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张鹏;常伟龙;帅晓明;夏泽锋;蔡开琳;高金波;陶凯雄;王国斌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5例GIST患者中包含胃GIST 27例,小肠GIST 5例,直肠GIST 3例.肿瘤中位直径3 cm(0.8 ~ 16.0 cm).除1例因肿瘤较大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4±32) min,术中出血量(25 ±30) ml,排气时间(36±15)h,术后住院(8.4±1.8)d,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中位随访44个月(22~7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GIST,特别是直径<5 cm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式选择应依据肿瘤大小与位置进行个体化治疗.

  • 盐酸沙格雷脂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腔内治疗术后下肢缺血中的作用

    作者:于春利;马鲁波;张童;杨淼;石波;庄百溪

    目的 观察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盐酸沙格雷酯对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后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成功的105例患者(116条患肢),分为治疗组58例(64条患肢),对照组47例(52条患肢).腔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治疗组加用盐酸沙格雷酯(口服100 mg 3次/d).观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截肢情况、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治疗血管通畅率,肝肾功能变化及有无出血事件等.结果 105例患者中,共有95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52例)患者经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间歇性跛行发生率分别为3.8%及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间歇性跛行发生率、术后l、3、6个月静息痛发生率及截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血管通畅率及治疗组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1.7%.结论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盐酸沙格雷酯)对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间歇性跛行症状缓解存在一定作用,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用的较安全.

  • GPR3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仲田;李锟;郁卫东;王福顺;朱继业;冷希圣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4(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4,GPR34)的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肝细胞癌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PR34蛋白在44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X2检验和Fisher检验及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GPR34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肝细胞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结果 GPR3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明显上调(P=0.003);GPR34表达与肝细胞癌大小(P =0.024)、小肝癌(P=0.030)和浸润深度(p=0.012)显著相关,与性别、年龄、肝硬化、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高表达和低表达GPR34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6%和66.0%,中位生存时间为59.0(95% CI:49.9~68.1)个月和65.0(95%CI:56.4~73.6)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7,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GPR34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评估因素(P=0.037).结论 GPR3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提示GPR34在其中具有促癌作用.GPR34表达上调与肝细胞癌大小、小肝癌、浸润深度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GPR34表达上调可以作为肝细胞癌预后不良评估的一个潜在影响因素.

  • 热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小肝癌

    作者:林继宗;王晨虎;林楠;胡昆鹏;陈署贤;方和平;许瑞云

    目的 评价单纯热消融和与热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采用单纯热消融或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的小肝癌患者.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肝内远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单纯消融组(45例)与联合治疗组(25例)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3,P=0.374).联合治疗组的肝内远处复发率低于单纯消融组(X2=3.845,P=0.046),无瘤生存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020,P =0.030).2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6,P=0.154);联合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642,P=0.042),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16,P=0.183);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比单纯消融组长(t=5.921,P=0.003),住院费用高(t=7.738,P<0.001).结论 热消融联合TACE在近期内可减少小肝癌肝内远处复发的机会,提高无瘤生存率,其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高于单纯消融组,但不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 430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分析

    作者:林曼;郭丰丽;魏丽娟;朱珊珊;赵晶;刘俊田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30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30例DCIS患者总生存率为94.9% (408/430),10例因乳腺癌原因死亡,其中7例因癌局部复发死亡,3例死于远处器官转移.肿瘤大径、TNM分期及病理组织结构类型对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放疗的保乳手术5年生存率100%,10年生存率97.1%;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总的5年生存率98.3%,10年生存率96.7%,二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总生存率89.9%,术后辅助治疗组总生存率为96.8%,术后辅助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能改善预后(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应根据肿瘤大径、组织学特点等综合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保乳手术可获得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同的预后效果.

  • 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体会

    作者:贾高磊;叶志东;刘鹏;甄雅南

    目的 探讨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s,GSV)主干在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连续治疗2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0例,观察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下水平,对照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内踝水平.2组均结合透光旋切(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及泡沫硬化剂(foam sclerotherapy)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疼痛、隐神经缺失、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有5.71%(8/140)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有14.29% (20/140),(P=0.02).术后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有1.47%(2/136)主诉手术肢体感觉异常,对照组有7.14%(9/126),(P=0.02).结论 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可减少隐神经损伤的发生.

  • 医源性胆道损伤达芬奇机器人修复术六例

    作者:朱震宇;刘全达;陈军周;段伟宏;董茂盛;周宁新

    医源性胆道损伤修复手术为围肝门操作的精细手术,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能在狭小深在的空间进行精细的解剖、缝合及显微吻合的手术适应证契合.迄今,我们共开展6例机器人手术,对胆囊切除术导致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修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采用达芬奇机器人修复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后的胆道损伤6例,均为外院转入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17~59岁,平均47岁.胆道缺损长度0.53 ~4.43 cm,平均2.13cm,胆囊切除术间隔时间3~312周,平均112周.按Strasberg分型,E3型4,E4型2例,其中合并胆管结石3例.

    关键词:
  • 射频辅助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术45例分析

    作者:肖昌武;邱容;张伟;李宁

    脾破裂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20%~40%.脾破裂手术已从单纯的脾切除术发展到目前各类的“保脾”手术.现就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我院在射频辅助下行外伤性脾脏破裂保脾手术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6 ~68岁,平均年龄35.3±5.3岁,45例中车祸伤33例,坠落伤5例,撞伤及拳击伤2例,刀刺伤5例.单纯脾脏破裂32例,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肝肾破裂、小肠破裂、后腹膜血肿、胰腺损伤、胸脑外伤等)14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B超、CT及腹腔穿刺、血常规等检查,根据我国2000年制定的脾破裂Ⅳ级分类法,本组手术患者中Ⅰ、Ⅱ、Ⅲ级破裂分别为2例、23例、20例.

    关键词: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的处理

    作者:戴玮;邱建平;高泉根;沈根海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段,近年来,随医疗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其手术适应证较前逐渐变广,但随之而来的EST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问题亦为临床医师所关注.我们共收治EST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患者22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健侧股静脉造影在患侧髂静脉支架植入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陈兆雷;张喜成;潘广锐

    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下肢静脉流出道的梗阻是造成下肢静脉返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充分的髂静脉开通及支架的准确定位释放.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经对侧股静脉穿刺造影协助支架的定位释放技术,成功治疗了20例髂静脉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50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俊武;薛小飞;吴武军;郭育鹏;杜立学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为开腹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和T管引流术.胆道镜指导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可避免携带“T”管所带来的不便,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3年12月至2013年5月陕西省蒲城县医院施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185例,135例术后放置“T”管.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对50例患者施行一期缝合,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2 ~ 65岁,平均年龄(43.7±19.5)岁,病程1 ~10年.病例入选标准:(1)近期内无明显上腹痛及急性发作病史;(2)术前均经上腹部B超及MRCP检查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术前胆总管扩张(内径≥1.0cm);(4)术前黄疸,总胆红素<100 μmol/L,直接胆红素< 65 μmol/L;(5)所有患者均无上腹部胆道手术病史;(6)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血压分级<Ⅰ级,且血压控制理想,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于< 7.0 mmol/L达半年以上;(7)无低蛋白血症和长期使用激素对治疗史.

    关键词:
  • 射频辅助胰腺体尾部切除预防胰漏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宇;张伟;田银生;葛明刚

    我们利用射频切割器辅助胰腺体尾部切除17例,与既往常规胰腺体尾部切除21例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寻找防止胰漏的有效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遂宁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至今采用射频辅助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7例,为断端消融组,其中外伤致胰腺体尾部裂伤8例,囊腺瘤4例,假性胰腺囊肿5例,平均年龄43.4±4.5岁.我科2008-2011年21例常规胰腺体尾部切除病例作为对照组,包括外伤致胰腺体尾部裂伤12例,假性胰腺囊肿9例,平均年龄39.5±6.4岁.

    关键词:
  • NEDD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张思森;刘青;陈雷;冷希圣;陈奎生;张谢夫;邵永孚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并比较40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EDD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郑州人民医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手术切除的40例胃癌患者的术后病理标本,其中男27例,女13例;中位年龄55岁(32~71岁).全部胃癌组织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且术前未作任何治疗.同时在距癌灶3 cm以内的癌旁组织处取材,取20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另选40例消化内科胃镜活检并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

    关键词:
  • 肝内胆管结石234例的手术治疗

    作者:宋培军;刘会春;崔培元;谈燚;周磊;金浩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的结石,其好发生于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手术难度大,术后残石率高等特点.如何减少残石率、取尽结石、减少手术并发症、预防复发一直都是胆道外科的重点和难点1..为此,我们总结我院2001-2011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3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和MRI诊断

    作者:潘交海;梁晓超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 LCA)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血管源性肿瘤.国内外报道不多,国外报道100多例,国内只有几十例,多为病理报告.笔者搜集宁波市第一医院和绍兴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LCA的完整影像资料,探讨其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

    关键词:
  • 肿瘤细胞/糖脂类复合物联合Toll样受体配体对小鼠自然杀伤T细胞和树突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易拓;董天庚;洪信强;林生力;杨孟选;张震;李文翔;徐兴远;牛伟新

    本研究通过在肿瘤细胞CD1 d-MC38上加载糖脂类分子制备肿瘤细胞/糖脂类复合物,将其与TLR配体联合制备新型肿瘤疫苗,免疫小鼠后测定其体内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T,NKT)和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功能的一系列变化,为进一步构建小鼠肠癌模型,评估该肿瘤疫苗对小鼠肠癌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 肛门部手术患者术前常规行结肠镜检查的意义

    作者:刘启志;王颢;傅传刚;孟荣贵;于恩达;张卫;刘连杰

    肛门部疾病发病率高,但由于临床表现与很多结直肠疾病相似,且肛门部疾病容易同时伴发结直肠疾病,仅凭病史及常规体检,漏诊的可能性大.结肠镜是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肛肠外科406例肛门部疾病患者的病例和病理资料,分析漏诊的主要原因,以期减少肛门部疾病的漏诊,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 血吸虫肝硬化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伊西磊;邵海红;夏志浩;吴培

    肝硬化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开展.但血吸虫肝硬化伴症状性胆结石患者,LC手术有时存在难以控制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衰竭等风险.我们探讨如何提高血吸虫肝硬化患者LC的安全性.对42例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LC,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腹腔镜经胃前、后双入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作者:王卫东;陈小伍;吴志强;梁智强;冯剑平;刘清波;何威;陈坚平;林杰

    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保证机体自发性门腔分流——食管旁静脉完整、通畅的同时离断各条穿支静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作者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经胃前、后双人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自发性胆总管十二指肠憩室瘘一例

    作者:刘国红

    患者女,60岁.主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否认腹部手术史.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扩张;立位黏膜像十二指肠球后段外上方可见2.5 cm憩室,其上部与肝门部胆管相通,肝门部胆管与肝内胆管扩张显影;十二指肠水平段可见4.0cm憩室;压迫器推移时,球部及球后段憩室移动度差(图1).腹部CT平扫(口服2%泛影葡胺800 ml):十二指肠球后段肝门侧见一憩室,周围间隙不清,腔内充满食物残渣及造影剂,与胆总管上段相通,上段胆总管、肝总管、肝内胆管扩张、积气,胆管内见少量造影剂(图2);肝内外胆管及胆囊未见结石影;十二指肠水平段见一憩室,腔内充满食物残渣及造影剂(图3).

    关键词:
  • 多分支支架型血管完全腔内修复胸腹主动脉瘤一例

    作者:张敏宏;郭伟;刘小平;贾鑫;杜昕;熊江;马晓辉;张宏鹏

    患者男,59岁,2年前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时发现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当时瘤体直径6 cm,近4个月出现胸背部疼痛,于2013年6月10日入院,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提示:CrawfordⅢ型TAAA,瘤体大径7 cm,内脏动脉水平瘤体直径约5 cm,右肾动脉闭塞(图1).术中造影与CTA结果相同.由于右肾动脉闭塞,决定不重建,按计划使用多分支支架型血管完全腔内修复该动脉瘤.选择COOKZENITH 26-140分叉支架型血管,应用直径8 mm MARQUET人工血管于支架主体缝制3条分支血管(8 mm×15 mm),计划分别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和左侧肾动脉.

    关键词:
  • 交界性肝胆管囊腺瘤一例

    作者:丁维宝;林洪峰;蒯菁;杜福田;李森

    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2年5月21日住院.2006年查体发现肝脏囊性占位(图1),无不适,未予处理.2007年因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膨隆,可见纵形长约15 cm手术瘢痕,并可触及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轻触疼,不活动.实验室检查:AFP、CA199、CA125均正常,肝功能,ALT 69 U/L、AST 43 U/L、GGT 550 U/L.肝脏CT扫描:肝中叶见16.0 cm×13.0 cm×17.0 cm低密度影,边界清,内部见点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边缘见轻度强化(图2).CT诊断:肝脏巨大囊性占位病变,多为巨大高张力肝囊肿或囊腺瘤.临床诊断:巨大肝囊肿.

    关键词:
  • 重视合并肝切除在肝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地位

    作者:刘允怡;赖俊雄;刘晓欣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60%~70%,好发于50 ~ 70岁的中老年人.因Klatskin[1]首先对胆管分叉部腺癌的病理特点进行描述,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肝门部胆管癌具有侵犯邻近肝脏、周围血管及神经,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手术切除困难.手术切除是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切缘无瘤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彻底根治,手术逐渐向扩大根治术发展,出现了扩大的左右半肝切除术、尾叶切除术、和血管切除.虽然关于淋巴清扫范围目前在国际上尚有争议,但淋巴清扫仍是根治性切除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主要论及肝切除在肝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地位.

    关键词:
  •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肠梗阻术后短肠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凯东

    患者女性,73岁,主因“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2周”于2013年1月31日入院.患者营养状态尚好,身高157 cm,体重60 kg,BMI 24.3,白蛋白34 g/L.腹部膨隆,下腹可见陈旧手术瘢痕,未及包块,右中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6~8次/min.立位腹平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既往患者于2010年10月12日因卵巢癌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接受8个周期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学治疗;2012年4月因怀疑盆腔淋巴结转移给予盆腔放射治疗(60 Gy/2.14 Gy/28 f).

    关键词: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建军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适用范围,总结该方法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1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63例(A组)与T管引流56例(B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补液量、住院时间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都未出现胆总管狭窄及残留结石.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 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Bismuth Ⅲ、Ⅳ型肝门胆管癌43例

    作者:张秋学;刘汝海;李学锋;李风山;杨冬山;张执全;张磊;王铁功

    目的 探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BismuthⅢ、Ⅳ型肝门胆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2年6月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的43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28例,左三叶切除3例,联合尾状叶全部或部分切除19例,本组全部患者切除了肝固有动脉,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5例,其中2例行肝动脉重建.年龄超过70岁且胆红素> 300 μmol/L的5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引流减黄,时间2~3周.结果 本组患者根治切除率58.1% (25/43).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18例,乳头状癌2例,黏液腺癌4例,硬化性腺癌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5%(17/43),其中胆源性肝脓肿3例,胆瘘4例,肝功能不全合并大量腹水4例,门静脉重建后狭窄2例,肝动脉重建后闭塞1例,胃瘫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3.0% (40/43)、39.5%(17/43)、27.9%(12/43).结论 肝门肝管癌侵及肝动脉时,受侵犯的血管多数已经狭窄甚至闭塞,因此,肝动脉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如果行门静脉切除重建时,肝动脉亦应同时重建.

  • 紫杉醇生物可降解支架对猪胆管损伤愈合的影响

    作者:杨瑾;蔡秀军

    目的 观察紫杉醇生物可降解支架对猪胆管损伤后胆管狭窄的防治作用. 方法 紫杉醇涂层支架采用紫杉醇浸泡法制作.高压液相法(HPLC)测定该支架体外紫杉醇释放率.选取30头猪用于动物实验.将紫杉醇支架及裸支架分别置入猪胆管中,每组15头.分别于术后1、3及6个月取材,观察并测定2组动物的吻合口直径,行胆道造影并观察2组动物吻合口瘢痕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我们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紫杉醇完全可降解胆道支架.HPLC法测得支架30 d释放紫杉醇含量为281 μg,占支架总紫杉醇含量30.4%.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及明显胆瘘发生.紫杉醇支架组术后1、3、6个月吻合口直径均大于裸支架组,其中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胆道造影示紫杉醇支架组无明显胆管扩张现象,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各时段纤维增生情况紫杉醇支架组均比裸支架组减轻.结论 紫杉醇涂层可降解支架可抑制猪损伤后胆管狭窄,而且不影响胆管正常愈合过程.

  • 肝囊型包虫病并发胆管支气管瘘的诊治

    作者:周京涛;吐尔干艾力·阿吉;邵英梅;李刚;刘佳;商少华;温浩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引起的胆管支气管瘘(bronchobiliary fistula,BBF)的诊治疗效.方法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2-2012年间收治肝囊型包虫病BBF患者39例,按收治时间分为A组(1992-2001年)、B组(2002-2012年),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9例肝包虫囊肿并发支气管胆管瘘患者术后3例死亡,均为严重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2组肝包虫囊肿并发支气管胆管瘘手术患者的年龄(=0.84,P=0.554)、性别构成(P=1.0)、每日痰量(t=0.98,P=0.703)、包虫直径(t=l.ll,P=0.406)、手术时间(t=0.451,P=0.651)、胸腔感染(P=1.0)、死亡率(P =0.235)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2.73,P=0.0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t=7.64,P=0.000)、术后残腔并发症(P =0.001)、术后带管引流时间(t=6.747,P=0.01)、复发率(P =0.022)、胸腔播散种植(P=O.018)、再次手术率(P =0.049)等指标B组明显优于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囊型包虫引起的胆管支气管瘘目前仍然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应尽可能行一次性手术.

  • MRI增强序列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裴新龙;苏静;刘剑羽

    目的 评估分析MRI增强序列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均经CT增强检查和MRI T1-VIBE增强序列扫描,分析2种检查方法中的各种影像学征象,分别记录病变的位置、数目、大小、强化程度、胆管扩张程度,观察邻近动脉、门静脉受侵、门静脉内瘤栓情况,重点观察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显示效果. 结果 MRI TlVIBE图像的肿瘤与无肿瘤肝脏组织的对比明显优于CT图像.肝内病变边界T1-VIBE增强序列更加清晰,1例病灶内可见出血,1例可见门脉左支内瘤栓;肝门部病变和肝外胆管病变VIBE增强序列显示胆管壁病变范围更加清晰;11例多发病灶者中9例VIBE序列较CT显示增多.结论 MRI TlVIBE序列能够更加清晰全面的评价胆管细胞癌的各种类型的病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

  •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作者:袁小伟;张震生;吴奕强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术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3年择期手术治疗的17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术后近期残石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远期疗效.肝内胆管结石分型:Ⅰ型45例,Ⅱa型25例,Ⅱb型25例,Ⅱc型3例,Ea型52例,Eb型19例,Ee型7例.手术方式: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71例(Ea型31例,Ⅰ型15例,Ⅱa型25例);胆道探查+胆肠吻合术25例(Ea型14例,Eb型7例,Ec型4例);胆道探查+肝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术10例(Ⅱb型5例,Ⅱc型3例,Ea型2例);肝段(叶)切除+外或内引流术70例(Ⅰ型30例,Ⅱb型20例,Ea型5例,Eb型12例,Ec型3例).结果 肝切除组术后近期残石率、术后远期疗效均优于非肝切除术组[17.1%(12/70)对43.4%(46/106),91.4%(53/58)对77.0%(67/87)],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肝切除术组[37.1%(26/70)对14.2%(15/106)].结论 肝切除是Ⅰ型、Ⅱb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术式,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术是Ⅱc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主要术式.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7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维良;李胜龙;韩丽姝;张浩民;王夫景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12年12月78例经病理确诊的X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中50例同时行CT检查,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60例,胆囊癌伴胆囊结石8例,胆囊占位性病变10例.术前诊断胆囊结石的68例中胆囊颈结石并嵌顿者达67例,占98.5%,由于胆汁淤积、渗入破损的胆囊壁,可引起XGC的发生.78例均行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48例,胆囊部分切除或大部切除术13例,胆囊切除加肝脏部分楔形切除术12例,胆囊与周围粘连成块状误诊为胆囊癌行肝脏部分切除术5例;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损伤肝总管2例同时行胆管空肠Roux-en-Y形吻合术.78例手术或易或难,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胆囊炎,并伴黄色肉芽肿形成.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快速冷冻或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手段.

  • 肝切除术后胆漏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程翔;李科;吴雨哲;郑启昌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的收集和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69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肝切除术后胆漏的相关因素,再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69例肝切术患者中术后胆漏106例,占22.6%.经单因素分析术后胆漏相关因素,包括男性、门静脉高压、脂肪肝、肝硬化、Child分级、术前腹水、手术时间、手术日总输液量、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微波热凝、术中淋巴结清扫、肝肿瘤数量、肿瘤边界、肿瘤包膜、肿瘤直径大小、肿瘤侵犯血管和腹腔引流管数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肝硬化[OR=13.2 (2.3,76.9),P=0.004]、脂肪肝[OR =73.1(17.7,30l.5),P<O.001]、手术日总输液量[OR=1.0(1.0,1.0),P=0.019]和肿瘤大直径[0R=1.2 (1.1,1.3)P=0.003]是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脂肪肝,手术日总输液量,和肿瘤大直径是肝切除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胆漏
  • 经Glisson鞘美蓝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后叶胆管结石

    作者:严茂林;游燊;陈忠;王耀东;陈志江

    目的 探讨经Glisson鞘美蓝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后叶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经Glisson鞘美蓝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后叶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6例为2次以上胆道手术者.全部患者均行肝CT增强扫描及门静脉成像,单纯右肝Ⅵ段胆管结石4例,右肝后叶胆管结石8例,伴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2例、右侧尾状叶胆管结石1例.分离肝Ⅵ段或右肝后叶Glisson鞘,经门静脉注入美蓝,肝Ⅵ或右肝后叶美蓝界面显示良好.美蓝界面比缺血界面大且符合解剖.沿美蓝界面Ⅵ、Ⅶ段联合切除9例,Ⅵ段切除3例,合并左肝外侧叶切除2例、右侧尾状叶切除1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右胸腔积液4例、胆瘘2例,均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获得3个月至7年(平均3.2年)随防,无结石复发.结论 经Glisson鞘美蓝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是右肝后叶胆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熟悉Glisson鞘的解剖和紧贴Glisson鞘分离是避免损伤胆管或门静脉的有效办法.

  • 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

    作者:刘瑞青;申淑景;胡秀峰;李醒亚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tCC)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血清中乙肝病毒五项指标分为三组,A组为乙肝表面抗原或核心抗体阳性患者26例,B组为乙肝表面抗体单独阳性患者17例,C组为乙肝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患者1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三组总生存率的比较,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三组患者l、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53%、29%;22%、18%、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12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48,P=0.039).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肿块位置、乙肝病毒感染或注射乙肝疫苗、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是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术前HBV感染或注射乙肝疫苗的ICC患者生存期更长,且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切割球囊治疗

    作者:程龙;白旭明;顾星石;靳勇

    目的 观察切割球囊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CB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1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因梗阻性黄疸或反复胆道感染行MRI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明确胆肠吻合口狭窄,行切割球囊吻合口成形术;术后胆道造影提示胆道通畅后拔除引流管,并随访1年.结果 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黄疸、胆道感染均好转.3例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随访1年内,1例患者肿瘤复发,2例患者出现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微创.

  • 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ERCP术后液体治疗体会

    作者:张威

    患者男,65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1个月,发热、寒战伴皮肤巩膜黄染3d,心悸、呼吸困难伴烦躁2h”急诊入院.3年前曾因胆总管结石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有冠心病病史7年.1个月前出现右上腹间断性疼痛,3d前出现发热伴寒战,皮肤及巩膜黄染.2h前患者在当地医院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慌、呼吸困难,遂来我院急诊,收入ICU病房.入院查体:体重60 kg,体温38.8℃,血压80/38 mmHg,心率130次/min,呼吸35次/min.烦躁,端坐位.腹部膨隆,右上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超声: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外胆道宽处1.2cm,胆总管末端可见强回声伴声影.

    关键词: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