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分期方法的比较

    作者:周良晶;丁国平;曹利平;阙日升;吴峥嵘;蒋桂星

    目的 比较Bismuth-Corlette分型、AJCC-第7版TNM分期、以及MSKCC分期三种不同临床分期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患者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与病理资料,采用三种不同分期方法进行分型/分期,分别与手术切除率及预后比较相关性.通过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比较不同临床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Bismuth-Corlette分型、TNM分期Ⅰ、Ⅱ、Ⅲ、Ⅳ型(期)预测手术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KCC分期T1、T2、T3期手术切除率依次为68.6%,44.8%,19.2%,随着MSKCC分期的增高,手术切除率呈现明显的下降(x2=20.03,P=0.000).Bismuth-Corlette分型的生存函数曲线存在多处交叉,而TNM分期和MSKCC分期的生存曲线呈现较好的平行下降.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有无远处转移、手术切缘是否阴性、TNM分期和MSKCC分期等级情况与预后相关.结论 MSKCC分期比Bismuth-Corlette分型和TNM分期更准确预测手术切除率,并且MSKCC分期和TNM分期在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上优于Bismuth-Corlette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有无远处转移、手术切缘是否是阴性、TNM分期和MSKCC分期等级情况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 肝切除术后疼痛分析

    作者:骆鹏飞;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葛勇胜;余继海;乔晓斐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5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555例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中,255例出现术后中重度疼痛,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45.95%.其中以切口疼痛常见,性质以刀割样痛多,原因以手术创伤为主,其次为术后并发症引起的疼痛.按是否发生术后疼痛分为术后疼痛组(n =255)和非术后疼痛组(n =300),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t =3.435,P<0.01)、手术史(x2=26.190,P<0.01)、手术方式(x2=31.336,P <0.01)、切口长度(t=8.328,P<0.01)、切除剑突(x2=19.423,P<0.01)、切口终结局(x2=311.535,P<0.01)、并发症(x2=126.93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史(P =0.001)、手术方式(P =0.005)、切口长度(P =0.000)、切除剑突(P =0.001)、并发症(P =0.000)为术后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肝切除术后疼痛与既往手术史、手术方式、切口长度、是否切除剑突以及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有关.

  • 术前脾肝体积比可预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性

    作者:朱耿隆;蔡潮农;林志东;李坤伟;洪晓鹏;陈东;张百萌

    目的 探讨术前脾肝体积比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普外科75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脾肝体积比的大小分为低指数组(脾肝体积比<0.8)和高指数组(脾肝体积比≥0.8),术后应用门诊、电话方式随访至2014年3月,以Cox回归模型对其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3个、甲胎蛋白异质体L3≥10%、脾肝体积比≥0.8、血管侵犯及肝静脉或门静脉癌栓、切缘阳性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则提示术前甲胎蛋白异质体L3≥10%、脾肝体积比≥0.8、肿瘤大径>5 cm、肝静脉或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脾肝体积比≥0.8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初步预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预后.

  •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小鼠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道明;张毅;罗敏;段永庆;周粼;王华

    目的 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的肝细胞移植入小鼠模型,探讨其细胞整合到肝脏的能力,并观察对肝脏细胞损害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人胚胎于细胞诱导分化成的肝样细胞移植入慢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体内l、7、15 d后,检测小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肝功能以及分化肝细胞参与受体肝组织的再生及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的情况.结果 移植后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表现为肝细胞以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坏死灶小、充血以及出血现象减轻;同时肝功能好转.分离到的人胚胎干细胞可在肝受损小鼠体内存活,增殖,整合,并能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结论 将人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小鼠体内后参与受体肝组织的再生,并能分化成功能性的肝细胞.

  • 274例巴塞罗那A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杨浩洁;郭哲;姜经航;杨富权;鲍思扬;黎乐群;赵昌;向邦德

    目的 探讨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BCLC)A期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4例经TACE治疗的BCLC 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CLC A期肝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21.2%、11.8%.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35 g/L(x2=6.736,P=0.009)、天冬氨酸转氨酶≥70 U/L(x2=8.295,P=0.004)、肿瘤直径≥5 cm(x2=6.720,P=0.010)、AFP≥400 ng/ml(x2=12.510,P=0.000)影响BCLC A期肝癌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35 g/L(Wald=9.827,P=0.002)、肿瘤直径≥5 cm(Wald=5.680,P=0.017)、AFP(α-fetoprotein)≥400 ng/ml(Wald=10.359,P=0.001)是影响上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满足白蛋白> 35 g/L、肿瘤直径<5 cm、AFP <400 ng/ml的BCLC A期患者1、3、5年生存率为83.3%、61.1%、30%.结论 术前白蛋白≤35 g/L、肿瘤直径≥5 cm、AFP≥400 ng/ml是影响BCLC A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满足白蛋白> 35 g/L、肿瘤直径<5 cm、AFP< 400 ng/ml的BCLC A期肝癌患者,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MRI及MRCP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汪建初;浦涧;宋斌;陆涛;马日海;吴贤建;卓臣义;路远;王存川

    目的 探讨MRI及MRCP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搜集我院收治的术前行MRI检查的159例急性胆囊炎资料,记录LC中暴露胆囊三角、胆囊三角解剖、胆囊床剥离所需时间,分析MR表现如胆囊壁厚度、胆囊大小、胆囊壁连续性、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管与肝总管角度等与手术时间关系.结果 手术时间> 90 min的有98例(98/159,61.64%);胆囊壁厚度≥5 mm的患者,胆囊三角解剖及胆囊自胆囊床剥离所需时间较多(P =0.001);胆囊≥4 cm及胆囊黏膜断裂的患者在暴露胆囊三角、胆囊三角解剖、胆囊自胆囊床剥离所需时间均较长(P=0.001),胆囊周围有积液的患者,在暴露胆囊三角、胆囊三角解剖、胆囊床剥离阶段所需时间均较长(P =0.001).胆囊管与肝总管角度<60.的患者,在解剖胆囊三角方面所占时间较长(P =0.001).在暴露胆囊三角方面,胆囊≥4 cm、胆囊黏膜断裂、胆囊周围积液等所需时间较长(P =0.001);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1例胆总管误夹,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及MRCP检查可以预测急性胆囊炎LC手术难度,为急性胆囊炎LC提供指导.

  • 非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治疗63例

    作者:郭松林;周建;袁良喜;包俊敏;景在平

    目的 评价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非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63例病程>14d的非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CDT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术后静脉造影计算血栓溶解率来评价静脉再通效果.随访内容包括多普勒超声检测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估.结果 63例患肢平均病程为(22±5)d,采用持续微泵联合脉冲式给药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121±69)万U/d,溶栓时间为(74 ±21)h.血栓显著溶解48(77%)例,15例残留狭窄(>50%)进行血管成形术,12例植入支架(11例髂静脉,1例股静脉).溶栓过程无严重并发症,6(10%)例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深静脉通畅率71% (45/63),轻中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24%(15/63),无重度PTS发生.结论 非急性下肢DVT采用CDT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并且可以提高远期深静脉通畅率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的风险.

  • 穿刺引流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比较

    作者:杜飞;周成明;曹峻;赵晋明;张金辉

    目的 对比分析穿刺引流与手术2种不同方式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穿刺引流组(48例)和手术组(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81例患者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在血培养阳性中占45.45%,在脓液培养阳性中占62.50%.有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2.05,P>0.05).穿刺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14±5)d显著低于手术组(17±5)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5).穿刺引流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1±1.6)d短于手术组(6.0±1.1)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5).穿刺引流组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少于手术组的10例(x2=3.91,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完全腹腔镜肝总管空肠吻合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

    作者:黄洁;龙奎;许丁伟;孙敏

    目的 比较完全腹腔镜肝总管-空肠吻合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腹腔镜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同期42例接受传统开放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率以及术后胆瘘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75.43±12.28) min,高于对照组的(189.12±19.35) min(P =0.031);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3.13±6.34) ml,切口长度(5.76±0.7)cm,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为(43.33±3.15)h,术后住院时间为(12.65±2.19)d,均低于对照组的(180.37±9.67) ml,(18.51±1.9)cm,(70.45±4.97)h,(22.16±4.61) d(P <0.05).观察组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19.07%)(x2=22.12,P<0.05).两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完全腹腔镜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安全有效,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荧光法联合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刘军;王宁;陈平;黄林平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引导的荧光法联合染色法进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荧光法联合染色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全部前哨淋巴结均进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其中前哨淋巴结荧光显影率为100%,平均每例2.88枚;蓝染率为92.5%,平均每例1.75枚.7例患者术中冰冻检查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癌并立即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其余33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均未发现转移癌.结论 染色法联合荧光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具备检出率高、创伤小等优势,适宜在临床推广.

  • 胃手术后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对判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意义

    作者:林超;赵过超;吴文川;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

    目的 确定胃手术后患者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值的影响因素,评估以血PCT值判断胃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从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将非连续的153例行胃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记录其在手术第1、3、7天的体温、血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分析影响术后血PCT值的因素,并分别研究其判断感染性并发症的能力.结果 术后并发症、手术类型和行急诊手术对术后第1天的血PCT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PCT值的影响因素均为术后并发症.在排除术前感染病例后,伴有感染性并发症病例的血PCT值在术后第1、3、7天均高于无并发症病例(t=2.92,P<0.01;t=5.34,P<0.01;t =4.03,P<0.05).血PCT在术后第1、3、7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2和0.87,相对应的佳阈值为0.75、0.84、0.71 ng/ml,其中第1天和第7天的曲线下面积在所有参数中高.在无并发症组中,术后第1、3、7天的平均血PCT值分别为(0.47 ±0.97)、(0.36±0.50)、(0.23 ±0.24) ng/ml,从术后第1~3天以及术后第3~7天,血PCT值均平均下降55%.结论 无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血PCT值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有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患者的血PCT值明显上升,连续监测血PCT值可以更有效地判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 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

    作者:魏峰;武永东;尹文利;李永禄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腹腔镜手术治疗14例AA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结果 14例患者均首先行腹腔镜探查,其中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4%),3例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22%),2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14%),本组均未出现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治疗AA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为复杂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80岁以上高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诊治分析

    作者:谭海东;徐力;孙永亮;刘立国;司爽;刘笑雷;周文颖;杨志英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高龄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全组共46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80~ 98岁),43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保守治疗16例(34.8%),择期手术17例(37.0%),急诊手术13例(28.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7.7% (21/44),三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64.3% (9/14)、11.8% (2/17)、76.9%(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9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8.571,P=0.014),择期手术相较于另外两种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07,OR =0.02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胆囊结石、胆囊炎临床表现相对隐蔽,常与病情变化不一致.择期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确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处理问题

    作者:曲军;梁斌;张辉;燕宇;杨冰;朱宇;张万蕾;赵赟赟;王屹

    目的 观察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特征,探讨PTH及血钙、血磷水平对于判断手术效果的意义.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4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手术中及围手术期各项临床参数. 结果 专业医师进行B超检查确定病变甲状旁腺数量的检出率为97.56%(40/41),高于其他检查方法.全部24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在切除病变甲状旁腺或全部甲状旁腺后ioPTH值在15 min内迅速下降,平均降至手术开始时的11%以下.在随后的72 h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PTH水平持续降低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PTH在术后24h开始回升.随着PTH降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磷水平约在术后6h左右降至正常,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钙水平约在术后6h可降至正常.结论由专业医师实施的B超检查术前检出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实施ioPTH测定是术中判断手术切除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对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ioPTH下降至手术开始时的50%以下尚不足以判断病变甲状旁腺切除完全,需要结合术前影像学定位结果.

  • 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前血清AFP的预后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安松林;王黎明;荣维淇;吴凡;余微波;冯莉;刘发强;田斐;毕超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血清AFP水平分成0~20 ng/ml、>20~ 400 ng/ml、>400 ng/ml三组,进行生存分析、建立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术前血清AFP水平与性别、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肿瘤直径、脉管瘤栓、被膜受侵、组织学分级以及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AFP 0~20 ng/ml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8.1%、57.5%、40.6%,AFP>20 ~ 400 ng/ml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4%、40.4%、34.6%,AFP> 400 ng/ml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3.0%、34.8%、28.1%,AFP> 400 ng/ml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另外两组(x2=16.009,P=0.000;x2 =4.801,P=0.028).AFP 0~20 ng/ml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4%、83.8%、62.3%,AFP 20~ 400 ng/ml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6%、68.5%、37.5%,AFP> 400 ng/ml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51.6%、35.1%,AFP0~20 ng/ml组总生存率高于另外两组(x2 =6.959,P=0.008;x2=18.920,P=0.000).结论 术前血清AFP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400 ng/ml可作为预测无复发生存的截点值,20 ng/ml可作为预测总生存的截点值.

  • 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程灿;胡何节;王晓天;方征东

    目的 总结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危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6% (56/58),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2.8%(19/58),其中,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9.0%(11/58),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58),原发内漏发生率为27.6%(16/58).本组5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86.2%.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20±5)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5/51),死亡率为7.8% (4/51),再次干预率为7.8% (4/51).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率3.9%(2/51),继发性内漏发生率为9.8% (5/51),支架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11.8%(6/51).结论 内漏,支架相关性并发症仍是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倾斜原因分析

    作者:刘向东;赵家宁;梁玉龙;吴文娟;吕鹏飞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为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1-2].但可回收滤器下腔静脉置入后较易发生倾斜,倾斜后回收钩易贴壁,极大地增加了回收的难度[3-4].2001年1月至2013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253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53例,男142例,女111例,年龄18~ 87岁,平均(49 ±9)岁.253例患者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下肢骨折术前159例,术后18例;骨盆骨折术前16例,术后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6例;脊柱手术5例;骨盆肿瘤术前3例;非外伤、非手术患者29例.

    关键词:
  • 盆腔自主神经监测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何庆泗;陈月光;孙国瑞;曲辉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的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低,他们的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1].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生殖和排尿功能障碍,而盆腔自主神经比较纤细,术中难以辨认,即便在PANP术后,患者的生殖功能依然较术前有较大降低[2].本研究旨在通过神经监测的方法,于术中精确判定盆腔自主神经及各分支,确保其功能的完整性.

    关键词:
  • 胆管内生长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周玮;王凤山

    胆管内生长型肝细胞癌(intraduct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1],十分罕见.本病与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不同,两者区别在于,胆管内生长型肝细胞癌在术前影像、术中超声扫查、术中肝脏触诊等方法下均未检出肝内病灶.我们总结5例胆管内生长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

    关键词:
  •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防治

    作者:王亮;邹汉青;邢春根;杨汶士;洪荫;王国强;朱旬

    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可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但增加患者患骨质疏松风险.本研究随访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AIs治疗,研究AIs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及唑来膦酸对AIs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根据选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诊治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定期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病例选入标准:(1)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或原位癌;(2)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接受规范治疗;(3)随访满3年,在内分泌治疗前(基线)、内分泌治疗第1、2、3年完善骨密度检测;(4)内分泌治疗前未使用双磷酸盐治疗.

    关键词:
  • 原发性肝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包根;鄢业鸿;肖建生;余成辉

    患者,女,49岁,因“阵发性上腹部胀痛不适20 d”入院,当地医院上腹部CT平扫提示肝占位性病变.入院时上腹部胀痛不适,并向右侧腰部放射,呈间歇性发作.无乙肝及其他疾病史,无其他药物服用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营养状况中等;触诊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无异常体征.化验:丙氨酸转移酶122 U/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91 U/L,碱性磷酸酶154 U/L,余化验结果无异常.行上腹部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经对症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3年8月19日行肝癌扩大左半肝切除术+尾状叶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肿块位于左半肝及右前叶,侵犯肝中静脉,术后标本见图1A.术后病理示肿块内肝组织部分呈结节状,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分布,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少,核不规则(图1B).

    关键词:
  • 直肠印戒细胞癌术后罕见部位转移二例

    作者:梁正子;颜登国

    例1 女,49岁.因大便带血2周入院.肠镜示肿瘤距肛缘8 ~12 cm,活检病理学检查为腺癌.术前胸腹CT未见异常,CA199 57.68 U/L、CA242 57.7 ku/L均升高,血癌胚抗原(CEA)正常.术中探查肿瘤位于盆腔腹膜返折上3 cm处.行Dixion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为印戒细胞癌,溃疡型,侵及肠壁全层,淋巴结转移9/15,直肠系膜内见癌结节2枚.术后接受化疗2个周期,因严重反应未能坚持.术后17个月发现左乳肿块,B超示低回声团块,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转移性乳腺印戒细胞癌,免疫组化:CK20+,Villin+,ER-,PR-,P53+,CerbB-2-,CgA-,P63-,CK7-,P120-,CD5/6-,CK34-.复查胸腹盆腔CT、全身骨扫描无异常,CEA、CA199、CA242等均正常,未作肠镜检查.

    关键词:
  • 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进展

    作者:张宏鹏;郭伟

    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EVR)技术已20余年[1],其适应证范围越来越广,但对于累及分支血管的病变的处理是很困难的.总结目前“非停循环”重建主动脉弓的腔内技术,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开放性手术与EVR相结合的杂交去分支化术式(arch debranching hybrid operations),该类技术目前文献报道较多,又可分为:颈-胸杂交术式(cervical-thoracic hybrid operation)和胸-胸杂交术式(thoracic-thoracic hybrid operation);(2)完全腔内重建技术,该技术难度高,尚无成熟的产品.本文将总结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的进展,并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

    关键词:
  • 8字缝合法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胜勇;陈学敏;孙冬林;杨春;蔡辉华;段云飞;张悦;陈晶

    阑尾炎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阑尾切除术也是外科古老和常见的手术.目前对于阑尾残端的处理,有不同的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70例,采用8字缝合法包埋阑尾残端,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0例均为女性,年龄17 ~81岁,平均年龄44岁;70例中单纯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44例,阑尾坏疽、穿孔4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4例,慢性阑尾炎6例,阑尾脓肿1例.

    关键词:
  • 钩突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

    作者:周海洋;金凯舟;王毅;张剑;阮灿平;王伟军;孙延平;胡志前

    随着麻醉、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围手术期监护的加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近二十年有了明显的下降[1].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今仍是一种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手术[2].Hackert等[3]在2010年提出了一种由尾侧向头侧方向先游离胰腺钩突再离断胰颈的切除方法,称为钩突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与传统的技术不同,它从胰腺钩突部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切除.我们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25例行钩突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的荟萃分析

    作者:韩继祥;曹宏泰;陈茂盛;范宁;焦作义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是两种主要的治疗近端胃癌的手术方式,但是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却存在争议[1].本研究通过整理已经发表的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近端胃癌的文献,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近端胃癌的疗效差异.资料与方法一、检索策略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Web of Science作为检索的主要来源.外文检索策略:“neoplasms”(Mesh)或“cardia”(Mesh)或“Proximal gastric cancer”(Text word)或“cancer of fundus”(Text word)和“total gastrectomy”(Text word)或“proximal gastectomy”(Text word)或“partial gastectomy”.中文检索策略:“胃癌或近端胃癌或胃底贲门癌”和“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两名研究者独立地检索与评估,必要时请第三方参与.

    关键词: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