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时的血清酶谱变化

    作者:胡路;张福先

    目的 探讨血清酶谱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acute mesenteric vasculopathy,AMV)与几种外科急腹症中的变化,验证其对AMV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建立家兔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急性肠系膜静脉缺血、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胃穿孔、急性胰腺炎、假手术、空白对照的动物模型,在模型建立后0、1、3、6、9h抽取外周静脉血化验血清酶谱,分析酶谱变化,找出组间差异.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AMV的血清酶谱随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静脉缺血组在阻断3h后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谷丙转氨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碱性磷酸酶),r-GT(glutamyl transferthe enzyme,谷氨酰转移酶)即出现显著性变化,LDH(lactate dehydrogenase,乳酸脱氢酶)在阻断6h后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动脉缺血组在阻断6h后ALT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ALT在AMV和急性胃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之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T在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和静脉缺血之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酶谱变化有助于AMV的早期诊断.

  • 球囊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性膝下动脉闭塞症的近中期疗效

    作者:虞希祥;高秀仙;肖池金;乔彬彬;王舒婷;胡哲;朱国庆;施昌盛;施振静

    目的 总结Deep球囊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对糖尿病性膝下动脉闭塞症的近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Deep球囊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性膝下动脉闭塞症73例(86条患肢131条血管),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手术并发症,随访观察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后近中期治疗效果.结果 86条患肢手术技术成功79条(91.86%),术后膝下动脉血流灌注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减轻,皮温升高,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术中并发症6.85% (5/73),术后并发症8.22% (6/73),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l、2、3、4、5年失访人数分别为0例、4例、9例、10例、13例;随访5年平均患肢膝下动脉再狭窄率16.53%,疼痛复发率28.11%,溃疡发生率10.95%,截肢率12.49%.结论 Deep球囊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性膝下动脉闭塞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中期疗效良好.

  • CYP2D6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田超;杨义;李卉

    目的 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TAM)及其活性代谢产物4-羟基他莫昔芬(4-OH-TAM)血清浓度的相关性,并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200例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的口腔黏膜及血清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方法(LC-MS)测定患者体内TAM及其活性代谢物4-OH-TAM的血清浓度.结果 200例乳腺癌中检测到CYP2D6* 10/* 10纯合子94例(47%),CYP2D6 wt/wt野生型48例(24%),CYP2D6 wt/* 10杂合型58例(29%).CYP2D6 wt/wt野生型和wt/* 10杂合型两组4-OH-TAM的血清浓度都明显高于*10/*10纯合型(F=4.31,P=0.01).CYP2D6* 10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均P >0.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CYP2D6突变组患者平均无病生存时间(47.2个月)明显短于CYP2D6正常组患者(51.2个月),P=0.018.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D6基因型与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明显相关(HR=2.755,95%CI:1.230 ~6.173,P=0.014).结论 CYP2D6*10/*10基因型与乳腺癌他莫昔芬的疗效相关,检测CYP2D6基因型可能有助于临床上有效选择他莫昔芬.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作者:王铁皓;赵纪春;黄斌;马玉奎;袁丁;杨轶;曾国军;熊飞;吴洲鹏

    目的 总结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围手术期结果,为EVAR术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择期接受EVAR术的276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38.0%)采用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LA),56例(20.3%)采用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EDA),115例(41.7%)采用全身麻醉(generalanesthesia,GA),比较3组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资料、围术期相关资料.结果 术中麻醉或手术方式无改变.LA组的肺部疾病患病率(71/105,67.6%)显著高于GA组(60/115,52.2%,P=0.020).LA组较EDA及GA组显著缩短了手术持续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105,1%)显著低于GA组(11/115,9.6%,P=0.005).麻醉方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部麻醉显著降低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结论 局部麻醉更有利于EVAR术后患者的恢复,局部麻醉可能成为EVAR优先选择的麻醉方式.

  •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经验

    作者:顾奇云;赵军;周国庆

    目的 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胆石症合并肝硬变的患者共108例,行手术治疗78例.根据患者情况手术方式有经腹胆囊全切除、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脾切除术、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行胆道手术、肝左外叶切除+胆道手术以及肝门胆管整形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经内窥镜治疗10例,采取非手术治疗20例.结果 本组108例患者治愈73例,治愈率67.6%,好转32例(29.7%),死亡3例(2.8%),死亡原因为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手术并发症为腹水、黄疸、出血及肝功能不全.结论 对于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术前应准确评估,采取合适的合理的手术方式,掌握术中处理技术,以及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Child C级患者应列为手术禁忌.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TSH抑制治疗

    作者:王松;张方洁;代文杰;姜洪池;吴小虎;徐德全;马田雨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5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行TSH抑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304例):未进行双风险评估直接行术后TSH抑制治疗;B组(252例):按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危险度分层条件和TSH抑制治疗的不良反应风险分层条件进行风险评估,按照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DTC术后TSH抑制治疗目标.结果 A组患者3年内的无复发和转移率为96.8%;B组患者3年内的无复发和转移率为99.2%.B组3年无复发和转移率明显高于A组(P=0.044).B组患者的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相关事件的住院率较A组患者降低了89%.结论 个体化TSH抑制治疗方法不仅能显著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率和转移率,还能明显减少外源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相关事件的门诊就诊率、住院率.

  • 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作者:朱志杨;任培土

    目的 探讨左、右(后支)肝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12例左、右(后支)肝管低位汇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肝管汇合点距肝门2 cm至十二指肠上缘之间8例,低于十二指肠上缘4例.左肝管与右肝管低位汇合7例,右肝管后支低位汇合5例.9例伴有胆管狭窄:左右肝管开口狭窄4例,右肝胆管开口狭窄3例,左肝管开口狭窄2例.左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3例,左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管汇人右肝管5例,左肝管2例,肝总管5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7例行双“T”管引流术;右肝管后支低位汇合5例行“T”管引流术.12例左、右(后支)肝管低位汇合病例术中右肝管后支不同程度损伤4例,右肝管损伤1例.结论 左、右(后支)肝管低位汇合异常术前不易确诊.术前MRCP或ERCP检查,了解左、右管低位汇合及右肝管后支存在的可能,有利于指导手术,可避免发生胆道医源性损伤.

  • Cortactin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细胞分裂状态及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俊杰;梅广林;胡卫东;吴寒;刘贵远;时雪亮;朱建伟

    目的 探讨cortactin在结直肠癌组织、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直肠癌细胞cortactin表达水平与细胞分裂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rtactin在结直肠癌组织、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用Kaplan-Meier法比较cortactin不表达或者低表达患者组与高表达患者组5年生存率.分析cortact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FISH技术观察cortactin编码基因CTTN在结直肠组织中的扩增.体外合成cortactin siRNA后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观察转染后cortactin表达量的变化及细胞分裂状态.结果 Cortact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和癌旁结直肠正常组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ortactin表达增高与结直肠癌不良分化(P<0.01)、有淋巴结转移(P =0.006)、TNM分期(P =0.022)相关.Cortactin阴性表达或者低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ortactin高表达组.结直肠癌组织中cortactin编码基因CTTN扩增明显,结肠腺瘤与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扩增.导入cortactin siRNA的结直肠癌细胞cortaet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Cortactin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有关.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失败病例分析

    作者:王梦一;刘跃武

    131I放疗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131I治疗对一些过去认为应该有效的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差甚至无效.本文总结我院20例131I治疗淋巴结转移失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131I治疗的效果及治疗策略.

    关键词:
  • 临时性滤器在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作者:刘存发;李俊海;黄梅;张秀军;曹健鹏;张楠;李津凯;戴兵;殷述刚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CRT)是中心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并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为7% ~ 35%[1].天津医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对21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临时滤器保护下安全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

    作者:王涛;陈琪;邹树;汪涛;张炳印;汤礼军

    胆囊结石在儿童的发病率国外文献报到发病率为0.15%~0.22%,成年及老年更高一些[1],目前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为常规治疗方式.胆囊切除术往往需要切除仍有功能的胆囊,首先改变了正常的生理过程,其次胆囊切除手术可能产生出血、漏胆、胆道损伤等并发症[2],对于儿童和老年人,为了不影响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用更微创的手段实现保胆取石.我院应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联合胆道镜的微创方法,对10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实施了保胆取石术.

    关键词:
  • 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要点及与传统手术疗效对比

    作者:何杨;涂小煌;宋京翔;张再重

    2009年,Hohenberger等[1]首次提出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eolic excision,CME)的概念,为结肠癌诊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回顾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2例(72例行CME,60例行传统手术)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

    关键词:
  •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诊治体会

    作者:喻超;邓亚竹;江建新;孙诚谊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炎症及慢性纤维化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失调,胰腺实质可发生各种进行性、不可逆的病理学改变,如胰管结石(pancreatic duct stone,PDS)、胰腺实质钙化、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PDS常引起较严重的后果,如腹痛反复发作、进行性胰腺功能损害,加重CP,甚至诱发胰腺癌[¨.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CP患者106例,合并PDS患者29例,其中手术治疗19例,现结合相关资料对CP合并PDS的诊断与治疗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腔内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经验体会

    作者:孟庆友;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张晔青;戎建杰;于小滨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为临床急症之一、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栓塞、血栓形成、痉挛.传统外科手术受限,介入方法能够快速开通.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腔内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共30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路径探讨

    作者:杨昌平;曹金林;郭海鹰;刘桂宝;邹丽华

    低位直肠肿瘤手术因保留肛门有难度,恶性肿瘤手术又有严格的距离要求,既使部分保留了肛门功能也不尽如意.经典的Miles术式需要在左侧腹壁行永久性人工肛门,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采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治疗低位直肠良性肿瘤或早期低位直肠恶性肿瘤(简称Mason术)可以有效保留了肛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利用造口袋处理引流管渗漏的方法

    作者:王俊;王霓;杨杰;汤建军

    腹部外科术后往往留置多种引流管,其中一部分会从引流管和局部腹壁戳孔之间出现渗漏(图1A),腹水、引流液或者消化液经此溢出,敷料、衣被易被污染,且刺激局部皮肤,致局部红肿甚至溃烂.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110例腹部手术留置引流管后出现渗漏的患者,采用2种方法治疗,对比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急性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三例

    作者:周海蒙;殷艳花;周忠晓

    例1 患者男,60岁,“突发上腹痛3d”2012年8月23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20年.入院后经检查血压140/80 mmHg,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怀疑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行CTA进一步检查发现,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起始处1.9 cm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Ⅱb型),肠系膜上动脉真腔变窄(图1A).

    关键词:
  • 腹膜后黑色素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薛双亮;赵泉;迟昆萍;陈天星;龚昆梅;欧阳一鸣;钟鸣

    患者女,53岁.1个月前因急性阑尾炎人院.术前B超检查发现右髂部位包块,手术切除阑尾,术中见该包块与神经及血管粘连紧密,未予处理.患者术后1个月,病情恢复尚可,为明确诊断再次人院.腹部及盆腔CT检查可见腹膜后右侧髂腰肌前方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病灶向内推压右侧髂血管,盲肠及回盲部较多淋巴结显示,考虑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B超提示胆囊内胆泥沉着声像,凝血功能示:D-Di4.60 μg/ml,FDP 9.90 μg/ml;乙肝五项(-),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均未见异常.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包块.

    关键词:
  • 下肢肿胀为首发症状的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潘广锐;陈兆雷;孙元;张喜成

    患者男,31岁,因右下肢明显增粗2年,间歇性跛行2个月于2012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意发现右下肢较左下肢略有增粗,无其他不适,未予重视,以后右下肢增粗缓慢加重,近2个月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久立后感酸胀不适,抬高肢体可缓解.查体:测右下肢髌骨上、下缘10 cm肢体周径,较对侧增粗3 cm和5 cm,皮色正常,浅表静脉无迂曲扩张,无溃疡、色素沉着,皮温不高,Neuhoff征(-).

    关键词: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股总静脉漂浮血栓二例

    作者:方伟;郭曙光;彭明生;邱天

    病例1,男,61岁.右下肢静脉曲张20余年.入院5个月前行左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并发小腿肌丛静脉血栓,口服华法林3个月血栓未溶解,停用抗凝药物.病例2,男,62岁.左下肢静脉曲张20余年.合并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症、糖耐量异常,入院前1周并发左小腿血栓性浅静脉炎.2例患者本次静脉曲张手术前均行彩超检查排除了大隐静脉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结果正常.使用综合微创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穿支静脉筋膜下结扎术+曲张静脉团Tri-vel旋切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1周彩超复查确诊为隐股结合处血栓形成蔓延至股总静脉形成漂浮血栓(free-floating thrombosis,FFT).

    关键词:
  • 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注射方法探讨

    作者:卢凯平;蒋劲松;卢惟钦;杨光唯;来集富;吴昊;虞聪;陈乐高

    泡沫硬化剂注射已成为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一种公认的重要辅助疗法[1].效果显著且简便易行.但注射治疗后并发症仍较多,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色素沉着、皮下硬结;其次是注射后仍有较高的复发再通概率[2].浙江省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C2期下肢静脉曲张1 738例,治疗中不断改进共采用4种注射方式,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重视下肢原发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深明;张赟建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常见静脉疾病的总称.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以及先天性.下肢原发性CVI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性湿疹、脂性硬皮病、静脉性血管炎、反复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等.静脉高压是原发性CVI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下肢的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3个系统均可发生病变.近年针对这些系统病变的临床研究取得许多进展,许多治疗新方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们应该重视下肢原发性CVI的临床诊治研究,进一步提高CVI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适应证探讨

    作者:张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虽然在急性期经积极治疗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的发生率,但仍有1/4 ~1/3的患者终演变为PTS.随着血管腔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技术日趋成熟,PTS的腔内治疗技术亦为越来越多的医师所掌握.然而,与动脉闭塞性疾病相比,PTS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Wahlgren等[1]报道的一组病例平均年龄只有45岁.由于髂-股静脉支架一旦闭塞,常难以再通,患者临床症状因而加重,处理棘手,因此,适应证的掌握比腔内操作技术本身更重要.

    关键词:
  • 置管溶栓与单纯抗凝对比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刘春江;陈世远;王孝高;高涌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通过单纯抗凝治疗(anticoagulation,AC) DVT以及应用医用弹力袜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仍有20% ~ 50%患者在2年内会发展成下肢PTS[1,急性DVT行AC治疗,静脉腔内残留大量血栓,导致瓣膜破坏及静脉返流、静脉高压,终导致PTS[2].第九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认为对于近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在预防PTS上具有更高的价值[3].CDT能在短时间内改善静脉的通畅度,还保留了瓣膜的功能性,可有效预防PTS的发生.本次系统评价汇总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研究,目的是评价CDT治疗DVT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劲松;王深明;崔进

    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sm diseases),如: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1-3],抗凝药物在预防及治疗这一系列疾病上具有积极意义[4-5].过去60年,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VKAs),如华法林(Warfarin),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抗凝剂,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7].然而,VKAs存在很多副作用.过去10年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的研发有了飞跃式进展.本文主要介绍VKAs的不足、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发展及局限性.

    关键词:
  •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2].

    关键词:
  •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季节规律性研究

    作者:仇鹏;朱化刚;谢文涛;查斌山;司小毛

    目的 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DVT)发病时间是否存在季节性.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5年间的774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 DVT的总体发病时间有季节规律性(P<0.01),冬季发病多、夏季发病少,高峰日在1月1日.女性亚组的发病有季节差异(P<0.01),男性亚组的发病无季节性差异(P>0.05).发病数在冬季上升夏季下降.不同的年龄亚组(< 40岁,40 ~ 69岁,>69岁)的发病时间都拥有季节规律性(P<0.05,P<0.01,P<0.01),发病高峰月为12月份,发病低谷月为8月份.左下肢及双下肢亚组的季节规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发病高峰集中在12月份和1月份.制动亚组有显著的季节规律性(P<0.001),冬季发病数明显高于夏秋季发病数,1月1日是其发病高峰日.其他诱因亚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VT存在冬季发病率上升,夏季发病率下降的季节规律性,女性组、高龄组(<70岁)、制动组的季节规律性为显著.

  • 以TriVex旋切术为中心的三阶段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忠福;赵渝;王学虎;张矛;李凤贺

    目的 总结以TriVex旋切术为中心、配以抗炎对症三阶段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以及其优势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102条患肢)静脉性溃疡患者,以及经三阶段疗法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皮肤溃烂坏死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出现皮下淤血2例、皮下血肿1例、皮肤感觉异常1例、皮下硬结1例;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 48个月,平均随访(15±12)个月.溃疡均在术后1个月内结痂愈合,同时皮肤病变也在随访时发现明显好转,随访期间未出现溃疡复发.结论 以TriVex旋切术为中心,配以抗炎对症三阶段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术后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皮肤溃烂坏死的并发症,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少复发.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治疗

    作者:陈洁;叶志东;樊雪强;刘江涛;王非;林凡;刘鹏

    目的 总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二次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3例(119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检查分析复发原因,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113例复发原因为大隐静脉主干或属支残留者为102例次(85.7%),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97例次(81.5%),新生血管形成23例次(19.3%),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例次(7.6%),合并深静脉功能不全者21例次(17.6%),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次(5.0%),布加综合征1例次(0.8%).依据不同病因个体化二期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治愈率100%,随访时间6 ~72个月,平均(32±7)个月.无静脉曲张复发,术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1.2±0.5)分(0~5分),术前VCSS为(6.2±2.5)分(1~17分)(P<0.01).结论 大隐静脉主干或属支残留者及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静脉曲张术后复发主要原因.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二次手术原则为完全消除存在的反流性浅静脉病变及结扎穿通静脉分支.

  • 深静脉顺行造影在诊断Cockett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铁军;李晓强;钱爱民;雷锋锐;戎建杰;李承龙;李文东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Cockett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56例(556条肢体)以静脉曲张为人院诊断的怀疑髂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国际静脉联盟临床分级(CEAP分级):下肢浅静脉曲张(C2) 190条;静脉曲张伴肢体肿胀(C3) 149例;伴有肢体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或脂质硬皮症(C4) 130条;合并已愈合的溃疡(C5)17条;伴有活动性溃疡(C6) 70条.共760例次采用改进的深静脉顺行造影及插管造影检查,对其造影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通过顺行造影检查发现的经过股静脉插管造影检查确诊的髂静脉狭窄病例的患者有154例,对顺行造影可疑的患者又行插管造影检查,又发现狭窄患者48例,共发现髂静脉狭窄202例,总阳性率38.19%(202/529).其中,髂静脉狭窄≥50%的有173例(145例可见明显侧支血管建立).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可作为Cockett综合征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检查方法.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张希全;王义平;朱亮;潘晶晶;郝斌;任可伟

    目的 总结机械性血栓抽吸或配合球囊取栓与血管成形术及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 068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介入取栓271例,介入取栓加动脉留置导管溶栓537例,介入取栓加足背静脉顺流溶栓260例;492例合并髂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1 068例术后均随访36个月,水肿、色素沉着和慢性溃疡发生率10.26%、7.28%和1.55%;通畅无反流、通畅有反流、残余附壁血栓及闭塞率为84.25%、8.95%、4.3%、2.5%;腘静脉通畅率、残余血栓及闭塞率为93.32%、5.49%、1.19%.髂静脉支架植入36个月通畅率92.28%.结论 LEDVT腔内治疗中、远期疗效显著,能大程度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显著降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