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硬化时人工气腹对肝脏血流的影响——大鼠肝硬化模型吲哚青绿排泄实验研究

    作者:徐大华;孙家邦;李非;李铎;刘家峰;孙海晨;刘爽

    本实验观察腹腔压力增高对正常及肝硬化大鼠肝脏血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肝硬化模型:Wistar大鼠40只,雄性,体重200~240 g/只.其中12只大鼠用60%四氯化碳油溶液行腹部皮下注射,并以5%乙醇水溶液代替饮用水,自由进食共60 d,制成肝硬化模型.2.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实验:所用ICG试剂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各浓度溶液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图.

  • ROC分析法评价肿瘤标记物在大肠癌术后复发时的作用

    作者:李新爱;麦羡霞;曾小澜;梁小波;马克蓉

    本文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ristic)分析方法对6种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诊断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

  • 大肠癌血管生成的临床意义

    作者:芮景;吴佩;侯英勇;黄鹤;陈剑平

    我们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抗原F8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旨在探讨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

  • 乳腺癌中波纹蛋白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的关系

    作者:钱利华;王颖;崔玉敏;回允中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1月至6月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61例,均为女性,年龄33~87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累及单侧乳腺,肿瘤位于右侧23例,左侧38例,直径0.5 cm~10.0 cm,平均2.5 cm.61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占44例,浸润性小叶癌为11例,其余包括髓样癌3例,腺样囊性癌、腺癌及乳头状癌各1例.

  • 肝包虫病术后复发及再手术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喜岷;王前清;吴俊一;喻定刚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1980~1999年间共收治包虫病203例.原发性包虫病185例,其中肝包虫病161例,占原发的包虫病的87%、肺包虫病16例(10%)、脑包虫病4例(3%)、脾包虫病2例(1%)、大网膜包虫病1例(1%)、髂骨包虫病1例(1%).继发性包虫病18例,均由肝包虫病手术后复发引起,占同期收治包虫病总数的9%.

  • 创伤性盆腔型腹膜后血肿39例的诊治

    作者:张有成;宋爱琳;王琛;白清长;周晓伟

    本文结合39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诊治,探讨几个应注意的问题.临床资料本组39例均系经手术证实的盆腔型腹膜后血肿患者,有腹腔内出血者不在此列.其中,男性34例,女性5例.年龄13~61岁,中位年龄34岁.在致伤原因中,车祸致伤22例(56%),建筑塌方或撞击伤15例(39%),其他原因致伤2例(5%).单纯性盆腔型腹膜后血肿5例(13%),合并其他器官损伤者34例(87%).在合并的器官损伤中,骨盆骨折31例(80%),膀胱损伤4例(10%),尿道损伤2例(5%),乙状结肠、直肠损伤2例(5%).术前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者18例(46%).术前误诊为腹腔内出血或腹腔其他脏器损伤者31例(80%).术中确诊为腹膜后血肿后,36例因血肿稳定而未做血肿探查止血处理;3例做了血肿探查止血术,其中1例为髂内动脉破裂,2例为直肠上动脉破裂;骨盆骨折均未做手术处理,膀胱损伤、尿道损伤、乙状结肠和直肠损伤均作了修补或引流手术.本组39例均获得临床治愈.

  • 肝癌中p16、PRb 及PC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耿小平;朱立新;孙佩兴

    肿瘤组织的过度生长有赖于细胞周期素(Cyclin)的蛋白及Cyclin的蛋白激酶CDK(Cyclin dependent kinase)的调控.其中Cyclin D/CDK4所形成的复合物能够磷酸化抑癌基因Rb(retinoblastoma)的产物PRb(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启动基因转录及细胞增殖[1].p16基因是CDK4的抑制因子,可阻止PRb磷酸化、阻止细胞分裂[2].PRb及p16基因的变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增殖细胞核抗原[3](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仅在增殖的细胞中才表达,为评价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开席;李文梅;胡伟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胃粘膜、胃良性病变和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左侧腹股沟子宫、附件难复疝一例

    作者:方头生;高夏生;胡丽华

    患者女性,38岁,农民,因左侧腹股沟肿块30余年,局部下坠胀痛加剧1年余.于1998年12月20日住院.患者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左侧腹股沟肿块,活动后肿块增大,平卧,按压后肿块缩小如拇指大小,不能完全回纳,局部下坠感强,未引起注意.近1年来症状加剧要求手术治疗.无月经史,28岁结婚,未生育,既往多次妇科检查,B超检查报告:先天性无子宫,左侧腹股沟囊性包块,阴道盲端长约4 cm,附件区未及肿块.体格检查:性征发育正常,左侧腹股沟区可见4 cm×4 cm半球形包块,咳嗽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 肝移植术后脑出血一例报告

    作者:杨翔;郎韧

    我院普外科于2000年4月为1例肝炎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于术后34 d患者突发脑出血死亡,现报告如下.

  • 缺血性结肠炎致肠坏死一例

    作者:李晓明;王健;张伟东;于洋

    患者,男性,72岁,因突发性下腹部绞窄样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及稀水样血便14 h,急诊入院.既往有数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查体:病人一般状态差;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左下腹为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1)血常规WBC:32.0×109/L,RBC:4.50×1012/L; Hb:135 g/L,Pc:140×109/L;(2)腹部B超,腹腔内探及2.5 cm×3.5 cm液性暗区.(3)腹透:腹腔内见多处液气平面.(4)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脓性液体约20 ml.

  • 异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例

    作者:黄荣柏

    患者女性,36岁.因颈前无痛性肿物10年,胸闷,心悸6个月入院.曾于门诊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他巴唑 30 mg/d"治疗4个月无好转.查体:P 132次/min,Bp 90/56mm Hg;突眼征(-),双侧甲状腺Ⅰ°肿大,质中,无结节;甲状软骨下缘可触及一约1.2 cm×1.0 cm肿物,质软,无压痛;气管居中.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刘全达;蔡志民

    一、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直肠癌单纯转移至肝脏者占结直肠癌患者的25%,局限于肝一叶者又占肝转移的25%,因此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且为单个结节或局限于一个肝叶的不超过5%,这部分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率极高,可达95%左右\.目前手术指征包括:(1)肝转移病灶为孤立结节或病变范围较局限;(2)无肝外转移或邻近脏器(膈肌、门静脉)转移;(3)结直肠癌切除后肝转移,原发癌灶局部复发可切除者;(4)肝转移癌灶手术切除后复发者,病灶较局限,且无肝外转移也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5)出现肺部转移可行手术治疗者.

  • 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的胃肠癌临床研究50例

    作者:张刚庆;卿三华;齐德林;周正端;王红兵

    目的研究手术联合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毒副作用、并发症和抗癌疗效.方法进展期胃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热灌注化疗组和非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热灌注化疗期间生命体征,术后毒副作用、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和生存率.结果热灌注化疗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术后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出现.两组3年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3.38,P>0.05),但两组术前病变已浸透浆膜或/和已有腹腔内转移者比较,2年时病死率(χ2=3.85,P<0.05),3年时病死率(χ2=4.64,P<0.05)和2年时复发率(χ2=4.30,P<0.05),3年时复发率(χ2=4.15,P<0.05)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手术联合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是防治进展期胃肠癌术后腹腔局部或区域复发,提高生存率较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奈替米星不同给药方案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振海;孙淑娟;张曙光;李光新;李宏建;苏乐群;阮长乐

    目的通过测定奈替米星(NTA)两种给药方案的体内杀菌活性及血药浓度,观察不同给药方案预防感染的疗效与副作用, 优选其佳给药方案.方法血药浓度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体内杀菌活性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结果日剂量相同时,NTM 1日1次(OD)给药,谷浓度均低于2 μg/ml,且较1日2次(TD)给药方式低(P<0.05),而其峰浓度明显高于NTM TD给药方式,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除绿脓假单胞菌外,NTM对其他3种细菌峰时血清杀菌活性(SBA)均大于1∶8,且较TD给药组高.OD给药组患者给药前后肾小球清除率(Cr)、BUN没有变化,而TD给药组患者用药后较用药前Cr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NTM OD比TD给药峰浓度与SBA高,谷浓度低,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用于术后预防感染,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 肝阻抗血流图评价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后肝血流灌注的改变

    作者:陈立波;王国斌;杨镇

    目的利用肝阻抗血流图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检测其肝血流阻抗的改变,同时用Doppler彩超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肝阻抗血流图测定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明显下降,总肝灌注血流降低[(0.053±0.011)比(0.031±0.009)、(0.033±0.011)比(0.018±0.008)、(7.7±3.0)比(3.5±1.7),P<0.05];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向肝灌注增加[(0.018±0.008)比(0.026±0.006),P<0.05],肝动脉向肝灌注无显著改变.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动脉、门静脉向肝有效血流灌注都降低,肝脏总血流量下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增加大部分患者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但对肝动脉的向肝灌注无显著影响;肝阻抗血流图对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血流及手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一定的价值.

  • 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联合手术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毅;冯志毅;王胜甲;张成仁;乔新华;田明夏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联合手术辅助化疗的有效途径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期联合手术切除原发癌及转移癌,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肿瘤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热电疗法综合性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癌均获切除,其中一期切除肝转移癌17例,6例复发,4例再次手术切除.19例不能切除的转移性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和热电疗法.肿瘤直径平均缩小57%,其中4例因肿瘤缩小行二期手术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切除组94%,82%,65%;明显高于置泵组的74%,53%,32%(P<0.01).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联合手术切除加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是一种首选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切除肝转移癌者,只要切除原发肿瘤,肝动脉门静脉置泵栓塞灌注化疗,可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预后.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七例治疗经验

    作者:吴庆华;韩延民;杨宝钟;陈忠;邓洪儒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1~1999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术后剩留小肠28~30 cm的3例,70~90 cm的4例.本组2例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发生短肠或超短肠综合征,经静脉营养与经口进食等综合治疗全部治愈.本组随访18个月4例、36个月1例,均健在.结论及时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尽可能保留有生机的肠段,对术后剩留小肠在28~90 cm的短肠和超短肠综合征,采取静脉营养和经口进食并举的综合治疗,可以较快恢复肠管的消化吸收功能.

  •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和治疗三例报告

    作者:史争鸣;蔺锡侯;柏楠

    目的探讨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术前诊断和治疗. 方法分析了1992~1998年收治的3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和腹膜刺激征,均未能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3例共行剖腹探查术4次,包括部分回肠切除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死亡率2/3. 结论早期诊断和术中准确判断肠管活性十分困难,应争取完全切除梗塞肠管或术后早期再次探查.

  • 超选择动脉置泵灌注化学药物治疗晚期胃肠道癌

    作者:朱志东;蒲永东

    目的评价术中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术后区域灌注化疗对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方法随访观察79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灌注化学药物的疗效.其中胃癌42例,直肠癌26例,结肠癌11例.结果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后,完全缓解者(CR)1例;部分缓解者(PR)69例,其中11例行二期根治性癌灶切除术.有效率89%(70/79).置泵术后生存满1、2、3年者分别为84%(66/79)、28% (22/79)、9%(7/79),平均生存期为20.6个月.结论术中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症的有效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 隐匿性甲状腺癌34例分析

    作者:王荣华;欧琨;杨振林;蒋宏;张树华;边凤国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4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术前获得诊断;16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其中14例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病理见34例癌灶均位于单侧腺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例.15例在癌灶内及其周围甲状腺组织内查见砂粒体;随访3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9年.1例死于肺转移,2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1)甲状腺组织内查到砂粒体,应警惕存在癌的可能性;(2)治疗应选择一侧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癌已穿透甲状腺被膜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后的中长期管理

    作者:管文贤;窦科峰;李开宗;高志清;付由池;王宏光;王廷;刘正才

    1997年6月30日我们为1位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成功实施了活体肝部分移植术\,患者已健康生存3年6个月,2000年6月25日我们又为1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原位辅助性活体肝部分移植术,患者目前已生存6个月,我们3年多来进行了密切随访,现就术后中长期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 直肠自主神经肿瘤肝脏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杜智;聂福华;王毅军;宋继昌

    胃肠管自主神经肿瘤极其罕见,我院于2000年4月发现1例复发性直肠自主神经肿瘤伴肝脏巨大转移病例,并行手术切除治疗,现报告如下.

  • 人体原位肝脏移植26例的并发症防治经验

    作者:郑树森;吴健;梁廷波;黄东胜;王伟林;沈岩;张珉;沈倩云;陈文斌;徐骁;傅佩芬;严盛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脏移植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6例肝脏移植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5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1例,肝后下腔静脉扭曲狭窄1例,门静脉吻合口成角扭曲狭窄1例,胆管狭窄2例,急性排斥反应7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HBV再感染4例,肝癌肝内复发4例,肺转移3例,颅内出血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感染20例次,均给予相应治疗.结论肝脏移植病人术后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了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和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发症发生后应采取各项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

  • 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八例报告

    作者:杨扬;谢晓燕;蔡常洁;陆敏强;王国栋;朱晓峰;何晓顺;陈规划;黄洁夫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监测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5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监测和诊断方法,包括术后连续动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择性血管造影及相关的临床特征观察.结果本组15% (8/53)的患者出现了血管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肝动脉狭窄2例,腹腔动脉狭窄1例,下腔静脉狭窄2例(其中1例经尸体检查证实),其余7例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并发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8/8)和98%(45/46).结论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连续动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和诊断血管并发症敏感且特异的方法,术后监测时间不应少于2个月,在临床表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出现血管并发症的可疑征象时,应及时行血管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 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作者:朱晓峰;江元森;陈规划;何晓顺;陆敏强;王国栋;蔡常洁;黄洁夫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中的作用.方法本组7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分别接受2~20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病人肝性脑病有所好转.7例均顺利行肝移植,5例存活3~20个月,其中3例已存活1年半以上,并已恢复正常工作,2例术前有肝肾综合征术后3d死亡,其中1例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结论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

  • 活体及分肝肝移植的现状和发展

    作者:范上达;万钧

    为了解决脑死亡供肝不足的难题,近年来逐步发展活体供肝和分肝肝移植.活体肝移植世界上首2例活体肝脏移植是在1988年由Raia在巴西采用左外侧叶为供肝为儿童病人进行的[1].但受者却未存活.1989年,Strong成功完成了首例存活的活体肝移植[2].在日本,由于政府不允许脑死亡者捐赠器官,活体供肝是唯一来源.因此,日本成为世界上活体肝移植经验丰富及发展快的国家.

  • 体外培养条件下肝细胞功能研究

    作者:张先杰;孙家邦;李铎;孙海晨;李非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细胞培养模型以使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更好地恢复肝功能.方法 利用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观察体外肝细胞蛋白合成、生物转化及其mRNA表达并与传统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相比较.结果 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保持稳定的蛋白分泌功能并持续增长,且有良好的生物转化功能,而传统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蛋白分泌功能微弱,7 d后基本消失,肝细胞生物转化功能差.原位杂交显示三明治构型培养较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具有更强的白蛋白、P450-bmRNA表达.结论 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较传统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更类似体内肝细胞,可体外重建细胞极性.

  • 野生型p53基因对不同内源性p53状态的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作者:郭英;王坤;陈积圣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wild-type p53,WT-p53)基因对具有不同内源性p53功能状态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表达WT-p5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p53),将p53基因导入具有不同内源性p53功能状态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QGY-7701和PLC/PRF/5中,用MTT法检测Ad-p53对各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中DNA含量及凋亡的比例.结果当取40、200、800 MOI值的表达p53的腺病毒分别转染PLC/PRF/5、Bel-7402和QGY-7701细胞时,72 h后行MTT检测,OD值分别为:在 PLC/PRF/5细胞,空载体(Ad-LacZ)组0.98±0.16,Ad-p53组0.02±0.00(P<0.01);在Bel-7402细胞:Ad-LacZ组1.04±0.23,Ad-p53组0.10±0.02(P<0.01);而在QGY-7701细胞:Ad-LacZ组1.88±0.24,Ad-p53组1.86±0.19(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在PLC/PRF/5,表现为既诱导细胞凋亡,又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Bel-7402,表现为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结论外源性p53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可能与内源性p53功能状态无关.

  • 早期胃癌活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锦瑜;曲文志;尹家俊;宋燕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0~1991年6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前胃镜活检标本做VEGF、p53蛋白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癌复发组的VEGF阳性率(5/5)显著高于无复发组(14/63),P<0.01;VEGF阳性胃癌患者的8年生存率(14/19)显著低于VEGF阴性胃癌患者的生存率(49/49),P<0.01;p53蛋白和PCNA表达在2组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组织中VEGF的表达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可指导术前术式的选择.

  • 胃癌的遗传不稳定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作者:陈念平;王建勋

    目的分析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方法用9个随机引物对胃癌DNA做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 5号和3号胃癌样本显示出高的遗传变异.每个随机引物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从21%到85%不等.结论遗传不稳定性往往集中发生在胃癌细胞染色体上的一些特定位点如微卫星DNA的重复序列上.由于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大量位点的遗传物质损伤、变异,提示针对单个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基因疗法是不易取得成功的.

  • 肢体负压对动脉闭塞犬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作者:袁时芳;宁莫凡

    目的观察肢体负压(LNP)对肢体动脉闭塞犬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以探讨肢体负压的作用机理.方法犬15只,分治疗组10只和对照组5只,采用切断左后肢股动脉分支,动脉腔内置入螺旋状金属丝的方法,制作肢体动脉闭塞模型.2周后,治疗组行患肢负压治疗,连续10 d;对照组不做负压治疗.于模型制作前、制作后2周及负压治疗10 d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肢股静脉血浆ET及CGRP水平.结果治疗组经负压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浆CG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者呈负相关;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肢体负压可显著降低肢体动脉闭塞犬的血浆ET水平,提高CGRP水平.

  • 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李世拥;于波;安萍;陈钢;蔡惠云;郭文华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染和CD/5-FC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CD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通过检测腺病毒的转导效率、CD基因表达,以及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裸鼠移植癌治疗实验,观察分析CD/5-FC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重组腺病毒介导CD基因转染,在癌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CD/5-FC系统对转染含CD重组腺病毒HR-8348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无CD基因转染癌细胞无影响.在转染和未转染CD基因的HR-8348混合体系中,CD/5-FC除了杀伤转染CD基因的癌细胞外,对周围的无CD转染癌细胞也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表现出很强的"旁观者效应".裸鼠皮下移植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CD/5-FC对HR-8348实体癌生长抑制率为71.5%.结论 CD/5-FC对腺病毒介导CD基因转染的直肠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和显著的"旁观者效应".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