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湖北地区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1314株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申正义;王洪波;孙自镛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外科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将湖北地区15所医院所做20种抗菌药物对外科分离菌的抑菌圈直径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4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199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收集外科感染菌株13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见。44.6%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MRS);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为4.3%。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率为84.4%~57.2%。结论在外科领域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随时掌握细菌耐药动态,对合理用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不同碳链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脂肪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秦环龙;吴肇汉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碳链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脂肪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脏外科患者25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肠外营养,长链脂肪乳剂组(LCT组)12例,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CT组)13例。LCT组脂肪乳剂为20%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MCT组为20%力保肪宁(Lipofundin),连续观察1周。在术前,术后1d、7d作脂肪廓清实验(IVFTT),并测定血及尿液中肉毒碱(CNT)以及动脉血酮体浓度及比率(AKBR)的变化。结果 MCT组清除率为LCT组的1倍,半衰期为LCT组的1/2;术后血CNT明显升高,尿排出减少,术后7d时,LCT组血CNT高于MCT组,尿CNT低于MCT组,P<0.05;血AKBR术后1d明显下降,随后MCT组逐渐回升,在术后7d时,MCT组明显高于LCT组,P<0.01。结论 MCT组体内清除迅速,对CNT依赖较小,并对肝脏能量代谢有保护作用。提示MCT乳剂可能是肝脏外科患者更为理想的脂肪能源。

  •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对人结直肠癌细胞p16蛋白与R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顾晋;李沛;彭亦凡;王怡;徐光炜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注入癌灶供血动脉。化疗结直肠癌30例,术后10d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16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未行化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p16蛋白表达标记指数(LI)为(35±19)%;对照组为(16±8)%。化疗组p1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后癌细胞中Rb蛋白表达的LI为(48±11)%,明显高于对照组〔LI为(38±10)%〕,P<0.01。p16蛋白与Rb蛋白表达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B期表达较C、D期为高。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通过上调p16与Rb蛋白表达,在G1/S限制点发挥抑制细胞周期进入S期的作用。

  • 短肠大鼠结肠对15N-甘氨酸的吸收研究

    作者:靳大勇;许剑民;吴海福;吴肇汉;夏立均;王锦华;胡耀明

    目的探讨短肠大鼠的结肠对氨基酸代偿吸收能力。方法切除80%小肠的短肠大鼠,经肠喂养21天后,测定结肠对15N-甘氨酸的吸收率和血15N-甘氨酸丰度及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大鼠3h水吸收为(1±0.5)ml,对15N-甘氨酸无吸收,血中15N-甘氨酸丰度为零。短肠大鼠3h水吸收为(2.6±0.82)ml (P<0.05),15N-甘氨酸为(4.39±1.2)% (P<0.01),血中15N-甘氨酸丰度为(0.614±0.517)% (P<0.01)。形态学检测显示: 喂养组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直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结肠壁厚度、粘膜厚度、皱襞高度和皱襞表面积差异有极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短肠大鼠结肠对水和15N-甘氨酸有一定代偿性吸收,组织形态学也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 直肠癌卵巢转移24例诊治分析

    作者:曹志新;杨传永;陈孝平;吴在德

    目的探讨直肠癌卵巢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3~1997年24例直肠癌卵巢转移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卵巢转移好发于年青女性,以双侧多见,原发灶大多为低分化腺癌或粘液腺癌,多侵犯浆膜,临床分期多为Dukes C期以上,发生卵巢转移者预后较差。结论女性直肠癌患者应注意有无卵巢转移,对有卵巢转移者应在根治性切除原发灶的同时一并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并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无卵巢转移者是否预防性切除卵巢应采取个体化原则。

  •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

    作者:倪醒之;吴志勇;陈治平;殷晓璐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bcl-2及p53蛋白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与MALT淋巴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1月~1998年12月胃肠道MALT淋巴瘤32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本组32例中凋亡细胞呈低密度9例、高密度23例;bcl-2蛋白表达阴性22例、阳性10例;p53蛋白表达阴性18例、阳性14例。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p53蛋白表达无关。结论凋亡细胞密度和bcl-2蛋白表达对判断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均有帮助。

  • B型超声引导下十二指肠镜临床应用的探讨

    作者:陈怡;许晓虹;周勇

    我们于1992年7月至1998年12月,用B型超声引导下十二指肠镜的新型检查方法观察4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5~80岁。本组胆管结石23例,其中18例为胆总管结石,胆管引流术后2例,胆管蛔虫症5例,慢性胆管炎引起黄疸4例,十二指肠乳头病变5例,非胆系疾病1例,胆总管肿瘤2例。同时行胆总管造影术11例,行手术治疗11例。 使用Aloka-620型B型实时超声诊断仪3.5mHz凸阵探头。Olympus公司(日本)生产的GF-1T30型十二指肠镜,用可通钢丝和不可通钢丝,切开刀分针状和弓状两种。Cook公司(日本)生产的5-8F2扩张管、气囊管、鼻导管、塑料内支架。 基本步骤:患者先行常规B型超声检查,测定其管道内径并观察其声像图特征,然后取左侧卧位,行常规十二指肠镜检查术,插入十二指肠镜于乳头处,置入导管至所需检查的管道内。导管回抽出胆汁,注入2~5ml 生理盐水,无明显疼痛,此时B型超声显示胆总管扩张,为原内径1~2倍,在胆总管内见有平行强回声光带,随十二指肠镜活动而被动运动。即是导管已入胆管内。导管回抽出无色胰液,注水后疼痛明显,B型超声显示胰管扩张,内有条索状强回声活动,示入胰管。选用头部有一金属环的扩张管在B型超声引导下,导入胆管注水显示2~3级胆管,置入左叶或右叶肝内胆管,以其特征性强的金属回声进行定位及测距。判断后即可同时行病变的诊断及管道中结石的置网取石,对细小或较大的结石可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或器械碎石自然引流,疑有肿瘤的患者予以组织活检,不能手术的肿瘤可放置金属内支架,诊断不明者,可置鼻胆管行胆管造影诊断。

  • 阿霉素磁液术前靶向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陶凯雄;陈道达;田源;芦晓明;杨秀萍;吴在德

    我们应用抗癌药物磁性微球——阿霉素磁液,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术前靶向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1996年至1999年在我院住院的115例进展期胃癌,其中靶向组75例,男46例,女29例;胃底癌12例、胃体癌15例、胃窦癌42例、全胃癌6例。非靶向组40例,其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均与靶向组有可比性。 2.药物与仪器: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adriamycin-magnetic albumin microspheres, ADM-MAMs)由本课题组研制,盐酸阿霉素针剂(adriamycin,ADM)为意大利爱宝大药厂生产。自制可移动式体外双极磁场架(磁场强度为0.8特斯拉),日产 HFX-DX型荧光显微镜,冰冻切片机。 3.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前禁饮食2~4h。靶向组患者平卧,于其左上腹部置0.8特斯拉的外磁场,磁场尽量贴近腹壁,籍内窥镜直视下灌注阿霉素磁液,调整外磁的方向及位置,可见磁微球吸附于癌灶部位及附近组织,标记此时磁场在体表的投影,供下次治疗时做参考。此后治疗时可经内窥镜或口服给药,每次治疗药物剂量为阿霉素磁液80ml(含ADM-MAMs 800mg,即ADM 40mg),外磁场固定2h,间隔1d治疗1次,术前平均治疗4次,治疗结束后1周左右手术。非靶向组术前经口服给予相同剂量的阿霉素。 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于给药后分别采取两组部分患者的手术标本,用高压液相摄谱测定癌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中药物浓度的分布[1],观察冰冻切片组织中的荧光反应。 5.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

  • 肝动脉血流灌注与门静脉逆流是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因素

    作者:董磊;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赵晓峰

    本文通过检测肝癌肝内转移、单发肝癌、肝硬化、正常人等4组人群的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Doppler perfusion index,DPI)与门静脉逆流频率(portal vein countercurrent frequency,PVCF),证实二者是评价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指标,并可划出肝癌肝内转移的高危人群,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本资料共检测186例患者,依其病情程度分为3组:(1)肝内转移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32~77岁,平均53.7岁,均经B型超声、CT、MRI、穿刺活组织检查及临床证实为肝癌伴肝内转移,均有乙型肝炎病史;(2)单发肝癌组74例,男53例,女21例,年龄26~79岁,平均52.9岁,B型超声、CT、MRI等证实肝内只有单一癌灶的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史;(3)肝硬化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6~75岁,平均为52.4岁,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期住院治疗的患者,B型超声、CT、MRI、AFP及其他临床资料均无癌变表现。另选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5岁,均为健康体检者。 2.检测内容:DPI、PVCF、PVCC(门静脉逆流,portal vein countercurrent)。 3.检测方法:(1)DPI的获得:选肝固有动脉起始部、门静脉干中部为检测点,二维超声获得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管腔的截面积,Doppler检测获得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的时间平均速度,计算出各自的血流量,DPI=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2)PVCC的判定:门静脉腔内单一血流色彩某一时刻出现相反色彩,或者门静脉腔周边某一时刻出现与中心血流色彩相反的色彩,或者脉冲Doppler显示与主流相反的频谱;(3)PVCF的统计:彩色多普勒分别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彩色血流信号,各连续观察1min,记录各自逆流次数;脉冲Doppler分别于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各检测1min,其取样容积略小于受检管腔内径,记录各自逆流次数,将上述6次记录到的门静脉逆流次数相加除以6为PVCF。 4.统计学处理:本资料是前瞻性研究、析因设计,统计方法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的q检验、两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直线回归分析。 所用仪器为ATL公司超9、ACUSON公司ASPEN,探头频率2.5~4.0MHz。

  • 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30例

    作者:陈进军;彭鹏;赵欣松;温占朝;秦宏

    联合用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以下简称两镜)能使多数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免于开腹手术之苦。我院自1994年12月至1999年5月用“两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55.7岁。术前B超证实胆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且既往有右上腹痛、发热、黄疸病史。胆囊结石直径0.5~2.0cm,数目1~20块,胆总管直径1.5~2.5cm,胆总管结石直径0.6~2.5cm,数目1~4块。本组以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入院8例,其中重症胆管炎3例,择期手术22例。30例患者均无肝内胆管结石,无上腹部手术史。 用Olympus TJF-20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日本)为择期手术患者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经内窥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和网篮取石术,次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本组2例胆囊萎缩和1例胆管变异只行ERCP+EST+网篮取石术,第二天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占10%,3/30)。如以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入院,则急诊行EST+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ENBD)或网篮取石术,8例急诊患者4例行ENBD,3例网篮取石;待术后1~2周,炎症控制及黄疸消退后,再行网篮取石术和LC,1例急诊病例因EST+ENBD未成功,改行开腹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占3%,1/30)。1例先做LC后出现黄疸、腹痛,1周后做ERCP+EST+网篮取石术成功(占3%,1/30)。另外,做ERCP时发现有2例伴有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3例乳头旁憩室,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除乳头旁憩室外均得到及时治疗,占26%(8/30)。本组以“两镜”联合治疗29例(占97%,29/30),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择期手术患者住院5~7d,急诊手术患者住院10~17d。

  • 肝内血管外皮瘤并门静脉癌栓一例

    作者:朱建平;房巨波;栗洪升;张洪宇;武培敬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因右上腹涨痛不适1年,加重伴尿黄消瘦1月余,于1999年5月11日收入院。即往有“肝炎”“胆囊炎”病史10年余。入院查体:消瘦体质,右季肋部饱满,锁骨中线肋缘下可触及肿大肝脏,质硬,无压痛,有结节感,边缘纯,不规则,肝浊音界增大;CT平扫:肝右后叶见大片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CT值33Hu;门静脉右侧支增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肝内低密度灶区强化不均,边界仍示不清,病灶约7cm×10cm,CT值53Hu,门静脉左右支见无强化低密度影(图1,2)。肝功能:SGPT(谷丙转氨酶)39u/L(卡门单位),Tbil(总胆红素)20μmmol/L,Bil(结合胆红素)6.9μmmol/L,HBsAg(+),AFP(甲胎球蛋白)280μg/L,PT(凝血酶原时间)19.6s。术前诊断:巨块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术中见肿物位于肝脏第Ⅴ、Ⅵ段及部分第Ⅷ段,呈多结节融合,直径约15cm;余肝脏呈小结节硬化,左肝部分代偿性增大,门静脉系统血管曲张,压力增高,测PVP(门静脉压力)达30cm水柱,未见转移。行常温下右肝门阻断,右肝Ⅴ、Ⅵ段及部分Ⅷ段不规则切除;全肝血流阻断取除门静脉癌栓并行门静脉修补,经网膜右静脉门静脉化学治疗(化疗)泵置入术,以备术后化疗。术后病理学诊断:肝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图1-3)。

  • 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七例

    作者:刘英民;孙同义;高文杰

    我院自1984~1995年共行胆管探查术189例,其中“T”形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7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27~62岁。7例均存在胆总管结石,均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置“T”管引流,术后常规“T”管造影。“T”管长臂在腹腔内盘绕1例,显示正常胆道6例。本组7例分别在术后15~45d拔除“T”管,拔管后随即出现腹部疼痛,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经腹壁瘘口插管观察30min~2h后,腹痛不见好转。经插管造影,可见导管从壁层腹膜处的窦道破口间隙进入游离腹腔3例,造影剂流过窦道于胆总管造口部位处破口流入腹腔2例,右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出胆汁液2例。7例中,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肝硬化,丙氨酸转氨酶(ACT)180U,总蛋白45g/L,白蛋白∶球蛋白为1.3∶1。本组7例明确诊断后,在24h内再次手术探查。术中见腹腔胆汁液800~1800ml, “T”管窦道与粘连壁层腹膜撕脱裂开3例;“T”管窦道与总胆管前壁切口粘连处瓣状裂开2例;“T”管周围窦道形成不良2例。7例中3例行窦道结扎,另4例行总胆管“T”管引流术,7例皆痊愈出院。

  • 肝肺综合征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学改变

    作者:倪醒之;吴志勇

    慢性肝病时肺脏受累现象日益受到重视。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其中常见的类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0%[1,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动脉供氧不足。肝肺综合征是肝硬化患者无原发性心肺疾患而出现动脉性低氧血症,同时伴有肺血管扩张的肺部综合征[3,4]。低氧血症与肺泡-动脉氧压力梯度的增大关系密切,目前认为主要是肺内血管扩张和形成分流所致[5]。 动脉性低氧血症是血液流经肺脏时红细胞未得到充分的氧合作用,或血液没有流经肺泡进行氧合造成的。由于HPS时已排除了原发性心肺疾病,因此红细胞可能通过的异常途径有:(1)经过胸膜和肺门支气管血管而未到达肺泡;(2)在纵隔中血流由压力较高的门静脉系统直接流入肺静脉,从而绕过了肺脏;(3)通过扩张的肺泡毛细血管。 一、检测分流的几种方法 1.对比心动超声描记术:将吲哆氰绿经肘前静脉注入,在右心室里能测到其所形成的微小气泡(直径8~15 μm),在通过肺泡毛细血管时被吸入肺泡内或被吸收。如果微小气泡通过了扩张的肺泡毛细血管或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则在3~6个心动周期后可以在左心中出现[6]。应用经食管对比心动超声描记术,这种微小气泡更容易被检测,并能检测在支气管中的分布情况,进而能证实其来源于肺的部位[7]。 Hopkins等[8]用此方法对53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有40%存在肺内血管分流,因此认为对比心动超声描记术检测是否有分流存在比动脉血氧分压更敏感。 2.肺灌注扫描:原理与对比心动超声描记术的小气泡法相似[9]。99锝标记的巨聚颗粒白蛋白(99TcMAA),直径为20~30 μm,在正常情况下静脉内注射后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当肺内毛细血管扩张或有动静脉分流时,99TcMAA进入体循环,在其他器官组织可测出其同位素活性,且与分流量呈一定比例。 3.胸片:慢性肝病患者的肺部X线摄片中两肺下野可呈结节状阴影,这种损害在尸体解剖中很难发现。肺动脉的外周分支可明显扩张,肺下叶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能显示斑点状、海绵状阴影,或伴有‘蜘蛛状侧支’的弥漫性血管扩张。

  • 腹腔镜脑室腹腔分流技术改进12例

    作者:徐大华;刘家峰;杜建新

    我院近期完成12例腹腔镜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操作非常简捷,引流可靠。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5~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症状。CT、MRI显示脑室扩大。临床诊断:梗阻性脑积水。其中1例曾于外院行开腹脑室腹腔引流术,术后症状不缓解,CT显示引流管位于扩大的脑室内。 2.手术方法:每例手术分神外组和普外组共同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患者平卧位,头部转向健侧。神外组常规切开、钻孔、穿刺脑室。普外组在脐缘穿刺建立气腹后,插入直径10mm套管,维持CO2气腹压力在14mmHg(1.87kPa)以下,腹腔镜探查腹腔。剑突下做10mm切口,经胸部皮下隧道,将脑室分流导管腹腔端送至剑突下切口。神外组将导管插入脑室后,按压分流泵可见导管腹腔端有脑脊液流出。与此同时,普外组在导管腹腔端结扎编织涤伦线,并预制结扎线环。以中弯血管钳沿剑突下穿刺套管边缘插入腹腔,稍扩张后将带有结扎线环的导管沿穿刺套管边缘送入腹腔。使用装有钛夹的钛夹钳经剑突下套管进入腹腔,将钛夹的1支臂插入分流导管末端预制的结扎线环中,推送导管至右膈下,适当用力直接将钛夹钳端的1支刺入膈腹膜中,夹闭钛夹,借结扎线环将导管固定于右膈下。按压分流泵,确认腹腔内分流管有脑脊液流出。解除气腹,结束手术。

  • 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柯重伟;郑成竹;仇明;华积德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9年5月,施行腹腔镜小肠切除术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44~68岁,平均56.1岁。18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就诊,余3例以腹痛就诊。术前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20例次、血管造影2例次。20例患者上述检查提示小肠占位性病变;1例钡餐和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因患者反复腹痛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证实为美克尔憩室。术后病理学诊断:小肠平滑肌瘤13例、神经纤维瘤5例、错构瘤2例和美克尔憩室1例。 2.手术方式:本组21例均采用插管全麻,行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手术操作大致可分为6步:(1)病灶定位:肉眼发现病灶10例、经器械探查确认9例,术中内窥镜检确定诊断2例;(2)肠段游离:较广泛肠段切除,均在腹腔镜引导下完成,可避免扩大切口;(3)肠段提出:扩大切口至3~4cm,将分离后要切除肠段提出腹壁;(4)肠切除、吻合:在腹壁外,按常规行肠切除、吻合术;(5)肠段回纳:通过扩大的切口,将吻合后肠段送回腹腔;(6)系膜孔关闭:首先将扩大的切口关闭,重建气腹,然后在镜下间断缝合系膜缘。并注意在腹腔镜下观察还纳局部肠段的血运情况。 3.结果:本组21例,手术用时70~150min,平均(104.2±36.9)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67.3±51.5)ml;住院4~7d,平均(5.4±1.3)d。全组均在术后48h内恢复胃肠功能,手术均获成功,无病灶遗留,无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所有病例均获1.5~76月随访,无异常发现。

  • 肝尾叶切除术五例报告

    作者:王福顺;冷希圣

    目的总结肝尾叶癌切除经验,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肝尾叶癌切除术,从解剖、肝尾叶癌的生物学特性、术式、手术入路、肝门阻断等诸方面进行讨论。结果手术死亡1例,其余4例已分别随访5年、2年9个月、2年和1年半,均存活。结论肝尾叶切除已非外科“禁区”,清晰的解剖及充分的显露是关键。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0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叶青海;马曾辰;吴志全;汤钊猷;樊嘉;钦伦秀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所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0例FNH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80%(16/20) FNH为45岁以下青壮年,70%(14/20)无症状,AFP均为阴性,15%有肝炎感染证据。85%(11/13)在彩色超声见到特征性的粗大中央血管(1~3mm);CT动态扫描75%(12/16)早期显著增强,MRI检查83%(10/12)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20例病人共28个FNH病灶,93%(26/28) 病灶小于5cm、无包膜,20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如能在术前获明确诊断则可密切随访、暂不手术。

  • 肝脏结核手术治疗八例报告

    作者:王锦波;汪中波

    目的探讨肝脏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对肝脏结核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灶部位、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术前均未做出明确诊断,手术方式以病灶切除(5例)及部分切除加开窗引流(3例)为主,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肝脏结核。结论手术切除及抗结核治疗是肝脏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 结核 外科手术
  • 供肝切取与保存16例体会

    作者:栗光明;王东;朱继业;冷希圣

    目的探讨肝移植时快速切取供肝技术与保存方法。方法结合我肝移植中心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6例供肝切取和保存方法。结果 16例供肝热缺血时间为3~6min,冷缺血时间为7~11h,供肝血管、胆管均完好,1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能否快速切取供肝和妥善保存是肝移植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 肝切除治疗难切性肝癌178例报告

    作者:吴志全;樊嘉;周俭;邱双健;马曾辰;汤钊猷;周信达

    目的总结难切性肝癌的肝切除方法。方法 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应用逆行肝切除术切除癌灶巨大、显露困难或紧密粘连甚至侵犯相邻器官和累及下腔静脉的难切性肝癌178例(甲组)。同期用常规方法切除类似难切性肝癌31例用作对照(乙组)。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甲组术中失血量为(1336±994)ml,乙组为(2286±1363)ml,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乙组(P<0.01) 。结论应用逆行肝切除术结合血管外科技术切除肝癌是安全和合适的。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 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0例体会

    作者:李爱军;吴孟超;程红岩;陈栋;徐爱民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对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常规的Seldinger 法做脾动脉栓塞共20例,术前血小板计数:1.9×109/L~4.9×109/L。肝脾动脉同时栓塞10例,肝癌行无水酒精注射并脾动脉栓塞2例,肝癌切除术又行脾动脉栓塞7例,脾动脉栓塞后再行肝癌切除1例。行1次脾动脉栓塞15例,2次脾动脉栓塞4例,3次脾动脉栓塞1例。结果脾动脉栓塞后5d血小板计数上升近1倍,7d后恢复到正常范围。20例患者术后均有脾区疼痛,14例有发热,随访时间平均为9.6个月,目前均存活。其中5例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但高于术前水平。结论脾动脉栓塞使患者免于手术切脾,可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又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此法相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 肝癌深度冷冻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分析

    作者:王少斌;芮静安;魏学;杨欣

    目的探讨肝癌深度冷冻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应用LCS-2000型深度冷冻治癌机治疗肝癌患者65例,男性60例,女性5例,年龄26~72岁,中位年龄54.8岁,癌灶直径小于5cm 16例,5~10cm 24例,大于10cm 2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4例,国际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14例,Ⅳa期22例,Ⅳb期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4%(51/54),甲胎球蛋白(AFP)阳性率70%(38/54)。继发性肝癌11例,原发癌为结肠癌4例、直肠癌2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1例、后腹膜平滑肌肉瘤1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16个,并发症发生率20%(13/65)。包括术后腹内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3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感染4例。结论肝癌深度冷冻治疗为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集束电极射频肝癌原位灭活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金生;褚延魁;马庆久

    目的研究射频(Radio frequency,RF)技术肝癌原位灭活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B型超声引导下将中空金属钛多极穿刺针经皮直接穿刺置入癌灶中心,分点一次或多次对癌体进行射频热毁损治疗。射频输出功率由10W每隔1min增加10W,加到90W,治疗时间设定为15min。术后观察患者的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B型超声(癌体大小、回声、血流)、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computered tomography,CT)图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本组甲胎蛋白(AFP)高于正常者(153例)射频治疗1周后复查119/153(77.8%)下降为正常;14~28d和经过第2次治疗后144/153(94.1%)下降为正常;B型超声和CT图像上表现为癌灶无增大、缩小和液化,多普勒超声观察癌灶内无血流信号;术后病理学复查示治疗区为坏死组织伴血管血栓形成,142例患者术前伴疼痛,治疗后121/142(85.2%)疼痛消失,21/142(14.8%)疼痛缓解。本组术后出现腹水26/180(14.4%)、一次性黄疸16/180(8.9%)。结论射频原位灭活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 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庄志祥;刘根寿;周剑影;段莹莹;李军成;吴浩荣

    目的通过负载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大鼠原发性肝癌(HCC)模型的实验,探讨其临床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用大鼠HCC细胞株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刺激Wistar大鼠骨髓衍化的DC,按不同途径(静脉、腹腔、癌内注射)、低中高不同剂量(106、107、108)静脉注射多次治疗CBRH-7919接种的大鼠HCC模型,并设预治疗组、细胞因子加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作对照,用χ2检验比较其疗效和生存期。结果比较各组获得长期生存(生存大于100d)的大鼠数,细胞因子加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治疗组、腹腔治疗组及高剂量静脉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中低剂量静脉治疗组、预治疗组及癌内注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P<0.001、P<0.001和P<0.01;预治疗组成癌率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中、低剂量负载癌抗原DC经静脉和癌内多次注射,对大鼠HCC有一定的疗效,并能有效地抵抗HCC细胞的再接种,提示负载癌抗原的DC治疗HCC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肝细胞
  • 肝硬化鼠肝移植后早期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曹晖;吴志勇;张效杰;张海婴;陈治平;邝耀麟

    目的观察正常鼠肝移植以及肝硬化鼠肝移植术后早期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鼠(NL,10只)、肝硬化鼠(IHPH,10只)、正常鼠肝移植(NL-OLT,9只)、肝硬化鼠肝移植(IHPH-OLT,16只)组。分别采用放射性微球法行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 NL-OLT鼠绝大多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NL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IHPH及IHPH-OLT 3d,7d 组心输出量和内脏血流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总阻力和内脏血管阻力降低。内脏血流动力学紊乱较全身明显。结论肝硬化鼠肝移植后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与移植前已存在的病理生理因素有关。

  • 一氧化氮对全胃肠外营养肝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进方;梁力建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引起的肝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B组,TPN;C组,TPN+精氨酸;D组,TPN+NG-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i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E组,TPN+精氨酸+L-NAME。实验7d后测肝功能,肝内脂肪,肝脏NO含量及NOS活性和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 B组肝内脂肪甘油三脂(μmol/g)及胆固醇(μmol/g)分别为(39.3±2.4、13.1±1.1)较A组(6.9±0.8、5.6±0.6)显著增加(P<0.05),D组肝内脂肪(49.7±6.2、14.1±1.7)增加较B组更显著(P<0.05),C组肝内脂肪(18.2±4.4、7.3±3.1)较B组明显减少(P<0.05), E组肝内脂肪(35.8±8.8、10.0±2.4)与B组相似(P>0.05),肝内NOS活性及分布与肝内脂肪含量及分布相平行。结论一氧化氮在TPN引起的肝脂肪变性中起保护作用。

  • 肝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干预治疗

    作者:孙惠川;汤钊猷;王鲁;李晓明;牛旗;夏景林;钦伦秀;马曾辰;薛琼;高东梅;陈洁;陈军

    目的研究肝癌生长、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分析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建立裸鼠角膜微囊移植模型以比较不同转移潜能肝癌诱导血管的能力;采用CD34抗体特异标记肝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数目,探讨其与肝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和Endostatin;建立肝癌裸鼠种植模型,采用血管形成抑制剂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在侵袭性肝癌组织中VEGF mRNA及表达高于非侵袭性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100的肝癌术后复发率为MVD<100的肝癌病人的3倍。血清VEGF高水平且endostatin低水平的肝癌MVD高于VEGF低水平和(或)endostatin高水平的肝癌(73±33 vs. 47±21,P<0.05)。结论肝癌诱导血管生长的能力与其转移能力平行。肝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与肝癌病人术后复发有关。抗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肝癌的血管形成

    作者:王宏光;李开宗;窦科峰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ODN)是否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系VEGF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的血管形成,探讨肝癌基因治疗的新方法。方法人肝癌细胞系7721能表达VEGF,其培养上清液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采用人工合成反义、正义ODN分别加入7721细胞培养液,比较7721细胞VEGF的表达以及各上清液刺激内皮细胞生长的受抑情况,即可了解ODN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肝癌的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VEGF反义ODN明显抑制了人肝癌细胞VEGF的表达(灰度值:反义组122.6,正义组101.3,对照组106.3,P<0.01),且抑制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当剂量为1、2.5、5、1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63.2%、82.4%、210.0%、287.5%)。结论 VEGF反义ODN能够抑制肝癌的血管形成,其有望成为抗肝癌的新一代基因治疗手段。

  • 外科感染防治——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

    作者:黎沾良

    一、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 据解放军三零四医院新资料,外科感染常见的菌种依次是绿脓杆菌(19.9%)、大肠杆菌(19.4%)、金黄色葡萄球菌(19.1%)、沙雷菌属(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肠球菌(6.5%)、肠杆菌属(6.0%)、克雷伯菌属(5.6%)、变形杆菌(5.0%)和不动杆菌(2.4%);据湖北地区15所医院1999年报道(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231-233),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4%)、绿脓杆菌(16.6%)、大肠杆菌(11.4%)、肠杆菌属(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属(7.3%)、不动杆菌(4.6%)和肠球菌(3.7%)。头、颈、四肢创伤及手术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主;烧伤创面感染是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胸、腹、盆腔感染几乎都是革兰阴性(G-)肠道杆菌和非发酵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也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和肠球菌;外科患者肺部感染,75%是G-杆菌,25%是革兰阳性(G+)球菌;尿路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静脉导管感染(菌血症)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时也有真菌。 二、细菌耐药现状 在我国大医院内,细菌对抗生素耐药问题已很突出。据近年多项调查,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84%~94%,对哌拉西林45%~7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唑啉0.3%~2%,对亚胺培南0~0.7%,对庆大霉素10%~23%(北京)和1%~6%(湖北),对万古霉素0。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SRA和MRCNS)半数以上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者也有10%~56%,只有对万古霉素仍全部敏感。肠球菌24%~29%对青霉素类耐药,对头孢菌素类75%以上耐药,对庆大霉素63%~92%耐药,对万古霉素耐药者也有2%~9.5%,而且这些耐万古菌株(主要是屎肠球菌)基本上对所有抗菌药耐药。在G-杆菌中,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0%~95%,对哌拉西林为28%~53%,对头孢他啶为2%~12%,对其他第三代头孢为11.5%~27%,对亚胺培南为0~2%,对庆大霉素为29%~42%,对阿米卡星为2.9%~17%,对环丙沙星分别为44%~60%和8.2%~22%。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还要高得多,据湖北地区1999年调查,它们对氨苄西林和第2代头孢的耐药率高达80%~100%,只有对亚胺培南仍保持在10%以下。绿脓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20%~36%,对头孢哌酮为16%~19.5%,对头孢他啶为2%~15%,对亚胺培南为4%~14%,对庆大霉素为35%~56%,对阿米卡星为10%~26.7%,对环丙沙星为5%~31%。连续监测发现,细菌耐药性仍在增长,只是各地增长速度不同,湖北地区11 家医院1999年和1996年相比,大肠杆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对常用多数抗菌药的耐药率又有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和滥用抗生素关系极大。据统计一般国家的约30%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美国为20%,而我国高达67%~80%,滥用严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过分。不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该用时坚决不用,杜绝保险药、保驾药、安慰药和挣钱药。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网络版开通

    作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在2001年3月开通网络版,届时通过网络版向读者介绍本刊编辑委员会、各编辑委员、各审稿人;介绍本刊编辑部;介绍各位编辑及职能范围;介绍友情链接杂志;介绍本刊自创刊起至2000年的目录;网络版主页还设编者作者交流。网络版在今后还要进一步开发功能,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

  • 评《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

    作者:龚家镇

    任何一种手术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常常和术中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腹部外科手术是普通外科常做的手术,而且不少种手术甚为复杂或情况多变,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危及生命,遗憾的是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很少甚或缺如,一般均将有关内容纳入外科学或手术学之中,令人读后有余味未尽,求知不足之感,黄艹延庭教授主编的《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0年9月出版,作为一本专著,丰富了外科手术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本人读后也深感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愿向同道推荐。 1.主题鲜明,覆盖全面。本书以腹部手术并发症为主线,举凡腹部各种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无不包罗在内,但又不忽略整体,将全身情况,各个系统,以及与腹部外科手术有关的腹部以外疾患等等和手术并发症互为因果的关系也加以阐述,并比较全面地概述了并发症的分类及病人的整体评估。章节编排合理,题示清晰,概念明确,读后对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可以有一相当完整的认识。 2.着重实用,兼顾理论。为了有助于临床的参考和应用,本书对腹部外科手术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从术前,术中到术后,从发现和诊断,到处理和解决,特别是防患于末然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细节均详加叙述,以期指导实际,但又不就事论事,对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机制,产生的原因,包括解剖和生理,全身与局部,术式和操作,乃至主观和客观等诸多方面,均力求从理论上予以阐明,使读者知其当然,又知其所以然,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也不致手足无措,能够及时和妥善地予以处理。 3.介绍心得,传授经验。参与本书撰写的作者有三十几位,均为多年从事各该领域外科临床工作的专家,见多识广,功底深厚,拥有十分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自己可贵的心得体会,不少均不见于经传,由这些专家认真执笔,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乃至教训,结合文献,言之有据,内容翔实,观点明确,生动具体又联系实际,使读者读后受益匪浅。正如裘法祖院士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所指出的,这部著作不仅对从事腹部外科的年轻医生有指导作用,且对高年资医生的临床工作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必备读物。 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本书也有其不足之处,有些章节文图并茂,便于读者理解,但有的章节如能添补一些必要的插图,则能生色不少,收效更好。对于附加必要的英文名词,各章节也不够一致,应有一统一规定。另外,器官移植已成为新世纪大有可为的手术,而相当一部分的器官移植属于腹部外科,故如本书有机会再版,以增加这方面内容为宜。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