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谢玉权;郑朝旭;冯强;方仪;袁兴华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特别是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119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相关,直径<2 cm组、2 cm≤直径<4 cm组与直径≥4 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同时比较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等因素,P值分别为0.816及0.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与其他预后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其预后关系不明确,而肿瘤大小很可能是早期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用价值.

  •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郑月宏;蔡念;陈培斌;刘琼;Rui Furtado

    目的 探讨因注射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一期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系按照时间序列的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收治的由于注射吸毒导致的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3岁,瘤体大直径3.0~7.5 cm.有14例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应用对此类病例设计的髂股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对本组2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9例,随访时间2~36个月,失访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心、脑等器官并发症,手术后腹股沟出血、波动性肿物均消失.术后股部血肿1例,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股部窦道形成1例,同侧大腿前内侧感觉异常1例,术后间歇性跛行1例. 结论 获取适宜的自体大隐静脉用于血管重建是对该病治疗的前提.应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是可行的.对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动脉重建术有利于减少间歇性跛行的发生.

  • 复发性直肠阴道瘘的治疗

    作者:林谋斌;尹路;李亚芬;侍庆;陈伟国

    目的 探讨对反复多次修补失败的直肠阴道瘘的临床治疗对策. 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的全层肠片以及直肠推进瓣的方法 ,治疗经多次修补失败的直肠阴道瘘3例.结果 采用全层肠片修补术1例,采用直肠推进瓣术治疗2例.患者因复发性直肠阴道瘘而行手术治疗的次数为2~9次,平均为(4.3±3.3)次.手术时间为3.3~6.8 h,平均为(4.8±1.5)h,3例复发性直肠阴道瘘术后均获痊愈,大便1~2次/d,排便功能良好;随访4~20个月无复发.结论 选择恰当的术式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采用带血管蒂的全层肠片以及直肠推进瓣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 射频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凯;马宽生;高峻;刘念洲;董家鸿;王曙光

    目的 探索射频消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的近远期疗效以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患者分为射频治疗组(22例)和手术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采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使用t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脾亢症状均得到较好的缓解.射频治疗组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别;手术对照组术后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值均小于0.05),与射频治疗组差异亦非常显著.虽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其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仍与术前水平有显著下降.手术对照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但是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其表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其中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在术后30个月(P=0.078)和术后36个月(P=0.103)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RFA治疗脾亢在较好的缓解患者脾亢症状的同时由于保留了部分脾脏组织从而较好的保留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具有创伤小,易操作,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作者:周家镇;李光明;刘涛;任明扬;魏成刚

    目的 探讨全结肠及低位直肠黏膜切除,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以松解小肠系膜,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并随访4个月至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3~7 d,患者即可区分肠内气体与粪便;术后7~10 d,大便转为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1次/d,无夜便粪污,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大便2次/d,无夜便.6例患者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正常,6例均无感染和息肉复发.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后肠系膜可获充分松解,再行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 乳腺癌组织中EG-1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丛明华;刘奇;杨朝花;朱见;田兴松

    目的 探讨E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EG-1基因在72例乳腺癌及18例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1%(51/72)患者的乳腺癌石蜡标本中EG-1mRNA阳性,而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4%(4/18).E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VEGF蛋白有关(P<0.05),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蛋白、p53蛋白、激素受体状况无关,EG-1mRNA阳性患者远处转移率和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G-1mRNA阳性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结论 E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及VEGF蛋白相关,是乳腺癌潜在的预后标记物.

  •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秦华东;石臣磊;石铁锋

    目的 探讨超声探测到的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5年间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186例,对比甲状腺结节术前彩色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微小钙化和非微小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中的发生率(P<0.05).微小钙化对于预测甲状腺癌更有意义(P<0.01),它在≥45岁和<45岁组问比例分别为2.4%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在不同性别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钙化的恶性结节在单发与多发组间比例为70.7%和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探测到微小钙化病灶对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高,特别是对乳头状甲状腺癌.微小钙化对诊断微小乳头状癌有重要临床意义.

  • 急腹症合并甲状腺危象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周宏众;韩少良

    目的 探讨急腹症合并甲状腺危象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急腹症合并甲状腺危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阑尾切除术5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及脾切除术各1例.甲状腺危象发生于术后7例、术中2例及术前2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3例,死亡率27.3%,其中1例术前发生甲状腺危象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因甲状腺危象抢救不充分,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死于心力衰竭;1例术中发生甲状腺危象的小肠穿孔,尽管甲状腺危象抢救成功,但术后11 d死于肠漏、腹腔脓肿及肺部感染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另1例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的急性穿孔型阑尾炎因甲状腺危象处理不及时,术后第5天死于昏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围手术期尽早识别甲状腺危象和适当的治疗是抢救本病成功的关键,其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

  • Notch信号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晓东;张辉;白志刚;姜可伟;叶颖江;王杉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63例,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这些蛋白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63例胃癌组织中Notch信号相关蛋白Notchl、Jaggedl、Deltal和NFK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7%、29%、14%、27%)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为5%、2%、3%、2%)(P值均<0.01).胃癌组织中Notch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X2=3.944,P<0.05).胃癌组织中Jaggedl蛋白的表达与NFKB的表达相关(r=0.486,P<0.01).结论 Notchl信号通路过表达可能参与胃黏膜的癌变过程,而且Notchl的表达与胃癌恶性程度负相关,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双重效应.

  • 消化道肿瘤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与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韩杰;赵建辉;檀碧波;耿玮;吕炳蓉;何春年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中p53、survivin、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84例胃癌和大肠癌进行MTT法体外化疗药物敏感实验和p53、survivin、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3种凋亡抑制蛋白与9种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的关系. 结果 本组肿瘤中p53、survivin、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4%、89%、61%,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3027,P<0.05).p53强表达与紫杉醇、顺铂对肿瘤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有关(t=2.1282,P=0.0363;t=3.8850,P=0.0002);survivin蛋白强表达时,长春新碱、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降低(t=2.1693,P=0.0329;t=2.0247,P=0.0046),但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加(t=-2.9070,P=0.0047);bcl-2强表达时,氟尿嘧啶、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弱表达组(t=2.1483~3.2330,P=0.0347~0.0018).结论 消化道肿瘤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程度与部分化疗药物耐药性有关,评价某种耐药因子与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Kupffer细胞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影响

    作者:李涛;宋盛晗;冷希圣;朱继业;彭吉润;魏玉华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对Kupffer细胞(Kc)诱导的HSC激活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CTGF的RNA干扰载体.将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分为3组:对照组、空载体组和RNA干扰组.采用RT-PCR方法 检测HSC的CTGF表达.分离培养KC,建立各组HSC与KC的共培养体系,MTT检测HSC的增殖情况;RT-PCR检测HSC的TGF-β1、I型前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C的TGF-β1表达,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型胶原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检测HSC的α-SMA的表达. 结果 构建CTGF的RNA干扰载体Psilencer 3.1H1-Neo-CTGF.RNA干扰后CTGF表达降低22%.KC得率为5×107,活率>98%.在HSC和KC共培养体系中,RNA干扰HSC的CTGF表达后,与KC共培养的HSC活化和增殖明显被抑制,与对照组相比,HSC的增殖降低29%(t:20.17,P<0.01).Ⅰ型前胶原和α-SMA的表达下降38%,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的分泌量下降48%(t=12.18,t=7.81,t=15.96,均P<0.05).TGF-β表达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阻断HSC的CTGF表达能抑制由KC诱导的HSC激活.

  • 胆囊良恶性疾病中p53和k-ras的表达和意义分析

    作者:王延召;张庆余;于则利;张立军

    目的 研究p53和k-ras蛋白在胆囊良性病变和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差异,探讨其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患者标本,按病种不同分为4组:A组:101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B组:20例胆固醇息肉;C组:22例胆囊腺瘤;D组:25例胆囊癌(含5例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对4组的p53和k-ras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各组标本中均存在p53和k-ras蛋白阳性表达者,其中D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B组和C组(p53在A组和B组的阳性率为62.8%,而D组则为92.0%,x2=8.16,P=0.004;k-ras在A组和B组的阳性率为66.4%,而D组则为92%,x2=6.65,P=0.01);C组p5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X2分别为6.90和6.02,P值分别为0.009和0.014).胆囊结石病史大于10年者p53阳性表达较多(80.0%),病史少于10年者的较低(52.9%),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04);年龄小于60岁者k-ras的表达较大于60岁者高(70.4%和46.8%,x2=5.79,P=0.016).结论 胆囊良性病变的黏膜组织中亦存在p53和k-ras的异常表达,p53和k-ras改变在胆囊癌的发生上可能起协同性作用;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病史长短与p53的变异呈正相关,而k-ras的变异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金仲田;李澍;彭吉润;李英杰;冷希圣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间治疗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肿瘤位于球部6例(10%)、降部44例(82%)、水平与升部各2例(4%),其中降部乳头区为38例,占降部86%.病理类型为腺癌50例(92%),黏液腺癌2例(4%),类癌与低分化腺鳞癌各1例(2%).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上腹部压痛及腹部包块.经纤维十二指肠镜及ERCP确诊率分别为94%和78%.合并胆囊病变率为37%.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8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1例,姑息性手术9例,失去手术时机6例.手术切除率为89%,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和22%,姑息性手术3~24个月死亡,未行手术者6个月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降部乳头区多见,以腺癌为主,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易合并胆囊病变.纤维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扩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探索

    作者:马少华;张同琳;修典荣;宋世兵;王昌明;蒋斌;赵一鸣

    目的 评价不同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索扩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81例长期随访的肝癌肝移植患者,Kaplan-Meier法计算依Milan、UCSF及Pittsburgh标准入选的肝癌病例数及肝移植术后生存率,观察不同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可能降低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依据主要危险因素建立人选标准模型.结果 81例患者中符合Milan标准者19例,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7%、87.7%及52.6%,无瘤生存率为88.9%、72.7%及72.7%;符合UCSF标准者26例,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2%、80.5%及55.2%,无瘤生存率为84.1%、68.4%及68.4%.新的人选标准为:单发肿瘤直径≤8 cm;多发肿瘤数目≤3个,其中大肿瘤直径≤6 cm,且所有肿瘤直径总和≤10 cm.81例患者中符合新标准者41例,术后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0%、81.8%及71.8%;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9%、72.4%及72.4%.此41例术后累计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与符合Milan标准的19例及符合UCSF标准的2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例入选病例与40例排除病例比较,累计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扩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并不降低术后生存率,新标准具有可行性.

  • 血清CEA在直肠癌诊断和随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淑晓;张海增;周志祥;毕建军;邵永孚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当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疗效判断和术后随访.但是,血清CEA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随访监测中的价值目前尚有争议[1-2];本文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7-2002年89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检测外周血清CEA在直肠癌病程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 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关山;李新宇;张树荣;文武;李志霞

    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2月,我们对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腔内治疗静脉畸形

    作者:刘晓兵;黄新天;陆信武;黄英;李维敏;赵海光;殷敏毅;施慧华;陆民;蒋米尔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的治疗是目前临床棘手的问题之一.硬化剂注射、介入栓塞及激光等微创治疗方式已取得肯定疗效.我院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应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腔内治疗VM 11例,现报告如下.

  • 亚甲蓝在判断肠坏死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尤龙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缺血性疾病,因可引起绞窄性肠梗阻,即肠坏死型AMVT,是较难诊治的危重急腹症.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肠坏死型AMVT患者28例,采用亚甲蓝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的方法判断切除肠管的范围[1],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一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朱彩荣;聂向阳;方锦标;李炳根;黄超有;何永忠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我院采用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内环口高位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620例,现报告如下.

  • 肝胆管囊腺瘤恶变一例

    作者:吴晓康;吴荣进;郑樟栋;毛根军;张家敏

    患者女,43岁.11年前体检发现肝囊肿,此期间定期复查,囊肿增大不明显.近2个月肿块明显增大,并感腹胀.体检:神清,巩膜不黄,心肺未见异常;上腹膨隆,中上腹可及25 cm×30 cm大小肿块,界清,表面光滑.

  • 胆囊结肠瘘三例

    作者:刘朝晖;侯小龙

    胆囊结肠瘘是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十分少见.1993-2007年我们共诊治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6、59、63岁.病史分别为10、21、33年.均为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不伴寒颤、发热及黄疸.入院前多次B超均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未见胆道积气.人院后肝功能检验均正常.

  • 盲肠癌伴髂腰部肠外瘘一例

    作者:吴舰宇;翟舒娅;刘晓岭;孙景云;代文杰;宋春芳

    患者女,66岁.因髂腰部肿物4个月,破溃伴腹痛、腹胀7 d入院.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诊断肠梗阻,曾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未见异常;对症治疗肠梗阻症状消失.

  •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乳糜腹水一例

    作者:杨培民;赵滨;苏臻希

    患者女,81岁.于2007年8月27日以"升结肠癌"收治入院.施行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盲部管状腺癌,浸润至浆膜下,肿块旁系膜、结肠系膜及小肠系膜内分别找到淋巴结17、9、5枚,均未见癌组织侵犯.临床分期T3N0M0.术后第1~4天腹水引流量为240~250 ml,呈淡血性.饮食于术后第5天流质,术后第7天半流质.

  • 肝脏微环境对肝脏干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琳;陈孝平;张伟;董汉华

    随着对肝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肝脏内存在具有向肝/胆系细胞双向分化潜能的成体肝脏干细胞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肝脏严重受损,成熟肝细胞增殖受抑制或增殖不能满足肝脏代偿时由肝脏成体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肝细胞.而由肝实质细胞,肝脏非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窦状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神经系统等组成的肝脏微环境对肝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现对肝脏微环境对肝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规范诊治低位直肠癌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傅传刚;王颢

    近年来我国低位直肠癌的诊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TME技术和微创手术较广泛开展,保肛率明显上升,短期及长期疗效获得显著提高[1-3].但不可否认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低位直肠癌诊治规范化问题尤为突出.

  • 网格版2008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外科肠外营养应用指南解析

    作者:陈伟

    2008年底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在其门户网站发布各专科肠外营养应用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6年4月该学会公布各专科肠内营养应用指南之后,在肠外肠内营养领域的又一里程碑.该套指南均由欧洲各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以及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后推出的,既拥有权威性又保留了随时根据证据变化而更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本文选摘由Bmga,Ljungqvist,Soeters等几位外科专家推出的"外科肠外营养应用指南"的部分内容.

  • Ⅳ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吴永凯;赵东兵;周志祥;王成峰;赵平;邵永孚

    目的 探讨Ⅳ期直肠癌患者原发病灶切除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外科治疗的118例Ⅳ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18例分为二组,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105例)和仅行造瘘术组(1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8例中105例行直肠原发病灶切除,同期行转移瘤切除16例;13例行造瘘术.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8.5%.其中同期行转移瘤切除者5年生存率31.2%,行辅助化疗者5年生存率20%.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与造瘘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X2=0.736,P=0.778).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中转移灶切除和转移灶未切除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14个月(X2=5.382,P:0.020).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加术后全身化疗为主者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瘤大径和全身化疗是影响直肠原发肿瘤切除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论 对于Ⅳ期直肠癌能同时切除原发及转移病灶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 直肠癌根治术切除标本中淋巴结检出数量分析

    作者:王颢;傅传刚;曹傅傲;龚海峰;于恩达;张卫;刘连杰;郝立强;王汉涛;孟荣贵

    目的 研究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量,探讨目前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Ⅰ-Ⅲ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直肠癌组和结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统计数据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X2检验.结果 2282例结直肠癌患者人组,其中直肠癌1216例,结肠癌1066例(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直肠癌组与结肠癌组比较,直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显著少于结肠癌组(9.4±0.1 vs.10.5±0.1,P=0.000);直肠癌组检出淋巴结达12枚者少于结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92),但直肠癌组年龄明显小于结肠癌组(P=0.000).两组之间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67).依肿瘤距肛缘距离将直肠癌分为低位(距肛缘≤7 cm)直肠癌组;中高位(距肛缘>7 cm,但≤15 am)直肠癌组,两组分别为834例(68.6%)和382例(31.4%).结果 显示低位直肠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少于中高位直肠癌组(9.2±0.1 vs.9.9±0.2,P=0.009),两组分别与结肠癌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量均少于结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1 vs.10.5±0.1,P=0.000;9.9±0.2 vs.10.5±0.1,P=0.016).结论 对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少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提示对直肠癌患者可能应设定不同于结肠癌的淋巴结检出标准.

  • 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禚洪庆;周岩冰;李丽丽;吕亮;杨文亿;李玉军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4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环周切缘状态进行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与环周切缘的关系,并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4%(12/49),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6/49),远处转移率为27%(13/49).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5%(2/37)(X2=6.577,P=0.010);环周切缘阳性的远处转移率为50%(6/12),切缘阴性者为19%(7/37)(X2=4.491,P=0.034);环周切缘阳性的5年生存率为33%,明显低于环周切缘阴性的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周切缘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P=0.009).环周切缘状态与肿瘤直径(X2=4.451,P=0.035)、T分期(X2=20.283,P=0.000)、N分期(X2=7.773,P=0.018)、肿瘤距齿状线距离(X2=6.502,P=0.04)、肿瘤位置(X2=4.421,P=0.035)及手术方式(X2=5.754,P=0.016)有关.结论 环周切缘状态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肿瘤直径、T分期、N分期、肿瘤距齿状线距离、肿瘤位置及手术方式存在相关.

  • 术前经新辅助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董功航;汪建平;邓艳红;丁卫星;兰平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5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治疗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接受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肛手术.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的19例患者未发生吻合口漏,3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术中有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其中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保肛术后行回肠末段预防性造口,对吻合口漏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 80岁以上结直肠癌65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彭亦凡;顾晋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患者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1999-2006年外科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结直肠癌65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8%,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4%,手术死亡率1.5%.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28%,16%.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肿瘤TNM分期和术前血色素降低及白细胞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术前CEA水平,血清蛋白水平,肿瘤大小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虽然8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风险较高,但经过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为规范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便于交流和总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了"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并在2006年和2008年召开的两次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上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予发布.欢迎全国普外同仁就此指南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以此提高我国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