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移植术后脾功能恢复不良的原因分析

    作者:朱凤雪;吕杰;朱继业;栗光明;黄磊;王东;冷希圣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恢复情况,分析脾功能亢进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分析肝移植前存在脾功能亢进的93例患者,对术后脾功能亢进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正常组)和脾功能亢进不能完全恢复或不恢复的患者(异常组)进行比较,并对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脾功能亢进完全恢复的正常组患者为60例(64.5%),脾功能亢进不完全恢复或未恢复的患者为33例(35.5%);正常组新肝期门静脉压力比异常组低(t=5.145;P<0.01);正常组术后脾静脉血流较术前明显增加(t=2.295,P<0.05),而异常组术前术后脾静脉血流没有差异;术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与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脾大小、新肝期门静脉压力和术后脾脏大小有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肝移植术后仍然存在脾功能亢进表现.术后早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门脉压力下降不明显、脾血流量改善不良、脾脏缩小不明显等可能是导致脾功能恢复不良的因素.

  • 胆管癌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其与p53异常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周彦明;杨甲梅;李滨;殷正丰;徐峰;李殿启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胆管癌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及其与p53异常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检测312例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73例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和26例远端胆管癌(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DC)患者HBV、HC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CV(anti-HCV),p53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血清HBsAg阳性率在ICC中为48.4%(151/312),在PHC中为10.9%(8/73),在DC中为7.7%(2/26);anti-HCV阳性率在ICC中为2.9%(9/312),在PHC和DC中均为0.ICC、PHC和DC中p53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1%(94/312)、23.3%(17/73)和19.2%(5/26);三组胆管癌中HBsAg和anti-HCV与p53异常表达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HBV,而非HCV感染可能与ICC的发生有关,p53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在HBV相关性ICC的发生过程中无重要作用.

  •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王鹏远;段学宁;刘玉村;万远廉

    目的 分析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结手术治疗要点和病理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5年间59例经手术治疗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胸骨后甲状腺肿主要表现为无症状颈部肿物(39例),其他表现包括憋气13例、甲亢症状4例、声音嘶哑3例、哽咽感3例、饮水呛咳1例等.胸片、B超、CT及核素显像对胸骨后甲状腺肿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2.8%,15.8%,85.7%和50.0%;特异性分别为99.4%,99.8%,99.5%和99.0%.5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经颈切除,1例颈胸联合切除,1例开胸切除.术后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48例,Grave's病1例,腺瘤2例,甲状腺癌8例.结论 CT、胸片是胸骨后甲状腺肿诊断敏感性较高的检查方法,绝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可经颈部完成切除.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蒋利;蒋力生;李富宇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有上腹不适症状(25%),ALT升高5例(41.67%),AST升高3例(25%),AFP升高2例(16.67%),1例患者HBsAg为阳性(8.33%).B超、CT和MRI对该病的确诊率分别为0、20%和25%,经统计学分析,CT和MRI对FNH的确诊率无显著性差异.11例经手术切除获得诊断,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FNT.12例均康复出院并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FNH的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前或术中病理学检查.FNH大多预后良好,但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特别是合并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的患者仍应手术治疗.

  • 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对胰腺癌细胞SW1990的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黄宗海;孔恒;闫振宇;陈旭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胞嘧啶脱氨酶(CD)/胸苷激酶(TK)融合基因系统(Ad-VEGFP-CDTK)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的影响.方法 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VEGF的SW1990细胞株,用空腺病毒做对照,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TK的表达,MTF法观察该体系对SW1990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旁观者效应;电镜观察细胞的病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活性. 结果两种腺病毒对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转染Ad-VEGFP-CDTK的细胞有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前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W1990生长,且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电镜下可见SW1990有凋亡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药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治疗后细胞G0-G1期比率增多,G2-M及S期细胞减少.随着前药浓度的升高转基因细胞内caspase-3活性逐渐升高.结论 VEGF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体系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并且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 外科患者手术前、后血清ALB、PA及hs-CRP变化的观察

    作者:李红霞;张娜;张正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不同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 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患者103例,分别测定手术前后血清ALB、PA和hs-CRP水平,并与5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大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ALB分别为(43.6±5.1)g/L、(35.8±5.3)g/L、中小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ALB分别为(45.0±3.7)g/L,(38.3±5.7)g/L、与正常对照组ALB(46.7±2.9)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7,P<0.05).大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PA分别为(246±68)mg/L,(160±55)mg/L,中小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PA分别为(270±53)mg/L,(207±70)mg/L,低于正常对照组(279±4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8,P<<0.05).大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hs-CRP分别为(5.3±5.1)mg/L,(12.7±4.2)mg/L,中小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为(4.5±3.6)mg/L,(11.1±4.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87,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LB、PA和hs-CRP水平,对各种外科手术患者特别是发生感染的患者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 原发性胆囊癌96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亚森江·阿布都热依木;李俊;栾梅香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96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的治疗方式及其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96例中手术治疗61例,非手术治疗及放弃治疗者35例.获得随访77例(80%).Nevin Ⅰ~Ⅲ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NevinⅣ~Ⅴ期患者.R0及R1切除术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0%及20%,R2切除术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2个月,未行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5个月. 结论早期诊断、R0手术是胆囊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病理分期对胆囊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c-M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清华;卜君;钱昆;郝朗松;伍晓汀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HGF、C-Met、Lyve-1和CD34对58例胃癌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表达明显上调,其微血管密度(26±10)和微淋巴管密度(24±9)均高于胃溃疡组织[(20±4)、(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和80%,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5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4%,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7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和c-Met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HGF、c-Met阳性和阴性组的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P<0.01);肿瘤侵袭深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胃癌的HGF、c-Met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GF和c-Met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 35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沈晨阳;赵克强;李伟;李清乐;蒋京军;焦洋;张小明

    目的 分析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序贯治疗的358例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动脉搭桥或介入治疗后远期疗效.结果 男293例,女65例,年龄(66 ±10)岁.本组接受了包括搭桥手术、介入治疗、截肢(趾)等外科治疗共413例(次).失访48例,随访率86.6%,随访时间6~64个月.髂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1、2、3年初次开通率高于腹主-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股(腘)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初次开通率,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搭桥术后1年的初次开通率略高于膝下搭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年初次开通率均高于膝下搭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1年通畅率略低于腘动脉以远的球囊扩张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截肢率为10.3%(37/358),围术期死亡率3.9%(14/358),随访期死亡率6.4%(23/358).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术后通畅率.

  • 螺旋CT对Cockett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丽苹;成新玲;温志国;梁德安

    我院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应用CTA(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22例左下肢髂静脉进行了外在形态学的观察,并确诊Cockett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 临时滤器预防肺栓塞162例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曙光;周兴立;方伟;尹存平;张鹏;邱天;陈翠菊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重要原因.我们对162例下肢急性或亚急性DVT患者治疗中采用临时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现报告如下.

  • 胃短动脉破裂致腹部卒中一例

    作者:赵建国;蔡兵;赵翼;孙力

    患者男,26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头昏、面色苍白12 h于2007年6月3日入院.查体:HR:120次/min,BP:85/55 mm Hg,神志模糊,结膜苍白,腹部稍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阳性,以上腹部明显.

  • 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一例

    作者:覃谦;李洪;梁卓虹

    患者女,56岁.在晨起步行约600 m突然出现左下腹部隐痛,约6 h后左下腹部出现肿块并伴随左下肢肿胀,逐渐加重2 d,于2007年3月6日入我院.检查:体温37.5℃,呼吸21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90/60 mm Hg.神志清,面色苍白.心律齐,心率112次/min.左下腹部膨隆并触及10 cm×10 cm压痛性肿块、固定、无搏动、边界不清.左下肢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伴发巨大静脉瘤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唐波;刘冰;王海洋;姜洪池;姜晓明;王海君

    患者男,55岁,建筑工人.主因"双下肢出现迂曲团块10年,右大腿出现胀痛肿物1周"于2007年6月20日入院.查体:双下肢浅静脉明显迂曲扩张,右大腿内侧见一团块质偏韧,有触痛(图1A).实验室检查FIB:5.8 g/L,WBC:7.1×109g/L,N:0.74.彩超见右股前内侧有一5.0 cm×5.0 cm×4.5 cm无回声团,无血流充盈,与右大隐静脉相通,大隐静脉明显扩张,内充满低回声团,深静脉未见异常.

  • 先天性门腔静脉分流致肝性脑病一例

    作者:冯海;陈学明;李晨宇

    患者,男,62岁.因间断性意识丧失伴视物模糊3年,近1个月出现异常行为于2006年12月入院.

  • 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组织补片修补腹壁疝二例

    作者:克力木;艾克拜尔·艾力;牛伟亚;张成;凯赛尔;阿扎提

    例1 女,65岁,维吾尔族,巨大难复性白线疝.病史6年,疝块不能回纳半年,时有隐痛.

  • Littre股疝一例

    作者:马玉亮;任培土;郭林军;汪韵芝

    患者女,54岁.因右腹股沟下突发包块1 d于2007年人院,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腹平坦,腹肌软,肠呜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右腹股沟下可见一3 cm×4 cm大小肿块,质韧,不能推动及还纳,压痛,肾区无叩痛,肢体活动可,神经运动系统无殊.

  • 左肾切除术后肾动静脉瘘并动脉瘤一例

    作者:周彦明;陈福真;李志民;向进见;李滨

    患者女,78岁,因体检行彩超检查发现胰尾后方动脉瘤18 d于2007年6月5日入院.

  • 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大脑高灌注损伤的现状

    作者:刘军乐;梁刚柱;张福先

    颈动脉狭窄解除以后,同侧脑血流大量增加,超过了脑组织代谢需要或脑血流增加超过术前100%,出现脑部过度灌注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继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作者:徐屹立;梁善言;公艳;尹海燕;吴红军;栾贻涛;张小明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继发滤器内及下腔静脉与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完全性闭塞)的发生率较低.我院采取双侧股静脉切开,双球囊取栓并结合滤器内开通并抽吸血栓+留置多侧孔导管溶栓的方法成功的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 重视原发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王深明

    原发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primary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PCVI)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根据调查分析,国人此病的发病率约为8%[1],且具有逐年升高趋势.100年来,人们对PCVI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更新,各种临床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静脉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许多问题仍处于研究阶段,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有待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PCVI的临床治疗研究已成为我国血管外科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急性胰腺炎

    作者:陈宏

    患者,男58岁,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人院时上腹部持续疼痛伴发热及恶心、呕吐4 d,症状进行性加重3 d.腹痛呈持续性绞痛,向腰背部放射.呕咖啡样物多次,每次约40~60 ml.无胆石症和酗酒史.入院前4年患冠心病、糖尿病.入院体温38.9℃,心率130 次/分,呼吸35 次/分,血压140/94 mm Hg.呼吸浅快,嗜睡.皮肤巩膜黄染,腹略膨隆,腹软,中上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阳性,全腹未及包块,腹部叩诊呈鼓音,肝区叩击痛可疑,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减弱.

  • 推广普及CEAP分级法在我国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庆华;张煜亚

    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是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1].病因有先天性、原发性或继发性.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第二届中国静脉论坛会议期间,由中华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责成安贞医院吴庆华教授负责制定我国的"DVT诊治指南",后与第三届静脉论坛轮值主席董国祥共同承担本指南的制定,由吴庆华和罗小云执笔.本草案的制定历时两年余,经多次专家会议讨论修改.

  • 彩超和血流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培;吴庆华;陈忠;周晗;张煜亚

    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及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以下简称:血流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患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及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共92侧下肢分别进行深静脉的彩超及血流检查,并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做为"金标准")做比较.结果 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比,彩超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比数积、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分别为96.7%、95.7%、97.8%、4.3%、2.2%、0.935、990.0、97.8%、95.7%及0.935(P:0.037).由于彩超的Kappa值(0.935)>0.75,且P(0.037)<0.05,故理论上彩超可以替代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血流检查的以上指标分别为89.1%、87.2%、91.1%、12.8%、8.9%、0.783、70.0、91.1%、87.2%及0.783(P=0.065).结论 彩超可以作为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的更可靠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

    作者:张小平;胡豫;金毕;胡德英;魏文宁;宋善俊;王华芳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评估其危险因素.方法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6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DVT组)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APTT、PT、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DVT组血浆APTT、PT、TT、D二聚体、Fbg水平及D二聚体与Fbg比值(D/F值)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DVT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Fbg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r=0.475,P<0.01;r=0.564,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下肢DVT的发生与患者存在高血压,血浆Fbg水平的升高有关(OR[比值比]=24.99,P<0.01;OR=4.346,P<0.01).结论 高血压和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急性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近期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张智辉;林少芒;姚燕丹;萧剑彬;张柏根

    目的 评价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 150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50条患肢)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曲张浅静脉TriVex刨吸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4周患者对手术的自身评价、手术前后CEAP(clinic,etiologic,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分级和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1)min和(69±9)min(P>0.05),A组术后疼痛轻、下地时间早、住院天数少、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但皮下硬结发生率高于B组;对手术的评价A组为(11.21±2.00)分优于B组(10.52±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CEAP分级和VCSS计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手术前后VCSS分差为(4.6±2.5)分和(4.3±2.7)分(P>0.05).结论 利用射频闭合术联合TriVex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有效,且微创、并发症少.CEAP临床分级和VCSS临床记分可用于其疗效评价.

  •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与溶栓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栾景源;董国祥;赵军

    目的 比较手术取栓与系统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9月至2005年6月的142例急性混合型DVT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取栓77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49例,对于髂总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采取不同方法处理.手术后辅以区域性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系统溶栓65例,均系统性应用尿激酶、肝素.结果 治疗后2周,手术取栓组双下肢周径差由(4.3±2.2)cm降为(0.6±0.5)cm,系统溶栓组由(3.9±2.5)cm降为(1.6±0.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6,P=0.00).平均随访(49±42)个月,手术取栓组周径差降为(0.5±0.4)cm,系统溶栓组降为(1.4±1.3)cm(t=-5.764,P=0.00);手术取栓组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29.9%、15.6%、0%,低于系统溶栓组的50.8%、84.6%、6.2%(P<0.05).彩超发现,手术取栓组静脉通畅率(89.6%)和瓣膜功能正常率(72.7%),均高于系统溶栓组(分别为30.8%、9.2%)(Z=-8.502,P=0.00).手术取栓组治愈率70.1%,高于系统溶栓组治愈率30.8%(Z=-4.740,P=0.00).手术组死亡率为3.9%,溶栓组无住院死亡率.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取栓对急性混合型DVT的疗效好于系统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系统溶栓;但手术创伤较大、有一定的死亡率.

  • 经小隐静脉插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黄晓钟;梁卫;张纪蔚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均经小隐静脉穿刺置溶栓导管插入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49±71)万IU直接溶栓.以静脉造影结果的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与溶栓前比较,静脉通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30,P<0.01),静脉通畅率改善50%±15%,无严重并发症.本组37例,随访22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4)个月,复查静脉造影.按随访时间6~12个月、13~18个月分两组,结果与溶栓前比较.6~12个月组,静脉通畅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Z=-3.545,P<0.01),静脉通畅率为58%±13%;13~18个月组,静脉通畅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静脉通畅率为68%±20%.结论 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腔内激光、射频及内翻剥脱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近期疗效的比较

    作者:刘鹏;叶志东;樊雪强;王非;林凡;曹德生;杨煜光;王凤林

    目的 比较腔内激光、射频及内翻剥脱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有明确大隐静脉反流的下肢静脉曲张的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例(232条肢体)采用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80例(88条肢体)采用腔内射频(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cclusion,RFO)治疗;180例(202条肢体)采用内翻剥脱术治疗.曲张静脉均采用透光旋切术(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治疗.比较3种方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时的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问RFO组长,平均(41±8)min,EVLT组与内翻剥脱组相近.术后住院时间EVLT组(1.2±0.4)d与RFO组(2.1±0.8)d较短,与内翻剥脱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内翻剥脱组较其他两组多;EVLT组与RFO组的手术切口少;术后1年三组复发率相当,隐神经损伤在内翻剥脱组较多.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the 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各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组手术效果均满意且疗效相当,但激光、射频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 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李晓强;桑宏飞;戎建杰;钱爱民;段鹏飞;朱礼伟;周为民;孟庆友;于小斌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治疗上的地位和意义.方法 经股静脉行左髂总静脉病变介入治疗316例,189例二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82例加做左股静脉瓣膜缩窄术.随访231例,时间6~120个月(平均52个月),均做彩超检查,116例静脉顺行造影.结果 球囊扩张成功305例,髂静脉内置支架272例,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随访结果,98.5%的患者静脉曲张消失,93.7%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74%溃疡愈合,术后三年彩超检查见5.34%的患者支架内血栓或狭窄,造影见5.4%的患者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 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远期效果良好.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9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田野;赛力克·马高维亚;马金凤;栾梅香;罗军;薛茜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phlebitic syndrome,P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非手术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102例,对年龄、性别、病因、抗凝治疗、发病性质、弹力循环袜治疗、下肢锻炼等级、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S发生率为67.6%(69/10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5)、抗凝治疗(P=0.000)、弹力循环袜治疗(P=0.000)、下肢锻炼等级(P=0.000)、INR(P=0.033)、WBC(P=0.012)等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P=0.000),FIB(P=0.002)两因素内不同组别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抗凝治疗(P=0.011)、下肢锻炼等级(P=0.019),弹力循环袜治疗(P=0.000)不同组别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299)、病因(P=0.838)及发病急慢(P=0.217)的不同组别间P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是否完成弹力循环袜治疗和抗凝治疗以及下肢锻炼等级是决定PS的独立预后因素.

  • 美国复杂腹腔内感染抗生素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高鹏骥;朱凤雪;朱继业

    复杂腹腔内感染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却经常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大量证据表明,经验治疗或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缺失或力度不够是导致治疗失败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可能会造成二重感染和药物中毒等一系列问题.为给成人复杂腹腔内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建议,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外科感染学会、美国微生物学会和感染疾病药师学会于2003年共同制定了复杂腹腔内感染抗生素治疗指南.本文将对这一指南进行解读,以期对我们处理复杂腹腔内感染提供指导.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