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rhIL-10在大鼠肝移植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邹小明;杨维良;姜学海;王夫景;聂刚

    目的我们通过大鼠原位肝移植,探讨了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供体为ACI(RTIa)大鼠,受体为LEW(RT11)大鼠.rhIL-10的注射分别为0、2、10、50μg.kg-1.d-1. 结果 rhIL-10 10μg.kg-1.d-1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其平均血清和组织中CINC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rhIL-10治疗组于再灌注后12h平均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10μg.kg-1.d-1治疗组在移植后7~10d的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移植后第1天和第7天rhIL-10治疗组的肝损伤程度和白细胞浸润程度比对照组减轻. 结论 rhIL-10抑制了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时CINC的生成,延长了肝移植后生存时间.

  • 重组生长激素对实验性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洪涛;区庆嘉;刘晓平;陈双;魏菁;邓美海

    目的探讨重组生长激素对肝硬化肝细胞表达生长激素受体的调控作用. 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重组生长激素(0、13.3、133.3、1333ng/ml)干预后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变化. 结果培养后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104/cell)分别为0.73±0.13、1.14±0.17、1.23±0.21、0.68±0.10(P<0.05). 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重组生长激素对肝硬化肝细胞的生长激素受体具有正性调控作用.

  • 短肠综合征康复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李宁;朱维铭;郭丰;任建安;李幼生;王新波;黎介寿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行康复治疗的实验动物及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短肠组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组,短肠组和GH组切除80%小肠,GH组术后第1天开始注射GH 1U.kg-1.d-1,共28d;9例患者残存小肠长度为(44±24)cm,其中3例无完整结肠. 结果 S期细胞比率系数、增殖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增强表明外源性GH可明显促进残存小肠粘膜的增殖,GH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原癌基因C-jun表达的改变有关.康复治疗后9例患者营养状况和残存肠管吸收功能均明显改善,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75%的患者完全脱离肠外营养,25%的患者需间断肠外营养补充. 结论康复治疗为短肠综合征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附8 585例分析

    作者:陈希纲;刘家奇;彭民浩;王文光;杨定华;胡德宏;刘达云;邓建宁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现状. 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广西地区19年期间(1981.1~1999.12)经手术治疗的858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登记调查,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用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胆石病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构成比有上升趋势,在农民患者中肝内胆管结石在胆石症中的构成比由1981~1985年间的23.4%上升到1991~1999年间的55.8%,而性别的构成比差别不大.肝内胆管结石发病高峰年龄为31~40岁,病死率在胆石病中高.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仍然是非常多见的疾病,在农民中发病率甚至有显著上升,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 早期胃癌的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关系的探讨

    作者:王向昱;郑志强;董建达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术后易复发的病理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5年139例早期胃癌外科治疗的结果和病理情况. 结果本组有13例死于胃癌复发转移,其中血源性转移7例,淋巴结转移 3例,残胃再发癌3例.R1+No7淋巴清扫与R2清扫术后复发率均为9%.在早期胃癌中,粘膜下层癌(14.1%)较粘膜层癌(1.9%)、血管淋巴管受累(37.5%)较未受累(7.6%)、淋巴结受累(31.3%)较未受累(6.5%)及多发癌灶(33.3%)较单发癌灶(7.9%)的复发率高(P值均<0.05).癌灶直径≥2cm与<2cm、高中分化与低未分化及隆起型与凹陷型病变在复发率上差异无显著意义.粘膜下层癌的术前淋巴结转移率(16.4%)较粘膜层癌的(3.7%)高(P<0.05). 结论早期胃癌存在易致术后复发的病理因素,血源性转移是其复发的主要形式.

  • 白细胞介素-1β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张忠涛;王宇

    目的利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肝细胞的作用. 方法无菌条件下原位胶原酶灌注Wistar大鼠肝脏分离肝细胞.观察IL-1β对肝细胞释放LDH,肝细胞增殖(3H标记的胸腺嘧啶掺入法)以及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细胞内ATP含量和培养液中酮体比KBR). 结果在6种培养条件下,各IL-1β组L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条件Ⅰ~Ⅵ,各对照组LDH活性分别为:22±2; 25±4; 18±5; 12±4; 15±5; 11±4,各IL-1β组分别为:36±3; 43±5; 34±6; 31±4; 31±5; 22±3, P值均小于0.05);在培养条件Ⅱ情况下,IL-1β显著减少了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胸腺嘧啶的掺入量[对照组:(23456±3123)Dpm/0.25×106个细胞,IL-1β组:(15340±2534)Dpm/0.25×106个细胞,P<0.01)];在培养条件Ⅳ、Ⅴ、Ⅵ情况下,IL-1β显著降低了培养细胞内ATP的含量(培养条件Ⅳ、Ⅴ、Ⅵ,各对照组细胞内ATP的含量分别为:10.0±1.1;11.0±2.3;11.5±1.5,各IL-1β组分别为:6.5±0.5;5.9±1.3;5.6±1.2,P值均小于0.05);在培养条件Ⅳ、Ⅴ、Ⅵ情况下,IL-1β显著降低了KBR(培养条件Ⅳ、Ⅴ、Ⅵ,各对照组细胞内ATP的含量分别为:1.01±0.21;0.85±0.13;0.95±0.08,各IL-1β组分别为:0.69±0.05;0.63±0.07;0.59±0.04,P值均小于0.05). 结论 IL-1β对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增殖和能量代谢有关.

  • 胃癌及癌前粘膜病变与c-met原癌基因表达的关系及预后研究

    作者:庄小强;孙桂华;田野;郑杰;李燕;林三仁

    目的研究c-met基因蛋白在胃粘膜病变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探讨c-met表达对胃癌预后的意义. 方法 169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不同胃粘膜病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et基因表达,用Kaplan-Meier法的log rank检验胃癌生存率. 结果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c-me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3.5%, 36.8%, 51.5%, 61.3%, 66.7%和73.7%,而且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的c-met表达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胃粘膜增殖程度与c-met阳性表达强度,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c-met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且在Borrmann 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和Borrmann Ⅰ, Ⅱ(P<0.05).c-met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 结论 c-met基因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恶化有关.c-met基因可能成为评估胃癌预后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 下腔静脉阻隔术及置网术预防肺栓塞44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严;管珩;刘昌伟;李拥军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IVC)阻隔术及置网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继发肺栓塞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LEDVT 4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IVC阻隔术者10例,IVC置网术者34例.评估手术死亡率、肺栓塞复发率及LEDVT脱落情况. 结果 IVC阻隔术组(10例)术后肺栓塞症状好转者7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例3月至1年,无死亡,3例出现非致命性肺栓塞.所有病例下肢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置网术组(34例)术后肺栓塞症状好转者24例,下肢症状好转者26例,住院期间2例发生肺栓塞,1例死亡.20例平均随访10月,无肺栓塞复发. 结论 IVC阻隔术与置网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置网术更具优势.

  • 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

    作者:傅传刚;张卫;王汉涛;喻德洪

    目的 探讨利用吻合器通过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该术式治疗10例Ⅲ、Ⅳ度环形脱垂内痔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5岁,内痔脱垂病史平均12年,其中6例曾接受硬化剂注射,2例曾接受外剥内扎手术. 结果 8例患者吻合后内痔立即完全回缩,2例于术后第2天完全回缩.术后诉肛门部疼痛者3例,尿储留6例,无肛门部水肿及出血.术后平均住院4d,随访2周至2个月.术后2周开始痔核萎缩,无大便失禁和复发. 结论 直肠下端环形粘膜切除治疗Ⅲ、Ⅳ度环形脱垂性内痔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正常生活早、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外科手术
  •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亚军;张金哲;王燕霞;魏临琪;李小松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16例患儿年龄均小于4岁,平均年龄23个月.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及发热,同时有全腹压痛.10例术前经腹腔穿刺明确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其中5例经B超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采用囊肿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治疗.16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3个月左右再行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 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与胆道梗阻有关.对小婴儿有腹膜炎表现,全腹压痛并以右上腹为著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检查.急诊治疗宜选择囊肿外引流术,而后再行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腹膜炎
  • 粘附分子CD44S和 CD44v在胃癌中的变异性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曙逢;纪宗正

    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胃癌中粘附分子CD44S、CD44V的表达进行研究,以期阐明CD44V、CD44S与胃癌病理类型、分化、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肝脏)的相关性,便于术前评价胃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式,术后对胃癌的复发监测有所帮助.资料和方法

  • 癌基因c-Fos、c-Jun在胆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周彦明;李玉民;朱有全;石斌;曾峰;冯颖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研究c-Fos、c-Jun蛋白在胆囊癌、肝外胆管癌、慢性胆囊炎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3~2000年手术切除的胆囊癌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7岁(33~87岁).根据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分期标准,TNM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13例,病理类型:腺癌24例,鳞癌3例,腺鳞癌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癌15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8例,未分化癌3例.肝外胆管癌10例,因胆囊结石导致的慢性胆囊炎16例.10例正常胆囊组织取自因壶腹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外伤的患者,患者无胆囊炎病史,无胆囊结石.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4μm,常规HE染色.

  • 经门静脉注射131I标记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预防人结肠腺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葛海燕;左国华

    我们进行了经门静脉注射131I标记抗癌胚抗原(131I-CEA)单克隆抗体预防人结肠腺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人源性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4~6周龄的BALB/C nu/nu裸鼠(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所提供),雌雄兼用,体重17~25g,在无致病菌(SPF)条件中饲养.按左国华和葛海燕[1]方法制作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 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预防胰肠吻合口漏

    作者:戴显伟;马凯;杨福全;王宝胜;赵海鹰;孙威;刘宝林;邱芳;卜献民;王亮;戴阳;王福祥

    我们采用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8例,无1例发生胰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48例中男88例、女60例;年龄32~83岁,中位年龄55岁.临床诊断:壶腹癌56例;胆管下端癌37例,其中4例为肝外胆管全程癌,1例为胆囊癌浸润十二指肠区,第13组淋巴结明显肿大;十二指肠癌8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胰头癌44例,其中胰头部囊腺癌2例;另外3例为慢性胰腺炎致胰头部囊性肿块.

  • 外科手术治疗阑尾恶性肿瘤12例

    作者:周光文;蔡伟耀;李宏为;杨卫平

    阑尾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给诊治带来困难,现将经我院诊治的12例阑尾恶性肿瘤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80~1999年共收治阑尾恶性肿瘤患者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5~91岁,平均57岁.其中类癌6例,腺癌4例,腺瘤癌变1例,平滑肌肉瘤1例(诊断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临床表现:右下腹痛10例,占83%.右下腹肿块1例.6例有右下腹压痛.误诊为盲肠肿块1例,11例误诊为阑尾炎.

  • Peutz-Jeghers综合征二例

    作者:曾灏;陈素钻

    例1 女,16岁.因反复左上腹、脐上痛9d,发现腹部包块、呕吐1d于1998年7月12日入院.其母10岁时曾因空肠息肉行手术切除,术后8年因肠套叠再次手术;其母和二姐皆有唇、手、足底黑斑.查体:急性痛苦面容,中度贫血貌,下唇明显黑斑,手足底散在黑斑.左中上腹胀、软,可触及一包块,约8cm×6cm,光滑,质韧,边缘尚清,固定,有压痛,无反跳痛,未叩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实验室检查:WBC16.4×109/L,W-LCR 0.933,RBC 4.89×1012/L,Hb 86g/L,HCT 0.255.B超:左中、上腹低回声包块7.6cm×6.8cm,7.7cm×6.5cm等,壁厚,边界尚清,包块内可见气体强回声和液性暗区,少量腹水.腹透:胃气泡扩大,胃内大液平.胃镜检查:胃体多发息肉,粉红色,光滑易出血,亚蒂,内镜无法通过幽门.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肠套叠.手术见腹腔淡黄色腹液约600ml,距蔡氏韧带约15cm处空肠近端套入远端,套入肠管长约25cm,肠壁暗红色,增厚,胀裂纹约7cm长,套叠远端空肠腔内1约4cm×3cm肿块,光滑可活动.胃内息肉切除,套叠空肠切除.病理诊断:(1)小肠息肉并淤血坏死;(2)小肠错构瘤;(3)胃息肉.术后并发急性乙型肝炎,尿潴留.治疗后好转出院.

  • 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一例

    作者:仇明;丁尔迅;江道振;戴观荣;郇金亮

    患者女,29岁.因发现颈前肿块6月余,于2001年6月22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可触及2cm×3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左叶近峡部腺瘤伴液化,核素131碘甲状腺扫描呈冷结节.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左叶腺瘤.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呈仰卧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切开皮肤约15mm,经该切口钝性分离胸前皮下腔隙和颈阔肌下腔隙约16cm×10cm范围大小.放置Hasson套管(直径10mm)作为观察孔,注入CO2气体(压力设定为6mmHg)建立操作空腔,并插入内镜观察颈前区解剖结构.另外2只操作套管(直径分别为5mm和10mm)于双侧乳晕上缘切口置入胸前皮下空腔.经2只套管分别插入抓钳和超声止血刀(LCS, LaparoSonic Coagulating Shears, Ethicon),在内镜下用LCS切开颈前肌群显露甲状腺左叶肿瘤,见肿瘤位于左叶中部内侧,为囊实性肿块,约2cm×3cm大小.

  • 胰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福贻;李洪林;王杰书;郝青

    患儿男,1.5岁.因发现腹部肿块2个月于2001年5月12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上腹隆起,可触及10cm×9cm×12cm包块,表面不光滑,质硬,无压痛,活动差.腹部CT示左肾前椭圆形包块,大小约11cm×9cm×7cm,其中可见不规则钙化及低密度坏死区,肿块与胰体尾关系密切,分界不清,双肾未见异常(图1).

  • 直肠癌伴左睾丸恶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刘连杰;屠岳

    患者男,77岁.1997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伴里急后重,检查纤维肠镜发现距齿状线8cm有一菜花样肿物,3cm×2.5cm,诊断直肠癌.12月22日全身麻醉下行Miles术.术后病理学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系膜淋巴结转移(3/7).直肠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EA(+)、p53(+).术后恢复顺利.术后行放疗1个月,化疗12个月.18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伴下坠感.入院检查左侧阴囊内及10cm×10cm×10cm大小球形肿块,质硬,表面光滑,与阴囊皮肤无粘连,左侧精索增粗.胸片示双肺多发性转移瘤.B型超声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CT报告左睾丸恶性肿瘤.CEA为53μg/L.β-HCG正常.前列腺特异抗原正常.

  • 大腿及会阴部烧伤致气腹症一例

    作者:陈世福

    患者女,73岁.因火灾致双大腿、会阴部烧伤,腹痛、气急于2000年4月25日入院.检查:神清,呼吸28次/min,血压120/6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双腿内侧、会阴部Ⅱ度烧伤,面积约10 %,腹部轻度胀气,下腹部有深压痛,无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胸片(-),腹部平片、腹部CT均提示两膈下有游离气体,肠腔有积气.考虑有消化道穿孔可能.于当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切开腹膜,腹腔内有气体溢出,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肠腔轻度扩张.上腹部肝、胆、胰、脾正常,胃肠道无穿孔及炎性病灶,盆腔子宫附件正常.给予腹腔液体送培养,放置引流后关腹.术后 1周胃肠功能恢复,给予进食,2周后痊愈,细菌培养阴性.讨论消化道疾病穿孔可产生气腹征,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伤性肠穿孔等.另外一些较少见的如伤寒肠穿孔、肠结核、结肠肿瘤、肠憩室、结肠粪性穿孔、自发性肠穿孔可致气腹,还有一些腹腔感染性疾病,如坏疽性阑尾炎、胆囊炎穿孔,由产气杆菌感染所致气腹.妇科疾病如子宫穿孔,输卵管妊娠破裂等可引起气腹,这些都易被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而施行手术.本病例气腹的来源考虑可能与会阴部烧伤,气流通过生殖器官进入腹腔,临床实属罕见.

  • 胃克隆病误诊为胃癌一例

    作者:张代成;杜坚力;李瑞兰

    患者男,21岁.反复上腹疼痛6年,呕血、排柏油样便3年于1997年7月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消瘦.上腹正中可扪及拳头大小肿块,活动度差,有压痛.胃镜检查:胃窦体巨大溃疡,深而高低不平,表面污秽、渗血.胃壁僵硬、蠕动差,胃腔变形.组织活检及刷片未发现癌细胞.

  • 鱼刺致肛周异物并发肛周脓肿一例

    作者:陈魁元

    患者男,31岁.因肛门持续性剧痛4d,诊断为肛周脓肿,于2000年8月25日收住院治疗.肛门疼痛,在排便时、排便后明显,排尿及咳嗽均可加剧症状.无血便,无里急后重感,无寒战高热等.5d前曾进食辣椒、鱼等食物.入院查体T:37.2℃,P:80次/min,R:20次/min,BP:105/75mmHg,急性痛苦面容,心肺腹未发现异常.肛门检查见肛门外周稍红,无外痔,指探入肛门约 0.5cm 时, 患者疼痛加剧,于左侧触及1包块,约2cm×2cm大.在骶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引出黄色脓液约8ml,并触及1硬物,予以取出.硬物约0.1cm×1.5cm大,证实为鱼刺.探查脓腔,离肛缘约1cm处有1内口,将其纵向切开,充分敞开脓腔,并切除脓腔边缘少许后予双氧水、盐水、新洁尔灭等反复抹洗脓腔后,予凡士林油纱布塞入脓腔引流.10d后伤口完全愈合.

  • 胃神经鞘瘤二例

    作者:王伟;马杰

    例1 女,59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10年,加重伴黑便3d入院.胃镜示:贲门下约1cm于高位胃体前壁见一3.3cm×3.5cm大小隆起肿物,光滑,表面有1.0cm×1.5cm新鲜渗血斑.胃角、胃窦光滑.病理学检查:出血性胃炎.术中见:胃底穹隆部球型肿瘤,直径约4cm,浆膜光滑,局部血管略曲张.肿瘤粘膜面有1.0cm×1.0cm浅溃疡.胃周淋巴结无肿大.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胃底楔型切除.病理诊断:胃多发性神经鞘瘤并出血性梗塞.术后恢复良好,已随访6年,无复发及转移.

  • 创伤性气胆症一例

    作者:高劲谋;都定元;杨俊

    患者男,42岁.因所乘客车由20m陡坡翻车致下半身运动和感觉障碍,并头昏、心慌、气促.6h后从当地医院转入我科.体格检查:血压50/20mmHg,心率130次/min,呼吸30次/min,面色苍白.T5平面以下完全性截瘫;双肺呼吸音减弱;腹稍胀,无肠鸣音,腹穿阴性.X线、CT和MRI检查:T5椎体压缩骨折,T1~11节段脊髓挫伤;右胫腓骨折;双侧多根肋骨骨折并肺挫伤及血胸;肝内胆管广泛积气、扩张(图1).左侧胸腔引流胸血1600ml;胃管引出咖啡样液并排黑便.经扩容血压不稳,次晨再次腹穿抽出污秽血性液体,立即手术.

  • 脾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侯旭东;柴琛;李世雄;李玉民

    患者女,68岁.2000年8月28日因左上腹持续性隐痛1个月而入院.自发病以来食欲明显减退,且消瘦、乏力,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既往无肝病史.查体:脾脏肋下4cm,质略硬.左上腹有压痛,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球蛋白36.7g/L,尿素氮8.70mmol/L,WBC 6.92×109/L, RBC 4.17×1012/L, PLT 124×109/L.腹部B超提示:脾脏肿大,脾脏实质内可探及37mm×22mm的异常回声区,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为混合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于2000年8月30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脾脏切除术.术中发现腹腔有少量腹水,肿物位于脾脏上极,与膈肌粘连,肝、胃、肠道及子宫、卵巢未发现异常,腹腔淋巴结无肿大,遂切除脾脏及部分左侧膈肌.病理诊断:脾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术后进一步检查,胸部X-ray提示:右肺中叶局限性肿物;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右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病情恢复后转入胸外科做进一步治疗,3个月后患者痊愈出院.CM)

  • 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焦兴元;吕明德;黄洁夫

    目前,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是极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胆囊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在胆囊癌的早期防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与胆囊癌有紧密联系的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其他病变的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加以综述,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防治.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创伤的应用

    作者:石汉平;刘正军

    腹部严重创伤、出血,尤其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温、凝血功能障碍时,患者难以承受时间较长的手术,由于存在必须手术处理的外科情况,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应运而生.DCS早起源于腹部创伤,因此,又有分期剖腹术之称.虽然损伤控制原则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各种创伤和非创伤手术,甚至非手术患者[1],但是仍然多的用于腹部创伤的救治.

  •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林爱德;刘庆仪;李增军;虞爱玲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中应用高频电刀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将Miles术患者分为4组:A组55例,会阴部以解剖刀操作;BⅠ组55例,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BⅡ组30例,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术中大网膜填塞骶前残腔;BⅢ组55例,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术后会阴部电磁波照射,每次60min,1次/日,连续照射10d.比较各组骶前引流总量、引流时间、骶前感染率、会阴切口裂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的情况. 结果 A、BⅠ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0.01,<0.05,<0.05,<0.01,<0.01),A组优于BⅠ组;BⅠ、BⅡ两组间除骶前引流总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5)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0.05,<0.05,<0.01,<0.01),BⅡ组优于BⅠ组;BⅡ、B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50,>0.10,>0.50,>0.25,>0.05,>0.50). 结论高频电刀的应用严重影响会阴切口的愈合,术中大网膜骶前填塞或术后会阴部电磁波照射是消除或降低高频电刀有害影响的有效措施.会阴部电磁波照射具有方便、安全、实用等优点,因此有临床应用价值.

  • 直肠癌患者远端直肠系膜癌胚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林国乐;邱辉忠;刘挺;徐彤;钱家鸣

    目的从肿瘤免疫学角度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治疗直肠癌的科学性. 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荧光检测法,对2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直肠系膜的远端部分(距癌灶下缘3cm以下)进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含量检测,同时测定其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系膜的CEA含量. 结果正常结肠系膜CEA含量为(1.6±1.0)ng/g,25例患者(96.2%)的癌组织CEA呈高表达(>1000ng/g),该组的远端直肠系膜的CEA含量为(62.5±85.2)ng/g,与正常结肠系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 结论 直肠癌患者远端直肠系膜的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提示有远端直肠系膜播散的可能.因此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时常规行TME是必要的.

  • 选择性结直肠手术前三种肠道准备方案的对照研究

    作者:谢松;孟荣贵;于恩达;崔龙;傅传刚;王颢;喻德洪;王靖

    目的比较选择性结直肠手术前3d肠道准备方法中分别采用磷酸钠和硫酸镁及术前1d肠道准备中采用磷酸钠三者的清肠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对肠道细菌的影响. 方法 将 2000年 1月至2000年 9月我科收治的90例大肠癌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3d准备法施行3d的饮食和口服抗生素准备,其中 A组术前 1d下午口服 25%硫酸镁清肠液 200ml+5%葡萄糖盐水 1500ml; B组口服13.2%磷酸钠口服清肠液 250ml+5%葡萄糖盐水1000ml;C组只行 1d的饮食和抗生素准备,口服磷酸钠用法同B组.手术准备前后测体重,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程度,取肠液、门静脉系统血液检测需氧菌、厌氧菌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 手术准备前后 A、 B两组体重下降程度较 C组显著 (P<0.05),3组清肠优、良率分别为86.7%、96.7%、86.7%(P>0.05),A组肠液和血培养阳性率均高于 B、C组(P>0.05),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高于 B组 (10%)和 C组 (13.3%),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磷酸钠用于术前肠道准备优于硫酸镁,选择性结直肠手术前应用磷酸钠施行一日准备是一种可行、安全的方案.

  • 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君;蒲永东;范志忠;刘军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及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至术后第14天使用西米替丁1.2g/d;对照组不使用西米替丁或类似药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第3天、术后第7天及第14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活性的变化,并于切除标本中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反应. 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天各项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14天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比值、IL-2及IFN-γ活性比对照组及本组术前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TIL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年、5年生存率较高(P<0.05). 结论西米替丁可明显减轻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抑制程度,缩短其术后免疫抑制周期,并可提高TIL反应.

  • 后盆腔次全切除术治疗女性低位直肠癌273例

    作者:李东华;郁宝铭;黄粱;陆爱国;郑民华

    目的探讨在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行后盆腔清除术时兼行保肛手术的可能性. 方法自1954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女性直肠癌1027例,其中718例为低位直肠癌,能行根治性切除者570例,占79.4%,行后盆腔清除术者273例占47.9%.按不同时期分二组,Ⅰ组1954~1989年,低位直肠癌366例,行后盆腔清除术者206例,占56.3%,其中22例行后盆腔清除低位前切除(后盆腔次全切除,简称次全切除组),占10.7%.Ⅱ组1990~1999年,低位直肠癌204例,行后盆腔清除术67例,占32.8%,其中26例行次全切除,占38.8%.二组病例在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类和病理分期上均无差异. 结果总手术死亡率3.3%,二组之间无差异,分别为3.4%和3.0%.48例行清扫保肛手术者发生吻合口漏4例(8.3%),均发生于Ⅰ组,故Ⅰ组吻合口漏发生率高达18.2%.全组术后局部复发13例,占4.8%,其中Ⅰ组复发9例(4.4%),Ⅱ组4例(6.0%),P>0.05.13例均复发于盆腔,无吻合口复发.Ⅰ组5年生存率(53.2±1.9)%,Ⅱ组(67.3±1.6)%,P<0.05. 结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行后盆腔清除时,对合适的病例兼行保肛手术不但可行,而且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率.Ⅱ组5年生存率的提高则是我们采用直肠系膜全切除(TME)原则操作和加强综合治疗的结果.

  • 直肠癌旁移行粘膜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与临床意义

    作者:池畔;胡天明;陈大良;殷凤峙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ransitional mucosa,TM)的性质及其与术后吻合口癌复发的关系. 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67例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其近切端肠管(对照组)与远切端肠管粘膜,以及33例术后1年,31例术后2年以上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标本(自吻合口至其下3cm),同步检测其p21ras与p53蛋白表达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 结果癌组织的TM、p21ras与p53蛋白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显著高于近远切端肠管粘膜(P<0.01);远切端肠管粘膜除p53外的上述指标仍高于近切端肠管(P<0.01);术后直肠残端肠管粘膜TM的阳性率,在第1、2年均高于近远切端肠管(P<0.01);而p21ras与PCNA指数均显著低于远切端肠管;但p53表达率在术后第1、2年与远切端肠管相比无差异(P>0.05);直肠远切端肠管粘膜TM无论是阳性或阴性,其p21ras与p53蛋白阳性率及PCNA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第1、2年复查吻合口及其以下1~3cm间的直肠粘膜未见癌复发;发现TM分布无规律性,多出现在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区域附近. 结论直肠癌旁移行粘膜是一种继发的非特异性改变,而不是原发性癌前病变,其存在与否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无关.

  • 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池畔;林惠铭;陈大良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比较经腹腔镜与开腹两组标本的直肠系膜完整性和肠旁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 结果①两组各20例直肠癌切除标本的直肠系膜均完整无破损.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N1的淋巴结数分别为8.5±3.6与10.6±6.2(P=0.334);N2的淋巴结数分别为3.7±2.2与2.4±2.1(P=0.328);N3的淋巴结数分别为2.4±1.7与2.0±1.8(P=0.590).③直肠远切端均无癌细胞浸润. 结论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是可行的.

  • 直肠粘液腺癌bax及bcl-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利林;陈玉泉;朱建伟;郁宝铭

    目的观察直肠粘液腺癌组织中bax 和bcl-2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以bax及 bcl-2单克隆抗体标记38例直肠粘液腺癌组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bax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s A 和B 期为77.8%,在Dukes C期为45.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260,P=0.039);bcl-2的表达与各病理学指标无明显关系,但bax与bcl-2阳性表达强度之比值与Dukes 分期 (P=0.04)和病人5年生存率 (P=0.001)相关. 结论 bax及bcl-2在直肠粘液腺癌中普遍表达.术后检测癌组织中这类基因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基因 预后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