何看待脾脏的抗肿瘤功能

    作者:姜从桥

    脾脏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并调节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的运转,绝非可有可无.脾脏是人体大在的外周免疫器官,在机体防御系统中,尤其在抗肿瘤免疫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脾脏拥有大量重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参与肿瘤免疫,如T细胞、B细胞、K细胞、巨噬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因子包括促吞噬素(tuftsin)、备解素即P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免疫核糖核酸、环磷酸鸟苷、内源性细胞毒因子、调理素和补体等.

  • 正确认识脾功能,合理开展脾手术

    作者:乔海泉;姜宪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探索,人们对脾脏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脾脏无用到保脾手术的兴起,以至今日的选择性保脾,我国脾脏外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脾脏外科观念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尽管如此,我们对脾脏这一神秘器官功能的了解还是很少,脾脏外科中还存在许多争议,悬而未决.不断探索和正确认识脾脏功能(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将有助于上述争议的解决,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佳的治疗方式,合理开展脾脏手术.

  • 开拓脾脏功能研究新内容

    作者:李宗芳;张澍

    由于受到"切脾无害论"及脾脏并非生命所必需这一事实的影响,人们对脾脏的探索,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机体其它脏器相比一直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人们对于脾脏功能有了更新层面的认识:脾脏虽然不是生命所必需,但对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脾脏在许多疾病(如肿瘤、胰腺炎、肝硬化等)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正常脾脏在机体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以及各种病理脾脏的确切功能和角色所了解的可能还远远不够.

  • 重视外伤性脾保留手术

    作者:陈双;周军

    1549年,Zacaccli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脾切除手术.直至20世纪中叶,全脾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脾外伤的金标准.脾脏"切之无害"论整整延续了400年.脾脏,难道真是"可有可无的脏器"吗?

  • 自体脾片网膜内移植再生脾3例

    作者:姜从桥;刘瑞林;郝博;程庆君;杨永康

    脾脏切除后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是保留脾脏功能的方法之一,我科自1987年开展了此项工作[1],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尽管临床的评价方式较多[2],但对脾片在人体内生长情况少有报道.本文报道3例脾脏切除后行脾片组织移植后因粘连性小肠梗阻及其他疾病行剖腹手术发现网膜上的脾片组织再生结节,并对3例患者的脾再生结节与正常人脾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探讨脾片组织在人体内生长方式及结构的变化.

  • 门静脉高压症脾脏免疫功能的再认识

    作者:陈积圣;张磊

    各类脾脏保留性手术在治疗脾外伤及脾脏良性疾病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公认,但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的治疗中,脾保留手术的价值仍争议较多,其中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对PHT中脾脏免疫功能的认识存在争论.

  • 以循证医学开展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临床研究

    作者:汪谦

    门脉高压症脾功能研究是我国脾外科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脾功能研究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国是全世界乙型肝炎发病率高、肝炎病例数多的国家,乙型肝炎的病理过程多数是以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甚至肝癌形成为必然结果,开展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对临床治疗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新世纪脾功能与脾外科研究的瞻望

    作者:姜洪池;乔海泉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基础医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融入与交叉,新世纪外科学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脾脏外科同样也不例外.脾脏外科的进步源于对脾脏功能认识的革新,相信未来借助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会得以进一步地发展,脾脏外科简单地说是保留与切除脾脏,确切地讲是研究为什么保与切,如何保与切.本文做一简要瞻望.

  • 脾切除对结直肠癌切除术后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嵌入式、配对队列研究

    作者:Wakeman CJ;Dobbs BR;Frizelle FA;陈劲松;汪谦

    目的 探讨医源性脾脏损伤脾切除对结直肠癌切除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10年间行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并附带脾切除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回顾研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依据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标准评估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手术类型及预后等资料.配对病例来自同一医疗中心,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及手术类型完全相同.手术附带脾切除患者为试验组,未切脾者为对照组.结果 55例患者行医源性脾切除术,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疾病分期及手术类型上与之匹配.随访时间(从手术开始到患者死亡或者后一次随访)为2~20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Cox 比例危险度模型进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切除脾脏对患者生存有利(危险度1.8,95%可信区间为1-3.3,P =0.0399),未切脾组与切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和47%, 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38%.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在行结肠或直肠切除时,因医源性脾脏损伤而切除脾脏者,预后较差.

  • 血脾屏障的功能及其调节

    作者:黄长文;傅华群

    血脾屏障是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有机械屏障、生物屏障、传递抗原信息、维持白髓内微环境稳定、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等.研究血脾屏障对进一步加深对脾脏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脾屏障 脾脏
  • 中华医学会关于出版22种电子连续出版物的函

    作者: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出版
  • PBL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作者:刘小梨;张红霞

    简要介绍PBL的教学模式,在护理个案中的应用,以及在该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护士学生的创造性、创新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提高护士学生的临床推论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 教学法 学习 PBL
  • 脾蒂套扎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君久;黎东伟;唐世龙;李爱辉;张小兵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一直是腹部微创手术中风险大,操作难度较高的腹腔镜手术,如何安全地处理脾蒂是LS的关键性操作,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的处理脾蒂方法,我们采用脾蒂整束套扎法,应用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康清;张涛;肖亮灿;曾朝坤;黄文起

    目的 观察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肝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肝脏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戊乙奎醚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戊乙奎醚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 mg,对照组则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持续微泵注射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烷、间断注射顺苯璜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在术前及术后48 h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简易智力量表测试.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以ICU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行全麻苏醒期谵妄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 MMSE评分≤23分的患者分别有6例(14.3%)和5例(13.2%),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戊乙奎醚组全麻苏醒期谵妄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 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伏虎;王璇

    目的 评价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应用介入治疗的手段,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脾下极动脉进行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48例,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肝功能的变化、脾脏大小、并发症的发生及愈后情况.结果 术后白血胞、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迅速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2周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后逐渐改善;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无变化;术后近期(1~3个月)脾脏大小变化不明显,6~9个月后明显缩小;术后并发症:均有腹痛、发热等.4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术后治愈(CR)37例(77.1%),有效(PR)9例(18.1%),总有效率95.8%,37例获CR者随访1年,7例复发,复发率18.9%.结论 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术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8例疗效观察

    作者:党晓卫;许培钦

    目的 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PMF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5例).结果 行单纯脾切除术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例.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各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对7例进行了1至5年的随访,患者贫血状况、腹部不适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无再发消化道出血,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 PMF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时,可行脾切除术(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在线投稿系统开通启事

    作者:

  • 本刊2009年各期中心主题预告

    作者:

    关键词: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视频稿件征稿要求

    作者:

  • 部分标准医学名词

    作者:

    关键词: 标准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函

    作者:

  • 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陈孝平;张志伟;杨甲梅;沈锋

    近半个世纪以来,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 脾脏损伤的分级

    作者:《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辑部

    关键词: 脾脏损伤
  • Cochrane系统评价

    作者:

    关键词:
  • 部分脾切除术(VCD)

    作者:姜洪池

    关键词: 部分脾切除术
  • 部分脾切除术(VCD)思考题

    作者:陈锡林

    关键词: 部分脾切除术 VCD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